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情,我只走了这四步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情,我只走了这四步

2018-09-11 19:00:10 作者:Taka 阅读:载入中…

找到自己喜欢的工作和事情,我只走了这四步

  大家好,我是 Taka ~

  之前有个朋友离职,周末拉着我一边吃烧烤一边絮絮叨叨,聊到一半我问她为什么要离职,她说不太喜欢现在的工作内容环境,想做点自己喜欢的事。

  我问,那你喜欢做什么?

  我也不是特别清楚,哎,边走边看吧。

  Taka 之前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但却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

  特别想要一下子得出答案结果只是一次次让自己陷入迷茫的怪圈

  后来,我才发现是因为自己掉进了一个思维误区

  思维误区

  一、规划思维:

  认为职业选择就是一锤子买卖敲定了之后就一切顺利,所以过度执着于去思考最优选择」是什么。

  持有这种思维习惯的人倾向于「想得多,做得少」,一味从过去的经历中去思考自己喜欢什么,企图来得到答案:

  我喜欢什么?

  我能做什么?

  对我而言,什么才是一个最好的选择?

  当然,有一小部分人的确可以通过这种方式找到自己喜欢的事,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却因为过往经历少,所以很难得出结论

  图片来源:P

  就像我们之前举过好几次的例子

  如果你从来就没有弹过钢琴,你怎么能发现自己有钢琴的天赋呢,如果你从来没接触画画,你怎么去发现自己是否喜欢这件事?

  所以,「规划思维」是不靠谱

  二、设计思维:

  我们要抛却规划思维,用到设计思维。

  放弃自己对于「最优选择」这一结果的执念,先给自己尽可能多的选择,然后从中选一种快速尝试,小步快跑,体验中去验证问题,得到最优结论。

  那么如何用设计思维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呢?

  如何做

  一、列出「可能的自我」,给自己更多的选择

  心理学家 Hazel Markus 的研究提出过一个概念,就是「可能的自我」(Possible selves),是你预期希望成为的自我。

  换句话说,「自我」不只是由你的「过去」组成,更多也会根据你目前所处的环境和对未来的希望」构成。

  比如taka之前给自己列出了几个「可能的自我」:

  外贸业务

  会计

  语言培训讲师

  写作

  图片来源:P

  关于如何列出这些「可能的自我」,这里有几点思路可以作为参考

  找出一个你最佩服的人或者「Role Μodel」,也就是自己的标杆:列出ta身上吸引你的特质具体事情;

  招聘网站岗位介绍了解「工作内容」是否对自己有吸引力

  刷新自己的工作社交:应该试着利用各种线上线下活动认识不同行业优秀人士看看大家在做什么,多了解,给自己定个方向

  二、原型设计,进入到圈子

  列好清单之后,将至少一个选项放到现实进行认真考虑,哪一种是现在最吸引你的,哪一种是最容易去尝试的。

  选好之后,接下来你需要去设计一些事情,让自己由外人成为圈内人,并在其中获得一些真实体验。

  这个可以分两步来进行。

  1. 原型采访

  也就是说创造机会接触到这个圈子里的人,比如一些行内专家,听取他们的专业意见。这里给大家列举几个我最常用平台资源

  在行

  知乎

  分答

  悟空问答

  可以针对:岗位工作内容,所需技能,岗位晋升途径方面去具体了解。

  比如「会计和外贸」这两个选项,我在跟业内人士聊了之后,发现自己对于数字商务方面根本没*。

  相反我对于和人交流以及帮助别人有着很高的热情,所以后来我就去尝试做培训和写作。

  图片来源:P

  2. 原型体验

  经过与业内人士的接触,对该选项有了初步认识之后,让自己在圈子里行动起来,跑起来。自己用实际行动去零距离接触这个选项,去体会这个选项是否适合自己。

  这里有以下几种途径可供大家选择:

  实习

  适合未毕业大学生。只要自己投入一定的时间成本即可,在收获一定报酬同时还可以去验证自己是否喜欢这份工作,是性价比较高的一种方式,为什么不去尝试呢?

  「参加培训课程

  taka有个朋友,之前是生物系的直博生,但是自己并不太想走学术这条路,可是又没有办法一下子放弃。

  出于对「大数据」的好奇,就去参加了一个「数据分析师」学习班,接触了具体知识之后,发现自己很*。

  而且,认识到了很多圈内志趣相投小伙伴,大家经常一起分享相关的知识以及经验,收获很多。

  互联网个人 IP 时代

  当今「人人都是自媒体」的时代,很容易形成个人IP,早已打破了原有的「岗位」限制不需要去到具体的公司岗位上,才可以去体验一份工作。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在不影响自己目前工作的前提下,去验证自己的其他设想,并能给自己之后的求职增加一些筹码

  图片来源:P

  比如:

  对写作*,就赶紧去学与写作相关的内容,独立作文章,发表在一些知乎、简书等平台;想做新媒体运营,就从运营自己的微信公众号开始;想做时尚美妆类的工作,就先投资一些产品,好好研究......

  总的来说,互联网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平台和资源,一定要好好利用这个条件

  三、定义自己,记录个人感受

  在进行原型体验的过程中,要不断记录自己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感受是什么:是否得到了成长,是否开心

  这里有一个误区需要纠正,很多人认为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做着的时候就应该是100%开心的

  所以,一旦出现不开心的情况,便立即判定:「嗯,这不是我喜欢的」,然后不停跳槽。

  但是做喜欢的工作不代表就没有难熬的日子,就像谈恋爱,再腻歪的小情侣也会有不愉快的时候。

  之前看过一本很喜欢的的书《The Sutble Art of Not Giving A F》。

  里面有一段这样的描述

  每个选择都会伴随着一种痛苦人生中痛苦是难以避免的。在做选择的时候,你选的时候不是你想要什么,而是选择哪种痛苦,你愿意承受哪种痛苦。

  所以,没有100%的快乐关键在于你在其中得到的快乐能否抵消这些痛苦。

  昨天朋友圈看到一句话,一下子戳到了我。

  99%的时间里都充满了自我否定怀疑和痛苦,1%的时间觉得这一切都是值得的,那我就是愿意为了这1%去承担99%的所有。

  图片来源:P

  我现在把它贴在了自己的电脑上,时不时来看一下。

  就像我写稿子,偶尔没有状态又顶着催稿压力的时候,还是蛮痛苦的,分分钟想着「我不干了,我不要写稿子」。

  但是如果稿子写完了,我内心的小火苗又会再一次燃烧起来,会特别特别开心:值得的。

  所以,没有一份工作是完全开心的,主要看你自己愿不愿意为了这1%的开心去承受那99%的痛苦,如果愿意,那这件事情就是你喜欢并值得坚持的。

  四,不怕失败,不断迭代

  害怕失败,让大多数人不敢行动,不如试着将失败看作是一种「反馈」。

  现在将「可能的自我」中的选项想象成我们设计的产品。

  假设你做了一款产品,在上线之后收到了用户的负面反馈,那么这款产品就失败了么?不是的,因为你可以知道:

  自己的不足在哪里?

  需要提高地方在哪里?

  再或者说,哪怕这条路真的走不通了,你也就是划掉一个选项而已。起码你尝试了,你知道确实不是适合自己的,那就可以赶快放弃继续寻找下一个了。

  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找到自己喜欢的事情。

  如果觉得今天的文章对你有些帮助,就请在文末给我点个吧~

  鸡汤,每天打碎一点你的「幻想

  重构自己

  ▼长按下方*即可关注

  喜欢请点赞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