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缺钱,就缺仪式感
听说关注这个号,会成为温暖的人◆ ◆ ◆ 「高层次的生活,需要仪式感」
from温暖-第765原创文 每早六点 遇见每一个 向阳而生的你你有没有发现,现在的人,似乎变矫情了。
比如以前上个班,大部分人只为了钱,现在还要被尊重。生活不仅为了吃饭,还要讲品质。感情不仅要做出来,还要说出来。
其实,如今我们面对的困难,不再是如何吃饱穿暖,养家糊口,维持生计。
而是我们如何利用余力和能力,去追求更优质的生活。
1
有个做HR的朋友,曾跟我提起,每年年底,他们老板,评选优秀项目和优秀员工时,
非要取出十多万的现金,开个很隆重的年终总结会,表彰先进,发红包,亲自颁发证书等。
朋友说,其实这样的操作,其一,不方便,因为过程麻烦,细节太多。
其二,很费劲,无论举行会议,还是组织人员,都劳心劳力。
有一次,她给领导提议,能不能简化一点流程。
老板却摇摇头,然后对她说,我们公司的许多优秀管理者和员工,其实真正缺钱用的,没几个,甚至打扫我们办公室的保洁大姐,
也是一个在城里有两套房的拆迁户,他们一直都留在这里工作,真的不仅仅是为了领薪水。
而表彰的形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赋予员工被表扬,被肯定,被称为榜样的体验,而这样的精神荣誉,并不能只靠钱能得到。
这让我想起,曾认识的一个姐。
因为她工作能力强,跳槽的机会也很多,可是她一直不愿离开如今的公司,其中很大一个原因,
居然是每年她过生日,公司老总都会亲自挑选礼物,送给她,甚至还会给她,手写一封几千字的感谢信。
当时我表示诧异,光靠这个,就能收买人心吗?
这个姐说,钱永远挣不完,但是在差距不太大的情况下,几乎所有人,都愿意跟随一个重视自己的领导和团队。
在工作中,越来越多的人,重视仪式感。
它表面上看似,在作秀,甚至无关痛痒,甚至有的人还误以为,这样太形式化。
其实就目前而言,员工的素质和文化,越来越高,也许想要留住骨干精英,
给予他们物质上的奖励,必不可少,但是真正聪明的企业和领导,却懂得,打感情牌,
用更多仪式感,让员工感受到他们被在乎,被需要,被重用,以此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甚至衷心为你效力。
2
曾在网上,看到一个姑娘的自述。
她说自己是个普通月薪族,如今依旧租房住,经济不太宽裕。可是即便如此,她却有许多,在旁人看来,奢侈的习惯。
比如她每周都要给自己买一束鲜花,将它们摆在青花瓷瓶里,甚至为此,她每个月都要去学两堂插花课。
她一日三餐并非山珍海味,但是盛饭的碟子和装菜的盘子,都是成套系的,其实不贵,但非常讲究,并且每一顿都不将就。
她家里,买了烘焙,烙饼,磨豆浆,煮咖啡的许多厨房用具,
她会经常犒劳自己的胃,喜欢就会自己用心做,而不是随随便便去买来凑合。
记得当时很多网友评论到,没钱还这么装高级。
可是那姑娘却说,努力挣钱和认真生活,完全不冲突。能照顾好自己的人,哪怕身处泥沼地,也能不惧风雨和挫折,把日子过得风生水起。
我在知乎上,看过一个相反的例子。
一个酷似富二代的女子,她说,自己的生活,过得毫无意义,即便每天花着大把的钱,想买什么买什么,
家里有大房子住,出入有驾驶员,逛个街,还有拎包的助理。可是条件如此优越,也觉得生活没什么过头。
许多人看了这样的描述,也许觉得这些人不知足。
其实看得出,她过上的优越生活,只是出于外在物质的粉饰和支撑,而你本人,并没有认真的去体验和感受过生活的酸甜苦辣,
一旦脱离钱,她甚至都不知道,如何在柴米油盐的细碎日常里,打理好自己的日子。
也许在那个吃饭都成问题的过去,有钱人的幸福感,确实比一般人强。
可是在这个全民提倡吃素的时代,有钱跟过得好,完全不能化等号。
更多时候,我们缺得不是钱,而是一颗热爱生活的心,以及认真对待自己的决心和勇气。
所谓的生活品质,不是你多有钱,而是即便在有限的物质条件下,你依旧有取悦自己的能力。
3
她跟老公,结婚8年,早就在柴米油盐中,磨平了对爱情,所有的期待。
今年过七夕节,她对他说,希望得到一颗戒指,因为当初两人结婚时,
因为没钱,连戒指都没买,婚礼也没办,领个结婚证,就算成了一家人。
读者说,无论带钻不带钻,哪怕是假的,她也喜欢。
可是他老公却说,你什么时候学会了拜金?
读者当时就非常生气,她说我要是为了钱,当初不会跟你在一起,我只是希望,你对我,能用上,恋爱时的十二分之一的用心和在意。
其实读者跟她老公的关系,已经岌岌可危了。她曾多次试图去挽救,可是他却懒得配合。
其实并不是他不喜欢这些形式,要知道,当初他追她时,买不起玫瑰花,都可以自学成才,折纸玫瑰,涂上颜色,送给她。
而如今,她即便半夜生病,让他帮忙倒杯温开水,他都一脸不情愿。
其实,婚姻里的仪式感看似是做样子,但至少对你还有一丝爱意的人,才肯为你花心思。
毕竟都是在婚姻里摸爬滚过的人,都心知肚明,对于不够爱的另一半,我们嫌弃都来不及,又这么会舍得花上几分力气,去哄和宠。
以前觉得那些结婚多年,还喜欢秀恩爱,十指相扣,亲亲抱抱的人,是刻意为之。
也许秀出来的恩爱,最后也会跟沉默的夫妻一样,会半路夭折。
但它至少证明,有个人,有充分的意愿和行为,让你知道,
他愿意陪你度过一地鸡毛的婚姻生活,愿意和你一同面对婚姻里的纷繁芜杂,甚至有跟你过一辈子的打算。
而那些懒得理你的人,注定对你没太多深情。
更多时候,婚姻里需要爱,在乎,关心的表达,也许它们不一定体现在嘴上,言语中,礼物里,但他们一定要靠行动,去体现。
4
如今许多人,在重要的节庆日,哪怕在寻常的每一天,我们干成一件事,吃完一顿饭,认识一个人,
都变得越来越充满惊喜和感动,甚至喜欢去记录,去分享,去慎重对待。
其实这就说明,我们都在努力活得更有仪式感。
而仪式感,从外在形式上来,就是将每一个普通的日子,行为和习惯,赋予一定的特殊含义。
而本质上,它代表一种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代表你对自己,或者换一个人的在乎,重视,关心 ,更代表你对一段感情的珍惜。
当然,也有人质疑说,仪式感其实就是装腔摆样子,没事找事,甚至就是作。
许多人,拥有了比从前,更好的物质条件,
可是我们的思维境界,还停留在,工作只为了吃得起肉,生活只为了遮风避雨,感情只为了生儿育女的低级水平和层次里。
其实仪式感,简单来说,不过就是一个载体,更重要的是,我们要通过它,要让自己日臻完善,让生活更加丰富有趣,让人生熠熠生辉。
写于2018.9.8
- END -
作者:李思圆,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新书《生活需要仪式感》正在热销中。专栏作者,写安静从容,有温度,有力量的原创暖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当当网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