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美学思想,艺术人生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美学思想,艺术人生

2018-09-17 20:28:30 作者:龙井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美,是一种学问心灵知识;有一颗对美孜孜以求的心,你的人生才会如梦般多姿艺术起来。

  美是以所有形式存在的存在,每一种都不会是它永恒标签,但是,在有大师年代里,我们还是顺着他们的脚步,更加地靠近美,接近艺术。

美学思想,艺术人生

  毕达哥拉斯学派认为: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中认为,“美的最高形式是秩序匀称确定性。”

  对于老毕的圆美说,我是没有异议。毕竟,我也自我地觉得球体给人一种滚动而又平衡美感,圆形还寓意圆满,让人觉得那么团圆,简单而不失温暖。而对于老亚的观点个人觉得有点过于理性规整化。其实,美无法真正定义,我们只有把它好好参上一悟,也不枉待身边的美。

  心情美的时候,唱一首歌也是对生活的一种艺术方式。美不是单一的,它对所有的感官都可以产生作用,一个不善于丹青的人,在饭余美着好情绪随心着墨轻泼,这难道不是为自己的黑白生活添上五彩艺术吗?

  优美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抑,因为它“直接在自身携带着一种促进生命感觉,并且因此能够结合着一种活跃游戏想象力魅力刺激”。

  外在感官的美与内里的美是可以互化作用,视觉嗅觉味觉的不美可能会因为思想与心灵的美而变得美起来,而后张目欣赏、深呼吸汲取、咂咂品味;反之有时候,置身于十方上下飘满美好空气天地里,再何如糟糕透顶的心情都会被撩拨美丽起来。

  美是无处不在的,审美对象也是无处不在的。

  对于高大上的各种艺术如下一一述之:

  以满足人们需要目的的艺术,如农业纺织;以引起快感为目的的艺术,即“优美的艺术”,如音乐诗歌绘画雕塑舞蹈;兼有效用和快感的艺术,如雄辩术和建筑

  我清楚地知道,自己真正的美学思想不在这些被定义了的艺术里。我所认知的美,或许是春雨过后泥土上一芥小嫩芽的视觉感动、或许是夏天里的第一声蝉鸣听觉享受、或许是金秋打谷场上稻香的嗅觉深吸、或许是肃冬飒飒风扫过露在空气里脸庞触觉凉意……

  拥有着这些简单而自然的美性思想,我是我生活的艺术大师。只心握着毫墨,我尽管纵肆细涂描抹自己的人生素纸。

  温克尔曼说“希腊艺术杰作的一般特征是一种高贵单纯和静穆的伟大,既在姿态上,也在表情里”。希腊的艺术领域,我不曾一一涉足。

  对此的说法却是认同不惑的。因为古希腊定义的优美是单纯、静穆、和谐的美。表情里的美是很有必须的,有时候,姿态可以欺骗众人模糊了美丽的影廓,而表情是具有一定的出自真正的内心自白而发的。

  自己一直在相信童话,只因它单纯的成分很多;从不轻易放弃动漫,因为它的和谐是以如此唯美画面纷呈而出;割舍不下在夜里抱览典书,陶心于它们在时光里依然静穆初样带给读者无尽的思考。美没有标签,美是自己的主人。怀着这种想法,静静地美好,玩转艺术的人生。

  正如勃兰兑斯对“希腊式的美”所做的描述:“没有地方突出巨大,没有地方引起人鄙俗的感觉,而是朝着明净清楚的界限里保持着绝对的调和”。

  或许,只有希腊,才会刺激我对美学的思想。循着它那调律谐和的绝对里,我也会陷入那明镜清净的界限里,生活不是没有艺术,而是我们一直放不下污浊贪欲;从而去开始一种干净思索,对单纯的美,自我设定,自我艺术。

  美,确实不需要是最耀目的、最巅峰的、最摄心的,只要它能在第一时间打动你的感觉,我想这就是美的所在,艺术的空气。

  曾经尝试一个人去摆渡生活的一湖平水,假装的隐度,熬过最无阻却难耐的时光,现在依然是一个人,独自享受时光的默默静好;因为,我发现,美一直在我的心中,那么的不可一世,我不再那么追求艺术的脚步,我知道,最艺术的东西就是自己对生活的那颗不老的青春之心。

  有那么一种美的艺术,那就是完整、单纯和谐的美,引起的美感是始终如一愉悦之情,主体在感觉中既无阻滞又无冲突,自始至终贯穿着一种舒畅喜悦感情基调,一种较为单一纯净体验

  美,是顺而承之的,不会带给你任何的点滴沉渍,永远是淡着一张净亮的面孔,许你最完全的美丽时光,诺你最莞尔的艺术岁月。没有哪一种体验是你所不耻的,只要我们足够愉悦,你就不会避而远却。

  视觉的电视电影等各种感光体验、听觉的歌曲声音等各种感音体验.、嗅觉的味道气味等各种感嗅体验……每个人都在一一涉猎,只是到底上如若你有真正把自己放进去,安静对待,倾心地欢喜,那样岂不是此时无美更有美,不是艺术胜似艺术。

  偏离了自己的样子,一味地改造,把自己的生活之美影入别人的视界里,独闪耀着别人的艺术生活在自己的眼睛里,那样的状态何如美得艺术?当然,生活,不是一定要美,要艺术;活出自己最本质的当初,我觉得过去的日子也会是尽然的美与艺术。

  对于美的艺术,我较之喜欢远古的艺术解释

  先秦时已有“艺”的概念,最早见于甲骨文和金文,都是象形字,这也是“艺”的原始形态意义本意即“种植”。

  如今的艺术还是有种植的影子的,对于音乐,播下热爱的艺术种子,你的细胞不免有了音乐的意识;雕塑,塑造出一个人独特的审美视角,也是一种培植人的艺术思维方向;绘画,笔端下生出最妙丽的描摹,目染着这个被还原在宣纸上的世界,给人植入最生动缤纷的美感。

  甲骨文、金文的“艺”字,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苗,树下有土,表示种树于土之义。“艺”的本义为栽树,泛指种植。种植贵在一种亲历亲为的行动,这是一种动态的艺术,动感的美。

  艺的本身,本就很美。可以真正解释的东西,悬在的美就消失了。想象呵护一个芸物的小生命,把它轻轻置在最踏实、最包纳、最本质的泥土里,你会被自己的思想感动到,出卖自己的时光去慢慢地品咀这样的时刻

  时代会有这番的趋势,定义本就标签好的东西。艺术也难逃一劫。当然这不是一种值得惋惜变化,只是我个人的叹息仅此。

  如《孟子·非乐》中有“农夫蚤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叔粟,此其分事也”

  《诗经·楚茨》中有“自昔何为?我艺黍稷”。

  引申意“才能”。不是在畏惧才能,而是觉得这样的艺术美得有点大俗化。

  艺术确实少不得能力元素,但是我并不希望艺术被完全地能力化,它就是艺术,美的附身,这又何尝不可呢?

  种植在古代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活技能,所以艺术又引申为某种特殊的才能或技术,如艺术、工艺等。

  如《尚书· 金滕》中的周公祷告之词“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考虑到种植在农耕文明中的重要性,“艺”作为其基本生产要素被不断提升,成为文化、甚至儒家“六经”代名词或转意为学识技艺也就理所应当。

  如《论语》“志于道,根于德,依于仁,兴于诗,立于礼,游于艺”。

  后来,儒家六艺的“礼乐射御书数”与“种植”的引申意相关。

  “艺术” 的复合使用,最早在《后汉书》中出现

  不知今日过后的艺术,又该以怎样的号称现世于人。变化的时光轴换幕的频率太高,往往顾不上潜在深处的艺术之美,缓下步伐,或许会是一种意想不到的美。

  美,往往瞬息,思想的灵光便是最美的艺术所在。

  关于灵光,在《摄影简史》中本雅明是这样描写的:

  “究竟什么是灵光呢?一种空间时间奇妙编织;无论如何接近物体,都会因为距离形成独一无二现象假象

  在一个夏日的正午,你一边休息一边遥望地平线上连绵的群山,或凝视一根在你身上投下绿荫时的树枝,直到这一瞬间或时刻变成这种景象的一部分——这就意味着那座群山、那根树枝的灵光开始了呼吸”。

  美在学问里,更在思想上,顺着自己的星空闪亮下去,你会是自己的美丽化身;艺术在能力上,更在生活里,循着自己的流溪清静下去,你会是自己最艺术的灵魂

  美,是自然而然的艺术。如若可以,我希望自己可以在真实里再美一点点。

  艺术,是原汁原味的美。如果允许,我希望自己可以在天然里艺术一点点。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