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他在清贫的生活里,拥抱最宽阔的世界|单读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他在清贫的生活里,拥抱最宽阔的世界|单读

2018-09-20 08:45:08 作者:刘宽 来源:单读 阅读:载入中…

他在清贫的生活里,拥抱最宽阔的世界|单读

  由单向空间出品的纪录片《日常的奇迹》入选了歌德学院和德国 zebra 斑马诗歌电影节合办的“日常之光”诗歌影像节,完整影片将于 9 月 22 日在南京首映。

  《日常的奇迹》是一部记录了诗人、翻译家黄灿然真实生活的影片,在导演刘宽眼中,黄灿然的名字和所有伟大的名字连在一起,他的作品影响着几代人,而那些被他影响的人正在改变着世界。黄灿然也是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年度致敬的获得者,我们回顾了他的历程,致敬他的工作,并且从中看到了更宽阔的世界。

  M 

  简介——关于黄灿然和他的洞背 

  Huang Canran And His V

  出品方:单向空间 单读 

  resent by OWMagazine OWSpace

  出品人:许知远 于威 张帆  

  Executive Producer:Xu Zhiyuan Yu We Fan

  制片人:吴琦 

  roducer:Wu Qi

  导演:刘宽 

  : Kiva Liu 

  摄影:秦斐斐 胡晋溢 黄中明 张海辉

  V: Feifei Qin Jinyi Hu Zhongming Huang Haihu

  剪辑:刘宽 秦斐斐 胡晋溢 

  Editor: Kiva Liu Feifei Qin Jinyi Hu

  作曲:王敖 

  Composer: Ao Wang

  设计:刘肖男

  : X Liu

  特别鸣谢:单农

  ecial Thanks: Donoo

  那些被他影响的人正在改变着世界

  文|刘宽

  在我有限的个人阅读经验里,“黄灿然”曾经只是一个符号。一本书上只要有他的名字,就像盖了一个“人类重要思想”的章,更像是某种召唤,让我想要顺着他的名字去跟那些伟大的灵魂在一起。

  很多人可能都跟我有类似的感受。单向空间的联合创始人于威在刚刚闭幕的“第三届单向街·书店文学奖”上对黄灿然说:

  尊敬的黄灿然先生,您的这个名字实际上洞穿了我整个阅读的历程。我想如果没有黄灿然先生,像卡尔维诺等等这些人都不会成为我不知名微小个体的一部分。

  于威是我的老板,是平时公司最威严最强势的那个女人,而那一刻她的声音颤抖着,像是一个第一次获得知识、刚刚睁开眼看到世界的小姑娘。

  ▲诗人、翻译家、评论家。1963 年生,福建泉州人,1978 年移居香港。1990 年至2014 年为香港《大公报》国际新闻翻译,现居深圳洞背村。著有诗选集《游泳池畔的冥想》、《我的灵魂》、《奇迹集》、《发现集》等;评论集《必要的角度》、《在两大传统的阴影下》;近期译著有布罗茨基《小于一》、希尼《开垦地:诗选 1966-1996》、《希尼三十年文选》、《致后代:布莱希特诗选》等。2011年获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诗人奖。2018 年获单向街·文学奖“年度致敬”奖。

  她和书店店员戴翔一起,代表书店颁给黄灿然“年度致敬”奖。

  黄灿然的名字和所有伟大的名字在一起,苏珊·桑塔格、卡瓦菲斯、曼德尔施塔姆、布罗茨基、里尔克、哈罗德·布鲁姆、辛波丝卡、米沃什、聂鲁达。他的译作影响了几代人,而那些被他影响的人正在改变着世界。

  上个月我得到服装品牌“单农”的资助,配合“单向街·书店文学奖”的“年度致敬”环节,前往深圳洞背村拍摄关于黄灿然的短纪录片。虽然在那之前我曾去黄老师家做客,但直到那三天的拍摄才让我真正有机会和黄老师进行了数个小时的谈话,真正去体会村里的日日夜夜。

  于是,“黄灿然”对我而言不再是一个符号,而是一个我拥有了更深刻理解的人,一个我珍重的朋友。他的存在让我得以时刻观照自身。

  我的片子只是黄老师在洞背村生活的一个小切面,也只是我们谈话的一小部分节选。片子的主题,就是想要讲述黄灿然在一个看似狭窄的世界里,过着一种如何真正开阔的生活。

  如同我在片子结尾写下了的向他致敬的话:

  从香港到洞背,他始终在不宽裕的生活里,拥抱最宽阔的世界;把最伟大的思想翻译成中文,把最细微的日常写成诗歌;我们致敬他,也致敬他所歌颂的人。

  黄灿然生活尤其清贫,全靠微薄的翻译稿费维持生活,有时候稿费不到位的时候还需要靠朋友救济或者卖书。

  每一个文化从业者,包括我自己,如果要保持创作的纯粹性,就意味着必定不迎合市场,也就必须承受生活艰苦的代价。

  黄灿然在领奖的时候,说:

  在一个坏的时代里面,任何成就都有可能不是什么荣誉,而是耻辱的标记。

  而他来领奖的原因,是“听说有些奖金。”而作为他的朋友,我知道这些奖金可能就是他好几个月的生活费。

  如今的世界如此唾手可得,可能性无处不在,个体获得前所未有的空间。我们看似变得无比全球化,但却似乎越来越自溺;我们看似拥有了更多城市带来的便利,但却深陷在城市的惯性中,像颗无法动弹的螺丝钉。

  ▲影片片段《黄灿然和他的洞背》

  黄灿然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可以让很多人自惭形秽的样本:原来我们可以这样自足而奉献地度过一生。

  我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导演,但我很荣幸,可以帮助完成这样的嫁接。

  (以下是“日常之光”诗歌影像节部分信息)

  诗歌·影像 2018:日常之光 

  日常世界从来都是诗歌和艺术最持久的光源之一,相对于重大的历史变革或事件的戏剧化聚焦,日常世界提供了种种深入人性肌理、生活方式、伦理关系、历史积层和文化差异性的视角,激发着诗人和艺术家的观察、思考与表达,尤其激发着我们从平凡的事物之中发现真相、存在的尊严和内在秩序的创造力。

  诗歌、当代艺术、电影之间的跨领域合作,将构成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鉴于国内尚未出现类似德国斑马电影节以诗歌为主题的影像创作文本、以及相关的展示、传播和收藏机制,我们将在本次活动中邀请国内重要的艺术家、诗人和电影导演创作、展出以诗歌为主题的作品,意在中国真正创立诗歌影像这一独立类型,并且与斑马电影节的参展作品之间构成主题性的对话关系。我们也将通过活动的具体实践过程,探讨打造中国的诗歌影像节的可能性。除展映中德及其它国家的诗歌影像外,本次活动还将包括以诗人生活为主题的纪录片单元,以及以诗歌文本为出发点的艺术展览“空间中的诗”,活动也将延续上一届活动的诗歌朗诵论坛,邀请诗人、导演和艺术家共同探讨从诗歌出发的创作。

  主办机构:

  南京 TPM 紫麓戏剧空间,歌德学院(中国)

  合作机构:

  德国诗歌之家,德国 ZEBRA 斑马诗歌影像节

  艺术赞助:

  单农

  开幕时间:

  2018 年 9 月 21 日 14:00

  活动时间:

  2018 年 9 月 21 日- 9 月 23 日, 14:00 - 21:30

  活动地点:

  南京 TPM 紫麓戏剧空间

  活动地址:

  南京市玄武区铁匠营 80 号 T80 科技文化国际社区 4—5 号楼

  总策划:

  朱朱

  联合策划:

  托马斯·桑德吉亚科莫·德·比尔(德国)

  语言:

  中德双语

  诗人:亚历山大·古姆兹(德国),韩博,黄灿然,刘立杆,马蒂亚斯·波利蒂基(德国),孙磊,王寅,叶辉,宇向,翟永明

  艺术家/导演:保罗·博盖尔特(比利时),陈哲,程然,莱纳·科莫斯(德国),程强强,大卫·唐恩(新西兰),耿雪,蒋志,艾琳·李(英国),雅尼斯·伦茨(奥地利),刘宽,马海蛟,卡洛琳娜·梅里斯(英国),海伦娜·莫尔克-莱特(丹麦),奥托拉斯组合(挪威),扬·彼得斯(比利时),蓝卡·哈乌赫·佩伦(爱尔兰),蒲英玮,凯特琳·罗宾逊(中国台湾),尼克·萨耶(斯洛文尼亚),胡波特·西列奇(奥地利),奥斯卡·斯皮恩伯格(比利时),伊戈·斯特里姆贝斯基(乌克兰),孙逊,塔可,弗朗克·维尔克(德国),杨福东,杰弗里·扬(斯洛文尼亚),叶觅觅(中国台湾), 张震宇,皮姆·茨维尔(荷兰)

  编辑丨是鸭

  图片来自网络

  ▲点击上图,购买全新上市的《单读 18 :都市一无所有》

  ▼通往“诗歌·影像 2018:日常之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