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面对恩怨情仇时,人们不同的态度与境界。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原创文章 >

面对恩怨情仇时,人们不同的态度与境界。

2018-09-22 19:30:15 作者:月澄 居士 阅读:载入中…

面对恩怨情仇时,人们不同的态度与境界。

  俗话说勺子总会碰锅沿,脚板总要擦地皮。

  在滚滚红尘生活人和人之间常有太多的矛盾和摩擦,或为了利益的争夺,或为了情感占有,或为了自尊维护,或为了权力的掌控……恩怨情仇戏码总是不停的在上演。

  对恩怨情仇,一般人的反应大略有三种。

  一种人是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睚眦必报;一种人是隐忍,就如寒山与拾得的对答:“世间谤我、欺我、辱我、笑我、轻我、贱我、恶我、骗我、如何处治乎?”“只是忍他、让他、由他、避他、耐他、敬他、不要理他、再待几年,你且看他。”另一种人则选择宽恕

  睚眦必报者,因为不能忍一时之气,或施以恶语,或以强烈对抗方式证明自己并非软弱可欺,结果一场龙虎相斗,因而招来百日之忧,使自己长期生活在不快之中。

  隐忍者,虽选择忍耐压抑,不与之抗衡,但若无法纾解内心不满,为别人的过错耿耿于怀怒气长期在胸中燃烧,亦会灼伤自己。

  选择宽容者,乃是三者中最让人称道的,盖宽容能融化人与人之间的冰霜,能驱散生活中痛苦眼泪,能传播心灵快乐微笑。宽容一个人,就是卸下心里的包袱,将这个人造成的伤害心底里淡忘,不再与以前的伤害发生牵连。没有了这伤害和牵连,心灵就获得自由和快乐。

  史上有甚多宽容的事迹值得我们省思和学习

  当年刘秀大败王郎,攻入邯郸,检点前朝公文时,发现大量奉承王郎、侮骂刘秀甚至谋划诛杀刘秀的信件。可刘秀对此视而不见,不顾众臣反对,全部付之一炬。他不计前嫌,化敌为友,壮大自己的力量,终成帝业。这把火,烧毁了嫌隙,也铸炼坚固事业之基。宽容是光武帝焚烧投敌信札的火炬

  宽容确实是一种胸怀,一种睿智,一种乐观面对人生勇气,也是利人利己的法宝。宽容的受益者不仅仅是被宽容的人,宽容别人就是解放自己,还自己心灵一份纯净快乐。当我们抓起泥巴想抛向别人时,首先弄脏的是我们自己的手;当我们拿鲜花送给别人时,首先闻到花香的也是自己。

  宽容别人一次,自己的精神得到一次升华;被别人宽容一次,自己的心灵也就得到一次洗涤

  我一向很赞叹宽容之人,更期许自己能做个宽宏大量、豁达大度之人。然而,学习因缘法缘生法之后,对所谓的“宽容”却有了和以往迥然有异看法

  时期,因旧势力反对致变法失败的王安石,坦然以诗表明心志:“风吹屋檐瓦,瓦坠破我头,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王安石了解打他头的不是瓦的过错,所以他不怨恨朝中反对改革传统势力。

  不知王安石是否懂得因缘法、缘生法的深意,但“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的胸怀,却是雷霆万钧,令人深深折服。

  打破王安石的头的是谁呢?是瓦吗?是风吗?是风和瓦共同合作的吗?或是没有缘由的吗?不!皆不是!世间从不曾有独立之一法,或有可以随心所欲、能主宰、可自由之法,事事物物都在关系当中相互影响且相互改变

  是故,当风吹瓦、瓦破头的当下,“风”已非原来之风,“瓦”已非原来之瓦,“王安石”亦已非原来的王安石。

  因此,对人世间的恩怨情仇,我们只能经验,经验其“不停变化的经验”,但却找不着恩怨情仇的对象,也找不着经验之人。如是,何来“宽容”之事?何需宽容?明见于此,对所有经历过的恩怨情仇,不谈宽容,自然宽容。

  所谓宽容,虽然甚是难能可贵,但内心依然是有压抑、有忍耐、有委屈的。它是一种人格修养,是透过道德说服后的不得不然,是造作,不是真正的平怀。

  “唯见因缘,不见人我”,这样的不恨,才是一种明白;这样的不恨,才是真正的平怀;这样的不恨,才是一种解除爱染系缚后的真正自由。让我们一起努力,解除爱染系缚,学会“不恨”吧!

  文章节选自《正法之光》第28期70-71页 《我不恨此瓦此瓦不自由》的部分内容作者 月澄 居士文字有所删减。

往期精彩回顾▼学会四个字 你就能了解佛教的精髓佛陀可以预言未来吗?警惕过度热心背后的心理人格!

  长按*进入

  随佛禅师简介

  长按*进入

  中道僧团官网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