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的福利
“这是你的中秋福利票。”
"我们购买服务人员不是没有吗?"
“你一个人的。”
我思来想去,决定不去领那福利。于是虽收了票,却没有签字。这票,就当作是一个纪念吧。也提醒自己,默默努力了这么多年,终于混成了“不是林场人”。
当年高考前,母亲突然出意外去世了。家里顿时鸡飞狗跳,没了家的模样。后来我上了林职院,选择了浪漫又现实的“商品花卉”专业。毕业后却没按照当初设想的样子去开花店,稀里糊涂又来林场了。刚混明白一点儿,却遇到林场改革,成了购买服务人员。因为工作还算出色,得到了领导赏识。
毕业十多年了,却仍一事无成。这就是小地方人啊,眼界窄小,能力提升也极其困难。
前段时间,我从老师那里得到提醒,打算参加成人高考,搞个函授本科,我选了“工商管理”专业。我觉得我一直想成为一个生意人。
但是被抛弃的感觉实在是不好。想着自己这么多年的努力,眼泪不由得掉下来。
痛苦让人成长,但人人厌恶痛苦的感觉。它让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多余、该死。
但痛苦过后,我发现自己可以站在更宽广的地方看待问题,更坦然地面对矛盾了。真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啊。
经历一些痛苦的反思,发现我人生一个重要的生命隐喻:我一直觉得自己在原生家庭里是多余的。
在我出生之前,父母的家庭就很完美了。我有一个哥哥,一个姐姐。如果没有再生,那是一个完美的家庭。我一直觉得自己不该出生,可为什么偏又生了我呢?
哥哥聪明学业好,姐姐开朗又孝顺,他们四个人就已经是一个完整又完美的家了,生我干什么?我淘气又倔强,体弱爱生病,可偏巧没夭折,还一直活到今天。真是完美故事中的一个反派角色。
这可能就是我命运多舛的一个重要原因了。我一直认为自己多余,于是我就真的总是多余了。意识到这一点,我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写。很感谢武志红老师,让我认识到这一点。
那么,我一直得不到的东西,都是在我觉得“我得不到是因为我不够好,不配得到”的诅咒下,自己放弃追逐才导致真的永远得不到,于是又反过来更加印证了自己“不配得”的设想。
但那些得到了的人呢?他们就都配得吗?
或许有些人根本就不会考虑什么配不配,他们只考虑能不能。如果他们用尽一切令我不齿的办法最终得到了,我也只能承认,那是因为他们舍弃了我认为不能舍弃的东西。他们有了付出,才有了回报。而那是我不舍得付出的,或者我根本没有,如尊严、如钱财、如种种利益。
所以,他们之所以得到了而我不曾得,是因为价值观不同。
我现在才明白,我之所以不愿意接受,是因为予与取双方的价值观不同。
在现实面前,我的价值观受到了冲击。我很痛苦。我该怎么办?
忽然觉得自己是多么的可笑。我一直以来信奉的一切,忽然之间危如累卵。
活到这把年纪才意识到这一点,我真的很可笑。可是我的心却在滴血,眼泪不断地往外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