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你打电话回家了吗?
大学生的思想国编 辑丨范妍君
所谓的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龙应台《目送》
“”宝贝,适应大学生活吗?“”
“今天有没有好好吃饭?”
“没钱了就和家里说。”
“想家了,咱就回来吧。”
······
刚入学的我们,每天被所有新鲜事物吸引着
今天社团举办新生见面活动
明天老乡会一起约饭看电影
后天想去附近的景点玩一玩
不经意间,
我们的生活好像多姿多彩,
甚至让你产生了选择恐惧症,
直到处理完所有待办事项
才拨打了通向家的电话
除了抱怨不完的不适应
我们却没有意识到千里之外的挂念
“和室友好好相处啊”
“天冷了穿多点衣服”
“你要多跑跑步,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妈妈等会就转点零花钱给你”
我们和新朋友畅所欲言地聊天
有数不尽的话题,说不完的话语
却突然发现
自己和父母的通话只是固定的寥寥几句
我们可以为了那个ta守到零点句发生日祝福
却从不记得
守在电话那头的父母和一颗悬着的心
手机通话记录显示
上一次和家里通话仅仅只有30秒
那么你呢?
多久没有打电话给家人了?
你还记得
上次通话说了些什么吗?
“那个被奶奶带大的孩子”
双亲会老,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会死,多半也是无可奈何的。但是,没能与他们的衰老或死亡发生一点联系这件事,对我来说如鲠在喉。
—— 是枝裕和 《步履不停》
奶奶是17年11月份走的。
我没见到她最后一面,而我与她的最后一次通话停留在上星期的视频聊天,她说:“我一切都好,你照顾好自己。”
17年9月份从家中出发去学校时,她已经很虚弱了,眼睛总是眯着,好像连睁开的力气也没有。白天,她常在昏睡,夜里,却整夜整夜的辗转反侧。
在她最后时光的记忆里,我总在忙社团,总开着各种可无可有的会议,连最长的十一小长假都坚信“趁年轻就应该多出去看看”。我早已不是当年那个黏着她连自己的家都不想回的“小孙子”了。
我的童年,基本上每天都在奶奶家度过。对我而言,那更像是一个温柔避风港。
小时候,我总追赶着她的步伐,老师让我们写一篇关于歌颂亲情的作文,我把对她所有的爱都写在了纸上,因为我知道她是天是地,只要她在一切都好。
在长大的日子里,奶奶依然成为了除爸妈之外,我最重要的支撑。
长大后,她却追赶着我的步伐,她满头银色愈发愈多,身体越来越不如从前,那些彩色的药片却数量渐增;在我离开家前她轻轻攥着我一次次喃喃自语:“孩子,放心去吧,我等你回来。”
或许在无数个辗转反侧的不眠之夜里她曾多少次在心中默默说着:“孩子,我走不动了。”
那天下午,奶奶走了。我给自己做过不止一次心理建设,也知道这一天总会到来,甚至只要父亲打来电话,我都会心里一惊,生怕电话那边传来坏消息,但当这一刻真要来临时,我发现,心里的无力感要大过悲痛。
奶奶出殡那天,一家人看了她最后一眼,跟她告别。我一遍一遍的默念着“对不起”,责怪着自己年少无知的不懂事,后悔着自己不多打电话问候,我希望自己记得住这个教训,是抱歉也是遗憾。
银杏就快落了,18年的11月份就要来了,我挂断了家中的电话,通话时长:1小时36分钟。
你在那边还好吗?我想你了。
而我再也听不到你的声音了。
“爸,你还在吗?” “还在”
我们很忙,我们社团组织、忙奖学金、忙新老朋友,忙着开各种各样的会,而父母总是忙着每天关心我们吃的好不好,钱够不够花。
我们在乎学习、未来、朋友、甚至好多好多,而父母只在乎我们有没有按时吃饭。
我们忙到电话都没空接。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男生独自在陌生的城市打拼。白天在公司做设计,晚上接着趴在电脑前写稿子,对好日子的企盼,让他的生活过得忙碌而艰辛。
每周他都会给老家的父母打电话,说的话也千篇一律。电话打到最后,他总是搪塞一两句,“啪”,就把电话挂了。
后来,他谈恋爱了。女孩儿晚上失眠,打电话把他从梦里叫醒,他打起精神陪着女孩儿说话,唱歌,讲笑话,猜谜语,恨不得把十八般武艺全使出来。
女孩儿终于困了,说挂电话吧,他就挂了。
3秒钟后,电话又响,女孩儿在电话里哭哭啼啼地埋怨他:“谁让你先挂电话的你没看过书上写的吗后挂电话的人才是真心懂爱的人……”然后,不由分说“啪”地挂了电话。
他握着话筒,耳边是嘟嘟的忙音,这突如其来的声音使毫无准备的他身心一震,他像突然被抛弃的孩子,孤独地站在荒野里,无边的失落和无助像一条冰冷的蛇,一点儿一点儿缠上他的心。
他忽然就想起了那些打给父母的电话,从来,他都是毫不犹豫地挂断他们的电话,却始终不曾体会,后挂电话的他们有着怎样的担忧和失落。
他拿起电话,拨通家里的号码。那一晚,他说了很多。
电话打完,他说:“挂吧。”父亲说:“挂吧。”他握着话筒,等了半天,那端却没有挂掉。他试探着问:“爸,你还在吗?”
“还在。”
他握着话筒,在那样寒冷的深夜,终于落下泪来。是的,只有真心懂爱的人,才会后挂电话,才会把那份忧虑和失落,独自承担。
父母每天守着那个新式的,却等不到我们一个电话;他们每天应付着吃剩菜剩饭,却怕我们吃不到热乎的饭菜;他们省吃俭用,却总说没钱就找家里要不要委屈自己;他们把我们带大,我们却总忙着奔波。
其实,有他们在的地方,就是家;有你在的日子,就是他们的节日。
我们的世界与他们的世界
不论什么时候,只要打电话回家,他们总会放下手边的所有事,与你一一道来,如同久别重逢可以与你谈天说地的朋友,也如同“儿行千里母担忧”的一针一线为你的老母亲。
我们的世界很大,大到,可以毫无顾虑倚剑走天涯,却时常模糊了父母的音容与担心。
家人的世界很小,小得,只剩下盯着我们的朋友圈,期盼着每一次打给他们的电话。
或许这个世界上最温暖的并不是一句“我爱你”,而是“没事!大不了就回家,爸妈养你!”
不论何时
家总有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魔力
难过时你想家,受挫时你想家
在外时间久了你也想家
冥冥之中你们之间牵引着一条无形的线
稳而不乱的为你指名最温暖的道路
身在远方求学的我们
时刻渴望着被关心被关爱
而身在家中的他们
时刻等待着我们的一通电话一则消息
打通电话回家吧
别留下遗憾,别错过回忆
别让爱你的人久等了
关于举办“砥荔前行,向阳而声”——全国大学生青春筑梦音乐节的通知(扫码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