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做着月薪5万的工作,才知道读大学是多么轻松
社会很现实,但你不能放弃。
办公桌上传来了手机的震动声,你敲击着键盘的手顿了一下,眼神扫过去——房东的微信消息。
想了想账户里还没捂热的工资,你无奈地笑笑。
“诶,我点外卖了,一起吗?”
思绪被隔壁的同事打断,你忙不迭地回答:“嗯,嗯,鱼香肉丝。”
一家店,最国民的几道菜式,换着吃了几个月了。
读书时最爱的几个菜,没想到现在也会吃到麻木。
你突然想起大学时八元钱的两荤两素,食堂阿姨盛起的满满大勺。
那时候的你,总抱怨食堂里新推出的黑暗料理,和舍友吐槽拥挤宿舍里狭小的床位,叹息着课表里扰人安排的晚课。
曾经在考试周复习熬到凌晨两点半,觉得好累好累。
可工作后才发现,每天工作都是熬夜到凌晨2点,第二天8点就得出门挤地铁。
哪怕你月薪5万,也是做着拿命换钱的工作。
工作后,才知道读大学是多么地轻松。
壹
在外群租房
才知道学校宿舍的可贵
眼见着房价一涨再涨,心里想着毕业了找份好工作、赚大钱,买房投资美滋滋。
一出象牙塔才发现,租房岁月不仅煎熬,而且看起来遥遥无期。
刚毕业的我们,无处可去,大海捞针一般寻找合适的房源,工作后很多人才明白租房多么难。
想抢到好点的房子,其过程如同“秒杀”,绝对不能有半丝犹豫。就算是差点的房子,在考虑再三打算勉强租下时,也早早被人订走。
为了几十块钱的房租与房东磨破嘴皮,也是家常便饭。
虽然房间环境、卫生条件都非常一般,且仅仅是房租,就已经花去半个月的工资,但是能有一个挡风避雨的地方就已经是万幸了。
有一个房子住,对于很多人已经是幸运的了。
根据《2016年度中国生活服务领域互联网黑产报告》显示,房屋租赁欺诈已经成为黑产活跃的领域之一。
其中,90%左右的租房受骗者都为80后、90后,人均被骗金额达到2560元。
“黑中介”、“黑二房东”对你来说,并不陌生。
穿城走巷跑到头,以为终于租上心满意足的房子,最后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
最近,外地来京工作的小赵、小高、小马就遭遇了黑中介带来的噩梦。
来京时,他们在中介网站上选好了房,并缴纳了房租、押金,签订正规合同。
本是欢天喜地以为找到了容身之所,谁想刚住进屋不到一个月,该中介的工作人员便常常借检查合同为由半夜敲上门,甚至趁着他们不注意,一把抢过了合同。
中介公司以扰民、房屋隔断不合法等等借口逼迫他们搬离。倘若不交钱,不仅押金和房租不退,还会迎来半夜砸门,大叫大嚷的恐吓声。
许多人调侃道:租房,是社会教给你的第一堂课。
而找到合适的房子,仅仅是这段漫长岁月的开头。
租房的一口气还没歇下来,接踵而至的各种生活琐事又把人弄得心烦意乱。
链家网站发布的2017北京租房数据显示,北京租房者约有735万人。
而他们能承担的房租价格,往往都在五环外的地段,这意味着至少一小时的上班距离。
与此同时,为了分摊高额房租,其中八成人都选择了合租。
合租碰上奇葩室友的体验,几乎每个租过房子的人都能说上两句。
被室友偷用掉的化妆品、洗发水逼疯;半夜里被作息颠倒的室友吵醒是常事;看着别人脏衣服、臭袜子满天飞也无可奈何;还有的室友变着法儿地打探自己工资多少,暗地里嫉妒表面上说话还带着刺。
工作已经疲累不堪,职场里斗智斗勇,回家还要应对杂乱的室友关系,就连一天里最期盼的睡眠都成了煎熬。
更不要说坏了又坏的水管,洗到一半突然没热水的花洒,常常渗水的墙壁,生活里每件不如意的小事,都能轻易引爆压抑了一天的怒火。
想起大学时一千多元的四人间,唠叨着垃圾却总会热心帮忙的宿管阿姨,有话直说、互相包容着的室友,是多么难得又珍贵。
对于很多在一线城市里打拼的年轻人来说,生活有时候是一把巨大的枷锁。生活和房子一样是租来的,每一次交房租的日子逼近,就是一次租借生活的倒计时。
但是即使和蟑螂壁虎同屋,他们也愿意留下;即使每天通勤来回四小时,他们也愿意留下;即使遇到难以忍受的室友,即使一年搬几次家,他们也愿意留下。
贰
拿命换来的
也不过是月薪三千的生活
毕业时,以为自己会月薪过万,走上人生巅峰。
盘算着终于有了自己的独立时间,把健身、旅行、撰稿的计划排满了备忘录。
现实却是夜夜加班直到万人空巷,可薪水低得连大学时的生活费都抵不上。
如果你是上班族,那你不是在上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
北京大学社会调查研究中心调查显示,中国上班族平均每天工作8.66小时。其中,广州的上班族是最忙的,日均工作时间为9.02小时。
还要算上通勤距离:中国的通勤距离——全国平均9.18公里。
其中,北京以平均距离19.20公里、平均单程用时52分钟居首,其平均距离是排名第50位的汕头市的3倍多。而上海以平均距离18.82公里、平均用时51分钟位列次席,
再算上等车、堵车、拥挤,这个时间只会更长。
也就是说,9点上班的话,6点多就要起床;晚上6点半下班,9点多才到家。
每天还要用7小时睡觉、2个小时吃饭,这样算起来,一天就过去了。
跑步?游泳?健身?不存在的,动都没力气。
花时间做个饭?想想跑菜市场、选材料、做饭的时间,你果断拿起手机点了不怎么健康的外卖。
在中国,大部分年轻人都在拿命换钱。
劳累过度是中国职场的常态。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中国劳动者年工作时间2000-2200小时左右,比德国、荷兰等国家高将近一倍。
夜幕降临,别人回家你留在办公室,明天要用的文件只写了一半,微信对话框里老板的命令还在一条条弹出,还有最近正在拼命考的证书。
白天九个多小时的工作让你眼睛酸疼,肩膀僵硬,手臂也隐隐发麻。看看一旁的任务表,每一栏都填得满满当当,于是你低下头继续看电脑屏幕。
然而拿命换来的也不过是月薪三千的生活。
去年6月,麦可思研究院发表的《就业蓝皮书:2016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中显示,2015届中国大学毕业生半年后的平均月收入为3726元,比2014届(3487元)增长了239元。
而2015年7月,北京租房平均每平米高达72.8元,其距离2010年的涨幅达到了54.2%。
每年增长两百多的工资,远远跟不上房租飞升的速度。
《知道大数据》栏目曾调查过上班族的压力来源。
数据显示:41.4%的“上班族”压力来自收入福利,而加班太久高居第二位,达到23.79%。其中,收入福利中人们最在意的还是工资的多少。
你有“996”的规定,我有自觉通宵的压力,活在焦虑之下,谁都在拼命。
去年8月,27岁女孩自曝在确诊患癌后,被公司无情通知离职的长文在网上疯传。
入职会计师事务所近一年,女孩几乎每天都是凌晨下班,有时甚至熬到凌晨4点。
不仅如此,在公司里加班属于无偿行为,也不会有任何加班调休的机会。
央视新闻《1+1》曾就近年来的加班过劳死案例进行了讨论,去年劳动节,智联招聘曾调查了3000余名的职场人,其中有三成在劳动节仍要加班。
生病了领导不批假条,只能扛着继续低效率地工作,能力不及也得囫囵吞枣来完成巨大工作量。
一边看着加班猝死的新闻,一边冒着冷汗心惊胆战地熬夜写文件。
压力再大也只能叹口气,手上却不敢停。
毕竟,你也不再是那个撒次谎就能翘课的学生了。
叁
谁不是一边不想干了
一边拼命熬夜加班到死
《穿普拉达的女王》里,初出校园的安迪进了人人艳羡的顶级时装杂志社。外表光鲜亮丽,内里却走得步步惊心,宛如噩梦。
作为总编助理的安迪,不仅要承担巨大工作量,还要忙碌来自“女魔头”总编生活上的一团乱麻。
大小私事和人情世故,通通一股脑倒给安迪,办公室里也永远充斥着她的尖酸刻薄。
女魔头的家人急于知道《哈利波特》的后续故事,她就勒令安迪在两天内去寻找还未上市的手稿;需要帮双胞胎应付第二天的学校表演时,安迪甚至要找架飞机把她从迈阿密送回纽约。
一边观察领导的眼色,一边还要防着小人插刀。穿梭于职场,每个字每句话,都得费不少的心力。
机械的工作再多,都比不上人际交往里的刀光剑影来得累。
工作中总会遇到一两个奇葩同事。
办公室永远是一个是非之地,没完没了的小心机,同事之间剑拔弩张、乌烟瘴气。
而你,永远也不知道哪句话触碰到了同事的神经。
上海的陈女士,因为一点矛盾对同事心有不满。为了报复,她在朋友圈发了三张有辱同事形象的照片,为的就是让领导和客户看到。
公司觉得此举带来了极大负面影响,打算解聘陈女士。可谁知,她却申请了仲裁。
仲裁机构认为,陈女士所在公司并不能证明该负面影响的程度有多严重,因此反而需向陈女士赔偿12000元。
无独有偶,江苏某公司的张先生,因为不满上司让他贴发票,不仅撕毁了所有的发票,还在领导办公桌的茶里放了很多老鼠屎来报复他。幸亏最后得知此事,否则不说有什么事情,也能恶心半天。
本来觉得,为了养家糊口,就算人际关系复杂点,忍忍就过去了。可谁能想到,工作里的尔虞我诈,竟能到了的程度。
大部分时候,以为是在好心帮同事解决问题,却反而成了帮别人逃避责任的背锅侠。
《人间至味是清欢》里,同事们抱怨一直不涨薪,便教唆丁人间说:你去挑个头,只要你敢提,我们就都跟着你,集体辞职不干,看他怎么办!
在一旁的其他同事也跟着纷纷附和:“就按老丁说的做!”
本是同事提的“建议”,最终在一声声义正严辞地哄抬中,成功把丁人间变成了策划者。
结果显而易见。
当老板问道是谁想辞职时,除了丁人间,大家都沉默无言。
工作本身带来的劳累其实并不算什么,经营职场里处处微妙的人际关系才最让人心累。
奉行办公室政治,使得人人身处险境,但实际上,没有谁是永远的赢家,谁也没有占到谁多大的便宜。
谁不是一边不想干了,一边拼命熬夜加班到死。
千辛万苦才找到的工作,怎么敢就这么任性放下。
为了每个月要还的房贷,为了家人生病时能送去好一点的医院,孩子上学时能送去好一些的学校,为了以后能体面地活着,很多苦和气都自己忍下了。
然后安慰安慰自己:反正去哪儿,都是熬着。
毕业后,才知道读大学是多么地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