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就是在信念中迷失
来源|小飞虫讲道录音411
编辑
图片 | 网络
音乐 | Dav-Won
01 / 外道与正道的区别
什么是邪道?什么是外道?
外道这个词很容易让人误解,人通常认为佛教叫正道,佛教以外叫外道,这个认为是非常局限的。
修佛法的有很多修成外道的,而所谓修「外道的」,有很多修的是正道的。
所以这个外道、正道,不是你加入哪个宗教、有没有受洗、有没有皈依、拜了哪个师傅,跟这个通通没关系。
外道、正道的唯一区别就是:
一元修行就是正道,
二元修行就是外道。
不管修什么法,你修的是一元的你,不是个体的你。因为个体的你它本身就是个幻、就是个迷,你再怎么修都是外道。
再说通俗一点,只要是在修你在梦中梦出来的这个个体,你就是在做梦。不管怎么修你还是在做梦,这个叫外道。
如果你的修行意识到你是那圆满的灵性,你根本就不在梦中,那么你修的就是正道。
外道、正道的另一个区别也是《奇迹课程》开篇就说的:
外道的幻相有层次差别,
正道是建立在层次没有差别的情况下。
也就是说,如果你的修行建立在「万法唯心,三界唯识」的基础上,你就是正道。
02 / 回头是岸
当你说「三界唯识」的时候,你看到的是念尾还是念头?看到的是念头。
也就是说,在佛陀眼里,他知道众生把念头投射后当念尾看;如果我们在同一个电影院里面,佛陀是回头的人,众生是还在往前看的人。
所以有句话叫「回头是岸」。
他回头他看到了什么?回头他看到了屏幕上所有的影像都是从投影机里面射出的光波,这些光波交织在一起,到了屏幕上就变成影像。
就是佛陀可以离开「想屏」去看想的本质。
离开了「想屏」你再看想的本质,你看到的是什么?
也就是,他看到的不是在屏幕上的反射,而是「什么东西」到了屏幕。
换句话说,什么是「想屏」?我们现在看到了我们透过身体和小我的诠释,看到的一切都是用一个词叫做「反射」。
我们看到的一切都是反射,看电影的人看到的都是反射。电影它经过反射和没反射之前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东西,没有反射之前它不是相。
所有的电影,在没有反射之前,
它不是相,没有反射之前,它是光;
反射以后,它就是相。
所以回头是岸,就是你回头看到的念头,你知道了你在的这个世界它到底是什么——它是光。
如果用看电影做比喻,回头者看光,前看者看影。所以我们是在看电影,所以看到的就是影。回头看光,光中无相、影中有相。
光和相谁才是真正的源头?是光啊!
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当佛陀说「万法唯心,三界唯识」的时候,他就是描绘了一句佛眼中的世界,就是这样的。
什么是三界?所有屏幕上的一切叫三界。
三界不是说有很多个屏幕,我以前的早期分享给大家说过的就一个屏幕,你不管看什么,你眼前就这一个屏幕。这个屏幕的内容可以变,可以从地狱变到人间,人间变到天界,但它还是这个屏幕。
「万法唯心,三界唯识」,这两句话合起来就是境由心生的意思,它本质上没有变。
03 / 感召的本质
那我们再来看,前面的分享讲到狐狸精、狐狸精附体,那么接下来我们来讲一下什么叫「感召」。
有一种说法,所有的附体都是感召的,所有的鬼也好、动物精也好,都是感召的。我这么跟大家来说,不仅是动物是感召的,仙人也是感召的。
如果从一个更广义的表意上说,圣灵、小我都是感召的。
那感召的本质是什么?
我们先说所谓的低层次的感召是什么?我现在讲的感召是从一元中讲。
从二元层次讲,就是说你想了谁,比如说你有一个不好的念头,这个不好的念头刚好跟某一道的恶鬼、众生相契合,就感召它了,有点像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个是二元内的解释。
我再给大家一个一元的解释。一元的解释的感召,你必须要回到一个汤池的理念,就是所有的灵性它就像一个汤池一样。
所有的感召就是一种固有思维模式,这个固有思维模式就好比一个瓶子,而我们的这个「果冻心」是可塑的,我们现在在「果冻心」中、在分别心中,而分别心它是可塑的。
所谓感召就是,比如说一个人他在有生之年或者是在他平时的信念系统中,总会有一个恐惧的投射。
有一个人从小在他的文化中,就像《大群》那个电影上的,说有一个黄眼胖子,是个恶魔,这个黄眼胖子一旦出现了,就会怎样怎样。这个信念他一旦相信,那么这个信念就成为他恐惧的出口。
在他生重病的时候,比如说发高烧烧到三十八、九度,已经烧糊涂了,或者是经历了所谓的濒死体验,这个时候他的这种恐惧就是可塑的,就是他很硬的这一部分心灵,就会进入到这个模型中——就是这个黄眼胖子的模型中。
比如在另一个文化中,他可能是害怕黑无常、白无常;在西方文化中,他害怕的是一个长了尾巴的红脸恶魔。
这个模型本身是个空壳子,《奇迹课程》叫做empty slot(空集,空模子),它对心灵没有任何的影响,但是我们的恐惧会流淌到空模子中。
大家有没有见过那个制作玻璃的过程?先把玻璃高温加软以后,可以放到一个容器里面铸化(铸造成某一个模型),或者是冶炼金属,就像把金属加温后变成像岩浆一样的东西,把它注到一个模子里面,它降温以后就变成要铸造的样子。
所以你这一个固有的思维模式,就是你的恐惧形式。恐惧形式根本不可怕,但他尚未疗愈的这部分心灵、就是被罪疚、恐惧感染的这部分心灵,就会流淌到这个模子中,就会成一个形。那么这个人就说:啊!我见鬼了!啊,我看到了什么了。这个就是感召。
感召就是:
你的恐惧和罪疚,
根据你的信念系统的模子成了个形,然后它就变得很真实、很形象。
有道友问,人能感召死神吗?什么都可以。你信念中有的东西都能感召,狐狸精、死神、天使,都能感召。
这个感召不一定是来吓你的,还有的是来帮你的,都可以。
就像赛斯资料说的,如果一个人有很强的宗教信仰——就像赛资料说过一个故事——有一个人,他老妈是穆斯林,老爸是基督徒,他在两个信仰中长大。
在他心目中,安拉和耶和华都是神。他死的时候就同时感召阿拉跟耶和华出来,一个带他去安拉的天国,一个带他去耶和华的天国,他就纠缠不清。
所以大家明白的是什么呢?是一切都是唯心。
我今天是从一个一元角度上说,你不管感召什么它都是相,相就是个模子,是你的心灵的一部分流淌的记忆(流淌到信念模子中),因为心灵是很柔软的,即使是充满恐惧和罪疚的心灵,它依然有一定的可塑性,它还是会被感召或者是流进某个模子中。
所以明白这个以后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在怕的时候怕的不是那个模子,我们怕的是那个内涵。
如果把它当作那个模子(故事)去怕,那这个怕就很真实;
如果把它当作是罪疚、恐惧(内涵)去怕,它就能化解。
04 / 不把感召当真
《奇迹课程》就是让我们看到:我们所有的恐惧和罪疚是心灵的东西,并不是相的东西。一旦罪疚恐惧变成了一个相,我们就无法化解。
最近有个电影叫做《我不是药神》,它里面说了句话,有一种病是治不好的。什么病?穷病。它说穷病是治不好的,穷病就是匮乏感。
就是说这个世界上不管祖国如何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多么改善、大家都实现小康了,总是有个穷相。就说以前万元户是有钱的标准,现在坐拥一百万家产叫苦、叫穷的人还很多。
穷病是治不好的,为什么治不好?因为它的本质是匮乏感,你总有一种匮乏感。
那么这个有趣的来了,当你知道穷病的本质是匮乏感的时候,在心灵层面上就能得到永久性的疗愈,就有了一个法可以疗愈它。
但一旦穷病变成一个相 —— 一旦匮乏感投射成缺钱相,就没法治。
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时候,你就会在相上去找答案,你就永远不会触及到问题的根源了。
你就会发现挣钱难,好不容易挣的钱、一个错误的投资,钱又没了;
好不容易挣的钱又遇到穷亲戚、穷朋友又来找你借钱,借也不是,不借也不是;
好不容易挣的钱又被骗子骗了;
好不容易挣的钱你买的东西又贵了;
终于有了钱,以前买得起的东西你看不上了、你要更好的……
种种原因在相中你各种折腾,
你依然是个穷人。
这个世界的原则就是这样——你想靠拥有什么(去)摆脱什么的,你就永远在那个状态中。
就是想靠挣钱摆脱贫穷的就永远是穷人。他即使富也会是临时富一下,因为他的匮乏感没有消失。
同样孤独也是一样的,想找一个对象就能解决孤独感,从此就有恩爱的伴侣的。
用这种方式寄托于找一个对象去解决孤独感,他永远会在这个循环中,因为他的感在里面。
被剥夺感也是一样,对被剥夺感来说,
你不管得到什么,最后发现总是一个本来属于你的东西被别人给夺走了;
本来是你值得的东西,却被一个你眼中都不配的人把这个东西给夺走了;
好东西总是被人剥夺了。
老在这个相上打转,跑到相上后就治不好了。
所以我想跟大家说的是,不要把感召当真,我们一定要破除所有的二元信念,回到一元信念。从一元角度看这些现象,叫「一览众山小」,清清楚楚。
在二元里面看这些现象,你会发现一个地方通、一个地方堵;一个地方通、一个地方堵。
所以为什么我们用那么多的时间不断带大家入幻,又带大家出幻,就是要回到一元目光去看。
只有回到一元目光,回到幻相没有层次差别,才可能破除这些。
关于「心灵果冻」比喻请参考录音409
记得不要老在相上打转了,要转来这里转,每周六上午九点,小飞虫在YY直播频道56263608,讲解最究竟心法《奇迹课程》!
虫虫特工队
小编:信念是个怎样的「模具」?可以来这里看看哦《信念就是执着》、《抽掉信念,眼前的世界将不复存在》采转自公众号【奇迹广场·葛葛漫谈】。
本文章内容节选自小飞虫讲道录音411,童鞋们切勿断章取义,请下载完整录音进行系统性的学习,谢谢!
点左下方 阅读原文 收听小飞虫往期周六分享
向左滑动查看本文助力名单
鸣 谢
转录
杨晓鸿
听录校对
歆歆然 哎呀呀 罗莉
校对润稿
姝玲
分稿
arah
记录存档
雨轩 饭饭 歆歆然
编辑
arah
审核
咯咯吾
同步
伯恒利之星
感谢您的阅读与分享!
— END —
小飞虫妙趣横生的讲解奇迹课程,深入浅出,究竟透彻
公众号:acim-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