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别总拿一辈子敷衍当下!
点击"自在小木头"关注我嘛
前两天跟一个姑娘讨论工作。
姑娘说,目前在做的这份工作,我可能是没办法做一辈子的,所以我在考虑另外的职业道路。
我不禁哑然失笑。
我惊讶的是,现在的女孩子,20岁出头的年轻人,居然还在想什么“一辈子”的问题,难道这不是被认为已经过时的想法吗?!
无独有偶,跟和我年纪相仿的朋友聊天时,他说目前遇到了职业瓶颈,但还没有想要怎么改变,“我就是觉得,接下里的十年我不知道我该怎么走。”
嗯,不管是20岁还是30岁甚至40岁的人,都在考虑着遥远的“未来”。
然而他们有个不约而同的问题是,都因为未来不那么确定,很迷茫,而心不在焉。
前段时间,闲聊的时候,说起我曾经的工作,尤其是到最后一段时间时,真的算是收入稳定,时间自由,而且能够照顾家庭。
对面的小女孩笑道,“这不是父母们最希望自己的孩子有的工作嘛?!”
只可惜,我不喜欢。
因为稳定和自由是相对的。
所谓的稳定,可能也意味着枯燥,没有变化,缺少新意。
而自由,则同时也意味着,缺少更多的目标感,没有足够自制力的话,更会失去方向。
当然,在参透这件事之前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都以为我会做那份工作一辈子的。
做杂志,写文字,做一个媒体人,真的是我年少时候的梦想啊。
所以二十多岁刚进入杂志社的时候,我不光是很努力,而且非常非常珍惜那个机会,有一部分压力正是在于,如果我做的不好,被淘汰了怎么办?
那时候想的是,一辈子都在这个单位里待着,报选题,做采访,写稿子;四五十岁的时候,积累了足够的经验,能够做出更好的稿子来。
嗯,这就是当时的理想。
但人是会变的。
如同时代在改变,人都是在生活的河流和时代潮流中不断改变的——不管是被动还是主动。
到后来当我猛然发现,我其实早就在不知不觉中离开了曾经的那个自己之后,我知道,我该往前走了。
那时候已经在做一些更喜欢的事情了,也在往更喜欢的方向走了,同时,也在敦促和磨练自己了。
所以才会辞职,才会转行,才会写更多跟杂志没关系的文字。
就像是脱胎换骨。
但也是那次离开,让我更加相信,“别动不动就一辈子”。
无论是感情,工作,还是其他,一辈子太长了,长到你根本没有办法去估量明年的今天,你是不是还会像现在一样喜欢一个人,一份职业,或者一个店。
所以,更重要的是当下你的热爱,你的努力,还有你的奋斗。
你能不辜负此刻已经很难得。
更不要动不动就拿迷茫啊、不知道未来啊、看不清一辈子这种鬼话,来跟自己妥协,蹉跎了时光,辜负了努力。
一个人,最重要的,并不是能很快找到一辈子的奋斗目标——如果能,当然好;但是如果暂时没有,也没关系。
很多人的迷茫,并不是不知道自己该做什么,而是不知道该往哪个方向去努力,甚至,不知道自己该不该努力。
我认识的几个年轻的小朋友中,有一个跳槽频率蛮高的,今天在A公司,过一阵子去了B公司,回头想想,觉得还是A更适合自己,又想去走回头路。
我曾经问过他频繁跳槽的原因,是在尝试去找自己喜欢的东西吗,找适合自己的职业道路吗?
他说,也不是,就是觉得在这里呆够了,想换个环境;又或者,另外一个公司给了自己多几百块,还挺诱人的。
换了好几次工作,到最后还是迷茫,“我不知道我自己喜欢什么。”
因为每一次,他都不是那么很认真地去投入,都不是很用心地去努力,总是浅尝辄止,甚至相信,更喜欢的就在远方,就在别处。
可惜,从未给自己擦亮眼睛的机会。
《完美婚姻》是一个很惊悚的故事——我还没看完,但已经很惊悚了。
男女主角结婚的时候,被一个特别宾客送了一份礼物,邀请他们加入一个叫“契约组织”的俱乐部,说的是为了保证他们的婚姻完美、长久,让他们此生此世都可以在一起。
真正加入之后,他们感到这个组织非常诡异,制定了各种条条框框来约束他们,甚至连夫妻间互相赠送礼物、关注对方、旅行频次都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以至于他们经常在情到浓时还会忍不住产生怀疑:他/她到底是真的爱我,还是只为了让契约组织满意?!
听起来,是不是很吓人?
当你知道自己真的一辈子摆脱不了某个东西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枷锁。
做好当下。
付出感情,付出努力,付出自己百分百的热情,为了喜欢的人和事。
这就是,最好的你。
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