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合一
这几日在看《培根随笔》。前些日子还看不进去,这几天忽然就可以了。那么很多相关书籍都可排上日程了。在我的记忆中,熟悉培根这个名字应该是读了很多他的名言。比如~知识就是力量。比如~只有顺从自然,才能驾驭自然。比如~友谊使欢乐倍增,使痛苦减半等等。培根的随笔都很短小精悍。莎士比亚这样赞道~简洁是智慧的灵魂,冗长是乏味的枝叶、肤浅的花饰。培根自己也说~冗长而玄妙的讲话不利于快捷,就像长袍拖裙不利于赛跑一样。
所以,他的文字有时虽然稍显晦涩,但由于短小,我还是可以耐着性子读下去,直到理解。培根的文字不散漫随意,而是呈现出诗一般的凝练圆满,小说那样的严谨布局,有高人赐教,法官判案的威仪感。另外,他懂得在适当的时候用合适的比喻把思想表现得格外鲜明,或者披上一层想象的光彩以彰显魅力。是很好的议论文的范本。诗人雪莱这样赞道~培根是一位诗人,他的语言有一种甜美而庄严的节奏,这满足我们的感官。马克思也对他赞誉有加,称他为~英国唯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真正始祖。
还有黑格尔这样评价说~培根拥有高度的阅历,丰富的想象,有力的机智,透彻的智慧,他把这种智慧用在一切对象中最有趣的那个对象,即通常所谓的人世上。这样一位哲学家,经常在他的文字里提出令人振聋发聩的观点并警醒世人,我想,他应该是一位言行合一的人,以文字自律,以他的观念为本。但事实上并非如此。子曰~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培根为人与他的文字就有出入。比如~他在文章中宣扬节俭,但他的生活却极为阔绰。他主张廉洁,但结果受贿丢官。
我有一些疑惑。在我看来,文人的文字与之相对应的不应该是他的品德吗?否则就有表里不一之嫌,否则他的文字就没法服众,一个道德上有嫌隙的人,文字上所呈现出来的必有虚假之处。我是这样想的。但放眼望去,文坛上有很多这样有才无德之人。不止文坛,各行各业领域皆是如此。人前冠冕堂皇,人后肮脏龌龊。其他行业如此也就罢了,而文字是思想的反映,情感的流露,最起码应该是干净的,怎么想就怎么说,否则就是欺骗。我这样想错了吗?我不知道。但人文合一是我对自己的要求,虽然在很多方面还是有出入,有差距,但文字是我理想世界的乌托邦,所以,我一直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努力达到人文合一的境界,努力真实,努力对得起我对文字的信仰,这应该是我毕生的追求。
记得在看《离婚律师》时,句号扮演的就是一个特别不靠谱的作家。举止粗鲁,说脏话,毫无顾忌的剔牙,随地吐痰,还极其自恋,在姚晨的嘴里特别不屑。最重要的是他还有读者。当时我特别不忿,这是对作家的丑化!还是有很多淡泊名利,以文字为信仰的文人。他们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对自己说出的话负责,对所表达的情感负责,也对读者负责。杨绛和钱钟书都应该属于此列之人吧!凭着一点儿小才华,欺骗自己,欺骗文字,欺骗众生,沽名钓誉的人最可恨,反正我厌恶这样的人。
或许是我太幼稚,很多人以文字为生,要糊口养家,所以有时言不由衷也是迫不得已,并不是所有的思想观点都要和作家本身扯上关系,是这样吗?我也不知。不过,我若是发现文字和作家本人有太大差距,一定是拒绝或者打了折扣的。我喜欢真实的人,哪怕他丑陋,但最起码他真实,所以也喜欢真实美好的文字,不卖弄,不轻佻,不妄言,不浮夸。以文字为岸,渡己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