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格局,决定孩子的前途
听说关注这个号,会成为温暖的人◆ ◆ ◆ 「熏陶是不教之教」
from温暖-第812原创文 每早六点 遇见每一个 向阳而生的你1
前天,在路口等红灯。
我旁边,有一对父女。看男子的样貌,大概三十多岁,而他手里牵着的小姑娘,从身高判断,最多不超过5岁。
男子四处张望了一下,于是突然拉着小女孩,准备过马路。他一边走,一边对女儿说,现在没车,可以走。
我以为我没反应过来,于是再次看了指示灯,分明还是红灯啊。
也许很多人都觉得,闯红灯,并不是一件多严重的事。但你却并不知道,你这样一个小小的行为,会对孩子造成多大的不良影响。
今天你只是带着孩子闯了红灯,虽然看似并无生命危险,但你并不知道,这将让孩子,藐视规则,产生从众心理,没有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比如等他们长大以后,他们随意掐队,因为没人制止,所以就觉得自己没做错。他们故意使坏,并没有感到不妥,因为他们看到别人也这样做。
甚至他们去触碰法律底线,被绳之以法后,仍不悔改,因为他们始终认为,偷点钱,骗个人,抢了东西,并不是十恶不赦的大坏事。
记得周国平曾说:“我深信,熏陶是不教之教,是最有效也最省力的教育,好的素质是熏陶出来的。
因此,做父母意味着人生向你提出了一个要求,必须提高你自己的素质。”
其实孩子就是未成形的雕塑品,父母有怎样的为人,品行和三观,孩子几乎就会八九不离十的进行复制和照搬,或者变本加厉的往更好,或更坏的方向发展。
2
有一次,我到餐馆吃饭。
因为当天,那家店的生意确实很火爆,于是上菜自然就慢了些。我旁边一桌,有一家五口人,有个孩子大概也是三、四岁的样子。
爸爸,不停的让服务员过来,催了很多次。然后那个小男孩,也坐不住了,突然学着大人的模样,仰着头,翘着二郎腿,叫嚷着,服务员,快点嘛。
而此时,那一家人,并没有教孩子应该称呼为阿姨,而是露出很自豪的样子说,这家伙,还学的有模有样。
当时我并没有觉得,这个孩子,本质有多坏。毕竟在他的潜意识里,也是完全模仿父母的言行,他还暂时没有形成基本的礼仪。
但问题就出在,父母不仅没有及时纠正孩子,反而还变相的赞许他的做法。
也许父母也只是认为,一个称呼而已,不必太斤斤计较。但也许你并不知道,这样的做法,
就会让长大以后的孩子,对人没有礼貌,没有长幼尊卑意识,甚至让他们产生畸形的优越感,觉得自己有钱,就可以为所欲为。
其实,孩子长大后的许多行为习惯,无论好坏优劣,几乎都是小时候,从父母的修枝剪叶以及培育驯养中,打磨出来的。
记得心理学家塞德兹说,人如同瓷器一样,幼儿园期就好比制造陶瓷器的黏土,给予什么样的教育,就会成为什么样的雏形。
很多时候,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潜移默化的印在孩子的脑海里,影响着他们未来性格的塑造,而性格对一个人的前途,又至关重要。
3
外出旅行时,碰到一位妈妈,牵着一个五六岁的小女孩。刚好有个残疾人,正杵着拐杖,一瘸一拐的,慢慢走过来。
这个小女孩,处于好奇就一直盯着残疾人看,并且还有模有样的模仿他走路的样子。
当时这位妈妈,训斥孩子,立马停止这样的行为,还告诉她,盯着别人一直看,很没有礼貌。
那个小女孩,感到很委屈的说,我就觉得这个人,很奇怪,跟我们很不一样。
妈妈的解释却是,那位叔叔虽然少了一条腿,但其实跟我们正常人是没有任何区别的。
反过来想,如果我们自己成了那个样子,被周围的人紧紧的盯着看,是不是会很伤心啊。
那个女孩,若有所悟的说,妈妈我知道错了,以后不这样了。
我想这个姑娘,长大以后,多半具有怜悯心,同理心,甚至她还会,在无形中,养成,设身处地为别人着想的好习惯。
但反过来想,如果这个行为,被妈妈默许了,这个孩子,可能就会在未来的人生中,
不懂得平等的对待所有人,轻易的对别人冷嘲热讽,瞧不起人,甚至形成势利眼。
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每个瞬间,你看到孩子就看到了自己,你教育孩子,同样就是在教育自己,并以此检验自我的人格。
通常情况下,一个孩子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是怎样的人。
在许多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里,父母如何看待,如何解释,如何教育,对孩子未来人格的形成,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4
这个世上,从来没有生来就优秀,也没有天性就坏的孩子,很多时候,这中间的区别,几乎取决于父母的素养,格局和层次。
如果父母不懂得遵守原则,孩子也怎会对规则有敬畏心。如果父母不懂得尊重别人,孩子也会轻视别人。如果父母没有较好的修养,孩子也会表现的傲慢无礼。
有人曾说,家长是过去的孩子,孩子是未来的家长。父母是复印机,孩子就是复制品,许多问题,我们要从源头找,而不是去怪结果。
当孩子呱呱坠地时,它就像一张白纸,他们所有的生活习惯,认识见解,行为举止等,
都是直接或间接,从身边最亲密的父母开始学习和模仿。而成年以后,想要去重塑,几乎就很难了。
所以与其苦口婆心的去打骂孩子,去选择和挑剔好学校好老师,去怪责社会的各种弊端和缺陷,不如从父母自身开始做起。
有一段话,写给父母的话,说得特别好:
别溺爱我,我很清楚地知道,我不应该得到每一样我所要求的东西,我的无理要求只是在试探你。别害怕对我保证公正的态度,这样反倒让我有安全感。被让我养成坏习惯,在年幼的时候,我得依靠你来判断对错。
孩子的前途,由父母的格局决定。
写于2018.11.4
- END -
作者:李思圆,微信公众号:温暖的女子(-312),新浪微博:@饮水-思圆,新书《生活需要仪式感》正在热销中。专栏作者,写安静从容,有温度,有力量的原创暖文。点击“阅读原文”即可在当当网购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