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你越合群越差劲?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为什么你越合群越差劲?

2018-09-20 20:15:13 作者:彩红 来源:富书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你越合群越差劲?

  和朋友方子聊天。

  她谈到,前不久她一下子退出30个群聊,世界瞬间变得清净,总算可以专注地做一些事情了,最重要的是轻松了好多。

  方子有很多群,老乡群、同学群、工作群、活动群、购物群、兴趣群、成长群,还有各种闲聊群。

  开始,群聊给到方子的是一种归属感,免于孤独无聊

  每当无所事事或者遇到棘手任务,她都忍不住刷一下群聊信息

  群里有各种八卦,方子本来是比较排斥的,但为了和他人打成一片,她也渐渐融入了进去,经常聊的不亦乐乎

  后来,她发现自己天天游走在碎片化的时间里,手头的事情总是做不了一会儿就停下来,转而去群里寻找“热闹”。

  当回顾最近几年做了什么时,方子忽然有种一事无成挫败感,她总想着去合群,却忽略了能力提升,以至于越来越蹉跎

  每个人渴望他人的认同和接纳,这是合群基本的心理诉求,甚至有不少人因为自己的不合群而深感苦恼

  然而,追求合群却会严重阻碍个人的发展,使自己的主见个性特质消磨殆尽,逐步沦为越来越庸俗的人。

  恰如一句话所说:“你那么合群,该有多么平凡。”

  刻意合群

  会扰乱自己的节奏,引发焦虑

  我有一文友小美,她很喜欢写作,随心而作,成文经常发布在自己的公号上,由于文字颇具个性,积累了一批忠实粉丝

  偶然的机会下,小美加入了一个写作群,开始她很欣喜感觉伙伴了,热闹了好多,而且群里有几位大咖

  群里经常会有小伙伴上稿的信息,晒稿费也是很自然的事情。

  时间久了,小美的压力越来越大,很是焦虑。

  恰好小美又迎来写作的瓶颈期,忽然觉得不会写了,脑子里空空的,逼着自己写,磕磕绊绊,很是费劲

  小美只能干巴巴看着小伙伴们上稿,捷报频传,她的内心却急成了热锅上的蚂蚁,晚上睡觉做梦不是考试忘了复习、就是一堆事情要赶着做。

  崩溃的是,小美跌入睡觉质量差、做事效率低的负循环,而当小美退出群聊,按照自己的节奏来,她的生活恢复如初,写作也渐入佳境

  处于群体中,就有各种比较。

  当其他人年纪轻轻买房买车、进行各种投资,自己却租房挤公交,心里肯定失衡,着急,你要么去羡慕、迎合他们,要么就拼命把自己逼到焦虑中。

  当其他人结婚生子,而你保持单身,他人就会用异样眼光打量你,甚至干脆催你相亲、结婚、添娃,和他们处于相同水平线。

  未婚的女子和宝妈在一起,往往会盼望有个自己的小家庭,一胎的妈妈经常和二胎妈妈在一起,往往也想生二胎。

  事业刚起步的人和事业已小有所成的人在一起,总是想寻找捷径,用一年时间赶超人家用三年五载的积累换来的成果

  在群体中,哪个年龄段做什么样的事情,取得怎样的进展似乎是约定俗成的,你步调一致,就会发慌。

  当自己的节奏被扰乱、过度紧张时,就会引发焦虑变形

  比如,你明明知道一件事情必须要完成了,时间很紧迫,但你就是失控般得去玩手机、沉迷游戏、刷网页、坐不住、吃东西,各种浪费时间。

  我不禁想起一个小视频教授毕业学生说出了以后的人生规划,而一位学生提出了精彩的质疑,他谈到:

  有的朋友遥遥领先于你,有的朋友落后于你,但凡事都有它自己的节奏。

  人生中做的每一件事,都取决于我们自己的时间安排,我们不必按照他人的剧本度过一生

  即使25岁后才拿到文凭也值得骄傲,30岁还没结婚只要过得快乐也是一种幸福,35岁成家也完全可以,40岁买房也不丢人,勿让任何人打乱自己的时间表

  爱因斯坦说过:“并不是每一件算得出来的事都有意义,也不是每件有意义的事都能够被算得出来。”

  不要与他人比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节奏,心中有光,总会闪亮,余生很长,不必慌张

  越合群

  就会越没有主见

  桃子的群聊有很多功能

  想买衣服,有穿搭群,交流买什么款式的衣服好看

  想做美食,有专门的烹饪群;

  想读书,有专门的荐书群。

  减肥不知怎么办,健身群有些达人可以支招;

  想坚持一个习惯,可以组队打卡。

  不管生活中有什么问题,桃子几乎都可以在群聊中解决

  渐渐,桃子发现自己做事情,越来越依赖其他人的建议

  比如她在工作、育儿中有一些困惑,以前她会自己面对,但现在听听别人的想法才能做出决定

  有人在群里发起集体瑜伽服,她也想买又不知买什么款式,干脆和群友拼团。

  想追剧,以前她是自己挑选,现在群里流行什么她追什么,比如一段时间宫斗剧,一段时间玛丽苏剧;

  群里的话题讨论,她总是不自觉去附和他人的想法,还容易把他人的想法当成自己的。

  桃子的股票群更有意思大家总是齐刷刷地买入一种股票,或乐此不彼抛出一种股票。

  在群聊中,很容易出现集体迷狂,大家对于某个事物集体表现出着迷、痴狂状态,以至于丢了自己的主见和想法。

  心理学上有个羊群效应,也叫从众效应,它指的是个人的观念行为会由于群体的影响或压力,而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现象

  羊群效应的核心人们在群体力量面前,往往会放弃自己的理性判断,追随大众倾向根本不会去思考事件来龙去脉

  合群久了,个人将逐渐丢掉自己的特质、想法,如《伤仲永》中的天赋少年仲永,在父亲错误引导下,每天在众人前作秀,逐渐变得“泯然众人矣”。

  我们当中很多人会为了迎合他人而否定自己的想法,发生一件事情,只要一群人形成一种或两种想法,其他的人大多只会附和。

  一旦处于群体之中,只要有几个人否定你、排斥你,你就容易产生自我怀疑,除非你足够坚定,否则你的个人想法很容易被丢去。

  在群体中,你必须和他们一样,他们才会视你为“自己人”。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慢慢你会发现自己和他们竟然变得如此一样:现状一样,困境一样,想法也一样。

  群体心理学家创始人古斯塔夫·勒庞说过:“人一到群体中,智商就会严重降低,为了获得认同,很多个体愿意抛弃是非,用智商去换取那份让人备感安全归属感。”

  合群无可避免的结果,就是被同化。

  你讨厌自己不合群的样子,却忘了自己与众不同迷人

  罗永浩说:“有思想的人,一定不合群。”

  坚持自己的想法、做自己的人才能散发出独特魅力

  你想经营人脉

  却沦为无效社交

  梅刚毕业时是一位销售

  那时候她刚毕业,除了对工作的热情外,经验客户资源沟通技巧等都没有。

  为了积累客户,她经常打陌生电话或者外出派发传单喉咙沙哑、被晒黑、天天被拒绝成为生活的常态

  陌生电话接通了,或者客户留下了联系方式,梅都迫不及待地添加对方好友

  她创建了自己的客户群,也加入了很多的群,先和对方闲聊,有机会就向对方介绍自己的产品讲座活动、文娱活动、健身活动,能参加的她都会积极去参加。

  在这期间,梅认识了很多的牛人,这让她很是自豪,她想办法去经营更多的人脉,期待能得到他们的贵人相助。

  但事与愿违,梅积累和维护的客户很多,送出去好多礼物,多次请客户吃饭、看电影,但签约率极低。

  平常说说笑笑的客户,一谈产品或签约,客户瞬间转移话题或者避而不见。

  梅的压力越来越大,充满了疲惫感。

  最让梅寒心的是,梅的业绩指标如果当月不达标,就会被辞退,她疯狂般地联系了很多有可能成交的“人脉”,甚至说了自己的难处

  然而,没有一个客户在关键时候相助。

  梅苦心经营的所谓人脉,不过是无效社交罢了。

  看上去梅和很多人都合得来,实际上内心却孤独得想哭。

  梅的室友秋云,总是在她各种经营人脉、融入圈子之际,用心读书,或看网课提升自己的技能

  在梅看来很闷葫芦的秋云,工资上提,职位晋升,自信心十足,而她却处处碰壁、很是灰心

  梅认真反省了自己,转了行,退出各种各样的圈子,像秋云那样积蓄自己的能力,终于让自己的一切都焕然一新

  在你自身能力很弱时,融入再多的群体,认识再多的牛人几乎都没用,他们牛与你没有任何的关系

  只有当你能力强时,你身边自然会聚集起很多的人,同时你的内心也变得充实,在人际上反倒愿意做减法

  作家阿何说:

  社交带给我们的是归属感、认同感,以及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必不可少乐趣。有些人的事业和社交密不可分,但对更大多数人而言,社交和成长之间是有矛盾的。你花在此处时间多了,就意味着花在彼处的时间少了。所以,适当离群是保证优秀必要

  敢于独处沉淀

  才能脱颖而出

  我们所羡慕的牛人,不会指望在群体中找存在感

  只有打磨过硬实力,才能形成个人标签塑造独特的个人品牌

  作家张萌,在众人睡意朦胧之际,十年如一日地坚持早起,而今已坚持快20年了,对于时间管理毫不含糊,成为早起、时间管理达人。

  作家秋叶大叔,在众人把PPT做得差不多不错情况下,他却要求将PPT做到极致苦心孤诣研究,成为PPT行业的顶尖人才。

  美国作家梭罗,敢于离群索居享受个人的生活,任思绪飞扬,使得《瓦尔登湖》杰作流芳百世

  敢于独处沉淀,把合群所需要的时间精力用在钻研、思索上,努力让自己的价值得到充分发挥

  哲学家叔本华说:

  一个人自身拥有越多,想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东西就越少,他人对他而言几乎没有意义,这也就是为什么一个具有高度智力的人通常是孤僻的。越是智力平庸且比较粗俗的人越是喜欢社交——要么孤独,要么庸俗,人活一世可以选择的其实并不多。

  只有独处,我们才能复盘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内化为技能;

  只有独处,我们才能沉淀自己的能力,蓄势而待发,有效提高自己的竞争力,这是一个人脱颖而出的前提

  学会断舍离不必要人际关系适应独处,在独处中发掘自己的力量,让自己的力量不断凝聚,心渐渐变得充实而平和,人也越发变得有安全感

  我们想要的优秀,终究来自于我们自己,他人无法给予。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