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为什么中国娃想当总经理,日本娃向往电车司机和面包师!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哲理文章 >

为什么中国娃想当总经理,日本娃向往电车司机和面包师!

2019-05-24 04:37:51 来源:经典文摘2019 阅读:载入中…

为什么中国娃想当总经理,日本娃向往电车司机和面包师!

         我把儿子送到上海最好的幼儿园

    却让妻子孩子闷闷不乐

  我是25岁结婚当年来日本的,32岁才有了儿子,足足耽搁了7年。倒不是懂事儿晚,而是兄弟初次下海,而且还是苦大仇深的日本海,正是两眼漆黑,孩子嘛!自然就得让步于他未来老爹的岛国大业了 。

  不想,这一晚就是7年,若再憋一年,还真得感慨“八年了,别提它了”呢。不过旅日7年才生儿,倒也勉强算是沾了个“七年之痒”,只不过“痒”非彼“痒”,我们痒的是孩子出生后,是把他送回国内让他从小接受正宗的中华教育呢?还是选择留在日本接受大和式教育?

  儿子是3岁进入日本幼稚园的,在幼稚无忧无虑快乐的长到5岁时,因为一直贼心不死的我终于没能经受住国内商业大潮诱惑,于是挈妇将雏举家西迁魔都。

  给儿子选的是魔都的一家一流的双语幼儿园,在2001年当时每月幼儿园费是3600元人民币编者注:据统计2000年上海月平均工资为1285元),虽然价格不菲,但为了儿子能有一个好的童年环境,还是毫不犹豫的送儿子去了那家幼儿园。幼儿园设施堪称豪华,是一栋新建的独栋S字型三层楼房学习室、电脑房、餐厅、娱乐室等一应俱全,室外还有一个小泳池球场表象上几乎能甩出儿子在日本时所在的幼稚园几条街去。

  按理说这么好的条件儿子本应开心才是,但看儿子似乎一直闷闷不乐,后来才弄明白了,首先是他语言不通(只会日文),和其它孩子们无法交流,不过这一点倒没什么,随着时间会慢慢好起来的。更重要的是据儿子讲,幼儿园虽有各种娱乐设施,但却几乎就是摆设,很少让孩子们玩,每天做的最多的事儿就是让孩子们学习,包括电脑,而且是每人一台的电脑,再就是上午、中午、下午每天吃三顿饭,而且上午和下午几乎每天都是汤圆儿童读物也都是儿子并不感兴趣的《农夫和蛇》、《狼和七只小羊》等。

  换言之,这家收费不菲的幼儿园实际上已经相当于半个小学了。这与日本幼稚园每天那充实、快乐的日子相比简直不可同日而语

  记得儿子在日本的幼稚园,每天幼儿园老师教的最多的就是生活常识礼仪常识和一些小孩子力所能及收拾自己包裹、小桌小凳的劳动常识等,然后就是给孩子们读漫画书带孩子们玩等,感觉教的最多的还是遵守各种规矩。总之,日本幼稚园给人的感觉就是让孩子们在自由发挥基础上,从小培养孩子们的劳动意识、守规意识,当然,玩耍中还注重教导孩子们从小养成提高互相帮助、协作意识等。遗憾的是,这些在当时儿子所在的魔都幼儿园大都没有,儿子不适应也就可以理解了。

    重回日本上小学,妻子如释重负

    儿子欢呼雀跃

  记得当知道了儿子因不适应国内幼儿园生活而急的在教室以头撞墙;当知道了5岁的儿子已经学会了抢上公交车妈妈座位;当知道了儿子回家开始结巴巴的讲其它孩子的父母如何有钱;当亲眼目睹了在幼儿园春节联欢晚会上儿子被老师问道:“你长大想做什么”?儿子大声回答的是“当总经理”,而不是像普通日本孩子那样在被问到相同问题时回答最多的是想当电车司机木匠面包师、警察时,我,愕然了。

  再联想到本来已完全适应了日本那平淡但却安心日子的妻儿,在魔都仅仅是由于行人汽车不遵守交通规则,到处鸣笛抢道,就把妻子和儿子几次挤到马路中间不知所措处于危险边缘情景。联想到每每看到她们母子俩挤不上公交拦不到出租的“可哀相”(可怜样子,自己就莫名的生出的一种负疚感来……我开始真正生出了应该让孩子回日本接受教育的念头,而当我把这个想法郑重的告诉了妻子和儿子时,看到妻子那如释重负表情,看到儿子那欣喜若狂的雀跃样子,我,又愕然了,同时,一股莫名的悲哀油然而生……

  打道回“东瀛”后,儿子就开始上小学了,小学一至六年,在学习上儿子一直处于上游水平。觉得与国内学生最大的不同就是,日本小学生好像没有那么多课外作业,也很少有父母让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或请家教。感觉学校家长重视的倒是孩子的独立能力和各种生活技能,比如学缝纫、做料理、洗衣服等等,此外,还觉得日本人在给予孩子快乐童年这件事上,家长与学校是有着相当默契的,一切顺其自然,老师和家长只是起到一个引导指导作用

  在儿子小学阶段,有几件事倒是记忆深刻,其一就是日本的小学给食制度,日本小学午餐是由政府负担的配餐制度。借学校举行的家长教学参观活动之机,曾有幸从头至尾观看了一次日本小学校集体午餐流程

  参观中,不时的被一个个亮点所打动,参观后,回思起来,亦是感触良多……

  中午,随着给食(配餐)中心的送餐车到来,整个学校就进入了有条不紊的午餐准备中,具体班级,先是同学们按四至六人一组,把自己的桌椅凑到一起拼成餐桌,同时,班级的五六位“给食当番”(配餐担当)同学头戴白三角巾,身穿白大褂,系着围裙,分别按分饭、分汤、分牛奶各就各位

  接下来,同学们排队领餐、就坐,然后按日本餐桌习俗整齐的一声“いただきます”(读若:一打他给骂死。含领受、感恩之意)后,开始就餐。当然,班主任也和同学们一起吃一样饭食,其间师生互动其乐融融。饭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自觉而又有序的收拾、打扫,把教室还原成上课时的样子。虽然看着貌似不难,但从那看似简单过程中,还是让我们发现了一些闪光点。比如,整个午餐过程中学生体现出来的自觉性、纪律性和协调性,融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于餐食之中的潜移默化教育方法等等,都给了我们很大的触动

  其次,日本小学的运动会深深打动了我,记得我们小时候,每到六一儿童节开运动会的时候,虽然横幅标语上写着“友谊第一  比赛第二”,但那都是糊弄鬼的,人人都想争第一,因为拿到第一甚至只要进入了前三,都是有奖品可拿的,奖品包括铅笔笔记本作文本等,要知道,在那个一家之主的父亲当时只有20元左右工资的年代,能得到免费的学习用具,那绝对弥足珍贵的。而且,运动会拿到好名次,还对期末评选三好学生有影响,而评上了三好学生还会有包括奖状、学习用具等奖励的,孩子们自然拼命了。

  而在日本的运动会上,不但没有奖品这一说,就是几乎所有的比赛项目,如拔河接力亲子共同上场参与的比赛等,重视的都是集体力量和亲子互动,从小培养孩子们的亲情团队精神

  还有一点就是,日本的小学从没有像我们那样的培养三好学生表彰优秀学生一说,也没有期末考试不及格者留级一说,所有学生一视同仁,绝不会把学生分出三六九等来,充分尊重了每位学生的自尊心,真正做到了让小学生们从小就站在同一起跑线上。

  顺便说一点儿子在小学期间令我们这些家长感动的事儿,那就是和儿子一起出门时,经常是儿子纠正我这个父亲的言谈举止,告诉我这样做会失礼,那样做不和规矩等等。用句时髦的话说就是:实在是“汗”。

    儿子自由自在成长

    让我确信当初的选择没有错误

  至于初中高中,与我们一切为了高考而致使学生几无个人时间相比,日本的学校和家长虽然也非常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尤其是到了高中阶段,为了高考可谓是学校和家长双双备战,但还是觉得日本的初高中同样也重视学生的人格塑造,个人技能的锻冶等。

  这从每年的运动会上看到的学校各种如音乐部、剑道部、橄榄球部、足球部、棒球部等等各专属部署的现场募集部员热闹场面中都可窥见一斑。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国内、国外修学旅行等让学生开阔眼界了解外部,积累社会经验,以便在毕业后顺利进入大学走向社会。

  参加过儿子的初中毕业典礼和高中毕业典礼,最让人感动的不是校长、政府及民间嘉宾激励性的讲话,而是在他们发完言后,那些貌似不羁的学生们开始此起彼伏的大吼声。比如有的学生大声吼道:“校长,我们还没玩够呢,怎么就把我们踢出学校啦”。还有的学生吼道:“班主任老师,你把我们放走了,还有谁来受您欺负啊”。也有的毕业生后辈同学喊道:“后辈们,我们要走啦,欢不欢迎我们以后回来参加你们的运动会呀”。等等、等等,好感人,更让我们意想不到的是,每年的运动会,这些毕业的大哥大姐姐还真的相约成群回母校为后辈同学的运动会加油助威,真正的师生情、同学情在这里体现的淋漓尽致

  就这样经过了日本的幼稚园、小学、初中、高中,也没有感觉到有什么出类拔萃天分的儿子,顺利考入了明治大学法学部,时至今日 ,不仅学习优秀,而且还担任着大学中国语学部的部长职务新欢委员会委员长之职。俺一辈子也没当上部长,更遑论委员长了,结果梦想在儿子身上实现了。

  儿子今年大三了,按日本大学生的就职惯例也开始了紧锣密鼓的就职活动。闲暇时问过儿子,将来想找一份怎样的工作,儿子想了想后回答说:“可能的话想当一名警察或者进一家大的公司做‘傻啦力盲’(上班族)”。问儿子:“哪宰”(为啥呢)?儿子答曰:“当警察能帮助人还有收入不是很好吗?做一名大公司的职员,工作、收入都稳定,也不用‘偶鸭’(父母)担心,不也很好吗”?

  听了儿子与小时候在魔都幼儿园在被问道相同问题时那“想当总经理”之回答完全不同的回答时,说实在的,作为父亲的我,竟然有一种释然的感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