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1-14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精选10篇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是一本由【美】威廉•西尔斯 / 【美】玛莎•西尔斯 / 【美】伊丽莎白•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37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一):你可以和你的孩子更亲密

                       你可以和你的孩子更亲密
                          
                     文 /泊南
     
在读《西尔斯育儿百科》的时候,时常从作者的口中看到这本书-《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一口气读完了。
      
作为 几乎每个美国妈妈人手一份的育儿书,其畅销程度自不消说。实验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空有理论,终究是无法让人信服的。不是空有理论,而是根据多年临床经验而成书,恐怕是其畅销的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西尔斯父母以及儿童教育专家伊丽莎白-潘特莉深知其中的道理。
       
全书共分两大篇,十三章。第一篇“亲密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础”,奠定了本书的基调,从如何建立亲密关系开始入手,教会家长练习亲密育儿法,给予孩子关心,沟通和耐心,通过亲密传递给孩子力量,培养孩子情感和智力的双重发展。第二篇“养育一个内心强大 的孩子”,是致力于孩子人格、魅力等素质的全面发展。如果说第一章着重是在教会家长如何去做,那么这一章就是对做的一个总结。你“怎样做”,你就会有一个“怎样的孩子”。
      
书中所秉持的教育理念,和我所接触的育儿方法不大相同,甚至可说是大相径庭。我们从书名大概可以略窥一二。亲密,是这本书育儿指导的宗旨。尤其孩子在幼儿时候,“亲密关系不仅决定孩子情感和智力的发展,还可以转化为具体的成功技能:沟通力、同理心、自信心安全感。”
       
当孩子在不会表达的时候,哭闹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通常很多人会建议你:让孩子自己哭去,哭累了,就不哭了,自己就会好了。然而,这本提倡恰恰相反,当孩子哭闹的时候,你要通过他仅有的表情和动作理解他的诉求,而不能置之不理。当合理地沟通有成效的时候,你可以通过哭声去判断孩子是不是想尿了?困了?还是想要抱抱。当然,多数的 时候,拥抱是最令人愉快的沟通方式。
      
在书中作者也提到“允许合理的失败沮丧”。“人无完人,谁都会犯错,重要的是对待犯错的态度上。“成功的父母允许孩子犯错并从中吸取教训。同样重要的是,这类父母允许孩子看到父母也会犯错,让孩子同样从中吸取经验,并让孩子觉得有义务帮助父母改正错误。”
      
很多人都会觉得,父母孩子太“黏”,会让孩子不够独立,通过阅读本书,就可以知道,合理的亲密时间,会让孩子得到更全面的发展。育儿是一个长期的投资项目,你所投入的精力越大,回报也就越大。这里的精力当然值得是留给孩子更多与父母相处的亲密时光,而不是物质上单纯性的满足
     
 现在,我们不需要“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权威式教育,父母与孩子都是平等的,和孩子做朋友,你给孩子更多的时间,孩子会带给你更完美的发展。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二):陪孩子一起成长

为人母之后,关于培养和教育孩子的书看过不少,但是这是第一次看西尔斯系列的育儿书。
很喜欢书的封面,粉色的,暖暖的颜色。封面上的画面,也很温馨,是一位妈妈和孩子在一起浇花。宝贝也盯着这画面看了好久。
而书的内容,比它的封面更让人喜欢,里面涉及到的很多观点是“反专家”的,但是却是实实在在的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的。在怀孕初期,就看过不少帖子,大意就是如何培养一个听话的宝宝,也就是书中提到的“方便的宝宝”。比如如何锻炼孩子让他/她睡整觉,不吃夜奶。庆幸的是,虽然也有朋友自豪的提起自己的孩子可以睡整觉,而我儿子每个晚上要醒2-3次,我从来没有觉得这有什么不好,只是在纠结片刻之后,继续夜奶。虽然时代在进步,很多育儿方法也要与时俱进,但是婴儿饿了就让他吃,这点儿还是不错的。
为什么要宝宝按照你设置的时间定时吃奶呢,他/她是一个有感知能力的人,而不是一个工具。还有孩子哭,很多时候不是饿了就是哪里不舒服,如果一定要按照有的书上说写的,等孩子哭累了就不哭了,这未免太残忍,这样的做法直接导致了孩子长大之后和他人沟通的不顺畅。在孩子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哭是他们和外界沟通交流的一种方式,不要试图去掌控你的孩子,用心去感受他/她的内心,并及时给予回应。
孩子不是试验品,他们的童年只有一次,市场上那些流传的所谓专家的方法不要死搬硬套到孩子身上。每个孩子都是上天送给我们的独特的礼物,我们要用心的去爱他们,引导他们,不仅让他们感受我们的爱,更要培养他们强大的内心。
说到强大的内心,在国内教育来说,缺失的正是这一块。国内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往往单纯的注重孩子的成绩,忽略了内在的培养。这本书,让我正确的了解了“同理心”这个词。
特别赞成书中的一句话幸福感来自于充满爱的关心”。现在很多孩子接受了良好的教育,掌握了很多技能,然而,真正的幸福还是取决于内心。其中本书的后半部分都在阐述如何让孩子的内心充实强大又富有正义感。个人认为,本书值得大多数中国父母收藏,因为正是我们意识里所欠缺而且孩子真正需要的。
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可是我们的孩子经常觉得无聊不快乐,这是为什么?因为内在精神世界空虚。虽然我是一位妈妈,但是同时我也是一个大孩子,看到书中所述的一些东西的时候,也在审视自己成长中的缺陷和现在需要弥补的。
所以后半部分,值得一看再看去体会其中的好处。
而且,孩子需要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满足,更需要精神上的关心和陪伴。要知道陪伴是最好的爱。
让我们用心陪伴孩子的成长,将一些美好的品质传达给孩子的时候,我们也能成为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而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也会拥有成功的人生
希望我的孩子,能够成为一个让别人感到幸福的人。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三):陪孩子一起长大

      最近孩子进入了牙牙学语阶段,只会蹦出几个连续的字来,最多的时候是伸出手臂,用非常无辜的眼神看着我,含含糊糊地说:“抱抱”,这短短两个字足以让我感到惊喜,它反映的是孩子对自己的依赖,体现了家长与孩子间最亲密的关系。按照西尔斯“亲密育儿”观念,亲子间这种亲密关系的存在对孩子的一生都有深远的影响。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是一本围绕如何通过“亲密育儿”培养教育孩子的实战书,它并不单单讲述理论,而是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作者切身经历的分析,告诉家长如何培养教育自己的孩子。这本书分为两个篇章,第一篇章“亲密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础”,强调“亲密育儿”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着眼点在于父母与孩子如何建立亲密关系。第二篇章“养育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则具体指导家长如何运用良好的亲子关系把孩子培养成为有同情心、有主见、有责任感等拥有强大内心的人。本书不仅涵盖了新生儿、婴儿阶段的“亲密育儿”知识,还讲到孩子青春期的性教育,这对一直回避性知识的中国式教育绝对是一个有益的补充。
       在讲到教育观点的时候,作者说到这样的话“孩子进什么样的学前班(甚至进不进学前班)和15年后考上哈佛大学的概率之间没有半点联系(考上哈佛也不能担保孩子有一个快乐的人生),诚然,高质量的学校和学术成就是重要的,然而在家庭中的经历更加重要”,这段话简直说到了我的心坎里,最近周边的同事、朋友都在为孩子买市里的学区房,为了买房的钱要忙于奔波和工作,反而忽视了对孩子的陪伴。在读过西尔斯“亲密育儿”系列书籍后,就会明白父母的陪伴是最好的教育,良好的家庭环境远远胜过所谓的重点学校,因为中国从不缺少高分的学生,但绝对缺少高能的学生。
        孩子在自己身边的日子其实屈指可数,就像龙应台在《目送》中所言“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在这些短暂的日子里,希望父母都能够放下手中的手机和IPAD,跟随西尔斯“亲密育儿”的步伐,陪伴孩子一起长大。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四):亲密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础


2015年8月10日,一则题为“江苏4岁男童喝脏水,被父亲绑沙袋上毒打致死”的新闻登上了各大媒体的头条。望着这个令人无比心痛的题目,想到最近正在看的《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越发感到“亲密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础”这句话格外震耳发聩。
在大多数中国父母的眼里,西方人教育孩子的理念似乎更加自由、开放,强调儿童从幼年开始就具有独立自主、大胆开拓精神,等等。我们也常常会被影视剧中外国父母将幼小的婴儿独自放置在单独的房间睡觉的场景误导,以为这就是最科学的育儿方式之一。
然而,《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却给出了不同见解。威廉•西尔斯博士通过抚育自己的八个孩子和三十多年的实验性研究得出了养育成功孩子的心得,那就是要培养孩子们获得成功的关键品质。而在这些品质当中最为基础的一点就是:在成长过程中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
拥有良好亲密关系的小孩,能够像成年人一样有足够的理由感到快乐和满足,因为他们在最关键的亲密关系、价值观人际交往之中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无论是对于新生儿、婴幼儿、学龄前儿童、学龄儿童的早期教育,还是青少年青春期教育,亲密关系的培养始终参与和影响着父母对孩子的教育。
具体到实践当中,《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秉承了一贯的理论与实际结合、科学解释与真实事例并重的方式,分别从“检查父母与孩子在建立亲密关系上是否顺利”和“指导父母如何把良好的亲子关系转化为更具体的成功技能”两个部分内容进行讲解和分享。
由于之前已经研读过《西尔斯橙色亲子课》,对于婴幼儿时期的亲密育儿理论已经比较熟悉,再看第一部分内容的时候会感到十分亲切和容易接受。而其中“亲密关系的传递”对于已有“二胎”的家庭尤为适用,《鼓励孩子们独立相处》、《让兄弟姐妹彼此紧密联结》、《理解彼此的感受》、《让孩子们自己解决争执》、《朋友们来来往往,家却是永远的》等内容都具有十分典型的参考意义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强调:养育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帮孩子建立内心的准则,引导他们成为更有能力、更负责任的人,这是为人父母最重要的一项任务。有同情心、有主见、有责任感、道德感、安全感,并且自尊自信、自爱孩子才有可能最终成为一个出色的社会人。
诚然,世上没有完美的父母,也不存在完美的孩子,但是就像书中所说的那样:“我们都必须力争在现有资源和信息的基础上尽力做到最好”。因为有朝一日,当孩子长大成人,无论他们成功与否,作为父母都不应该独占所有的功劳,或是承担所有的过错。
回到最初的话题,放眼在现在的中国社会,绝大多数家庭从未刻意去培养亲密关系,仅仅是崇尚“家和万事兴”;留守儿童只能被祖父母或亲戚带大,家庭教育严重缺失;也有一些孩子虽然在父母身边生活,却长期被忽视、被冷漠对待;更有个别过于年轻的父母对生育和抚养无知到令人震惊的地步。毫无疑问,这些生活在亲密关系缺失环境中的孩子们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也潜藏或引发了层出不穷的家庭悲剧。
写到这里,我真切地感到,这似乎已经不仅仅是家庭教育和个人选择的问题了,社会发展、科学进步、文化传统,甚至教育制度都深深影响着我们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如今,我们谈教育,谈发展,谈国民素质,却很少关注从一个人诞生之日就需要进入的“亲密关系”,这是否称得上本末倒置呢?或许是言重了。
不过,阅读《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的确能令人想到很多。方法和手段固然重要,理念和思维方式的转变则更加关键。明白一个成功父母的定义,并将这些品质灌输给小孩,让他们成为你期望中的人,而你也能成为你希望孩子成为的那种人,这样的亲子关系,才是最健康、自然、长久和稳定的最好的亲子关系。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五):亲密育儿——关爱留守儿童


看到这本书以及这本书的书评,所有人都在讨论亲密育儿的好处和方式方法,而我看到之后脑子里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那些离开父母,独自在家的——留守儿童。
父母对于孩子的重要性,我想,不用西尔斯博士去说,我们每一个人都非常清楚。父母带给孩子的陪伴,关爱,亲密,教育是任何人都无法替代的。
西尔斯博士说:亲密关系是一切教育问题的基础。亲子关系的质量将影响孩子一些必要品质的发展,例如沟通、同情心等。那么亲密关系是什么?我个人理解的,亲密关系就是拥抱、亲吻、陪伴。那么如何建立亲密关系?书中说的非常详细和明确。在孩子出生后第一年是对孩子发展及其成功影响最大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要做的是①让分娩成为一种情感纽带;②用母乳哺育你的宝宝;③把宝宝”穿“在身上;④和宝宝一起睡;⑤宝宝的哭声是重要的语言;⑥学会分辨育儿建议;⑦把握平衡与界限。
那么在生活中的,有多少妈妈是在产后忙于身体恢复而只是把宝宝交给看护人照料;有多少父母是因为相信奶粉或者母乳不够而放弃母乳喂养,从而选择奶粉喂养;有多少父母仅仅休了一两个月的产假之后就每天忙于上班把孩子丢给老人照看;更有甚者是迫于生计等各种原因,离开家乡离开孩子,让那么小的宝宝交给爷爷奶奶照料,做父母的甚至都不知道宝宝第一次抬头,第一次翻身,第一次会坐,第一次会叫分别是在什么时候,更别提看到宝宝的每次成长进步后的兴奋激动了。
难道这些父母真的认为,爷爷奶奶带给孩子的东西和爸爸妈妈带给孩子的东西是一样的吗?真的以为生养一个孩子只需要让他们有吃的有喝的,胡打胡闹的养大就好了吗?真的以为挣钱养家比教养孩子是更重要的事情吗?
我有一个朋友,第一胎是一个女儿,第二胎是一个儿子,我不知道她的女儿小时候是怎样生活的,我只知道她的儿子,在出生后的两三个月之后就被送回了老家,由孩子的奶奶带着。这个朋友经常在QQ空间上写一些自己多么想念儿子的话,曾经有一句的大概意思是说,啊,我都快要忘记了,我原来还有一个儿子,我已经三四个月没有见到过我的儿子了,我竟然也是一个有儿子的人,我的儿子在老家也不知道吃的好不好,穿的好不好,等等一些或自嘲或关心的话语。我也有一个女儿,和她的儿子一样大,我看到这里,一句话都说不出来,因为,我的女儿自从出生以后没有和我和她的爸爸分开过一天。
我和老公属于意外怀孕,所以,我们在怀孕前刚刚借了一大笔钱买了房子,我们知道如果两个人一起努力生活还是会过的不错的,可是没有想到在经济最紧张的节骨眼上,我怀孕了,在怀孕的过程中,我们一直在商量我们以后的工作问题,当时我就对老公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坚决不让我的孩子做留守儿童,如果因为需要照养孩子导致一个人不能上班从而经济紧张的话,我宁可卖掉房子。庆幸的是我的老公非常赞同我的观点,不是卖房的观点,而是:坚决不让我们的孩子做留守儿童!于是,孩子出生后我就没有在上班,直到孩子半岁之后我找了一个一天三四个小时的工作,并且时间有时会和我老公错开,也就是说有时我不在家但是他在家,又把家里的公公叫了过来,就这样,我的宝贝一天至少有两个最亲近的人无时无刻的陪伴照料。我想她是多么幸福的。
小区妈妈群里,时不时的就会跳出一些妈妈说,撑不下去了,要把孩子送回老家,撑不下去了,自己要上班,孩子交给老人照顾,等等。我在想,真的是经济压力大导致的父母必须离开孩子身边吗?还是什么原因呢?难道真的就没有什么方法,能够让中国的孩子少一些留守多一些陪伴吗?
西尔斯博士的《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看得我心疼,因为我们可以练习,可是有些家庭呢?有些孩子呢?见父母一面都是难事,更别说亲密关系的建立了。所以真的希望大家能够更多的关注一下我们的下一代,无论是从他们身体健康还是心理健康考虑,我们都应该多给一些陪伴。
我不知道我跑题没有,但是我真的很想说:
养育孩子,真的不单单是吃饱穿暖的事。请关注留守儿童,请留守儿童的父母给与孩子多一些的陪伴吧!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六):我更想知道双职工家庭该如何进行亲密育儿

说实话,自从怀孕之后我就开始更多的关注育儿方面的内容,从书籍到微信朋友圈信息,发现,自己的变化真大。因为是新手,没有任何经验,于是希望通过吸取前人、前辈的经验,帮助自己成为一个好母亲。《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就成了我当前最好的学习手册。
本书为三人合著。
威廉•西尔斯,医学博士,美国儿科科学会会员,全美最知名的儿科医生。西尔斯医生有着近40年的儿科从医经历,在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创造了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亲密育儿法”(Attachment Parenting);玛莎•西尔斯。注册护士,威廉•西尔斯的妻子,8个孩子的妈妈,美国知名的育儿顾问和母乳喂养咨询师;伊丽莎白•潘特莉,儿童教育专家,美国教育顾问咨询委员会会员,并担任学校家庭教师协会的主席。
本书所论述的亲密育儿,从婴幼儿时期到青少年时期均有涉及。从亲密育儿的好处到亲密育儿的方法,西尔斯夫妇细致的指导鼓励,并将从业过程中遇到的使用亲密育儿方法教育培养孩子的案例与大家分享。可以说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产物。
读罢此书,我由衷的觉得,这一种育儿方式是我所追求与认同的。但同时,我也发现,这种育儿方式需要占用父母很多时间,我不知道西尔斯夫妇是如何在两人均有工作的情况下做到的,可能是因为我还没有进行实践所以觉得难度系数很大吧。但是,按照目前中国的国情来说,作为双职工家庭,除了下班及节假日的有限时间,陪伴子女的时间少之甚少,全职妈妈毕竟是少数。这一点很困扰我。
即便是把所有的业余时间都给了子女,但是他们的大部分时间却是与爷爷奶奶在一起。所谓身教甚于言传。我们的父母辈并没有科学育儿的观念,大部分爷爷奶奶只要孙子孙女不哭不闹,健健康康就ok了,有多少人会注意去培养孙子孙女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呢,更有多少人会去注意孙子孙女的心理健康呢?
前几日,单位女同事跟我聊起她的女儿,说,现在吃饭很不像话。她一周岁多点的女儿现在吃饭通常需要花一个小时到一个半小时,关键是现在孩子她婆婆帮着带,溺爱的不得了,孩子要什么给什么,有一回,甚至把婴儿爽身粉给她玩。同事发现之后立马制止,并且对她婆婆说:妈,这种东西小孩子不能玩的,危险。然后她婆婆马上对她女儿说:囡囡,以后不玩了哦,妈妈要凶的。
对于这一句“妈妈要凶的”同事显得很无奈。因为她的婆婆总是在制止她女儿一些事情的时候后面加一句“妈妈要凶的”,正是这一句“妈妈要凶的”让原本应该与妈妈最亲的孩子并不觉得妈妈有多重要,多好,反而是可有可无。
我说:孩子总是要自己带才行啊!她说:可是,双职工家庭上班工作时间怎么可能自己带孩子?
是啊,这是双职工家庭的无奈。原本该是最亲密自然的父子母子关系,现实却往往是孩子跟爷爷奶奶最亲,不仅是因为爷爷奶奶管教的时间占大多数,更重要的是隔代教养往往存在着爷爷辈们溺爱孙辈的情况。
所以,一个一致的育儿观念在这样的爷爷奶奶辈与父母辈“混合”育儿的家庭中显得十分重要,若是爷爷奶奶们能听从孩子父母的,一切按照孩子父母指挥来,不但十分和谐,也定能把这种现在父母辈十分能接受的亲密育儿“贯彻落实”的恰到好处。可是,现实总是爷爷奶奶们还在用他们那一套来管孙子孙女呢。
所以,我更希望西尔斯夫妇能根据中国目前的实际,创造一种适合目前中国双职工家庭的亲密育儿方法。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七):亲密育儿,让孩子快乐成长

文/暖暖蓝田
每一次带宝宝去游乐场,看着她在球池里奔跑打滚,看着她在迷你公交车里坐在驾驶员位置开心地快速转悠着方向盘,看着她骑在小木马上欢乐地摇啊摇,我也不由自主地被她的快乐感染。有时候宝宝和爷爷奶奶一起去楼下玩回来,走进家就大声喊:妈妈!妈妈!而我总会张开双臂奔向她,然后蹲下来拥抱她。她也模仿我的样子,笑眯眯乐颠颠跑向我,当我们拥抱在一起的时候,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和宝宝在一起的每一个这样的心动时刻总是让我幸福满满,同时,我也无时无刻不在思考,怎样让母女之间的这种亲密和谐一直保持下去,怎样让宝宝可以开开心心无忧无虑成长,成长为自信乐观阳光快乐的人。
毫无经验的我只能向育儿书求助,这一次,我翻开了《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亲密育儿法是本书的作者之一,美国医学博士威廉•希尔斯提出,他提倡通过母乳喂养、和宝宝同睡、回应宝宝的哭声等方式让父母和幼儿及早建立亲密关系。而本书是亲密育儿法的教育实践版。
本书分为两大篇13章,内容详细细致,将培养教育年幼孩子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罗列出,并提供行之有效的稳妥的办法。读完书,整理了下让我受益匪浅的收获。
父母对孩子的陪伴至关重要。
神经化学的研究表明,看到妈妈的脸,会刺激宝宝的大脑产生一种叫做内啡肽的神经激素。这种脑激素能够使人产生幸福和快乐的感觉。所以宝宝出生后,最好由父母作为照顾宝宝的主力军。现在很多人将孩子生出来后就交给月嫂保姆或者爷爷奶奶,这将不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亲密关系。我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孩子,十之八九都是三岁前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三岁后才被父母接到身边开启读书生涯——上幼儿园的。他们被爷爷奶奶宠溺大,和父母关系不够亲密,对父母也不够信任。
父母和孩子相处时需要足够的宽容。
随着孩子日益长大,对父母也提出更高要求。比如1岁半的宝宝已经知道拿超市货架上的东西,往往这些东西是不需要购买的。宝宝开始从身边的点点滴滴探索世界:比如好奇地去触碰插头插孔。将水龙头打开,一直让水冲手。不停按马桶冲水按钮。将玩具扔来扔去。将刚刚收拾好的家搞得一团糟……
幼小的孩子总是不停做错事,让大人抓狂。这时候身为父母,一定要足够宽容,足够冷静。父母的大声呵斥不仅于事无补,而且会伤害孩子的心灵。父母要尽力去理解孩子的好奇心,意识到孩子是不完美的,是成长发展中的个体,需要我们的包容、引导和帮助。就事论事,千万不要将价值判断加诸孩子。比如,很多人都在很小的时候有偷拿父母钱的经历,当这样的事情发生,父母如果大声训斥:你怎么可以偷东西,这样做就是小偷,是可耻的。那孩子可能真的从此走上弯路。如果询问他为什么拿钱,打算拿钱干什么,并委婉告诉他,偷拿钱是不对的。相信这样的温和的沟通更有利于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并改正。
有时候大人都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和心情并做出一些不合时宜的行为,更何况一个孩子呢?
多和孩子沟通交流。
无论父母工作如何繁忙,请一定多和孩子沟通交流。肢体上的沟通,比如在幼儿园门口给放学的孩子一个大大的拥抱。语言上的沟通,比如下班回家询问孩子今天是否开心,白天做了什么事情,等等。沟通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如果从孩子刚出生开始就一直和孩子保持良好有效的沟通,相信即使孩子长大了,也会继续愿意和你分享自己的喜怒哀乐。目前学校有一部分学生的问题就是不愿意和大人沟通,排斥父母老师,导致心里积压很多东西,直到需要心理医生的干预。
不要将孩子和别的孩子进行比较。
很多父母不可避免的一个通病就是将自己的孩子和别人家的孩子进行比较:你看隔壁那谁不仅成绩好,而且会弹钢琴,会打羽毛球,还格外听话!你看你写的字,再看看你同桌写的字!殊不知,这样的比较除了让孩子痛苦之外,毫无益处。每一个人都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个体,人人各有优缺点,身为父母应该帮助孩子发现自身的特长优点,而不是拿自己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进行比较。
书评为原创,任何形式转载需经本人授权方可,请豆邮或扣扣联系1766097661@qq.com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八):亲密始于尊重

前两年在看美剧《吉尔莫女孩》时曾十分羡慕剧中主角那一对母女的相处模式。她们虽说母女却更像是朋友,妈妈永远不会摆出家长的姿态命令孩子应该怎么做,孩子也不会要求妈妈帮自己做出任何一个决定。她们也会有分歧有争吵,但最终还是会相互道歉和归于好。关系的持续和修复都不仅仅是因为彼此是母女,而更多的因为两人是彼此最要好的朋友。这份母女间的亲密关系在我身边却很少见到。个人觉得这是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看法不同:当剧中母亲将孩子视为平等个体来对待的时候,我们在父母眼中永远是他们的所有物需要听从他们的安排。
中国传统观念在父母和孩子之间划了一道线,父母是长辈,孩子是晚辈。晚辈无论何时都要尊重长辈,因为他是长辈;而长辈却可以不尊重晚辈,因为他不过是晚辈而已。父母只因为生了孩子就自带家长光环,孩子必须无条件服从和尊重父母。这种毫无逻辑可言的强盗思想摧毁了无数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密关系。父母将孩子视为自己的所有物,为孩子安排好父母认为最好的路,有时甚至需要孩子去完成父母未完成的梦想。小到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大到专业选择职业选择甚至婚姻选择,父母插手的痕迹始终存在。孩子在这里是隐形的,似乎他们并没有自己的想法和需求,不过是父母的傀儡而已。在我的身边,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有的孩子挣脱了父母的控制去追求自己的道路却因此和父母关系僵硬,也有孩子摄于父母的“权威”不敢反抗做了一辈子乖宝宝过得却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难道这就是我们想要获得的亲子关系吗?
相互尊重是获得亲密关系的第一步。朋友关系能够亲密且持久也在于我们相互将对方视为独立的个体,尊重对方的想法、需求、情感等等的一切,相互包容相互扶持。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不应该也是如此吗?父母是孩子最先接触的人,也是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人。父母如何看待孩子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如果父母能够将孩子视为一个有独立思想和需求的人,这能够帮助孩子了解并建立“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人”这样的观点。父母对孩子的尊重帮助孩子建立起了自尊、自信,更重要的是向孩子灌输了“尊重是人际交往的基础”这一原则性观念。
尊重也是帮助父母建立权威的前提。孩子尊重父母不应该是基于传统道德理念的要求,而父母真正想得到的尊重应该是发自孩子内心的。孩子尊重父母的前提是父母了解他们的需求并尊重他们。身为父母的需要意识到,权威是需要自己去争取的而不是家长身份自带的。大多数父母可能习惯了命令式的教育方式,给孩子立下种种规矩,乖乖遵守就给点奖励,一旦违背便严加惩罚。这种情况下,大部分孩子也是会听话的,但并不是因为尊重和信服,而是害怕。面对一个自己强大很多的成人,孩子很清楚如果违背你的意愿会带来对自己怎样不利的后果。这种害怕的心理让孩子只能选择听话,但他的内心却并不一定赞同你的想法和做法。表面的服从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它不能持久更不能帮助孩子树立内心的标准。只要一有机会,孩子就会反抗,就会挣脱父母的控制。
建立了权威的家长才能更好的管教孩子。真正得到孩子尊重的家长就会建立起权威性,孩子更认同也会遵守家长的教诲。认同方能让孩子内化标准,内化了的标准便是孩子日后的行为准则。有了权威的家长更应该注意的是言传身教、言行一致。光是嘴上说应该怎样怎样是没有效果的,孩子成长的过程最主要的一个学习方式是模仿。他不会听你说了什么再按照你说的去做,而是倾向于跟着你的行为有样学样。
获得家长尊重的孩子更容易和父母成为朋友。父母的尊重意味着父母的在乎,这种在乎不仅仅是有没有吃饱有没有生病这些生理层面上的,更多的是在乎孩子的想法孩子的需求孩子的意见。当孩子感受到这种在乎的时候,他就知道当他有烦恼有心事的时候是可以和父母倾诉寻求帮助的。因为父母会在乎会重视,而不会冷漠打发甚至嘲笑。家长对孩子每一次表达的冷淡回应都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对自己的不重视,或者父母并不能帮助自己。受挫的孩子只能自己寻求解决之道,而日后再遇到问题的时候也不太会愿意跟父母沟通了。所以,有的时候父母会责备孩子有的事情为什么不早点告诉他们,其实这个时候父母才应该反思,为什么孩子遇到问题最先想到的不是向你倾诉。
每个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和自己关系亲密,那么就从学着尊重孩子开始吧。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九):爱,才是最好的育儿手册


爱,才是最好的育儿手册
我,新手妈妈一枚,宝贝七个月零二天,还是个没断奶的娃,在怀孕期间,我便接触了各类育儿书籍,作者有中国的,有日本的,也有美国的。有的絮絮叨叨、长篇大论、引经据典,讲解孩子各个时期的育儿要点;有的专攻一个时期,或者单一方面来讲解,如怎样处理学龄期孩子的学习问题;有的实操性强,有的理论扎实,无论内容如何变化,它的主题却是一直不变。
爱,是所有育儿书籍,唯一不变的主题。
如果在你翻开一本育儿书籍的过程中,你感受不到这个字,那么这本书还是趁早扔了的好,免得,伤人伤己。
西尔斯的健康育儿百科和亲密关系育儿手册,我都阅读过,前者,书如其名是一本健康百科,孩子不同时期的常见健康问题都能在其中找到答案,并且获得预防以及甄别的方法;后者,关键词亲密关系,或者可以换成另一个我们都无比熟悉的字——爱。
都说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最无私,最伟大的,但有时候,爱,也能成为伤人的毒药,而怎样让这样一份爱,温和而坚定的传达给对方,既不会引起排斥,也不会产生伤害,这就是这本亲密关系育儿手册所要告诉我们的。
书中内容繁多且全面,在此不赘述,说几点作为新手妈妈读此书的感受吧。
出生后第一年该如何做,书中是这样说的:①让分娩成为一种情感纽带;②用母乳哺育你的宝宝;③把宝宝”穿“在身上;④和宝宝一起睡;⑤宝宝的哭声是重要的语言;⑥学会分辨育儿建议;⑦把握平衡与界限。
作为新手妈妈,孩子出生后的第一年,变化是最大的,曾经某宝购物车里最爱的裙子、包包,全换成了宝贝的衣服、玩具、喂哺用品;曾经朋友圈晒的不是自拍便是自己捣鼓的美食照,现在一水的变成了自家的娃,哭的,笑的,玩的,闹的,百看不厌,生活的重心一下子来了个360大转变,怎样带好自家的娃,让她健康快乐的成长,变成了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事情。
来说说书中提到的母乳喂养,身边的长辈,所谓的几个孩子的妈,当然还有那些生完娃经历过哺乳期的同辈朋友,见着你的第一句话便是:“奶够不够呀?”娃一哭便说:“是不是没吃饱呀?我可怜的娃诶”语气那叫一个惨,不知道的还以为我把娃饿了多少天了,娃长得不快也会想是不是奶少了呀?要不还是加牛奶吧!
这时候,我只能无语望天,亲们,没牛奶那会,那些娃都是吃嘛长这么大的啊,中华上下五千年,除开饥荒,还真没见过奶娃娃缺奶饿过去的呀。
月子里,奶水来的慢,我妈硬生生给加了点牛奶,成,月子里不宜动气,我忍,出月子我就慢慢把牛奶给去了,纯母乳喂养六个月娃白白胖胖,健健康康。
其实,只要顶住压力,坚持坚持,每个妈妈都可以做到纯母乳喂养。
在说说睡觉这回事,对于刚出生的宝宝而言,睡觉真的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刚出生的她,除了吃就是睡了。
之前见得很多育儿书籍都是说锻炼宝宝的独立性要从娃娃抓起,分床睡,这是必须的,傻乎乎的我信了,月子里我也是这么做的,当然,月子里我自个儿身上不大爽利,需要休息,娃跟我睡,严重影响睡眠质量,出月子我便放弃了这一模式,把娃一个人放在摇篮里,一睁眼见不着娃,没一会就想去看看,会不会回奶,被子有没有遮住鼻子等等,一睁眼见着小家伙睡得美滋滋的样子,心里的蜜满得都要溢出来了,跟从自己的心意,娃自然而然的开始和爸爸妈妈睡觉了。
再说宝宝的哭声,是不是有很多人告诫过你,不要宝宝一哭就去抱,不要否认,因为我也是这么经历过来的,当然,我一开始也是这么操作的,那时候我还听不懂宝宝的婴语,同样的哭声表达的意思是完全不一样的,有时候是饿了有时候是尿了,有时候只是单纯的要抱抱,现在宝宝七个月了,很少哭,更喜欢咿咿呀呀的叫唤,或者安静的抱抱,现在的我,已经能读懂宝宝不同时刻的抱抱所表达的心情了,她什么都没说,但我懂。
用心去感受,跟随自己的心走,爱才是最好的育儿手册。

  《西尔斯亲密育儿练习手册》读后感(十):【染书坊】亲密育儿从尊重开始

文/宇过天晴
希尔斯的育儿书总是备受大家推崇,这位医学博士有着40年的儿科从医经历,大量的临床案例奠定了他的育儿思想。更重要的一点是,他本身就是8个孩子的父亲,所以在育儿的过程中,他更懂得其中的感受。
这本《希尔斯亲密育儿手册》就是一本教你如何训练亲密关系的手册,涉及到了孩子成长中的方方面面,它不仅仅教会你如何和孩子进行互动和交流,更帮助你探讨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由根本上理解孩子的内心感受。
我本人没有孩子,不过我仍然觉得自己有一定的“育儿”经验。家里面,我和父母的年龄差距有点大,特别小的时候,父母也注重对我的教育,稍微大点以后,感觉彼此的交流变的越来越少,成长的过程中,我内心会有很多问题,但是对于身边的小朋友我觉得他们年龄太小,不足以解答我的问题,所以我特别希望和父母沟通,不过在和父母试探性的接触过程中,我发现父母更多关注自己和家庭面临的问题,没有深层次了解我的内心,以至于后来我都是自己想解决办法。我想这可能是很多亲子关系中都会存在的问题吧,并不是说父母缺少关爱,只是当一个家庭里面,夫妻作为支撑的顶梁柱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的发展上面自然便会较少其他方面的关注。从小我也是带着很多“孩子”过来的,小姨家两个孩子,还要上班,忙不过来的时候就把妹妹放到我们家,说是让我妈帮忙看着,妈妈忙起来的时候,便是我这个姐姐带着,记忆特别深的是那时候家里没人,只有我和这个妹妹在家,那时候我也还是个十岁左右的孩子,为了照顾她我知道怎么可以让她不哭、怎么能让她睡的更安稳。家里面,算上姑姑大伯家的孩子,女孩里面我是最大的,姑姑家的一个妹妹小时候由奶奶带大,也是间接由我看着长大的。现在有了小侄子和侄女,嫂子忙不过来的时候经常是我带他们玩,教他们写作业,以至于在两个孩子心里面,我比爸爸妈妈更有“权威”感。
所以,我还算有一定经验的,在和“孩子”们相处的过程,有一点是至关重要的,要从内心尊重他们,尊重他们的感受,就像希尔斯博士所说的一样,先有尊重才有服从,但只有先奠定尊重和信任的基础,亲子关系才最为成功。亲密育儿法便是教会父母如何奠定这个基础,从孩子出生起就要关注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成长,把他们养育成一个内心强大的孩子。
尊重孩子是从出生就开始的,他的哭声便是沟通,父母要明白哭声背后的含义。孩子的身体和心智发育很快,当他们慢慢长大后,在很多问题不会清楚表达的情况下内心却很明白。尊重的一个重要表现便是倾听,听他们把话说完,让他们敢在父母面前说出自己的需求。侄子和侄女比较信赖我,是因为从小开始我便听他们说话,他们的任何需求都可以放心跟我讲,合理的我都会满足他们,年纪这么小的他们很少有出格的事情,顶多是在一些有问题的事情上面多加引导。人和人之间的亲密度可以通过很多方式察觉到,只要没有碰触到他们心灵上的问题,很多引导都可以成功进行。
内心强大的孩子是有主见和责任感的,他们自信能给对方安全感。希尔斯亲密育儿法也强调,帮助孩子建立内心的准则,引导他们成为更有能力、更负责任的人。这里的引导也是建立在尊重他们的基础上,父母的引导并不是成为自己心目中强大的人,而是引导他们成为他们内心期望的样子。尊重他们的选择,给予犯错的权利,让他们敢做自己。
还有一点,你对孩子说话的方式,也就是孩子对其他人说话的方式。所以,父母注意自己的言行也很重要,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家庭这个小团体里,父母是孩子行为的源头,不要一味苛求他们那些地方做的不好,有问题出现的时候,既要纠正孩子,也要纠正父母。父母和孩子一起成长才是一种理想状态。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