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精选10篇

2017-12-22 21:18: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精选10篇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是一本由傅真 / 毛铭基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248,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一):藏地白皮书

  不想说这是“爱情存在于人世间的最好证据”,虽然他们的爱情确实让人感动。 最初懵懂羞涩,互相揣摩对方心思。后来表白心意,依依不舍。再后来从拉萨到香港到大理到英国到印度到南美,所到之处皆是现世安稳岁月静好。 不过是在非典期间去了一回西藏,不过是在西藏遇见个人,熬过岁月与距离,最终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故事。非典发生时我还小,所有的记忆都只停留在小学年级教室浓烈的消毒水的味道,以及老师不让吃方便面的声音。读着人家的书,看着人家的日记,有人用文字记下了那些你未曾经历过的事情,会感动,会震撼,原来在自己那么小还来不及记事的时候,他们发生过那么动人的故事。 我羡慕他们父母的开明,更羡慕的是他们自身。男生心中自有一片辽阔草原,里面牛羊无事,百姓下棋。女生独立有思想,不矫情不做作。所以他们能够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并认真生活下去。 没人想过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然而我们都在这样一眼就能看到头的生活中日复一日模仿着昨天的自己,重复着昨天的故事与生活。好好学习,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找个好伴侣,生个好孩子。存钱买房,存钱供孩子上学。讨厌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却又没有能力跳出来。经济基础始终决定上层建筑。没有经济独立的能力所有的风花雪月都是不切实际。 所有打不倒你的,终将使你更强大。愿你终有能力选择自己想要的人生。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二):那股穿堂风

  记不清几年前,只记得那时的我还只是个高中生。偶然得到了那本小小的藏地白皮书,一个下午一气呵成地读完于是萌生了一股一定要去西藏看看的向往。几年时间过去,至今也未能成行。但是最好金龟换酒的博客却是我浏览器最上排的收藏,得知他们再版的消息虽然知道情节与之前那本并无差异之后的补充大多我也早早从傅真的博客看过,但还是期待着能从再版找出些不同

  一样的下午,一样的一气呵成。没有让我失望重读白皮书感受的确更加真切也许现在自己正经历着他们那时的年纪,对书中的许多感情理想的描述有着更加深刻的体会。因为深刻所以许多地方都有醍醐灌顶感觉。明白为什么自己始终无法接受周遭那些“上进”的男孩,明白自己内心现实为何产生如此强烈的抵触,这些随着岁月产生的问题让我在书中又重新找到了答案。曾经不屑于再去西藏,因为觉得它逐渐失去了原始的纯净质朴,现今多充斥着一些伪隐士,看似淡泊宁静,但手机中的各种社交软件仍在时刻炫耀着他的动向。然而重新读过之后当初进藏的想法又重新强烈了起来,心里面时间表也逐渐要清晰起来了。

  再读之后不仅二人相濡以沫的经历令人感叹,他们对待生活的热情和不断丰富生命宽度的勇气也让人敬佩。虽然每个人的人生轨迹都各有不同无法复制但是你们的故事证明了它们存在的可能

  而我也会带着这种可能去寻找我的轨迹和那股穿堂风。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三):宇宙洪荒,天地辽阔,人各取舍,我们还信爱

  越是在意的东西越是不知道如何下笔,因为我知道,下笔即是失败,无论用任何笔触任何技巧都是难以描绘我对这本书的感觉。可是我还是要写,在纠结了几个礼拜之后在看了《藏地白皮书》两遍之后,我还是忍不住开始写这篇书评,因为,我知道,再是感动,终有一天感觉也是会钝化的,不如趁着我还在感情敏感的年纪,用笨拙的文字记录下哪怕一丝一毫的悸动。

  我一直在想,我为什么就那么喜欢它呢,只是一个介绍,我就毫不犹豫买下了这本书,只是一个开头,我就一口气读完了这本书。可能只有一个原因吧,因为它让我知道,在这个世界,还存在着义无反顾的爱情,还有可以诠释“执子之手,与子成说”的感情,还有“人生若只如初见”的美好

  当21岁的傅真遇到铭基时,她是名校的大四女生,即将赴英伦留学,而他是沉默内敛的香港男生。他们不约而同地在“非典”时期揣着一本《藏地牛皮书》背着行囊来到西藏,在拉萨的青年旅社不期而遇,他们对彼此的倾慕干净而透明,但他们的未来却显然通往不同的方向

  和菜头说:谁都有可能经历这种煎熬。你在一个美好的地方遇见一个美好的人,一切如此美好以至于你开始怀疑这不是真实的。每秒钟你的心念如同瀑流倾注,但是你闭紧了嘴,不肯泄露一个字。因为你不确信对方也是这么想,同时你觉得心里保有了一个秘密,只要一张嘴它就消失不见了。这种事情是无法用笔墨来形容的,我们可以讲述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但是哪怕用完了所有的中文技巧,也不能描摹内心风暴的一角。就好像是哑巴食蜜,蜂蜜的味道渗透了他的全身心,但是他不能告诉你那样是怎样一种感觉

  你信吗,我能够理解上面说的每一个字,我知道那种感觉 蚀骨挠心。

  傅真和铭基在西藏相遇,他们对对方的好感在默默滋生却又不敢言语,不确定对方是否对自己拥有同样的感觉,一路上关怀不留痕迹,话语的试探你来我往,没有言明,感情却还是如雨后的春草于清新芬芳中滋长了。西藏的别离,让他们明白自己内心最真挚的爱就是对方,之后的短信告白以及七天的大理之行都是如此美好如神仙眷侣。其实,一直以来,我最佩服的还是傅真,那个时候她还只是21岁,大四还没有毕业,性格桀骜不驯聪明又灵动,却是如此笃定自己的爱情,对于感情的回应是如此的勇敢,距离是什么,文化差异是什么,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只是遇到的那个人,是她想要的那个人。老傅自己也说了,花花世界人山人海,他一点也不耀眼,扔进人堆里可能就找不着了,可是那一束温柔的光,刚好就是我最想要的。就好像大热天里人人都躲在空调房间,这时候我走出门去,遇见一阵穿堂风,这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偶遇和惊喜。坚定适合自己的东西,我喜欢的就是老傅这一点。

  其实一开始对于铭基一直没有好感,我觉得他除了是港大毕业算是高材生以外,没有看出他的其他好的地方,但是我喜欢他对傅真说的一段话:Trust me .we can be together ,no matter how difficult the road will be .这是铭基在大理写给傅真的明信片上的话,真勇敢,而且铭基也做到了,无论是之后去英国还是后来回中国,始终是相随一起,不离不弃。04年的时候,傅真还在念书,铭基在自己经历了一场小型的车祸以后认识到自己一生的爱即是傅真,于是他们结婚了,在伯明翰的婚姻注册处举办了一个简单的仪式。这个婚礼没有家长参加,没有红毯鲜花,没有钻戒婚纱,但是他们自己却是洋洋得意,十分满足。是不是很像童话很像故事,但是这就是真实的。正是因为他们各自独特的个性,正是因为他们对对方的包容甚至是放任,他们各自保持着自己完整的性格,婚姻也才没有像牢笼一样束缚住对方。我想为什么会有人将婚姻比作围城,包括我最喜欢的作家钱钟书也是以书为证,或多或少是因为婚姻改变了其中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需求吧,如果真是为对方好,就不会在婚姻中把对方变成自己的附属品或者有强烈的占有欲,而是让对方一直做自己,而你也只要做好自己就可以了,因为爱的是最初的你也是最后的你。岁月会将你打磨,最初的激情会慢慢沉淀,细水长流的安稳与幸福却更有一番天地清明的真实与美好。从此以后,并肩走天涯,看尽长安花。从雅鲁藏布江到泰晤士河,岸上心移斗转,水里流光偷换。一不留神,轻舟已过万重山。

  当别人问老傅铭基是怎么样一个人的时候,她说:就只有四个字“谦谦君子”。铭基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并不是简单如一杯白开水,而是把很多东西慢慢过滤之后剩下的那种澄净。他有一种清新的心思,是彻头彻尾的自由派,绝不会为生活的小恩小惠所收买。他有一个独立的精神世界,里面饮酒落花,风和日丽,牛羊无事,百姓下棋。是一个永远走在路上的人。看完以后,是不是觉得铭基很好,不是的,我觉得是老傅好,正因为遇到了老傅,铭基的这些隐藏在平凡外表下的独特性质可以被发现被珍惜被欣赏,当然,也是因为铭基,老傅可以一直做一个最特别的女生——个性独立,有思想,不做作,不娇气。最好的爱不是让对方为你而改变,而是欣赏对方,发现对方的好并且好好呵护这些对方身上与生俱来气质,而我们也千万不要等到若干年以后发现自己成了一个完全不一样甚至是当初自己厌恶的样子

  看着这本书,我觉得自己的内心也干净了很多,有时候真是嫉妒那些仰望星空的自由人,而我们好像在慢慢被这个社会改变着,之所以他们可以找到,我想还是因为他们还信仰着爱情这种事物吧。

  电影《卧虎藏龙》里,大侠李慕白说:握紧拳头,里面什么都没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

  所以,老傅说:爱情亦是如此。但是,我能相信吗?可以吧,因为他们一直都在。

  好吧,宇宙洪荒,天地辽阔,人各取舍,我们还信爱。

  洋洋洒洒写了一堆废话,果然还是不能够满意,但是还是作为一个日后的记忆作为留存吧,最后以一首书中出现的小诗作为结尾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转过所有经轮,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纹。

  那一年,我磕长头拥抱尘埃,不为朝佛,只为贴着了你的温暖

  那一世,我翻遍十万大山,不为修来世,只为路中能与你相遇。

  那一瞬,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平安喜乐。

  那一天,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我希望相信爱的人都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泓清泉那一缕微风。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四):爱情最初的模样

  一口气的读完了藏地白皮书,一个有如神话般的真实爱情故事。相识于西藏,定情于大理,辗转于深圳北京香港,最终成婚于伦敦。

  如果不是有那么多的黑白文字与彩色照片,总不禁去想,这真的是发生在现代的故事吗?现代人的爱情还能有如此般纯粹?

  现在的人,在爱的名义下,总是有着林林总总的条条框框,他或她必须英俊美丽,必须有稳定工作,最好有房子车子。总想着把对方变成自己需要的模样,一言不合就分开。

  爱情变得有价可询。旁人介绍一个人的时候,只会提及对方的收入、学历、家庭背景,而那个人性格是好是坏,体贴还是任性,没人关心。我们再也不能确定,我们爱上的究竟是对方的外在一切还是那个人的内心。

  谈爱情变得很奢侈,不如谈一平方价值多少钱。

  然而,原来还有一些人,能得到这样的奢侈品。就如书中的男女主人公。一个香港人,一个江西人,恰巧在西藏同游,然后爱上就爱上了。不管地域差异,不管生活背景,不理身份,不理未知的结果。也许是上天厚爱,感动于他们的疯狂,于是最后成其美事,成就世间又一段佳话。

  当然美好的故事下,不得不提,他们两人是有点任性的。非典时期出游,毅然为了找回自己放弃异国优渥的工作,游历拉美亚洲。这些的背后,都带着家人深深的担心。这是我这类人永远无法做到的。慈母手中线,我的背后始终有着一条隐形的线,让我做什么前都多掂量一番,不至于过度任性。

  也许能疯狂的人生让人羡慕,然而不疯狂的也未必就是不好。不需强求自己去模仿复制那样的生活,我们可经由他们的描述,透过他们的视角看到那个不一样的世界,如此也当经历了一回。然后便可放下书,继续经营好自己的小日子,继续去期待那份属于自己的纯粹爱情的到来。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五):我想要的爱情

  一下午的时间,坐在图书馆,随铭基与傅真经历了他们十年的爱情人生。

  其实,真的也不过是稀松平常的爱情罢了,心底却真真切切被感动了

  我想,也许是这份感动源于真实。

  张爱玲在《半生缘》中借世钧之口感慨:“他爱的人也爱他,这在旁人看来是极普通的事情,对他却仿佛是千载难逢的巧合。”如今正好掉个个儿,当事人双方看来很普通的事情,为何在旁人眼中却是千载难逢的巧合?

  这是个浮躁的年代,我们越来越没有耐心等待一份真正的爱情的降临,或者被纷繁的外物扰乱心绪,没办法用心底最初的那份纯真去感受爱情的美好。铭基与真是幸运的,他们都是忠于自己内心的人,因而获得了真正的爱情。

  “在此前的人生中,我遇见的男生大多是那种在生活和事业上都野心勃勃的类型,用社会主流眼光看来或许是‘上进’和‘胸怀大志’的大好青年的代表。而我却一直不大喜欢这样的人,觉得他们言语浮夸而行为又相对幼稚。但是铭基却给了我巨大的惊喜。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心地纯良而淡泊自持的人,看见美好的事物会默默欣赏,而且和我一样喜欢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没有大的野心,亦不愤世嫉俗,内心十分清醒,看事物时却带着点孩童般清新的眼光。他的心中保留着一片自己的小小天地,其间自有真性情在,任他外间风雨琳琅。”

  就像我喜欢《挪威的森林》里的渡边,喜欢韩寒小说里的男主角,他们也许没有英俊的容貌、没有显赫的家庭、没有什么雄心壮志,他们放荡不羁,他们以平和的心境面对周遭,但是我就是喜欢,这就是他们的人格魅力。

  突然明白了暑假时和KT学长两个人三天的旅行为什么对他没有增进一丝好感,反而连原来仅存的那点小崇拜也荡然无存了。

  也突然明白了高中时那个还没说过一句话就暗恋上他的那个男生为什么随着了解的深入却更加喜欢他了。

  听说真正的爱情,不是因为对方能带给你什么,而是因为你就是欣赏他的美好。

  看过身边太多的人出于各种目的而在一起, 恋爱越来越成为一种潮流,好像大学不谈恋爱就有缺憾一样。可是,想想你每一次牵手每一次拥抱每一次接吻不过是对寂寞的某种慰藉,不也很可悲吗?

  还有太多在寂寞中纠结的人,看着别人恋爱,自己暗自悲伤。如果你对另一半的期待不是纯粹的爱情,仅仅是陪伴和填补自己日渐空虚的心灵,那上天又凭什么让爱情降临在你的身上呢?如果你对生活的期待不是经历本身,那你又凭什么获得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快乐、成功、健康和爱呢?

  不想再因为太多世俗的标准而忘了倾听内心真正的声音,不然我真的会错过生活中太多的美好。

  不想再因为别人的眼光而放弃自己真正喜欢的事物,不然我的人生在某种意义上就真的不再属于我了。

  真在书中说:“一直以来,无数女性作家都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所有的女生,被爱比爱人幸福。我曾一度也以为这是爱情中最理想的归宿。可是现在的我却觉得,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或者已经不相信爱情,或者并没有真正爱过。爱是人类独有的精神现象,也是人类最高贵的情感。当我们心中有爱,才确知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被爱而不去爱人,快乐也许,幸福未必。”

  铭基在书中说:“如果不懂得互相欣赏对方的优点,那一段感情只会建立在彼此依靠的基础上。我们从来没有吵架,并不是因为我们完全没有意见分歧,只是大家实在是太珍惜对方,太不把面子当一回事,知道吵架的恶言会像一把刀一样个在对方身上,就算伤口愈合了还是会留下疤痕。我们都想把最好的东西留给对方,生怕对方为了自己而受委屈。在决定践行‘间隔年’的决定上,我们都给与了彼此莫大的勇气,使我们两个人合起来的勇气比单纯相加更大。”

  感谢铭基与真让我相信,爱情还存在于这人世。

  我想要的爱情,不过这样,求婚的场景,不要什么玫瑰花、什么摆成心形的蜡烛、什么众人瞩目、什么单膝跪地、甚至 什么三个月工资的钻戒,所需要发生的全部,不过一个深爱的男人,我,一家烩面馆铺子,他抬起油乎乎的嘴,说:要不去领个证吧。

  然后一口把面嗍了进去。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六):美好得不像话

  半夜四点看完真和铭基西藏-大理-深圳的文字,难以平静。你很难想象当你爱上一个人的时候,那个人又正好爱上了你的幸运和感动。看到西藏篇最后几天他们各自的日记的时候,泪水一直在留。我似乎能感知到他们那种遇到彼此的快乐,互相揣测对方心意的那种属于爱情刚开始的时候的那种忧愁和小心翼翼的甜蜜。他们真的是太幸运了。在如此特殊的非典时期,在世界最后一片净土的西藏,他们遇到了彼此。我也经历过在长途旅行后久久不能回归现实世界的心情,也在某些时刻能深深理解真和铭基旅途中的那些小心情。只是不同的是,而后我回归了现实世界;而那些个当下,那个人并没有和你一样的心情。在旅途中遇到的人和事,都是在现实世界里可以永远回味的美好,那些在非日常情况下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浪漫而美好的。而选择一起走在路上的人,本身就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我还能想起当时在香格里拉十个人的相遇,我记得每个人都抱着不一样的心态选择来到了最后的地平线。有的人是没有目的地的在跟着大伙走,有的人辞了工作选择在外面的世界寻找不一样的东西。有的人在路上遇到了爱情,在最美的云南经历了此生最难忘爱情、最与世隔绝的生活,最后她选择回到了大都市。可是,我仍然相信她和这个大都市匆忙前行的”大多数”不一样,她带着曾经的故事和曾经的伤痛与美好继续前行。那些故事,是别人永远无法体味的经历,是财富,是成长,也是选择。

  看前半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如果没有他们彼此为爱付出的冲动和勇气。他们的故事真的就和所有旅途的艳遇一样,只在当下存在。但是他们相信“有些人,一旦错过就不在。”而不知道是老天爷的眷顾,还是“冲动的奖赏”,他们真的在一起十年了,他们真的是了解彼此的那个伴侣。这个故事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发展成他们掰了,他们发现一切只是冲动,旅途的火花并不能抵御现实的因素。但他竟然是真的,还一走就是十年。这一切真的太神奇了。我甚至是不相信这个故事的存在,但是又无比羡慕。不知道是不是十年前的旅行市场还没有那么鱼龙混杂,那个时候的资讯和交通都还没有那么发达的原因,反倒让人们之间的信任可以这样存在。

  西藏啊!被傅真和铭基披上了浪漫的色彩。十年后的西藏,戒严已经不再是当年的那个样子了。十年内旅行、间隔年等等概念的爆炸式发展,旅人也不再是十年内那么纯粹和那样的追求了。

  “黄毛告诉我他的人生,他的感情,他的困惑,他的理想。我觉得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活生生的人,感情丰富又理想主义,在如今这个拜金的社会里,真可算是稀有动物了。尽管他有点过于感性,但那一腔热血令我想起五四运动中的人物。最重要的是,从他的身上我可以看见自己的影子。不同的是,我已有点背现实磨钝棱角,那个影子只能悄悄放在心里最柔软的部分。而黄毛则把它完全张扬出来,敢哭敢笑,大性大情,活脱脱是那本成人童话《小王子》中的人物。所以我与他分明是刚刚认识,感觉上已是多年老友。”这段文字读来感触也很深,甚至是我现在心里的写照。很多东西,只能悄悄放在心里最柔软的部位。而这个部位最终是隐是显,很多时候和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关系。如果在这样的生活中再继续下去,我相信,用不了多久,他们都会没的,或者小到你根本找不见他们了。而在旅途中你遇见大性大情人的概率真的高很多。

  “在此前的人生中,我遇见的男生大多是那种在生活和事业上都野心勃勃的类型,用社会主流眼光看来或许就是“上进”和“胸怀大志”的大好青年的代表。而我却一直不大喜欢这样的人,觉得他们言语浮夸而行为又相对幼稚。但是铭基却给了我巨大惊喜。随着彼此了解的深入,我越来越发现他是个心地纯良而淡泊自持的人,看见美好的事物会默默欣赏,而且和我一样喜欢观察生活中的小细节。没有大的野心,亦不愤世嫉俗,内心十分清醒,看事物时却带着孩童般清新的眼光。他的心中保留着一片自己的小小天地,其间自由真性情在,任它外间风雨琳琅。”我想这年头傅真常在,铭基难有吧。就像这年头程又青大把,李大仁只此一个。所以傅真真是太幸运了。而这些文字里的铭基又切切实实是我心意的男性形象,甚至是可以相伴的形象。哎,这个白皮书真是不可以复制,只能当小说看了。默默睡觉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七):不忘初心

  看完藏地白皮书,刚好收到了他的微信,他说他用中文跟售票员交流,买到了车票,我恭喜他说,终于做到了,然后就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一切都已经就绪,他买了从南京到上海的火车票,次日从上海飞往印度尼西亚,一个星期后回到台湾。我们谁都没有提火车票的时间是几点,大约都心照不宣的知道,不告别便是最好的告别。

  睡觉之前我把这本书推荐给了我的另一个朋友,她去年刚去过西藏,也同我分享过那里的生活,想必她一定会喜欢,尤其是书中的爱情。傅真和铭基想必都是纯粹且勇敢的,只有纯粹的人才会为了爱情奋不顾身,也只有勇敢的人才会通过自己的努力越过重重阻碍坚定的在一起。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结婚的那一段,没有奢华的仪式,情天动地的誓言,却能够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坚定和满足。有一天我坐在地铁里,看着地铁里百分之九十就的人都塞着耳机看视频,仿佛那是打发时间最好的方式。我经常去一家水果店买水果,店主有一个小女儿,我每次去都会逗她,也会被她雷人的话语给吓到,我常常会想我们刚出生的时候想法各有不同,童年的时候也各有梦想,可是成年之后梦想都单一的变成了车子和房子,我不敢给有意义的生活做出定义,因为我自己也一直在寻找着,希望有一天内心自由且安宁。

  他们的故事让我想起了三毛和荷西来,许多人羡慕三毛在路上的生活,其实三毛最可贵的不是去过撒哈拉,也不是有这样一段传奇的故事,而是对生活秉持的一颗最纯粹最简单的赤子之心,就像书中的主角一样,没有大的野心,亦不愤世嫉俗,内心十分清醒,看事物时却带着点孩童般清新的眼光,越简单越美好!

  台风登陆上海,暴风雨过后,好像秋天提前到来,一瞬间想起了和他刚认识的时候,时过境迁,我们也从无话不谈变成了相顾无言。惟愿爱情再次来临的时候,我们能够感受到它且不再错过它,像故事中的主人公一样,相知,相爱,相伴。.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八):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世界

  “无论是求之而不得的百般辗转,还是执子之手终成眷属的无限喜悦,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那最好的,其实才刚刚开始。。。。。。”这句话在傅真毛铭基夫妇的《藏地白皮书》的封面上,封面设计极其简单,整体纯粹的白色,再加上时间的醒目红色刻度线,便再无其他,在书店内众多让人眼花缭乱的图书中,它自有着一种自有的安静气质,静静躺在角落,似乎有些害羞,又有些与众不同,这一点我私下认为和作者本人的风格极其相似。

  因为吴苏媚和我爱阳光的推荐,便对傅真夫妇有些好奇起来,刚好他们的《藏地白皮书》再版,就怀揣好奇一探究竟的心读完了这本书。看之前不抱希望,看之后立马推荐给我的同事。是这本书写的非常好吗?可能不是,而是在于两位作者的爱情,让人心生感动和感叹,觉得非常难能可贵。书中主线是他们颇为浪漫又历经重重困难的爱情,21岁的大四毕业生傅真和25岁的香港工程师在西藏拉萨相遇在大理定情,辗转深圳北京香港,最后相聚于伦敦,一年后两人举行简单的婚礼。 2008年的时候回到西藏拉萨兑现彼此的五年之约,2011年两人双辞辞职,环球旅行16个月,现回到青岛定居。一段近似完美的爱情童话呈现在眼前,就像序言里说,即使有人重新复制他们的旅程,并不一定会有这般美丽的故事结局,因为彼此是否能遇到让互相不顾一切而又如此信任对方爱着对方的人,这才是重点。

  这本书的故事情节其实并不复杂,甚至有些单薄,毕竟和电视剧里“山无棱天地合才敢与君绝”的爱情相比,它不够惊险和刺激。我忘记在哪本书里看到过的说是“爱情最大的魅力在于无奈和痛苦”。但是这本书里的故事却在诉说,最美的爱情就是陪伴在彼此身边,互相学习和鼓励引领对方见识更多更美的东西,成长为更加丰富与宽容的人。我们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与众不同的生活和爱情。在这个个物欲横流的时代,身边的一切都在进行着等价交换或者利益最大化。虽然人人都渴望得到真爱,可是丘比特的箭有时候也是闭着眼乱射的,有的时候会早了一步,有的时候会晚了一步,与对方擦肩而过。21岁的傅真相信铭基爱情的时候,那时候的我在干什么呢?面对爱情有没有这么义无反顾?我们要么爱自己(当然这并没有错,尤其女人一定要学会爱自己),要么被别人爱(因为爱别人要付出更多有可能还得不到回报),连最新时尚杂志封面上都写:面对爱情,女人选择物质和金钱是天经地义。。。这年头,谈爱情真是一件奢侈的事。

  尽管书中是作者当时稚嫩的口吻和带点文艺腔的描述,但是他们的爱情依然让人感到甜蜜和激动人心,那份互相之间的试探、喜悦、对彼此爱的引领都让人羡慕。在后记中他们对互相的描述真实而又幸福,傅真这样评价铭基“我觉得他有自己一个独立而完整的精神世界,里面饮酒落花,风和日丽,牛羊无事,百姓下棋。”“铭基是一个非常纯粹的人,并不是简单如一杯白开水,而是把很多东西慢慢过滤掉之后剩下的那种澄净。”“花花世界人山人海,他一点也不耀眼,扔进人堆里可能就找不着了,可是那一束温柔的光,刚好就是我最想要的。就像大热天里人人都躲在空调房间,这时我走出门去,遇见一阵穿堂风,这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偶遇和惊喜,所以有无限感激。”

  “她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女生----个性独立,有思想,不做作,不娇气。”这是铭基对傅真的描述。照片里傅真眼神流露出的那种纯粹、波澜不惊都让人觉得这个女生的坚定的波澜不惊的气质。

  生活对我们来说有无数种可能性,但这种可能性和变化属于忠于自己内心启动航程的人。书中有一段《约翰 克利斯朵》的摘录:大部人在二三十岁时就死去了,因为过了这个年龄,他们只是自己的影子,此后的余生则是在模仿自己中度过,日复一日,更机械,更装腔作势地重复他们在有生之年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所爱所恨----这是一种精神与理想的死亡。在周围人们对物质过度崇拜和追随时,用世俗单一的标准衡量成功时,傅真夫妇开始了他们的间隔年的旅程-----16个月环游拉丁美洲和亚洲,抵达了那个无限广袤的世界,同时也抵达了更深的自我内心深处。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引用李安的电影《卧虎藏龙》李慕白说的那句话:“握紧拳头,里面什么也没有,张开双手,你就拥有了整个世界”,对于人生,爱情,它都适用。不信,你张开双手,吹走执着,试试看。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九):唯有相信,方能到达——《藏地白皮书》编辑手记

  有些人,有些书,自身是带有能量的。

  (一)

  我知道《藏地白皮书》并不算早。2011年春天,一个好朋友送给我一本小书,那本书当时在各大图书网站和书店都已经买不到了,她在淘宝网买下,给我的时候特别用心地包了封皮。

  书里是她曾经跟我提起过的一个爱情故事,她说女主角的博客写得非常好。

  翻开《藏地白皮书》,是在收到书有一段时间之后了吧。那段日子,刚换了新的工作,结束掉一段拖沓痛苦的恋情,搬家换房子,真正意义上开始一个人生活。尽管上班聚会生活照常,但内心却总平静不下来。上一段感情里受的伤,比自己以为的还要深。我开始对爱情不信任,对主动付出产生了某种恐惧。

  是在一天晚上的睡前阅读时间,我翻开了《藏地白皮书》,很快着了迷,一口气读到午夜两点多,直至读完。

  很难描述读完这个故事后内心的感动与震颤。书中是一篇篇男女主人公交错写成的日记,并没有多么复杂的情节,但是一字一句却格外真实动人。那些恋爱里特有的心动、猜测、试探、喜悦与失落,如此细微又贴切,一下下敲进心里。

  尤其,当我看到后记里傅真写的那段话:

  “一直以来,无数女性作家都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所有的女生,被爱比爱人幸福。我曾经一度也认为这是爱情中最理想的归宿。可是现在的我却觉得,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或者已经不相信爱情,或者并没有真正爱过。当我们心中有爱,才确知自己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只是被爱而不去爱人,快乐也许,幸福未必。”

  只是被爱而不去爱人,快乐也许,幸福未必。这句话在那一瞬间疗愈了我。在我一度对爱情失望透顶的时候,它们让我再次相信爱的存在,与爱的能量。

  (二)

  与傅真、铭基第一次见面,是在2012年的秋天,我们约在三里屯的老书虫。他们俩刚刚结束长达16个月的间隔年回国,在北京短暂停留。而我作为向他们约稿的出版社编辑,带着那本包了封皮的《藏地白皮书》,以及一堆我们部门出过的旅行书去了那家书吧,心中既忐忑又有些激动。

  在读过《藏地白皮书》之后,我关注了傅真的博客——“最好金龟换酒”,不可否认,这绝对是个富有才气并且有趣的姑娘。生活琐事在她的笔下也能变得勃勃生机,让人读来兴致盎然,而这也是他俩仅仅凭借一本小书和一个博客就能在圈子里享有不小知名度的原因吧。

  在博客上,我看到他们不断更新着间隔年的文字和照片,于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在微博上私信铭基,表明约新书的想法。很快收到他的答复,他说已有多家出版社表明过此意向,他们会在结束间隔年后选定几家一一面谈。

  那是一次非常愉快的聊天经历。他俩温文尔雅,看来真是十分般配,傅真比照片里更有气质。他们性格随和,没有什么功利心,聊了很多合作之外的东西。听说我十一假期要去越南,又给出许多建议。更让我感动的是,铭基偷偷去付了咖啡的钱。

  真是一点都没有辜负我此前在心中勾勒出的关于他们的“神仙眷侣”的形象。

  再往后,便是邮件上的往来。在十月即将结束的时候,我收到他们确切的答复,决定把《藏地白皮书》的再版与间隔年的游记,一起签给我。这于我真是一份莫大的信任和鼓励。

  (三)

  2008年版的《藏地白皮书》曾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小开本,不厚,封面素净,友雅做的装帧设计。当年被傅真和铭基当作婚礼上的礼物,打印装帧成册子送给朋友。后来放到网上,被和菜头发现并推荐,又被一编辑看见得以出版成书。但因为各种原因,只印刷过一版一万册;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它竟然在没有任何宣传的情况下就这么传播开去,变成了一个暗号。

  对,它特别像个暗号。如果聊天的时候正好得知你也读过《藏地白皮书》,你也看“最好金龟换酒”的博客,便顿生一种“同路人”般惺惺相惜的好感。它也常常作为心水推荐,只告诉给特别好的朋友。

  这次的再版,离故事发生的2003年已过去了整整十年。十年,为这个故事沉淀出时光感。傅真和铭基续写了2008年与2012年重回西藏的故事,一次是为了奔赴曾经立下的“五年之约”,一次则是将西藏作为间隔年旅行的最后一站。西藏一定是他们的福祉之地,每次回去(用傅真的话说,去西藏有种“回娘家”的感觉)都会收获一番新的人生感悟,启发他们踏上新的“征程”。

  没有做成图文书,而是在书的后半部分增加了一些彩插,是希望能够完整地好好地呈现整个故事。书中新增的30多张照片,选取时也费了一番心思。最后一个部分的彩插里,特意将2003、2008、2012年三个时间段、同一地点、不同人物的照片安排为一组,比如,他们在大昭寺楼顶自拍下的那组照片,以及那一刻头顶的天空,大昭寺广场的人群、玛吉阿米的座椅……时光飞逝,也许改变了容颜,改变了街道,改变了建筑,但总有些东西是亘古不变的,比如大昭寺前磕长头的信徒的虔诚,比如人世间那些默契坚守的爱情……

  最后确定并呈现的这版封面,是调改过几版后的结果(编辑们一定都知道,定不下封面是一本书永远的心头痛啊)。初看到那几个红色的线条和桃心,便让我有种小小的“惊艳”感,也曾担心不知道这故事的人第一眼看不明白其中的含义。但我觉得,它就跟“藏地白皮书”的书名一样,是需要读过了反刍一下才更能回味出其中的韵味来的。这大概也是这部作品的魅力所在,也许不会一下子畅销,但书里有种不过时的情感,它可以跨越时空、地域,感染到不同年代的读者们。

  这便是一本书能具备的可贵的经典性,也是一本书的能量所在吧。

  (四)

  6月7日是让人激动的一天。《藏地白皮书》在京东和亚马逊刚刚到货。然后,在这一天之内,这本书在亚马逊的排名从1000多,进到400多,到200多,再到100多,进入前50,再到35名,然后傍晚的时候断货了(哭啊!作为编辑知道的,最怕的就是断货了!!)。而京东网,则在下午的时候已经卖断货。

  这也许与作者在微博发布的新书到货消息有关,我看到很多个读者纷纷转发、评论,回复说“浪漫到不真实的一个爱情故事”“让我羡慕嫉妒恨的一对情侣”“追看了你们5年的博客”……,然后接着便是“果断买”“已入手”……或者@朋友,说“你一定要看”“这就是我说过的那个故事”……

  这么高的一致好评,这么迅疾的行动,这么不顾一切的推荐,我作为一个旁观的人都觉得感动不已,难怪@毛铭基 晚上发了一条微博说“我和老傅何德何能啊,真要跪谢大家了。”

  我无法推算网站的销量是否都来自于作者微博的影响力(铭基的微博粉丝不到3万,这在微博大号遍行的如今确实算不上什么),或者这书本身就有一种能量和磁场,能吸引到那些喜欢它的人过来?

  但不管如何,我都特别高兴。因为一本我喜爱和有幸策划的书,能够得到更多人的认可和喜爱。

  这个月底,傅真和铭基会在北京举行分享会。他们都不是高调的人,只是有太多读者希望想要当面聊聊天。所以,趁着新书出版,他们想借此感谢一直默默支持的读者。

  (五)

  我特别喜欢《藏地白皮书》的后记,他们彼此写自己眼中的对方。

  傅真用“谦谦君子”形容铭基,她这么说,“他一点也不耀眼,扔进人堆里可能就找不着了,可是那一束温柔的光,刚好就是我最想要的。就像大热天里人人都躲在空调房间,这时我走出门去,遇见一阵穿堂风,这是只属于我一个人的偶遇和惊喜,所以有无限感激。”

  而铭基这样评价傅真,“她是我见过最特别的女生——个性独立,有思想,不做作,不娇气。”

  这样的爱情也许只可遇而不可求,但是,不妨碍我们读读这个故事,去相信它的存在,然后在内心保有美好的愿望,坚定地去追寻理想的爱情。

  愿,我们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的“藏地白皮书”。

  《藏地白皮书·十年爱情见证版》读后感(十):两个有信仰的人,才可抵御住流年惊慌

  如果你要问,这本书写的很好吗。坦白说,这本书大部分都是两个人各自的生活日记,尤其铭基的文字,只能说的上朴实。

  但是,在烦躁的夏日,我拿起这本书,竟然有把所有事情都放下,专心只想把它看完的阅读冲动。

  男女主角认识的时候,女孩子大学毕业,男孩子24岁。我记得,我在那个时候,对爱情还处于一边幻想一边担忧之中,更多考虑的是,毕业之后工作怎么办,如何在这个城市里生存下来,已然没有了为谁奔赴千里河山的热情。

  拿起这本书的时候,我想起了自己当年的模样。很多似乎淡忘的细节,又慢慢浮现出来。我想,骨子里,我与傅真,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一样的外表温顺、内心叛逆,一样的渴望旅行,一样的热爱自由。只是,我至今还没去过西藏。

  对西藏怀抱同样热情的两个人,在西藏相遇了。这样的故事,其实并不少见。在西藏,在丽江、在青海、在阳朔、在鼓浪屿,我相信都有很多更美好的相遇。可是,为什么,只有极少的人能成就这十年的爱情。

  因为,大部分的人,只是被那短暂的烟花四溅所迷离。等回到原地,他们退回各自的生活领域,原封不动还原成了世俗的年轻人——会计较、会衡量、会怀疑、会退缩。

  很多去过西藏的人,在圣山圣湖脚下,会感觉灵魂出窍,生出一肚子的感慨,会瞬间感觉被净化。他们抑制不住那种心情,给朋友发短信打电话抒发那样一种感慨。

  女朋友说,她的一个律师朋友,就曾在西藏给他发过一条短信。我说,然后呢。她说,然后能怎么样呢。回来后,他仍然是那个,觉得养老婆不如养车更实惠的中年抠男。

  心中已经没有干净灵魂的人,即便去过,也只是灵光一现,不会改变他们现实中的轨迹。

  而书中的这两个人,他们不是去过西藏而已,他们的命运是生生的已经与那个地方连在了一起。好像心和灵魂,都搁在了纳木错。

  所以,即使离开了西藏,分飞两地。他们并没有失散彼此。没有大房子,没有钻石戒指,没有铺张的婚礼,他们也敢于说出誓言,成为各自的人生伴侣。

  对于有些人来说,做出类似的事都是需要勇气的。在非典时期翻墙去西藏,不顾失业的危险奔赴大理找一个认识不过一个月的女孩子,为着她远赴伦敦工作。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在做出每一件需要牺牲的事情之前,脑子里已经闪过了无数的疑问句,需要他们一一面对和解答。

  而真正的勇敢,是所有那些别人都需思索求索的问题,在他们眼里脑里根本不成问题。只有这种人,才配保存的住干净的灵魂,才能幸运的不被俗世价值观影响。只有这种人,才谈得上信仰。

  恰好,他们彼此都是这样的人。于是,才有了那样的故事,那样的生活。

  这样的故事,这样的生活,恐怕很难被借鉴。因为,绝大部分的人,他们的眼里,更多的只能看见种种的限制、种种的障碍、种种的考量。父母、朋友、亲人,甚至是另一半,任何一方的怀疑或反对,都足以令很多人,此生放弃掉太多东西,去成就俗世的那些所谓完整。

  他们是幸运,不仅是因为幸运的遇到了彼此,更幸运的是,他们拥有那样的能力,守护住了自己,也守护住了彼此。

  对我而言。我是羡慕的。不是羡慕他们的爱情,是羡慕他们的状态。

  十年之后,照片里面的他们,眼神依然那般干净。这是万里难求的状态,也是万中难挑的幸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