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1-06 20:5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精选10篇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是一本由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软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45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一):博物馆里的往世繁华

  博物馆里的往世繁华

  --------读《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是世界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位于美国纽约第五大道的82号大街,与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共享世界四大博物馆之美誉。美国大都会博物馆与同处纽约的联合国,构成了人类社会的整条发展轨迹,大都会博物馆记录着人类的过去,联合国则描绘或者展望着人类的未来

  这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精选了博物馆最具代表性的六百件精华藏品,涵盖了人类近六千年的文明书籍制作的考究,印刷的精良自不必赘言。全书以博物馆十七个主题展览为基础,又辅之以时间作为数轴,从最早的古代近东艺术、古埃及艺术,到现当代服装艺术与摄影作品。藏品时间跨度大,几乎涵盖了所有地区不同时期文化艺术成就最高代表。

  书中遴选的第一件藏品是伊朗铜石并用时代的北山羊图案彩陶罐,距今约5800余年。陶罐设计古朴而又不失灵性,北山羊经过艺术夸张处理的曲线羊角,体现了艺术的前瞻性与不朽性。不同的艺术品又如同方言一般,带有显著的地域特色与时代特色。一件件选自美索不达米亚文明、埃及文明、印度文明的艺术品,都记录着一段历史,叙说着一段往事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中的“亚洲艺术”部分我投入了更多关注。这一部分精选了中国艺术品23件(组),开篇展示的是中国商周时期一组祭祀用青铜器,共包含一张器桌和13件酒器,反映了中国青铜时代的鼎盛辉煌,以成组展示青铜器在中国的众多博物馆中也极少见。另有公元前3世纪的环形玉龙佩,西汉时期的陶女舞俑,黄庭坚草书《廉颇蔺相如传》、宋徽宗《翠竹双雀图》,钱选《王羲之观鹅图》,元朝须弥山坛城挂毯,明朝云龙纹罐等等。“亚洲艺术”部分的中国艺术品,涵盖了中国3500年文明,也反映了中国鼎盛时期的精湛的艺术成就。中国这些艺术品令人欣喜,在欣喜之余也有遗憾。这些艺术品多是在近代的乱世中通过各种渠道从中国流出。让我们在欣赏中国盛世繁华的同时,也生出了无尽的遗憾。近代中国流出的艺术品又何止这些,大英博物馆、法国卢浮宫同样以馆藏中国文物丰富而著称于世。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所选藏品对于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而言,只是凤毛麟角。精选的这600件展品已经令人叹为观止。通过这600件展品,就已经窥探到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品之丰富,涵盖之广泛,藏品时间跨度大,几乎涵盖了整个人类文明史,涵盖地区广,基本包括了世界所有代表性文明。

  自1870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成立之始,致力于推广民众教育就成为博物馆的使命与共识,经过数十年的实践与探索,今天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已经让服务于民众这一目标臻于完美。从书中回望历史与现实,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今天的门票制度同样令人感觉惊讶,叫做“建议售价”,成人25刀,学生12刀,老年人17刀。即使没有能力给门票钱,也可以参观。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并不是一件普通的折页式的参观简介,而是一本较为详尽的参观手册,也可以称得上是艺术类读物。《纽约时报》赞誉“这本书是认识全世界六千年艺术的指导读物”。

  摩挲书页上一件件精美的艺术品,令人惊叹。每件艺术品背后都是一段可以深究的历史,每件艺术品背后都是一世的繁华往事。摩挲书页时,我们仿佛依稀可见历史嗒嗒前进的脚步声,还有兴衰交替的荣辱与繁华。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二):态度是什么样的,它的美术馆就是什么样的

  15年圣诞节的时候我去了纽约,每天都缠着我纽约的朋友带我去看美术馆。在我印象里,美国的美术馆似乎汇集了世界各地他们抢来的珍奇艺术,像个没文化的土老板一样什么东西有名值钱,什么就要来一套。我猜想,他们美国本土的艺术作品,大概在波普艺术出现之前就是一片空白。

  可惜西方圣诞节就意味着亲友团聚商铺歇业,短短几天的逗留,一半时间美术馆都大门紧闭。最后,我只捞得到参观了个MOMA和THE NEW MUSEUM,这才改变了我对美国艺术,和美国美术馆的一些偏见。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说,无论是现代艺术博物馆MOMA、古根海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这几个纽约最为重量级的美术馆都处于极其繁华的商业中心,顺手逛个街的功夫就走到了美术馆。美术馆外街道上的车辆不耐烦地鸣着笛,街道上的行人一言不发地一个个快步超过你的身旁。这些美术馆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和那些精品酒店豪华商店一样并立在街旁,成为人声鼎沸的曼哈顿城中最与世无争、最具有文化沉浸力量的一个地方,但你却丝毫不觉得它看起来太突兀。

  相比欧洲国家的美术馆们,建筑师们无一例外需要在那些重量级的美术馆门口放上个宽阔的大广场。你可以老远地就在广场的那头就看到美术馆了,它郑重其事地在遥远的地方静候你的光临,等待你疾步穿越光秃秃的广场,赶走不停扑街的鸽子才能跨入美术馆的大门。

  或者有些美术馆的地理位置极其偏远,选址在连留学生都不肯付底价房租的荒郊野岭里。

  那些静谧的林荫道,洋气的小公园安静的小马路,它们都是游客们走向美术馆的红毯。但也只有在纽约的美术馆,身处闹市区的它好像是行色匆匆的纽约市民紧锣密鼓的人生规划中的一站。

  在《金翅雀》的开头,小男孩妈妈就在被学校老师叫去告状的途中决定去趟大都会博物馆散散心。小男孩描述她的母亲总是在下班的时候,心情忧伤的时候就来大都会博物馆坐着看画。那些站在街边的博物馆们,它们让你觉得那些梵高的向日葵、莫奈的睡莲们,没有那么高高在上,反而是和你买衣服吃饭一样,是你生活中最朴素的一件事。

  如果再从美术馆的内容来看的话,你能够更进一步地了解美国人。米兰的美术馆一个劲地想展现自己先锋的一面;而巴黎的卢浮宫,一旦踏进去就仿佛跌入了法国皇帝的奢华圣殿,那些艺术品上的姑娘们一个个都重现了当时巴黎的活色生香;科隆的美术馆,甚是可怕,一排排画作上的图形没有一个是带曲线的。

  而当我走进THE NEW MUSEUM的时候,这个表现美国当代艺术的博物馆则向我展示了美国人生活的常态。他们不用难懂的语言来让你揣摩艺术品的意义,不是借用商标来表达自己的消费主义,就是利用荧光灯大字来向所有观众表现自己的态度。在绘画作品方面,美国艺术家也抛去了法国人的胭脂粉黛,用那些色阶鲜明的色彩来大胆地表现了自己的生活态度——种田、泡酒吧。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出现倒也是正好成为了我观察美国美术馆第二个样本。结果果不其然,即便是在画同一种题材,美国艺术家的绘画视角和用色看起来就像是对那些温文尔雅的欧洲官方学派的一种挑衅。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三):伟大的博物馆该是什么样的

  我认识许多热爱逛博物馆的朋友,自己也是逛博物馆爱好者。我心里深深以为,逛博物馆是现代人的一个大福利。遥想过去的岁月,所有宝贝都藏在各个深宅大院之中,与普通人没有关系,而藏品的主人,也没有机会去饱览其他的藏品。博物馆,把人类的奇珍、世界的历史,放在一座座精美的建筑物中,向所有人开放,用珍品串起浩瀚的历史,讲解博大的世界,这是何等美妙、何等有气派的事情啊。

  几年前留学巴黎的时候,同学先回国,留给我一张卢浮宫青年卡。这张卡一年之内可以不限次数出入卢浮宫!论文憋不出,心里郁闷了,经常需要去散心,就一溜烟跑去逛卢浮宫了。

  最喜欢的是埃及馆,海量的收藏,趣味横生,从生到死,各种各样的器物,真是怎么也看不够。古埃及人过得很好嘛,衣食住行那么丰富,首饰又是那么精美别致!第二喜欢的是三楼的鲁本斯长廊,24幅法国王后玛丽·德·美第奇的半裸体巨大画像,铺天盖地,气势逼人。肉欲恣肆,又庄严华美,非常的鲁本斯,非常的王家气派,带给人与中国传统截然不同的奇妙审美体验。

  贝律铭设计的玻璃金字塔,在任何光线下都光辉夺目,而更加让人惊叹的是他对卢浮宫地底动线的改造,使各个翼楼有机连接,人流井然有序。如是,卢浮宫才真正成为一个现代化的博物馆。

  后来又去逛了贝律铭设计的苏州博物馆。小桥流水,屋舍俨然,藏品也大多是江浙本地的古玩字画之属,博物馆和藏品之间的关系是有机的。

  有段时间,我住得离南京博物院很近。南博是国内前三大博物馆之一,藏品从旧石器时代直到当代,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最喜欢一个明朝的粉色芙蓉琉璃壶,每次去都对着默默流口水

  2013年南博整修完之后,我又去过几次。第一次是和几个女友去,大家看到负一楼的民国馆都很兴奋大呼小叫地拍照。后来又和画家同学去,他对民国馆的壁画很不满意:景深没画对,细节也画得不好,是学生还是广告公司画的?既然已经花了这么多钱来整修,为什么不找个画得好的人呢?

  然后我们上楼,坐在院子的长凳上休息

  这是直径接近一米的红木对半剖开做成的长凳。国内哪有这样的红木?清朝就砍完了。这样的大树只可能长在非洲和南美的森林里,被盗伐,被偷运,进入中国。我之前只在那种暴发户风格的会馆见过这种木头。抚摸着这非常阔气,却不该被做成博物馆里的长凳的木头,心里很不舒服

  ——博物馆如何花预算是它自己的事,可是,这里面折射出来的,难道不是意识的落后吗?我们有许多祖上留下来的宝贝藏品,也花钱造大房子把它们放在里面,可是要进步的地方,还多着呢。

  所以,向大家推荐这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伟大的博物馆当如是。这是一个传奇,一个楷模。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在过去一个半世纪内,从一无所有发展成为“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艺术博物馆“”。没有去逛过的人如我,当然可以先在纸面上浏览,去过的人,也可以通过书来温习博物馆里的奇妙世界。

  这本指南分为五个部分:古代世界、世界文化、欧洲、美国和现代时期。四百五十多页,几百张图,详细的解说和索引,令人大呼过瘾。

  口说无凭,给大家分享下我喜欢的一些珍品吧。手机拍铜版纸,有反光,效果一般,不好意思啦。

  忽然想到,如果转行去做博物馆工作人员,编《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这样的书(对,这本书是该馆自己编著的),一定很开心吧!

  上图是埃及公主的首饰,下图是可爱的河马陶像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四):故宫、南博、大都会指南

  今年过年时候去了趟北京故宫,本想说这冬天寒风萧瑟家家户户都忙于过年,故宫应该人不太多——到了才发现什么时间都阻挡不了大家参观故宫的心情。

  在故宫从早上开门逛到日沉西山,从后门出来爬山了景山,从山上俯瞰北京最中心的红墙绿瓦,却发现自己对故宫的记忆存在于相机里的边角风景和手上拿的几卷故宫纪念品纸胶带。

  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啊,就算我在故宫呆了几个小时,珍宝阁被人潮推着挣扎了一圈,却也没能记住里面藏品都有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历史是什么样的风格,他们的存在有什么意义。

  哪怕我回来百度了无数次,那些花花绿绿的搜索结果也并不会帮我回想起一丁点故宫有什么宫殿,宫殿住过什么人,历史书上又为他们记录了多少篇幅。

  无独有偶,在南京博物院,绕来绕去走了一层又一层,最后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数字厅的动态版清明上地图,高科技和艺术的结合确实让人惊艳。至于南博真正的镇馆之宝?不好意思啊,真的不知道。

  回来的时候在网上想找找有没有一本书能给我讲讲故宫和南博的藏品,只讲藏品,不谈情怀。结果和故宫相关的大多都讲故宫里的生活起居,明清朝一些有趣的历史,习俗。有一套故宫瓷器介绍,网上售价2000多。

  南博搜到所谓的《南博珍藏系列》只见其图不见卖,像是一套又像是一本,让人摸不到头脑

  搜索的时候看见了一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我没去过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当时对于当时被想找一本藏品介绍书却无从下手的我,这本书可以帮我小小移情一下,就直接买了。

  这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是特别符合我想法的一本书:简单直接介绍藏品。

  没什么多余人物关系,不讲那些情怀或者是利益,它就是简简单单的告诉你我们博物馆有什么,它是什么,从哪来。举例来说对于镇馆之宝丹铎神庙他的介绍是:丹铎神庙是建造于罗马时期的神庙,1965年由埃及赠送给美国,用来嘉奖美国保护努比亚历史遗迹中对埃及提供的援助。它拥有一座神庙所有基本的组成部分:一座大门、一副门廊、一间祭室和一个神堂。顺便附图让人看一下细节处的浮雕。

  这本书里有博物馆十七个展馆的六百多件展品的介绍,我没去过大都会却能拥有这些展品相关的了解。我去了那么多博物馆,然而最后没记住六件展品的名字。

  这本书导言开篇写着:艺术可以使所有接触它的人上进,可以促进个人信念擢升。

  这句话所言非虚,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去一次故宫,去一次南博甚至去一次大都会和卢浮宫。哪怕你去遍了世界上的博物馆,是不是我们对于艺术就能有新的了解或者是感悟?是不是我们生活就会被艺术影响而有所不同?

  我觉得像现在这个时代,无论是生活,工作和旅行,绝大多数人都是走马观花,匆匆的走过一个博物馆,仿佛自己在这个地方盖章签到,证明了我来过。回去和朋友们聊天有了新话题,谈笑风生过后就去找下一个景点,去下一个城市,国家不断循环。最后从一个地方带走的就是美景照片,一些纪念品和几张门票。

  我见过了景山落日,北海黄昏。也看了玄武湖的怡人风景。可是我带不走故宫的历史,南京的文化底蕴。可是没有长久的接触与艺术的熏陶,谈何艺术的影响与信念的擢升?

  这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并不见得是十分好的馆藏指南,他也有不少缺点,但是作为一本基础的能给人带来艺术相关的感受的书,它确实比故宫或者是南博那些可爱小巧的玩具纪念品强得多,毕竟我不能从一张明信片窥探到博物院深沉历史的一角。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五):一本編印精到、性價比高的指南

  拿到《大都會博物館指南》這本書,厚厚的一冊,全彩軟精裝,印刷和裝幀質量都能令人滿意,圖版清晰,色彩比較準確,看得出是精心調校的。每頁版面的編排錯落有致,約有一半版面是一頁一張圖佈局,部份圖片整版出血印製,感覺比較不錯。不禁讓我又想起了在大都會博物館宏大的展廳裡徜徉的情景。“仰涉上清,足迷雲氣,翹瞻閬苑,目眩星辰”這句話忽然蹦到了腦海裡,這是清代丁觀鵬在《中秋帖》卷后補圖上題寫的句子,用來形容在這座百科全書式博物館令人眩暈的大小展廳里,觀看巨量展品的感覺似不為過。

  因為參觀該館慶祝亞洲部成立一百周年古代書畫展覽的緣故,今年4、5月間赴美,其中在大都會博物館前後看了九天,但仍然感覺意猶未盡,這本書在一定程度上能彌補這個遺憾。

  与大英博物馆相比,大都会博物馆是由社会集资、捐贈,而運轉不受政府干預的,雖然成立較晚,但迅速壯大,藏品蔚為大觀,成為全世界最重要的博物館之一。據該書的館長介紹,這本书是該館三十年来首次更新的指南,精选600余件作品,由十七個展览部门共同精心編寫的。所选作品涵盖了六千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若結合本人現場觀看的印象看,感覺挑選比較精當。

  其他藝術門類本人接觸不多,若從稍微關注些的古代書畫部份來看,其編輯質量不錯,感覺編者比較嚴謹。

  一是對於作者的確定比較客觀。如《照夜白圖》,注明為“據傳畫家為韓幹”是比較客觀的,而很多書上都當做韓幹真筆。其實這是一件具有唐代風格的作品,畫面的白馬是唐玄宗的戰馬,形態豐肥,仰首嘶鳴似要掙脫韁繩。但細看原作,畫技並不算高超,與台北故宮博物院藏有趙佶題字的絹本《牧馬圖》相較區別較大。畫面有三處押字,右上南唐李煜的押字與公認的《江行初雪圖》上的押字相比區別明顯。左上“彥遠”的押字多認為是唐代張彥遠手筆,但張彥遠的書風是否如這裡體現的顏體面貌,值得探究,雖然沒有張氏筆跡傳世,但從《法書要錄》張氏自述和時代風尚來看,他的書風應該是鍾繇、二王等人的魏晉風格,而不太會是張氏出生時去世才31年的顏真卿的風貌。左下米芾的“芾”字押書也比較軟弱,似是後添。再從印鑒、紙張等其他角度考察,個人覺得這件作品上限最多是南宋。

  另外《夏山圖》也是注明“據傳畫家為屈鼎”,這件經學者方聞以圖像學分析和仔細研究文獻,認為是北宋畫家屈鼎的作品,獲得較多的認同,惜無作者名款,標示“據傳”字樣是認真負責的。

  照夜白圖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六):一本艺术博物馆指南

  2016年国庆节差不多半个月的时间行程都是巴黎、阿姆斯特丹、海牙、鹿特丹、布鲁塞尔的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和教堂,最后去了梵高安息的奥维尔小镇。

  去博物馆干什么呢?或许更多是“我来过,我看过”的结合着历史和环境的较读书更为深刻的体验,半个月内每天浸淫在博物馆的专注,带来的认知上的喜悦和时间没有浪费的满足感。直接从画面的观察上,研究画家的观察视角、意象、风格、技法、传承和作品的材料、色彩、造型、线条、尺寸。有些意象也是我想表达的,艺术家是如何表达的,自己又可以怎样表达。同时结合作品说明,理解画家和作品的历史。

  回来的时候还沉浸在那次的出行里面,翻这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荡气回肠,满腔热泪汹涌。原本计划接下来几年年假的行程是西班牙+意大利,英国,德国+奥地利,美国的博物馆、美术馆和教堂,后来想把计划先搁置一、两年,看看自己能画到什么程度,尤其是技法的锤炼需要有时间,想用年假参加绘画暑假班打磨技法,然后再去博物馆体验。

  更多的学习还是在书本上、在google arts的高清图片上,尽管作品的尺寸没有实地观察的直观。

  正如本书导言所述:大都会博物馆在过去一个半世纪内,从一无到有发展成为堪称世界上最伟大的百科全书式艺术博物馆......包括早至公元前八干纪的物品。这些藏品中的精华既出现在我们十七个展览部门各自的永久展区,也出现在侧重特定主题、时期或艺术家的临时展览里。同一座博物馆拥有如此丰富的素材,在看似迥异的历史和传统之间创作出特别的对话,这使我们的访客在一次参观中就能真正地遨游世界。

  遨游世界,和穿越时空。

  不同于绘画,我经常掠过展览上的器物展,走马观花一晃而过,除非有充足时间,或者是部分雕塑作品展。过去的日常用品、宗教和祭祀用品、建筑构件、家具,如果真的要了解,材料、制作工艺、使用场合、不同文化下物品形态和装饰意象的特征和相互影响、贸易,刨根究底的话,一堆要学习和研究的对象,一辈子根本不够用。

  对这些器物的态度基本是”我知道“有这些器物,从物品说明上有个大致的了解,”百科全书式艺术博物馆“所提供的是框架和引子,撑死我也没有时间成为百科全书式的人。我没有时间去追溯历史,了解来龙去脉,我只能尽可能的去体验这些物品,尤其是意象和古人观察世界的视角。去年5月去云南,山上各种蓝紫色系的花,在混沌未明的世界,漫山遍野的蓝紫色花朵在古人眼里会激起怎样的情感?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七):与不同地域、不同时空文明的深层次对话

  生命短暂,艺术永恒。人的一生不过百十岁,而艺术却能够穿越时空,从公元前30000年的肖维岩洞壁画,到当代的摄影作品,无不承载着创作者的智慧的情感。每一件艺术藏品都是一部小型百科全书,可以使人增长见识、扩大视野,获取丰富的历史知识和生活常识。因此,可以说艺术品让我们在有限的时间内拓展了人类生命的密度和广度。

  随着物质的极大丰富,人类对艺术品的收藏情绪也日渐高涨,不但电视上的《鉴宝》栏目广受推崇,文化市场上的“文物”仿制品也颇能引起路人关注。对于我们大多数人而言,艺术品的收藏,特别是传自古代的有价值艺术品,更是可望而不可即。但是,艺术是全人类的,我们虽然没有能力拥有,但是依然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的形式,展开与世界文化的对话活动。

  艺术虽然无界,但是艺术收藏却有高低之分。想要纵览古今,极目八荒,美国的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英国伦敦的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的卢浮宫、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并称当代世界四大博物馆,是参观的首选。其中,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有展品超过200万件,拥有17个展览部门,248个展室,常年展出的作品超过一万件,是当今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大型博物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馆长托马斯•P•坎贝尔为了更精彩的呈现馆藏精华,从数以百万计的艺术藏品中,选取了600件最具吸引力和最具达标性的馆藏艺术品,并为每件艺术品撰写了说明文字,形成了《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书中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展示了世界艺术精华,所选作品涵盖了六千年来世界各地的艺术精品,既有欧美大师的油画和雕塑,也有东方风情的水墨画,也有非洲、大洋洲土著的木雕,还有极富特色的武器盔甲、服装设计等。虽然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吸引更多的人亲临现场参观体验,但是这丝毫不影响本书的艺术性。可以说,《指南》本身就是一件艺术品,一件微缩了世界文化精粹的艺术品。

  法国作家纪德曾指出:所谓千古不朽的艺术作品,特点就在不论时尚怎么改变,它总是有办法满足任何时尚中的任何人。《指南》中选取的雕塑、绘画、石刻、陶器等等,都忠实地记录着当时人们的生活状态和精神状态。比如公元前3800年的北山羊图案彩陶罐、公元前945年的阿蒙神小雕像、大卫与歌利亚之战圆盘等,所采取的优美线条、生动刻画以及独特视角,在今天看来,依然是充满了独特的艺术魅力,细细品味,给人一种赏心悦目、心旷神怡的感觉。

  俄国哲学家车尼雪夫斯基对于艺术的见解更为深刻,他认为:艺术的第一作用,一切艺术作品毫无例外的一个作用,就是再现自然和生活。诚然,在《指南》一书中,我们跨越了时空和地域的界限,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国家、不同种族人类的生存状况和艺术品位。比如中世纪欧洲的油画作品,生动、形象,以极强的冲击力描述了当时人类的服装打扮,并记载了当时发生的重大事件,为今人理解和研究历史提供了有力依据。特别是对宗教的描述作品,比如《耶稣受难与最后的审判》,以围观者现场目击的角度,记录了这一宗教事件。

  艺术不仅仅是技艺,更是艺术家体验了的感情的传达。比如书中的西班牙画家的肖像画作品《戈雅》。戈雅身穿漂亮的红色衣服,正在与他的喜鹊、雀鸟以及三只睁大眼睛的猫一起玩耍。在基督教艺术中,笼中鸟象征纯真。《指南》对本画作的解读是:戈雅可能打算用这幅肖像画来表现童真世界与邪恶力量只有一线之隔,或者打算借此评论纯真童年和青年时代转瞬即逝的本质。如此种种,都表现了艺术家倾注在作品之中的自身情感和思想寄托。

  翻阅艺术作品的同时,就是与历史和文化对话的过程,细细品味,其乐无穷。法国雕塑艺术家罗丹指出:艺术,就是所谓静观、默察;是深入自然,渗透自然,与之同化的心灵的愉快。这种沟通能够跨越时间和地域限制,无碍的交流和感知,与文化、地域等差异无关。只要能够静下心来,用心理解和倾听,总会得到艺术家隔空传递而来的信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指出:“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博物馆不仅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守护者,同时也是跨文化交流的使者、社会创新源泉的提供者。博物馆自诞生之日起,就扮演了知识殿堂的角色,在科学知识普及、提高全社会对自然的认识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传播平台、教育平台的作用。可以说,博物馆是艺术与大众中间的重要环节,对舆论的引导,对引导公众的审美趣味、审美导向极其重要。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指南》做法,既宣传了博物馆,又展出了馆藏艺术品,在广而告之的同时,让读者领略了世界艺术之美。这种商业思维与文化艺术相交融的方式,对于文化交流和推动国民艺术鉴赏水平,大有裨益。

  让我们翻开《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与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文明开展一次深层次精神对话。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八):书外闲话 一美元逛大都会博物馆

  我对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所有了解都是借由木姑娘,因为她去纽约的一所大学交流了半年,这期间三番五次地去大都会带回有趣的照片分享给我。

  木姑娘最后回国带给我的礼物也非常特别,就是大都会博物馆的中英文导览地图各一册。她气定神闲地说,你和你的小伙伴自己分着看吧,你懂我说谁。她觉得礼物不分贵重,千万里带回了的这薄薄两册页最适合我们。在她分享博物馆藏品照片时我作为最狂热的回应者,这个导览册可以给我一个念想。

  后来听她说起大都会的时候才知道这个博物馆实行的其实是建议价格,就是如果你作为有收入的成年人应当付多少钱门票博物馆已写明。但不是强制每个人都以这个价格买票,你可以按照自己的经济能力随意付,因为大都会本身是一个最大程度开放服务公众的博物馆,不以价格把某些底层穷人挡在门外。木姑娘充分利用这一福利,说自己每次大摇大摆拿出一美元买票入馆,“因为我是没有收入的穷学生”。她后来试图带着我们另一个恰好来纽约旅游的同学去大都会博物馆时请客她一张门票,然而对方似乎怎么也拉不下这个脸,自己掏钱按照建议价格买票了。然后这个女同学踩着高跟鞋拿着iPhone在两个多小时里就把大都会给拍完了,并表示值回票价。

  后来这个笑话我们还说过几次,觉得美帝毕竟是大方的政府,(更正:现已确认大都会是有董事会运营的私营美术馆,不是美国政府的)一美元就可以看最好的藏品。博物馆作为公共教育机构的特性突显出来,而且有教无类。

  也正因为她给的导览册,我才知道大都会博物馆另有一个中世纪艺术分馆。可惜的是,木姑娘似乎并没有注意到这个导览册的细节,也没有去过这个分馆。关于这个分馆,后来在豆瓣上另看到一遍更详细的游记《被遗忘的回廊》https://www.douban.com/note/561233552/。这个分馆最大的特色除了专注于收藏中世纪有关宗教的藏品外,就是它的建筑本身,是全部从欧洲拆迁过来的。五个不同风格的教堂原本已废弃,却被美国人搜罗重建到一处,因而这个中世纪藏品展示空间本身也是无价的。我们后来甚至讨论到这种拿来主义的文化特色正是美国人的,不害怕突兀感将其他民族的历史文化放到自己的领地加以保存研究。后来非常巧合地在上海的一僻静郊外找到同样的一个博物馆,他也将各种古桥和各地的传统风格建筑组装到一处,形成一个规模大且丰富的现代中式园林。这种将建筑物从原生地连根拔起再异地组装还原的形式,可能是一种对于建筑作为艺术品最好的保护方式了,将其彻底博物馆化。

  其实木姑娘和大部分参观者一样对大都会的古希腊部分藏品抱有极大热情,发的大量照片也是这个部分,一开始瞧见的总是新奇得很,渐而走马观花了。她拍的爱情海风格瓶瓶罐罐和一些雕塑物都是稀奇古怪地萌,充分展现古希腊人的想象力和搞笑功力。以至于我笑翻了天又跑去分享给小伙伴看,最后只能形容这些东西都好“后现代”啊,结果小伙伴三观尽毁之感。他对于我的这种想法感到不可思议,认为我根本没有一点时间先后的常识感,才会有如此可怕的形容词。我和木姑娘抱怨说男人都是很蠢的逻辑充斥大脑,在审美上根本体会不到古希腊人竟然奇迹般地符合我们现代艺术抽象要求,这点本该多么让我们惊喜。

  看评论的时候发现有一个豆瓣上粉丝很多的姑娘感叹,说自己曾经发愿要在三十岁前去一趟大都会,而今觉得这些都是当年太理想化。与她恰恰相反的是,如今每每看起博物馆画册我都会觉得自己总有一天会站在那里,无论大都会抑或是大英,总觉得距离是不断靠近的。也许是我自己的某种揣测,那个姑娘如今丧失了那些心气,为自己的人生限制了一些可能性。我和木姑娘说过两次,一次是谈论台北故宫,一次是去北京看完嘉德春拍大展,我才三十岁不到可以看见这些绝世的好东西,以后只能去看更好的了,不可能在某地将就下。我们辛辛苦苦抬高自己的眼界,为的是走出困住我们的环境去更大的世界。木姑娘比我更早离开了此地,现在长居纽约了,她也知道我们和其他安于现状的人总有哪里不同的,从第一次跨进大都会博物馆就开始不同了。

  这些其实都是扯远了,说到头就是只要你有勇气,一美元就可以看尽这些炫目丰富的藏品。

  写到最后,忽然想起木姑娘以前的一个神情,她摸摸我说,我好稀罕你呀。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九):通往艺术的殿堂——在书里畅游美国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这本来自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官方编写的藏品说明书真的是精彩纷呈,引人入胜!这是近三十年来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的首次重新编制,很多馆内展品,以及在原有的内容和信息上都做了更深一步的介绍和拓展。在质量上真的是感人啊!所以这本书也可以说是:没去过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就靠这本指南来过把眼瘾吧!打开这本书,感受扑面而来的来自各个时代的文化艺术气息,在图文并茂的解说中也将你引入艺术的神圣殿堂。

  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指南》读后感(十):一本吸引读者走进博物馆的参观手册

  提起“时装学院”,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但要提起“大都会博物馆时装学院慈善晚会(Met Gala)”,大概很多人就知道了。Met Gala被誉为“时尚界的奥斯卡”,每年都会邀请时尚圈及娱乐圈的重量级人物以及纽约上流社交圈的名流们出席在大都会博物馆举行的慈善晚会。Met Gala每年都会设定不同的主题,这个主题不仅为整场晚会设定基调,出席的明星也大多会根据这个主题来挑选自己的礼服。2015年以“中国:镜花水月”为主题,全场充满了中国元素,范冰冰、赵薇、章子怡等明星都有出席,因此被中国网友所熟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