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鹿鼎记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鹿鼎记读后感10篇

2018-01-09 21:0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鹿鼎记读后感10篇

  《鹿鼎记》是一本由金庸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6.00元,页数:199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鹿鼎记》读后感(一):十四岁离家出走

  看完《鹿鼎记》后,我对韦小宝这样一个胸无点墨,但是却机巧聪明、不学有术的小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篇文章且谈谈我对韦小宝这个人经历感悟。虽然说小说皆是虚构,但是小说从来都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从小宝的经历中,我看到了一个人在少年时离家出走的重要性!

  每个人的童年基本上都是相似的,我们都活在父母那严密的保护之中。那时的我们,以为家以及我们所接触的一切就是整个世界,在这个世界以外的东西都是童话般的所在,那是幼小的我们所无法理解的广袤大地。随着年龄的增大,我们渐渐开始发现自己开始向往外面的世界。但是有些人只是向往,却没有付诸行动;有些人却开始想尽一切办法试图从熟悉出发探寻未知的世界。韦小宝就是这样的少年,幼年时候的他常常流窜于妓院和赌场之中,自得其乐。在他看来,扬州的大街小巷以及妓院赌场就是他的整个世界,他的整个生存技巧和知识储备大部分都是来源于此。所幸韦小宝还是个喜欢在茶馆听说书看戏的小孩,那些草莽英雄、文人才士的传说故事通过说书和戏曲一起涌进了韦小宝的小脑袋。渐渐地,他开始向往着去往外面的世界干一番自己大事业。

  或许是机缘巧合,也或许是缘分已至,韦小宝的机会来了。小宝通过自己在戏文和说书故事中学到的“讲义气”搭救了江湖人士“茅十八”。茅十八问小宝自己应该怎么报答他的时候,小宝认真要求十八兄带他去京城观看茅十八与鳌拜决斗。虽说决斗一事是茅十八一时兴致的吹牛之举,但是带着这个小子去趟京城却成了茅十八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自此,韦小宝开始离家出走,迎来了自己一系列的奇遇和故事。然而这些“伟大故事”的起端却必须要从小宝离家出走开始。假使他始终在扬州的妓院赌场厮混,也许到老也只会成为一只“鬼奴”和“赌棍”。但是小宝抓住了机会,在十四岁那年赶往了京城。

  这个《鹿鼎记》中的开端使得我又开始联想起自己的经历,遥想当年我也是十四五岁只身一人离开自己生活的小镇去县城读书。如果我没有踏出这一步,或许现在我的命运又是另外一番光景。对于常年一人在外奋斗的我来说,常常感叹所谓的“家”在我们离家出走的那一刻就已经不再是印象中的那个“家”了。印象中得“家”是我们可以长久生活,不用自己担心外界风雨的“家”;印象中的“家”是父母永远健康强壮、可以守护自己的“家”。但当我从外面的世界再次回到这个“家”里时,我豁然发现自己再也不能长久地待在家中了,我也发现父母随着时间流逝也慢慢开始变老了。现在的这个“家”已经再也不是以前的“家”了,换句话来说,我们再也回不到那个向往中的“家”了。古希腊有句谚语道“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而我想说的是,人也不能两次进入同一个家。对于离家出走的我们来说,所能做到的就是建立自己的新家!

  《鹿鼎记》读后感(二):韦小宝不是理想爱人,这件事情不可惜。

  争论《鹿鼎记》是不是武侠小说,这样的争论并没有意义,至于怀疑代笔只说,更是笑笑就好。看这本书的时候,就我个人而言,像是一个人情世故,官场关系学的教材,所以当让没有看金老其他说来的澎湃和激动。没有代入对主角的喜爱,所以自然不会为他身处险境忧虑。没有伟大爱情的陪衬,自然更少一分热情。武侠里“你死,我就死”在《鹿鼎记》里变成“十八摸”,情有独钟变成七女共侍一夫。这是一本小人物的发家史,如何从扬州妓院到如日中天的鹿鼎公。是很多人的意淫境界,不需要饱读诗书,能够靠不烂之舌最后用不完的钱和七个貌美老婆

  韦小宝这个主角,无赖市井一面展露无疑。出生在扬州出名的妓院里,然而进到皇宫居然也如鱼得水。初到皇宫之时,韦小宝以为皇宫也是妓院。与人的交道,叫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应该是韦小宝从小学到的技能,因为韦春花已经是受到冷落的妓女。地位可想而知。如果周旋在妓女与老鸨、客人之间。而进到皇宫周旋的对象变了,初到皇宫之时,是周旋在海大富、小玄子和太后之间。之后便是周旋在康熙、天地会、神龙教、各大臣还有吴三桂、九难,随着韦小宝的平步青云,他需要周旋的对象也就越多。交际终归是如何看穿一个人,如何在适当的时候,说出令对方高兴信任的话。这不是容易的事情,但是如果这也是门武功的话,他的等级也是可以与萧峰、郭靖平起平坐的了。金庸虽然让韦小宝是这样一个无赖怕死的角色,但是还是让他身上有他的闪光点,他用自己的方式诠释着忠义,只是他的忠义来的比其他人更加困难。夹在天地会和小玄子之间,他认为天地会让他杀康熙是不义,相反,康熙让自己灭天地会也是不义的行为。即使他爱钱,但是比起吴之容,他没有出卖兄弟换取荣华富贵。虽然他怕死,他没有郑克塽显得狼狈和可恨。他用自己的旁门左道,也算是走上了忠义的道路。小玄子是儿时的朋友,直到长大小玄子在他心里变成了康熙,充满王者的睿智可怕,但是小桂子也确实没有做过对不起康熙的事情,一句他妈的在韦小宝看来是最有用的。陈近南对于韦小宝来说,是父亲存在,监督他学武功,虽然很严厉但是却很慈祥。关于爱情,我记得以前看过一篇评论,男笔者说,小时候觉得如果有一个双儿是最幸福的事情,武功高强随时保护自己,对于自己忠心,温柔美貌更不在话下。双儿和阿珂以及公主是韦小宝老婆里存在感最重的三个,至于曾柔我都不知道她哪时候就莫名奇妙成了韦小宝的老婆。双儿,最起初对于韦小宝来说,确实就是一个别人赠予的丫鬟。只觉得乖巧可爱,之后北去罗刹国身边也只带了双儿,可见双儿却在小宝心里占有重要地位。而阿珂,从她出现开始,浓墨重彩的描写她的闭月羞花,韦小宝是彻底被她的美色所吸引,而此女性格上也没有多大特点,只觉得脑筋挺不清醒的。公主,蛮横是最好的形容。很难说,鹿鼎记里写了爱情,爱情在皇宫江湖的拉扯下,只是变成了小宝对于美色的追求和妓院理想生活的向往。

  书的结尾,最后关于韦小宝的父亲是谁。韦春花敢确定的是,肯定不是外国人。有可能是蒙古人、西藏人、满人或者汉人。其实金庸的书里很多民族融合的概念。赵敏是元朝的郡主、郭靖在蒙古长大、乔峰更是变萧峰.....但是最终来说都不是外国人。在《鹿鼎记》里,康熙绝对是正面的,他说,自己一半满族血统,一半汉族血统,对待天下百姓公平的。韦小宝虽然跟着反清复明,但是他却比陈近南、顾炎武都要看的透,认同康熙是好皇帝,知道江山易位或许天下不会如此太平。比起他们的迂腐,这也是韦小宝的过人之处

  《鹿鼎记》读后感(三):混世无赖,现实写照

  看完之后总是记不住情节之间的逻辑顺序,可以说是碎片化输入,在脑中也是以碎片的形式出现的。只有联系密切的几个情节之间能够理清逻辑,不知别人是否也有这种困扰。

  韦小宝这个角色是一个灰色角色,忠义只建立在无伤自己切身利益条件下。在朝廷做官也是一个大贪官,也知道为确保自己的安全用分赃和打赏的方式建立官员对自己的好感。对师傅陈近南视若生父,感激他为自己驱毒。处处维护他师傅,并在他被郑克爽杀害后为追其忠义,在台湾塑祠造像。其他的师傅只是为了保全自己而不得已拜师。对待朋友,大利小义,最能体现的就是在逃出皇宫的时候杀了多隆,后来多隆没死,小说也没具体说明什么原因。对女人通常是以貌取人,但对双儿却是一种感动的爱。对自己的母亲韦春芳,看不起她婊子身份,但又孝敬她,关心她。

  韦小宝善恶分明,对待敌人毫不留情,可以说是不择手段,蛮横无理。本来他就没受过四书五经的熏陶,聆听圣贤的教诲,单纯的孩童心理,遇善则善,遇恶则恶。对待海老公,毒瞎了他的眼睛,巴不得他咳嗽而亡,每天想着如何逃离。在海老公给他好吃饭菜又教他武功的时候,又对其心存感激,愧疚自己毒瞎了他。后来海老公对其起了杀心,他也毫不客气的帮助太后杀了他。在自己的性命受到威胁的情况下他以自己的性命为主,撒谎圆说,溜须拍马是他常用的把戏。尤其是对待神龙教主洪安通,在他面前就没说过真话。他脑子里东西不多,但都运用的恰当熟练,融会贯通。他说谎的本事就源自于他在扬州听说书和看戏曲,以及他自身的经历。从神龙教学来的勾心斗角用到官场中,从官场中学来的有钱好办事用到了天地会中,从说书中学来的历史计谋用来对付罗刹国。韦小宝深切贯彻了学以致用的方针,学的不多,但用的广。现代人提出来的小学知识常伴一生也是这个道理

  故事的构成模式也是单主角串线的模式,基本是韦小宝走到哪故事就发生到哪。

  女性角色塑造方面,假太后毛东珠,方怡,阿珂,公主性格多样,展示了两个以上的性格层面。其余老婆性格单一。

  凡是跟韦小宝抢老婆的男性角色都是贪生怕死自私自利之徒,如刘逸舟,郑克爽。(韦小宝本人也有不同层次的这方面的弊端,只是他爱面子,重江湖义气,一旦遇到危险他也能顺水推舟,自圆其说东拼西凑把矛头指向与他为敌的人。)

  小说里男性角色众多,出彩的也屈指可数。神龙教陆高轩,一个比较真实的人,有点勇气,有点义气,有点城府,什么都有点,这不就是一个真实的人的写照吗?海老公这角色塑造的也很好,在男性角色里最复杂最让人捉摸不透的。城府极深。被韦小宝毒瞎了后假装不知情,将计就计,利用韦小宝获取太后的情报。忠心耿耿,颇有耐心。二十几年谨记顺治的命令,暗中调查杀妃疑案,不露声色。二十年来为掩人耳目,苦心修炼克制化骨绵掌的武功,遂致走火入魔,落得肺痨疾病。若不是自己大限将至,也不会操之过急,挺身涉险,终致败亡。

  ● 金庸在后记中说到,韦小宝本人的忠义孝的优点值得人学习,但但其他的就别学了。但韦小宝这人物有很大的现实意义,在经济飞速发展人人城府很深的今天,韦小宝的真真假假却是人人都会或想学会的生存之道。这一点可能金庸都未曾料到。

  《鹿鼎记》读后感(四):(懒得想标题)

  刚合上《鹿鼎记》,我便将这篇作为看金庸武侠的随笔,记录这段日子里我的一些所思所感。

  从大一开始看《天龙八部》,接着是《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最后是这部《鹿鼎记》。我习惯脑子里先有人物影像然后再将书中情节和人物性格同视觉上的人物形象慢慢结合,所以在看《笑傲》之前会专门补了电视剧,之后才翻开书。直到去年暑假读完《神雕》,整个金庸武侠世界的大致框架已构建完毕,所以我隔了很久才真正开始读《鹿鼎记》,没想到这也是我读得最慢、最无趣的一部。

  有人这样评价:抛开早期的作品,三部曲至天龙阶段为“重剑无锋,大巧不工”,笑傲时代“不滞于物,草木竹石皆可为剑”,而鹿鼎时代,已是“羚羊挂角,无迹可求”了。

  都说武学式微,以前没在意,现在越发发觉这就像一个天平,江湖和朝廷,慢慢倾斜。到了最后,江湖已经不是江湖,江湖成了一口烹煮麋鹿的政治鼎锅。《鹿鼎记》中有好几股江湖势力:台湾的延平郡王府、天地会、云南沐王府、王屋派,包括以归辛树茅十八为代表的的江湖人士……江湖人与朝廷有了诸多牵连,甚至很多时候是依附的关系。比如《射雕》里面,杨康以大金国的名义招揽的一群像梁子翁这样的宵小之辈,真是看得好不爽。不再有像天龙里面单凭萧峰一人之力在大国间斡旋调和或是郭大侠在江湖上一呼百应的局面。《鹿鼎记》里各股势力的江湖人士各自打着小算盘,明面上喊着“反清复明”,聚在一起激烈讨论着“杀龟大计”,暗地里却少不了相互挤兑,为了争盟主之位而刀剑相向。多少次大家聚在一起争辩的并非如何赶走鞑子兵,而是事成之后怎样瓜分这天下。

  相比之下,在这个鼎锅内处得最游刃有余的反倒是“什么什么之内,什么千里之外”的康熙。都说 “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康熙承父遗志,谨记“永不加赋”,从这点来看康熙如何称不上一位大侠?当然这只是我的一点看法作者创作这个人物的时候有没有这种意图我不知道,但作品一旦完成作者就死了,至少在书中很多地方我在这个少年皇帝身上看到了久违的侠情。

  讲到侠情,在《鹿鼎记》中能够说的还有陈近南(陈永华)和铁丐吴六奇,当然也有人提归辛树一家,但我对他们实在没什么好感。陈近南激荡一生却始终受制于国姓爷一家,除去他始终对国姓爷的旧恩难忘而不弃幼主不谈,这是人物风骨,郑克塽却次次拿身份压他,看得实在气闷。那郑克塽又是个什么人呢?“我是千金之躯,怎能跟这些下属同去犯险?”“阿珂,你也别去罢!”……呵呵!书中有一句天地会下属劝陈近南的话:“总舵主,咱们秦侩固然不做,却也不做岳飞”,此话一出,便知当年《射雕》里面郭靖黄蓉承岳飞遗志抗金时的豪迈终成过往云烟。后面出场的归辛树一家勉强算得上全书少有的好手,最后却在紫禁城里死在众侍卫的刀下,这是讽刺,《笑傲》里面岳不群最后死在小尼姑依琳剑下也是讽刺,但前者更觉悲戚。

  《鹿鼎记》之前讲的是成人的童话,描绘了一个快意恩仇酣畅淋漓的美梦,泡沫越吹越大,最后终于破裂。胸怀大志的江湖侠士的结果却及不上个油嘴滑舌的混混。

  武侠讲的当然是侠,从一开始我就在找韦小宝算得上侠的细节,这个 “四无”青年除了讲义气这一点勉强合格,其它的真的不堪入目。话说韦小宝不会轻易深入敌阵,他不喜单打独斗因为武艺低微,他喜欢打群架因为稳操胜券,就连拜把子的誓言也要占尽嘴上便宜,这人关心的头两样是银票和老婆。所谓行走江湖攻守兼备三大法宝:匕首宝衣蒙汗药,小说后面变成了四宝。第一宝,匕首锋锐敌刀必斩;第二宝,宝衣护身刀枪不入;第三宝,逃功精妙追之不及;第四宝,双儿在侧清兵难敌。就算此四宝无用也还有含沙射影的暗器。

  连金庸自己都在后记中提到,韦小宝一出定会失去大批女性读者(比如我),这个人物太接地气了。都说郭靖是侠之立,萧峰是侠之疑,杨过是侠之变,韦小宝是侠之反,郭靖太过理想好不真实,韦小宝又过于现实不留一点点幻想的空间。那天看书时正巧碰上电视放新版射雕,那边郭靖满口侠义道德纠结杀人是对是错,这边韦小宝撒泼赖皮奸猾狡诈,心累。

  可能很多人向往成为萧峰或者杨过令狐冲那样的侠,走进社会却最终活成了韦小宝,甚至连韦小宝也不如。有道是“钟王欧褚颜柳赵,皆惭不及韦小宝”,当然这只是书中的一句带着讽刺意味的玩笑话。

  韦小宝心里没有民族大义、反清复明和满汉之别,他对朋友讲义气,绝不做出卖朋友的勾当。“做人不讲义气,不算乌龟王八蛋算什么”。相比于天地会那些木鱼脑袋他还算个明白人,他会纠结:小玄子是个好皇帝,为什么要杀了这个好皇帝呢?韦小宝这人对皇帝是忠,对朋友是义,对母亲是孝,对妻子是爱,照这样算来竟还忠孝节义,事事俱全。

  我对《鹿鼎记》里面的女性角色没什么好感。亲厚的双儿不及小昭惹人怜爱、貌美的阿珂却比王语嫣还像花瓶、武功高的苏荃立场转换太突然、机巧的方怡总给人一种虚伪的感觉、天真纯善的沐剑屏勉强略过、温柔斯文的曾柔戏份太少、刁蛮泼辣的建宁更是贱到了骨子里。私以为刘一舟和郑克塽的黑化会不会有一小部分是为了让韦小宝追方怡和阿珂稍微容易点,另外怀了孩子就瞬间变心的设定真是难以接受。相比于前面的女性角色,像天龙的钟灵、黑木崖的大小姐、倚天的赵敏和小昭、射雕的黄蓉和神雕的郭襄,这一部的女性形象略显单薄。

  有一段很有意思的情节,三十三回,韦小宝和百胜刀王胡逸之就各自的爱情观展开了一段诡异的对话,难以想象爱情观截然不同的两人却可以相谈甚欢,在场的典型侠士吴六奇在这样清奇的情节里反倒显得格格不入了。

  书中有关陈圆圆的一段话让我很是同情,“我什么坏事也没有做,连一句害人的话也没有说过”,但是大明的江山,十几万兵将,几百万百百姓的姓名还有三个皇帝,都算在了她的头上。悲哉,哀哉。

  看《鹿鼎记》的时候同时补了《孝庄秘史》,再看看书里面顺治皇帝出家后的法号“行痴”,单一个痴字真是再贴切不过了。拿大玉儿和陈圆圆相比,虽然两人身份地位天上地下,但论命谁又能好过谁呢?

  一直到小说最后,我才发现原来TVB里面最后那场挖假龙脉宝藏的戏是小说中没有的,其实我超喜欢那一段,觉得比原结局更精彩,私以为加得很好。

  摘录一段原文:白衣尼缓缓站起,阿珂扶着她走到那两名喇嘛身旁,自己却闭住了眼不敢再看。白衣尼见到这两个白骨骷髅,不禁打了一个突,再见到远处又有三名喇嘛的尸体,不禁长叹,抬起头来。此刻太阳西沉,映得半边天色血也似红,心想这夕阳所照之处,千关万山,尽属胡虏,若要复国,不知又将杀伤多少人命,堆下多少白骨,到底该是不该?

  另一段是周星驰版《鹿鼎记》中陈近南对小宝说的话,“小宝,你是个聪明人,我可以用聪明的方法和你说话。对于那些蠢人,绝不可以对他们说真话,只能用宗教的形式来催眠他们,使他们觉得所做的事情都是对的……所以反清复明,只不过是一句口号,跟阿弥陀佛其实是一样的。”

  其实这么多小说读下来,很多细枝末节的东西根本就记不清了,回忆起来都是零零碎碎的。《天龙》庞大复杂的故事线和背景设定,少林寺那场架三条主线同时展开,连带着几十年的真相和阴谋一点点揭开;《笑傲》里面令狐冲不顾平一指劝告带着极重内伤却不忍戒酒;看《射雕》的时候会把原著的细节同电视剧一点点接上;《倚天》里的光明顶大战;《神雕》里面姑姑过儿分分合合的虐心和郭襄十六岁的那场烟花……隔了这么久这些我始终会记得,于我而言足矣。

  在小说里是武学式微,在生活里则是情怀作古。从前是武侠,现在是仙侠,但深入人心的经典人物越来越少,喜欢看老剧的人也越来越少。这段时间三生三世热播,我蹭着热度也去看了原著,不谈抄袭门,这部小说无论是剧情还是人物形象都难以打动我(当然电视剧的再加工深得我心,不过它也仅限于此了),我看不到作者的世界观,看得不通透,仅当做网络作品闲暇时看看也就够了,无需多谈。高中的时候读了几本余秋雨的书,白岩松的几本书也草草看过,然后断断续续看了不少东野圭吾的作品,金庸的几部经典也算浅浅读过,近来又开始看鬼吹灯系列。了解一位作家就从其作品入手,我欣赏这些有着独立世界观的笔者,用文字去展现自己所痴迷的世界。更有甚者,先一点点搭建然后亲手推翻一切,就像《鹿鼎记》,虽然我读来万般不爽,但不得不承认这样简直太酷了!

  

  《鹿鼎记》读后感(五):【短评写不下了T.T】

  1、果然不能在此时看武侠,T.T连续几天夜睡只为了看完它

  2、之所以会先读鹿鼎记,除了电视剧和古仔早有浅闻之外,也不过是想抛下江湖热血恩怨情仇,看一部轻松一点的罢了

  3、韦小宝的说话技巧可以写成一本《职场升职记》了

  4、全书告诉我们,正途英雄不复存。最初茅十八说不可以用下三滥手段取胜,要光明正大地比武,最后全书的最被推崇的大侠陈近南却死于冯锡范偷袭。韦小宝不学无术乱拍马屁却混得如鱼得水(虽然他真的很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我们已经不再需要光明磊落正气浩然的大侠了,我们也不能路见不平拔刀相助,一言相契便肝胆相照了。社会发展到现在,英雄末路,已经没有办法用仁义礼智信忠来约束,唯有法律才能遏制丑恶的嘴脸。更何况所谓侠义,却又盲目又鲁莽,犹如演戏,犹如水浒。再谈江湖儿女重情重义,已显得“迂”,难怪封笔。

  5、我一直以为韦小宝会去挖龙脉。四十二章经在前面戏份是多么足够,江湖上处处有它的身影,怎么能够后来就不管它了呢!!!【电视剧里面好像的确是去过龙脉的

  6、看到书中的些许注释,很佩服金庸竟然能够根据史实稀薄的记载扯出那么多东西来……

  7、讲真,七个老婆真的挺多的,多到连名字都记不住了……

  8、韦小宝宁愿维持和皇帝的友谊,也不愿追随反清复明的“大计”去刺杀他,这是否说明一种趋向——个人情感、利益,已经超越了”天下大一“或者说国家利益呢?人心向背,本来就不能通过价值观的灌输而强行更改啊。皇帝予他富贵,予他恩宠,予他旁人没有的特权,予他生死相交的友谊,而天地会除了陈近南以外,一直都处于一种”你杀了我的人我就去杀你的人“的气血翻滚的互相报仇的状态。也可能因为韦小宝和天地会群体关系密切而没有密切的个人关系吧。更大的可能是因为皇帝位高权重——人为强者所屈。

  9、江湖事是不是要么在寻宝、寻药、寻剑、练功【等等生活技能up】,或者在寻仇……好像每次激烈地打斗都是因为有人来报仇——不过如果没仇的话,打你干什么呢?

  10、想不到这一两个星期以来,已经去过扬州、北京、五台山、少林寺、云南、广西、罗刹、辽东、台湾、钓鱼岛……九难、晦明【和尚是这个名字吗???】、吴六奇、婆婆姊姊、洪教主、陶红英…………

  11、阿珂委身韦小宝,一方面是因为郑克塽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一方面也是因为已经怀了身孕。韦小宝真的是太幸运了…………我觉得这反应了我国女性普遍难找到她们理想中的伴侣的问题。

  《鹿鼎记》读后感(六):"中国人都震惊了!一男子娶七名老婆,连人妻也不放过!"

  "中国人都震惊了!一男子娶七名老婆,连人妻也不放过!" ——《鹿鼎记》 哈哈哈,原谅我做了回标题党^O^…… 拖了一个多月,终于赶在开学前把这本《鹿鼎记》看完了。 韦小宝这人嘛,我就不评价了,毕竟我没有过他这般的经历,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说风凉话会让我害臊。 我不敢一口断定韦小宝是好是坏,但他做过的一些事却是和我的价值观有些冲突的。例如对于阿柯,韦小宝使尽各种功夫去诋毁情敌郑克塽,且在阿柯晕迷的情况下进行轻薄并使其怀孕。或许这在于从小在妓院长大的韦小宝而言不算什么,但我却觉得有些过分了:说好听些这叫为爱人不顾一切,说难听点这就叫强奸少女致其怀孕。 细细数来,韦小宝的七个老婆,沐剑屏和方怡是在落难时被韦小宝调戏,双儿是遵循夫人命令而跟随韦小宝,阿柯和洪夫人苏荃夜是由于怀孕才跟了韦小宝,而建明公主就是个重度性虐患者,唯有曾柔一人是对韦小宝一见钟情,把第一次见面时的两粒骰子贴身存放。 如果只看《鹿鼎记》中的感情线,这套路简直就是现在三流网络后宫小说的雏形呀!有木有!(特别是通吃岛的那段,堪称后宫小说的鼻祖……) 而《鹿鼎记》与三流小说最大的区别在于,其与历史人物和典故的契合可谓完美。 将武林与历史有机结合是金庸小说的一大特色,比如《越女剑》里的范蠡和西施,抑或《射雕英雄传》里的成吉思汗,甚至是《倚天屠龙记》里的朱元璋。 而在这本《鹿鼎记》中,金庸塑造了很多历史人物的形象:鳌拜,吴三桂,顾炎武,郑克塽,俄国摄政女王等,而最让我折服的是康熙的人物塑造: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饱读诗书精通多国语言,有基本的武功和摔跤术基础,雄才大略(灭吴三桂,收复台湾,抗击俄国,平定准葛尔和桑吉喇嘛叛乱),尤其是派人卧底天地会这一招,间接把叛贼首领陈近南给弄死了……而且天地会里的卧底还不止风际中一人…… 此等高瞻远瞩、老谋深算的果断魄力,不愧是开创了"康乾盛世"的一代君王。 横向有江湖武林的浩然大气,纵向有千古历史的奇闻异事,横纵结合,无怪金庸如此备受推崇。

  《鹿鼎记》读后感(七):《鹿鼎记》悦读印象

  七天的时间,抱着手机读完了130多万字的《鹿鼎记》,终于长舒一口气。那感觉,是走完了一场奇妙的旅行,沿途风景秀丽,所历惊险刺激,令人流连忘返。这也是我之所以用“悦读”二字的原因。到现在才发觉自己最喜欢读的小说类型还是武侠,其中又以金庸武侠为最。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心里没有任何负担,你不是为了写论文、为了考试等诸种附加的原因,仅仅因由内心的喜爱才去读它。而你知道,正将有一连串引人入胜的情节,一大批活灵活现的人物在前方等待着你,你的心情或悲或喜,皆被书中的人物与情节所牵引,那种丝丝入扣的阅读快感非亲历者不能体会,非影视剧所能比拟,于我,非金庸之武侠不能至此。

  言归正传,我希望将七天来因由阅读《鹿鼎记》而生发的所思所想刻写出来。或关乎人物,或关乎小说的艺术手法,或关乎难忘的情节,虽不能面面俱到,亦自知难有深刻之见解,但皆为一时之真切感受,是心喜《鹿鼎记》而不能不形之于纸笔的一份文字证明。

  一、我看韦小宝

  [img]http://m.qpic.cn/psb?/V11XGw5W3ZABsr/Q1Yba64yi9mB4YZ0jhOvIvJ5TOzvtC0B.BE3sBNeZaI!/b/dMSz0lhyPwAA&ek=1&kp=1&pt=0&bo=bgICAQAAAAAFAEw!&t=5&su=029875713#sce=15-1-1&rf=v1_and_qz_6.8.1_288_hwzhy_a-2-9[/img]

  《鹿鼎记》的男一号是韦小宝,与绝大部分武侠小说中的男一号迥异的是,这个韦小宝既非盖世英雄,也非乱世邪魔,而是一个全然不会武功的小混混。整部《鹿鼎记》就是一部“伪太监”的逆袭史。这个从小在扬州瘦西湖畔的妓院丽春院长大,斗大的字不识一筐,只听过一些评书,因为误打误撞闯到北京紫禁城的十三四岁的顽童,仅凭着化尸粉、蒙汗药、锐利小刀、护身衣这几样法宝,竟然屡立奇功,杀鳌拜救太后破神龙教捉吴应熊乃至攻克雅克萨,位极人臣,富甲一方,更俘获七位女神的芳心,成为真正的人生大赢家。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然而,韦小宝的成功并非作者的胡编乱造,它之所以可信乃在于中国这样一个鱼龙混杂,有过长期专制历史,极重人情世故的社会正适于韦小宝式人物的生长。君可见历朝历代那些稳保乌纱帽的高官大臣无不精通逢迎之道,媚上欺下、溜须拍马、见风使舵正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而忠贞正直之士往往备遭排挤、沉沦下僚、才华难施。韦小宝在众人俯首称颂之际忽见赵良栋毫无媚态,便认定他有真才实干,于是特地礼遇提拔他,后来他也果立大功。可见韦小宝自己其实是看透了官场习气的。莫言在《檀香刑》中有言“要当官就不要良心,要良心就不要当官”,亦道出此中奥义。

  话说回来,韦小宝连学都没有上过,何以能在大清的核心部件——京城皇宫里顺风顺水呢?金庸在书中直言道:“妓院与皇宫两处,更是天下最虚伪,最奸诈的所在,韦小宝浸身其中,其机巧狡狯早已远胜于寻常大人”。可见韦小宝的那一套妓院哲学放在皇宫里同样适用,因为这两处所盛行的都是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种种阴谋诡计。而且,韦小宝很善于学习,且看书中的这两例。一是钱老本借猪藏人,第一次用死猪送了沐郡主进宫,第二次便送活猪进宫。韦小宝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要使乖骗人,不但事先要想得周到,事后一有机会,再得补补漏洞”。第二例是齐元凯先让一个郎姓仆役丢了大脸,逼得他非溜之大吉不可,随后将他杀死,偷了东西再嫁祸于他,使众人不起疑心。小宝又学到了一点:“干事之前,先得找好替死鬼”。这一招小宝更是活学活用,康熙欲用火炮围攻集聚鹿鼎公府的天地会群雄时,韦小宝正是刺杀了多隆及一名小太监,让他们做替死鬼(只是后来才发现当时并未刺死多隆),自己才逃出宫来救了群雄。因此,韦小宝在丰富的妓院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又利用皇宫中的环境“广师求益”,终于形成了一套属于自己的厚黑学。

  韦小宝厚黑学的一个关键词是:说谎!他可以凭着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随意颠倒黑白而令听者深信不疑,比如他回到丽春院时,桑结和葛尔丹正欲杀他,他竟用一套言辞唬得对方非但没有了结他的性命,还与他结成兄弟,实在匪夷所思。又如神龙教洪教主几次抓住韦小宝,他都利用教主爱听马屁和教内内讧的弱点以言攻之,一再逃脱险境。以致读者会有一种期待,即一旦危难来临,就等着巧舌如簧的韦小宝急中生智,用一番我们意想不到的奇谈怪论来化险为夷。那么,韦小宝说谎的诀窍是什么呢?金庸先生已在原文中和盘托出:他知道不用句句是假,九局真话中夹一句假话,骗人就容易的多。

  韦小宝厚黑学的另一个关键词是:圆滑!比如吴应熊贿赂小宝十万两银子,他先私吞五万两,再把另五万两上交皇上,说这是全部贿款,皇上自然赞他廉洁自律,索性把这五万两赐回给他。而小宝一出殿门,就把这五万两银子大方分给多隆和门外众侍卫,并故意让皇上听见。这样一来,他既收买了人心,又令皇上觉其无贪财之心,而实际上稳拿了五万两。再如小宝一至台湾,就以施琅进京需送贿打点才不致使台湾民众内迁为由向台民索要一百万两银子,又撤董贵妃像,在郑成功像前假意恸哭,并立台民推爱的陈近南像,既报了师恩,又收买了民心,以致离台时民众不舍其走。等到回宫后又把这些银子捐回台湾赈灾,以显仗义仁厚。书中凡此种种,不胜枚举,可见韦小宝深谙圆滑之道,最善以钱财笼络人心,做得八面玲珑,所以能在高位上屹立不倒。

  以上所述,实际上也是数千年历史所凝聚而成的中国人特有的处世之道,这些特质正显示了中国人阴暗自私的一面,而韦小宝可谓集其大成。金庸曾说,他写《鹿鼎记》受了鲁迅的《阿Q正传》很大的影响,“想把韦小宝写成一个中国人劣根性的典型”。孔庆东更是断言:“从文化价值上看,韦小宝是中国20世纪仅次于阿Q的最光辉的文学形象”。且不论孔教授的话是否中肯,韦小宝的确是一个极具中国特色的典型人物形象。这个形象之所以并不令人生厌,在于他除了有上述不好的一面之外,还有一种令人称许的个性——重情义。

  韦小宝虽然圆滑世故,可他始终不存害人之心,与历史上那些大奸大恶之辈截然不同,他的人生终极目标并非出将入相,而是拿着大笔钱财去扬州开十几座大妓院。而且他对待朋友总是义字当头,这正是他可爱的地方,当然也是中国人可爱的地方。韦小宝的重情义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他对别人讲义气,二是别人反过来也对他讲义气,这两者实是相辅相成的关系。韦小宝对康熙一直忠心耿耿,朝中大臣虽然口口声声说着忠君爱国,但心里未必真这么想,而小宝对康熙的忠诚却是发自内心的,因为这种忠诚不是基于君臣之间的命令与遵从,乃是基于朋友之间的真诚与信任。小宝与康熙在互相不知对方身份的情况下摔跤扭打数月之久,并合力剿灭鳌拜,这份交情是别人不能代替的。所以当九难在五台山上飞剑刺向康熙时,小宝奋不顾身挡在了他的前面,因为有护身衣才保住了性命。小宝当时的奋命相护并不存私心,只是想到“我不能让我的好朋友受伤”才挺身而出,所以格外感人,康熙也才对他愈加信任。此后,随着年岁增长,两人的年少情谊也逐渐被君臣规矩所消磨,但终存彼此心中。小宝带着七个老婆在通吃岛上隐居时,康熙为了召回他竟令士兵沿着一座座海岛呼喊:“小桂子,你死到哪里去了,小玄子很惦记你”,并画了几幅图以充圣旨传示小宝,其中便有年少摔跤图,可见康熙不忘旧日情谊。而结尾,金庸先生敷演出康熙六下江南及叫曹寅开江宁织造局的目的之一是搜寻潜隐的小宝,虽牵强附会,亦符合人物性格逻辑。韦小宝误入天地会,成为他一生中难以摆脱的身份尴尬,但一旦入了会后,他对会中兄弟也算有情有义。最典型的一例是康熙欲炮轰天地会群雄时,他冒死出宫救了群雄。若非大忠大勇者不能为此举也!小宝的重情义得到了相应的回报,如救出天地会众人之后,康熙下令追捕,小宝之前提携过的副官王进宝、张勇、孙克思在相见后不但假装不认识他,还给他留下了粮食马匹助其逃走。由此可见,义气二字是相互作用的,而他人对韦小宝的义举更可映衬他自身的个性。

  总而言之,韦小宝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人物,他身上兼具善与恶、虚伪与真诚、流氓气与侠义心等等。他是中华文化所孕育出的奇异人物,是伪君子与真小人的结合体,他怕死却又在关键时刻奋不顾身,他耍尽小聪明却不出卖朋友,他看似娇小无力却是朝廷大员,他毫无学识不懂武功却纵横官场与江湖。他实在说不上是一个高尚之人,却也不令人生厌,若是这样的人在我们身边,多半我们还会喜欢他。所以,只能说,他就是他,是颜色不一样的烟火。

  二、浅谈《鹿鼎记》的艺术价值

  《鹿鼎记》煌煌一百三十万余言,人物众多,情节纷繁复杂,书中场景纵横大江南北,牵涉政治权谋、军事杀伐、帮派纠纷、地理民俗、典章礼仪等等,又具有深刻丰富的文化历史意蕴,实是一部包罗万象的武侠奇书,而这正是金氏武侠的一大特色。基于此,我们便可以从许多不同的角度去探讨《鹿鼎记》的艺术思想,以下我准备从人物、结构、艺术手法等方面谈点自己的浅见。

  首先是人物,因为人物是小说的核心要素之一。据统计,《鹿鼎记》写了183个人物,其中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至少也有二三十人,比如励精图治、年少有为的康熙(甚至有人认为《鹿鼎记》的第一主角是康熙),凶悍狠毒的海大富,义薄云天的陈近南,沉浸于教徒称颂声中的洪安康,憨气十足的“武呆子”澄观,下手毒辣的建宁公主、毛东珠,老奸巨猾终得报应的吴三桂、鳌拜、冯锡范,陷害忠良的小人吴之荣,艳冠群芳的大美女陈圆圆,火辣奔放的罗刹公主苏菲亚,耿直正派的赵良栋,背后使坏的刘一舟、郑克塽。正是这样一群身份性格各异、行事或正或邪的人物共同演绎了《鹿鼎记》这一出跌宕起伏的大戏好戏,而刻画出如此多深入人心的艺术形象亦足见金庸先生超卓的文学功力。

  在韦小宝的七个老婆中,他最爱的当是双儿。因为双儿好几次身犯险境救了小宝性命,小宝能将四十二章经中的碎纸片交由双儿整理也足见对其的信任,而二人在林海雪原中骑鹿逃命,在鹿鼎山与莫斯科共历艰险,更结下了生死情谊。小宝的话,双儿从来都言听计从,并把“好好服侍小宝”当作一生准则,她对小宝,像是一种基于挚爱的依附关系。所以双儿虽不及阿珂娇艳美丽,没有苏荃精明老练,又不如建宁公主活泼开放,不及沐剑屏身份尊贵,比不上方怡的过人武艺和曾柔的柔婉秀雅,但对小宝的爱恋最为赤胆忠心,随时可以为他赴汤蹈火。这样的妻子,又怎会不得到小宝的特别钟爱呢?因而,双儿是一个还没有摆脱男尊女卑封建观念的女性形象,他缺乏自由精神独立人格,对于小宝的风流花心听之任之,服侍于男权社会而甘之如饴。不过,她对于小宝的执爱还是十分感人的。

  “平生不识陈近南,便称英雄也枉然”,这一句传说充分说明了陈近南在江湖上的崇高地位与声誉。从整部小说来看,其一生行藏也无愧于一个“大英雄”的称号,所谓“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在他身上再一次得到淋漓尽致的显现。他初收小宝为徒,忧其油滑狡狯难当大任,及至小宝几次为天地会立下大功,也转忧为喜。他对于小宝一直关爱有加,虽云师徒,情同父子,即便小宝对于自己传授的武艺总是偷懒不加练习,也并不深责,自己奔波四海却总把小宝的安危挂在心头。只是想不到,这个终生为了反清复明大业殚精竭虑,时刻不忘国姓爷大恩的义士竟被反清内部人士郑克塽所偷袭暗害,临死前还嘱咐小宝不可为自己复仇,说完“我一生俯仰无愧天地”后便溘然长逝。陈近南无疑是光明磊落的伟丈夫,但他对旧主的过度愚忠也颇让人惋惜,在这一点上,他真是像岳飞。

  洪安康,无疑是《鹿鼎记》里最孤独的灵魂。他以毒药逼迫教徒为自己效忠,从来没有相信过任何人,最终被几个高层教徒联手杀死,连唯一有一点情义的妻子也弃他而去,而他所创立的神龙教也早因连年不绝的内讧分崩离析。这是一个专制乖戾的暴君式人物应得的下场。

  除了这些令人过目不忘的人物形象,《鹿鼎记》的结构也极为严谨。其基本情节架构是韦小宝“出宫——进宫”的循环。韦小宝每次出宫,都完成一次大的任务,也是一个情节的高潮,进宫后,向康熙述职,然后加官进爵,情节转向平和。这样的起起落落便使读者的心绪随之波动起伏,获得阅读的快感。还可以注意到,小说开头所写的明史案,与情节联系较弱,直到第十七回山洞女鬼闹剧中才续上前文,再之后则是小宝让双儿杀了明史案告发者吴之荣,此案才算了结。开头所叙顾炎武、黄宗羲、吕留良、查继佐几位大学者在中间和末尾又露了面,皆为商讨反清大业。开头把小宝带到京城的茅十八结尾又写他骂小宝见利忘义,竟上了法场,还是小宝一招移花接木才救了其性命。这几处情节皆可见金庸对于结构的考究,其总体上是取得了一个圆满的架构。

  此外,书中在李自成与吴三桂搏斗时,插入了大段陈圆圆对自己身世的追忆。小宝救刘一舟、吴立身、敖彪时,三人面对小宝表现出了全然不同的神态与语言。这些细节体现了《鹿鼎记》在心理描写和对比运用上的精心构思,从而映证了此书所取得的多方面的艺术成就,限于篇幅,于此不再展开论述。

  三、六个精彩片段

  《鹿鼎记》中有许多精妙的情节让人拍案叫绝,下面选取给我印象最深的六个片段稍加品鉴。

  1、陈圆圆为韦小宝弹唱《圆圆曲》

  《鹿鼎记》第三十二回(歌喉欲断从弦续,舞袖能长听客夸)写道陈圆圆为救女儿阿珂用一封匿名信将韦小宝引至昆明郊外的三圣庵,为其弹唱《圆圆曲》,颇有些琵琶女向江州司马自述身世的意味。书中对陈圆圆这样描述:“四十岁左右年纪,身穿淡黄道袍,眉目如画,清丽难言”。韦小宝亦为她的绝世容颜而倾倒,又说了一番“女子岂应关大计”的高明言论,令陈圆圆引为知己,并把他与吴梅村并夸为“当世两大才子”。随后,便为小宝弹唱吴梅村所作的《圆圆曲》。曲调悠扬,嗓音如天籁,以致韦小宝这样毫无艺术品位的文盲也听得如痴如醉。事实上,这一段与全书主线无大关涉,即便去掉也不影响后续情节,但金庸偏偏浓墨重彩的添上了这一笔,而且写得文动字飞,绝代风华、悲凉身世、佳人轶闻、丝竹美乐,种种场景将历史沧桑之感渲染十足,于中可见一代文学大家的超迈胸怀。我以为,此节文字可推为《鹿鼎记》中最清丽跳脱的一段,最引人神往的一幕!

  2、五个古今第一齐聚三圣庵

  同在第三十二回中,陈圆圆弹唱完后,李自成突然现身,吴三桂又杀将过来,九难老尼也凑了个热闹。于是,书中出现了古往今来第一大汉奸(吴三桂),第一大反贼(李自成),第一大武功高手(九难),第一大美人(陈圆圆),第一大滑头(韦小宝)这五个第一在历史舞台上因缘际会的好戏。史载李自成39岁即殁于湖北九宫山,因此读到闯王重现江湖时我实在大吃了一惊,不过也有不少民间传说谓其未死而出家,因而给作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空间。金庸先生爱开历史玩笑又是一例!而这想落天外的情节设计想必金大侠自己也将引为得意之笔。

  3、小宝与双儿在东北骑鹿逃亡

  小宝领康熙旨去炮轰神龙岛,不料反被教主擒住,双儿冒死将他救出,二人在辽东林莽中骑着鹿疯狂逃奔,饿了就杀鹿而食,长达十几日。此段描写东北林原雪厚树深的苍茫景象,加上对群鹿的传神刻画,别具迷人的地域风情,惊险刺激,富有雄奇之美,时时都会在我脑海重现。

  4、小宝计辱郑克塽

  小宝为了让郑克塽在阿珂面前出丑,以显自己威风,先后叫天地会的青木堂手下、多隆、沐王府的吴立身等假冒身份欺侮郑克塽,等阿珂帮忙求救后,再施援手,又令他们假意输给自己,甚至逼得阿珂与自己拜堂成亲。这一连串的戏演读来十分滑稽,算是《鹿鼎记》中最富戏剧性和幽默感的一段,构思令人称绝!

  5、小宝帮助苏菲亚政变

  小宝和双儿随俄罗斯公主苏菲亚来到莫斯科,正逢国家变故。于是苏菲亚在小宝的教唆指导下发动政变,竟轻易取得成功。我们可以赞叹金庸先生在遵循历史史实的前提下,设计出了这样一段神奇浪漫的跨国之恋,但在逻辑上究竟有些说不通的地方。这个情节我认为是《鹿鼎记》中最怪诞也最离谱的一段,当然也让人过目难忘。

  6、鹿鼎山之战

  书中写到小宝与鹿鼎山上的俄军作战,几万人朝城墙射尿,结果在极寒天气中,这些尿落地后很快结成一片橙黄色的坚冰。于是小宝灵机一动,想用水攻城。在部下的建议下,广伐周边树木,制成三千水枪。然后一边凿冰雪烧水,一边往城墙上齐射烫水。城里士兵在一热一寒的折磨中锐气尽销,终于开城投降。这场战役是金庸先生虚构的,然而只要在脑中想想,就可感到这样一场仗打起来该有多么雄险壮观!如此旷古绝今的水攻大法只有鹿鼎公想得出来!只有金大侠写得出来!

  四、政治隐喻及其他

  我还想说的,是《鹿鼎记》中的政治隐喻。金庸除了小说家的身份以外,还是一个颇有成就的报人,他所创办的《明报》,在香港报业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在《明报》上发表了许多政论文章,不少都是分析中国大陆的政治走向,他的预测也以精准著称。比如他在刘少奇位高权重时便预测他不久会被打倒,并且在邓小平遭下放时便预言他会复出主持大局,后来俱都应验。我说这些是为说明金庸是一个热心政治并精通政治的人,他的这些特点一定会在小说中得到体现。而《鹿鼎记》作为金庸的封笔之作,又是写于1969——1972年间(彼时中国大陆正在风风火火地闹文革),其政治隐喻尤为明显。

  比如,第三十四回中韦小宝与康熙议论枪炮制造时,小宝说:“皇上,我去给你把北京城里城外的铁匠,一古脑儿的都叫了来,大伙儿拉起风箱,呼扯,呼扯,炼他几百万斤上好精铁。”这话我怎么读都觉得有点暗讽大跃进时大炼钢铁的意思。又如神龙教老一辈的人总是抱怨教主重用小孩儿,而抛弃残害前辈教徒,这是不是隐喻文革中煊赫一时的红卫兵运动呢?再如神龙教要求教徒念“教主仙福永享,寿与天齐”要“早晨起身时念一遍,洗脸时念一遍,吃早饭时念一遍,吃中饭时念一遍,吃晚饭时念一遍,晚上睡觉时又念一遍,”这与文革时期人们背语录,早晚请示的景象竟有惊人相似。还有我原来一直不解金庸为何把明史案这个与全书关系不大的事件放在第一回里大书特书,后来一想,清初的文字狱与文革时期在极左思潮的压制下,书籍出版严格受控,全国文化思想界万马齐喑的状态是可以对照来看的。凡此种种,皆可证明金庸是在用他的武侠小说隐晦地表达着对国家社会的关心,并在文革初期便对种种乱象表示了批评与忧虑,若非一颗清醒的头脑,一片感时伤国的赤诚丹心何能为之?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鹿鼎记》的五十回回目皆选自金庸的浙江海宁先祖——清初著名诗人查慎行的诗集。金庸也在书中说明,此举是向自己的祖辈致敬。这当然无可厚非,不过因为是选古人的诗做自己的小说标题,许多地方便难以契合。所以,我看《鹿鼎记》的回目常常觉得云里雾里,不知回目的意思哪里可与该回的情节对应。当然,也有例外,第四十四回的回目“人来绝域原拼命,事到伤心每怕真”却是与本回中陈近南死于小人之手的那种悲壮气氛十分贴合。万人景仰的大英雄竟丧身于无名鼠辈之手,当陈近南倒下的那一刻,想必神龙岛上的乌云也在为之呜咽。事到伤心每怕真,《鹿鼎记》中唯一一个大侠亦如芳花凋零,染红了金庸武侠世界的最后一片残阳。读者的心绪一如小宝决堤的泪海,为英雄不再,浩气长青。

  没有想到能写这么长,但终于能将自己的感受全然付之笔墨,心中十分痛快。老实说,《鹿鼎记》带给我的阅读震撼尚不及《射雕英雄传》与《笑傲江湖》,或许我内心更神往那风云动荡的侠客江湖吧。不过,《鹿鼎记》也没有让我失望,它的精神血脉仍是为金庸所独有的,它的大开大合,它的包罗万有,它里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仍给我以启迪、感动和教益。金庸于此封笔,给读者留下无尽遗憾。然而,这是一代名家的智慧选择。设若金庸继续写下去,其作品当然仍会一纸风行,他又可以坐收银钱无数,但恐怕只能自我复制,难再有大的创新。他既决然不写,必是肯定自己想借武侠小说来说的话已经说完。正如鲁迅30年代以后转向杂文创作,除了几篇故事新编以外不再写小说。每个领域的大师都有个粉碎旧我再造新我的过程,否则便难成大师。

  金庸凭借《鹿鼎记》以及其余十四部小说已在中国当代文学史上建立了不朽功勋,如今金学研究正方兴未艾,但仍有不少质疑之声。我相信金庸经得起时代的考验,若干年后,金庸小说必将成为与唐诗、宋词、元曲、鲁迅、张爱玲等并称的中国经典。

  《鹿鼎记》读后感(八):自古难两全

  韦小宝(手机丢了前面的笔记都木有了TAT)

  1.韦小宝道:“师父你放一百二十个心。”心道:“放一百一十九个心罢!我自己就有点不大放心。”

  2.小皇帝年岁渐长,威势日盛,韦小宝每见到他一次,总觉亲昵之情减了一分,畏惧之心加了一分,再也不是当时互相扭打时那么肆无忌惮。

  3.康熙道:“你指点刺客去危害太妃,本来是该当砍头的,总算你对我还有这么三分忠爱之心……”韦小宝忙道:“不是三分,是十分,一百分,一千分,一万分的忠爱之心。”康熙微笑道:“不见得罢?”韦小宝道:“见得,见得,大大的见得!”(祝你们百年好合)

  4.“皇上鸟生鱼汤,赛过诸葛之亮。奴才尽忠为主,好似关云之长。”

  5.男仆出来开门,众人一拥而入,见人便剥衣服。户主是个告老回乡的京官,见这群前锋营官兵如狼似虎,连叫:“众位总爷休得动粗,待兄弟吩咐安排酒饭,请各位用了,再奉上盘缠使用……”一言未毕,已给人一把揪住,身上长袍、袜子当即给人剥了下来。他吓得大叫:“兄弟年纪老了,这调调儿可不行……”(哈哈哈哈2333)

  6.小宝哭道:“师父死了,死了!”他从来没有父亲,内心深处,早已将师父当成了父亲,以弥补这个缺陷,只是自己也不知道而已;此刻师父逝世,心中伤痛便如洪水溃堤,难以抑制,原来自己终究是个没父亲的野孩子。(陈近南是父,小皇帝是兄)

  7.苏荃眼望韦小宝,笑道:“还是听至尊宝的主意罢。”韦小宝笑道:“你叫我至尊宝?”苏荃笑道:“若不是至尊宝,怎能通吃?”(原来是这个意思)

  8.韦小宝想了想,说道:“皇上曾派人来传旨,说周文王有姜太公钓鱼,咱们就叫它为‘钓鱼岛’罢。”(钓鱼岛==)

  9.康熙在上书房传见。韦小宝走到康熙跟前,跪下磕头,还没站直身子,心下猛地里悲喜交集,忍不住伏在地下放声大哭。

  10.韦小宝噗的一声跪倒(噗)

  11.苏菲亚公主收到后打开箱子,竟是一座韦小宝的裸体石像,笑容可掬,栩栩如生。  原来韦小宝召来雕凿界碑的石匠,凿成此像,又请荷兰教士写了“我永远爱你”几个罗刹文字,雕在石像胸口。苏菲亚公主一见之下,啼笑皆非,想起这中国小孩古怪精灵,却也非罗刹男子之可及,不由得情意绵绵,神驰万里。(哈哈简直屌)

  12.小桂子,一个人不能老是脚踏两头船。你如对我忠心,一心一意的为朝廷办事,天地会的浑水便不能再蹚了。你倘若决心做天地会的香主,那便得一心一意的反我才是。

  13.终康熙之世,这两队罗刹兵一直在清军中服役,忠心不贰,外国使臣前来北京,见到中国皇帝役使罗刹官兵,无不心中敬畏。直到众罗刹兵逐渐老死,“俄罗斯佐领”的编制方始裁撤。(按:关于被俘罗刹兵编入清军详情,具见俞正燮《癸巳类稿》卷九“俄罗斯佐领考”。萧一山《清代通史》云:“俘献京师,玄烨赦之,编为佐领,是为俄罗斯族兵,其苗裔今有存者云。”则俄罗斯兵有和中国女子通婚而生育子女者。)(GOOD STORY)

  14.康熙微微一笑,道:“你起来罢。”站起身来,在书房里走来走去,说道:“父皇是满洲人,我亲生母后孝康皇后是汉军旗人,我有一半是汉人。我对天下百姓一视同仁,决没丝毫亏待了汉人,为什么他们这样恨我,非杀了我不可?”(自古难题)

  15.郑克塽好惨

  16.我有七个如花如玉的夫人,天下再也找不出第八个这样美貌的女子来。皇上洪福齐天,我韦小宝是艳福齐天。咱君臣二人各齐各的,各有所齐。

  17.康熙见了这大不吉利的奏折,自然很不高兴,但申斥的语气中还是带了几分幽默。朱批:“请安折子,不该与此事一起混写,甚属不敬。尔之识几个臭字,不知哪去了?”  李煦见到御批,自然吓得魂飞魄散,急忙上奏谢罪,痛自忏悔。康熙批:“知道了。”(康熙爷简直不要太萌(≧∇≦))

  《鹿鼎记》读后感(九):怎么评价韦小宝

  韦小宝是金庸先生的封笔之作《鹿鼎记》中的主人公,出生扬州妓院,大字不识一个,好赌成性,但是却屡有奇遇,在康熙年间官居一等鹿鼎公,贪污巨款,抱得七位绝色美人归,最后隐匿江湖。

  韦小宝与金庸先生其他作品中的主人公截然相反,例如《天龙八部》的乔峰武功盖世,威震武林,行侠仗义;《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也是武林人士公认的大侠。但是韦小宝绝非公认的侠士,在许多人眼里,可能是一个只会溜须拍马的大流氓。一些文学评论者认为为韦小宝根本称不上侠士,顶多就是跳梁小丑,为了反衬陈近南等名士而存在的。

  然而,我认为韦小宝并非跳梁小丑,他实在是一位侠士,只不过他不是乔峰那样的大侠,而是一位小侠。义气可以分成大义和小义,救国救民是大义,江湖义气是小义。正如义气一样,侠士也可以分成大侠和小侠,大侠为国为民,小侠为兄弟两肋插刀。而韦小宝就是一位以江湖义气为重的小侠。

  一、最喜欢讲义气的双儿

  韦小宝好色,这是毋庸置疑的。他一见到年轻貌美的阿珂,就为她神魂颠倒,想讨她做老婆。后来阿珂三番四次要杀了羞辱自己的韦小宝,韦小宝却千方百计接近阿珂,哪怕阿珂要韦小宝救自己的情人,韦小宝虽然心里极其气愤,却一看到阿珂苦苦哀求的眼神,登时就心软了,答应阿珂的一切要求。可见韦小宝好色至极。

  韦小宝一共娶了七位老婆:神龙教教主夫人啊荃、沐王府方怡、沐王府郡主沐剑屏、白衣神尼的徒弟阿珂、庄家双儿、建宁公主、王屋派曾柔。阿珂大概是最貌美的,她是天下第一美人陈圆圆的私生女,继承了母亲的美貌。但是韦小宝最喜欢的并非阿珂,而是双儿。书中写到有一次韦小宝死里逃生,他痴痴的望着阿珂。忽觉一只柔软的小手伸过来握住他左掌,韦小宝身子一颤,转头看去,只见一张秀丽的面庞上满是笑容,眼中泪水却不住流将下来,却是双儿。韦小宝大喜,一把把她抱住,叫道:好双儿,这可想死我了。一颗心欢喜得犹似要炸开一般,霎时之间,连阿珂也忘在脑后了。

  论相貌,双儿比不上阿珂。但是双儿对韦小宝的深情重义超过了其他所有老婆。双儿为韦小宝挡过“一剑无血”冯锡范的一剑,冯锡范是可以与陈近南媲美的武林高手,双儿面对如此高手,非但不逃,还豁出命去救韦小宝,足以见双儿对韦小宝的感情。这种感情不只是儿女私情,更似换命的兄弟义气。韦小宝最爱义薄云天的双儿,而不是貌若天仙的阿珂,足以见韦小宝并不是一个重色轻义的人,而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好男儿。

  二、钱排在义气之后

  钱和女人,几乎是人人做梦都想得到的。生在妓院,从小受尽欺负的韦小宝更加如此。但是即便如此,韦小宝仍然不会为了钱财,做对不起兄弟的事情。韦小宝侥幸得到了八部《四十二章经》,知道了大清的宝藏就藏在鹿鼎山。这些宝藏数额巨大,是满洲兵士入关后抢来的财物,以备退出关外之时使用。但是康熙告诉韦小宝,鹿鼎山是大清龙脉所在,一旦龙脉被挖,大清就会灭亡。韦小宝把康熙当作自己的兄弟,所以即使鹿鼎山下有再多财富,他也不会去挖宝,伤害兄弟。可见韦小宝重义甚过看重财富。

  三、为了义气触犯龙颜

  韦小宝入了天地会,成为天地会总舵主陈近南的徒弟。天地会的口号是反清复明。所以,康熙下令韦小宝剿灭天地会,否则就要杀了韦小宝。韦小宝吓得满头大汗,还是告诉康熙:自己救康熙,是因为把康熙当成兄弟;同样,自己也把天地会的弟兄当兄弟,所以不能去剿灭天地会,做不义之事。康熙怒气冲天,念在过去的情分上,免了韦小宝死罪,却把韦小宝囚禁在通吃岛上。韦小宝一日不剿灭天地会,就一日不能离开通吃岛。即便如此,韦小宝仍然不愿意出卖天地会的兄弟,可见他讲义气之真。

  韦小宝从未进过私塾学堂,通过听书完成了自我启蒙,又在江湖和朝廷里摸爬滚打,学习做人处事的道理。说书先生讲故事重在精彩有趣,而不是道德教育,在这种环境长大的韦小宝,自然也不能深明大义。金庸先生创作韦小宝这样的人物的初衷不得而知。正如一万个读者就有一万个哈姆雷特。在我看来,韦小宝的身世比现实中大部分人更加可怜,也没有拿得出手的一技之长,所以,韦小宝能做成功的事情,我们应该也可以。相比乔峰等大侠,韦小宝更加像一个草根偶像,更加接地气,更容易感召读者行侠仗义。也许正因如此,金庸先生才决定封笔,因为他再也创造不出比韦小宝更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侠士了。所以,韦小宝非但不是一个悲剧人物,不是一名跳梁小丑,恰恰相反,他是一位草根英雄,是我,也可以是你!

  《鹿鼎记》读后感(十):重读鹿鼎记

  这几日重温鹿鼎记, 发现,从以前的的作品到这部封顶之作,金庸完成了一个由理想主义走向犬儒的完美蜕变。

  书中出现的大侠,英雄豪杰,各个利益集团在相互斗争和博弈中,被一个谎话连篇的小流氓耍的团团转,而金庸在一旁冷冷地讽刺嘲笑着不知变通,执着,不识时务,守旧固执的大丈夫。例如陈近南这样武功高强,为人正直,有英雄气概之人,放在这样一个不适合他的年代,连做一个悲剧英雄的资格都没有。毫无价值的牺牲,赤裸裸的讽刺了纯粹的理想主义放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的那份无力和虚弱。他毫无意义的死亡, 只不过是权力斗争中的一场闹剧。那些与世不合的理想啊,情怀啊,都被玩世不恭地嘲笑了一番。

  从郭靖的侠之大者为国为民,金庸诠释了达则兼济天下的抱负和执着。 到令狐冲的看破世事归隐山林,无为而治顺其自然,至少守着独善其身的执念。萧峰以虽千万人吾往矣的大智大勇,一个人的牺牲换来短暂的和平,以大爱无疆的悲剧英雄形象反映了个人在时代面前的无力与不放弃。到了韦小宝,金庸放弃了所有的执着,顺势而变,韦小宝在这个时代中的如鱼得水就是金庸放弃执着的一次尝试,所有的执念,瞬间化为一个笑话,以唐吉柯德的方式结束他对骑士精神的执着。韦小宝这个人物本身就是一个笑话,他在嘲笑中国人的劣根性,他在笑人性的贪,人性的欲,人性中的不光彩,也在哭,哭人性的软弱自私善妒狡猾,哭在利益欲望生死面前,人性的美好是多么脆弱。记得卢梭曾说过,人本是善良的,是社会腐蚀了人心。可是别忘了,社会也是人组成的,社会的黑暗,就是人性黑暗的表现。社会对人的影响和人对社会的影响实在是千丝万缕,复杂而多元,难以一言以蔽之。无论如何,人性这种极不稳定又禁不起诱惑的东西,在放弃那点执念之后,随波逐流实在是太容易不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鹿鼎记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