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十一字杀人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十一字杀人的读后感10篇

2018-02-19 20:4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十一字杀人的读后感10篇

  《十一字杀人》是一本由[日] 东野圭吾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184页,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一):人命,底线

  道德沦丧,人性丑恶,但所有的一切在人命面前,都是次要的。

  这本书看完,毫无疑问最讨厌山森社长。见死不救?行,可以理解,毕竟人在灾难面前,自私保命是本性扪心自问,如果我自己面临那样的情境,也未必能出手救人。山森最让我不能容忍的是,明知竹本没死,却为了自己和家人的声誉地位,将他抛“尸”大海,将他杀死2次。一切的丑恶人性,都是道德层面问题,但一旦牵扯到人命,就是不可原谅的罪行。更遑论山森之后一系列的借刀杀人。甚至可以说,他是一切的起源,是罪恶源头

  1、山森社长为一己私利杀人,不可原谅。

  2、所有在场的人以不揭露杀人罪行为代价换取对自己见死不救行为的隐瞒真心丑恶。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二):到底是谁杀了他。

  序言:“来自无人岛的满满杀意”

  (这是一篇非常不理性评价

  段落 :要么付诸实践,要么放弃-------就是这样。除此以外,别无选择

  文章的三次意外

  1:糟糕的海上,不知道自己能否归来的前提下,该否去拯救他人。

  这是文章的主要线索,从一年前的海难开始,11个人去Y岛中,却只有10个活着回来,其中的游泳健将竹本却死于这场灾难,一年后的某天,复仇开始了。

  第一个死的是我的男友,是我交往不到两个月的男友,

  第二个死的是我男友一起工作过的朋友,死法一致,下毒,后被人锤击脑部。

  第三个死的是那个演员,是本打算交易说出真相的演员,可是他再也没有机会说出了。

  那次的海难,11人,有一人被盾击晕了过去,等大家逃生到无人岛才发现只有10人,少了一人,于是女友呼叫大家去救他,去救他!!但是海风呼啸,海浪翻腾,没有人出声,没有人愿意迈出这一步。

  2:提出拯救的人,向被拯救的人,提出自己的要求是否应该被鄙夷、

  第四个死的是我的好友编辑

  无人岛上,有人愿意去拯救女人的男友,但是前提是一次性交易,一次肉体魅惑却终究什么都没有得到的性交易。

  女人答应了,为了救他,也许不想但是她答应了。可是这个男人却“死在”了刚刚被救的男人的手中。

  3:出轨的男友,女友为他谋杀,是否值得

  凶手是她,她杀了前面所有的人,最后却也死去。也许她心中的仇恨依然没有解脱,也许她知道自己的男友提出性交易的时候也有愤恨,但是却依然相信男人的心在她这里,

  最终她也死在了海礁上,不知道会不会遇到死去的男友的魂魄。他们会说些什么。

  4:他其实再被扔入海里的时候还活着

  也许山森不知道知道他还活着,也许本就知道他只晕厥却未死亡。无论是什么都已不重要了,因为在竹本决定救人的时候,山森就已经不想再让他活在这个世上。

  也许只是不想别人知道,自己是冷漠无情的,但却做着更加冷漠无情的事儿,只是想掩盖着自己,却为此间接谋杀了这么多人,也许他才是真正的杀人凶手,是他,就是他。

  世界上没有一种叫如果的东西

  如果海难中,剩余的人不这么冷漠,是不是他们就不用为了掩盖内心懦弱,从而犯下更大的错

  如果他没有交易,是不是就不会死的那么突然

  如果有人公布于众,是不是剩余的人就不会接受良心的谴责,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三):事实非黑即白 但人性不是

  在读完这本书后,我脑海中留下的最深的印象就是作者想告诉我们的,黑与白往往没有明确的界限,可恨之人往往有值得同情之处。

  但我不认同这个观点事物对错就是非黑即白的,任何人都应该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代价。

  我并不认为在无人岛上众人对金井见死不救是错的,相反,我认为他们在情急之中做出了一个最周全的保护自己的决定。没有人有义务自己的生命为代价,在成功率极小的情况下去拯救别人的生命

  而金井失手“杀死”竹本,当然是错的!就像冬子所想,竹本在如此情况下以生命为交换去救金井,要的是志津子的肉体,这个交换是等价的,况且志津子完全可以拒绝这个交换,但她既然答应,就没有反悔的理由。至于之后众人对于竹本的谴责和对金井的庇护,倒显得如此可笑了。

  此后冬子对于众人的复仇,在我看来如此可怜苍白,在她知道一切的真相之后,是她对于事实不公却无力悔改做出的最后的抵抗,这也是那些人为自己隐瞒事实所注定要付出的代价,无可厚非

  至于山森,是我在这本书中最欣赏角色,狠辣,但却令人无可反驳,他在背后操控一切,却将自己置身事外,摆出伪善嘴脸,却又周全的无懈可击

  人总爱逃避道德以外法律以内的东西,却也不过是人性的本质罢了。人性可以成就一个人,也可以摧毁一个人,我们总认为山森没能付出代价是书中最大的遗憾

  可是这个世界,不是向来如此吗?

  又有什么遗憾的呢?

  人性游离于黑与白之间,让人挣扎于其间不可抽身,可这正是它最有意思地方,它给了所谓事实的另一种可能性

  人性向来不是什么分明的东西,自私,逃避,挣扎,徘徊,一个个罪恶的代名词,却是构成一个人的最重要的成分

  没有罪恶的人,没办法生存。

  “来自于无人岛的满满杀意。”

  “来自于人性的满满杀意。”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四):谁是最猥琐的人

  貌似这一系列的风波都是因为这个叫做竹本的叔叔,不合时宜的提了个羞羞的要求引起的。

  如果竹本桑采用另一种做法语气诚恳的对志津子妹妹表示:愿意去救她的金井欧巴,并希望可以事后获许志津子的浪漫一夜,并明确表示他对她的情意由来已久生不逢时(并非无爱的肉欲),以及即使她拒绝了他的请求(非胁迫),他也会去拯救她的恋人。临行前,温和的质问志津子:一个愿意为你的幸福拿生命冒险的人,也不值得换来一夜的陪伴吗?无需等到她的答复,就决然冲入怒海拯救她的爱人......等人已救下,再以此“舍命救汝挚爱”欠下的人情,外加有礼有节的软磨慢泡,总比当初在危难之下胁迫,别人一时情急的随口应承的胜率高吧。

  我相信这种做法可能目标达成的几率更大,姿态也更好看,而且竹本被指责的:1. 乘人之危的胁迫;2. 无爱的肉欲;也就可以极大的被淡化?可是用了更好的姿态提出这个要求,难道他的内心和欲望就有本质的差别?也不过是为了达成欲望目的穷尽心机罢了。

  竹本没有采用这种的高姿态的方法,没有利用各种漂亮说辞去包裹自己的欲望;没有用心机和谎言去挟持志津子的情绪;没有不由分说的救下她的爱人,再事后用欠下情以施压。他只是把交易的本质道出,赤裸裸地把价码摆在台面上。让她自己,心甘情愿的抉择。

  在生死攸关的事上谈报酬谈价钱,是不容于中日两国甚至世界人民普世价值的。可细想,生命只有一次,把它说成“人最为珍贵之物”也不为过吧。愿意拿如此珍物去冒险成全别人,无疑是高尚的,是脱离了低级趣味的雷锋赖宁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焦裕禄式的。可不愿为了别人拿自己的生命冒险,虽没有前者牛逼闪闪,但也属于可以理解,也是无可非议的范畴。

  那么,愿意拿生命为别人冒险,但希望有偿交换。这种做法是值得批判的?可是,又有谁,有什么样的说辞,可以理所当然的去要求别人的无偿帮助,更不要说这还是一次赌上性命的冒险!这种做法虽然没有无私奉献者值得赞颂,但起码也没有比自保者更低劣吧?

  那么竹本的低劣是因为乘人之危索取过高的“报酬”?难道“贞洁”比生命更贵?请注意,交换的筹码不只是“卑劣者”竹本的一条生命,还包括被救人的生命!“贞洁”比两条生命更贵?被救人可是她的爱人。“贞洁”比爱情更贵?

  以上看法,会让人感觉到不快吧。究其原因人们直觉的不希望“生命”“爱情”“贞洁”等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词汇,被比较,物化和标价吧。

  厌恶竹本的读者们,除了厌恶他的做法卑鄙,应该也反感竹本物化 亵渎了那些不能被玷污的价值吧。可不巧的是,本次元里万物皆有价啊。这我就不论证了。

  而那些同在岛上,厌恶竹本的故事中人们,厌恶他的理由则更复杂得多。他们既有力求自保的自私,又没有面对人性自私内心的坦诚,更没有突破“普世价值”束缚智慧,但是却又身体力行的干着违背自己所信奉价值的事。本来大家一起猥琐,感觉也就没那么猥琐了,可竹本施救的行为,给他们来了个群体嘲讽,提醒了他们的行为在他们自己的认知里是那么的不堪,更刺激了他们那脆弱的自我认同。

  人性本“劣”的特点之一,就是被别人揭短后的第一反应必是努力否认,若无法抵赖,或则恼羞成怒,或则找寻借口转嫁责任

  在群猥琐勿相鄙的指望破灭时,不幸中的大幸,牛逼闪闪的竹本没有如“雷锋”般无偿奉献,还好死不死还开出了要潜规则志津子的价码。我去,士可忍叔不能忍。众猥琐族人立马把满肚子想救又不敢救,想承认没种又想拿“雷锋赖宁邱少云黄继光董存瑞焦裕禄”高要求自己,想安静的当个落难者却被逼成壮士甚至烈士,的委屈全部找到了合理的出口:做好事不留名,助人为乐人我们族人的优良传统,你怎么能要索取报酬,而且还提出那么羞羞的要求!太无耻了太卑鄙了太猥琐了!......在那一刻,整个猥琐族人完成了心灵的进化和净化和统一。以致最后在一系列的凑巧效果下,齐心合力隐瞒了竹本这个族中败类的事迹。

  这么看下来,比起竹本桑直接坦诚的“交易”,岛上一同落难的猥琐族人似乎更加虚伪

  至于山森这个猥琐族族长,我不知道,他对竹本的杀意,有多少是来至因为违背内心,而畸化的恨意;亦或者仅仅是冷漠的把竹本以及其他族人当作侵害他名誉的污点。 但无论是哪种心理,都无法否定他为己之益而利用他人,甚至夺取他人生命的“恶”。

  「“而且,想要成功的话,还必须不管别人的死活。”

  “对啊,没错!别人嘛,只能把他们当做一件工具。”」

  摘自:《十一字杀人》 — 〔日〕东野圭吾

  竹本,用自己的生命去博取交配权。想来竹本还挺热血的嘛。而山森,用尽心机,利用金井,利用人性之“劣”挟持其余族人,利用冬子的仇恨,去给自己丑陋打个粉底。时任猥琐族族长,真是当仁不让实至名归

  其余的猥琐族人貌似没有族长如此极致的猥琐高境界。他们多半是脑子不好使,行为与认知失调导致干出了蠢事。人性深处的“恶”中,有多少是被灌输的“善”蒙蔽了双眼所致吧。

  只有直面内心的欲望,才能真实的内心和解。才能洞察世事,不被种种虚妄的道义挟持,干尽蠢事,一地鸡毛,为时已晚。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五):(剧透慎入)关键不在于【趁火打劫】和【见死不救】哪个更卑劣

  关键在于【见死不救】的人们为了自己的【利益】(声誉、事业、地位等因素)掩盖了【真相】,避免将自己【见死不救】的行为暴露在大众前,为了逃避公众【审判】误杀了【趁火打劫】的人。

  但矛盾存在这里。不管每个人心里对见死不救和趁火打劫是怎么看的,但公众道德无疑是否定的。也许明哲保身舍己救人只有一公分的距离,但是却成了划分高尚与邪恶的鸿沟。然而我想问,没有跨入人性高尚的定义,就一定会坠入人性恶意的深渊吗?公众道德的审判标准会否太急转直下了?对人性会否太苛刻了?

  山森利用他人的复仇和愚蠢,除掉对自己不利的人,这样的行为是否又是邪恶的呢?毕竟如果没有他人行凶的动机,如何推进成他的目的呢?另外这个过程诸多的不可控性,以山森缜密严谨性格,为何可以这么冒险?

  冬子明明可以直接发表川津和竹本的作品,揭示真相,把山森一行人直接丢给大众去审判,而她竟然选择了手刃仇人?难道最好的惩罚是死亡而不是身败名裂

  明明有生命威胁,女作家竟然还愿意和冬子一起加入孤岛之旅?只为了满足自己的侦探之血,只为了仅有好感与性关系的男友?

  太过依赖偶合的作品,就会成为一般般的本格推理作品。因为创作的过程和画迷宫用了同样的方法。who done it 和why done it的设计是如何完成的?先画出若干条通道,然后慢慢堵上通道,最后只留一条路通往出口。人性拷问只是噱头,也只成为完成本格构建的工具之一,最终带来的震撼是远不及横沟正史的金田一耕助系列。例如狱门岛或者八墓村这样的作品,邪恶是深埋在人性、社会性、族群性深处的,最大的邪恶推动了犯罪,而人心的恶只是实施的工具。

  只为逆转而设计的本格机关,会让逆转失去击中人心的力量。看来东野的确“不是不想写本格,而是不能写本格。”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六):所谓善恶界限,其实都在人心

  只看过东野圭吾的三本书,白夜行,解忧杂货店,还有这本十一字杀人。不能说对他的风格有多少了解,但是他小说推理神离奇的面貌之下确实隐藏着人性,以及一些难言的思索。

  犯罪的人都不是天生,却由于种种家庭社会的原因逐步开始用最极端的手段宣泄自己或者保护他人,书中所写的死者或是受害者,又或是看似毫无关系的人,却在迷雾散去之后,暴露出自己最丑恶不堪的面目,这不得不说是一种畸形。像是白夜行中的唐泽雪穗和桐原亮司,他们的童年全是阴影,这阴影却是由自己最亲的父母造成,他们能选择什么呢,所谓杀人犯罪,不过是最基本的互相保护,可一旦这种阴影开始笼罩心头,他们今后的人生却必定是个悲剧,儿时的杀人只是自卫,之后的犯罪却无法停止,也不再是清理和法理之中,最终两个人犹如行走无尽白夜之中,只能走向灭亡。但他们真的就罪无可恕吗,恐怕不能断言,最起码这罪恶的源头,是更不可饶恕的罪恶。而他们,也不过是其中最大的受害者。

  又如十一字杀人。其实是一个十分简单清晰的案件,并不像白夜行的情感与案情错综复杂,但这之中却也反映了让人细思极恐的人性的可怕。说到底,春村一方和冬子一方,都是案件的受害人,但一个因为要保护所爱,一个因为要捍卫所爱,无心或有意的杀害了罪魁祸首,我们所痛心和叹息的,却正是这背负杀人恶名的‘无辜者’。而让人厌恶和鄙夷的,却又是所谓受害人和无罪者,一个竹本幸裕(名字起的真是符合行为),他卑劣的要求直接导致了三个人的毁灭,一个山森社长,华美的面具下隐藏的是丑恶的内心,他们在法律上也许无罪,但他们就能以善的名义存在吗。作者有意,读者有心,可谁是谁非,也不能就这样完全定论。

  也许这就是人性的光辉,也是丑恶之处。因为无完人,所以瑕疵下的光芒更显耀眼;因为伪装完美,所以一切不光彩更显丑陋。东野圭吾的作品揭示丑恶,却又渴望真善,这也是我们生存于社会的共同诉求。

  世上本无善恶,一切发乎人心。你我共勉。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七):不能用邏輯去理解的人物們

  說實在的,看完這本《十一字殺人》感覺對於道德的認知又達到了一個新的層次,在道德的世界沒有絕對的好壞之分。外表光鮮亮麗的好人背後,可能是一顆骯髒的心。這個小說的女主人公以及各位角色,也徹底刷新了我的三觀。首先先說說這本書的內容:

  女主的朋友冬子在女主的男友被杀之后,陪同女主一起追查凶手,但是总有人抢先她们一步杀死重要知情人,留下一个又一个谜团。真相终于在第二次无人岛之行以后真相大白。杀死女主男友的凶手居然是一直陪在女主身边,是一直帮着女主查案的冬子小姐。(Holly Shit!)她是为自己在海难中死去的男友竹本幸裕报仇。旅行社组织的一次游艇旅行发生意外,一行十一人漂流至孤岛,但最终只有竹本幸裕一人遇难。而冬子就是竹本幸裕的女友,她在收拾竹本的遗物时偶然发现一个酒壶,里面是竹本的记录,上面明确写着竹本已经游到了无人岛,但是同行的人却说竹本是因为没有游到无人岛而被海水淹死。由此冬子展开了一系列的复仇,在女主男友川津那里知道了事情真相的冬子,连杀了川津先生、新里小姐、坂上先生之后也被杀了,而杀她的是从无人岛上幸存的志津子和金川。

  真相:在那次海难中,金井先生因为逃离游艇的时候头部受到重击,以致别人都游到无人岛的时候,只有他一个人穿着救生圈飘在海上。而他的女朋友志津子则在岸上苦苦哀求众人去救他,但是面对巨大的海浪,没人敢下去救人。就在这时,竹本先生站起来说他下去。但是他的壮举不是因为大义而是因为觊觎志津子的肉体。万般无奈的志津子只能答应,但是在竹本把金井救上来之后,志津子小姐犹豫了,如果是竹本要钱她会不惜一切筹钱,但是他的要求却是自己,她很无奈,二人发生了争执,这一幕被刚醒来的金井先生撞见,他扑上去,却不想意外造成了竹本先生的死亡。突如其来的意外,令所有人目瞪口呆,没有人去救竹本,那对情侣疯狂的叫着对方的名字然后扑到一起。接下来的剧情就是游艇组织者山森先生劝金井先生不要自首,他说竹本这样的小人趁人之危,觊觎别人的肉体这都是最低等人才会做出的事,他们会为金井保守秘密。山森先生强调了竹本的卑鄙无耻和金井先生行为的正当性,并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最终大家达成一致,认为金井先生属于正当防卫,他们统一了口径,还帮金井把现场布置成了竹本死于海难。但是百密一疏,竹本是一名小说家,他把在无人岛发生的事情记录了下来,可能是因为想回来整理成报道文章吧。他虽然没有料到自己会死,但是他清楚的记录了没有抵达小岛的是金井,并把小纸条放在了酒壶中,以防被海水弄湿。已经平安到达无人岛的竹本为什么会死呢?正是这小纸条使得冬子展开了的复仇。

  无人岛上的众人之所以会选择帮金井隐瞒,这其实是一个暗箱交易。因为把竹本的死公布于众,那么金井的溺水就不能不提,那么接下来,大家就会提出疑问,除了竹本外,其他人为什么不去救人?这样一来,其他的人就将会受到公众的谴责。山森等人替金井隐瞒杀人真相,换来的得失山森对金井见死不救的闭口不提。

  奇葩1 川津雅之

  女主的男友川津雅之在死前和女主人公一起見面,說自己被盯上了,還預感自己要被殺害。看到這裡的時候,我的白眼早已不知飛往哪座星球。MDZZ,作為有著正常思維的成年人,除非你很享受被跟蹤,被盯梢的感覺,不應該報警麼?難道就因為自己的女友是推理小說作家,就讓自己能量超乎想像?還是他已經活膩了,想早點去見上帝?事實上,他的預感百分百的正確,他確實死了,而且死的很慘。讀完小說的都知道他被自己女友的好朋友冬子所殺,至於冬子的動機,我猜是因為川津雅之沒有將在荒島發生的事故寫好卻沒有發表出來吧,亦或是不知情的冬子認為川津雅之和其他人一樣,希望對這件事保持沉默吧。感覺川津雅之死的比較願望,畢竟是女人看了都想與之滾床單的帥男,不知道男人看了會不會有反應。更二的事,自己把無人島發生的事件寫成資料的事情還跟山森說,還帶著威脅的口吻說想讓山森以後得到世人的審判。擺脫,人家在暗處,你在明處,這根本就鬥不過啊!這就是明擺著把自己送進虎口的傻叉作家,白寫了那麼多的小說,情商智商都沒有什麼長進......

  奇葩2 萩尾冬子

  這本書裏面殺人最多,擁有着離奇三觀,以及對奇葩男友有著無限愛的女二號。這位對男友的死耿耿於懷的女人,抱著“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的信念,走著“上刀山,下火海”的路線,去追查自己已故男友的死亡真相。得知真相的她,為了能夠殺死自己男友的金井三郎,不惜代價的將川津雅之,新裏美紀子和坂上丰三人杀害,在杀害三人之前,萩尾冬子就已經知道事情的真相,她沒有選擇將事件曝光出來,還選擇了以暴制暴的方式,讓人費解。當她得知,自己的男友要志津子的身體作為代價去救金井三郎的命的事之後,她的話又一次刷新了我的三觀。

  “每個人都有優點和缺點,雖然我經常煩惱他的女性交友的問題,但是我也非常愛他碰到緊急的時候,就會賭上自己性命去做事的那種活力。而且他渴望的是你的肉體,不是心”

  聽完這句話,我竟然無言以對。冬子小姐,我做你的新男友可好?我保證我的心是你的,身體是其他女人的。從這裏也可以看出冬子小姐對於竹本正彥是真愛,那愛情比德芙巧克力還濃醇。當他準備殺死志津子的時候,被前來保護女友的金井三郎反殺。一條可耐的性命就隨著風兒消逝了,去見自己心愛的竹本正彥了。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八):勇敢才坦然,自然即人性

  用大半天天时间读完了东野圭吾的《十一字杀人》,读到十一点多了,还不肯睡觉,坚持着要把结局看完。 剧情已经越来越清晰,真相也马上昭然若揭,立秋的夜里,白天一直在雨,坐在客厅里有风吹过来,冷嗖嗖的感觉。我一边已经带入了剧情,有点害怕,另一边又不肯停,只静静的躺着,盯着iReader夜间模式那幽暗的蓝光。 不得不承认,东野圭吾讲故事是一把好手,他不紧不慢的讲着故事,在不经意间将你吸引,我开始跟着主人公一起去推理,怀疑每一个出现的人。 然而每一个我怀疑过的人,都不是凶手。 这使我对东野圭吾的敬佩又多了一层,他不落俗套。 如果一开始某个人物的登场,就让人立刻有“他明显就是凶手嘛”或者“他脸上简直就写着凶手二字”这类感受,而且后面发现这个人还真的就是凶手,那这个故事,就不会那么吸引人。 这本书给我最大的震撼,不是人性的丑恶和复杂,甚至于我都没感受到人性的丑恶,我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这个我等一下再说,我先说我最大的震撼—无畏和勇气。 是的,我被主人公“我”的无畏和勇气深深折服。因为书里没提到她的名字,她又是一位推理小说家, 这里我先称呼她为推理小姐。推理小姐的男朋友被谋杀了,推理小姐发现一些疑点, 开始一步步调查深究。 随着一步步调查,真相即将浮出水面,推理小姐遭到了恐吓,大半夜的她忽然觉察家里有人潜入,她大着胆子四处查看,最后在电脑上发现了“再不收手就杀了你”的威胁语句,看到这我汗毛都竖起来了,毛骨悚然大概就是这个感觉。我已经想退却了,万万没想到,推理小姐在这种情况下还会看着窗外的明月,喃喃自语道, “事到如今,我不会收手的”。 类似的恐吓事件,不久之后又发生了一次,推理小姐被人诱至健身房练习杠铃,然后有人把湿毛巾蒙在她脸上,压在了哑铃上,差点扼死她。 这次事件后,推理小姐依然没有停止的意思,她甚至在方向进一步明朗后,和一群人再次去了无人岛,而这群人里,极有可能就有杀人凶手。这样的坦然,这样的义无反顾,让我想起了《少年包青天》里的一句歌词“只要真相大白,一切,一切无愧于心”。 无人岛上,再一次有人死掉了,这次遇难的是一直帮推理小姐调查案件的朋友—萩尾冬子。对我来说,恐慌再次袭来,连帮忙调查案件的朋友都死掉了,这是第三次警告吗?下一个要遇害的,就是推理小姐了吗?我胡乱的害怕并猜测着,我觉得躲在暗处的凶手像幽灵一样鬼魅。 推理小姐一如既往的冷静,她继续分析案情,甚至跟在场的人都做了询问。 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了,推理小姐也迅速判断出冬子才是凶手,这个结果让我愕然,凶手居然就在身边,还一直和推理小姐侦查案子。 真相我就不再陈述了,我只说说这个谎言里体现的人性部分,令人震惊,仔细想去却又合理。 志津子是没有错的,为了搭救男朋友金井,答应了竹本的肉体交易要求;金井是没有错的,他以为女朋友志津子正在遭受侵犯,出自本能袭击了竹本。川津雅之也没有错,甚至我觉得他还是个好人,他曾劝在场的人去救金井。 山森算是此书的最大boss,坏事都是他一手引导的,他为了不让人知道他们见死不救,居然就将金井杀了。看到这里,我有着愕然,在那么恶劣危险的情况下,不去施救,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事,这个point在我大天朝根本不能成立,这意思是说日本人道德感特别强烈吗?不能理解。 再说一切的源头,金井这个人,我也相当不能理解。生死关头,他居然还不忘对志津子提出一个肉体交易,而且是只要求一次,并没有情感上的要求,以后再无交集。这算什么呢? 对于他这种行为,他的女友冬子,是有一套说辞的,“每个人都有优点和缺点。虽然我经常烦恼他的女性交友问题,但是我也非常爱他碰到紧急的时候,就会赌上自己的性命去做事的那种活力。而且,他渴望的是你的肉体,不是心。” 冬子的说法,我也不能明白,诚然,她的男朋友被人谋害了,她很悲痛,燃起复仇的怒火。然而她对男友的这种交易行为,还放出如此辉煌的闪光点,我也是醉了,果然是西葫芦配瓜。 无人岛是一个特殊场景,当人比较少,避开公众时,我觉得人性会被无限放大,而那个人性才是真实的人性。平时我们在熙熙攘攘的闹事街区,奉公守法,那是因为有法律束缚,一旦没有法律束缚,我们也可能在内心滋生出无限丑恶来。 最后,我还想吐槽一下这本书的书名“十一字杀人”。在我读完一遍小说后,都没有自然的记住这杀人的十一字是什么,说明这十一字是失败的,是不醒目的,不刻骨铭心的。顺便提示一下,这十一字是“来自于无人岛的满满杀意”。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九):未完....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脑子里全是些反叛情绪。

  为什么所有人都对女推理作家言无不尽的告知尽可能知道的详情呢?

  比如,死者竹本的弟弟,难道就因为她说想找小说素材?就能向外人轻易吐露自己至亲之人的事?竹本弟弟最近一直被人监视他也有所察觉,他难道就没有想到来人有可能真实身份并不如名片所说?再者就算是真实身份,我不觉着一个正常的人可以将自己亲人的死告诉别人,让他人来当素材写小说。当然如果这是警察录口供我倒觉着合情合理。

  救人与救赎

  事情最初的缘由应该是川津雅之的一篇稿子,一个讲述了发生在无人岛致人与死地的一个写实记录。我就想不明白了,他凭什么记录谴责别人呢?如果他的腿没有受伤,他能保证他能去救金井三郎吗?

  再者,既然天气恶劣到他们全部坠入海中,可想而知,这次风暴不是一般的大。大家没有人去救这也是理所当然,毕竟只有一条命。而且大家也才刚刚费劲游到无人岛,体力能否支撑再去救一个人很难说。再者,他们都是游泳健将吗?他们真的有那么熟悉水性吗?救人的时候发生意想不到的情况,他们该怎样面对?

  如果我们往好处想:

  有人去救了,两人都活着回来了。那么,皆大欢喜。

  有人去救了,两人都没能回来............又搭进去一个人...........

  救人不就该量力而行吗?难道只是为了不受良心谴责,不顾实际情况而盲目的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竹本幸裕的死 不知道其他人是什么情况?但竹本是个游泳健将是无疑的。在这些人中最有可能能救上来金井的也肯定是他。但他却提出了让人匪夷所思的条件...受到众人谴责也是理所当然。难懂众人有错吗?就算他们什么都没做?去指责他这一个条件有错吗?

  写着写着我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十一字杀人》读后感(十):笔记

  乌龟的作品就是,诡计部分写得再瞎,观看感受还是不错。悬念吊胃口的程度和层层递进的紧张恐怖氛围很成功,看得我欲罢不能,一定要一气呵成。比起诡计设计精妙,但文笔粗糙可读性差的作品来,其实我还是更喜欢特点相反的作品。至少看后者时大部分时间都是过瘾的,就最后一刻让人忍不住骂几句而已。前者的话看的时候会不停地怀疑这书真的值得看吗?卖点到底在哪里?啰里八嗦屁话连篇真的好想摔书啊。就算最后发现本格内容还是不错的,也会想这作者连这么难的技术部分都有能力做得好,却栽在文笔上,也太阴沟翻船了吧。或者他的编辑在干嘛?不能提提建议改改吗?! 本书的故事内容也是乌龟一贯的无力吐槽。无耻男什么时候了啊居然还有心思用下半身思考;为了这么个无耻男,所谓女友还设计这么复杂的复仇计划,有空哦;既然设计得这么好一路杀杀蛮顺利的,为啥还要接受邀请去无人岛?本来自己在暗处,其他人在明处的,形势孰优孰劣一目了然,现在封闭小岛上一个人对N个人,这不是自寻死路嘛?!还有那个离家出走的大小姐,居然在别人公司里做前台做得这么专业这么优秀,你大小姐的气质去哪里了啦?!然后那个闹钟诡计我也没看懂其实…真的吐不过来先这样吧…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