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妞妞》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妞妞》的读后感10篇

2018-03-10 20:4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妞妞》的读后感10篇

  《妞妞》是一本由周国平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4.80,页数:39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妞妞》读后感(一):为你写下最美的情书

  我们常说“女儿父亲上辈子的情人”,那么我想用“最美的情书”去定义周国平的《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是最合适不过了。从前读周国平的文章,因为带有浓重哲学色彩缘故,总觉得他的文字过于深远,并非一般人能够理解。如今读《妞妞》,才发现原来哲学作家也是世间俗人,亦有自己的七情六欲。相对那些晦涩难懂的人生哲学录,《妞妞》更多了一份人间烟火气息。也因此,更容易让人触动。

  人生最悲痛苦难莫过于生离死别”,而后者尤甚。“生离”尚且有再见的可能,“死别”却让我们直接感受束手无策无奈生老病死自然规律,我们纵然不甘愿也只能接受。若用几十年时间经历人生种种之后,在年老之时面对死亡也就变得坦然了。然而并非每一个人都能幸运地感受完整的人生历程世事变故太多,死亡不期而至似乎也变得稀松平常了。只不过,许是一直遵守“生老病死”规律的缘故,面对那些突如其来的死亡,比如夭折,比如事故,我们或多或少会感到加倍的悲痛与难以接受。

  妞妞是一个可爱天真小女孩,但生命却在她一岁半的时候停止了转动。突如其来的病痛意料之中的夭折。我们因一个年幼生命的凋零而惋惜,但更多的哀叹却是源于这已逝去生命个体独一无二。对所有陌生人而言,妞妞只是一个生命符号,一个与我们毫无相关的小女孩。但是,在旁人看不到的生活中,妞妞有血有肉,有着一切独属自我的特别之处。她乖巧懂事,会说“爸爸疼妞妞哭”;她在看不见的世界执着地召唤“亮亮”;她会在父亲的怀抱骄傲清晰地说“爸爸的心头肉”;她在疼痛来临时仍会关注喜欢音乐······妞妞的每一个举动都向我们展示了她作为生命个体的与众不同。从生命的独特角度来看,妞妞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缩影。纵然在芸芸众生中,个人是微不足道的,但这并不影响生命个体的价值存在。个体存在的痕迹,从来就不是以浩瀚无边的世界作为背景。更多时候,我们是通过自身与周围人的认可证明自己的存在。也正因如此,每一个生命消逝时,作为熟知其价值的其他人就会因此感到悲痛。妞妞的死亡之所以让我们感到难过,也正因为我们从周国平的文字中认识到妞妞的独特。如作者所言,“它真正讲述的不是一个小家庭隐私,而是人类生存的普遍境遇”。站在一个父亲的角度去描述一个年幼生命的逝去,《妞妞》让我们感受到身边的每一个人其实都是与众不同的“妞妞”。

  都说“血浓于水”,人世间最牵扯不清和难以割舍的感情便是亲情。读《妞妞》,能够强烈地感受到父母尤其是一名父亲对自己孩子那种浓重的爱。在妞妞这个小生命身上,周国平感受到的是苦难与亲情的交织。而恰恰因为降临在女儿身上的苦难,他对亲情有着更加刻骨铭心与异于常人的理解和感受。妞妞的疾病让作为父亲的他不敢有过多的要求,并在女儿短暂的生命里尽可能地给予她更多的爱。其实不难能看出,苦难让人懂得了珍惜。我不是这一场悲剧的亲历者,所以无法感知,当妞妞的生命一天天进入无法挽救的倒计时时,作为父亲的作者面对蕴含亲情的苦难,其内心是如何的一种煎熬?目睹着生命的渐渐消逝却无能为力,但还得一点一点给自己灌输着希望,抓紧那为数不多的分分秒秒。只是于疼爱着妞妞的父亲而言,在得知女儿生命即将结束后,想必再多的分秒也是不足够的。

  《妞妞》一书中,周国平有提到因自己没有早下决定让妞妞接受手术而导致她最终只活了一岁半的悔恨。这种悔恨,我们并不少见。很多时候,我们越在乎一样东西,越对它付与感情,在面临与它有关的一切抉择时,往往会犹豫不决。正因为在乎,我们不敢任意妄为,不敢轻举妄动,不敢武断选择,生怕一个不小心选择错误而带来我们无法承受的后果。我们总想再考虑清楚,斟酌最好的选择预测最美的结果,但实际事情往往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已发生变化,迫使我们进入了无可挽救的困境。最后,发生了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悲剧。周国平的悔恨不过是因为太过在乎妞妞,无论悲剧发生与否,这一份着紧的爱却是不可非议的。

  当妞妞已经离去,生命永久地停留在时间之外,周国平选择以写作方式为妞妞记录她的存在。“我要为你写一本书”,这是一个父亲对女儿许下的诺言。他以生命中最浓重的笔画,为她写下最优美的诗行,最动人语句,最华丽的篇章。一切爱的语言最后汇集成《妞妞》,一个父亲为女儿写下的最美的情书。

  《妞妞》读后感(二):给《妞妞》的泪水

  五年前,在校园宿舍旁的小书店发现了《妞妞》的时候,我还是一个不大的孩子。我认真的读完了这本父亲的札记。以后的每个学期,我都会去那个小书店借回来这本《妞妞》,这是第10次。我觉得我从第一次看妞妞的时候,我已经长大了。

  我有一个同学医生。哦,不对,现在应该还是医学研究生,以后还会是医学博士。当我为一个急需救助的人献血的时候,当我为一个可能的希望回学校血液样本配型的时候,我其实懂得她作为一个医生的理想

  我一直是懂她的。

  »» 给《妞妞》的泪水

  书的扉页上有副妞妞望着光明照片,我看了又看,怎么也看不够。看到妞妞的人,在第一眼都会喜欢上这个充满灵气的小女婴,形容词“美丽”用于妞妞是适当不过的。我唯一不敢放目光地方是妞妞的眼睛,特别是左眼,左眼的浑浊和右眼的清澈所形成的巨大反差。

  不知道这幅照片照于什么时间,那必是妞妞的右眼有微弱光感的时候吧?她眼中的企盼,眼底无法掩饰的焦急,扬起的小手,是对“亮亮”好朋友呼唤--这个朋友越来越黯淡,越来越遥远,最后销声匿迹,再也唤不回来。我仿佛看到妞妞对着“亮亮”挥手的情景了。

  书翻到一半,妞妞的词汇丰富着增加着,周国平特地编写了妞妞字典――我内心起伏动荡情感终于找到了最脆弱的出口,泪水奔流而下,如泛滥的洪水席卷无边无际的平原。为了不让家人发现我的异状而询问,我抱着书冲回卧室,一头扑进被窝里,无声地大哭一场。那时,我的宝贝女儿正在她的小床上午睡,呼吸声因感冒而稍重。

  哭过,重新拿起书,以更快的速度翻阅。我是在和自己的泪水赛跑,看谁先达到终点,所以更无暇顾及妞妞父母的体会和感受了。等到妞妞吐完最后一个词“开开”(开音乐),悠悠叹完最后一口气,受尽痛苦折磨而去,我才是如同完成了一个仪式般收住了自己的泪,从心里慢慢释放出阅读积累压抑着的情绪--它们沉甸甸的,积压得我的心连跳动都是沉重的。

  “磕着了!”――妞妞的语言,从她妈妈那里习得,因一次她碰疼了身体,妈妈问“磕着了?”于是妞妞把这个短句做为痛苦的表达。这是多么生动形象的表达,也多么让人怜惜的说法!每当妞妞因为癌症的折磨而痛苦哭叫时,她就喊:“磕着了!”

  此刻,我的脑海里全是一个一岁多小宝贝喊着“磕着了”的形象,挥之不去。它给我的印象都是如此深刻,那么妞妞的父母呢,天天听着这个哭喊几个月,一生一世都不会忘怀了吧?周国平书中所感慨的忘怀又哪里是真正的忘怀呢?这份夫妻所不能分担的痛苦,最终导致妞妞爸爸妈妈的离异,在我看来这是多么自然不过的事情!为何有些读者还不理解呢?也许他们没有那么敏感纤细的心,不容易被伤害,因此也更坚强

  大凡母亲,看过《妞妞》怎么会不哭呢?只有母亲才能完全意义上体会《妞妞》的意义。

  无知,生育上的无知,是为人父母最大的犯罪。看过《妞妞》,我为妞妞鸣不平

  首先要责备的是妞妞爸爸,周国平本人。作为父亲,当准爸爸阶段不能体谅孕妇心理,当着妻子的面和热心女读者通长话,性格优柔寡断,导致夫妻为外人别扭。妻子患病期间居然不知道孕妇不能照射X射线,而让悲剧上演,这本来是可以避免的。妞妞出生后本该立即手术,却因求完美失去最好时机。最后在事情无可挽回时又后悔了,特别是看到妞妞表现出可能的音乐天赋后,得知上海有个得同样病的女孩因父母处理果断而得救(成人后赴美求学,是一个快乐盲人)之后。可惜世上没有后悔药啊!

  其次是妞妞妈妈,父亲可以无知,而母亲不能!当时被强拉去照X射线,妞妞妈也喊“怕”,可见还是知道其危害的,可是为什么不能坚强而勇敢地维护孩子的安全呢?这是动物都有的本能行为啊!妞妞出生后,妞妞妈妈表现出异常的勇敢和坚强,可惜已经晚了。没有让女儿立刻手术,去抓握哪怕一丝拥有生命的机会,仅仅付出光明的代价,也是妞妞妈妈追求完美之心所累!既然如此,为什么不在孩子孕育阶段就勇敢坚强地保卫她的生命和健康权利呢?

  至于那个缺乏医德医生和所谓的医学博士,我是不想浪费口舌了。法庭的被告席--那是他最适合的位置。妞妞爸爸妈妈的软弱,也许就是下一个悲剧的延伸。应该去告他!

  永远不会忘记妞妞,为她而流的泪水也永远不会停止。妞妞已经成为一种警戒--希望千万个后来的爸爸妈妈不要犯同样的错误!

  《妞妞》读后感(三):妞妞,为什么你不在了

  高三时看到选摘出来的小短文有一句“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你却不在了?”,记得那时我哭了很久,这是一句来自灵魂的问询,揪着多少人的心。不过,高三读书的时间太奢侈,考后却是不忍心看全篇,挑拣着窥得些许让人心碎的风风雨雨,就不敢再去触碰。它曾是我最心水,又是最惶恐的书,一直束之高阁不去翻开,但是,就算这样也挡不住它时不时的溢出来,在耳边回荡: “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你却不在了?” 直到现在,我才算第一次完整的看完它。豆瓣有一句很有名点评:这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个父亲用感情的一砖一瓦垒筑起来的一座坟!这本书讲了一个仅拥有562天生命的小女孩——妞妞。因为妈妈在怀孕5个月时接受了大量X光照射,妞妞刚出生不到一个月就被确诊患有绝症,任何治疗都无法挽回妞妞的生命,然而,妞妞的父母并没有因此而抛弃她,他们像养育健康小孩一样细心的呵护她,记录着她长大的点滴,直到她停止呼吸的那一刻。 生命的第一声啼哭是不夹一丝悲伤的,因为生命由之而来的那个世界里不存在悲伤,悲伤是我们这个世界的产物。但是懵懂的妞妞,懵懂的死者们啊,你们奔赴天堂美好,却把死亡这把匕首深深捅进了爱你们人的心窝。绝望的呼唤,怨愤天地的不甘,如海深沉痛楚,是了,再超脱的隐者,也无法把生死看得通透。论起生死,再多的话也不过是累牍连篇。这是一场梦,梦中人看不真切,梦的彼岸没有尽头,孩子的啼哭仍在,读者的心永远不可能出的去。 妞妞生命是短暂的,亦或是永恒的,也许所有的什么真理、人生、都不及妞妞的一声“爸爸抱”“妈妈爱”“妞妞乖”“爸爸疼,妞妞哭”“爸爸不哭,妞妞不哭”。 这是《妞妞-一个父亲的札记》,我知道,我们生命中有了太多太多的殇,小别离不过是简单的预演,苦难的是再见不能,是白发送黑发,是生存与死亡。但是,“人生中不可挽回的事太多,既然活着,还得朝前走。经历过巨大苦难的人有权利证明,创造幸福和承受苦难属于同一种能力。没有被苦难压倒,这不是耻辱,而是光荣。“ 有谁能告诉我,为什么世界还在,我还在,你却不在了? 谁也不能。

  《妞妞》读后感(四):妞妞

  人是伟大的,能在撕心裂肺的痛苦中逃离。

  人是卑微的,无论如何伟大都无法逃开死亡。

  艺术、哲学、宗教,是灵魂的拯救之道。

  作为读者,该为作者在哲学之道在丧女之痛中让灵魂得以自救。

  作为悲观者,当然会为作者的中庸之道而感到失望

  死,是生的更好的延续。悲观的时候不妨自我安慰,相对时间,死生只是及其短暂的一瞬。身前是古老历史,身后是绵长的未知。我们的不幸,相对很多人来说已经是万幸了。认为自己是最不幸的人,跳不出自我的怪圈,他眼中的世界只有他自己。

  每个人都有其既定的轨迹,就像妞妞一样——终其一生只是短短的异常痛苦的十八个月。

  《妞妞》读后感(五):感恩生命

  一、

  看过一句话:父爱是有条件的,母爱是无条件的。

  生活也让我对这句话的理解不断加深。归结来说,必须在这句话前面加上一句前缀:在孩子未步入社会团体世界中,例如学校,例如测试

  《妞妞》这本书是一个父亲的诉求,对生命的呐喊继而无奈。大部分的文字都是作者的低语喃喃,说着一个天使的降临,带来的微妙美丽和必然离开的撕扯心碎。这是妞妞从出生到一岁半的,短暂的,人间之旅。

  我相信书中的父爱是每个孩子都曾享受过的,只不过,那个年龄,我们的灵魂还没找到躯壳,不懂得记录。成长中,我们一点点变化,记忆的扩容能力强大地我们自己都无法相信,我们开始记录,偶尔倒带,回放,一遍一遍。父母陪着我们一程一程,叮咛嘱咐一直是维系的主要形式之一,偶尔夹着父亲的苛责和咒骂,我们渐渐清晰,自己已经长大,需要一个人背着包去打造一片天空了。有时候,我会格外想念妈妈,也会想起爸爸,想起父亲的时候,就更清晰自己要勇敢走下去,不想回家被责骂。这个时候,会怀疑父亲的爱,爱的纯度,爱的形式,以及爱的依附。

  看了《妞妞》,反思。每个男人都曾义无反顾地爱过自己的孩子,在你不记事的时候,你的纯粹对等的是同样纯粹的父爱,没有一丝丝杂色和沾染。只不过,后来我们在长大,变得不再纯粹,父亲也在变,变得不再孔武有力,不再所向披靡,不变的是父亲的角色以及角色赋予的责任,这份责任开始让父亲焦灼和不安。

  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父爱,是有条件的。因为你的优秀,才能换来父亲的安心。只有你足够优秀,才不会让他担心,自己苍老了,妞儿在外面受到欺负怎么办?下雨了,妞儿有地方可以遮雨吗?打雷了,妞儿胆子大了没,不会还怕的躲进被窝里吧?

  男人就是这么一个角色,承担全局保护和支柱的角色。天性造就的能力,使他们比女人更具备冷静全局的观念和理智的判断,所以在你参与社会的同时,他们就开始在惦念:以后,你一个人了,会不会还像现在笑得这般阳光四溢,温暖如春。

  在我们怨恨的时候,也许,我们更应该想想,曾经,这个男人把你抱在怀里,亲都亲不够。曾经,这个男人喜欢把脸贴到你小胖脸上,胡子扎得你咯咯笑,自己一个劲儿美得不行。曾经,这个男人把最温柔的时光和最柔情的温暖,满心窝子都掏给了你。曾经,这个男人,你和的母亲一样,爱你爱得死心塌地。

  我们很幸运,因为我们现在都还能见到彼此,听到电话听筒那边有点焦灼的嘘寒问暖。感谢生命,感谢有你。

  《妞妞》这本书,作者还是有点刻意偏重自己的表述了,把雨儿这个母亲的角色淡化,甚至在某一些细节中将母爱弱化将父爱放大。好吧,这本书的副标题是“一个父亲的札记”,所以,也在情理中,呃,好吧。

  二、

  亲人曾经也是癌症,后来如落叶般归去。

  记得,描述中,在死亡前几日,他一直在服食鸦片,直到最后离去。看了书中描述,才知道,癌症有多么疼痛,疼痛到所有的禁忌都可以为此让步,打开,允许,破例。因为,在魔鬼成形后,漫漫侵蚀人体,逐渐要庞大扩张开来,人已经只是一个工具,一个供病魔壮大的营养摄入工具,疼痛是最后也是仅有的个人权利了。这个时候,国家还在对“安乐死”严控把关,显得多么可笑,多么做作。以至于,所有的亲人,都无能为力,看着人这么脆弱,脆弱到连最简单的死亡都不能自主选择,而要一直被动到,由死亡玩弄到兴尽。

  这个时候,也许只有安眠药、杜冷丁甚至是鸦片,可以让对方,不那么“痛苦”

  我们都不相信奇迹,却一直在以奇迹为借口,无限拖延艰难持续。

  三、

  带过侄女儿,曾抱着她,让其胖嘟嘟的小肉肉一抖一抖在兴奋的弹簧式运动中。也曾滑稽而无奈地追逐着她逸散着奶香的小后脑勺,温柔至极地一句句:慢点,慢点。

  出于女人的母性,即使是在学校好久不见,也会想她想到上课都能笑出声来。

  带孩子,真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呢。在与孩子相处中,每一份的行动,马上就能得到对方的回应,要比成人后的任何一份感情来得干净、明烈。相处时,绝对的真诚总是明明确确地陈列着,哪怕是在狡黠的小动作中。以及,赌气时候,一个干净利落的落跑,马上可以变成“阿姨,爱mimi”“阿姨,保护mimi"的”你依然是我永远的后盾“(其实,在爱人或者亲人之间,人的情绪就是一个永远也长不大的小孩,喜欢赌气,又喜欢赖在对方身边,只不过成人赘余太多没必要的做作与顾虑:所谓的自尊啦,所谓的没面子啦,所谓的在一起主权啦,导致我们最后都背离了自己,于是情绪越变越坏,不可抑止却硬要被压积下来。其实,因为爱,就应该纯粹。也因为爱,不应该向对社会上的每一个人那样去对待你的亲人,爱人,一旦你动用了这些念头,并且开始随着这些顾虑开始自己的压抑,对方就会明显感觉到你的社会处理模式正在打开,相应的,对方也会采取这种方式来应对,而不再是纯粹的真诚的天性之法了。)

  总觉得,最好的恋爱模式就是与小孩子相处的模式。*每个人,都是一个小孩,因为情绪都是永远也长不大的小王子。最好的相处模式,也是与小孩的相处模式。当然,不是说要装得很无知啦。

  仓促写的第一份书评。

  为了鼓励自己在空闲时间多读书,要开始每看过一本书都写一份书评,并在豆瓣中记录。加油啦

  《妞妞》读后感(六):一首悲歌。

  凌晨一点钟,看完这本书。

  本来想明天接着看,可实在停不下来,边看边哭,又不敢大声,怕吵到家人休息,咬着衣袖眼泪静静地止不住地流。

  假使我还在上学的年纪,看到那些对于孩子语言启蒙以及病痛生死的描述可能还不能太感同身受。

  但是做了母亲,就不一样。我的女儿一岁四个月,我完全可以体会到他和雨儿对于刚满三个月的妞妞就患眼癌的心疼,拧巴,绝望,无助,然后在妞妞一岁半时离开后的悲痛,自责与悔恨…

  我完全能懂,所以会心痛。很痛。

  我女儿诺诺也在学话期,虽然没有妞妞说得那么多那么好,但极其可爱,又让人欣喜。所以,在妞妞重复说着看似无趣又啰嗦的儿化音时,我却丝毫没有厌烦,一字一句地看,仿佛能听到一样。妞妞真的很棒,那么小,会说这么多,可以和爸爸妈妈很好的交流,上帝为她关了一扇门,又开了一扇窗。

  可是,这扇窗,也将在不久后被关上。

  妞妞,真是个懂事的孩子。

  在被病痛无休止地折磨时,只是抱紧爸爸说:爸爸疼妞妞哭。她单纯地以为自己是磕着了,所以一直不停地把痛说成:磕着了…

  在后期癌症转移到口腔鼻子喉咙时,说不出话,呼吸困难,还为了迎合爸妈嘿嘿笑。太让人心疼了…

  看到你终于受不了疼痛大哭时,我的心都要碎了。

  最后你在安睡了两天后,突然醒来抓住妈妈的手腕,就永远地离开时,脑袋嗡了一下静的吓人。

  妞妞,如果你现在活着,都27岁了,应该也有了自己的家庭或者孩子了吧…

  这世上,有多少类似妞妞的孩子,就有多少类似周国平这样的父母和家庭。他用一支笔记录和怀念了一切,让更多的人来了解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

  这是一首不忍倾听的悲歌。

  ,看完以后,我对自己现在所拥有的一切是多么的满足,是多么幸运和幸福。回到卧室,打开微亮的光看看小床上熟睡的女儿,亲一口额头,真想好好抱一抱她。妈妈以后会更爱你。

  《妞妞》读后感(七):重读《妞妞》

  闲来无事,又打开了这本令人柔肠百结的书,一个父亲的札记,不忍读却又欲罢不能。一气读完,随着作者的文字,心情一步一步陷入绝望。因为明知妞妞活不长,所以每一天都格外珍惜,妞妞的每一次进步,每一次情绪的波动,落在父亲心里,都能化作永久的烙印。“妞妞哭,爸爸疼”,岂止是爸爸疼,读者也葬送了不知多少眼泪。一个一岁多点的孩子,要面对死亡,甚至她都不知道死亡是什么。对她来说每一天都是新的,每一天她都能从这个世界学会新东西,体验新事物。但何其残酷,她甚至连色彩都看不见,她是一个小瞎子,一点点亮光都能让她欢呼雀跃。“亮亮,你好!”

  因为不知道死亡时什么,所以她从容面对,即使痛苦无时不在,但仍然能听见她的笑声;因为和父亲的深厚感情,所以在病发疼痛的时候,会说"找爸爸,爸爸想办法",但这是癌症,无药可治,爸爸能有什么办法。作者的那种绝望透过纸背直刺人心。当生命消逝,再多的可能都变为虚无。珍惜你所拥有的,不管是好的,还是不好的,毕竟你还活着,活着就有无数的可能。我想这可能是作者在纪念妞妞之余想告诉我们的。

  作者和雨儿的分离,在我以前读起的时候,相当不能理解,一起经历过这样的刻骨铭心的两个人,那么相爱的两个人,为什么要分离。再次读起,我忽然想到,妞妞的死亡,对于两个人来说都是生命中的一次重大苦难,两个人都是感性的人,这种痛苦势必会长久伴随着他们。睹物思人,两人若是继续在一起,共同话题会自觉不自觉地引向妞妞,那种苦痛势必会再次折磨他们,但是生活仍然要继续,人不能活在过去。所以选择分离未尝不是一个办法。是的,不管我们经历过什么,只要活着,生活仍然要继续。记得在知道作者出版《宝贝,宝贝》的时候,我对仨儿说原来现实生活里真的有童话!这是作者时隔多年,又得了孩子之后,为这个宝贝所写的一本书。我很喜欢他说新生命是一个独立事件,与过去没有任何因果,妞妞依然是不可替代的,而他现在的女儿不能、不应该、并且他也无权要她成为一个替代。的确每一个存在着的,或是曾经存在过的,都是无可替代的。每个人每件事都是并且应该是独特的,正是这种独一无二成就了他们。《宝贝,宝贝》我不准备看了,因为我知道这肯定会是幸福的篇章。祝福他们,祝福所有的人。

  《妞妞》读后感(八):虽命运无常,但仍应努力前行

  读完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此书是周国平的第一部纪实文学,叙述了妞妞短暂的一生,有过短暂的光明,有过明媚的笑容,尝过痛彻心扉的苦痛,给周国平及妻子雨儿带来了幸福。整本书由于妞妞的绝症而充满着低沉的基调,充斥着面对死亡来临,面对难以移除的病痛的无力感。当眼睁睁看着自己的挚爱离去,而又无可奈何时,那是一种常人难以承受的苦难吧!文中夹杂着对中国医疗体系的不健全,对医护人员的冷漠的哭诉。以一位父亲的视角,以一位经历了丧子之痛的常人的角度剖析,让我明白了人性的弱点,让我看到了生命的无常,更体会到了人生的无奈。最后,让我惊愕的是,曾经共同面对苦难的同林鸟,却大难过后各自飞了。也许就像周国平所讲,每个人只能承受自己那份孤独,别人无法体会。生命中那些最深刻的体验必定也是最无奈的,虽然不可避免被日常生活的潮流淹没,但它们仍然存在,成为每一个人既无法面对,也无法逃避的心灵暗流。如果是这样,难道我们就要放弃吗?不,我们更要勇敢得去面对人生,去迎接生命的给予,命运的馈赠,因为无论健康疾病,无论欢乐痛苦,都将成为我们独特人生的印记,是它们让我们的生命如此斑驳多彩。愿我们都能被命运温柔以待。

  《妞妞》读后感(九):写尽完美的毁灭,超越平凡的感动--——读《妞妞》

  周国平以父爱送他一岁半的女儿妞妞上了天堂。

  周国平,一个颇有名气的哲学家。但迄今为止,他最被广为阅读的却不是什么哲学著作,而是关于逝去爱女的回忆录《妞妞》。这场痛彻心髓的经历,让一位哲学家的思辨掉进了爱与痛的无尽深渊,直至疯狂。他说他爱女儿妞妞胜过一切哲学,甚至只要他的孩子活着,随便什么哲学死去都好。

  与妻子爱情和谐,心血来潮的一次表达,上天就慷慨的赐予他们最深刻的结合。十月怀胎,妻子日益隆起的腹部已足够他积累充足的父爱了。并且,如他所愿,他可以得到一个女儿。产房外,坐立不安、不断徘徊的周国平理解了这样一个男人:一个男子在产房外等待妻子的分娩,妻子的痛苦哀叫让他痛苦不堪,当医生拿着剖腹产的单子找他签字时,这名男子已经割腕自杀。

  成为周国平的女儿,是这个小生命无尽的幸运,因为来自父亲的爱,浓烈得世间少有,她也以自己的聪明可爱呼应着父亲的爱。但谁能想到,承受了这般幸福的一对父女,竟要付出惨绝人寰的生命代价。因为在孕期与爸爸争吵后任性而为,妈妈得了感冒,不得不去医院,然后遇上了正在做胎儿研究的医生同学,妈妈被拉过去几次照X射线,这导致妞妞得了视网膜母性肿瘤,一种当时几乎必死无疑的病。

  周国平在追溯妞妞的病因的时候,发现它其实是一系列偶然的链接,其中任何一环稍有松动,悲剧就可以避免。但,冥冥中上天就是这么残酷的安排,只留给他追悔莫及。当痛苦无法承受的时候,连哲学家周国平都只能无奈的相信命运,才能获得暂时的解脱。

  在周国平的回忆中,这个可爱的妞妞,她虽然只活了十八个月,可她是多么留恋这个世界啊!她有食欲,喜欢听音乐,对任何声音都充满兴趣。她满腔热情地应答父母的爱,学习听到的每一个词汇。甚至当她小小的柔弱的身躯正承受癌症的剧痛时,她仍然不减对人世的兴趣,打起精神和爸爸玩,逗妈妈乐。她不知道怎么才能不痛,对着爸爸妈妈和满屋子的玩具,她要这个又不要这个,要那个又不要那个,只能哭诉“磕着了,磕着了”,请爸爸想想办法。直到生命临近终点的时候,她才叹息着说“真难受啊”!

  她的确忍受得太多,病魔夺去了她漂亮的小脸蛋,肿瘤塞满了她的喉咙,她无法进食,无法呼吸,留给她的只有忍受不尽的疼痛和痒。小妞妞啊,可怜的生命,你若不是神的化身,何以能忍受这样的痛苦,这苦难若不是圣灵经历人间的修行,我们简直要诅咒上天,因为这残酷让人恶心,逼人唾弃。

  作为父亲的周国平,他因爱女儿而幸福,也因深邃的爱才能切肤体会女儿的痛苦,在这父爱面前,妞妞才更加不幸,我们才更加同情妞妞,痛恨命运。

  而作为读者,如果不是更加懂得去爱,爱父母、爱子女、爱伴侣,他就必定是没有血肉感受的人。

  《妞妞》读后感(十):泪水还是流了下来与选择的思考

  做好了不哭的准备, 但还是哭了。难道因为在我看到结尾时,听的是木马那忧郁的音乐导致的吗?

  1.身为父亲, 我自愧我的不细节和不周到远不如作者。所以我会更珍惜和儿子在一起的岁月。

  2.看着看着,我很遗憾我现在的选择。因为自以为可以在世界闯荡一番,所以在去年年底做出了远离家人,到异乡闯荡的决定。我现在也在为自己的抉择也忧郁呢。---后悔和犹豫扯动着我。

  3.选择和忧郁自然是痛苦的。我想到了《罪与罚》里面的心理描写,同样是行动的选择,选择后的分析,分析后的后悔,后悔后的行动。--对男人来说,其实我觉得很多男人在选择面前都是感性的动物,比女人理性不到哪去。

  4.作者的细节很值得人回味。如果你没当父亲,那么应该好好读一下,里面有些早教的细节还是值得大家学习的。我自认为我对儿子的早教还是满在意的,但和作者比差多了。

  5.我和其他人感兴趣作者和雨儿的结局。但我更倾向于他们的感情基础,或许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单方面的依恋基础上,所以在大的打击下才出现了分裂。

  (最近看功利性的书籍多了,想换个书调节下心情,在书店转了下买了这本书,效果还可以,看了情绪虽然不好,心情却放松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