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10篇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是一本由陈晓楠 宁远 粥悦悦 杨菲朵 Yoli 等著作,平装出版的2017-4-1图书,本书定价:224,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一):做优秀的自己才能成为更优秀的妈妈
在看到这本书时,一下子就被封面上的这句话打动了:我爱极了做妈妈。
书名《母语》,顾名思义,这本书里的内容全是妈妈们的独白,这是一本集合了当下各界最为优秀的一部分妈妈们对养育这件大事的一种表达,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些年轻的女性们,这些带着强烈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了的母亲们,是如何在母亲这个行列里平衡事业与育儿这丙件人生大事的。她们都有自己为之热爱与追求的事业,可是她们无一例外地发出这样的声音:我爱极了做妈妈。
成为母亲,真真是人世间最为美好的事情,没有之一,只有唯一。可是我们又知道,做母亲这项事业,并不是我们人生的全部,也不是贯穿生命始终的一件事情,我们只是陪孩子走上那么一段旅程,最终还是要各自走向各自的精神世界。所以在当下这种时代,如何平衡母亲与自我之间的冲突,时间上的,理念上的,都是当下母亲们必修的功课。
故此,我们在读此书时,从那一位又一位精神独立的母亲们身上,完全可以看到两个光彩照人的她们。一个是事业上执著坚持,有自己独特的独立的能量,另一个则是散发着柔和的母性光辉的妈妈形象。她们很清楚,这虽然是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同时,最为受益的却又是自己,因为那一个又一个的孩子让母亲们重新去体会生命的一切况味,这也是母亲们又一次美好的成长过程。
本书主编以及选取的这些位妈妈们,个个都是优秀的有成就的妈妈。宁远,前媒体人大学老师,曾担任电视台记者编导主播制片人,获得过主持人最高奖“金话筒”奖,出版多部散文集绘本。杨菲朵,自由摄影师、自由写作者。曾供职媒体数十年。三川玲,童书出版人,儿童教育作家。徐哩噜,大学老师,写作者……
从这些妈妈们的身上,你可以看到当代女性的一种强烈的自我价值体现,她们以自我的成长引领孩子,同时也在母亲这块领域里领悟成长的意义。这本书值得给当下所有做妈妈们的推荐一下,你可以在她们身上看到她们对于做母亲的幸福感与使命感,但她们又不是人云亦云的被潮流所裹挟,她们能够做出自我的判断,也能发出自我的声音。这与她们一直坚持不放弃个人的成长有莫大的关系。看看她们的生活,你会感受到做一个有自由思想的妈妈,对孩子来说是多么的幸福。杨菲朵给她的小男孩写的信,简直可以拿来去《朗读者》朗诵,有爱,有规矩,有引领也有反思。
本书对于几位优秀女性的介绍,一方面是母亲们的自我表达,一方面是采访手记。这让我既看到了她们内在的优秀,又看到了真实的她们,加上那一幅幅暖心的照片,这本书可以说是一本相当棒的值得推荐的女性阅读书目。
一方面要做妈妈,一方面又要做最好的自己,我想,女性只有真正意识到做自己的重要性后,才能成为一个更好的妈妈。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二):不同的母亲,相似的母爱
女子本弱,为母则刚。从女孩到母亲的转变,对于女人来说更像是一场修行。就连希拉里都曾经说过:我第一次做你的母亲,你第一次做我的女儿,让我们彼此关照,共同成长。
怎样成为一个优秀的母亲,或者一个合格的母亲,每个母亲都会有不同的标准和看法吧。《母语》这本书收纳了12为成为母亲的女性,讲述自己的感悟和思考。这12位母亲来自不同的职业、各自不同的性格和育儿理念,其中我熟悉或者知晓的是演员赵子琪和漫画作者粥悦悦。特别是粥悦悦,我还关注了她的微信公众号,对于她的很多育儿理念是很认可的,她的育儿经历也是感同身受的。所以《母语》这本书我看的顺序是先看最后一个母亲粥悦悦的故事,然后再重头看是看的。
我相信“我爱极了做妈妈”这句话绝不会从一个未育女子的口中说出来,更多的时候是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己和孩子的改变,才会越来越喜欢妈妈这个角色。就像杨菲朵所说:什么样的人是一个好的妈妈,就是你要很接受自己,而且要看到自己闪闪发光和暗部的东西你全部要看到,不需要依赖别人的管制,也能被视为依靠。所以,做母亲本来也就是一个不断改变不断接纳自己的过程,在和孩子共同成长的过程中,我们会越来越喜欢孩子,越来越喜欢自己,越来越喜欢做妈妈。
而对于现在的职场女性来说,如何平衡工作与生活,有段时间我甚至觉得工作占用了太多的时间,影响了我和孩子的亲子时光,甚至有想当全职的想法。这本书中我看到了职场强人邓立,和我们所有的职场妈妈一样,扮演着A面和B面,A面是在职场、B面是在家庭。很多时候因为工作而不能多陪伴孩子,确实会让妈妈心存愧疚,但是在职场的打拼不就是执着于让自己和孩子过得更好吗?所以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也在想,其实我们在工作中努力打拼的样子正是给孩子树立了榜样,我们热爱生活、培养爱好不正是希望孩子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吗?所以,很多时候没有必要过多地去纠结因为工作和生活影响了亲子时间,我们工作生活的态度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孩子以后工作和生活的态度,勇敢面对挑战、幸福享受生活,这就是我们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书中有12个妈妈,每个妈妈的育儿理念也各不相同,但是毫无疑问,每个妈妈都是真心爱孩子的,正是这份爱,让我们越来越爱妈妈这个角色,也越来越愿意成为更好的自己,成就更好的孩子。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三):养一个孩子之前,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孩子,不要为这个标准化的世界感到震惊。你可以随意生长,可以选择和你喜欢的人交朋友,可以表达你的爱喝怕。你也可以哭,很多人会说男孩别哭,不要信他们的。——杨菲朵《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从这个题目来看,就会知道是一部母亲来诉说自己孩子的故事,或是对孩子的期许,或是间接阐释着自己的教育理念。无论如何,我们都可以透过这本书看到那些人当母亲是怎样的状态,在其中我们又会学到什么。
十二个不同职业的母亲,有着不同的教育理念。她们不是最完美的母亲,但是对孩子倾注了自己百分之百的爱。我现在不是一个母亲,对于母亲的角色感触并不那么深。虽然每个母亲各自不同,她们却有着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养育孩子使她们的生活快乐。她们并没有因为养孩子而苦恼。
我一直把“培养自己”看得比“培养孩子”更重要。在期待孩子有任何能力之前,我得先深刻体会或学习过那种生活;在培养出一个有趣的孩子之前,我想先做一个有趣的母亲。——蔡颖卿从这本书的结构来看,前面由母亲来讲述自己与孩子的小故事,自己在与孩子的日常中的所思所想。从这个部分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到母亲的性格。而母亲对于孩子的行为,更多的是一种“温和”与“平静”,而且非常的享受与孩子的时光。之后是采访的手记,由编者的角度来还原这个母亲真实的形象。刚开始认为是一部纪录片同名的图书,后来在网上没搜索到这部纪录片,不能从影像中真实的“接触”母亲 。
如今“恐育”一族还是很多——惧怕孩子的出生打破自己原有的生活,担心自己卸掉自我的力量只围绕着孩子打转。而这本书中的十二个母亲,她们自己有着自己的事业,没有因为孩子而放弃掉了自己原来的工作。不得不承认母亲们的强大,能够有机的平衡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关系。
这本书中大多是母亲,父亲的角度很少。反倒觉得,应该让爸爸们看看这本书,从这本书中了解妈妈们的想法是什么样子的。养育孩子不单单是女人的事情。男人与女人的思维方式的不同,自然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会产生一定的分歧。在西方家庭每天都有一个“黄金时间”来专门探讨孩子的养育方式,正是这样,孩子成长的会更好。
而关于母亲,希望能够像这12个母亲一样,有自己的生活,做一个有趣的母亲。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四):我爱极了做这样的一个妈妈
有不少书我读过之后会感慨,读书和交友一样,可能什么年龄的人什么经历的人,读到恰巧好的书,才能有真正的心灵触动,早一点或者晚一点,即便是一样的人也是无法成为灵魂之友,即便是同一本书,也无法给你灵魂最大的营养。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一定就是这样的一本书。这不是一本多高深的书,没有聱牙诘曲的篇章,没有烧脑的情节,也没有你必须亦步亦趋的字句。如果我还没有做妈妈,大概这样的书,一两个小时候足够翻个来回了。如果是当妈第一年,我至多也是一个下午就完活,因为看起来四岁、六岁、十几岁离我还挺遥远。一个在屎尿屁里打滚的新手妈妈,最需要的是谁给我一个万能的治疗湿疹的秘方,如果有人能帮我解答为何小孩突然会哭到满面通红嘶声力竭,我会更感激他。还好,我是这样的一个阶段读到这本书,用时至少半个月,读一点,我就会停下思索一会儿。每天读的不多,读完后,我想,如果我已经有了一个上了小学的孩子或者更大,这本书对我的意义应该也不大。
因为,如果你是一个真的爱极了做妈妈的妈妈,当你做了一段时间的妈妈之后,有种素质叫“闭嘴”。当母亲成为一种母亲后,就会变得极为固执。不许他人指摘自己的育儿与教育,如果你也不想被那些无关他人指导,当然就是应该停止指导他人的时刻。我不是说这样不好,现有的中国教育体制之下,孩子和妈妈的压力都是极大的,也许到了那个时候,我自己也会沦为自己“不想成为”的那个人,这些,谁知道呢?
《母语》并没有指导你,也没有教育你。这是一部很平等的书,《母语》影像应该也是一部很平等的纪录片。它只是有12位母亲跟你谈谈自己和孩子,自己有孩子之后有什么感悟,对于育儿、教育,没有教科书,也没有判断题。在这里,是没有是非的。
我知道身边很多的母亲一定会对“当一个过得去的妈妈”这种言论嗤之以鼻,对于那些致力于当一个“好妈妈”的妈妈来说,这种话真是在亵渎母亲这一角色啊。然而,《母语》并没有致力于宣传“怎么样成为一个好妈妈”,它想要告诉你的只是,一些女人,如何享受“妈妈”这角色。我生活中的很多母亲,又会嗤之以鼻了,因为在她们看来,母亲是“伟大、隐忍、牺牲”的代言人,怎么可能还能“享受”呢?对此,那些“享受”的妈妈也无能为力啊。
这世界上,真的有“好妈妈”的科学标准吗?
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样的书里,真的就藏着“好”的整齐划一的标准吗?
做了妈妈之后,每个女人都会有很多感悟。那些和孩子在一起的瞬间,那些孩子教给你的道理,有些东西,是无法分享给别人的,但是所有的妈妈应该都能分享一条吧,那就是引导别的妈妈去思考,怎么享受这个“妈妈”这一角色。
如果你没有享受到,其实是很悲哀的,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孩子。然而,作为另一个妈妈,也无法定义一个“是”来辩驳好像是的“非”。妈妈都是平等的,是没有优劣的。所作所为也难用“对错”来分,只是,希望我们都不要成为“全是妈妈的错”的那种妈妈。
12位妈妈的讲述,带给我的,是一种思想的启迪。我们最终都是通过自己,找到一个“享受”妈妈这一角色的方式。
当妈两年,我也“爱极了做妈妈”。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五):我对当母亲还是很茫然的°
——评《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
文/蓦烟如雪
对于母亲这个词,我多数是从母亲身上感受的,几乎没有作为第一人称,去感受我就是母亲。以前我不懂母亲的艰辛,直到我即将临盆,即将步入母亲行列,我才深知,母亲二字绝没有那么简单。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这本书就是讲述12位母亲爱的独白。记录她们身为人母的真切感受,记录她们和孩子之间的日常点滴,记录她们的家庭,记录很多美好,包括缺陷。
我看过宁远的散文集《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看过她细腻的一面,她作为两个孩子的母亲,并没有那么完美,反而她在书中说:“当一个过得去的妈妈就可以了吧。”她的自我教育观很触动我,尤其是那句“如果我没有做到,我不知道应该如何让孩子做到。如果我做到了,我不需要让孩子去做到,因为她已经看到了该怎么去做到。”
现在很多父母,都渴望孩子聪明超前,甚至自己无法达成的愿望,都赋予孩子身上,让他们体会了很多父辈的压力,殊不知,很多父母自己都难以完成,母亲的天性可能往往就是最简单的育儿体验,如果附加太多的需求,孩子是最大的牺牲品,在我看来,这位过得去的妈妈,更值得我去参考。
杨菲朵是个很个性超脱的妈妈,她给二字子曰赋予的是独立的思想,是换位思考的育儿体验,孩子不应该渴望赞赏,更不要做什么都渴望回报,她的观点很鲜明,如不麻烦别人活着,可以稍微任性一点儿,可以不合群,鼓励他学会独处。很多令大人排斥的习性,在杨的观念里,是可以存在的。
至少在我看来,没有什么是绝对的。孩子不应该刻意雕琢,他们就应该是天然去雕饰的“产物”。很多男孩子从小不被重视,不在意穿着打扮,不允许流泪,不允许撒娇……对于这种控制,在杨的直观中,任务是一种缺失,童年的缺失,她对子曰是包容的,他让他吃零食,可以吃冷饮,但必须刷牙,她给儿子的九个要求和祝福,让我触动和警醒,看似很基础,但其实很多成年人都没有做好。
似乎,再看这本书的时候,作为一个即将晋升的妈妈而言,也是一种要求。
三川玲的育儿经里,我很重视保持夫妻第一关系的紧密,我身边很多妈妈都是和孩子一起睡觉的,而在三川玲的感悟中说,要尽早把孩子请出你们的爱床。孩子应该学会适应自己的环境,而最怕的是孩子依赖。
也许我会提倡邓立与孩子的约法三章,但是我跟希望孩子能拥有自己的天地,想干嘛就干嘛。
这里的12个妈妈都不是完美的,但她们孕育孩子的过程,都是美好的,在书里,我能感受到如沐春风,感受到身为人母的重要,这本书没有导向性,反而是很随意的提及自己的育儿经验,我喜欢这样的书,不做作,不干预,很直白。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六):两面镜子
文 | 宁远
生命里似乎没有一件事是准备好了才开始的,包括生孩子,包括三年之内生两个孩子。
曾有句话,看得我莞尔:文艺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要有人不信,我可以补一刀:生两个孩子,看看你好不好?
前些天遇见一位朋友,过去常常泡在一起玩的,她说:这几年都没怎么见到你了啊。我接过话头感叹:呵,这几年啊,生下两个孩子的这几年。
其实没什么好感叹的,生孩子是一件自然的事情,带孩子也是。辛苦不辛苦都是生活,这世上没什么事是不付出就可以做好的。相比而言,带孩子是最不辛苦的了,因为过程太有意思了啊。
判断一件事该不该去做的标准其实可以很简单:你是享受做这件事的过程,还是仅仅为了得到某种结果?
孩子给父母的东西远远超过付出。在我接触的妈妈里,没有谁会因为生下孩子而后悔,不管生几个。当然,不要孩子也没什么不好,任何一种生活方式,都可以找到热爱它的理由。
那么,生第一个孩子跟生第二个孩子有区别吗?
当然。
生老大之前,我是飘在空中的,眼睛望向很远的地方,那些够不着的事物对我有特别的吸引力,整个人是外求的,是竞争型的。那时候穿高跟鞋,化烟熏妆,走路昂首挺胸目不斜视,自认为有个性,看不起这个看不起那个,却又特别需要得到外界的承认。
生第一个孩子,就是“dang”的一声从空中被拽到地面——啊,原来真实的生活是这样的。初为人母,是内在探索的开始——我想弄懂生命,我想认识自己,我希望身体和心灵的某些部分觉醒,我对“成长”的需要超越了很多东西。
生老二是舒缓而自在的,整个人放松下来,更多时候,能够享受“成为一个母亲”的事实。
生老大之前,家里一堆育儿书,从《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到《一岁就上常青藤》,饥不择食。生老二时一本也没读过,正应了那句话:老大照书养,老二当猪养。怀着老大时,整整十个月没有奔跑过,不得已要坐一次飞机,全家人护送。怀老二时满世界跑,常常忘记自己是个孕妇。
生了老大,就想着为了孩子让自己变得更好,于是对那个“好”过于执着。虽然更好不是更成功,但人一旦陷入比较式思维,就会给自己压力。
那时的我患得患失,自责,不接受自己是一个不完美的妈妈,花了很长时间才从这种焦虑中走出来。
生老二就没有这个过程了,“差不多可以了”,“过得去就好”,“已经很不错了”……这样反而修正了生老大时的过度在意。
特别神奇的是,现在两个孩子就像是我的两面镜子:姐姐爱哭,很在意别人的评价,认真执着,乖;妹妹皮实,我行我素,天不怕地不怕,懵。
我相信这不是巧合。
《母语:我爱极了做妈妈》读后感(七):我爱你,孩子!
妈妈,是一个伟大的职业,也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职业。
女子本弱,为母则强。很多女子本来弱不禁风,但是当了妈妈以后,真的是大变样了。不说别人,就说我自己,以前切个菜都觉得累,现在是一只手抱娃,一只手拎菜,肩上还背着包,胳膊上还挎着袋,三头六臂,力大无穷的感觉。真的啊,一点也不夸张。
做妈妈是辛苦的,但是我们又乐在其中。恰如这本书的书名说的那样:“我爱极了做妈妈”,经常会在微信或是其他网络平台上看到当妈前后的对比图片。当妈以后会有不少变化,孩子有时是天使,有时却是小恶魔,乖起来萌起来让你爱得不得了,但是拗起来倔起来时候,又真让人招架不住。
做妈妈是幸福的,我们享受其中。陪伴孩子从出生再渐渐长大,好像我们又过了一次童年,陪伴孩子的过程中,妈妈会有许多收获。即使前一刻,孩子刚被你批评过,但是后一秒,他好像又早忘了挨骂的委屈,依然对你亲得不得了,不是因为别的,只因为你就是他的妈妈,孩子爱我们远比我们爱他们更多。
《母语》里拍摄了12位不同职业、不同性格的女性,拍摄了她们与孩子相处的生活小细节,她们在书里讲述了她们为人母亲后成长、变化。她们,本都是平凡普通的女子,但是当了妈妈后,焕发了新的光彩。宁远,我觉得她的职业好像八九不离孩子,之前是大学教师,后来经营原创服装品牌,但是坚持着写文,有关于生活,也有关于孩子的。粥悦悦,手绘漫画家,她写画的怀孕日记、养育孩子、当妈的生活漫画,风趣幽默,而且也真实地反映了做妈妈的不易。赵子琪,《人民的名义》里侯亮平的妻子钟小艾的扮演者,身为演员的她养育了两个女儿后,依然风华不减,对她来说,“工作是抽空完成的任务,而妈妈是永远的基调。”……每一个女主角都有自己的故事,当妈前和当妈后各有风采,很多人当妈之前锋芒毕露,但是当了妈妈以后养晦韬光,以家和孩子为重心,然而这对于职业女性来说,工作仍然不能放弃,所以她们会比常人付出双倍甚至是多倍的努力。
做妈妈真的不容易,做一个称职的妈妈更是难上加难,但是这些妈妈都爱极了做妈妈。徐哩噜说孩子让她背叛了自己,因为孩子,她学会了做许多事,有了孩子,生活多了许多惊喜;何唱说纵然艰辛与疲惫,她也会坚持下去,因为这样做妈妈就是她要的样子。芭蕉说她要像全世界的慈母一样慢慢地看着孩子长大,记录他们的一颦一笑、点滴成长;……孩子就是上苍派来考验我们的耐心和毅力的,但是如果没有孩子,我们的生命真的就没有那么完整。做妈妈的感觉,经历过的人会懂,深陷其中的人会爱。身为母亲,不要一味要求孩子怎么怎么样,首先要先把自己培养好。这也是这本书里的这些女主角们要向我们讲述和传达的。做一个有趣的妈妈,是孩子的幸运,也让我们的人生更饱满。
文/ashely
原创,若转载刊用需经授权后方可,请豆邮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