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10篇

2018-04-11 21:2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10篇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是一本由[美]朱莉娅·罗斯曼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一):留驻童年,收藏成长

  重视孩子教育妈妈们应该知道,科普读物其实对孩子很重要。不管以后是否从事与科学知识有关工作,从小培养孩子对身边事物、大自然以及各种生物认知是十分重要的。因此选择读本很重要,冰雪中的孩子也许很久才能看到绿叶蜻蜓;内陆的孩子可能从未见过大海海洋生物城市的孩子甚至不了解什么叫森林、湿地……但是,地域不应该成为孩子远离大自然的理由,幸好我们还有书,一本《大自然解剖书》。

  本书长居美 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多国亚马逊畅销榜单,作者以多个大自然的视角进行分类,以自然界的基本常识设计主题天空大地动物、森林、花草鱼儿小鸟等等,插图丰富,读起来不晦涩,文字简单明了,实用易懂,用画笔为读者展示了《天空和大地》、《奇妙花园》、《探秘大森林》、《有趣的动物朋友》、《鸟儿飞,鱼儿游》五本自然世界奇迹。除了五本读本另附有卡片贴纸,出门郊游的时候带上,寓教于乐

  《天空和大地》:天上的云彩一团一团,越积越大,黑压压的天空最后会怎么样呢?让我们轻轻翻开这本小书,看看天气是怎么变化吧。今天的天气是晴?是阴?还是雨?

  《鸟儿飞,鱼儿游》来看看地底下、海里面、沙滩上、倒下的大树树干里、蔚蓝的天空中都住着什么动物吧?原来鸟儿也有方言、鸟蛋的形状居然多达十几种、羽毛是什么组成的,他们都能当笔用么?最厉害的是,书的末尾,居然介绍了怎么自制海藻面膜,书的实用性一流。

  《奇妙花园》里面的蝴蝶变形记,就是一个绘本故事的好素材,从卵到蝴蝶的每个阶段图文并茂,妈妈必备;

  《探秘大森林》:小叶子长啊长啊,最后长成了参天大树,然后又播下种子,长出新的叶子嫩芽。书中用大量的图片展示了各种树叶的形状,通过生动形象图画和浅显易懂的语言循序渐进地介绍了基础自然科学概念满足孩子对科学世界的好奇心不仅如此,结尾处还附上了一则菜谱:干煎牛肝菌!帮助孩子从大自然联想到食物,开拓思维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只有树轮记载时间,没想到羊的犄角同样也包含着光阴,《有趣的动物朋友》里科普了太多知识,70多种有趣的动物等待着与我们见面……科学之真、生命之善,不只是给孩子学习,老少都能从中获得知识,这才是真正的科普。

  谁了解大自然,谁就能更好地管理它。我们是自己天空、森林、田野河流湖泊主人,因此,也应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自然资源。树叶、虫翅、种子、鸟巢蒲公英、狗尾草……这正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恩赐

  作者创作的自然插图栩栩如生,知识解说亲切有趣,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相信读过本书的孩子,也一定会爱上自然观察感受到生命的美丽。召唤孩子走向户外,与花草树木、鸟兽虫鱼为友,感受生命之美,培养博物情怀,留驻童年,收藏成长。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二):借你一夜清明

  这个世界的嘈杂似乎没有装配暂停键。就算下定决心什么都不去想,也会有千万个念头上下浮动。这些念头明明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却在每一次呼吸的震颤中反复冒头。里面有广场舞动次打次的热闹有限购和房价飙升背后梦想破碎凄凉,有朋友圈里假模假式的美好,以及在嘈杂略微安静下来时的空虚恐慌

  生活在城市里的人好像被一张大网兜住,从早晨一睁眼到堕入梦乡,这些念头都在一点点深入皮肤、潜入肉体,直到我们像一只挣扎在捕鸟网中的乌鸦,羽毛四散、垂下头来迎接死亡。编织这张大网的人是城市的缔造者和维护者,把荒原刀耕火种、垒起水泥钢筋,把猛兽和洪水拦在城市之外。然后城市包围自然、吞噬自然,直到自然变成水泥中一块四四方方的花坛,春夏秋冬开着意料之中的花,落着园林部门计划好的叶子。

  而我们如今连死亡都无法逃脱城市的包围,死去的身体无法再在泥土里舒展,而是烧成最经济实惠灰烬,在一个塑料盒中安眠、放在水泥搭起的架子上。我们缔造和维护的城市不会允许宝贵土地用来祭奠我们,因为每一寸土地都有需要完成的GDP,都是某人深夜梦回的投资回报

  被城市包围的清明时节自带一种讽刺。踏青的终于从城市的网中暂时探出头来,抢得一口还算清新空气;而祭扫的则是对死人的不无羡慕,归乡归乡,他年祭侬知是谁。

  所以我们种花,在水泥上垫上土,仿佛一年一度的迎灶神,只不过不再有灶,迎接的是空调房里的皮肤感觉不到季节。终于可以在空气还算清明的时候打开窗,用向自然借来的花迎来一只飞高的蜜蜂。如果运气更好一点,也许会有一对在城市里找不到树的斑鸠,在空花盆里产下蓝色的卵,孵出一窝毛茸茸的雏鸟。

  看着这些的时候人会感到自然的富有和城市的贫穷。看着CBD的高楼就可以想见切尔诺贝利的样子,想起城市的运转需要多少人的累积。一旦人不再能维系,就连城市本身就会变成虚无缥缈的泡影。而我们又花去了多少生命的时间在这样的泡影之上呢?股市、楼市、债务贷款,无不是建立于脆弱的念头之上,因而一旦对资产信仰崩溃,就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被城市包围的人需要向自然借来这些,才能借得一刻、暂时逃离城市,而又不误掉明天的会议。身体已然被城市驯化,身家性命也都寄希望于房价的继续上涨和社保的继续维持,城市的人注定无法推翻城市,最多,是像普罗米修斯引来圣火一般,向自然借一枝花,高高地捧着,兴高采烈地给土、给水、给肥,祈祷风调雨顺,切叶蜂不要来,向自然按揭一个有花开的季节。

  而连花盆和土都没有的人就翻翻书吧,也许能告诉你上班的路上可以往哪里去发现自然的影子:行道树上叫声像哨子一样的乌鸫,咕咕叫的傻大胆斑鸠,住在灌木丛里的树麻雀,人工湖上急速擦过水面普通翠鸟,总是成双成对的白头鹎;不开花的时候嫌它枝条乱伸的玉兰,春天来了才惊艳枯枝上托着的大朵花朵,让人对每个灰头土脸的枝条都心生敬畏,不知道在什么时节就会突然爆发成一墙美景

  城市的大网不容挣脱,不容挣扎,他人创造的浪潮一次次兜头而来,你我只能踮起脚尖在每次大浪里侥幸逃生。当夜幕落下、疲惫袭来,头脑却还异常清明的时候,再小的一片自然的残照,都是一种安慰。在没有神庇护的城市,愿你能借到一夜清明,愿你梦里有雨水、树叶和风声。这也就是我们读自然,写自然最赤裸目的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三):走,一起来看自然吧

  林亦霖

  对于自然,我们总是会觉得它颇为神秘。雨后的美丽彩虹,夜晚的眨眼星星,那山间流动河水,那草原跳跃的鹿群,那海底畅游的鱼儿……它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我们也是自然的一部分。

  既然自然如此吸引着我们,那么合适的图片书本便不可或缺。五册成一套《大自然解剖书》,很有逻辑性的让我们认识了自然。它从海天入手,讲述身边的植物、可感知的陆地动物,当然还有海洋里那些略微神秘的鱼群。它就像一扇大门一点点让我们去认识自然的模样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四):万物有灵且美

  自从当了妈妈,我的阅读时间大部分是与女儿一起度过的。从她8个月大的时候,我们俩便开始亲子共读的美好时光。起初,是撕不烂的布书、摸摸书,渐渐地,她会看图、央求我讲故事,家里的绘本也越来越多。如今,小人儿已快满3周岁,当我忙于家务时,给她几个绘本,她便能安安静静地坐在玩具房里,沉浸在她的阅读世界里。看着她认真的模样,仿佛身边有暖暖的光环围绕,像个小天使

  所以,对我来说,选择优质的亲子读物,是多么重要。

  所以,收到《大自然解剖书》时,我简直开心得想跳起来。

  这是一套系列科普绘本,明亮色彩映入眼帘,能够让人感受到勃勃的生机。全套书分为《天空和大地》《奇妙花园》《探秘大森林》《有趣的动物朋友》《鸟儿飞,鱼儿游》五本,每一个主题,都包含了丰富的内容。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朱莉娅•罗斯曼女士能将枯燥的科普知识通过绘画形式展现,既活泼生动,又通俗易懂。在她的笔下,连石头纹理、鸟儿的羽毛、树叶的脉络清晰可见,就像把整个大自然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我想,她在创作这套绘本的过程中,脸上一定经常带着满满的笑意。如果没有一颗纯真童心,不可能画出如此可爱的世界。

  来,跟随朱莉娅•罗斯曼女士的脚步,我们一起走进五彩斑斓的大自然:原来,这世界上已经有4000多种可识别的矿物质,矿石的美堪比珍珠;原来,甲虫是世界上种类最多的生物,有些甚至长得很可爱;原来,全球陆地约有6%的面积覆盖着地衣,它们形态各异,色彩艳丽;原来,聪明的花栗鼠是天生的设计师,它们的洞穴可以按用途分出房间,有卧室食品储藏室、厕所和育儿室;原来,蓝线虾虎鱼可以根据鱼群的情况改变自己的性别,以此维持平衡……我和女儿在共读的过程中,一次次地惊叹:好神奇的世界!小人儿见妈妈读得开心,仰头急切追问:“妈妈,书里讲什么?快讲给我听嘛!”

  每一位妈妈,看着孩子发亮的眼神,雀跃的表情,心里是多么满足。优质的读物犹如优秀老师,能给孩子带来真正的乐趣和成长。这一点,《大自然解剖书》做到了。

  我一直坚信,阅读能带领我们到达在现实生活中无法抵达的世界。那里天地宽阔新奇丰美。让阅读的喜悦伴着孩子一路长大,作为母亲,多么欣慰。当然,唯有好书才有如此效力。

  《大自然解剖书》呈现的是活生生的世界,它的每一帧图画,都在无声地告诉我们:嘿,你看,这世间,万物有灵且美。每一种蝴蝶都有不同的斑纹,每一朵花都有不同的姿态,每一棵树都有不同的树皮。可是,我们平日生活在钢筋水泥筑成的城市里,被琐碎的生活遮住了双眼,尽管身边俯拾之间皆有美景,谁又曾真正留意过?和孩子共读期间,我也一直在反思:今年的春天即将过去,可曾带孩子认真地赏过一次春景?

  大自然向来厚爱着世人,可我们是否对得起这份深沉的爱?

  外出游玩时,能否放下手机,别急着拍照录小视频发朋友圈,以点赞数获得满足?让我们牵着小人儿的手,去感受大自然丰厚馈赠:听鸟儿吟唱,看蝴蝶翩跹,去登上山顶,看万丈霞光,回望满山翠绿。把这些美景留存在心,而不仅仅指留在手机相册里。

  感谢让我有机缘遇到你,《大自然解剖书》。谢谢你打开了孩子的眼界,也打开了我的心灵窗口。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五):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我小的时候没有这样的自然解剖书,如果有的话可能会减少很多无端的烦恼

  小学的时候迷上了加拿大的代表小说《绿山墙的安妮》系列。读到安妮长大来到小村庄中当老师,家访的路上看见草地上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安妮摘过来当做幸运的预告,果然在村子里受到温暖的接待,每家人家都给她端上她原本爱吃的大罐南瓜果酱,直吃得她暗自叫苦。

  “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就此成为我搜寻的对象。有个玩伴坚持说她家门口有好多,于是放学后约了一群小伙伴同去找,找来找去没找到四片叶子的,六片和八片叶子倒很多——她口中的“三叶草”其实是花坛最常见的酢酱草,心形的叶片,四个一组,开红色黄色小花,茎是酸的,缺零花钱的穷娃娃上学路上老是摘来当零食吃。

  于是一直也不知道到底什么样的草是“三叶草”、更别提“四片叶子”的了。再大点开始看漫画,CLAMP有个短篇就以“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为主题,里面有句台词,“获得了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就获得了幸福”。于是“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在我心里成为了和《新白娘子传奇》里的千年灵芝同样的存在——神话中的物种,凡间并不存在。

  再后来迷上了《蜂蜜与四叶草》,美术大学里纯爱的三角恋和关于梦想和自我挑战青春故事。动画快要完结的时候主角们都各自毕业,竹本决定去古建筑维护工地做研修,森田继续念第九年的大学,阿修守护着重伤之后几乎无法再创作的阿久,真山终于迎来一点苦恋的曙光,山田从苦恋中毕业。青春快要散场的时候,阿久在美大的草坪上找了一下午,在一叠面包的每一片上都夹上了一朵“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作为最后的礼物、送给即将远行的竹本。

  那时候我才意识到,“四片叶子的三叶草”真不是酢酱草。因为动画很清楚地画出了百花三叶草叶子上特有的纹路。而等到我找到我自己的第一朵“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则又需要时光过去四五年了,地点也已经变成了另一个城市。

  最近一次找到“四片叶子的三叶草”,则是在西溪湿地。同去的朋友说起他这辈子还没见过“四片叶子的三叶草”,而西溪湿地的路边上长着大片大片的白花三叶草。我们分头寻找,五分钟之内我找到了三朵,其中一朵成为了他人生第一次的“四片叶子的三叶草”。

  我相信这样的例子在别人的生命里也会有,也许是一只蜂鸟透翅蛾。光从博物君的抱怨里就能知道,远不止我一个人小时候以为自己看见了悬停于花朵之上的蜂鸟而欢欣雀跃,直到长大了才意识到我的城市绝不可能有野生蜂鸟,必然是大名鼎鼎的蜂鸟透翅蛾,骗过了我童年时的眼睛。

  像这样的故事正是家长和孩子分享《大自然解剖书》这类自然科普书籍的意义。从非功利的角度讲,它会串起几代人之间有趣的记忆,就像远古的猎人教导孩子如何观察天气、如何追踪猎物、如何闻到即将下雨的气息。

  从功利的角度讲,我也认识好几个在申请文书中大谈小时候抓蜘蛛的经历而进入美国名校的学生。

  记得上学时语文课读诗经,佶屈聱牙,遇上“背诵全文”就头痛不已。假如知道“思乐泮水,薄采其 茆”的“茆”就是莼菜鲈鱼的莼菜,这头痛大概能医好一半,而西湖边点菜也大概会更加风雅有趣。

  而读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也大概会更有感触:皂荚、桑葚、云雀、蟋蟀、蜈蚣、何首乌和木莲,在冬天的雪地上设陷阱抓麻雀。现在的孩子大概已经很少能和这样的故事产生共鸣,大概也不会知道在ipad之外有个同样精彩的世界,曾经让爸爸麻麻童年时乐不思蜀。

  说道这里就不得不提及这本书所带来的遗憾。

  古有诗经,里面遍布我中华的花鸟虫鱼。今天我们若是有这样一本书告诉孩子们他们身边的天空与大地、森林和飞鸟虫鱼各自的名字,那该有多好呢?这本书毕竟是北美的自然主义者对他们的自然的描摹,隔着一个大洋,虽然可以想象约翰摩尔是怎样在夏季走过了优诗美地的山间,克雷格·查尔兹如何遇见形形色色的动物,劳伦茨怎样成为一只黑雁的伴侣,但仍然免不了一声叹息,朱天衣尚且有她的山居动物同伴们,海峡这边的我们似乎还少这么一本书,告诉我们的孩子,他们身边还有哪些本土动物的影踪可寻,世界也不只是有人类缔造的钢筋水泥和纳斯达克指数,更不是只有语文作业和奥数比赛。

  至少,我的早晨就点缀着斑鸠夫妇、白鹡鸰一家、棕背伯劳、戴胜、乌鸫和白头鹎的歌声,我的夜晚也总是能遇上黄鼬匆匆跑过的身影。如果世界只有人类,岂不是太过孤单?万物有灵且美,希望有更多人懂得欣赏。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六):买不起学区房?看这套书——读《大自然解剖书》

  文/岸晓风

  近期,北京的学区房价格连续跳涨又一次将学区房的讨论推上了媒体的风口浪尖。同时读书无用论的观点,则又开始重新的被流传。最典型的是这样一个段子:

  一对清华、北大毕业的年轻父母去问禅师:“如果买不起北京的学区房,应该怎么办?”

  禅师回答说:如果清华、北大毕业生都买不起房,那还买学区房做什么?

  段子的背后是深深的无奈,面对未来的巨大不确定性和学历贬值、房价越调控越高的现实,教育其实也变得有点“诡异”。

  这又不由的让人想起了另一个例子:

  北京的一个小学课堂。老师问一个调皮的学生:你怎么不好好的听讲啊,你成绩这样以后怎么考大学啊?

  学生回答:我家里有这么多房子,我上大学有什么用?上了大学的人又买得起我家的房子么?

  老师哑口无言。

  事实就真的是这样让人沮丧吗?

  但是,如果我们冷静下来思考,我们会发现事实并不是这样简单。

  根据胡润富豪榜发布的数据,2016年中国前2000名的富豪榜单上,拥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的占比达到50%,另一半也大多在一些诸如中欧、长江这样的商学院进修。

  另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事实,现在牛逼的这批人当年考大学的是,入学率与现在是不可同日而语的。根据相关统计,1980年代中国高考本专科录取率保持在10%—30%之间,1960年代,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在人口中的占比不到3%。

  这样看来,还是教育靠谱,学历靠谱。

  那么,买不起学区房就是没有出路了吗?

  非也。

  一方面,现在的学区房拼的是暂时的财力,或者是人家祖祖辈辈就出生在城里,但是这就不一定等于学区房的生源就好。学区房的暴发户也不少,很多学生考几十分甚至个位数的也大有人在。

  另一方面,现在很多国人已经不是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了”,很多人拿着买不起学区房的钱送孩子到私塾、国学班、私人教学机构,有的人干脆把孩子送出国接受教育。教育的方式变得多元。

  一句话,买不起学区房,但是只要把握住了教育的精髓,孩子照样能够成为健康的人、成功的人、快乐的人,甚至杰出的人。

  这样的例子能够举出一大堆。但是我今天不是举例子的。而是要说一本书,一本陪伴孩子的书,一本有助于悟的教育真谛的书。

  这本书叫《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作者是美国人朱莉娅•罗斯曼,她是一位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插画师,也是一位科普畅销书作家。她是《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国际著名杂志、报刊的常客,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保持了一颗童心,她对大自然充满了好奇,喜欢努力的去探究其中的奥秘,并且通过自己的画笔用解剖的方式绘制出来,给孩子们带来不一样的知识和视觉体验。

  这套丛书内容分为5本,分别是“天空和大地”、“奇妙花园”、“探秘大森林”、“有趣的动物朋友”和“鸟儿飞,鱼儿游”。全书的文字是知识的视角,最大程度做到通俗易懂,权威全面,又便于记忆;解剖图则是孩子的视角,将高深的知识通过解剖图而简化了。通俗点说,有点大师进课堂的味道。

  当然,如果读者是成年人,我也敢打赌,拿起这套书,你会发现,有些看起来很有趣的知识,或者很基础的知识,你不一定懂;还有些知识,需要和孩子一起去感悟,这是要靠陪伴的,而不是买了学区房就能解决的。

  (转载请联系:anxiaofeng998@126.com)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七):解剖智慧与博物的密码

  解剖智慧与博物的密码

  读《大自然解剖书》

  文/方木鱼

  清明将近,在返乡祭祖的情思催动下,踏青旅行的念头也在心头隐隐泛起。总是想起上学时鲁迅笔下的那些南方风物,百草园里碧绿的菜畦,蛐蛐儿,以及《故乡》和《社戏》里的乌篷船,西瓜地

  《论语•微子》上荷蓧丈人讽刺孔子时说过一句话:“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在城市里生活得久了,就有逃离的冲动,想念家乡的杨树,甚至那恼人的菜青虫。遗憾的是,对于很多的城市幼儿和整日圈养在学堂里的少年来说,能够分得清麦苗和韭菜的确是一件奢侈的事。

  作为一部全新的科普图书,“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一共有五册:《天空和大地》《奇妙花园》《探秘大森林》《有趣的动物朋友》《鸟儿飞,鱼儿游》。作者朱莉娅·罗斯曼作为一位在国际上知名度很高的著名插画师和科普畅销书作家,以及译者帅莱的北大景观设计学硕士身份,注定了这套书在专业性知识和趣味性设计上无可挑剔。

  地上的蚂蚁、墙上的蜘蛛、天上的鸟、水中的鱼,翻看这些图文并茂的书籍,便不自觉想起小时候背过的鲁迅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的一段话:“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翻开断砖来,有时会遇见蜈蚣;还有斑蝥,倘若用手指按住它的脊梁,便会拍的一声,从后窍喷出一阵烟雾。何首乌藤和木莲藤缠络着,木莲有莲房一般的果实,何首乌有拥肿的根。有人说,何首乌根是有象人形的,吃了便可以成仙,我于是常常拔它起来,牵连不断地拔起来,也曾因此弄坏了泥墙,却从来没有见过有一块根象人样。如果不怕刺还可以摘到覆盆子,象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又酸又甜,色味都比桑椹要好得远。”

  鲁迅并没有成为一名医生或者动植物学家,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以一个文学家的笔触去怀念在成人看来微不足道的儿时种种。

  知识反倒在其次了,如果能够开启兴趣,借此打通人生的另一种可能,未尝不是一件远远超过知识本身的幸事。法布尔以一部《昆虫记》开启了一条通往自然之路,也塑造了一种开启人生之路的可能。

  另,本书的另一大贴心之处便在于,除了知识的丰富,足以考虑到亲子阅读中父母的兴趣之外,更提供了一套供儿童在自然实物中可以比对的贴纸。这倒成了一个意外之喜。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八):重拾大自然的美妙

  从上个世纪以来,或者是从更早的工业革命以来,人们就走上了一条越来越远离自然的路。我们征收农田、砍伐树木、填海造地,我们修马路、盖高楼、通水电,我们不断追求现代化,我们将每一座城市都建设得大同小异。我们以为自己在追求更好的生活品质,却没留意到弄丢了多少美好的事物。

  我记得小时候的夜晚只要抬头便能看见满天星空,而现在除了月亮和偶尔经过的飞机再难看到一颗星星;我记得小时候想要看彩虹了就自己那根水管“做”一个出来,而现在就是大雨过后也再难见到彩虹;我记得小时候在夏天夜晚小伙伴们相约去捕捉萤火虫,而现在却再也难以寻觅到萤火虫的踪迹了;我记得……

  突然就有点心疼现在的孩子们了呢。他们虽然拥有更好的物质条件,可他们从小生活中在钢筋混凝土的世界里,又容易被电视网络中光鲜亮丽的画面夺去了注意力,实在是没机会接触甚至不太会留意身边的自然界,更别说会亲近或是喜欢上大自然了。

  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唤起大家尤其是孩子们对自然界的兴趣呢?当然有。美国的插画家茱莉娅·罗斯曼创作的这套系列科普绘本《大自然解剖书》就是很好的启蒙读物。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九):嗨,我的大自然朋友

  嗨,我的大自然朋友——评《大自然解剖书》 BY 于杪杪

  在我小的时候,最爱不释手的一套书应该就是爸爸买给我的《十万个为什么》了。

  这套书里讲到动物、植物、天文、气象、物理、化学等很多方面的科学和自然知识,既丰富了我的课余生活,也点燃了我的一个小小科学家的梦。

  《大自然解剖书系列科普绘本》读后感(十):探寻大自然的秘密

  当钢筋混凝土日渐侵蚀家园的时候,当雾霾锁城日益严峻的时候,我们对绿色的田野,蓝色的天空和海洋,温暖的风以及在这个立体空间中生存的生物,越来越陌生。别说孩子,连我们身边的许多80后,90后已经稻麦不分了,我们已经离自然越来越远。不是我们不想亲近自然,而是我们没有机会走近自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