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好奇心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好奇心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4-13 20:19: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好奇心读后感精选10篇

  《好奇心》是一本由伊恩·莱斯利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7-1图书,本书定价:55,页数:,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奇心》读后感(一):好奇心

  我一直觉得,人的能力分为两种,一种是技能的,专业能力,一种是别人看不见的软实力,但是却能影响生活方面面的能力,例如好奇心就是其一。

  对我自己来说,我觉得自己是一个还挺有 好奇心的人,也一直觉得这个能力帮助了我很多,虽然都是小事,但因为我的探索研究思考,从而让我发现了很多有趣东西,也在一点一滴改变我的生活。我对别人提到的自己不懂得东西,总是会去百度,各种查资料,去了解,弄明白,不会听过就听过了。看一篇文章,我也会非常注意别人说到的新事物,然后尝试去了解,并且去行动,不断改变自己,刷新自己的认知。因为当了妈妈,我靠着好奇心,知道了怎么给孩子挑选各种用品衣服,挑哪种玩具,怎么陪伴他,养育他。我发现,好奇心让我变得聪明,每次我都会为自己一些小成就开心,因为科学的养育,我摒弃了很多传统的老旧方法,并且,在无数的阅读,资料里,思考出符合自己孩子的养育方式。我庆幸我有这个能力,并也会保护好孩子的好奇心。

  这本书的作者,伊恩.莱斯利说的NFC,也就是高认知需求,是一种对求知欲进行科学量化的方法。高认知需求的人,会主动地,积极地想要获取经验信息。但低认知的人,就不会去寻求认知捷径,比如喜欢道听途说,听到什么信什么,从不去思考对或错,不肯脑力劳动。本书讨论内容是”消遣性好奇“和”认识性好奇“。消遣性好奇表现为我们最初对新生事物无止境喜新厌旧,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新的未知事物,激励我们获得新的经历等。而认识性好奇,则是对知道的东西进行更深入地研究,需要持续更多的付出,使你对新事物不仅限于知道,而是已经能非常了解,它是在消遣性好奇上的一次深化。

  作者通过讲述两个故事,告诉我们,从最单纯的想要体验的迫切欲望逐步发展到想要持续学习渴望。认识性好奇描述的是一个简单追求新鲜感到亲自尝试去理解和认知的深入过程,它是消遣性好奇成熟后产生的。未受控制的好奇心容易导致冲动,它的影响力突发而不可抗拒,能快速俘获我们的心智,所以是危险的,比如孩子的好奇心是伴随危险的,所以我们总是小心翼翼,做各种防范措施

  作者提到一个研究婴儿大脑之谜的实验室Babylab,它是由伯贝克学院创建的,现在已经是世界闻名的研究婴儿早期认知发展的中心之一。在这里,作者和两位心理学家通过一些实验,发现很多有意思事情。例如,孩子的好奇心依赖父母或亲近的人,,,

  《好奇心》读后感(二):"自我意识"好奇心

  好奇心是求知欲吗?好奇心从何而来? 我记得在周国平老师作品《记住回家的路》里面有一段让我记忆犹新的话:"每到一个陌生城市我的习惯是随便走走,好奇心驱使我去探寻这里的热闹的街巷和冷僻的角落。在这途中,难免暂时地迷路,但心中一定要有把握自信能记起回住处路线,否则便会感觉踏实。我想,人生也是如此。" 不管是大人,或者是少不更事的小孩,都对外界有着一种莫名的好奇感,或许是很正常八卦心理,又或许是出于自己的求知欲。 我记得现在人最常说的就是一句:好奇害死猫。 好奇心是人类天性,不算好却也算不上是坏的。我个人认为求知欲跟好奇心完全是两码事,求知欲是对于这个世界的一个探索,和对世界不断地热情;好奇心本质则是跟求知欲相同,但是总有人变相的曲解好奇心,从而去更深入的挖掘旁人所大众看到的。我记得之前看到一篇关于"好奇心"的文章,里面是这样写的——也许“好奇心”是一种类似于人类的“自我意识”的品质作为一种在今日被广泛赞美的品质,它在人类早期并不是与生俱来存在。和“创造力一样,它是随着大脑的演化发展而逐渐衍生出的一种大脑“副现象”,也许一开始,它只是人类脑中偶尔闪现的“怪念头”,通过进化和反复地谈论,才逐渐成为一种有用的生存技能。 好奇心也并非是自己可以控制的,那是一种源自于内心的冲动,无法压抑。会根据某些微乎其微线索,去更加深层次的找出那件事情的缘由。因为表面的现象已经无法满足他,或许在不时的探索之下,会有另外一种答案。那种答案或许很普通,又或许是极其重要。 在人类的历史上,好奇心都不曾退却。并且从某种程度之上,我们应该感谢这种好奇心,正是因为这些看似很让人反感的好奇心,塑造了一个如此的世界,也塑造了一个不一样的我们。同样,感谢这些好奇心,给我们时代的进步做了如此大的贡献。 在伊恩·莱斯利所写的这本书里面,所表达的是让更多人正确对待好奇心。随着时代的进步,百度等一系列的生活解答实用助手层出不穷,对于我们所求知的问题,只要去输一个问题,一下子就出来好多相关的答案。也导致了我们对于问题都习惯性的去依靠那些网页等内容,而不是以自己的累积知识来解答。保持好奇心,并非坏事,反而是对于世界更多的热情。 但是在保持好奇心的同时,请不要忘记对世界的热爱。 我个人比较喜欢书的最后一段:认识性好奇很难用一两句话去评价。保持这种好奇心并非易事,它会将我们从当前的任务目标中带离,弄不清楚目的地在哪里。但是,这正好为我们提供了选择。我们可以选择去探索呈现在眼前的各式各样的知识世界,也可以选择像比雅尼一样,与美好而奥妙的世界擦身而过,只能等待下一次机会的降临。

  《好奇心》读后感(三):第四种驱动力

  最开始接触到“好奇心”这个词,是从保罗·格雷厄姆的一篇针对高中生演讲中。他在演讲中提到,在这个多变的社会,提前做好长时间规划其实并不明智。因为很可能,你未来决定奉献终生的那个职业,现在还没出现呢!反倒是,应该在好奇心的指引下,持续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不断的去研究,而这个过程最好从中学就开始。

  演讲中有一个概念让我印象深刻,即我们经常说的“对某件事物的激情”,本质上就是“好奇心”。而“兴趣”与“好奇心”也有着千丝万缕联系

  在我看来,这篇演讲其实是对乔帮主斯坦福演讲的一种呼应,恰好两个演讲都是在2005年,只不过一个面向的群体大学生,一个是中学生。乔帮主鼓励人们做自己真正有热情的事,格雷厄姆则直截了当地告诉大家,找到自己热情的方法,就是顺从自己的好奇心,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

  不过在格雷厄姆的演讲中,很多概念只是蜻蜓点水地提了一下,直到看完这本书,我才感觉到很多知识点开始完整地串联了起来。

  以下是这本书一些核心观点

  一、好奇心到底是什么

  1. 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是人类基本驱动力之一。根据达尔文的理论,一般的灵长类动物有三个驱动力,食物、性和居住地。而人类有第四个驱动力,也就是好奇心。换句话说,好奇心是一个相当相当本质的一个概念,像“激情”“梦想”“兴趣”这些概念,本质上都是从好奇心这个原始驱动力的根生长出来的枝杈。

  想法:人类这四种驱动力在现代社会也是一览无余。“食物”代表事业,“性”代表爱情,“居住地”代表一二三四线城市的选择,而“好奇心”则在一定程度上是“梦想”的代名词

  2.好奇心分为两种,分为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前者广泛、浅薄,后者持续性强,让人收获更多。一个人的认知成长,往往是通过将消遣性好奇转化为认知性好奇着过程完成的。

  想法:在格雷厄姆那篇演讲里,其实也提到了儿童与大人的两种不同的好奇心。儿童遇到什么都问“为什么”,他们的好奇心其实更多的是消遣性好奇心;而成人的好奇心则是窄而深,比较倾向于是认知性好奇。

  在古典《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一书中,他曾经提到如何将一个自己有感兴趣的事儿,变成真正的兴趣。两者的差别就是一个只是单纯的感兴趣,而后者则是已经积累了不少的相关知识,投入了相当多的精力。本质上是知识量与投入的差别。而这种培养兴趣的过程,与“消遣性好奇”和“认知性好奇”的转换如出一辙。或许可以这样说,一个人所拥有的真正的“兴趣”,一定是认知性好奇的产物

  3.人类从从婴儿开始其实就有强烈好奇心了。婴儿好奇心的发展取决于两方面的额因素:一是孩子的基本的认知能力,也就是智力;另一个是孩子小时候提出问题时,父母或其他看护者的反应

  例如,婴儿“咿咿呀呀”的时候,如果父母能给予积极的反应,那么婴儿很可能就会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好奇心。如果遭到冷遇,那么婴儿觉得这么做没有意义,可能就不去做了。也就是说,在童年时期,一个人能不能保持一颗好奇心,跟环境关系非常大。

  好奇心发展是一种反馈模式:得到鼓励越多,就越会增强;反之得到漠视,就会减损。当一个人提出各种问题,都被认为是一种调皮或者幼稚的时候,他的好奇心也会与日俱减。

  二、拥有好奇心为什么重要

  1.历史上,并不是所有时期,好奇心都被当成是一种好的能力。中世纪的时候,人们认为好奇心只是贪婪的另一种说法;在西方很长一段历史时期,好奇心被认为是一种心灵的腐蚀物,比如“好奇害死猫”这种说法。

  2.之所以好奇心被当作洪水猛兽、被误解,是因为好奇心常常都是难以被约束的,都是另辟蹊径的,不采用那些被许可的方法的,是挑战权威的。(用现在的观点看就是“破坏性创新”)但在未来,有好奇心的人将会变得非常有竞争力。因为他们有学习的动力,能解决问题,提出尖锐问题,而不会仅仅满足于完成任务。它也是未来世界最重要的品质之一。

  3.人工智能最不能取代的,其实就是好奇心,以及好奇心所驱使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好奇心将是人类区别人工智能的重要因素。

  以编剧这个工种为例。编剧本质也是将大量的经验和阅读的积累当作素材,然后创作出剧本。但机器就算是记住了很多的剧本和书籍,也无法产生新鲜灵感的。(这个观点我持保留态度,因为很多电影特别商业电影,很多方面都是有规律可循的,太有创意的想法反倒不见得能被大众所接受。所以机器也许未必能创作出多么伟大艺术作品,但是创作出老少皆宜、叫好又叫座的电影,是绝对成问题的。君不见,多少电影都是互相借鉴和致敬的呢?)

  4.好奇心在生活中对我们的意义

  (1)在阅读和交谈的过程中,又好奇心的人有更强的主动性,更能抓到问题的关键。比如,如果一个人对一本书或一个领域的知识充满了好奇,那么他阅读相关书籍的时候就会格外认真,并且会更主动地去探索新旧知识的更多的联系,从而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查理芒格平时阅读大量的各领域的书籍,因此他看工作和任务时,会从好多个学科视角去看待一项任务。他对各个领域充满了好奇心。在不同学科的阅读中,不断探索各种各样的联系,从而形成独到而深刻的认知。

  (2)好奇心在交谈过程中也很重要。有好奇心的人能不断提出问题,不断推进对话,能不断将问题推演到最本质的地带。(其实很咨询师都很精于此道)

  (3)好奇心能让一个人在互联网时代具备更强的优势。互联网带来了信息和资源的便捷性,但是拥有好奇心驱动的人,能利用互联网打通知识的联结,能通过分享,通过社群找到志同道合的人。相比于那些封闭的人,没有好奇心驱动的人,他们认知差距会越来越大。

  想法:这种观点很多书都提到了。就是互联网在实现信息均等化、平均化的同时,其实并非填补了信息沟壑,而是加大了人与人之间信息的差距。这种感觉很像是同时给富人穷人一笔钱的例子,最后发现富人还是富人,穷人还是穷人。最终还是落到了个人素养的一种较量。

  所以在互联网时代,拥有好奇心变得前所未有的重要,直接决定了一个人层次。

  (4)好奇心能丰富做一件事的感受。将好奇心注入做事情的过程中,会使人更享受,会有更多的体验,也会有更多的理解,常常结果也会更好。

  想法: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应该就是随团和自由行的区别。随团走,因为路上的行程都是被安排好的,都是在大巴这种单调的环境下快速略过的,而到达那些著名景区的拍照和发朋友圈则是最终的结果。也就是说,跟团走其实并没有太多过程上的丰富体验,这一点自由行的优势就体现出来了。自由行虽然要考虑很多事,而且最后不见得能很顺利、及时地达到某个地方,但是这一路上在好奇心驱使下的观察与体验,则是旅行带给人最宝贵财富

  三、怎样才能拥有和保持好奇心

  1.有意识地积累广泛的知识。

  好奇的产生要始于未知,但很需要已知的启发。比如两个人聊一件事,其中一个人对事情一点不知道和全都知道,都不会对聊的话题产生兴趣(某种程度上说,兴趣应该是好奇心的一种体现形式)。只有一定的知识积累,但又不是全知道,才会产生好奇心。

  创新的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拥有一个包含大量相关知识的数据库。这个想法很多研究创新心理学的学者都提到过。有人还提出过创造力公式:创造力=相关领域知识量*IQ*EQ。之前大量的储备是非常重要的。伟大的作家在成名前都读了很多书,音乐家都听了很多音乐,导演都是看了大量的电影。

  人应该尽早在大量信息中成长。(从个好奇心的角度佐证了多读书是非常非常必要的)

  知识和好奇心不是对立的。知识有群聚效应(或者叫”吸铁石效应“更形象),有一定知识基础反而更能激起探索欲望。知识的积累有助于将消遣性好奇转化为认知性好奇。(与古典所说的那个兴趣培养的理论是一个道理)

  2.始终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开放态度

  书中举了迪斯尼的例子。迪斯尼当时认为电影会是潮流,于是便投身电影,但是电视出来之后,他就立刻为电视量身打造了米老鼠和唐老鸭;后来又发现旅游的新趋势,于是又建立迪士尼乐园。这急速永远对新事物保持开放的态度。同样的例子还有建立皮克斯的乔布斯。

  想法:这一点与之前所说的”互联网时代好奇心至关重要“这个论点是很好的呼应。这个时代就是不断推陈出新的一个时代,只有用更开放的态度去了解新事物,才会有更强烈的好奇心去探索,才会有快速的认知提升,也更能抓住这个时代机遇。人们对旧事物常常会有一种”情怀“,有一种羁绊,比如《天堂电影院》里导演对电影的深深的情愫。但学会拥抱变化,用更加开放的心态去看待事物的兴衰,其实能达到更好的效果。迪斯尼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例子。

  对新行业和新知识保持好奇心,有助于发现新机会。本质上,知识付费就是互联网时代下由”好奇心“和”焦虑“组成的庞大产业。

  3.以有趣的眼光看待世界(有意思比有意义更有意义,做个有趣的人)

  书中举了麦当劳煎鸡蛋员工的例子,说明:生活有趣的程度取决于观察它的角度。

  亨利·詹姆斯的生活并不会比平常人更有趣,但他很善于观察周围的事物,偷听别人的说话,然后转换成有趣的小说。用有趣的眼光看待生活,保持对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

  总结:互联网时代将”好奇心“这种品质的重要性不断放大,某种程度上,也是对人性维度上的一种完善。在过去的时代,前三种驱动力主要支配着人们的行动,但这个时代,第四种驱动力终于登堂入室,人这种生物的价值也开始得到越来越完备的彰显。

  《好奇心》读后感(四):好奇这把刀

  在孩童时代,我们用牙齿和味觉去感受世界,在少年时期,我们用我们的眼睛去看我们的未知世界。世界很大,我们想去看看。如果我们对于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世界感到兴趣十足的时候,我们会不断满足来自于我们内心世界的好奇心,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去感知这个未知的世界。这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好奇心》读后感(五):剖析好奇心

  除了食物,性和庇护所外,好奇心是人类发展的第四驱动力.

  _伊恩.莱斯利

  研究者曾经对黑猩猩进行研究,通过符号键盘表达自己想要的.结果有一只黑猩猩坎吉展现出它复杂的语言天赋,并且在接受阅读和交流能力的测试中,都能够正确的回应.毫无疑问,黑猩猩和我们人类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我们和它们也存在一个共同的差异.黑猩猩从来不会想知道为什么要做这些,外面的世界是怎样的.本书就是来讲述这唯一的差异-好奇心.作者伊恩.莱斯利,专栏作家,主要关注创新,文化和政治.他所出版的《说谎心理学:为什么不说谎,我们活不下去?》曾被BBC广播4台评为“本周最佳图书”,被《每日邮报》赞誉为“一气呵成,令人着迷”。

  本书共三部分,八个章节。涉及大量的事实、观点、问题、引证、思考、调查发现、谜题、奥秘以及故事。读来非常的轻松,并且很好奇后面章节讲述的内容。书本身就令人着迷,而且作者通过大量的论证来说明,好奇心是多么重要,我们的事业,幸福,和对子女的教育都依赖于此。

  很多人都知道,婴儿对于周围的事物总是抱有强烈的好奇心。但实际上,婴儿的好奇心变化取决于周边的物理环境,尤其受到看护他们的成年人的影响。当他们长大一点,会想要了解更多,对所处环境有更大的好奇。他们喜欢和父母一起互动,通过互动,收集想要的数据。当你告诉他不要吃那个,他会想吃了会怎样,妈妈的反应会如何。在这个阶段,他们开始对别人的想法感兴趣,这也是同理性好奇心的开端。作者从小孩婴儿时期开始分析,告诉我们孩子在每个阶段要注意的事项,以及如何提升孩子的好奇心,很具有实践性。

  好奇心不仅仅是小孩所具有的,任何年龄段的人,想要拥有巨大成就或想要进步的人都应具有。首先要区分消遣性好奇心和认知性好奇心。消遣性好奇心表现为永无止境的喜新厌旧,比如关注娱乐新闻,对广告,标题,博客这些感兴趣。这种不断转换对象的过程不仅浪费精力和时间,而且没有任何领悟和意义。认知性好奇则可以创造性才智激增并引发创新,使好奇心产生真正价值,这也是本书重点讨论的内容。

  总之,《好奇心》能“打磨和抛光”一个人的大脑。如果你是有好奇心的人,大概会去翻看这本书,不会为错过有趣的科学发现而后悔。

  《好奇心》读后感(六):认识性好奇心

  如果你不想被人工智能替代,为以后为找工作而烦恼,如果你想让你的生活充满乐趣,如果你还想让你产生更多的价值,可以花点时间读读伊恩·莱斯利的《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了解好奇心,去认识“认识性好奇”是怎么回事。

  受益惟谦

  围绕好奇心,提炼了以下三个问题:为什么要让自己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好奇心是什么?如何理解更有序、更深入和更需要付出努力的认识性好奇心呢?

  一、为什么要让自己保持强烈的好奇心?

  工业时代的商品来源于工厂的批量生产,信息时代的商品来源于信息的创造。

  因此,工业时代要求人们按部就班,循规蹈矩,把我们培养成一名专业人士,有着特定的工作技能,这种技能是一种迈入社会后直接工作的能力。

  随着科技的发展,机器人已经开始取代人力劳动,机器人在成本、工时、效率等方面,都要比雇佣工人划算。而且由于人工智能、处理和计算能力的进步,曾经被认为不能自动化的工作突然开始受到威胁,同时还受到其它领域公司的威胁。例如,十年前研究人员认为,绕过障碍物和驾驶汽车的复杂性超出了计算机的处理范围。但现在,汽车制造商、互联网科技公司都在开发无人驾驶汽车,谷歌已经实现“完全无人”出租车上路。

  信息时代则要求推陈出新,创新性解决问题,有好奇心的学习者则会把不同领域知识创造性的连接起来,产生一些新想法,而这种思维或背景的人,最不容易被智能机器替代。这也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持好奇心的重要性所在。

  二、好奇心是什么?

  好奇心,就是对不熟悉的东西感兴趣,并且想要去了解它,表现出想要征服未知世界的渴望。

  丹尼尔·伯莱因于1954年在阿伯丁大学工作期间,开创性提出了消遣性好奇和认识性好奇的概念。

  对一切新奇事物着迷称为“消遣性好奇”,特征就是:注意力会从一个新鲜事物转移到一个,并且持续地寻找新的信息和感官体验。它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宽广,从而去发现新的和未知的事物,但如果总是浅尝则止而不深究的话,那就无法得到任何领悟,一切都将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当消遣性好奇转化为一种对知识和理解的探寻时,成为 “认识性好奇”。认识性好奇并不容易拥有,它需要更深入、更有序和更需要付出努力,是消遣性好奇的进一步深入,相比消遣性好奇,满足它更难,它可以使创造性才智激增并引发创新,从而发生质的飞跃,使好奇心产生价值,最终收获也更多。

  比如,你对火星感兴趣,你就得了解火星是什么,和地球有什么不同?它在哪,离我们有多远?为什么火星让你这么着迷……想想一系列的问题,你可能就有一个直接或间接去遥远星球探险的强烈欲望,随着问题的深入,你所需要的知识和准备的条件就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具体,要想达成你的目标,就需要更努力的付出才能实现。

  三、如何理解更有序、更深入和更需要付出努力的认识性好奇心呢?

  1.在漫无目的中确定目标

  有了目标,并使之具体,清晰,就会对它保持强烈的关注。对海量的信息做出有效的选择,筛选必要的,丢弃不必要的。比如你想买车,在颜色上拿不定主意,又因你想突出自己的个性,与众不同,最后选定黄色比较醒目,印象中马路上看着不多。自从你买了黄色的汽车后,你就发现路上黄色的车是那么多,超出你之前的想象。其原因就是因为你有黄色目标,开始关注黄色汽车了,但其实之前基本就是这个现状,并非因为你而引发潮流。

  2.接收获取与主动思考

  接收获取,受益惟谦,有容乃大

  接收获取信息多,需要怀有一颗接受的心理。要接受就不要过分自信与妄自菲薄。认为自己什么都知道都懂,一切都习以为常,就不善于去找自己的信息缺口,发现平常中的不平常现象,就不能获得新的信息。比如鸡蛋,你可以很粗鲁地煮蛋,蛋还是蛋,只是口感又硬又干。当然你也可以试着去了解鸡蛋中蛋白质的特性?随着温度高低、时间变化和受力的不同表现。在63度温度下,让温度缓慢上升,蛋中仍有大量的水分,口感就会出乎意料的多汁。打成泡沫的蛋白给食物能带来空气,同样会带来不一样的口感。有时,你还可以从鸡蛋联想到道德问题,思考从鸡那里偷走鸡蛋是否道德?从鸡蛋联想到物价的变化,思考鸡蛋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中反映,对我们生活产生的影响等等。这是一个选择,可以质问眼前的鸡蛋,或者任由熟悉的事物变得无趣。

  对自己的能力不自信,产生焦虑或恐惧也会抹杀好奇心,因为你的精力就会关注于生存,生存相对于其它一切都是排首要的,所以这一切都会占据你的认知资源,你就没有其它精力去进行除生存外的探索,更不谈不上用平和的心情去认知事物了。比如在1秒时间内,让你看清这一张纸写什么,你如果想从看清楚纸上的字或其中的标题,在这1秒有限的时间里,你就不能看到整体张纸的结构,更不会关注这张纸外的环境变化。

  主动思考,理论性方向why与实用性方向how

  可以通过问问题和自我解答问题来进行主动思考。首先你需要知道你不知道什么,找到无知的部分;其次,你需要能够想象出不同或相互矛盾的可能;之后对于疑问进行回应;最后,你需要了解你可以从别人身上学习及用什么步骤如何去做。比如什么是认识性好奇?认识性好奇与我们之前理解的好奇有什么不同?通过对伊恩·莱斯利著的《好奇心》,我们就能够了解之前疑问,最后我们还要理解认识性好奇对我们有什么用?如何应用于我们的生活中去?则是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去思考、探索。

  3.累积建库与不断思考

  累积知识,建立自己的知识库有两方面的好处:一个方便调取,二个加快信息处理时间

  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短期记忆像电脑的内存,空间有限,只能同时记住几个项目,如同一时间内只能处理7个数字,并且如果不复读,大部分信息将在30秒内被彻底遗忘。长期记忆就像一个硬盘,可以用来存放我们所碰到的事物的空间,其中一些信息需要一些努力才能调出,但是还有很多可以轻易地、随时被直接调出的。如果知道的越少,花在处理、理解和记忆阅读材料的脑力就越多,而从中提取的信息就越少,看到的只限于表层意义。当知道的越多,关联的越丰富,同时注意到的重点也会不同,处理必要信息速度比以前快很多,重心也转移到事物的核心问题或本质上。比如,放在斜桌面上的一个木块,对一些物理问题进行分类,初学者问题重点是观察木块材质、形状与大小。而有物理专业背景则会观察面更多、更广,比如桌面的平滑程度,斜面的角度和木块的质量等,根据解决这个问题可能会用到的物理定律对其进行分类,像这样的思考则是基于知识的累积。

  不断思考,深入思考

  解决问题后进一步探索问题?

  谜题一般是“how many/much”或“where”?直观,有确切的答案,尽管你尚且不知道具体答案是什么,很清楚需要一个怎样的答案。寻找到答案,即可得到满足,寻找的乐趣也随即消失。

  奥秘可能更多关于“why”或“how”,模糊,没有明确的答案,因为这牵涉一系列复杂且相互关联影响的多因素,有已知的,也有未知的。通过收集相关信息并识别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那些问题,但不会给你带来找到确切答案的满足感,探索的乐趣却一直存在。

  面对新问题,就会不自觉地把它当作一个谜题,答案是什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开始收集知识,不断提醒自己其背后的奥秘所在,因为谜题被解决后,这个发现也许能陪伴我们很长的时间,并给我们带来快乐。

  四、从认识性好奇心中我的启示是什么?下一步如何去做?

  读完伊恩·莱斯利的《好奇心》保持对未知世界永不停息的热情,给我留有印象和如何融入到我今后的生活。

  首先要去掌握更多的原知识,比如快速阅读与写作表达;了解解决不同的问题的思维,提炼问题、先做分析、再去解决问题的程序,还有难的问题之所以难,可能就是使用方法不对,尝试用逆向思维也许就豁然开朗。

  多方位提问,多角度看问题,对问题进行回应,反复此操作过程。

  探索思维,思考的更多,源头提问,广度提问,深度提问三维立体式提问题,深度理解问题。无论是已知的还是未知的,熟悉的还是陌生的,在不断提问和解答中寻找乐趣,发现乐趣。

  知识累积和关联的培养,让自己涉猎更多。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方式,在不同学科角度上看待问题。在看后《穷查理宝典》后,就有过此想法,从专业书看起难度较大,觉得可行的办法就从中小学课本开始,所以已买齐了高中物理、数学、化学和生物教材。又因平常之事耽误,现在,再次被提醒,接下来需要制定个计划及节点,控制一下进度了。

  《好奇心》读后感(七):人类发展的第四驱动力

  作者阐明了好奇心的重要性以及现代互联网对好奇心的抹杀。 消遣性好奇到认知性好奇的转变以及重要性,我们现代社会每个人都会被消遣性好奇吸引,但很少转化到认知性好奇,所以很多人仅仅看到事情的表面,人云亦云,甚至无任何记忆。

  现代教育体系仍然保持着上世纪初的体质,未与时俱进,应转变知识型教育转化到能力型教育。互联网已经记录了全部知识,无需再去死记硬背,而如何运用这些知识方是重点。 好奇心虽好,但仍然要以知识积累为基础,否则好奇心无任何价值。一个专业设计师的白日梦与一个初学者的白日梦有很大不同。专业设计师有着强大的背景知识储备并且熟悉其过程,而这些都会存在于他们的梦里。

  求知欲......如果你选择教育,那么最好选择多样化教育,这样才能在各方面得到提升。那些专业的技术完全可以日后再去学习,并且当你面对那些要解决的问题或者物质激励时,往往会更有动力去学习更多技能。所以,不要太早专业化是非常重要的。

  《好奇心》读后感(八):《好奇心》费曼一下

  好奇心是什么?

  好奇心是对信息缺口所作出的反应。 好奇心分为两种——消遣性好奇心和认识性好奇心 两种好奇心的重要区分在于是否引导与意识。 消遣性好奇心常常表现在孩童时代,喜欢对身边的事物不断的提出问题,出于本能积累经验以塑造自己对于世界的认识,所以父母对孩子在探索世界的过程中起着引导的关认键作用。 认识性好奇心,在消遣性好奇心基础上有意识的去探索更加深层次的东西,有着很强认识性好奇心的人在一个领域往往不会差。 那么如何从消遣性好奇心转化成认识性好奇心呢?

  如何从消遣性好奇心转变成认识性好奇心? 前面提到,好奇心是一种认知行为,是对信息缺口所作出的反应。 好奇因理解而产生,又可被未知激发,从消遣性好奇心到认识性好奇心的转变的关键要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最近发展区是指已掌握与未掌握之间的过渡区域,也就是要找到好奇领域拼图中差的那几块拼图 那么如何来找到那几块拼图呢? 1.知识背景拼图(对于已掌握的拼图的更深入的理解以及其边缘知识的输入) 2.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什么拼图(防止过度自信而堵住探索未知的路) 我们已经对自我内部的好奇心探索过了,那么互联网时代对我们的好奇心又有了哪些改造呢? 网络时代正在抗压我们的好奇心 伴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搜索引擎越来越普及,百度,谷歌,我们在很短的时间内就能够得到我们所好奇的答案,同时人工智能也慢慢地融入搜索引擎,我们甚至能够得到私人定制化的答案,互联网时代能够有效地填补信息缺口,但同时也在挤压着我们所剩不多的好奇心。 网络获取信息的高效方式能够瞬间消除我们对于未知的痒劲,在搜索的过程中,我们没有任何难度地就获得了答案,不再需要去图书馆找书学知识,不再需要与博学的人讨论请教,没有了好奇心的积累效应,我们慢慢地不再以探索的态度去获取知识,而是以索取的态度去获取的态度,我们解决问题的办法不再需要学习某些知识才能够解决问题,而是我需要去谷歌一下就能够解决问题,再不行就是我要去问下某人就能得到答案,此时某人也变成了某种意义的搜索引擎。 知识变成了一搜即出的结果 厉害的人变成了一个可搜索工具 好奇心离耗尽也不久矣。

  前面已经费曼了很多好奇心的相关概念,但是一直没有解决一个问题,我们需要做些什么才能够保持我们正在消磨的好奇心呢? 2010年,一个叫”趣味”的会议被取消了,于是有人突发奇想,干脆我们来举办一个叫”无聊”的会议吧,专门分享一些无聊的东西,比如说分享一下自己记录了三年打喷嚏日记,没想到这个Idea一出,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一年一度的无聊大会吸引了很多善于从无聊之事中发现乐趣的好奇宝宝。 回归正题,如何保持好奇心呢?我们学习了工作流的搭建,那自然要利用所理解的东西搭建一个好奇心工厂流水线(工作流) 1.虚心若愚 ,把自己当成一个傻子 2.质疑你的茶匙,多观察日常所见之物,多费曼自己的感受与体验,正如大师观察一棵树都能够看出其中的混乱与秩序 3.建立你的好奇笔记本,收集素材,反复推敲,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 4.睡一觉 5.做一个思想工匠,结合笔记本内容来一次头脑实验 6.将“谜题”变成”奥秘”

  《好奇心》读后感(九):多热衷于“无关”的事物

  1.所谓好奇心,是对认知疑惑的持续探索。好奇心是一种迭代认知的强大驱动力。 2.好奇心也会让你做事情的体验更美好、更享受。 3.保持好奇心的方法是——在知识里“漫游”。遇到什么就学什么,有机会学什么就学什么。不确定的时代,你说不出未来什么知识一定有用的,不如在知识里“漫游”,由着它自然衍生出些什么。 4.对于“无聊枯燥”的事物,你把它和让你兴奋的有趣事物连接起来,它就不枯燥了。

  5.你有多热衷于“无关”的事物,你就有多好奇。

  《好奇心》读后感(十):保持热情

  如今科技发展迅速,人们对于未知的探索越来越手到擒来,网络满足了一切需求,如果说有网络查不到的答案,那么人们就知道,根本就没有答案。一切都变的这么方便,真的是利大于弊吗?其实这对于好奇心是有一定影响的,而好奇心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因素之一。在这本《好奇心》中,作者伊恩讨论了好奇心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必要联系,并告知我们,好奇心的必要性。

  好奇心也有很多种不同的类型,书中从心理学,经济学,教育和商业领域中吸收来的知识,总结出了很多结论。好奇心既然是必不可少的,那么如何才能保留住这份好奇心,并把它延伸下去,书中也都有详细的介绍。

  有人说好奇心害死人,的确好奇心是有危险的,因为这是一种对未知事物的求知欲。哪怕面对某些未知事物时我们不去探索,我们的生活依然不会有变化,然而去满足这种好奇心时反而会有风险。可是仔细想想,我们的世界之所以这么发达,不就是好奇心使然吗。好奇心带来的也不仅仅是进步,还是一种精神上的充实,只有那些怀揣好奇心的人才会显得生机勃勃。

  在被网络迷惑的社会中,这本书能够让读者清醒的认识自己,看清形势。凡事都有利弊,网络固然很重要,但是过度依赖就成了问题。这本书中有有关于好奇心的全部问题的解答,也让我认识到了人类的伟大。人类与动物有很多差别,好奇心是人类独有的,不仅仅是那些必不可少的发明,包括我们生活当中的小事,都充满着激起好奇心的细节,这些好奇心才是我们每天的精神粮食,让我们对于明天充满希望。

  每个人都有一颗好奇心,也许只是你没有发现,书中举出的例子其实也都是来源于生活。这些探索未知的动力完全来源于人类独有的自信,就拿如今最火的电商举例,如果说你真的想好要从事电商行业了,那么你需要了解行业数据、消费数据、互联网发展数据,这些数据时刻都在变化,而要想不被这个行业所抛弃,你就要了解消费者的心思,从他们的行为变化入手,体会时代的变化趋势。其实你没有好奇心是想不到这么多的,在生活如此方便的同时,马云这类的人依然保持着好奇心,所以他们才会成功。既然每个人都拥有好奇心,只不过需要稍稍放大,每个人都可能改变世界,这也是这本书想要传达的能量。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