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罗生门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罗生门的读后感10篇

2018-06-01 21:26: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罗生门的读后感10篇

  《罗生门》是一本由[日]芥川龙之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2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罗生门》读后感(一):旧瓶装新酒

  人都有两种相互矛盾情感。当然,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但是,当那人想方设法摆脱了不幸,旁人忽然就有些怅然若失,说得夸张些,他们甚至想让那人再重蹈覆辙不经意间,虽说是消极的,对那人心中却萌生敌意——内供尽管无法得知其中奥妙,他的不快,只是因为从池尾众僧人态度中,感觉旁观者的利己主义而已。——《鼻子人类,有时会为了一个根本不知能否达成的愿望,而付出毕生的精力。笑其愚蠢的人,终究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 五品望着喝着山药粥的狐狸,心中依依不舍地回想着从前的自己:那个被众多武士戏耍捉弄的自己;被京城孩童骂“干什么,你这个红鼻子”的自己;穿着褪色的短衫、裤子,像丧家之犬般徘徊在朱雀大街上那个可怜孤独的自己;但同时又将饱饮一顿山药粥的愿望珍藏在心底的、幸福的自己——他为终于不用再喝山药粥而感到安心,同时也感觉到满头大汗渐渐从鼻尖开始变干。虽然晴空万里,但敦贺的早晨仍然有些寒风刺骨。五品慌忙捂鼻子的同时,冲着银锅打了一个大大的喷嚏。——《山药粥》 我们最想引以为豪的东西恰恰是我们不曾拥有的东西。 我们生活所需的思想,恐怕在三千年前就消耗殆尽了。我们只是用旧瓶装新酒而已。 做的事情成功,能成功的事情就要做。我们的生活终究是脱离不了这样的循环论证——且自始至终贯穿着不合理。 因为我们河童在所有的艺术中,都迫切地想找到河童的形象。——《河童》 决定我们行为的,正如古代希腊人所言,只能是好恶。我们必须从我们的人生之泉中汲取最大的养分。连耶稣也说过这样的话:“不要像法利赛人一样假冒伪善。”圣人可以让荆棘之路开满玫瑰。 更愿我不要成为一个英明神武的英雄。我现在时常梦到自己攀登险峰,劈波斩浪——就是说我正做着让不可能成为可能之梦。梦中景象并没让我感觉到可怕,就像和龙搏斗一样,和梦的搏斗让我很辛苦。请不要让我成为英雄——不要让我产生做英雄的愿望,保佑毫无力量的我。 我是个喝新春酿造的酒到醉醺醺,唱着《金缕歌》,过着好日子知足的侏儒。 赵瓯北的《论诗》七绝,也许传递了这样的信息:艺术是带有高深莫测的东西的。我们如果是爱财如命或者沽名钓誉,或者最后基本上为病态创作所煎熬,可能就无法鼓起同这种无聊艺术做斗争的勇气。 有一群艺术家住在幻灭的世界里。他们不相信爱,也不相信良心这种东西,只是像古代的苦行僧一样以寸草不生沙漠为家。在这一点上也可能值得同情。但是美丽海市蜃楼只能产生在沙漠的天空中。对于人间社会幻灭的他们,大概在艺术上还没有幻灭。不,只要说起艺术,常人不知的金色的梦就会突然出现在空中。他们也出乎意料地拥有幸福的瞬间。 我们还在娘胎的时候,就在学习人生的处世之道吧。然而或许我们过早地离开娘胎,踏入了像大竞技场一样的人生中。当然,没有学过游泳的人,要自由自在地游泳是不可能的。同样,没有学过跑步的人,大多数都落在了别人身后。那么我们也不可能全身而退地走出人生的竞技场。 诚然,世人也许会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但是纵观一百个游泳选手或者上千名跑步选手,也不能马上就学会游泳和跑步。不但如此,所有的游泳选手都悉数喝过水,所有的跑步选手无一例外地在竞技场上浑身尘土。你看,就算是世界上有名的选手大部分不都是在得意微笑下隐藏着苦楚吗? 人生就像是疯子举办的奥林匹克大会一样。我们必须一边同人生搏斗,一边去学习如何同人生搏斗。对于这种愚蠢的比赛按捺不住气愤的人还是赶快到场外吧。自杀不失为一种简便的方法。然而想在人生的竞技场上留下的人,就只有不畏创伤地殊死搏斗了。 小泉八云曾说过,比起做人他更希望做一只蝴蝶。说起蝴蝶,请看看蚂蚁吧。如果幸福只是指痛苦少的话,蚂蚁应该比我们幸福吧。但是我们人类也有蚂蚁不知道的快乐。蚂蚁可能没有因为破产和失恋而自杀的痛苦,但会和我们一样拥有快乐的希望吧。我仍然记忆犹新,在那月光微露的洛阳废都里同情连李白的诗一句都不懂的无数蚂蚁群。 斯威夫特在发疯前的几天,看到树梢枯萎的树木,嗫嚅道:“我也想像那棵树一样,先从头部开始衰亡。”每当想起这段逸事,我总是不寒而栗。我为没有生成斯威夫特那样绝顶聪明头脑一代鬼才而感到暗自庆幸。 人们认为古往今来的政治天才都是把民众意志变成他们自己的意志。但恰好完全相反,不如说政治的天才,都是把他们自己的意志演变为民众的意志,至少使人们相信那可能是代表民众的意志。因此,似乎政治天才也兼有演员天赋。拿破仑说:“庄严滑稽仅仅一步之遥。”这句话与其说是出自帝王之口,不如说是出自著名演员之口更恰如其分。 人生比地狱还要地狱。地狱之中受到的苦难是不违背既定法则的。譬如说,饿死鬼受的苦难是,想吃面前的饭的时候,饭上却突然燃起熊熊大火。但是,人生的苦难,不是不幸这么简单。想吃面前的饭的时候,饭上燃起熊熊大火,也有可能会轻而易举地吃到嘴里。轻易吃到嘴里后,可能引起肠炎,又可能被意外地消化。顺应这样没有法则的世界,无论对谁,都绝非易事。如果坠入地狱的话,我肯定瞬息之间就能抢到饿死鬼的饭吧。在刀山血海住上个两三年,习惯的话也肯定感觉不出别的跋涉之苦。 舆论经常是私刑,而私刑又经常是娱乐,就像是用报纸上的报道来代替手枪一样。 年少时代——年少时代的抑郁是对全宇宙傲慢。 我们该如何生存?——提前稍留一些未知的世界。 发现了民众的愚蠢,并不是一件值得夸耀的事情。但是,发现我们自己也是民众,这倒的确是一个值得夸耀的事情。 古人以愚民政策为治国之道,为了使民众更加愚昧——或者往往又不知为何却使民众变得聪明起来。 梦想已经从大地上消失,我们为了寻求安慰,对着几万亿英里的天空——向与宇宙之夜相关的第二个地球,转移光辉灿烂的梦想。 “艺术家贩卖艺术,我贩卖蟹罐头,这没有什么特别不同。但是艺术家说起艺术时,以为那是天下珍宝。如果仿效那些艺术家的话,我必须也以一罐六十钱的蟹罐头而骄傲不然年龄已经六十一岁,还没有一次像艺术家一样傻乎乎地孤芳自赏过。” 古往今来有很多父母重复着这样一句话:“我终究是个失败者,但我必须让孩子获得成功。” 我喜爱作品,就文艺作品来说,是最终能够感受作家这个人的作品。这个人——是一个具备了头脑、心脏感官的人。但遗憾的是,大部分的作家都是缺少其中某一部分的残疾人(但有时绝对不能对伟大残疾人不表示敬佩)。 倭寇显示了我们日本人也有立足于列强之林的能力。我们在盗贼、杀戮、奸淫这些方面绝不输给寻找“黄金之岛”的西班牙人、葡萄牙人、荷兰人、英吉利人。 男人自古以来都是比起恋爱来更加尊重工作。如果对这个事实有所疑问,那就读读巴尔扎克的信件好了。巴尔扎克在给汉斯卡伯爵夫人的信里写道:“这封信如果换算成稿费,那可是值很多法郎的。” 最聪明的处世之道是,一边鄙视社会的陈旧陋习,又不与社会的陈旧陋习发生矛盾,安然地生活。 理性教给我的最终是理性的苍白无力。 我们总是对自己自惭形秽,同时却又对别人心有余悸。但谁也不坦率地说出这个事实来。——《侏儒的话》

  《罗生门》读后感(二):理想,是在你要去实现时才是最美最诱人

  这次翻看的新书是《罗生门》。从前一阵看的东野圭吾的《解忧杂货铺》,再到这次 #芥川龙之介# 的《罗生门》,突然发现日本作家对事物的切入点的选择还是很有意思的。一系列故事作者提供了其对人和人性独特视角文笔间时而涌现出的对中国文化历史了解,从赵瓯北的《论诗》七绝,再到武则天诵读骆宾王的檄文,都不得不让人惊叹。

  作为短篇小说集中的第一篇,《罗生门》前半部分对背景详细描述让人不至于一上来就摸不着头脑。

  《竹林中》的真相是否存在呢?读完这一篇以后,我到豆瓣上翻了无数书评,就是想要弄清楚到底谁说的是实话?谁才是真正的凶手?然而,这并不是侦破小说,其实作者如果想写一个悬疑推理故事,大可以写下去给读者一个真相,然而并没有,所谓罗生门,不过就是这样一场没有真相的事实之争。 而在争的人是谁呢?就是我们啊!它激起的不是我们探究真相的兴趣,而是不同当事人对同一个事件讲述角度立场语气心理的不同所隐藏的信息。有没有一种可能,强盗、真纱和男人,说的都是实话呢?

  《地狱变》从一开篇就在各种丑化主人公良秀,让人不自觉的认为他做的一切都是诡异、可怕的,然而读到最后才发现,良秀才是那个最最可怜的人,那么可怕的又是谁呢?是大人,更是所有所谓旁观的议论者。陈述者从一开始就带着对良秀的偏见、对大人的崇拜之心进行叙述,“所谓大人看上良秀之女都是谣传”,真的只是谣传吗,我想陈述者本身也是清楚的。之于良秀,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心爱的女儿忍受火烧之苦直至被活活烧死,自己为了完成艺术的使命而没有上前施救,这可能也就是属于艺术家的偏执吧。

  《鼻子》:“人都有两种相互矛盾的情感。当然,每个人都有恻隐之心。但是,当那人想方设法拜托了不幸,旁人忽然就有些怅然若失,说得夸张些,他们甚至想让那人再重蹈覆辙。不经意间,虽说是消极的,对那人心中却萌生敌意。”“内供的不快,只是因为从池尾众僧人的态度中,感觉出旁观者的利己主义而已。”总是拘泥于外界评价,受伤的永远是自己。内供的一生都是在为别人活着,别人的眼神和态度决定了他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也决定了他对自己鼻子的态度,这也正是他的可悲之处。#不要做一个被外界舆论牵着鼻子走的可怜人##也不要让自己所谓耿直言论伤害其他人#

  《山药粥》这是一个看脸的世界,从来就没有变过。至少对于红鼻子五品来说是这样的。“人类,有时会为了一个根本不知能否达成的愿望,而付出毕生的精力。笑其愚蠢的人,终究只不过是人生的一个匆匆过客而已。”五品碰到了利仁,是幸还是不幸呢?其实在你的生活中,你最渴望、最想要得到的东西,只有在当你拥有它了以后才会发现所有这一切并不像幻想中的那般,现实终归是很残酷的。利仁与其说是实现了五品的愿望,不如说是将他的梦想狠狠的踩碎了。山药粥只是一个比喻,成为了每个人心中都有的那个无限渴望的愿望,#理想是在你要去实现时才是最美最诱人的#

  《河童》,是芥川龙之介的绝望的遗世之作。以一个精神病患者口述线索展开的故事,讲述了他生活在河童世界的日子表现出了自身对人性的深深厌恶之情。毫无疑问,河童的世界是非常诡异的,比如说,河童没有耳朵,却有音乐家,有音乐制造公司;要生孩子时,要先询问孩子是否愿意降临到这世上;驴的脑髓变成粉末放到机器中,就能生产出无数书籍;因为自动化而被裁员的河童都会被杀掉,并且把肉当成食品使用等等。然而,我们认为诡异的事情只存在于河童的世界中吗?我们把吃人看做是很残忍暴虐很无人道的行为,但是这只是一个表象形式而已,实际上,我们人类也在变相的“吃着人”,只是人类总是过分的注重这种形式,却忽略了这种形式的实质。书中通过河童其妙的印刷技术反映现实中文化艺术粗制滥造情况;雌河童追雄河童的趣事来针砭现实中男性在恋爱中占据绝对主动地位现象……

  “对于我们河童来说,无论支持谁,都首先要支持自己。”

  “笨蛋总认为除了自己以外他人都是笨蛋。”

  “我们热爱大自然,可能是因为大自然既不憎恨我们也不嫉妒我们”

  “我们生活所需的思想,恐怕在三千年前就消耗殆尽了,我们只是用旧瓶装新酒而已。”

  “矜持、爱欲、疑惑——三千年来,所有的罪过都是由这三者引起的,恐怕所有的道德来源于次。”

  “减少物质上的欲望,并不一定能带来和平。为了得到和平,必须减少精神上的欲望。”

  “决定我们命运的是信仰遭遇,还有机遇。”

  《侏儒的话》这篇,特别特别特别的有趣。作者不再讲述小故事了,有时候像是要开始分发心灵鸡汤了,可是这鸡汤,有毒。有时候又像是一个话唠一样,不停的碎碎念,但是嘲讽度MAX。

  “恋爱的人都是愚蠢的,我们自己也一样,一旦坠入爱河,就开始自欺欺人了。”

  “强者践踏蹂躏道德。弱者或是在被道德爱抚。遭受到的迫害的人通常是强弱之间的人。”

  “决定我们行为的既非善良也非罪恶,而是我们的好恶,或者是快不快乐。”

  “如果不采用中庸,那么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幸福。”

  “古典作家之所以幸福,是因为他们都已经死了。”

  “能得到完美的幸福,这是只有白痴才会被给予的特权。”

  “舆论经常是私刑,而私刑又经常是娱乐,就像是用报纸上的报道来代替手枪一样。”

  “敌意和寒流一样,适度的感受一下时,既令人心旷神怡又能强身健体,无论对谁都是绝对必要的。”

  “为了使人生变得幸福,必须热爱日常的琐事。”

  侏儒的祈祷,祈祷不要太可怜,也祈祷不要太完美,毕竟太可怜和太完美总是无趣的,甚至是痛苦>快乐的。

  《罗生门》读后感(三):这是一位哲学家

  写了书评|写了书评|故事其实挺荒诞。

  《山药粥》的五官是个可悲的人。他卑微而没有尊严地活着。毕生所想就是饱食一顿山药粥,而真正能吃到时,却有诚惶诚恐。似乎失却了多年苟且偷生的意义。

  《地狱变》其实我不明白,到底是谁逼死了小侍女。她的父亲是一个奇才,却并不能让人敬爱,太过偏执。简直偏执到令人震惊。他为了心中的信悦能牺牲女儿,牺牲自己。

  这两个人物活着都不是为了自己。也是可悲。

  《鼻子》他因为不寻常而改变,却又因为改变后变的寻常而被人嘲讽。

  《河童》这真是描述了一个与众不同却又处处与生活关联的世界。芥川龙之介说爱好讽刺的人是悲观主义者,最终会因为无法发现世界的美好而走向疯狂。整个故事大概讲述了这一句话吧。中间穿插的小故事,玻璃厂商操控政治家,政治家操控媒体,媒体操控舆论,舆论操控民众。

  《侏儒的话》如果说前面那些还是短篇故事。这里就是纯粹的句子。只是这些句子经过芥川龙之介对人生,对艺术,对宗教,对文学,对小说家等等的提炼。这让我想到了卡尔维诺。说是小说家,不如说是寓言家。他们的作品揭发的人性,生活…说实话,以我的年纪阅历,看这些书并不能很好地感受那种奥妙。

  芥川龙之介的作品深深浸染着中国的文学艺术。他多处引用了中国诗人,文学家的话语。当然他也引用了很多其他国家的。只是中国两字出现在外国作品中,就会有种与有荣焉的骄傲感。

  ……

  不说那些看上去精妙无比,但没有切身感受的文字。单从布局结构而言,我是真不喜欢《侏儒的话》这种形式。就像是《从你的全世界经过》(sorry,是不是叫这名儿来着)的语言集合。因为文章中明明是一个话题,却有许多个“又”将其一段段地隔绝开来。这种不能一口气好好畅快吐出来,偏要断断续续的感受,别提多糟心了。

  ……

  芥川龙之介说到有些作品作家他甚是喜欢。能够感受到作品当中展现的作家的头脑心脏,但总不能完全地感受,总欠缺一些部分。

  我想说,您也是啊。

  好有哲理的一句话,就差最后一句,您再多说那么几个字儿,我就真能醍醐灌顶了。就差临门一脚………当然,这也可能是我自身阅历有限,无法感受他的语言精简的精妙。

  ……

  说到这,芥川龙之介奉行的就是:中庸。留白。呀~

  《罗生门》读后感(四):犀利的碎碎念

  没想到《罗生门》是这样的一本书。 同名电影意义不一般,以至于让我误以为此书引人入胜易读易懂。结果证明,是我主观偏见了。 全书小短篇,都稍稍有些骇人听闻,甚至从第一字第一句就嗅到了悲凉恐怖的气氛,贯穿全篇。有的场景阴森惊悚,有的鬼怪陆续登台,有的道理细思极恐。睡前都不敢读的一本书,害怕梦中都是些个魑魅魍魉。 作者的眼光还是很犀利的,从人生百态、生老病死、功成名就,到贫穷与富有、尊贵与低贱、战乱与和平,处处体现出了辩证的审视感,赤裸裸地揭开了虚伪的外表。只是始终站在制高点做批判、下结论 ,读着读着也会让人审美疲劳的吧,至少我是草草翻完了最后一个章节。

  《罗生门》读后感(五):文人相輕?普通人更容易相輕。

  「寂寞古池塘,

  一隻青蛙跳去,

  那水的聲響。

  ——松尾芭蕉」

  這俳句在書中提到了兩次,意境上十分符合日本古典美學的審美,一次在《河童》,另一次則是在《侏儒的話》。我很喜歡這個巧合。因為本書收錄了七篇文章,我姑且將其分為三個層次,而這兩篇自然沒有跳脫出我的預設,那麼我們從這個俳句開始,亦是從這兩篇開始。

  芥川龍之介以「侏儒」自比,粗布花裳,唱著《金縷歌》「只要享受太平盛世就知足」。沒有亂世給他,沒有家將給他,沒有戰亂給他,沒有飢饉給他,也不曾不問一句「今夕何夕?」

  這很吊詭,卻很好解釋。無非就是作者的一聲喟嘆罷了,他並非果真想著如此,這樣的他和《河童》中的寫《笨蛋的話》的哲學家的形象有著滑稽的重合——才子多嘆運偏消,耍著賴般拒世千里。

  春釀新成,佯裝醉醺,跳著幸若舞。但那人的鋒芒,卻實在尖銳。

  ——空拳的他甚至想躲避開人世的腐臭,邁入另一個空間。卻不是通過自殺,他只是不斷地思考著,記錄著,抒著情,聽著那蛙聲脆如玉碎,執著紅牙板舊三弦歌曉風殘月令,不知今夕何夕。

  人皆言白,他偏指黑。他否定了道德,將其轉嫁在了好惡之上,他輕蔑文人,狀似刻薄。

  這不矛盾也不偏執。自古文人相輕,在這厚厚荒誕的哲思之外,透露著一股可愛的怨氣,頹廢的囂張,以及不曾言明的自負與張狂。我似乎可以想見書頁間有敦盛餘音,那人卻小袖狩衣,不屑這亂世浮華,臨於池塘,舉世皆濁,我自亦糊塗,但教我如何糊塗?

  後來卻都是不相干了,因為都是些尋常人的事。

  書中有雨,我偏不遮。

  而庭卷紅葉,竹林微響,寒蟬不語,燈半昏時。有人好像在逼問,再聽又好像在哭號,卻似極安靜了,空余心聲。

  你看《羅生門》與《竹林中》原來不過是兩個兜兜轉轉的故事了,但私以為,雖說小說的荒誕在現實的荒誕前是小巫見大巫,但故意的作態卻不美了。

  所以說這雨,無傷大雅。

  何必去苦苦逼視這些人的良知,各自的回答本就無可厚非,沒有什麼觸動不觸動的。一根根捻下的頭髮也好,曼妙毒辣的寡婦也罷,這些浮游在最末端的等級制序之中的形形色色,還比不上木屐和地相扣的聲音。

  我喜歡這個子目,因為人物的禿陋猥瑣下卻是難以想見的可愛,一顰一蹙,一動一靜,像極了浮世繪的斑斕模樣。

  文章文筆直白,所寫人物也不過小計,難登大雅,有的措辭甚至會錯了原意。但有趣的是,作者本人偏說用法要入他鄉隨他俗,我不置可否。

  這不是高雅清雋的雅趣,而是高妙清奇的畫面感,卻不妨礙,我很喜歡這種畫面感。

  《罗生门》读后感(六):加工过的记忆

  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不是罗生门,确是竹林中。

  一件事件客观的发生了,每个时间的参与者,或者目击的人都通过自己的理解,加工,把这件事情作为记忆存储在了脑海中。如果想要真实还原一个事件,最理想的方式当然就是去找视频监控。如果这个条件不允许,只能通过参与者和目击者的回忆来复述,那么汇总起来的时间肯定在一定程度上不在那么客观真实,甚至会是面目全非。这里理解和加工很要命,因为每个人的思想和个性是那么的不同,使得记录下来的事件在记忆封存的时候就不同了。时间的流逝又使得记忆变得模糊,当需要回忆某件事情时,作为戏精的大脑就开始脑补了。如果其中再有利害关系,有意识的添油加醋,扭曲事实,那就真的能使这个事件面目全非了。

  第一次意思到记忆的不可靠,还是看恐怖片女高怪谈。哪一部已经记不清了,故事情节也早就淡忘了,但是印象很深刻的有句台词,大概表达了这样的意思:人总是只记住自己想记住的的, 只记住美好的。这样的记忆很不全面,有着强烈的个人印记。这样的记忆也许并不是有意识的为之,很有可能是大脑进化出来的一种本能。只有这样才能好好活着啊。

  《罗生门》读后感(七):杂感

  芥川龙之介的大名可以称得上是如雷灌耳,不过以前一直没读过他的作品,只知道他英年早逝,是个天才般的人物,这次看他的这本《罗生门》发现他确实不愧天才的称号。

  这是一本短篇小说集,其中《侏儒的话》其实算不上小说,就是一些类似格言警句的集合。这个篇章里面有很多话确实很有道理,不过我这个年纪已经不是需要喝鸡汤的时候了,所以兴趣不大,但也让我了解到他的痛苦的内心世界,对于他为何会自杀有了一点了解。

  《罗生门》是这本短篇小说集的第一篇,的确很经典,还被拍成过电影,不过我没看过。小说的情节一开始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到了武士与老太婆相遇的那个情节却非常震撼,芥川龙之介通过老太婆和武士之口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不过我用刀杀人,你们用手里的权力、金钱,甚至是阳奉阴违的几句话,就能杀人,当然不一定要见血,人虽活着,可这也是杀人呀。要说罪,到底是你们的罪大,还是我的罪大,只有老天爷知道了。”

  这段话真是一针见血。中国古代就有这种说法,所谓“窃钩者诛,窃国者侯”,权贵们只要能量够大,可以改朝换代、专权弄国,他们无论使多少人流离失所、妻离子散,无论使多少人死于非命,法律也制裁不到他们身上,而普通人只要得罪权贵,甚至他不需要真正犯罪,都可能身首异处,说到底是权贵们的罪过大还是普通人的罪过大呢?这个世界真不存在公平。

  小说的最后,有点戏剧化的反转。老太婆说:“要说呢,拔死人头发是不对的,不过这些人生前也是干这些勾当的。”“没有法子,不干就得饿死。我跟她一样,都是走投无路呀,我想她也会原谅我的。”这些话原本也没错,这就是属于普通人的悲哀,在生死线上挣扎,为了活命只有把另一个普通人当作掠夺的对象,现实的确残酷。但正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底线,没有操守,所以都不去遵守规则,最终别人也不遵守规则,到头来还是害了自己,就如小说的最后,武士听完老太婆的这段话,心安理得的剥去她的衣物走了,因为他也要活下去。

  除了《罗生门》,《竹林中》、《鼻子》、《地狱变》、《山药粥》都是很不错的作品。《竹林中》每个人的谎言,《地狱变》中对于完美的追求,《山药粥》中对于愿望实现前后的不同,《鼻子》中对于人性的自私的看法,都是值得深思的。另外,这本书的翻译也很有水平,文字流畅,还有古韵。

  《罗生门》读后感(八):日本人讲人性怪怪的

  1、开始的小故事引入主题,众口铄金的本源时间要如何还原?

  2、大多数人都可以随本人的意愿自嗨而对其他人、事不管不顾,但总有被触底线的时候,释放自己的本性。

  3、每个人都有为之自卑的弱点,而且你会时常在意它,这使它被你逐渐逐渐地放大。不用小心翼翼,这是自然选择。

  4、上层的举手投足就是下层毕生的追求,写的很心酸。

  5、很长的一篇,两个世界互有比对,作者的文学功底展露无遗,一个世界中呆的久了,自然“想回去”。

  6、看了几页发现是随笔与主观想法,就再也看不下去了,浓重的个人色彩。这让我毫无读完本书的念想。

  《罗生门》读后感(九):一场魑魅魍魉梦

  读完隔了很久才回来点评,实在是前一段时间没空写书评。

  读完这本书那天天气又闷又热,然而合上书的时候我却忍不住打了个寒战,无他,实在是拜芥川所赐。

  有人说鲁迅从某些方式来讲算是中国的芥川,但我想他们俩给人的感觉还是相差很大的。鲁迅更尖锐更直白一些,而芥川秉承着日本作家一贯的含蓄和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晦涩阴郁,给人的感觉就好像迷雾茫茫暴雨将至的海面上一帆渐去渐远的船影。

  跨过一道罗生门,你面对的是鬼影幢幢魑魅横行的人间。这里有在灾难前暴而凶起的侍卫,有黑黢黢的竹林间各执一词狡辩的人们,有在极致的艺术里撕心裂肺的画家,有迷失在欲望和尊严边缘的武士和主持,还有你和我,一起在这个古怪的河童国里泥足深陷。极致的艺术和极致的痛苦,它们的身边站着的是永恒的魔鬼。然而别怕,这是事实也不是事实。当你从梦里一层一层醒过来,像多壳的牡蛎一迭迭展开充满海水腥气的身体——然后你就看到了芥川。

  佛偈有云: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芥川在人间大梦一场,如今大梦已醒,便也归去了吧。

  最后以芥川在《河童》中借河童之口说的一段话来结尾——

  在椰子花和竹林中

  安息着佛陀。

  和路边枯萎的无花果一起,

  基督似乎也死了。

  但我们必须休息,

  即使是置身舞台的背景之前。

  《罗生门》读后感(十):【2018 第四本 文学】:罗生门

  之前听到好多人引用罗生门,我通过上下文理解这个词好像在说一个事件里,真相已不得而知,每个人都为了自己抛出信息,最终我们只是在不同的信息中打转。但是在看这本书时,发现好像就第二篇有些这个意思。后来知道了一些小绕绕-----通常所说的“罗生门”是引用黑泽明的电影《罗生门》所表达的含义,电影《罗生门》是根据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竹林中》改编的。《罗生门》本身也是一个短篇小说,我们看的这本《罗生门》是芥川龙之介的短篇小说精选,包括《罗生门》、《竹林中》、《地狱变》、《鼻子》、《山药粥》、《河童》和最后一些作者的杂感。

  之前带着价值观去读,还是多少有些影响,考据完,从新去思考,我觉得贯穿所有小说的,是对人性的失望,对文明的怀疑。

  《罗生门》:赚死人钱的老人,被前一刻还有良知的家将扒了衣服----恶换来更恶,在生存面前,伦理道德一步步坍塌,最后老人漠然的目光,让人心中一寒。

  《竹林中》:大体便是上述我对罗生门最初的理解吧,不过我觉得,真相是重要的。

  《地狱变》:我们都有很多欲望,很多欲望之间是矛盾的,我们努力去协调这些矛盾,让生活能继续流畅无碍,当矛盾无法解决,最终的宿命,只有死亡。

  《鼻子》:鼻子长短不重要,别人怎么看才重要。

  《山药粥》:痛苦中和煎熬后的收获才是有意义的,才能感知到幸福,太容易满足---半碗山药粥便饱了。

  《河童》:我们的文明形成成现在这样是有问题的,但是形成成别的样子,也是有问题的,文明只是我们这个种群内在的外在表现,内在是欲望驱使,那便永远也得不到满足,偶尔换换环境,打破一点新鲜的边界,聊以自慰吧。

  作者的杂感也在阐述着人类的种种矛盾,种种悖论,似乎人类是太可笑的生物,我们的文明是太不堪一击的东西,我们就站在人间和地狱的边界----罗生门,只需要一刻,所有的伦理道德都会坍塌,而这个坍塌的原因,就在于我们的人性本身。

  我部分认同作者的思想,人性有很多丑恶的地方,文明的种种只是我们在解决了生存问题后,人们所共同想象出来,聊以宽慰我们内心的。但是,没有人的话,世界上本身真的有善这种东西么,我是怀疑的,告子在两千多年前曾讨论过“义,外也”,善恶的判断只是我们人加上去的,狼吃兔子,兔子吃草,有什么善恶呢,生存而已,人,也无非是生存而已,只是我们多了一点思考,创造了更多意义,我们不光要在物质上活下去,还要在自己相信的意义中活下去,。

  所以,也许不需要那么悲观,或者再悲观一点------没有天堂,也没有地狱,我们只是在人间。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罗生门的读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