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人类学+:科学的B面》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人类学+:科学的B面》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2 04:0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人类学+:科学的B面》经典读后感10篇

  《人类学+:科学的B面》是一本由眠眠冰室著作,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页数:26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人类学+:科学的B面》读后感(一):竟然不是人类未解之谜

  还记得在少年时的某个阶段,我长期痴迷于《人类未解之谜》《历史百大谜团》之类的读物,它们图文并茂故事娓娓道来,翻开一本便足以打发放学后一个下午的时间

  彼时常常觉得,这些书就好比打开了某一扇隐藏的门,让我惊喜发现那个平淡真实世界背后,居然还有这么些光怪陆离神秘事件刺激恐怖、超乎想象,却又欲罢不能

  许多年之后,我才知道那些书里所充斥的,大都是些道听途说见闻,或是国外小报上用来吸眼球的假新闻,甚至不乏作者脑洞大开编造的可笑故事……《人类学+:科学的B面》很有趣,里边人类历史的光怪陆离很多,但是都有科学的依据,不是生编硬造的,真是一打开就停不下来

  《人类学+:科学的B面》读后感(二):让我关掉吃鸡的书《人类学+:科学的B面》

  最近看了一本《人类学+:科学的B面》的书,让我好几天都没有打开吃鸡游戏,因为这本书比游戏还精彩,让人忍不住废寝忘食也要尽快看完! 它和那些“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实属巧合”的小说电视剧一样,它是一本像小说一样精彩又像纪录片一样真实的探险记录,带你穿越时光探索人类的发展轨迹。 超喜欢作者写故事一般的叙事手法跌宕起伏,让人身临其境。 以前看这类型的书总觉得像在看老学究的研究报告,可是这次却在不知不觉间像看故事书一般看完了整本。 这里面的故事,简直集合了恐怖、惊险、刺激、灵异、搞笑、煽情一体。 而且还充斥了很多知识,比如考古学、生物学社会学医学…… 看完这本书后我倏然想起以前看过的一本盗墓小说-《鬼吹灯》。 那时每看完一段还总要查证一下,然后发现作者真的是鬼才,因为小说里面提到的考古墓穴、怪异生物闭塞地点,甚至一些当年发生重大历史事件都是真实存在的。 我很感叹作者的想象能力,能将这些现有内容融合创造一份跌宕起伏的探险故事。 这次看这本《人类学+:科学的B面》,找回了当年熬夜看小说的感觉。 看完还非要给身边的人讲一遍。 而且这次不同的是,我能理直气壮的说“这都是真的!” 我以前特喜欢看灵异故事,而且专门捡那些传的神乎其神的真实事件看。 比如92年故宫灵异事件、90年代上海吸血鬼事件、北京375公交车事件、2009年重庆红衣男孩…… 这些光怪陆离的故事看的多了,于是就在脑海思考,人类世界,是不是经历过几次“系统升级”? 比如从山海经的神话世界升级到尧舜禹的人力时代,再后来又从石器时代升级到蒸汽时代,一直到现在的信息时代。 好像我们人类的脚步一直朝着科学的道路前行。 而那些无法用科学来解释现象,我们称之为封建迷信。 但是我很怀疑,目前所有科学无法解释的现象,我们都归类为封建迷信,这是不是不够严谨? 也许是科学还没有达到某种高度,所以解释不了,又也许,那是科学的另一面。 所以这本《人类学+:科学的B面》让我爱不释手。 它没有单纯罗列那些以讹传讹的灵异故事,也没有单纯的排除现有科学之外的情节,它让你用思考的角度,与它一起见证人类的发展,与它一起看看世界面貌。 世界到底是怎样的,我相信我们仍在探索中,没有人敢妄断言我们已经了解了世界,了解了人类。 每一次对人类探索的成功都预示着一次资源的重新利用。 所以我们从未停止这种探索。 我无法号召所有人去为人类做些什么。 但我希望我们能保留对科学B面的探索。 即便我们没有时间精力去真正做些什么,至少,我们能将这份探索欲传承下去。 科学,是有B面的,它等着我们慢慢揭开它神秘的面纱

  《人类学+:科学的B面》读后感(三):一段探险人类历史的旅程

  科学家合成过细胞,但至今没有成功制造生命。我一直想做一本大家喜欢看,看得懂,拿得起,放不下的人类学科普图书。

  其实关于人类自身一直有很多炙手可热话题。从《人类简史开始,伴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这个话题的热度更是有增无减。这是人类对未知好奇,其中也有思考和反思。生命是美妙的,人类的产生变化是一段让人神往的旅程。但关于人类历史更多的是艰深难懂理论,好多人购买了好多书带回家,但几乎从未打开过,或者读了一点就放弃了。

  眠眠在《人类学+:科学的B面》后记里边讲述了我跟他认识过程,以及这本书出版的源起。这本书从策划,交稿,编辑出版到上架,大概经历了小半年的时间。

  为什么会定《人类学+:科学的B面》这个书名

  眠眠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他利用自己广博知识面,筛选了人类历史的5个维度,考古学、生物学、医学、社会学和地学,一共讲述了22段人类往事。但归根结底,这是一本讲“人类学”,研究人类的书。所以把书名定为“人类学+”而不是“人类学家”。

  至于“科学的B面”,是因为书中人类历史的片段,大多有些暗黑风格阅读体验就像是在丛林里探险,是另外一种的“正能量”。从科学、科普的角度分析人类发展过程中的往事,不管是阿尔卑斯山上的千年冰人奥兹,还是X染色体和Y染色体展现的人类全球迁徙痕迹,大家知道的可能是新闻,是猎奇故事,是研究成果,这本书里用故事般的语言为你解读。这本书里还单列了一篇文章,从考古学的角度回答一个问题“我们中国人的祖先,到底是谁?”。

  为什么选择了这么“血腥”的一个封面

  书里的内容那么的惊险刺激,封面的风格当然要与之统一。其实最开始我们选择了一张骷髅头配灯台的图片,但考虑到读者可能的感受最终还是没用。几经选择,最终定了这张。

  看似平静水面云层诡谲天空凌乱群山,冉冉升起的朝阳血迹斑斓的直立铠甲人,脚下清晰的能感受到图片质感的一片枯草。《三体》里,大刘讲到湛蓝的天空里包含了无法估量的信息。这些元素交织,组合,给人一种风起云涌的感觉。人类做为地球上唯一站在顶端物种,不也正是像这个铠甲人一样,在沧海桑田变幻莫测大自然中踽踽独行

  通过这本《人类学+:科学的B面》,我有哪些新的思考?

  《圣经》中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

  我对黑暗感知记忆,最早可以追寻小时候关着灯,一个人窝在家里看黑白电视里的动画片。每当暗示即将有反派出现背景音乐响起的时候,都会警觉地看一看四周,似乎随时会有坏人从身边的黑暗里蹦出来。后来就演变成,一个人关灯睡觉的时候,总担心不明物体从床底伸出一只手来。这可能是一种从地球有人以来,延续至今的对黑暗的恐惧

  前一阵看了一部美剧,《西部世界》。非常佩服编剧把之前只存在于大脑中的想象力变成了现实,就像那部号称把噩梦变成影像的烧脑电影《穆赫兰道》。地球会不会是个“西部世界”?人的意识来自于哪里?《西部世界》里的女主埃文·蕾切尔,作为一名高端人工智能,对世界的质疑和恐惧源自她“思考能力”的加持。根据剧情,这种“思考能力”源于剧中的“上帝之手”人工智能总设计师罗伯特·福特 。

  诚然,孩童对黑暗的恐惧,成人对未知的质疑,是不一样的,但会不会是同源性的呢?火点燃了人类的进程,思考是不是人类发展的催化剂呢?人为什么会变成现在的样子?现在的人类跟很久很久之前的人类有什么区别?按照《人类简史》中的描述,人类群体中语言的产生,社群的产生,信息的传递国家管理经济的发展,人类社会一步一步变成现在的样子是不是跟窝在山洞里的时候依然有共同之处?

  上面那一连串的问题,我并没有答案。但我相信《人类学+:科学的B面》这本书里讲述的那些有关人类惊险、刺激的迷人往事一定能给你一些找到答案的蛛丝马迹

  《人类学+:科学的B面》读后感(四):一场人类历史上硬实力科普的饕餮盛宴

  

首次相见

在近日,从网络上获知了有一本与以往的小时候在书店或者其他卖书的地方可以见到的一类,以玄奥,让人惊悚害怕为主的“科普”读物不同的一本描述人类历史的硬科普读物已经发售。

  而让人庆幸而又意外的是,那本书的作者,在一个神秘的地方联系上了我,并邀请品读他的这本书,这当然是我十分愿意的一件事情了。

  当我拿到书的部份书稿的时候,尽管已经对书的内容有所耳闻,与以往的儿童科普读物不同的是里面更加的有着明确的理论依据可查询,也不像一些大部头的书籍一般,尽管充满了严谨与科学,但对于那些只是有兴趣的人实在是不那么的友好

  但当我阅读了第一个文章之后,我意识到,我的顾虑完全多余的一件事情。他将上述的两种书籍的特点有机而又吸取其各自的长处之后融合到了一起,创作出了这本让一般读者也可以拥有比以往更加的酣畅淋漓的阅读感觉的同时,其严谨性与科技性也并没有随之下降。

详细阅读

  我拿到的书稿的部分是“ 波利尼西亚人(Polynesia) 与他们历史上的穿越事件” 、“ 探寻北极的真相,发掘北极航道 而因此发生的一系列事件” 、“ 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 与他们带给我们的疾病”三篇文章,读完这三篇文章后,我为作者的文笔阅历所折服,同时也对他能够将一份份本枯燥无味的科普性文章写的如此的生动有趣又充满了实际性的理论论证与实际图片和资料

  三篇分别以日常事情引入文章,并逐渐深入主题,从一些基础入手让我们不自然的就读完了全文并深感不满足,以至于接着去阅读下一篇,让人如此的沉迷,更是如此的有益自身的探索兴趣的满足

  在阅读中也会适宜的插入一些实物的图片或者当时的材料的影印版来佐证文章的真实性提升了文章的可读性与趣味性。让无论哪个阶层的读者都可以从中收益匪多。

  文章的文笔也着实的让我为止崇拜,在阅读中也不止一次的希望自己可以有如此好的文笔,那简直是一件最完美的事情了的。

读后感悟

  此处,也仅仅是抒发一些自身的感悟与想法吧。

  从短短的三篇文章中,已然可以看出作者的文笔之好与阅历之丰富,简直是让人位置赞叹。

  这些文章对那些想要从科普文章中获取知识的人来说真的是再好不过了。他那风趣幽默的语言与毫不枯燥的文笔正是引领着我们这些读者的最好的方式了。

  同时自己也通过查询得知作者已然去过这些地方中的大部分,这简直是太良心的科普作者了的。

  让我们这些现在已经被高速发展的信息化时代冲昏了头脑人们有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让自己回顾同年时候那份充满兴趣与好奇心的时代的一个绝好的机会

  从书的副标题名字我们也能看出,’科学的B面‘,这也佐证了,这本书不是简简单单的阐述科学,而是让人知晓科学背后的故事,感悟人类的奇妙与世界的多彩。

  另一位评论者说的好

《人类简史》里有句话说“ 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人类学+》这本书就是向你讲述的这批“极少数人”的故事。少年啊,小时候你总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航空员,开着宇宙飞船银河系翱翔,是因为我们还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时常还会抬头仰望星空

  我们从这一篇篇的文章中获取的是一份求知的种子,让他慢慢地萌发,逐渐让我们自己去求索,让我们自身去学习。这本书是一个指引者,一个领路人,一个给予我们开始的地方。

  愿以后此类书籍多多发售,也愿作者书辑大卖~~~么么~~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眠眠的公众号:mian013,等你。

  《人类学+:科学的B面》读后感(五):“因为无知才能看到更广阔的世界”

  你想不想看到这个世界与众不同的一面?课堂里的书本上总是在描述一些美好事物小心翼翼的避开历史发展的真相,买不买这本书,就看你只是想听“ 小道消息 ”,还是做一名见证者了。

  起初是抱着玩味的心理点开的,因为太“标题党”了,想起了小时候每晚 8:40 看的《走进科学》。但是!读完开头的一瞬间我就知道我错了,眠眠文章排版会让你觉得这是科学科普文,不啰嗦,直接上结论

  可是科学家们大都太严谨了,不会讲故事,生硬古板,于是大量的研究报告和论文,只是被引用到科普的文章里做观点补充证明作者一个荒诞的观点“老子说的是对的!你看某某科学家都发研究报告了”。所以我们在图书馆看到的大多数《科普探索》类的书籍有一种云里雾里的感觉,看了一大堆废话,后三页都是被引用的作者名+研究报告名+日期

  但这本《人类学+》不一样,第一段结论,接下来才是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并且精确的注明了时间,地点和主要人物段落中还穿插了大量高清无码的图片。《雪山老尸》从头到脚都能看的特清楚,让你明白这件事情在过去的历史中确实发生过。在《邢台地震》中还有地震地图分析和现场照片。《埃博拉病毒》里甚至还有显微镜下病毒样本照片,和患者得病后不同时期的反应。(目前就看了这三篇文章,剩下的就先不说了。。)

  书说的差不多了,说点我自己的一些想法。我们是非常幸运的一代人,尽管还是被各种问题困扰,比如说考不上好学校,买不起房,工资太低等等等等。但我们身边没有大规模的战争也没有恐怖的病毒,道德和法律约束着人类的行为和思想,这些都是进化的带来的好处。进化的车轮是由一小部分人推动的,《人类简史》里有句话说“ 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挑水耕田。”

  《人类学+》这本书就是向你讲述的这批“极少数人”的故事。少年啊,小时候你总说长大了要当科学家,航空员,开着宇宙飞船去银河系翱翔,是因为我们还对这个世界充满着好奇,时常还会抬头仰望星空。但,渐渐的各种网络游戏,漫画,综艺电视剧充斥着生活,手机不离手,书本上的灰都懒的擦。

  大多数人都长大了,却再也不提小时候的满腔热血的志向了。每当我们到名胜古迹旅游的时候只是打卡签到,导游的介绍有认真听吗,大量的人造景区人满为患,大漠戈壁里的楼兰古城依旧寥无人烟。

  很庆幸我们当中还有眠眠这类少数人,眠眠不仅是作者,还亲自去过一些文章中描述的地方,包括玛雅文明遗迹等地,用纸笔和相机记录着过去和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并且毫不保留的分享给我们,再次感谢!祝此书大卖,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眠眠的公众号:mian013,等你。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