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经典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经典读后感10篇

2018-07-25 04:2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经典读后感10篇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是一本由[日]齐藤英治著作,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9.00元,页数:2013-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一):知行捕手读书笔记

  “世界上没有绝对毫无关联事物。一技在身,即便兴味索然、漠不关心领域,也会在某处生发出哪怕些微的连接点。由此可以得以扩展和延伸。读第一本时或许还不能较好地理解,同样领域的书籍读上三本,兴趣也就有了,理解也会慢慢加深。学会了速读,就能以非旁人可及的速度读完三本书。由此发散延展开来,我们的知识领域就会无限拓宽。”

  兴趣、关注范围拓宽了,知识增加了,将其盘活的机会也就随之多起来,这才是速度目的所在

  随着对王者速读法的深入说明,大家也都实际进行尝试了吧。说起来也就是分三个阶段。按照第一步(预览)、第二步(浏览图片)、第三步(跳读)的顺序稳扎稳打。后面的章节会对适应不同目的的速读法进行说明。掌握了这三步,其后的应用自然水到渠成

  王者的速读法首当其冲的就是把和一本书接触时间定为三十分钟。

  换言之,这个期限就是胜利条件。定一个“读到这里就是我的胜利”的目标战略中极其重要的一环。

  本书建议大家从现在开始,暂且把读所有书的时间都定为三十分钟。三十分钟的话,是无需强行减少睡眠,无需强行忍耐不去与人交往、玩耍,再怎么忙碌的人都可以挤得出时间的吧。

  在王者的速读法中,三十分钟的速读时间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用五分钟进行预览。

  第二阶段,用五分钟浏览书中所有的图片。

  第三阶段,剩余的二十分钟使用跳读法阅读

  这样合计三十分钟读完一本书。

  目标明确也就是王者速读法所强调的要明确“读这本书的目的”,主体性地进行阅读,这样大脑各项机能就会积极地运转起来,灵活实现联动。

  当目的不够明确,状态散漫,不能静下心来阅读时,即使花再多的时间,大脑也无法将得到的信息充分运用自如

  王者的速读法分三个阶段调整阅读速度。第一阶段“预览”和第二阶段“图片浏览”重在对书进行整体把握,留下一个整体印象发现里面的关键词,因而在这两个阶段,速度可以大幅提高完全可以目标直指每分钟三万字的速度。

  到了第三阶段“跳读”,目的主要在于理解、记忆构思这个阶段速度会有所回落,大概为每分钟1500字到5000字,要花二十分钟以上的时间来完成

  通过这样一个对大脑和信息进行调整处理过程来促进对信息的消化吸收和活用

  大脑远比我们想象发达容量也十分庞大。话虽如此,为了让我们的大脑输出更多更好的东西适当的时间、休息及睡眠还是必要的。

  正如有时睡梦中会浮现出一些念头一样,大脑在我们睡眠时仍然在活动,把清醒时得到的信息和许许多多过往的记忆联系起来,按其重要程度加以整理。光是这些就够大脑忙活的了,就算再添加上其他负荷也无法得到得到更多东西了。

  记忆优质信息的人就将进入一个输入钻石—保存钻石—加工钻石——输出(表达)的流程

  也就是说,精心挑选钻石级的知识,输入大脑,选择性地记住闪耀着钻石级光辉的最有价值的东西,最后展现出钻石级的输出。这才达到了我们的终极目标。

  记住优质的信息,抛弃劣质的,充分调动我们的大脑本身具有的强大功能,为自己增添智慧光芒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二):30分钟读完一本书,小意思

  速读了一本书——《王者速读法》,作者是日本的齐藤英治,他是一位医学博士,也是RC学会的会长——Rapid Learning for Value Creation(高效学习价值创造学会),他深得时代人心的提出高效阅读的套路

  确实如他所说,书是能带给我们知识的最优秀仆人,我们不必配合仆人的时间,而是要让书以最短的时间汇报最多的内容

  面对这个仆人,我们需要用好8020法则,用20%的时间提取一本书80%的重点,忽略其中80%不重要的内容,只拿出20%的干货系统的梳理,并结合之前所学,整合重组,形成新知。

  1

  ————————

  30分钟读透一本书

  读书要给自己确定一个时限,关于时限问题可阅读公众号之前文章《扯一下Time-based原则:目标必须具有明确的截止期限》

  读一本书的时限30分钟为佳:五分钟预览、五分钟扫读、十五分钟跳读、五分钟梳理记忆。

  1

  图片来自网络|

  全情投入的35分钟,需要一个助手——番茄闹钟(这里推荐一本书《番茄工作法图解》,没事可以翻着玩),有番茄闹钟的帮助,我们可以心无旁骛,专注当下,一次只做一件事。

  五分钟预览:可以通过五分钟时间快速阅读封面页、作者简介,并重点阅读目录,在翻看目录之后确定中心思想,确定几个关键词。

  五分钟扫读:快速翻书,哗哗哗的翻,一刻也不能停,重点注意每个章节的标题、图表和插画,以此洞悉作者的意图,并在潜意识中寻找重复出现的关键词、扩展出去的相关关键词。

  十五分钟跳读:除非是优美文学作品,否则尽量不要逐字逐句的阅读,找重点领会大意即可,串联关键词、找论点、找论据,并在大脑中形成树状的思维图。

  五分钟梳理记忆:根据自己大脑的知识储备接受程度,将所阅读的知识进行结构化梳理和记忆,最好十分钟之后进行一个回顾,五个小时之后再进行一次回顾。

  2

  ————————

  60分钟阅读专业书籍

  2

  图片来自网络|

  阅读专业书籍时,如果30分钟不太够用,可以考虑花六十分钟:预览5分钟、跳读15分钟、记忆学习40分钟,方法如上所述。

  重点使用“吉尼斯三段火箭法”:

  预览跳读、勾重点;舍弃论证资料,只聚焦重点。

  用“记忆学习法”学习,透彻理解、默记在心。

  回顾、记忆、图解或输出,关于输出,可以参考公众号以前文章文字《做读书笔记,还是可以按套路来》

  3

  ————————

  一周变成一个“专家

  而掌握好的阅读方法,很容易帮助我们进行主题阅读(关于主题阅读可参考公众号文字:《读书的套路——怎么成为一个真正的reader?》)

  通过主题阅读能快速获得某专业的全套知识,所以一周成为一个“专家”也不是不可能,套路如下

  3

  图片来自书籍|

  从知识的深度知识面两个维度来把握知识

  找十本想要了解的领域的专业书籍开展掠夺式的阅读,并找到相关期刊论文杂志进行深挖

  阅读遵循“慢——快——慢”的方法,首先阅读那本最基础的书,扎扎实实的速读全文,摸透该领域的整体架构;其余的九本书遵从“二八法则”进行速读,了解其中八成的信息;第三步是查找最新的杂志期刊和论文,用“倒三角方法”阅读。

  4

  倒三角阅读1|

  5

  倒三角阅读2|

  4

  ————————

  注意事项

  旧话重提:阅读一定要有存储或输出(还有管理),可能是一段记忆、可能是一段小语音、可能是一段文字,而输出建议的形式有三种:

  1000字以上的一段文本,比如书虫的公众号内容

  一张思维导图

  一段小的语音表述

  其他内容不展开了,略……

  最后打个广告原文首发于我的公众号,如果喜欢可以关注我,勾搭我哦,公众化ID:wpg183。

  书虫小小钢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三):做读书的王者

  预习3分钟,扫读4分钟,跳读60分钟。一共用时67分钟。

  与前两次速读的时间(2小时多一点)相比,有了一定的进步。

  感谢彭小六-六神推荐的这本《王者速读法》,如果不是小六推荐,可能我看到这本书书名就不会选择读这本书,那么我就会错过进一步了解速读的机会。

  王者速读法与小六讲的速读法本质相同。先说最重要的事:

  读20%最重要的内容获得书中80%的信息,尤其是重要信息。

  换而言之,速读法追求的不是速度,是效率

  问:速读一本书需要几步?

  答:三步。

  第一步,预习。用五分钟时间看封面封底,腰封,序,目录。搞清楚读这本书的目的。

  也可以在预习之前确定读这一本书的目标,带着问题去读。

  这也是小六要求在第一个便签写下的内容。它的原理来自于大脑的结构,缘脑的概念。带着目的读,让我们读的很有效,大脑接受更快更高效。

  在这5分钟内,明确:我想要从这本书中获得怎样的信息,为此读哪些地方就可以了,什么地方应该多加用心地读?

  第二步,扫读。用五分钟时间看浏览书中所有的图片、标题、图表。〈小六:加上 段首段尾,章节首尾、粗体字〉

  第三步,跳读。剩余的二十分钟仔细阅读扫读中标记的重点部分。阅读最重要的两成内容,获得八成信息。

  跳读,是一种有轻有重的公平主义。有价值的地方就细读,无价值的地方就跳过。逐字逐句地阅读不仅是在浪费时间,实际上由于分不清轻重缓急原本非常重要、非常有价值的部分也只是被等同视之地扫一遍而已。

  读完之后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复习与输出。根据艾宾浩斯记忆曲线,复习要在9个小时内进行。

  输出是把信息、知识转化成智慧、技能的不二法则。30分钟读完的书试着用30分钟梳理一下读后感。

  如果觉得速读一遍没有掌握关键信息或者不过瘾,怎么办?如果真的忘了,也没有关系,只需花上20分钟左右跳读就可以了。也有的书确实是需要多循环读几遍。

  书是仆人。根据使用方法不同,会变成良仆或者恶仆。

  怀着不同目的读的书有不同的速读方法。

  1、专业类书籍: 预览5分钟,跳读15分钟,记忆学习法40分钟

  2、取得某种资格:预览10%,熟读全文60%;记忆学习法(复习) 30%

  3、知识创造者:预览5分钟,跳读10分钟,记忆学习法15分钟;输出部分:思维导图5分钟,速记25分钟(根据思维导图,输出1200字左右的创意总结);补充;复习10分钟

  一天1200字,大约是2页书的字数,一年下来相当于写了2本书。

  4、一周之内成为专家:搜集10本书,首先阅读最基础的那本,扎扎实实的熟读全文,剩下的九本遵循二八法则进行速读。

  5、邮件报纸:倒三角读法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四):速读 《王者速读法》

  虽然是30分钟完成了全书的阅读,但是只能说是一知半解都做不到。想了一下主要是两个原因:一是检视阅读的速度和效果不好,第二就是不熟练王者读书法,在阅读过程中总是要停下来想一下这一部分的任务是什么,或者是在应该检视阅读的部分一不小心就细读了。

  虽然读书的过程是快速的,但是为了完成思维导图的输出,又在一些核心部分、略读部分重新阅读了一下。所以整个阅读到输出一共用了3个多小时。

  先交代一下我之前的读书经历,我的阅读速读算是比较快,但是我的读书方法就是从头读到尾,什么都不愿舍弃,读的过程自己很high,但是读完之后所剩无几。所以接触到王者速读法可以说是完全颠覆我以前的读书方法的,我是抱着存疑的心态听完了老师分享,并且开始阅读这本书。30分钟确实读完了,但是效果我只能说just so so,就是我很慌张,很匆忙的读完了这本书,对这本书 有了一个整体的感知,但是一些很具象的东西,我一个也说不出来。但并不是方法不对,就想我上文的分析,再好的方法也是需要一个熟练使用的过程。

  我着重想说的是,这本书带给我的一些不同的观点:第一点:一定要限定时间,有时间限制,才有压迫感,能更好地提高效率。

  第二点:要带有目的性的去读书,而不是无重点的通读,这的确是事半功倍办法

  第三点:要提高自己检视阅读的能力,提高自己发掘关键字的能力;

  第四点:速读后要对信息进行整理和输出,还有这次训练营的目的,与旧的知识建立关联,不要让你的知识一个个自由奔跑在你的大脑里,要让他们有组织,有逻辑存在

  第五点:一些非常实用的小tips:注意标题,引言,关键字,最后的总结性段落,每段的开头和最后的句子(开启下文用)。通过阅读这些部分来获得主要信息;

  第六点:勇于舍弃,这一点对于我来说是最难的挑战,就想习惯米饭的人,让他该吃面食一样,需要一个训练的过程。要学会实用二八主义,用王者的高度思考,学会放弃大胆取舍。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五):习惯速读

  Day5/21 【21天阅读挑战】 【书籍名称】 《王者速读法》 作者:齐藤英治 【阅读感受】 一直以来都将书本视为自己的老师,恭恭敬敬的从头到尾读完。本书的观念颠覆了我以前的认知,作者告诉我们书是仆人,你需要时就召见它,不需要的时就请它消失。 【书中金句】 1,在王者的速读法中,三十分钟的速读时间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用五分钟进行预览。 第二阶段,用五分钟浏览书中所有的图片。 第三阶段,剩余的二十分钟使用跳读法阅读。 这样合计三十分钟读完一本书。 2,浏览图片这一阅读方法巧妙利用了人们与生俱来的右脑的能力,即捕捉到文字本身的整体印象,不加加修饰地去理解。 3,忘了也没有关系,书是仆人,可以再次召见。 【下一步行动】 将王者速读法不断的练习,直至掌握。 【每日一句】 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成个性,个性成命运。 ——俞敏洪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六):读书前你要确定的两件事

  我们似乎真的进入了全民读书的时代,从对孩子阅读兴趣的培养开始,大家也逐渐更加注重自己的阅读,可是往往我们还是读过就忘,更有甚者,读的过程中都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说是在看书,其实并没有在看书。

  你是否也有过想要利用碎片化时间,在等车的时候,工作的空隙翻开了书,也确实读了,但车来了或新任务来了急速回到工作状态,而没有在书上做记号。下一次你再读的时候,读着读着,发现自己已经读过了,实际上,真的已经读过了。你会不会一拍脑袋:“我这是干什么啊?之前读了都没发现!”

  《王者阅读法》里有如下一段话:

有人貌似在看,其实并没有看;也有人能看则看。这不是视力的问题,关键是要集中精力,让大脑全力运作起来。

  也就是说你虽然看了书,却没有带着脑子在看。可是,到底要怎么样才能在看书的时候带上脑子呢?

  齐藤英治的《王者速读法》告诉你,你需要在读书之前明确两件事:读这本书的目的和准备用多少时间来读。确定了这两件事之后,利用预览+跳读的方式,尽可能在半个小时里读完一本书,再用半个小时及时地消化信息,迅速输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明确的目的任务,可以让你的大脑机能充分被调动起来。

  王者速读法又称齐藤式系统速读法,是《王者速读法》的作者齐藤英治学习研究了前三代速读法——一味快读、合理速读、脑神经学速读——之后,将各种速读法优化重组整合而成的一个阅读体系,这个体系更注重读后知识的活用。

  齐藤英治医学博士,因职业阅读而接触速读,进而转移到速读的研究和实践中,把自己学习和发展的速读法用培训和书籍的形式分享出来,这本《王者速读法》是他的第三十二本书。

  《王者速读法》并没有像别的快速阅读类书籍,教给我们读书时眼睛的锻炼,而是从大脑机能的角度出发,一再强调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要充分调动大脑的各种机能,让整个身心投入到阅读的活动中,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在阅读前我们必须确定两件事。

  第一件事:明确阅读目的。

  我们为什么要阅读这本书?希望从这本书中了解些什么内容?其实在我们选书的时候就应该已经问过自己这个问题,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书。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需要具备什么样的素质,需要了解什么样的信息。人生目标决定了我们需要读的书。

  有些人或许并不清楚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不知道自己想要读什么样的书,这时候,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读物去开始读,读的多了,获得了足够多的优质信息之后,会使自己的目的更加明朗化。

  而具体到开始读某一本书的时候,先花5分钟的时间预览这本书,先读序言、后记、腰封和目录,根据这些内容了解全书的大致内容和结构,然后开始提问。

  比如,我在读《王者速读法》这本书的时候就给自己提了13个问题,包含对它可能提出的速读方法的猜测,可行性疑惑,包括对目录里出现名词的不理解,包括我一直想解决的读书的注意力集中问题。

  带着这些问题去读,就仿佛是在找答案,找答案的时候,你的注意力不知不觉地就会集中起来,而且无意识中就剔除了和这些问题不相干的信息,这样在读的过程中就不自觉地会摒弃一部分对自己无用的信息。书是为我们服务的,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字都读,只根据自己那明确的目的读我们需要的内容即可。

  然而,也许你很明确自己需要读哪些书,也清楚自己在某本书中希望得到哪些信息,可是拖拉的时间太长了,一本书读了一个月,最后自己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于是干脆不了了之。所以,我们还需要明确另外一件事。

  第二件事:确定时间。

  确定你阅读这本书的时间,我们都很忙,总是找不出时间来阅读,所以齐藤英治建议我们花30分钟读一本书,5分钟预览,5分钟翻看书中的图,20分钟进行跳读。但他后面介绍不同目的的阅读时,也是灵活运用的,比如阅读专业书籍及想成为知性创造者时所给的时间都在一个小时及以上。

  具体的时间还是因人因书因目的不同而各异,但你首先必须给自己定一个不太久的时间,要求自己在这个时间内完成阅读。我们可以先试试这种方法,看我们在规定时间里到底能做些什么,或许效果比你想的要好很多。

  我一直羡慕腹有诗书的人,尤其是看《中国诗词大会》简直对那些选手和嘉宾老师佩服得五体投地,但觉得背诵诗词这件事还是太耗费时间,我没有时间来做。而我家宝贝也同样喜欢看《诗词大会》,偶有遇到自己会做的题,那份喜悦也让我很感动,于是有天中午送他上学的路上,就拿了一张诗的卡片,我们俩一起边走边读,本来是打算走到学校前记住的,结果路程未过半,我们俩居然都会背了。

  这个结果大大出乎我的意料,原来背诗这么容易,于是就决定每周和他一起背诵3首诗,周一、三、五的中午花10分钟时间来背,其他的日子花10分钟复习。就这样我们慢慢也积累了有七八十首诗词了。

  很多事情不要无谓地怀疑自己,确定好时间去尝试一下,也许你会发现在规定的时间内你的效率会更高。

  有时候写东西会觉得特别困难,实在不知道可写什么,能拿什么来证明自己的观点,然后就放下,心想我需要再想想,最后往往只开了个头,再没有然后。可转念一想,我们上学时候的作文课往往是两节语文课拼的,两节语文课我们完成了多少作文呐,而且全班都能做到!再说语文考试,考试的总时间150分钟,我们要做那么多题目,最后还要写一篇作文,绝大多数时间里,我们都是能完成的,而且很多人会取得好成绩。

  就让我们把每本书的阅读当成是一次考试,那些我们自己提出的问题便是我们的试题,在考试的规定时间内,让我们高度集中注意力,找出问题的答案,然后,也如齐藤英治在《王者速读法》中不断强调的,收获的优质信息及时整理输出。而及时迅速的输出又会让我们更加明确自己的目的,于是更加有意识地去寻找信息源和学习思考的方法,这样,我们才能一直带着脑子,真正地看进书里,从书中收获自己需要的信息,助力我们成为自己想要成为的人。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七):如何用30分钟读懂一本书?

  如何进行30分钟的快速阅读?

第1步:5分钟预览

  如果你进到一家饭店想要吃饭,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当然是看菜单了,看这个店里有什么特色菜,我能点什么。

  看一本书是同样的道理,当你拿起一本书的时候,首先要搞明白这本书是讲什么的?于是利用5分钟时间去预览一下,到底该预览那些内容呢,如下:

1.封面、封底、封腰,当你看到书的标题、副标题、专家推荐时,你就差不多明白这是一本什么样子的书了。 比如《如何高效学习》,通过标题你会知道这是一本关于学习的书,副标题则是1年内完成MIT4年33门课程的整体性学习法,你会知道这本书给你提供一个模型让你更加高效的学习。 2.目录。目录是非常值得一看的。目录就像一本书的结构,你可以从中知道自己想要了解的或者感兴趣的地方,为下次阅读进行准备。 3.通栏标题和图表。剩下的时间可以翻看一下正文,以标题、图表、照片、插图为中西即可。 4.作者自序。如果还有时间,可以看看作者的自序。作者会告诉你为什么要写这本书?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适合什么样的读者进行阅读?

  看完这5分钟之后,决定权放在你的手里。你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这本书我喜欢吗?能帮我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吗?我的技能会有所提升吗?如果不喜欢怎么办,直接换下一本呗!

第2步:5分钟扫读

  当你预览之后,就需要进行下一步5分钟的扫读。扫读好像是寻找宝藏的一个过程,你一边在海边走,一边寻找着可能是宝藏的地方,在最有可能是宝藏的地方做上标记。

  这个过程非常快,就像摄影一样,那么我们需要记录什么呢?图片、表格、大标题,寻找这些关键因素,同时最主要的一点是预估哪里比较重要,也就是可能藏有宝藏的地方。

  5分钟扫读这一过程利用的是二八法则,通过第一步的5分钟,用最短的时间圈出书中大部分的重点,为第3步做准备。

第3步:15分钟寻找宝藏

  经过前面的两个步骤,书了解的差不多了、重点你也标记出来了,接下来就是你得到宝藏的时候。

  利用15分钟时间,把你刚才标记疑似宝藏的地方,统统清扫一遍。如果遇到守护宝藏的强盗,毫不留情统统杀掉,这样你就得到了宝藏。是不是这样就结束了,还没有结束,因为你得到的宝藏统统都有锁,还需要你炼宝。

第4部:5分钟炼宝

  当你拿到宝藏时,全部都是上锁的,那究竟该怎么办?把锁去掉即可,我们就得到了宝藏。

  对于学到的知识也是一样,读完之后还是需要输出的,只有这样才能更加牢靠的记住这些知识。如何才能把我们的宝炼出来呢?分享、分享、分享!你可以做一张超级记忆图,或者做一张思维导图。

  如果通过30分钟的快速阅读没有记住怎么办?我们是书的国王,书是我们的奴才,如果没有记住,把书再看一遍即可。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八):《王者速读法》读后感

  这本书的主要说了齐藤英治自己的的一套读书方法,还有相关的一些阅读经验。

  自己觉得这本书中有很多可以运用到自己的阅读中,还有很多给自己启发的内容。

  自己觉得自己最受启发的是”输入就要输出。“之前自己真的是没有这样的认识,我以为只要不断地读书,不断地吸收新的资讯就可以了。所以当时自己读了十几本书后,自己觉得自己并没有得到自己想要的提高。

  自己会尽可能做到“输入——加工——输出”,自己在看了资讯后,会尽可能想象这些东邪自己能够如何去运用。自己会尽可能将自己输入到大脑中的信息输出,自己可能会用自己的语言向别人解释自己输入的信息,也有可能自己加工后产出别的信息。

  “想要有钻石级的信息就要能够有钻石级的表现”这是自己很喜欢的一个观点。自己现在写这个书评就是因为受到这个观点的影响。

  可能自己读的书还不够,还有自己的输出还不够,自己现在没有什么到泰国的新观点,新见解。

  总之自己之后会尽可能将自己输入的知识去输出。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九):30分钟?够了!

  以其内容的可操作性来讲,很奇怪这本书的评价并不高,还不到8分。读了几本这类书,《王者速读法》的实用性还是很强的,可谓是干货满满。更让人惊喜的是,就速读来讲还提供了不同题裁采用不同的方法,让人大喜过望。正如文中所说,一本书可读的不足一半,细读的不足可读的一半,这本书也毫不例外的遵循了这一法则,也就是二八法则。本书的前40页,完全可以略去不读。前戏太长了,半天不入正题,想必很多人因此而放弃了吧。不过,还好诚意留在后面,除了偶而几段王仆间的罗嗦,几乎没什么尿点。另外:这是作者的第32本书了。

  下面我来撸撸这本书的线条。 既然是《王者速读法》,阅读方法是一个主题;阅读是为了汲取养份,没有养份的书即使有最好的方法也是浪费时间,速度再快也没用,这就是这本书的第二个主题:选书;高效了获取知识了,这不是目地,这就是第三个主题:输出。这三个方面环环相扣就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写作输出发布后,可以与人交流获取信息,使你更有目地性和方向性选书,然后用高效的阅读方法再次获取新知,再输出,形成闭环。如何打造这个闭环呢?这本书是从阅读方法说起。因为阅读促使了选书这个环节。

  比如,在书中的备注或参考文献或作者推介中都能或多或少指引你寻找下一本书,随着阅读的增量和优质,对于选书会越来越独到。获取书类的来源还有几种:比如重视基础型、成人购物式、依赖他人型、容量型等。这些选书方式中,成人购物型估计是众多仙家必有的经历吧!购物超市去过吧,需不需要,不知道,怎么办?全放购物车,买回家再说。买书也如此。这当然不是一个坏主意。阅读方法中,一周速成专家阅读法和多读多做速读法就很适合这种选书方式。当然这里说的是同类书。在行业内找出10本书,熟读细读最基础的一部,其余九部遵从二八原则用五者阅读法快速提取,很快就会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级人物。一个让人跃跃欲试的读书方法。

  其余还有像王者读书法、吉尼斯火箭三段式、吉尼斯H型改良炎箭法、资格王式三圈学习法、倒三角形阅读法、卢浮宫式和亚瑟式速读法等,就是针对不同的题材和用途而采用的阅读方法。比如:资格王式三圈学习法是针对资格证书考试,倒三角形阅读法是针对网页、新闻、邮件、报纸等;卢浮宫式和来瑟式速读法是针对小说类等。无论什么方法,王者速读法都是他们的一部分。

  来说说这个方法——王者速读法,30分钟读透一本书。它的时间是这样分配的:5分钟读目录、书封、标题等;5分钟读书中图片,剩下的20分钟实行跳读获取信息。为什么这样分配呢?这个是有道理的。所谓高效还要读透,谈何容易。一本书需要跳读的不足一半,在这一半中细读的部分不足四分之一,这就是二八法则,这二分也就代表了本书八分的知识量,用如此少的时间获取绝大部分的信息,这就是高效。如果继续分析下去也依然成立,在这二份中对于自己有用的部分也许仅是二份中的五分之一。如何找到这一部分呢?前十分钟是找到全书可跳读的那一半的。后二十分钟就是找余下那五分之一的。这其中书中提到关键词,怎样找到它呢?在我们看目录、书封和图时,心中会有一个大体的概况在脑海,会对书有一个整体的概况,并用一些词语形成一个大致印象,这个很重要,带着阅读的目地和关键词,为后二十分钟的跳读准备条件。我们自己的关键词和书中的关键词发生碰撞就会提高信息的摄入量。随着阅读量的增加,然方面水准都会提高,比如,寻找关键词的能力和判断一本书好坏的能力。

  一定要大胆跳读!这句话是很有用的。不要怕漏掉了重要信息。经典文学是个例外,如果需要,那就要反复精读细读。

  是不是必须要30分钟读一本书呢?也不是。吉尼斯H型改火箭法就是用70分钟读一本书。他分为三个阶段,前半程依然是王者速读法,后半程也是30分钟,它有一个理解记忆的过程,比如:用脑图及其它方法辅助理解记忆,这是一个吸收的过程,然后是10分钟的复习阶段,这是加固行为。全程70分钟,实际上,这个方法已为输出作准备了。我们可以自己整理调整 出适合自己的方法,切实落地应用起来。

  怎样有效输出呢?读书要记录做笔记,把感想记录成纸条,建立数据库,做脑图等,为写书评、讲书稿提供素材的备忘。这还不够,一定要发布与人交流沟通,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聚沙成塔,材料多了就会有输出的欲望。读书多了,阅读就会越来越快。方法是好方法,关键是要落地。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王者速读法(2013年新版)》读后感(十):速读无用?看看这本书吧

  有不少人比较反感速读、高效阅读一类的书,认为读书本来就是一项静心活动,就应该细嚼慢咽,消化回味,片面追求速读、略读违背了读书的本意,趋近于功利阅读的泥沼,是舍本逐末的做法。

  这种看法让我来分析有两点:

  (1)针对阅读这一个活动不能盲目追求快,而忽视了读书的真正意义,很对。

  (2)认为只要讲速读一概不可取,这也是没有真正了解快速阅读和高效阅读的片面评价。

  首先我认为速读法有其意义与存在必要性:

  1, 书是有分类的。所以读书方法要也分类。

  我们要读的书有不同分类。比如历史人文、经典小说、工具干货、经验方法、心灵励志等等。

  很多书是要慢慢品读的,如经典名著《红楼梦》,梭罗的《瓦尔登湖》,林清玄、三毛的散文,它们就适合在静谧的夜晚来阅读,令人沉醉其中,尽情享受细读的乐趣。

  然而有许多书其实是更适合速读的。比如工具类、考试用参考类、方法教程类、信息介绍类等等。能够花更短的时间掌握书中重点足以满足我们的需要。

  因此针对不同种类的书我们就有必要应用不同的阅读方法。

  2, 时代不同了,读书也要用发展的眼光来对待。

  古时候的人要读的书很多,但不外乎四书五经、经史子集。故强调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而在21世纪的今天,我们除了本国几千年历史的书要读,很多外国古今名著也非常值得我们阅读。而且由于信息大爆炸,世界各国文化艺术交流也更密切,外国作家当年出版的书我们都能很快看到译本。

  这样看来,我们现代人要读的书比古人多几十倍、几百倍甚至更多。如果我们还抱着以前的思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面对浩瀚书海,不管速度一一慢慢品读,那这辈子充其量也读不了多少本书,这也许会错过很多更能影响和改变自己的优秀作品,人生该是多少遗憾啊!

  关于读书速度

  我目前读书的节奏是平均3天一本,当然也要分类,简单易懂10万字左右的1天就能看完,大部头的小说读6-7天也有可能,比如刘慈欣的《三体》系列我就看了好多天,格局宏大且远超出我的理解力还不想跳读(实在是太赞)。所以这样一个月下来平均可以读10本书。

  其实按目前的读书速度我挺适应的,因为既能保证一定的读书量,也能得到相应的吸收和消化,写得完读书笔记,偶尔还输出输出写写读后感,既促进理解还能锻炼写作能力。

  然而想想,我是不是待在舒适区太久,快成井底之蛙了,大咖无处不在,对比一下,简书知识分享达人彭小六每天都要读一本书,还能做到每日更新分享。新东方的俞敏洪读北大时一年的读书记录是200本。即使每天1本书,人一生最多读两三万册。有限的时间里的确应该主动掌握一些先进的速读方法,以便去阅读和了解更多更有价值的书。

  速读方法分享

  为了给自己新的挑战更有动力,看完彼得•孔普的《如何高效阅读一本书》,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强烈推荐)后,我又去找了日本作家齐藤英治的《王者速读法》来读,这本书观点很中肯,作者也介绍了一些不错的方法,一并分享如下:

  齐藤英治认为很多书籍都可以在30分钟阅读完毕。具体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五分钟预览。

  在这个阶段要将书从头到尾过一遍,包括书的外形、页数、封面、内封、目录、插图等等。了解这本书大概写了什么,哪些章节是自己想要了解的(当然小说有特殊性除外)。这五分钟时间虽短,作用很大。通过预览可以让我们做到对整本书的写作目的和构成心中有数,从而确立该书的读书策略。

  第二阶段:五分钟浏览全书图片。

  这部分是利用人类右脑能力,整体把握全书,对看到的信息形成初步印象。在哗啦哗啦翻书的过程中无需理解得多么透彻,也无需有意地搜寻某些字眼。但脑海会自然留下书中反映的一些关键词和引起自己注意的关键词。

  第三阶段:二十分钟用跳读法阅读最重要的两成内容,获得八成信息。

  帕列托的二八法则同样也适用于阅读领域。就是只花费20%的时间成本利用跳读就能获得那本书80%的信息,谨记一点,追求完美是高效阅读的劲敌。把自己最宝贵的时间花在对自己最有价值的地方,其他地方不妨潇洒地一跳而过,这比逐字逐句地读书追求得到100%的信息量效率高了4倍。这就是跳读法最大的意义。

  只是,不管了解到多少种阅读方法,一定要结合以往经验尽快变成适用自己的方法融会贯通,只有坚持阅读、坚持活学活用才能看到效果,否则学了不少速读办法,但连书都没读过几十本,又怎么能体现出速读的价值来呢?

  另外个人认为作者以下两点建议非常有道理,一定要参考:

  (1)阅读领域太拘泥了,不容易有发散性思维。所以要多读不同领域的书。

  这点我强烈赞同。喜欢读历史的可以去看看心理学,喜欢推理小说的也要去了解一下经济学。涉猎领域越广对个人的知识面、理解力、判断力越有帮助。我现在会刻意在自己要读的书单中做分类,经典小说、工具书、历史、心理、经济等都有。尽量让书单涵盖不同的领域,避免单一性。

  (2)输入后一定要尽快输出。只有这样才能进入高速知识传输的良性循环。

  例如读完一本书后最晚第二天趁热打铁就要输出,哪怕写500字的感想,或者试画一下思维导图,千万不要想着等到周末再总结。

  这句话真的戳中泪点,我经常是看完一本书后感想挺多,但不愿当时下笔,总觉得过几天放到周末再写吧,结果到了周末,当时的感想、灵感统统不见了,憋了半天也写不出什么内容来。希望大家跟我一样引以为戒。

  齐藤英治强调:速读是结果,而不是目的。

  让我们抛开速读无益和无用论的偏见,真正的使方法为我所用,而不是役于方法论,切实掌握速读方法,训练自己的能力,按照阅读、思考、整理、输出的知识传输循环,切实提升个人的阅读速度和理解力,尽情遨游知识的海洋。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