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10篇

2018-07-30 05: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10篇

  《原来你也在这里》是一本由沈念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28.80,页数:235,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一):许多年前,爱会倾城

  说实话,我很奇怪我会喜欢张爱玲——平心而论,你会想到一个堂堂的大老爷们会喜欢读张爱玲的书吗?当然了,我这里并没有任何看不起的意思。我只是奇怪,我像喜欢黄家驹的音乐、成龙李连杰电影一样疯狂地喜欢上了张爱玲的文字

  呵呵,你也许发现了,那些音乐很梦想,那些电影很英雄。可是张爱玲的文字,一个大女人敲击出的时代符号,文字是冷硬的,情感炽热的,人生凄苦的,命运多舛。

  她是一个划时代的作家

  我关注她,所以看了这本书。

  诚如引言所说,如果你以为这又是一个具有传奇性质的张爱玲,你会失望;如果你以为这又是一个只能在纸墨笔尖寻找的人,你会绝望。从出生、童年、求学、初恋一直到晚年,这个张爱玲是生动的、具象的,你不必费力地从纸上寻找她那遥远身影

  她为什么人情冷漠却那么爱胡兰成?

  她为什么被人诟病文化汉奸

  她为什么热爱写作在晚年屋内却不置一张书桌

  她为什么在离开胡兰成以后,还可以选择个人独活?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她做了怎样的改变

  等等诸如上类疑惑,你都可以在这本书里找到答案

  如果这些还不够,就请跟随作者一起分析感受她的《倾城之恋》,她的《半生缘》,看她如何在作品里厮打、痛哭流涕,怎样把一个个女人变作一生一世的花开,怎样借用她们的身体,低到尘埃

  这里没有太多传奇。这里只是负责将她的人生,实际地、细细地走过一遍,一路上,花开花败,捡起一些风流往事,抛却一些伤痛流年

  在书里,与张爱玲相知相会,你虽没有经历当年上海,却又让她,多这一次,停留心底

  《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二):张爱玲传奇的一生

  每每读张爱玲的书,心都很疼很疼,她的才情在她的文字中展露无疑,这么有才情、孤高的张爱玲,家族显赫,但她却视为粪土,走自己的路。回想张爱玲的一生,让人心生犹怜,晚年的她是否寂寞,是否会想起那个让她又爱又恨的胡兰成?

  张爱玲家族显赫,在外人开来,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但谁曾想,张家大小姐出生后,却是不幸福的,张爱玲的父母性格、思想不和母亲丢下她,远渡欧洲,父亲泡在鸦片里。一个人的成长性格形成家庭环境是分不开的,张爱玲生在这样的家庭里,可想而知,从小就是叛逆的。叛逆,在现在看来,已经能够理解,但张爱玲的那个时代不同为此她也付出代价

  张爱玲的心门是紧紧锁上了,她不会轻易让人走进她的世界。直到遇到胡兰成。在爱情中的女人都是幸福的,我想张爱玲也曾幸福过,虽然很短暂。那时的张爱玲写出的句子是那么的美。有人说恋爱中的女人是最美的。是的,那时的张爱玲就像一朵盛开的花,娇羞而又热烈。“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张爱玲与胡兰成结合的,我相信他们之间曾有过最真挚的情感,胡兰成也曾爱过张爱玲。但世间的情感谁又能说清呢?

  晚年的张爱玲是凄苦的,她几乎不与任何人往来,过着“老鼠”般的生活。每每看到张的传记,我都会心疼。这么有才情的女人,一生却是如此凄凉

  《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三):每个感情细腻女子心中都有一个张爱玲

  短卷发穿旗袍,很是清高自傲,但为了爱可以低到尘埃里的上海女人;会抽烟,会妖媚,会小资,也会发呆……这是众多著作中对张爱玲的描述。但如果仅仅只是关注这些微不足道东西,不免会流于肤浅。对那些迷恋张爱玲的人来说,她意味着什么?不夸张地说,应该是一种信仰

  第一次听到张爱玲的名字,是从前桌的那个女子口中。当时年少,我读不懂书中的文字,只是对主人公的经历感兴趣。而每当看到前桌如痴如醉地沉浸在爱玲的文字中时,总是不解。什么是爱?什么是婚姻?张爱玲用她独特文学风格一阵见血地指了出来。这或许就是当时语文老师一直反对读张爱玲的原因吧,她不想我们过早地来思考或者说遭遇情感的种种困惑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爱情本来并不复杂,来来去去不过三个字,不是我爱你,我恨你,便是算了吧,你好吗,对不起”……读起来让人觉得幸福而又忧郁,备受情感的折磨。罢了,在那个懵懂年纪,我们无力承受张爱玲给我们的感触,不如把她丢到一边。可是,对她的执著,一分一秒都没有停止过。

  大学时候,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在浩瀚的图书馆任意翻阅张爱玲的作品了。我们都已长大,对情感有了自己的判断,我们一直压抑的对张爱玲的爱,此刻像火山一样爆发了出来,没有人再去阻止你去读她。清晰地记得班里出现了这样一位对张爱玲爱的死去活来的女子。

  “也许每一个男子全都有过这样的两个女人,至少两个。娶了红玫瑰,久而久之,红的变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白的还是“窗前明月光”;娶了白玫瑰,白的便是衣服上的一粒饭粘子,红的却是心口上的一颗朱砂痣。”“我要你知道,在这个世界上总有一个人是等着你的,不管在什么时候,不管在什么地方,反正你知道,总有这么个人”读到这样的话,怎能不欣赏张爱玲的才华?得到这样文字的熏陶,难道不是人生的乐事吗?我终于明白:原来,所有感情细腻的女子心中都住着一个张爱玲。

  《原来你也在这里》用它独特的笔法,带我们重温了生活在世俗与传奇之间的张爱玲。读完这本书,相信你也能走进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与张爱玲相遇,听她娓娓道来

  《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四):认识张的第一本书

  日常的繁琐使人郁闷,却也帮助渐渐摸清自身的秉性,选择抑或所弃,唯有与自己相符才日日熔铸真实的自我。又前几日看了沈念的《原来你也在这里》,书里对张爱玲的一生有更为慈悲、真实的回顾。我喜欢这样的文字,细贴切温柔,又不失实感。更喜爱着这样的张爱玲,她的一生都在完完全全地刻画自己:骄傲孤僻、才情、抑或是为了爱情低到尘埃里……可,这一切都是真正的她啊。

  她的选择,几乎不为外界所动。无论是显赫的家室带来的孤傲,还是身体里传承的贵族血脉,张爱玲仍旧要做一个坚持的自我。对待威盛的祖上她只是说:“我没赶上看见他们,所以跟他们的关系仅只是属于彼此……他们静静地躺在我的血液里,等我死的时候再死一次。我爱他们。”她静静地接受家族的历史却也反抗着命运的漩涡,从与继母不友好相处到被父亲毒打终于逃出张家公馆——这份李鸿章留给后世的唯一资产。也是从那时起她的命运完全改写。

  自小目睹父母关系的紧张缓和与决裂,父亲张廷重骨子里的儒家道义迂腐不堪,而母亲黄逸梵却崇尚西学、享受自由。缺少关爱的张爱玲在那座有着深厚历史气息的老房子里长大,而母亲对她进行的西式教育也逐渐内化她的性格,孤立寂静,又因为本身的才情生发骄傲与偏执

  而母亲的窘迫使她不得已低下头来讨要金钱,这无疑也是一种自尊伤害,也是在与母亲相处的时间里,她认识到金钱与物质重要性。她本是深院里闺秀,却要从此踏上独自面对凄凉人世道路

  19岁的年纪,芳华正茂,张爱玲本是要去英国留学,却因战事连连后转入香港求学。但正是这座城市繁华惊艳了张爱玲,而同样张爱玲也在那座城市里度过了内心宁静的岁月。

  如果说家庭的温暖给予张爱玲较少的体贴,幸而在香港求学的三年里,她遇见明媚的女子,也是她唯一愿意打开心门的人。她给好友取名为炎婴并且常常这样叫她。对家庭不奢求过多的期待,与父亲早已决裂、况且母亲的爱也转移了对象,那颗青春期仍旧期待有所爱的心却因了好友的陪伴而日渐被灌注温润

  在短暂又漫长的一辈子里几人能否认友情力量呢?亲情是骨子里血脉传承下来的,无法选择也不能抹去,而友情却像是植物后续生长养分,给予更多的是相互扶持历久弥新

  生性孤独的张爱玲凭借着自身的才情在后续学习的约圣翰大学毕业一举成名,虽然她的文采早在中学就获得赏识。她开始将写作当成人生的职业道路,从为《二十世纪》写洋文到进军当时影响力最为广泛的《杂志》,仅仅用了两年时间。写小说发表散文,一时震惊上海文坛,正称了自己说的那句惊世名言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快乐也不那么痛快”。可见,她内心爽朗而硬挺。

  然而,坚挺硬朗朗的她在遇到自己喜欢的人时却也低到了尘埃里,还为那份情在心里开出了花。胡兰成的浓情密语带来了短暂安慰和无所依伴的情感寄托,她爱他,用尽了此生全部的力气尊严。他的背叛和来时的靠近一样迅猛,她却要真正从一个初尝爱恋幸福的女孩变为一个对待世事淡然的女子。情缘终了,而她“将只是萎谢了”,她的爱,她的才华。

  常人多慨叹张爱玲去世时的凄凉与孤独,我却与作家沈念抱着一样的慈悲。“然而,晚年欢快又该是怎样的呢?莫非只是儿孙绕膝,共享天伦?或者老来相伴,相濡以沫?这自然美好愿景,但谁能说,这便是欢快的唯一?为此,张爱玲为何不能独自行走于世?即便她终日只与自己惺惺相惜,又如何不能将自己的生活装扮得充盈有力?”

  1955年,张爱玲离港赴美,从经历异乡的漂泊无依到与作家赖雅成婚。她也曾经拥有短暂幸福的家庭生活,心上有牵挂的人和想要的平静日子。纵使在丈夫去世后开始离群索居,与世格格不入,却也只是她性子如此,她还是那么不善交际也不愿卸下孤僻的盔甲。然,她就是那般的女子,遵照着内心过活。

  如果说她的深入简出、离群索居是凄清孤寂,我却要佩服着这份独行以及那份孤独里的坚忍,不为取悦时光只为与性情合一。张爱玲毫不犹豫地在尘世完成自我,以自己的方式锻造传奇,正如她笔下淬炼的一位位寻常又独特的女子。

  《原来你也在这里》读后感(五):一世倾城一世俗——真实的张爱玲

  一直觉得,张爱玲才是真正的文艺青年

  张爱玲是民国时候一位不可多得才女,她被世人皆知除了她那些优秀的作品之外,还有她一生的感情纠葛。真正接触张爱玲的时候还是因为《半生缘》电视连续剧在各电视台播放的时候,男女主角在戏里的坎坷命运以及那让人痴缠的感情,造就了一个时代的悲剧,后来去看了张的书,发现书比电视剧好看。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顾曼桢最后对着沈世钧说:世钧,我们回不去了!一句简单的话,道尽了一生的悲凉。读罢她的书,对她开始好奇

  《原来你也在这里——世俗与传奇之间的张爱玲》一书非常详细介绍了张爱玲的一生,把张一生中每个阶段的事件叙述的很透彻,从她的出生世家讲述,到她的快乐童年时期、青年时候开始的写作爱好及成名的开始,便注定了她不平凡的一生。随着长大,以及她的成名,爱情自然也开始降临,这样一个女子,她的爱情必将是轰轰烈烈的,然而很多人感慨、叹息、甚至疑惑、唾弃张与胡兰成的不羁之恋,然而书里却很真实的刻画了张当时的心绪境地,一个高贵冷艳的女子是如何能够为了爱情而俯首沉沦,甚至不惜践踏自己的尊严,可是抛开浮华,她只是一个外表冷艳,然而内心却炽烈多情女子,她不是爱情的奴隶,她恰恰是很好的诠释了爱情。作者刻画张的爱情过后,也清楚交代了这样痴情的张爱玲是如何离开这段纠缠的爱情而一个人远赴大洋彼岸独立生活,如何背负并承担着那些莫须有罪名;她演绎了一个女子的真性情,教会了女子应有的坚强。而且书里还讲述了很多张爱玲一生中的有趣的、悲伤小事儿,让我们能够更了解张爱玲。

  很喜欢这本书的作者的文风。作者的文笔很赞,叙述流畅,每一段的故事都很耐看,在用词方面,本书褪去了华丽辞藻,而是朴实记录每一件事,以及精准描写每一个细节作为读者,我能够感觉,作者已经把张爱玲从传奇中带出来,让我们看到一个真实的、世俗的张爱玲;多么传奇的人物都有他真实的一面,除去才女的王冠,她其实也不过是一个受爱情纠缠的普通女人,你看她那精致妆容下那一绺微蹙的眉,她紧裹的旗袍里那越发瘦削身材便得知。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