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天堂的证据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10篇

2018-08-01 05:4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10篇

  《天堂证据》是一本由[美]埃本•亚历山大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一):世界上最遥远距离

  当我看完此书,有一个念头冲击了我的大脑: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而你不知道我爱你,是我经历了一切真实经历,而当我讲述出来的时候,却被人当成痴人说梦。

  《天堂的证据》不禁让我想起家乡的一段往事吃喝嫖赌的丈夫生活压力的逼迫,种种的不如意导致年轻邻居妇女农药自杀,当她被救起以后,她曾经也向人述说起见过发光发亮的物体,随之看到了神,与亚历山大医生的经历大同小异。很多人会以为这只是一种迷信,甚至连我都曾经怀疑过她是在说一个遥不可及故事,但是再想想:我有什么理由怀疑她呢?自己又没亲身经历过,没有说服力的论据来推翻她那神奇说法。毛主席说过一句伟大话语实践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所以那些没有亲身经历过却滔滔不绝长篇大论的人,只能说是站着说话不腰疼。《天堂的证据》又唤起我内心深处共鸣:只有经历了,你才能懂得。

  小说疑惑一次莫名的早起,引人入胜。起初听他娓娓道来之时,我自我想象是否他做了对不起妻子孩子事情比如说有了婚外情。然而情节却与想象大相径庭,这更加提起我想继续看下去的欲望。他将自己濒死的七天很自然的贯穿了自己的生活细节,放佛看到了作者一生栩栩如生映入眼帘。而七天的经历更是跌宕起伏诱人深思。

  第一天,是沉入了黑暗之中,周围沉浸着敲击的声响,一切给人的感觉似乎回到了生命原始状态,没有一种人类语言,对世界也毫无所知,所以堕入冷漠之中。“我”被束缚在在那种既陌生熟悉的世界里,从无我状态到感知自我存在,从冷漠到恐慌边缘。一个新生的“我”正在悄然诞生

  第二天,随着动听的声响取代沉闷的敲击,光明也取代了黑暗,穿过缝隙,到达一个最美世界,碰到天使一样女孩儿,后来证实她的面孔正是自己多年前逝去的亲生妹妹。在这个世界他被那女孩儿告知:你被爱包围,你没有恐惧,你不怕犯错。确实与现实人们生活的世界,有着天壤之别

  第三天,开始心底询问“我”是谁?“我”又进入了一个偌大的黑暗空虚里,似乎“我”进入了人们所说的:在上帝那里,有一种深沉但璀璨的黑暗的地方,以未知的更高级的语言形式提问回答,“我”看到了无数更高级的生命轮廓贯穿在宇宙中。

  第四天,将要离开理想王国,终究要回去,回到那黑暗世界。

  第五天,当“我”再次到达那扇天堂之门的时候,门已关闭。

  第六天,听到亲人好友祈祷

  第七天,“我”的眼睛睁开了。

  认真的跟着亚历山大的七天旅程一起走,突然感觉这似乎就是一个新生生命诞生的过程。诚然,亚历山大确实是新生了,不仅仅是在生命上的新生,更是在思想觉悟上的新生。在第十二章节他已明朗的告诉读者写此书的目的科学领域灵性世界可以共存!

  作者科学家身份,使得这本书的境地变得更为精彩,对于多数人来说,这七天的濒死经历无疑带着神秘略显迷信的色彩,这与科学背道而驰。然而当这两样集中在一个人的身上,亚历山大脑神经学家的身上的时候,事情似乎变得真实而有据可循。

  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疑问:人死了去了哪里?人在生死边缘到底是如何挣扎的?是否真的有天堂的存在?那么《天堂的证据》最科学、最严谨的的回答了这些疑问。

  此书打破了科学与主观意识的断层局面,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为人陈述其实灵性意识与科学并存,而我们通常被经历所局限,认定那些不符科学的灵性意识是不存在的。于是就有这样的局面:当一些真正经历过的人,把他所看的一些事物与你交谈的时候,你却当那是一个单纯的故事而已,或者你根本没曾听进去,于是你错过发生在这世界上的真实的奇迹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也不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而是我正在经历着你即将经历的那些事。每一个人都会经历濒死期,有些人庆幸如亚历山大医生,可以来回走一朝,向世人述说他曾到达过的地方;有些人则一去不复返,没有这样的机会来述说。我们不能为了体验亚历山大那样的经历,而使自己陷入一去不复返的境地,所以看看这本《天堂的证据》吧,领略生到死、死到生的奇迹。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二):那些被爱着的证据

  美国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也就是本书的作者埃本•亚历山大,在早年间奉爱因斯坦为他的科学偶像,爱因斯坦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你只有两种方式度过你的人生:一种是把什么都不当奇迹,另一种是把什么都当做奇迹。”在前面五十多年的人生中,埃本都是以第一种方式在生活,相信自己相信科学——尽管有无数的病患向他倾诉过那些信仰的奇迹或者是濒死体验,但他总是以冷静淡然的态度,从科学的角度向他的病人解释那都是大脑开的玩笑

  然而,当他罹患了罕见的革兰氏阴性细菌脑膜炎,昏迷了整整七天七夜,差点就撒手人寰,当所有人都以为得放弃的时候,他居然奇迹般的苏醒并很快康复。他再也无法用已知的科学理论来解释他在这七天中所经历的一切,因为当时他大脑的新皮质,也就是大脑外层全面停工,从科学上来讲,这意味着那时的他已经完全失去了意识,只余下一副躯体。但是,他清楚的知道,他的意识并未缺席,只是去了其他的地方,一个不能用线性语言描述的,这个世界上不存在的一个地方,一个只能被笼统称为是天堂的地方。

  如果本书的叙述者没有“神经外科医生”这个身份,我想我不会翻开这本书。因为这类事情除非亲身经历,否则很难从理性接受,纯属于“你信就有,不信就无”的两可之间。而且医学界对濒死体验也有过一些比较符合常理的推测,例如绝大多数濒死体验者都提到从黑暗的甬道走向光明,这其实是在重现胎儿出世时的场景;而在天堂中见到自己过世的亲友则更容易解释,这些都是人心底的执念遗憾,被意识捕捉到了;根据病人的描述,天堂和天使的原型很多都可以从现有艺术作品中找到,尽管患者并没有刻意地去记忆这些文字影像,但是你的潜意识记录着这些信息,在昏迷时大脑进行了整合,相当于把你储存的影片进行加工之后又播放给你观看。

  这样的推测其实不仅可以解释濒死体验亲历者所看到的画面意义,甚至可以用来解梦。毕竟濒死体验是极少发生的,而梦则是每个人都会做的,埃本长达七天的昏迷也可以说是做了一场长长的梦。因此我在看书的时候,试图通过埃本医生对他生平经历的描述,来分析他濒死体验所含有的现实意义。令我意外的是,我本以为埃本医生经历过奇迹之后,就变成了与原先截然相反的人,结果他在康复之后,也搜集了大量的资料尝试分析他体验的幻境与他的潜意识有什么关联

  这是一次绝无仅有阅读体验,我和作者在同步进行“侦探”的工作,而更令人欣慰的是,我们的结论殊途同归——这次濒死体验并不能证明天堂和神的存在,而埃本医生大脑构建的这个幻象弥补了他残缺人生,使他在心灵身体上得到了双重拯救。从这个角度来讲,这又的的确确是一个精妙绝伦的“神迹”。

  埃本医生是一个被领养的孩子,在2000年左右他找到了亲生父母,然而他们拒绝和他见面。这个消息压垮了他,他再一次感受到“被遗弃”的痛苦,第一次发生的时候他没有记忆,而这次他感受到的失落差点毁掉了他的人生和家庭。因此他的濒死体验中,一个坐在蝴蝶翅膀上的女孩,告诉他这个世界中的规则就是你没有恐惧,你不怕犯错,你是被爱着的。他事后回想起来,这句话是作为孤儿、作为被遗弃者的他,最需要听到的。虽然在2007年他终于和亲生父母相认,然而他内心深处一直觉得自己是孤儿,没有安全感

  当他醒来之后,收到亲姐姐寄来一张他未曾谋面就已经过世的妹妹贝特斯的照片,他才惊异的察觉他在天堂中看到的那个女孩儿是谁。他被这样的巧合惊呆了,他终于意识到,为什么那些重要的信息(我是被爱着的,我永远都不会被遗弃等),是由一个他以为的“陌生人传递给他的。事实上,他妹妹向他证明的那些天堂存在的证据,其实都是他被爱着的证据,那些无论来自于亲生父母,还是来自于养父母的,始终不渝的爱。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三):《天堂的证据》:一部发人深思的作品

  假如一个普通人,或者一个基督徒,因为某种原因经历了濒死体验,醒来之后,声称自己去了天堂,还见到了天使云云,对于这样的说法,你会怎么看?

  相信绝大多数的人都会认为他的这番言论属于典型无稽之谈、怪力乱神。然而,作为一位著名的神经外科医生,一位有着深厚科学素养的人,一个有过濒死体验的患者,埃本•亚历山大博士说出了同样的话。在《天堂的证据》一书中,他声称自己在濒死期间,去到了天堂,发现了天堂存在的证据。

  “这另一个宏伟巨大的宇宙,离我们并不遥远。实际上,它就在我们周围。当我在写这些字的时候,它在;当你阅读这些句子的时候,它也在。或许你无法感受它,那是因为我们处于不同频率。它现在就在那里,但我们感受不到它,因为我们只是接近了它的频率,却未曾同步。”

  在他看来,天堂就在我们身边,上帝无处不在。我们未能感受,是因为我们的频率未能与之同步。

  对于濒死体验,想必大家都不陌生,都有所耳闻。为什么别人濒死体验后说自己去了天堂大家都会说那是幻觉,而埃本•亚历山大博士说自己去了天堂却得到了众多读者和专家的相信。仅仅因为他是一个科学家,是一个有着20多年从医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吗?

  有这方面因素,但又不全因为这个。

  “一般情况下,人的心脏停止跳动一段时间后,就会进入濒死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大脑的新皮质只是暂时灭活,如果四分钟内,通过心电复苏术或心脏功能再激活,让含氧血流经大脑进行修复总体上来说大脑不会受损太严重。”这是绝大多数有着濒死体验患者的共性,他们的濒死体验都是心脏短暂停止跳动后产生的。与之不同的是,埃本•亚历山大博士患上了一种叫做革兰氏阴性细菌脑膜炎的怪病,这种由细菌导致的脑膜炎,会首先攻击大脑的外层,也就是大脑的皮层。而皮层的主要作用就是保护更为脆弱的大脑内部。它与人的记忆、语言、情感视觉听觉以及逻辑息息相关。在埃本•亚历山大患病期间,他的大脑皮质处于一个缺席的状态,完全没有工作。

  大脑是产生意识的基础,离开大脑,意识、精神理智灵魂等一切东西无从谈起。这是人们普遍认知按理说,患病期间,埃本•亚历山大的大脑皮质停止了工作,不应该产生意识才对。

  然而,吊诡的事发生了,他不但产生了意识,而且这种意识还无比的真实和清晰。在他奇迹般地醒来后,患病期间所有的经历和意识都完好地存贮在他的脑中。他因此作出论断:“我们的意识和个性(或者称之为灵魂、精神)在我们的身体消亡之后,还会继续存在。”言外之意便是,意识或者说灵魂可以脱离大脑而存在。

  既然他的意识/灵魂可以脱离大脑而存在、遨游,那么他去到了天堂、见到了天使,这一切也便顺理成章地有了可能

  不过,即使他所说的完全真实而正确,他确实到了天堂,同时也见过那个有着高高颧骨、深蓝色眼睛、金褐色长发漂亮女孩(天使),又能说明什么。问题在于,他该如何让人们信服?

  和书中埃本•亚历山大自己举的那个例子一样——“就好像一个黑猩猩化身为人类,在人类的繁华美好中畅游一天,然后回到自己的族群。试想一下,它该如何向自己的同类解释看到的精彩传奇、微积分以及广阔的宇宙呢?”

  是的,他该如何向自己的同类解释这一切?

  事实是,埃本•亚历山大并没有拿出什么有力的证据。

  他所能做的只是不断地排除其他可能:

  “我的经历会不会跟那些低等动物的‘装死’本能一样,只是一种最原始的脑干程序,用以缓解最终的疼痛苦难呢?”

  “我的经历会不会是一种大脑深层的边缘系统对个人记忆的反射呢?”

  “那我的经历有没有可能是因为我所使用药物而产生的幻觉呢?”

  “还有,有没有可能是‘快速眼动期入侵’呢?”

  ……

  他可以排除一部分可能,但毫无疑问,还有着太多的可能他无法排除甚至基本处于未知状态。因此,他的所谓的天堂的证据,并没有想象中那么有力。

  不过话又说回来,《黑衣人Men in Black》中汤米•李•琼斯(Tommy Lee Jones)和威尔•史密斯(Will Smith)有这样一段话:1500年前,每个人都知道,地球是宇宙的中心;500年前,每个人都知道地球是平的;15分钟前,你知道地球上只有人类;想想明天,你会知道什么?

  联想作者自身的感叹:我们一直都被引诱着去相信,科学世界观是放诸四海而皆准的万有理论。这种观点几乎没有给灵魂、精神、天堂或上帝留下什么空间。我深度昏迷的经历,让我摆脱了这个低级的物质世界,进入了造物者高贵的领土。我在那里发现,在人类知识与令人敬畏的神性王国之间存在着无比巨大的差距。

  我想,之所以有那么多人选择相信埃本•亚历山大声称的天堂,并不是因为他们是基督教,是忠实的信徒那么简单。很多中间人(不是虔诚的信徒,也不是极端的唯物主义者)也去相信天堂的原因,或许是出于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敬畏。

  因为敬畏,才会探索,只有探索,方能进步!或许,这才是这本引发巨大争议的书最大的意义和价值所在。与之相比,天堂存在与否,反而还是其次。正如贯穿全书的一个思想所表明的那样,有爱与包容,便是天堂。何为天堂,说白了,爱即天堂。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四):天堂真的存在吗?

  天堂真的存在吗?

  ——评埃本•亚历山大《天堂的证据》

  向敬之

  当写下“天堂真的存在吗”的时候,我心一顿,我知道有人会无比愤慨地、直截了当地、旗帜鲜明地批判我的幼稚、蒙昧、懵懂甚至无知,或云无神论早已得到了尖端科学的大力支持,或言他们深信上帝、深信基督、深信天堂的传统传承了两千余年,或道天堂是虚幻的胜境好蒙骗满怀憧憬的人们,或说只要看到了天堂就能远离争论、享受幸福并彻底地被爱拥抱、亲吻、温暖……我突然想起了十多年前听到的“天堂不胜美,美景在人间”的歌声。

  但我还是要问:“真的有天堂吗?”“天堂真的存在吗?”美国外科医生埃本•亚历山大在神经学领域深造、治疗、研究、教学、思考了二十多年,在经历一次大病不死后,称他看见了天堂,称他经历死亡后从天堂归来,称他发现了天堂和神圣的真实存在,并写有一本有趣的、富有深刻涵义的长篇散文《天堂的证据》,让好些人包括我漫读着,似要止步于、也流连忘返于其中,幸福不已,难以自拔。我还是清醒,我在书中清晰看到了一个巧致幽深、清新自然的天堂。

  他感染革兰氏阴性细菌导致患有罕见的脑膜炎,大脑皮层的功能柱严重受损,大脑已不能产生意识,昏迷七天,成了我们通常所说的植物人状态。然而,埃本在并不厚的《天堂的证据》,称自己神游天堂,看到了神圣。

  他是著名的杜克大学医学院的博士出身,又有麻省总医院、哈佛大学等校培训多年的经历,后在哈佛医学院担任外科副教授15年,在学术期刊发表专业论文、在全球学术研讨会上发表演讲都是数以百计。他有如此荣耀的学术经历、人生轨迹,完全不需要用上帝和天堂一说来扩大声誉、赚取稿费。他该知道不少科学家如伟大的力学家牛顿一样,晚年潜心神学,而没少遭人们诟病闲言。

  他患病昏迷前坚信科学性的医学,治愈了不少神经病患者,不相信上帝和天堂的存在与神奇。然而,在医院决定放弃对其治疗后,他奇迹般重生。他声称自己有使命说出真相,说他在大脑外层停工后,濒死涉险,完全昏迷,却目睹天堂之美,身历世外桃源,感受着神圣的力量、爱和关注,还同一个和他穿着同样的衣服、金发碧眼的姑娘有过亲切交谈。

  埃本复活了,恢复了能同亲爱的妻子霍莉及两个儿子的快乐生活。他没忘记和妻子最初相识、几回约会的好些情景,没忘记小儿子邦德给他轻揉太阳穴的瞬间,没忘记昏迷前的难受、愁苦、剧痛和严重的抽搐,没忘记自己脑脊髓液化脓了折磨着他反复呼喊“上帝,请帮助我”,没忘记“原生世界”里色彩斑斓的林林总总:生活、工作、亲情、阴冷、潮湿、黑暗和丑陋……当然,他清楚记得,在昏迷中意识独自飞行、飞在天堂中,看到了树木和田野,看到了溪流和瀑布,看到了充盈的欢乐和温暖的生机,看到了玩耍嬉闹的孩子和穿梭欢跳的小狗,看到了冲破黑暗的光明中一个美丽女孩的微笑相迎,看到了他与天堂同在时感受着“善意、丰裕、希望和无条件的爱”。

  收获重生的他,知道了那个金发碧眼的女孩,其实是自己已故的妹妹。能在天堂见到亲人,他感到了天堂真实存在,完全感觉不到丝毫虚幻和梦境。

  他开始推翻原来的坚信,开始从精神领域出发,把神奇的个人体验与精细的科学探究结合在一起,将灵性之旅的鲜活体验与科技之路的先进研究融为一体,向大众传递了一个独特的、狂野的、温暖的天堂故事,令人振奋,使人震撼。

  埃本神游天堂期间,切身感受天堂存在的美好,又时而回归地下王国追忆如烟往事、各地朋友,追忆在父母身边生活、成长的点滴,时而感受昏迷时妻子、儿子的治疗和关切。平时话语,隽永亲切,娓娓道来,细致刻画,有时不惜泼墨似的详细叙述,有时寥寥数笔将天堂的美好与现世的隐恶做了一针见血的对比。

  凡此种种,埃本相信了天堂的真实存在,而将现实生活视为梦境,甚至充分地运用自己的医学专业知识来打开灵性世界的大门。

  虚幻为真实,现实为梦境。在绝大多数人来看,天堂与上帝,灵魂与轮回,天使与来世,等等,不为常见的科技能力所能解释清楚。也有不少人,包括科学家,都认为这些都是不存在的。埃本也曾质疑过具有超能力、先验性的“遥视、超感知觉、念力、透视力、传心术和预言力”,而经历天堂之旅后,他坚信意识为人本能所有,而非大脑产生。

  姑且不论埃本所经历的两个世界比较优劣是否属实,不论天堂是否真的存在,不论他妹妹是否活在天堂,只看其所反映的天堂证据,并非离奇吊诡、荒唐怪异、匪夷所思,似有存在的蛛丝马迹,且更贴近西方基督世界的文化认同和生死追寻。

  此书原版在美国上市后,大受欢迎,大受读者热评和权威医学专家的鼎力推荐,大有洛阳纸贵之势。普通读者对其爱不释手,教堂牧师捧读欢欣不已,科学名家因之感慨敬服。连续15周蝉联纽约时报排行榜冠军,长时间地雄踞在亚马逊图书销售NO.1的位置,一个月内销售量突破百万册,一个月内有英、德、俄、荷等35国竞相谈判引进,足见其甚得基督教义、上帝文化、天堂光明影响的西方读者喜爱、欢迎,辗转传播、传递。我很佩服凤凰联动快速反应的意识和能力,第一时间引进《天堂的证据》推出中文版,可见其已将出版视野密切地圈进了美国图书市场前沿,可见中国出版欲做强做大唯有真正走出去。

  然而,中文版的《天堂的证据》推出,是否会在中国产生如美国一般的轰动效应和效果呢?这我有疑问。或许出版方创意策划时,早已省时忖势、周详谋虑,只是我困守在自己的思维里而已。

  西方人相信上帝或安拉,相信基督或先知,相信天堂充满爱和幸福,甚至可以有殉教精神。而中国人久受儒家文化和孔孟学说影响,虽也求神拜佛,但是为了家宅安宁、消灾祛祸,请求神怪或先人赐福自身,他们主要着眼于现世的幸福,即便对死后的期望也是希望跟现世一样。大多数中国人讲求眼前幸福,福禄双全,长寿康宁,时来运转,不强调也不依靠超验的上帝与遥远的天堂。无论摆放多少美好、丰富、真实的天堂证据,呈现于前,普遍的中国读者仅观览而不动心,好奇而不钟情。我想,这种种深层文化的差异,可能影响了受不同文化熏染的读者选择。

  我却希望身边的读者好好读一读《天堂的证据》,这不仅仅因为作者埃本是一位拥有深厚医学背景和丰富医疗经历的人,不仅仅因为他亲历“天堂”归来后阐述的“真相”如何绝对与真实,不仅仅因为他独一无二的体验证明着天堂的存在、地球上线性时间的局限、人类意识所能到达的高度、无条件的爱力的神奇,不仅仅因为他比我们先幸运地看到了神圣的存在以及敬畏神圣的幸福,而是他能勇敢地用医学知识描述、揭示和解释了神圣力量,和他对神圣力量坚定的敬畏和敬爱。

  向死而生,便为重生。埃本•亚历山大在来世路上,重获生命,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让无数人神往的天堂。他描述天堂生活的美好,却不是鼓吹、劝解、说教甚至丝毫都没有鼓励人们提前结束现世生命,进入他坚信、我们怀疑的天堂。我相信,重生的他,也会从容、轻松、自由地珍惜与享受现世生活。

  人们身在现世,多为辛勤,努力与幸福、快乐和爱相守相伴、相依相偎。我读完《天堂的证据》后,有了一种可惊可愕可叹可说的复杂情感,不时警醒自己热爱生命。我们努力工作,迫不及待地寻求的,是自由、幸福、快乐、真爱和文明。但伴随着科教日益昌明、文明获取成功时,现代战争、疯狂杀戮、生态破坏、城乡萎缩、气候剧变、道德沦丧,以及经济资源的分配不公、高新科技的竞争激烈,致使现实生活日益艰难、苦痛、无助,也使我在怀疑“天堂的证据”是否存在时,不无苍凉和感伤、慰藉和期待,期待民主与法治、自由与和平、快乐幸福的天堂真实存在,期待繁华的世界远离尘垢污染、政治倾轧、经济盲进、军事较量和人性衰败,期待人间充满天堂般的、不胜美的歌声与大爱。

  (《天堂的证据》,[美]埃本•亚历山大著,谢仲伟译,百花洲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版,35.00元)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五):寻找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在没有看过这本《天堂的证据》之前,我和本书的作者亚历山大医生一样,从来没有接触过濒死体验,也从来没有阅读过这样的书籍,之前的我会认为这是一种无稽之谈,谁还能说出自己濒临死亡的感受呢?

  但是这本书让我了解到了,确实有这样的体验,确实有这样的可能。

  本书讲述的内容其实并不太多,亚历山大医生某一天由大肠杆菌引起的脑膜炎,昏迷了七天,其间回忆到他被收养的身份,他家里人对他的关怀,而最终他奇迹般的醒了过来,并且将到另外一个世界经历的过程写成了本书。

  而书籍言在意外,确实又讲了很多,关于这个世界,关于亲情,关于奇迹,也关于医学和上帝。或许在他描述在另外一个世界中的体会时,我还有些微的怀疑,但是就像医生本人所说,他是一个医生,而这个奇迹也恰巧发生在他身上,就像那两个世界在他身上奇迹的相遇了一样,这样的身份也让他可以更加科学与理性的去阐述事情本身。书中作者不仅详细的描述了自己在另一个世界的所有细致入微的感受,而且之后还用他科学工作者的缜密思维,为读者罗列了很多事例和证据,将所有其他可能也一一列举,这样的书籍姑且先不论带给我们的感动,其中所说的事实也是比较可信,毋庸置疑的。

  而通读全书,这本书给我的最大感受还是,或许真的有那么一个空间存在着,那个地方充满了爱与温暖,会温热你的灵魂,给你信心与快乐,勇敢和勇气,以及对自己的肯定。每个人都不是无意义的生存,而都是这个世界必须的存在。不论你是先天有身体缺陷,还是后天对自己有任何不满,你都可以通读此书。借以找到自己的信仰、信心与发光点。

  另外濒死体验这一事件也让我对于未知的死亡感觉到放松了一点,从小学某个时候发现人类都会死亡的时候,心里对未知的死亡充满了恐惧,长大了之后无暇顾及,但是那永恒的离去也总在心间。这是属于整个人类的恐惧,但是如果换个角度去想,地球只不过是我们栖身之处,而广博的宇宙才是灵魂与意识的安身之处。这样的想法也让我真的轻松了很多。

  总之这是一本关于救赎与生命的书籍,让我看到了生命的另一种可能。

  最后要赞一下本书的译者,流畅的语言为书籍增色不少,让我手不释卷的读完了这本书。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六):爱:真相中的真相

  本书讲述了一个科学家的来世体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人都曾有过所谓的濒死体验,但科学家们一直声称这不可能。本书作者埃本•亚历山大医生曾经也是这些科学家中的一员。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神经外科医生,埃本曾经认为濒死体验虽然感觉起来像是真的,但这实际上不过是极端压力下大脑制造的幻觉罢了。

  然而,就在2008 年,54岁的埃本突然罹患一种极为罕见、甚至几乎不存在于医学文献之中的细菌性脑膜炎。短短几小时内,他就陷入昏迷,就算他有机会醒来,也只能以植物人的状态度过余生。就这样整整昏迷了七天后,当医生决定放弃治疗、家人甚至要为他准备后事的时候,他睁开了眼睛。更不可思议的是,经过复健,埃本完全恢复了健康,变得与正常人毫无二致。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埃本在昏迷的七天里不仅看见了天堂,而且还感受到上帝的存在,最令人惊讶的是遇到了一个天使般的女孩子。直到埃本重新恢复健康后才知道,这个女孩竟然是埃本素未谋面、早在多年前死去的亲妹妹(因为埃本是被抱养的,所以一直没有见过亲生家庭的成员)。

  埃本医生的痊愈堪称一个医学奇迹,而他的故事里真正令人惊奇的情节则发生在另一个世界。当他的身体陷入昏迷进入另一个世界时,一种类天使的存在引导他体验了超越身体的领域,游历了异于地球的王国。在那里,他遇见并与宇宙自身的神圣进行了交流。这一段不同寻常的经历甚至使埃本医生的世界观发生了重大改变。在这以前,埃本是个坚定的无神论者,而这之后,他的职业依然是一名医生。所不同的是,他已经相信,只有意识到上帝和灵魂是真实的存在,只有了解了死亡并不是个体生命的终结之后,我们每个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健康与喜乐。

  埃本医生的故事若不是亲身经历,或许我们仅仅通过书写的文字始终无法去相信这一切,即便是读完这个故事,我也依旧是半信半疑。即便有很多人并不那么相信这类题材,但关于书写天堂、前世、来生等等内容的书,还是足够吸引人们的眼球。如今,已经出版过很多讲述前世今生内容的图书,其中所涉及的相关话题已经不再那么神秘莫测,相反已成为大家畅所欲言的内容。

  美国耶鲁大学医学博士布莱恩•魏斯也出版过同类题材的书,与本书所不同的是,魏斯博士讲述了自己治疗过的病人的多次前世经历,而本书则讲述了来生的体验。

  本书在美国以《天堂的证据》一名出版,一经上市就引起了轰动,连续几周登上亚马逊排行榜首位,一个月内便卖出35国版权。 “天堂”可以说是本书最引人关注的一点。作为传统的中国读者,尽管大多数人的思想还是显得较为保守,但对“天堂”的好奇心相信可以打破重重阻碍。重要的是,本书的作者曾经也是一名无神论者,作为一名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他曾经认为濒死体验不过是在极端压力下大脑制造出的幻觉罢了。

  作者不仅描绘出一幅幅充满了爱意的天堂画面,更向读者传达出一个关于“爱”的重要信息:“爱是一切的基础。这里的爱不是抽象的费解的爱,而是在每天的生活中我们都能感受到的爱。这种爱,是当我们看到爱人、孩子,甚至是宠物时的简单情感。在爱最纯粹和有力的形式中,没有自私和嫉妒,只有无条件的付出。这种爱才是真相中的真相。”

  不论作者的这段经历是否令每个人都相信,但作者传递给我们每个人的关于爱的真谛一定是毋庸置疑的。书中虽然描写了“天堂”的极致美好,但并不是说我们都该赶快了结地球的生命去更高更好的空间。只有你在地球上感受爱、学习宽容,这样才有可能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领域。也只有经历过这些,你才会能学会珍惜,才能发现更好的自己与更好的世界。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七):我藏阿赖耶识

  “为宇宙万有之本,含藏万有,使之存而不失,故称藏识。又因其能含藏生长万有之种子,故亦称种子识”。

  我之何所来又何所往?

  我之何所是又何所处?

  人类因地缘聚落形成不同文明,演化生成各异的风土人情乃至思维方式,但对于自我及宇宙的本源探究却似乎是与生俱来。据考古发现,早在人类文明尚在萌芽时期,便有了类似神灵祭祀的活动存在。随着文明进程的不断推进,对自我本身及周围世界的本源探究逐渐发展成为哲学和宗教的各自命题,而很长一段时间里二者又相互渗透转化着。其中,对于意识世界与感官世界的探讨一直是人们热衷于思考的问题,并且对于感官世界(这里指代我们生存体验的现实物质世界)本身的可认知性提出了许多值得思考的命题。

  埃本•亚历山大医生在《天堂的证据》中描述了自己的濒死体验经历,和以往很多类似濒死体验的记录不同,亚历山大的体验似乎有着更长的过程,其内容也更为丰富。以至于唯物论教育贯彻多年的国人乍一看下,毕竟有些传神。作者生活在科技水平最为发达的美国,作为一名医生,接受过以理性著称的西方医学教育,在患上革兰氏阴性细菌脑膜炎后昏迷的七天时间里,意识(或如作者所言是类似灵魂神游)经历了令他感到矛盾的体验。之所以矛盾,是由于他作为一名现代医学工作者的知识背景已无法说服自己仅仅是由于脑部受损而出现的思维幻觉。生活在基督教文化中的作者,对于这种真实而又无法解释的体验,苦于不知用何种描述去解释这一切,自然地寻求母文化依赖,这便产生了本书带有宗教色彩的书名。我们无法否认人类的局限性,故而也不能轻易地质疑宗教信仰的一切,但作为思考,或许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同样经历类似的体验,或许又有其他的认知。

  但重要的是,狭隘地否认一切我们所不能立即理解的事物,或许并不明智。对于非可感知物质领域的一切,自康德起便宣告了人类认识有着永远的囚笼。

  佛教哲学中提出,人与生俱来便有“八识”。即:眼识、耳识、舌识、身识及末那识(意识)和阿赖耶识。前六识用以对周围大千世界的体验形成,意识会生成我之为我的认识,成为我执的根本,而阿赖耶识是一颗种子,既包藏了所有前七识的信息又蕴藏着超验于自我意识的信息,或者描述为对宇宙之其本身的体验。

  如何达到某种智慧的极致,是人类所有思想文明中至高的追求。尽管对于此类追求有着各式各样的名称,诸如终极关怀的思考、天人合一的境界等等,但最终的目的是统一的,即让人类自身意识脱出肉身(或是可感知物质世界)的束缚以达到理解宇宙真相的境界。不同文明圈的人们在千百年的体验中总结出了许多帮助自己获得此类超验智慧的方法,佛教的冥想、印度教的瑜伽以及哲学的思辨。但所谓“得道”的人少之又少,甚至在文献记录中是否有真正可信的事例尚值得商榷。作者埃本•亚历山大在书中记述了自己濒死后的一系列意识(或者超意识)体验,并反复在书中焦灼于无法用语言真实地表达,恰是这种欲一吐为快又苦于不得表述之法的心情被跃然纸上,反倒佐证了这种奇异体验的非全然虚构(当然我们仍旧保持作者一定程度上渲染过的怀疑)。

  殊途同归。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词汇,在东西方世界都有类似的短语或词句。人类很早就意识到达到某种目的可以用不同的方式,甚至是完全意想不到的方式。埃本•亚历山大的奇异体验是否会是如同中国古时候传奇故事中所记载那般,由于遭遇重大变故,反倒成就了他的机缘。因为脑部疾病的突然猛烈地袭击,反倒使他不知觉地叩启了如同佛教哲学中阿赖耶识般的超意识领域大门,进入了古来多少大哲们所向往的所谓大快乐境界。只是同样的体验,由于文化差异导致描述的方式带上了母文化色彩。但是,从作者尽力去描述的一切中,似乎也能令每一个阅读这本书的人内心产生既依赖于自我母文化渲染又共通于意识层面的独特精神感悟。

  我宁愿相信人生来具有阿赖耶识般与宇宙合一的意识种子,毕竟人本身就是宇宙的一部分,不论是否有机缘觉醒自我的“阿赖耶识”,我们终究会以某种可能意识永远无法理解的形式回归于宇宙本源规律之中。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八):爱是神迹

  小说《斯普特尼克恋人》里,村上春树以遗落在宇宙中的苏联人造卫星为契,对“孤独”这一话题做了最深刻的探求,他说:“为什么人都必须孤独到如此地步呢?为什么非如此孤独不可?这个世界上生息的芸芸众生无不在他人身上寻求什么,结果我们却又如此孤立无助。这颗行星莫非是以人们的寂寥为养料来维持其运转的不成?”

  埃本·亚历山大博士显然也是个孤独的人,甚至可以说,他深受灵魂残缺之苦。作为一个被收养的孤儿,养父母和兄弟姐妹带来的欢愉并未将他全部心灵的空洞覆满,他一直想要找到亲生父母,将家族血脉和人生链条打通。无奈若干年前,当他找寻亲生父母时,竟获知了他们并不想与他相认的消息。自此他陷入了近十年的情绪低落,职业生涯和家庭生活都有了厚重阴影。虽然后来他最终还是和亲生父母有了会面,但一个素未谋面的亲生妹妹早已夭折,这未尝不是一种莫大的遗憾。

  因罹患脑膜炎而生命垂危之时,埃本·亚历山大博士有了一次非凡的濒死体验。他的意识脱离躯壳,乘着蝴蝶组成的云朵飞翔,置身于温柔、静谧的天堂中,听到天使般的少女给了他三个教喻。“第一,你没有恐惧。第二,你不怕犯错。第三,你被爱拥抱。”这三个教喻的反面也许是世人常存的心灵状态,恐惧的心、对错误的畏惧和对爱的极度渴望。那柔声细语的劝诫无疑给了他一股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他得到了信仰和希望的救赎。“我的濒死体验让我知道了自己一直是被爱着的,也向我展示了宇宙中的所有生命体,都被爱包围着。”

  相比于美好的天堂,我更愿相信是爱将他从死亡悬崖拉了回来,是爱让他在复苏之后回归了感激与平静的生活,甚至让他转变了数十年来作为神经外科医生的执念。诚如埃本·亚历山大博士所说,“我们怎样才能与真实灵性的自我靠得更近一些呢?当然是通过爱与慈悲”。相信这将是他职业生涯中一处微妙的转折,冰冷的手术刀与刺鼻的消毒药水之外,他的善意将为这个原本该以冷静和严酷应对的职业赋予新的意义。

  你是被爱着的。世人皆是被爱着的。是爱将迷失在地球上、散落在宇宙中的我们紧密相连。或许是这种温柔的信仰,让全世界的读者对这本书趋之若鹜。世事维艰,它也给了同样孤独和残缺的我们,一次积极的救赎。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九):有爱的地方就是天堂

  在书店时,走过这本书,瞥见几个字——《天堂的证据》。这勾起我极大的好奇心。我对信仰啊、传说啊、神话啊、救世主啊。。。都持一种冷眼观之的态度,不去人云亦云的相信,也不去在钉截铁的否定。毕竟对于从没有体验过的,没有资格去说她专业怎样。

  为什么无论每种文化中总有那么一个美好的地方,有一个可以让你充满力量安心依赖的人?

  我想这是我们都曾问过的问题。全球不同文化、不同理念,却都在描述着那样的一个地方。那里没有失望没有暴力没有不安和彷徨。有的是无限的希望身心的愉快与舒适,精神的自由与灵魂的解脱。

  在这本书之前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高铭的一本书《天才在左、疯子在右》。《天、疯》通过实施客观记录的方式,描述了作者接触到的一些在我们看来精神有问题的人们。他们或有疯狂的想法或发生离奇的故事。其中,有几篇写的是精神病人对宇宙对世界对神灵的理解。他们或疯疯癫癫或沉稳镇定。但他们都或多或少的肯定那个世界的存在,或者说那种状态的存在。

  这让我好奇无比,不同文化、不同学历、不同身体状况、不同精神状况都认可。呵呵 有意思。

  《天堂的证据》这本书作者以医学专业人士出发描写了发生在了自己身上的故事。通过自我的验证确信了天堂的存在。

  首先,他是幸运的!他更是一个奇迹!经历一周的死亡旅游竟又好好的活了过来。

  先撇去故事真实性及客观性的疑惑。单说故事内容。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有爱就是天堂。感受到爱的时候,自己内心无比强大,这种强大与有多好的身体素质、有多少钱、长的多漂亮、手里有多少资源都没有关系。感受到爱的时候,内心就会感到无比的充实与快乐,平和与温暖。当生活中,充斥着欲望、消极、恐惧、退缩时,周围的世界也是暗的,变成了不好的,地狱。

  我们都是平凡的。扒开橘子皮,我们都是橘子。出去功名的外衣,我们有一样赤裸裸的肉体。不会多个手指,也不会少个脚趾。我们是一样的,一样的生活在社会。但我们所处的可能并不一样。你是天堂还是地狱?

  书中有一段描写作者在昏迷当中黑暗世界与光明世界的徘徊。类比到现实生活也是这样,当一些坏情绪、欲望存在时,我们就沉到了地狱,当心中充满爱时,就回到了天堂分。

  撇开故事的客观与真实性。从这本书中我感受到的是爱与希望。让我懂得天堂从不愿离。重要的是我们怎样去选择。

  这就足够了。你问我:天堂存在吗?我只能说:我有自己的天堂和地狱,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天堂就是天堂,每个人的地狱也就是地狱:)

  《天堂的证据》读后感(十):真的有证据么?关于生命的一切我们都敬畏

  真的有证据么?关于生命的一切我们都敬畏

  这是神秘科学么?

  生命像一列呼xiao而过的列车,最终开往哪里,人们无所知。千百年来,世间有着各种各样的传说,而没有一个是可以让我们完全相信的。我们只是敬畏着这一切,又好奇着这一切,关于生命的踪迹如何消失,总有一天会在科学面前揭开神秘的面纱,让我们看到真相。我其实对这个真相并没有太过强烈的期待,我顺从的认为一切随缘。而本书的作者说,他的使命就是来讲出真相,关于天堂的真相。

  真的有证据么?

  一束光,身体变轻,飘在空中,飞向天堂……有很多濒临过死亡或接近过死亡的人说过自己的亲身感受。死而复生的人,他们的经历又是那么神秘,而那种感受很难讲出来吧。但是为什么所有人都这样讲述呢?感受到了一束光,感觉身体上的一切病痛都脱离而去,变得十分轻松舒服,好像解除了一切的束缚,然后感受到了幸福,飞向那温暖的光,有一个光亮的出口……

  那真的是天堂么?真的有天堂存在么?

  “据说,人在去世的一刹那,身体的重量会减少21克。在很多人的心里,这21克或许就是灵魂的重量。”如果灵魂去了天堂,肉身在此世消散,生命余音继续,我要祝福我所有的去了天堂的亲人和朋友们,感谢你们继续存在,让我能感知你们的能量和福音,一同存在的感觉真好。

  不管怎么样,厄本的故事很打动人。突然的患病,然后送急诊,然后感觉置身黑暗中,经历死亡。“想象一下,你沉入泥土之中,却能看透这泥土,这就是我的感觉”。

  本书的第七章,是最最精采的部分。关于那种亲历的感觉,我们只能想象了。白光,裂缝,身体飞行、一个漂亮的女孩、千百万只蝴蝶,他收到这样的信息:

  你被爱拥抱。

  你没有恐惧。

  你不怕犯错。

  我被第七章深深吸引,厄本说那不是梦境。

  生死的一切,我曾经怀着敬畏的心情思考过。爷爷去世的时候我刚十二岁吧,弥留之际,眼角流下了泪。那时暮色散开,一个亲戚说爷爷已经走了,亲人们仍不相信。家里的黑狗在院里追着空气转圈着狂叫,亲戚说快打开院子的大门,让爷爷的魂出去。然后打开门,黑狗冲出去,追着狂叫了一段……这是留在我记忆里的最早的关于死亡的讯息。我到现在仍旧不能完全理解,也不确定它的真实性。

  好吧,我继续读,怀着敬畏的心情。

  厄本的故事里说:每当我静默地发出一问,答案都会以光、色彩、爱与美好的形式向我涌来。

  不是文字,不是语言,天堂里如此美好而简单啊。所以繁忙的人们,不要太执着于奔命那些房子票子的事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