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恶催眠师》读后感精选10篇
《邪恶催眠师》是一本由周浩晖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3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一):催眠术能拯救人类吗?《邪恶催眠师》
好久没看过这类休闲小说了,小说不错,依然一口气读完,挺扣人心弦的。
看这本书,当然是冲着催眠来看的,一直觉得催眠很神秘,看了很多很多关于催眠的书,越了解越觉得催眠其实非常复杂非常神秘。
这小说的确写得不错,书里面环环相扣,有侦破小说的味道,加上催眠师的魅力的确很吸引人。
首先出场就很恐怖,街头出现啃人的僵尸,还有人学鸽子飞向天空,然后网络中发现一个帖子,在这两起事件之前,不仅提到这两件事,还指明将要参加龙城的催眠师大会。于是刑警们直接来到催眠师大会的现场,邀请大会的主办人著名的催眠师凌明鼎协助破案。
没想到的是警官们竟然屡屡落败,甚至被催眠,处处都被人算计,落入布置好的陷阱。最有趣最出人意外的是在案件侦破的关键阶段,虽然基本上已经锁定了犯罪嫌疑人白亚星,但是警方却苦于没有一点证据,可是白亚星竟然投案自首,来到警察局,并且如实交代了一切,最后被送进了拘留所。可是没想到的事情发生了,白亚星的律师突然翻案,白亚星的口供中竟然隐藏着巨大的陷阱,原来一切都是预谋,警官罗飞因此被停职。而白亚星竟然在拘留所中不走,非要罗飞接他出去不可,罗飞只好前往拘留所,感觉被白亚星监管了。没办法高手过招,罗飞总是少算一步。白亚星竟然讲出一套自己的理论,那就是清洁,世界上很多犯人是无法改造成功的,放出去还会重犯,对社会造成巨大危害,白亚星的清洁工程其实是在为民除害。于是当着罗飞的面,拘留所中几十人突然陷入疯狂的啃咬当中。
原来这些人竟然都患上了狂犬病,当然罪魁还是白亚星。故事发展下去就更可怕了,白亚星竟然在大会现场劫持了凌明鼎的助手也是心上人大美女,接着故事又急转直下,白亚星在获得完胜以后,竟然跳楼自杀。这个结局有点突然,最后抛出的包袱是原来所有的一切竟然是美女的秘密谋划,竟然想要借助催眠表演用催眠师杀死上千万人。
当然故事也不是没有问题,嫌疑犯被审讯肯定有录像,不能仅仅因为口供就翻案。这样类似的细节也有不少,不过小说吗,没必要较真。只是觉得书里讲述的故事,在告诉我们催眠术其实非常危险,催眠术也并非万能。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二):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
周浩晖的名字在大陆推理界可以称得上是一块响当当的牌子。从清华大学bbs论坛上异军突起,到《烟花三月》的扬州风情,再到享誉国内的刑警罗飞系列,周浩晖的推理,介乎悬疑和推理之间,在气氛的把握上,很能调动读者的兴趣,而最后的推理,却总能逆转读者的思维,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追溯周浩晖的推理之路,不难发现他不断拓展的思路,不断创新的推理。先是单纯的靠情景气氛营造的短篇推理(如《套子里的人》 《黑暗中的女孩》),然后是逻辑性较为严密的中篇小说(如《原罪系列之承诺》 《生死翡翠湖》),接着是以刑警罗飞在推理界彻底站稳脚跟。但罗飞系列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明显出现了两种分化(以后可能还会有更多的分化),一种是局限于孤岛的暴风雪模式(刑警罗飞的前三本即此模式),另一种是以系列的形式,织成一张大网,一本书完全不能解决其中的所有问题(《死亡通知单》系列,《邪恶催眠师》系列即此模式)。从这两种模式中,我们也能看出周浩晖的进步,毕竟网状分布的解答比线状要难得多,更别提人物的设计与串联了。
《邪恶催眠师》以催眠师的视角切入,将案情与催眠结合起来,也将案件的侦破与催眠相结合。我还是喜欢《心穴》这个名字,“邪恶催眠师”过于恶俗,越发不像推理。心穴在书中是一种象征性的比喻,指的是书上推理师凌明鼎的心穴理论。他认为每个人都有心穴,心穴是一个人的弱点,掌握了他的心穴,就可以攻破他的思想。当然,心穴也是一个人的漏洞,很多人会受到心穴的干扰,做出不好的举措,因此要给心穴搭一座桥,对他进行引导。针对心穴理论,邪恶催眠师提出了爆破理论,认为心穴既然存在,就应该把它彻底摧毁,至于摧毁之后人会怎样,就任由他自生自灭了。这两种理论产生了激烈交锋,也使得案件越发清晰和明朗化。
2010年集中看过几本周浩晖的作品,当时自己也超迷恋大陆原创推理,印象中的罗飞形象,还是有些青春俏皮的青年,对事情淡定却不沉稳。到了《心穴》一书,罗飞的形象顿时给人一种沉稳老练的姿态,职位也从刑警变成了队长。成熟过后的深思,使得罗飞在此书的形象不那么鲜明了,纵使他还是那个正义的刑警,纵使他还是亲力亲为地侦破案件,纵使他还是有过人的意志力,然而被人牵着鼻子走的感觉,真的不是很好。原本是警察和罪犯的交锋,变成了催眠师和催眠师的交锋;原本是警察和罪犯的询问,变成了催眠师和催眠师的擂台,这种感觉真的很让人不爽,增加小说故事情节性的同时,也冲淡了小说的逻辑推理性。
故事在城外,浓雾散不开。一系列的跨越不同时期案件,看似指向了一个邪恶推理师,但事实的真相呢?谁才是局中人?谁才是真正的邪恶催眠师?真相就在最后,而你永远想不到。这就是周浩晖的魅力!
.s.不可否认,催眠师是一个很好的噱头,催眠也有很强的吸引力,在加上周浩晖的名头,这本书肯定是畅销排行榜上的一员,但读客的设计能不能完美一些。从恶俗的“邪恶催眠师”,到雷死人的封面,令人无语的章节名和断章,刻意不标出系列一的做法,这就是所谓的“读小说,学知识”?望相关负责人以严谨的态度做畅销书,而不要挂在作者大作的名头,随意的设计与编辑。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三):邪恶催眠师
这本书里面的故事非常的大气、也非常的庞杂,能写好,很不错!
本书中以一个奇怪的案情为引子,进而引入催眠师这个奇特的职业,慢慢的人和事就穿起来了。通过故事一步步编排,情节异常精彩!几次的催眠故事都是在不知不觉中让书中的人物进入梦境,发现心穴,进而找到问题的症结。但随着故事发展,邪恶的思维进入了纯洁的催眠师行业,让原本心理纯洁的人变得极端,从而影响了社会的稳定。
这本书的故事非常宏伟,很多伏笔不回头看发现不出来。特别是白亚星的谋略和计划,非常的完美和谨慎,如果对手不是一个市级刑警队长恐怕还真难与之抗衡。书中的故事非常完美,非常的精彩,值得一看!不过看完书之后又一个很深的疑问:每个人都有心穴,如果被心术不正的人给利用了,那这个世界有会变成什么样子呢?这或许就是中国作者有着拯救世界的伟大梦想!
长久以来,银屏上、书刊上、小说中都是西方世界的人在拯救着我们生存的世界,极少看到如此宏伟、韬略有着精彩故事情节的作品描述一个中国的救世主!在我看来,这是一个补缺,让我们也能看到中国人对世界的贡献(拯救地球)。故事伏笔写的很好,让人回味。故事的发展情节也不似一般小说、电影的逻辑判断那么简单,不细细推敲还真难看到下一步的发展趋势。这或许也是作者的高明之处:主人翁都是有刑警背景的敏捷思维、军人的敏感性和心理捕手的这样一些特色。
读这本书一气呵成,非常之精彩!故事情节引人入胜,故事发展值得期待!期待《邪恶催眠师2》的发行!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四):论推理悬疑小说的几个指标
我认为,评价推理悬疑小说,除了文字功底、节奏把控这种小说或者是文学通用的评判标准之外,还有三条值得参考。
首先当然是逻辑的自洽程度。好的小说当然是首尾呼应,前后连贯的,如果出现逻辑或者推理上的硬伤,显然就大打折扣了。
其次,第二条标准是信息冗余度。也就是说,在直接关乎剧情的内容之外,有多少纯粹是渲染气氛,制造分为的描写。从老周的所有小说中,可以明显的看出,早期作品《凶画》、《鬼望坡》等都或多或少有冗余的信息,越往后期的作品就越少。
第三条,就是内容的外延,个人认为,越少越好。也就是说,对于特殊现象、特殊疾病、特殊历史事件、灵异事件等的应用越少越好。距离来说,《凶画》中有关于特殊植物的使用,《恐怖谷》有对于特殊药品的使用,《邪恶催眠师》则围绕催眠这一本身就有很多悬疑的领域展开。而这样的因素都是不可证伪的,所以好看归好看,其价值却可能不如用生活中最平常和常见的物体、情节、关系等完成的故事。以《死亡通知单》为例,对于特殊的不可证伪的元素的使用大大减少,充分显示了作者不断进步的功力!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五):危险的人心游戏——周浩晖《邪恶催眠师》书评
危险的人心游戏 ——周浩晖《邪恶催眠师》书评 华斯比 两年前的夏天,悬疑小说名家周浩晖的《死亡通知单》三部曲正式落下帷幕;时至今日,读者依然兴趣盎然地讨论着有关Eumenides(复仇女神)的种种传奇。 时隔两年,周浩晖笔下的传奇警探罗飞再度回归,在这部堪称“死亡通知单前传”的《邪恶催眠师》(原名《心穴》)中,继续和邪恶的犯罪势力做着斗争。 这一次,他将面对的不再是自己熟悉的领域,而是充满未知的人的内心世界,以及有能力在这个世界兴风作浪的邪恶催眠师。 催眠术、催眠犯罪和心理战是很好的悬疑小说题材,前些年香港曾有一部名为《双雄》(郑伊健和黎明主演)的警匪片便是此类型的作品,但国内却鲜有以此为主题的悬疑小说。《邪恶催眠师》算是填补了这方面的空白。 其实周浩晖的早期作品中也提到过“催眠”,《鬼望坡》中蒙少晖的父亲希望他可以摆脱少时杀害自己弟弟的阴影,便请心理医生刻意将他儿时的记忆“抹除”,造成其“失忆”。 而《邪恶催眠师》则更加深入,作者试图通过悬疑小说的形式把催眠领域的相关知识深入浅出地传递给读者,他是如何做的呢? 在周浩晖以往的作品中,多会涉及一些刑侦学方面的知识,因为这是案件勘破类型的悬疑小说必须要写到的;而催眠术在普通大众眼中则显得格外陌生和神奇,如何为读者剥去其神秘外衣殊为重要。事实上,催眠术早被用于各行各业,心理医生用来治病救人,广告商用来贩卖商品,江湖术士用来坑蒙拐骗……在我们身边就有不少应用催眠术的案例。 作者由浅入深,把这些案例巧妙地安插在小说情节之中,通过催眠师凌明鼎之口,为读者一一讲解。当然,这还远远不够。小说中,女催眠师夏梦瑶又举办了几场现场的催眠表演,在澄清大众对催眠的一些误解的同时,为现场观众真实地展示了催眠的神奇——催眠术是通往人内心世界(潜意识)的“桥梁”,可以用来治疗人们的心理疾病。女催眠师那温柔而带有魔力的暗示话语,仿佛能透过书页,渗透进读者的内心,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作为读客图书“知识小说”文库中的一本,《邪恶催眠师》并非为了介绍催眠知识而介绍,小说中的知识自然要为核心故事服务。随着剧情的深入,难度更高技术性更强的催眠术则和核心案件紧密结合在了一起,要想穿透迷雾直达案件的真相,就得在了解催眠知识的基础上,运用智慧破解凶手的催眠杀招。 有了以上铺垫,作者很自然地抛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应用催眠术来治疗心理疾病的理论——心桥理论和爆破疗法。这两种理论的针锋相对也正是整部小说戏剧冲突的焦点所在。一场有关催眠的善恶交锋由此展开,但它的战场不在别处,而在人的内心! 人都有欲望,能真正做到了无牵挂的人少之又少,我们放不下的东西,就会成为我们的心结,严重的更会导致心病。所以,每个人都有“心穴”。 善意的催眠师为你搭一座“心桥”,让你能绕过心穴走出来,但却往往治标不治本;极端的爆破疗法却像极了赵本山小品《心病》中说的“绝望才感觉有希望”,“炸掉”心穴,要么毁灭,要么重生! 从古至今,最难掌握的就是人心,因为我们对它还不很了解。哪怕是心里医生用催眠的手段来治疗人们的心理疾病,也是如此。而那些妄图利用催眠术来实施犯罪的人,不啻于在玩一场危险的人心游戏。 利用催眠术,通过心理暗示来控制他人的某些行为,是催眠犯罪最常见的戏码之一,《邪恶催眠师》中亦是如此。邪恶催眠师白亚星妄图利用他的“爆破疗法”展开罪恶的“净化工程”,然而却也因为自己的“心穴”,而输掉了这场人心游戏…… 《邪恶催眠师》虽以催眠犯罪为题材,但主题却与《死亡通知单》一脉相承,依然是“法外法”“程序正义与实体正义”等内容,在现代中国,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相信作者会在后续作品中深入讨论下去。 2013年7月19日凌晨于武汉
看了一半。只是片面的感受。
周老师心目中是不是也有个美丽纯洁如天使般的女子。这点我想吐槽下,周老师把现实中的幻想带入过头了。现实生活中多的是如袁秘书一样真实的女人,有欲望有追求有嫉妒邪恶有七情六欲。另外,我知道了催眠的危险性和恐怖。一面觉得诱人一面觉得不可深入。
周老师的叔看了几部。最喜欢还是《恐怖谷》《鬼望坡》再《凶画》也不错,短篇《原罪》简短利落。《死亡通知单》三部曲就我个人而言不太喜欢这种有点社会派,但是《心穴》更加让我觉得,一面感叹罗飞缜密的思维,敏锐的直觉和作为一个警察的高明之处,一面感叹,夏梦瑶这个犹如国产偶像剧的名字和玛丽苏的人设。好吧,我承认我就是讨厌她。
不禁我又想起《恐怖谷》里传世苦难的那个女人了,仔细回想一下,周老师一面在剖析人性丑恶贪婪以及最深处的精神世界的时候又会来一个美好圣洁的圣女形象。好吧。我胡言乱语了。
如果我是白亚星,我想会也会报复凌明鼎吧。毕竟他是个很自负的天才。因为凌明鼎的拒绝,导致他后来的结局。目的明确不是什么坏事,只不过他不是个正直的好人而已。
下一半的等我继续看再来给个彻底,我希望我给周老师的是四颗星思密达。
时隔两小时,终于看完。
与其在绝望中生存不如在希望中死去。这是很多人的心穴。
越往后看我就知道周老师没有让我失望啊。所有的丑恶即使被掩埋也会变成无数的细菌,继续从地底渗出,所以要彻底抹杀,毁灭才是救赎。
白亚星在这部小说里是一个充满神秘感和魅力的悲剧角色,但是到最后周老师给了他一个自我救赎的结局,我只能感叹完美。
美女的故事周老师也给了我一个不错的剧情,只不过,因为是第一部,所以周老师又卖关子了。小说后面还扯到了Eumenides,这个单词我至今不知道怎么读,也忘了杜明强到底是生是死。
周老师的小说每次都给我巨大的震撼,每次看完都感叹一句,怎么会这样?完全就是冬天里的一盆凉水,这次的《心穴》也是如此。
凌明鼎毁掉了他用半生支撑的心桥。用了白亚星那句话,心薛永远还在,所以要爆破。不是重生就是毁灭。我太喜欢白亚星了。一个由善变恶有欲望有贪婪有悔恨有勇敢的真男人,他的结局也像那本小说一样完美落幕。
好久没写这么啰嗦的话了,周老师每次都设局,然后逐个击破,然后永远还剩下一个让人扼腕的真相。没有完全的好人,也没有完全的恶人。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七):旁观者心生畏惧,催眠师自立为神
我记得我曾读过两本有催眠情节的书,一本是美国作家克莱顿?劳森的《死亡飞出大礼帽》,书中的罪犯利用催眠术为自己制造了一个密室以脱罪。说实话,我觉得这样很蹩脚,不是罪犯的手法很蹩脚,而是作者在一本推理小说中加入催眠的情节是很蹩脚的,这破坏了推理小说作者和读者之间的公平性,同样也超出严谨推理的逻辑性。如果不是同书中还有另外两个精彩的密室设计,这本书很难跻身经典。在我看来有了催眠情节的故事就很难被划为推理小说,所以,虽然这本《邪恶催眠师》有破案的元素,我却更愿意称之为一本悬疑小说。
另一本有关催眠的小说是瑞典作家拉什?卡普拉的《催眠师》,书中的故事如同这个北欧国家的冬天一样冰冷。那里面的催眠师不像本书中那样风度翩翩、光鲜亮丽外加“神通广大”,那个故事里的催眠师更像是平凡的普通人,有畏缩、有绝望、也有力所不及,故事中的主角更是像一名赎罪的苦行僧,这样的状态虽然沉重,但是却很符合我认识的一位心理专业的女孩向我描述的情况。我相信能量守恒,那些为别人排解负能量的人,一定也会受到相应的影响,这样才“科学”。
对于本书的故事作者很用心,开头便用了不久前很轰动美国啃脸的素材做了引子,只不过将故事的发生地放在了中国,至于另外一起鸽子案则要“平淡无奇”得多,我在读故事就在想,能在罪犯宣告之前,就看出两案的联系,这个罗飞队长还真是“不简单”。之后的故事推进对于一本悬疑小说来讲还算是中规中矩,该有的节奏作者也都照顾到了,之前就读过两本作者的故事,现在看来作者在讲故事方面已经算是比较老练了。
书中的人物也比较多,整个故事下来作者把握得也比较好,未显得多于凌乱,线索也是从一开始的“铺天盖地”到后来渐渐收拢,几条线汇到一条主线之上,故事也便一点点地走向了高超,而且在故事中作者也埋下不少伏笔,几乎每个伏笔都在后来的故事中发挥了作用,在读故事的同时不停地寻找这些伏笔也算是阅读这类小说的一种乐趣。作者的功力由此也可见一斑!
不过本书还是有两点让我觉得一般。其一,便是故事的悬念转折太过于依赖催眠来推动,整本书下来实在有些单一。第二,就是作者的文字感觉有点平,感觉和多数网络小说一样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这是我的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至于书中那些企图有所作为的催眠师所提到的束缚和善恶观实在是有些可笑和幼稚,谁能有权利和资格决定他人的重生抑或毁灭呢?现在中国人的信仰有些稀缺,所以才会少有敬畏,容易轻信,容易狂热,书中那所谓的“净化工程”,究其本质就是人自立为神。如果你遍寻中国历史,甚至是世界历史,你就会发现人自立为神的后果绝不什么人人幸福的乌托邦,反而更有可能堕入血流成河的人间地狱。
虽然能看穿书中的阴谋,但我还是对书中的这种“神通广大”的催眠师心存畏惧,而我也始终在想这是为什么,想来想去,我觉得我最害怕的还是他们可能会探查我的心,看清楚那里面最渴望的东西。人们似乎都惧怕暴露自己最渴望的东西,这就像爱情故事中谁先说爱谁先“死”一样,当我们暴露了内心的渴望,似乎就会授人以柄,似乎就能被人一眼看穿,似乎就像一丝不挂、赤手空拳地面对未知的世界一般。所以,我们总是深深地隐藏自己;所以,我们总是惧怕被人看穿;所以,我们同样惧怕那些能一眼看穿自己的人;所以,我不明白书中那些看夏梦瑶催眠表演的人心中是怎么想的,他们不恐惧吗?这里面是不是臆造的成分太大了些呢?如果有一天,我注定要被某人看穿,我也希望那是我自己选定的人,我希望她能看到,没有她,那颗心是多么的兵荒马乱。
如果满分是五颗星,我给本书三颗星,我似乎有所耳闻,现在国内创作推理和悬疑还有束缚,能写出这样的小说已属不易,希望作者继续努力。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八):催眠无处不在
《邪恶催眠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在揭露社会现实方面也有自己的特色。作者借助催眠师的讲解讽喻现实。书中涉及到了很多社会现实问题,比如常见的骗局,很多人说自己在街头被催眠了,被骗走了钱财。然而书中告诉我们,违反被施催眠者意愿的催眠是不成功的,催眠亦或是骗局之所以成功,那是因为催眠者找到了被施催眠者的心穴,抓住了其内心的潜在的欲望,所以才能一击而中。用句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只要自己没有贪念,一切就不可能发生。
整个故事波折起伏,凌明鼎、罗飞这些看似非常阳光的人物,竟都有不为外人知的过往。连那单纯的如一张白纸似的陈嘉鑫竟然也是白亚星的卧底,而全国像他这样的警察还有3000多,尽管白亚星已死去,但是只要一个触发点,这些警察就都完全会执行白亚星所谓的清除意愿,这是一件极度可怕的事情,而这一切,都将在《邪恶催眠师II》中揭晓。
在惊心动魄的催眠较量中,在一帮大老爷们的世界中,作者给了我们一抹亮色:“一个如此美丽的女子。乌黑的秀发,纤巧的眉头,动人的大眼睛,修长的睫毛,挺拔的鼻梁,娇俏的嘴唇……每一个部位都像是艺术家手中最富灵感的杰作,这些杰作点缀于江南女子特有的细腻柔嫩的肌肤之间,构成了一张毫无瑕疵的曼妙脸庞。黑白分明的眼睛,黑得如浩渺的夜空,白的如轻盈的云彩,粼粼波光倾洒在黑白交汇间,清澈见底,透彻通灵。”一个纯净的不食人间烟火的女子,竟然就是罪恶的制造者,一切都源于她的理念“我希望所有活着的人都能幸福”,那么不幸福的人呢?在她眼里就该死去,于是一场精心策划的惊天阴谋就开始了。
《邪恶催眠师》的语言可谓是丝丝入扣,分析人物心理鞭辟入里,其所传授的催眠知识可谓是容量很大。如心穴、话术等。通过书中的描写,我们可以知道催眠是一门改变人们意识状态的艺术,而这种改变完全依赖于人们自身的心理元素。从这个角度看来,催眠师和心理医生差不多,基于正确的出发点的话,他们都能帮助我们重塑自己的内心世界,让我们变得更加专注、更加热情、更加勇敢、更加乐观,高水平的催眠师甚至可以挖掘出我们心底的潜能,让最软弱的人也变得强大起来。
作者能将大量的催眠知识和心理知识借助小说让读者在不察觉的情况下讲述出来,并欣然接受,这本身似乎就是一种催眠。也彰示着现在的小说不能只是单纯地架构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还需要在其中融入大量的知识,让作者在获得精神愉悦的同时,也能大量地扩充知识面。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九):邪恶催眠师可以轻易地看到人的内心世界
邪恶催眠师可以轻易地看到人的内心世界,在他的面前就没有了不能说的秘密。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秘密,其中有些是见不得光的,一旦被拿在太阳下暴晒,那么就会掀起轩然大波。
美女大明星是否遭遇潜规则,金牌经纪人是否是周扒皮,大导演是否遵守职业道德,答案将会一一揭晓。
校花为何青睐穷小子,帅哥偏偏追校草,为何频出师生恋,校园里的风波究竟从何而起,恐怕只有他才能够说得清楚。
毒枭主动投案自首,黑帮老大做慈善事业,杀手向女警花投诚,一件件不可能发生的事情就这样展现在了世人的面前。
医生,黑客,律师,警察,空姐,黑道,商场,官场等等一系列距离大家很遥远的事情被无形中拉近,各个行业的规矩,潜规则都不再是秘密。
《邪恶催眠师》读后感(十):神秘催眠师
催眠师一直给人感觉都是很神秘的职业,一提起催眠师大家第一印象都是给病人做心理治疗,利用催眠术来治愈病人心理上的创伤。其实催眠术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融入了我们的生活,不光是大家看到的心理医生,其实广告商用来贩卖商品,江湖术士用来行骗.......这本书里也给大家列举了两个例子,一个是巧克力的广告商,把广告时间设定在晚饭或者深夜这个不吃香的时间里,却得到了很好的效益,就是利用了催眠术的效果,在这个人容易饥饿的时间播放广告更容易让人印象深刻,导致一看到这个巧克力就想到饥饿就有购买的欲望。另一个是被骗的母亲接到儿子被绑架的电话,不顾任何人的劝阻去银行取钱汇款,直到儿子打电话来才清醒,也是利用母亲害怕失去孩子的心里。这两个催眠术应该是在现实生活中经常碰见的。
电影和电视剧里的催眠师都像有法术一样,带着神秘的色彩,可以用一枚硬币、几句简单的话语,就可以让人们进入睡眠状态,从而听从催眠师的命令。这本书也是以催眠师为题材,作者用笔带我们进入了一个不一样的催眠师世界。作者周浩晖应该是学霸一级的人物吧,1993年,周浩晖从扬州新华中学以全校第一名的优异成绩考入扬州中学,三年后考入清华大学本硕连读的环境工程专业。可能也是因为比较敏捷的逻辑思维他特别擅长悬疑小说,其中以“刑警罗飞”系列特别著名,被称为“中国的东野圭吾”。
他的作品带给我们的不是那种视觉冲击式的恐怖推理,而是随着案件的进展带给我们对人性的审视,描写的社会也比较现实好人与坏人只是对特定的人而言,他写作故事的开头总是能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让人忍不住跟着他的思路走下去,随着剧情的发展忍不住会猜测故事的结局和最后的大BOSS是谁,但等所有的真想浮出水面的时候就往往超乎自己的想象,可能贯穿整本书的坏人也有可怜令人同情的一面,温柔善良的小白确实最后的幕后主使。但是看完整本书却感觉每一个人物出现的都是很正常的,每一个情节合情合理的,没有突兀的感觉。但是结局总是你让人深思,对人性和对好坏。
他故事里的人物都特别的鲜活生动,深入人心。读完一本书就像是在他编织的世界里走了一圈,忍不住为故事里的人物心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