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2018-08-07 05:28: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精选10篇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是一本由[美]罗伯特•D.卡普兰(Robert D.Kaplan)著作,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35页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013-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一):地缘政治学:理想主义者的良师益友

  1994年的卢旺达大屠杀,举世震惊。此后,在西方知识分子们之间,就流行开来一种指责西方各国政府的思潮。他们认为,如果在当时,西方政府能够决心武力介入卢旺达的内战,则可以制止那场大屠杀。

  后来,在1999年的科索战争期间,美国用兵巴尔干半岛;9•11之后,美国政府又出兵进攻伊拉克,终于实践了那些理想主义学者们的主张。并且倚仗强大的空中力量,一举全胜。在西方的理想主义学者们看来,这表明了正义理念得到了伸张,而恶人们遭到了应有的严惩。

  但是,2006年, 伊拉克却因为宗教分歧而引发了暴力冲突,其恐怖程度,甚至与以前的萨达姆政府相比,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由此,部分狂热理想主义者开始反思。至少,他们意识自己此前的主张是存在缺陷的。

  本书的作者罗伯特•D•卡普兰就在此书中坦承,他自己起初也服膺于理想主义。但是,在伊拉克战争前后,亲身的经历促使他开始了更深入的反思。

  作者甚至提出,以伊拉克的地理历史环境而言,一个严厉、专治的政府维持着平静秩序,也许并不是最糟糕选择。否则,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不同族群之间,必然会陷入腥风血雨的仇杀恶斗之中。在这片古老的美索不达米亚地区,自从远古洪荒时代以来,就浸透了许多不同民族人群鲜血

  作者以同样做为人类文明源头之一的尼罗河流域为例,叙述说,埃及地区北抵地中海南岸,四周有沼泽沙漠天险把埃及与周围地区隔离开来,所以在历史上很少遭到外来敌人的入侵,在安全平稳的环境下独立自主发展着自己的文明。

  但是,美索不达米亚地区就没有这样的幸运了。这片土地位于人类迁徙旅途的枢纽地区,四周平坦,无险可守,无论这片土地的主人是谁,都很难抵挡入侵者的攻击

  所以,如果忽略了地理的历史因素,则无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做出正确评判。自从古希腊的史学大家希罗多德、修昔底德,以迄于近代地缘政治理论大师麦金德、麦克尼尔、霍奇森诸人,都对此有着深刻理解

  但是,也恰恰是因为地缘历史学科中最精辟的理论,却使得这门学科遭到了理想主义学者们的极度厌恶。看起来,似乎是因为对地理历史的强调,相形之下,抹杀了人类行为能动作用伟大的理想、高尚道德改变世界强烈信仰……,诸如此类的最为理想主义者们所珍视的人类品质,似乎都在地缘政治理论的冷酷论述之中,被贬低得无足轻重了。

  但是,正如作者所述,观察欧洲的地理历史,我们就会发现,欧洲大陆拥着极为复杂的地理环境。既有肥沃平原宽阔大河,也有绵延高耸的山脉曲折漫长海岸。正是在这样错综复杂的地理条件下,欧洲人发挥主观动作用,克服种种不利条件,成为了欧洲大陆的真正主人。

  作者在书中引述了希罗多德《历史》的一个故事:波斯大臣阿塔巴努斯劝阻大流士国王不要去进攻斯基泰人。因为斯基泰人是游牧民族,飘忽往来于严寒荒野之地。装备精良的波斯大军深入敌境之后,无所施展其武力。大流士不听劝谏,执意出兵。最后粮草不济无功而返

  所以,正确地评估地理环境的因素,并不是一种宿命态度,而是为了人类的长远利益适应地理条件所迈出的第一步。

  “统治东欧者,必定统治心脏地带。统治心脏地带者,必定统治世界岛。统治世界岛者,必定统治全世界。”

  在西方的地缘政治理论中,所谓的‘心脏地带’,就是历史地理的枢纽。因研究对象不同,这‘心脏地带’的范围有所不同。如果以西欧为研究对象,则东欧平原是为心脏地带。若以环地中海为研究对象,则希腊土耳其之近东地区是为心脏地带。若以欧亚大陆为研究对象,则中亚高原是为心脏地带。

  细读此书中有关于‘心脏地带’的论述之后,感觉似乎与古代中国政治理论的‘中原’观念十分接近。所谓‘得中原者得天下’,与‘统治心脏地带者,必定统治世界岛’,颇有异曲同工之妙。

  本书的作者既然是美国人,那么,他在观察世界形势时,就总是从维护美国的立场来加以考虑,似乎也是无可厚非的。相对于欧亚大陆,无论是英伦三岛,或是美洲大陆,都仅仅是海外孤岛而已。英国的地缘政治学大师麦金德站在大英帝国的立场上,主张遏制欧陆强权普鲁士、俄罗斯。二战期间的美国人斯皮克曼则更多地主张从海洋方面钳制欧亚大陆,唯如此,才可以长久保持美国在西半球的统治地位。

  本书的作者深受麦金德与斯皮克曼的影响,所以,在此书的精辟论述之中,也混杂有一些并不怎么经得起推敲的观点,我们在阅读时,对于其中的某些论述,应该是有所鉴别的。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二):这个世界你了解吗?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阅读心得

  文/飞舞

  关于这部作品,若要了解,则先来了解一下作者吧。书上如是介绍,择其一二告知:

  卡普兰:《外交政策》评选其为“100位全球顶级思想者”之一、地权政治家知名畅销书作家、全球首屈一指战略预测公司STRATFOR 首席地缘政治分析师等8项含金量极高的身份

  卡普兰的文章巨大影响力。据《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称:美国总统克林顿对卡普兰的文章印象深刻,并特意为此组织了跨部门研究,该研究对卡普兰的结论深表同意。前总统乔治布什也是他的读者,认为卡普兰对世界局势的诸多观点与他本人的世界观颇为吻合。

  地缘政治是人类永恒话题作为政治地理学中的一种理论,地缘政治学吧地理因素视为影响甚至决定国家政治行为的基本因素之一,并从国家利益出发,将具体国家的安全纳入全球背景之中,从地理的角度考察国家间的政治关系。如果你想知道此刻世界上正在发生什么,那么《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必将是你的一个新的起点

  作者卡普兰将地理当作手术刀,用它来剖析国际关系和那些全球化无法解释的冲突。这本书不仅敏锐的记下了地理如何塑造我们所知的世界,也预言了它对未来意味着什么。他以一块块地域作为基础,将历史与当下两方面结合起来分析,使得这部巨著成为极具研究价值、娱乐性和信息性不可忽视之作。

  地理对于塑造历史有多重要,是卡普兰在这部杰作中要探讨的重要问题。在他对人类辉煌历程和经年冲突的分析背后,是三十年的学术和游历积淀。他的广泛分析的核心在于一个信仰:地理对于人类的行为有着持久的影响,无论现在还是将来。

  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空间、扁平世界、气候变暖、全球治理等,一时间铺天盖地,地理因素长期以来被忽视了。这一次,作者又将在新一轮地缘政治热潮到来之前,推出警世语言。作者认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国家间的争斗,昭示着民族命运的起伏转折,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地缘冲突。吾等愚见,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也属于地缘冲突。

  著名国际问题专家中雷严肃指出,地理环境对于国民性格文化文明、行为方式风俗习惯、内外政策都有着重要影响。作者从欧美地缘理论经典入手,结合实地旅行经历,点评了麦金德的核心地带理论、纳粹德国的生存空间理论、斯皮科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以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认识

  不管是边缘说还是心脏地带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把这些地带的地位看作是静止不变的。一个地区的重要性有赖于不同时代的现实需求,比如冷战时期的中欧,石油时代的中东,现在的海上通道,地缘战略的重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北冰洋也将成为新焦点

  除了这些,本书还展望了21世纪全球地缘战略格局比较分析了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前奥斯曼帝国地区的地理条件优劣和历史演变,其中认为中国具有作为大国的天然地理优势

  麦金德是个狂热的爱国主义分子,同时也是不折不扣帝国主义分子,自然把大不列颠看得高人一等。然后,如果仅就地理优势和人口规模来说,他对中国的预测至少到目前为止都是精准无比的。他在《历史的地理枢纽》一文结尾谈到中国时,发表惊人之语。他断言,中国人“可能构成威胁世界自由黄色危险原因正是他们能够为其大陆资源增加海洋前沿据点,这种优势就连占据枢纽地区的俄罗斯人都无缘享有。”

  他还在1919年的《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中写道,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上最大的陆权国家,海岸线兼跨热带和温带,将因此占据全球最有利位置。他还在该书的结论中预言,中国将与美国和英国并驾齐驱,最终引导世界。

  据他的研究,8世纪的唐朝,军事实力威震八方,文学艺术繁荣昌盛。大唐军队穿过蒙古和青藏高原,在整个中亚建立自己的附属国,最远处到达伊朗东北部的呼罗珊,并进一步扩展丝绸之路。中国目前处于大陆强国的鼎盛时期。但是近代蒙受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列强侵略创伤,对中国人来说仍然记忆犹新。19世纪,清朝沦为东亚病夫,中国失去了大片领土和籓属,英国将中国南部的尼泊尔和缅甸展位殖民地,法国占领了印度支那,日本将朝鲜占为其殖民地并强占了中国的台湾,俄罗斯侵占了当时中国黑龙江、乌苏里将流域的大片领土。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中国被迫签订了一系列治外法权协定,饱受屈辱,日本由此窃取了中国心脏地带的山东半岛和满洲,西方国家也分别控制了中国部分城市。这种支离破碎局面,最终随着中华人共和国的建立而宣告结束

  当今的中国面临地理机遇挑战并存的哦局面,中国的人口规模和相对经济实力使其对相邻地区国家有着巨大的影响力。另一方面,中国也正面临着内部发展的挑战。

  我非常赞成卡普兰的一个观点:没有必要成为“地理决定论者”,只是希望通过地图和人口学研究等工具,为传统的外交政策分析多一层解读,从而找到更深层和更强大的方式来看待世界。谨记:我们越是对当前的事件疲于应付,个人及其选择就越显得重要。这句话,似乎可以用在所有的事情上,因为世间凡事都有一个共同点平衡

  一本335页的厚书,不太“厚道”,因为看问题的一针见血,但是“地道”,因为实在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三):地缘政治——华夏复兴羁绊

  地缘政治——华夏复兴的羁绊?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华文明泱泱5000年从未间断,可是如此天朝大国却在近代100年的时间内,迅速衰落,沦落为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境地。为何又在近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文明又迅速崛起,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罗伯特.D.卡普兰的《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一书中,通过对人文与地理的深刻分析,结合作丰富地游历经历,这一些答案都在慢慢揭晓。

  同样作为世界文明古国,曾经强极一时的古罗马帝国最终分裂为东西罗马,而同样作为文明古国,中国却没有遭遇罗马帝国的命运,这是因为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上最大的路权大国,它的周边地区并没有与其激烈碰撞的文明,华夏文明以他独有的方式深刻地影响着周边的文明与国家,所以使得华夏文明得以完整延续到了如今。可是近代中国的屈辱史,却同样也是归因与华夏文明的地缘性,长期地闭关锁国,导致天朝大国盲目自大目中无人,由于文明的独立性也使得中国与周边的文明之间不是远隔重洋就是隔壁与大山,这也就使得华夏文明在自己不受外部干扰温室环境中稳步发展的同时,也失去了与外界交流机会。1840年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彻底打醒了天朝大国统治者们的美梦,世界让中国知道了纵使拥有天然的地理屏障,也无法避免中国卷入这个日趋一体化的世界潮流。中国有9000英里长的海岸线和许多天然良港,不同于同样作为欧亚大陆陆权大国的俄罗斯,这其中大部分都是不冻港口,此外还与3000英里以外的太平洋主航道相连,这些优良的天然条件使得中国具有了迈向世界强国的资本。但是在现代中国走向强国的道路中,却不向以往那么轻而易举。在漫长的古代历史中,由于对外威胁越来越少,中国在封闭的环境中固步自封,逐步发展为不那么好战的社会形态,中华文明强大而富裕,但历史上的中国朝代仍在世界上具有特别的影响力和威慑力。但是到了近代,中国的崛起与强盛之路却变得并不是那么轻松:位于远东最东方的日本自从明治维新以来,逐渐走上了强国之路,但是地域的限制以及历史华夏文明对日本的强大影响使得这个东瀛效果一直觊觎华夏文明的富饶,妄求通过多方面的手段来获取华夏文明的富饶,中国虽与日本远隔重洋,但是这个看起来遥远的距离却在现代科技下使得中日两个文明之间的距离显得不那么遥远,中华的崛起同时也是一场与大和民族智慧与实力上的博弈。同时在分裂了半个多世纪的朝鲜半岛,一个站在西方资本主义阵营的富饶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韩国与另外一个同属一个民族却走着自我封闭实施所谓社会主义实际上是家族承袭制度的独裁国家朝鲜。两个国家同属于一个民族,但在历史上同样深受华夏文明的影响,同样也层深受华夏文明与大和文明的无情压迫,在这样一个环境中发展出来的国家,必然对中国不会存在好感,但是由于世界一体化的潮流,国与国之间、民族与民族之间避免不了存在着利益的互相利用,东北亚地区未来的安全形势还需要中、日、朝、韩之间的共同努力。中国的北方,盘踞着一只欺凌我华夏文明最深的北极熊,从昔日四处侵略掠夺土地的沙俄帝国,到20世纪震惊世界的与美国齐名的世纪头号强国苏联,再到30年前轰然倒塌的社会主义阵营后形成的贫穷的俄罗斯。这头北极熊无不时刻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同样作为欧亚大陆上的路权大国,俄罗斯拥有着数倍于中国的海岸线,但是在这漫长的海岸线上,却只有少得可怜的不冻港。斯拉夫民族数百年来出海的梦想,曾经在中国的辽东半岛上实现过,但是随着中国的统一与解放,他们又失去了这些胜利果实。不论是遗憾还是落寞,中国的崛起与强大,必将触动这头北极熊最敏感的神经。在遥远的南亚次大陆,中华文明的西南尽头,巍峨雄壮的喜马拉雅山的另外一侧,一个与中国有着同样壮丽文明的古国印度,其近代史与中国一样饱受侵略,这个国家的崛起富强之路也走得并不那么顺利。宿敌巴基斯坦的存在,使得这个国家时刻处于对军事发展的高度重视状态,而对于宿敌的最好的朋友中国,同样也是与中国有着最大领土争端的国家,印度在自身发展的同时,时刻想着自己的最大竞争对手中国,并欲与中国在未来的世界竞争中一分高低。东南沿海的宝岛台湾,这个漂离祖国怀抱多年的游子,如今已经成为封锁中国的第一岛链的核心环节,未来中国的发展,中国这个路权大国是否能够向海权大国迈进,台湾这艘永不沉没的航空母舰正式一切问题结局的关键节点。

  正如麦金德于1919年在《民主的理想与现实》一书中写到,如果欧亚大陆与非洲连接,由此形成的“世界岛”相当于北美面积的4倍及其人口的8倍,中国作为欧亚大陆上最大的路权国家,海岸线跨热带和温带,将因此占据全球最有利的位置。中国将与美国和英国并驾齐驱,最终引导世界,为人类四分之一的人口建设一种“既非纯粹东方的,也不是全盘西化”的新文明。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四):世界是人的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的前言标题是“地球不是平的”,很显然,这一观点是针对“世界是平”的这一说法。在“世界是平”的这一观点中,论者认为,随着全球化经济发展和技术革新,人们在同一个平面的地球村共同生活,正如“阿拉伯之春”中人们使用了Facebook、twitter等高科技手段。然而,世界真的是平的吗?

  根据作者卡普兰的论述,阿拉伯之春肇起于突尼斯并非偶然,这里既是欧洲文明到达的最边际地区,也是穷乡僻壤的所在,也就是说,这里既文明也落后,自然也就成为阿拉伯之春的导火索。因此,不管科技多么发达,世界多么平,我们还得回归地理这个古老的概念。“地缘政治”这一概念其实早已有之,而本文与其说是在回归,倒不如是在螺旋上升的过程中,回应为什么现在地理还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地理的重要性,或许还是得自己亲身体验。我记得当年从广州自驾游去桂林,在广东省内都是高速,一条直线到底,而到了广西省就开始绕弯弯。当然,最恐怖的一次还是去贵州,基本上一天都是在坐车,绕山路。两次亲身经历,终于使我感觉到为什么要想富先修路,但是对于山区,即便修路,也面临着更多的问题。开普兰在致中国读者的信中说,中国既面临着外部的压力,也有着内部发展的不协调。这就是地理决定经济。当然,在发展中我们可以看到人的力量,什么崇山峻岭,都可以开山修桥铺路,但无疑地理还是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回望中国历史,其实地理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比如中国自古的大一统,都是自北向南,统一完中原再向南面发展。比如秦国依靠崤山,拒敌千里。

  其实,与其说是地理,倒不如说是人的发展。人不能离开土地而生活,在过去,人们依靠种田生产,城市交换物品,因此占领城市就意味着占领了土地。而现在,尽管存在互联网联系人们,但要想发展,还得回归到土地,比如城镇化,比如对外贸易与发展。对中国而言,对于周边的国家的影响力,或许更多的还是依靠“影响力”,在陆地上四周都有天然的屏障,这也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是内敛的,而中国的海权则意味着要实现最大的经济保障。

  当然,还有一个问题,到底是地理因素的影响大,还是意识形态的影响大呢?我想,人的需求是一个多层次的,国与国的问题,还得回归到人的需求上。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五):地理直接影响政治经济

  “大大小小的沿海国家和岛屿国家都追求扩大海上力量,并视其为理所当然,而像中国这样大陆性的历史上孤立的国家这样做,却不失为一种奢侈。”这一句就是作者对我心底问题的一个直接答复。看这部于自己的专业兴趣浑不搭界的书的动机,便是对今年来中国边境屡屡发生的争端之关注,非常想知道,为什么一些连名字都没听说过的小国家,也跳将出来挑战中国。背后的政治原因当然重要,但是领土的争端肯定一直在那里。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地理边界怎么会一直未划清?作者的分析,我感到不无几分道理。从历史看,中国一直是个陆上民族,航海的重大事件也只有郑和下西洋一桩,英国人被自然条件逼得不得不往大陆上扩张势力,欧洲人也不得不积极寻找西的大陆,以解决内部发展空间受限的困境。而中国,从来不存在这一问题,辽阔的陆上领土,使得中国的争夺一直就在陆地上。中国人对海洋的依赖低,导致对海军发展的不重视。海上军事力量也是这两年开始下力气建设,航空母舰才刚诞生一艘,我们的近邻印度早就有了。

  地理将直接影响政治,南中国海和马六甲海峡,遏住了中国通向印度洋的喉咙。同样的情形,美国也曾面临,加勒比海就遏住了美国通向太平洋的喉咙,促成巴拿马运河的修建。光知道《加勒比海盗》,没想到,加勒比海还有这么重要的地理位置。刚看到习主席和夫人访问加勒比海诸国的新闻,第一站是特立尼达和多巴哥,这个国家我是在奈保尔(印度裔的作家,生活成长的就是这个地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才听说。我在心里直纳闷,主席为啥去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国家?原来,是我少见多怪,这一地区在战略上一直重要的。

  也难怪,奥巴马第二次当选便特别出访缅甸、泰国,还跟英拉眉来眼去,一个超级强国的领袖,不惜放下身段讨好一个弱国的女领导,跟英拉的魅力无关,看在其国家对中国牵制的份上。这就是地理如何影响政治的。

  这是出自美国学者的书,毫无疑问胳膊肘得往自个儿国家拐。不过,总体来看,作者尽量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探讨地球的未来。这也是好的学者好的著述的标志。

  《即将到来得地缘战争》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六):好书

  作家卡普兰是美国的高级智囊,共写过14 部外交事务及旅游类畅销书。在20 世纪80 年代,他是第一个对巴尔干地区即将发生的剧变发出警告的美国作家,《纽约时报》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称他为“后冷战时代至关重要、值得受到广泛关注的四位作家之一”。他对于美国冷战后政治关系的分析曾经受到过美国总统的的影响。而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又一次将视角对准了作者擅长的地缘政治领域,发出了地缘战争即将发生的醒式恒言。

  在钓鱼岛事件和南海危机等多次事件中,中国发现地缘政治仍然是世界政治重要的问题。有专家发言在政治战略上,中国和美国差距仍然很大。而这本书就是集中反映了作者的水平。他敏锐地发现在全球化的今天国家和国家之间的地缘差别仍然很大,而基于宗教和能源的现实差异使得局部战争仍然有可能发生。书中描写的地方都是近年来最为热点的地区和区域,读起来如同场景如同新闻中的场景一样栩栩如生。但是作者始终有集中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冷峻感灌注其中。不管是北欧还是中东,在作者的心中都凝聚成了作者心中的一盘棋。

  21世纪以来,全球化、信息化、网络空间、扁平世界、气候变暖、全球治理等,一时间铺天盖地,地理因素长期以来被忽视了。这一次,作者又将在新一轮地缘政治热潮到来之前,推出警世语言。作者认为,从地图上可以看出国家间的争斗,昭示着民族命运的起伏转折,预示着即将到来的地缘冲突。吾等愚见,中国和日本的钓鱼岛之争也属于地缘冲突。  

  作者从欧美地缘理论经典入手,结合实地旅行经历,点评了麦金德的核心地带理论、纳粹德国的生存空间理论、斯皮科曼的边缘地带理论,以及理想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不同认识。

  不管是边缘说还是心脏地带说,都有一个共同的弱点,就是把这些地带的地位看作是静止不变的。一个地区的重要性有赖于不同时代的现实需求,比如冷战时期的中欧,石油时代的中东,现在的海上通道,地缘战略的重心在不断发生着变化。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海平面升高,北冰洋也将成为新焦点。

  除了这些,本书还展望了21世纪全球地缘战略格局,比较分析了欧洲、俄罗斯、中国、印度、伊朗、前奥斯曼帝国地区的地理条件优劣和历史演变,其中认为中国具有作为大国的天然地理优势。唯一有些以后的书,这么一本比较厚重的书,封面看起来比较粗糙。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七):战争的边界 ——卡普兰《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

  上世纪九十年代,冷战结束后曾经有一度人们认为永久和平已经降临,还有人认为美国所代表的自由社会是历史的终结,总之很少人会想到二十一世纪是一个动荡的年代。在人们沉浸在乐观的氛围中时,美国政治学家亨廷顿发表了著名的政治学著作《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认为冷战后的世界,冲突的基本根源不再是意识形态,而是文化方面的差异,主宰全球的将是“文明的冲突”。

  罗伯特•D•卡普兰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将对亨廷顿提出的文明冲突提出新的挑战,认为未来政治争议的起因并非仅仅是文化冲突,从地缘政治的角度对于未来世界可能发生的战争进行预测。当然,我们必须说他这本书并非是严谨的政治学研究,而更像是布热津斯基的国际政治报告。这部书中,对于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治与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分析和预言,但是更值得关注的是他在第十一章《巨龙崛起》中对于中国的分析和描述。

  一

  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中,曾经描写过未来第三次世界大战,导火索就是中国的南海问题。中国因为想要控制和垄断南海的石油和资源,与东南亚国家如越南、菲律宾等国展开军事竞争。而世界列强也因为各自的利益,站在了美中两国身后,由南海危机从而引发起世界各个国家的分裂和站队,世界战争最终爆发。

  这虽然是亨廷顿编造出来的故事,但是结合当下在中国周边发生的事件,我们不难发现亨廷顿预言的准确性。在地缘政治与资源争夺两大背景下,中国与日本、菲律宾和越南之间的摩擦越来越激烈。日本、越南和菲律宾,也因为对于美国地缘政治的依赖,所以在与中国外交交涉的口径上咄咄逼人。

  问题在于,中国当下的崛起,究竟是因为地理因素,才有了近三十年快速的经济发展,还是因为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反而受制于美国为首的政治集团?

  二

  在谈论中国问题时,卡普兰着重提到了台湾问题。说实话,台湾是中华民族永久的痛,无论是明末被荷兰人占据,还是清末被日本割据,乃至二战后国民党退守台湾,总之三百年间台湾与大陆之间的关系,始终处于第三方的干涉下,缺乏统一和平的环境。

  事实上,问题的关键并非是台湾的归属,而是在地缘政治中台湾对于美国所起到的作用。我们必须说,七十年代中美建交后,美国与台湾保持着连续不断地暧昧关系,对于大陆与台湾的统一保持掣肘的态度,都是建立在中美博弈的背景下。当中美关系稍好时,美台关系就会稍微冷淡;当美中关系交恶时,美国就会向台湾军售。

  在美国看来,大陆与台湾的分治,对于第三方涉入和牵制中国的大陆有着不言而喻的好处。同样,如果台湾与大陆统一,那么远东不沉的航母,就已经失去了他存在的价值。对此,我们必须说台湾问题,已经并非是文化统一的问题,而是美中两国政治博弈的玩物。

  三

  卡普兰对于中国问题的描述,其实就像苏秦最早对于秦国的游说一样,看似头头是道,但还是缺乏对于中国问题的敏感性。他对于国际关系问题的分析,建立在地理学的基础上固然不错,但是却没有考虑到各个国家的社会发展的具体问题。而这个才是决定未来大国之间战争与关系的核心所在。

  比如在拿破仑获得法国政权之后,首先发动的就是对外战争,很多人认为是因为其扩张性的需求,但是我们必须考虑到大革命后,法国已经开始从传统政治转入现代政治。他对外的战争,是打着启蒙和救赎的旗号,导致当时黑格尔将拿破仑称为世界精神。同样,上世纪两次世界大战,同样是在日本、德国两个国家转型后,企图挑战原有英法所控制的世界政治格局所必然发生的战争。同样,在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德日虽然没能撼动英法的传统国际政治格局,但是美苏的崛起,已经取代了传统欧洲政治格局。

  同样,未来的地缘战争,仍然存在于传统政治格局及其挑战者之间。在中东地区是伊朗为首的伊斯兰世界对于欧洲格局的挑战,在东亚是中国作为新兴国家对于美国二战格局的挑战。至于印度和巴西,更像是欧美政治格局的附庸。在这意义上,当下的发生的历史,与两千余年前春秋时期霸主叠兴反而有更多的相似之处。

  结语

  对于春秋王霸之争,自古以来众说纷纭,但是无一例外,认为霸权只能维持一时,王道才是永久和平的保证。卡普兰更像是战国时期的纵横家,通过其三寸之舌,传食诸侯之际。但是,我们更加期盼有孟子之徒,能够在当下的时代,提出王道政治的理念,并将其作为国家政治的核心的理念。也许,未来才会有永久和平的可能。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八):从地缘说往昔风云

  卡普兰在《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一书中大谈源自于地缘的的世界大势,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在谈欧美诸国,涉及中国的仅仅一章。实际上,大多数读者可能是奔着这一章去的,然而,在这一章里,作者也只是蜻蜓点水,不免令人有些失望。不过,我佩服作者关于地缘的理论,地缘的影响——对任何国家都非常重要。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从以往历史说起,因为现代国际关系实际上是以往历史的延续。这部书给我一个启示,即回头看中国以往的地缘关系。现代中国的地缘格局,实际上是以往历史发展的结果。在西方世界尚未拉开“大航海时代”的序幕之前,中国所面临的压力基本上全部来自北方——即游牧民族的入侵,直到1840年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清王朝的国门,中国东部、南部的海面才真正的掀起大波澜。当然,有人会提及明代末期东南沿海上的倭寇骚扰,事实上倭寇之乱虽烈,并不足以动根本。

  华夏民族的地缘,一方面是不断拓展,另一方面是积极防御。在秦以前,地缘政治已经成为政治关系中的重头戏,历史典籍中充斥着与游牧民族的媾和与交手。公元前221年,秦王朝统一中国,连接北部燕、赵、秦三国的长城,并将这一防御体系加以完善,另外派遣大将蒙恬主动出击匈奴,集王朝的力量给匈奴以猛烈打击。这一时期的中国,是东亚,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强大的国家。长城以北的广大地域是匈奴等以部族为单位结成的游牧民族国家,朝鲜半岛,日本列岛还未整合出统领全岛的国家,东南亚地区基本上在蛮荒时代。

  公元前202年,汉朝建立,周边的地缘关系基本上和秦代一致,不同的是针对匈奴的侵袭,汉武帝主动进攻,先后派遣卫青、霍去病大规模远征。汉朝对匈奴的打击是不遗余力的,到东汉时代,不但积累了军事上的成功,更积累了外交上的辉煌。汉王朝以军事为辅,在外交上开展分化瓦解,各个击破的方式,使匈奴内部长期不能整合,处于混乱局面。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混战后,部分匈奴人一直向西逃,另一部分则彻底融化进其他民族,从而消失于历史的深处。这一时期,朝鲜半岛上出现了一些零星国家,日本列岛上的“委奴国”则派遣人来向汉朝皇帝沟通关系。可以说,中国的压力依旧来自北方,朝鲜半岛和日本列岛的影响微乎其微。

  由于中国北部和西北部地域辽阔,大草原和大沙漠相间,因此一个强大的游牧部族被击灭后,临近的游牧部族很快会乘虚而入,并发展壮大。而汉民族经营北部地区的成本太大,因此只能靠羁縻和怀柔政策。

  和汉王朝一样,中国的唐、宋、明三个政权的主要压力仍然在北方(以及西北),唐朝的劲敌是突厥、回鹘等游牧民族;宋朝的劲敌是契丹(辽)、党项(西夏)、女真(金)、蒙古;明朝的劲敌是蒙古(瓦剌、鞑靼等部)、后金(满洲,即后来的清)。唐朝和汉朝一样,对北部游牧民族的打击不遗余力,尤其是唐初对突厥的致命打击,使突厥几乎一蹶不振。值得一说的是唐代朝鲜半岛上的三个政权——高句丽、百济、新罗。百济和日本列岛的关系最为密切,并建立了外交关系。此时日本试图向亚洲大陆发展,因而积极支持百济与唐王朝作对。结果,白江村一战,对参战的日军打击极大,此战后百济灭国。日本列岛自此领教了唐朝的国力,开始派遣遣唐使来学习。

  日本向大陆地区学习,实际上开始于飞鸟时代,约在公元600年,即中国隋朝的开皇二十年。日本向大陆学习,使其中央集权化程度加深。由于其与中国隔海相望,因而与直接接壤的国家相比独立性更大。而与中国接壤的朝鲜半岛上的国家则一直作为中国的藩属国而存在。到清朝,中国在亚洲地区的藩属国除了朝鲜,还有东部海域的琉球王国(被日本吞并,即今日本之冲绳),东南亚地区的安南(今越南)、苏禄(今菲律宾苏禄群岛上的国家)、缅甸(今缅甸)、南掌(今老挝)、暹罗(今泰国)。另外,西部地区的浩罕(被俄罗斯吞并,置费尔干省),锡金(被印度吞并)、尼泊尔都与中国存在一定程度的朝贡关系。实际上,最晚在清代雍正末期,中国在亚洲地区的地缘关系仍然是单一的,即清王朝是亚洲地区最有影响力的国家。

  事实却并非如此,公元1552年俄罗斯大帝伊凡雷帝灭掉了喀山汗国,这一年是中国明代嘉靖三十一年。地缘关系开始悄悄的变化,从未侵入亚洲地区的俄罗斯人开始翻越乌拉尔山,向东部地区发展。17世纪30-40年代,俄罗斯的侵略势力已经跨越了叶尼塞河,到达勒拿河、楚科奇半岛和鄂霍次克海,中国北部地区的一些缓冲带消失了,中国与俄罗斯成了邻邦。清代的有识之士如林则徐,曾断言,中国的大敌仍然在北方。此何所指?俄罗斯也。

  近代列强侵略中国,占据中国领土最多的国家是沙俄,而残害同胞最多的则是日本,这两个后进国家对中国造成了最严重的伤害。可以说,亚太地区的地缘关系变化最骤烈的是在近200年以来,昔日东南亚地区的中国藩属国统统独立建国,由于资源紧缺,相互摩擦加剧,至今则造成复杂的南海关系。近代亚洲地区的演变,直接关乎中国的地缘演变。可以说,《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一书,是中国未来地缘关系的重大参考。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九):地理的宿命

  “当我们跨越百年历史审视问题时,地理则会起到更重要的作用。”——罗伯特•卡普兰

  罗伯特•卡普兰的这本The Revenge of Geography: What the Map Tells Us About Coming Conflicts and the Battle Against中文译本的名字起的很是唬人,噱头感十足“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好在副标题“无法回避的大国冲突及对地理宿命的抗争”多少算是切中了主题。

  宿命,很多人都不信;地理的宿命,信的就更少了。“与天斗,与地斗……其乐无穷”,“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地理的宿命在哪里呢?其实这是对卡普兰的一种误解,其实也不算是一种误解。

  卡普兰的这本书所讲的是一个“长时段”的问题;就是说跨越百年来审视问题时,地理施作用于社会所凸显出来的影响。在书中,卡普兰将地缘学说上升到一门学科高度。站在这个高度上卡普兰阐述了他的地理宿命观。

  “炎热的气候使人的力量和勇气萎顿;而在寒冷的气候下,人的身体和精神有一定的力量使人能够从事长久的、艰苦的、宏伟的、勇敢的活动”;“热带民族的怯总常常使这些民族成为奴隶,而寒冷气候的民族的勇敢使他们能够维护自己的自由”;“墨西哥和秘鲁的专制国家都是接近赤道的;差不多所有自由的小民族在过去和现在都是接近两极的”;孟德斯鸠在《论法的精神》中这样总结到。但是显然,卡普兰并不仅仅止步于此,对他而言,孟德斯鸠的这种主张顶多算是“中时段”。

  “中时段”与“长时段”、“短时段”是法国年鉴学派历史学家布罗代尔的提出的一套理论——“时间波长变化”。卡普兰对此甚为推崇。由该理论推及布罗代尔本人,“他的叙述有一种上帝般的特质”,“ 他是迄今为止所有战略思想家的集大成者”。

  在本书中,卡普兰所着眼的“长时段”是指“地形地貌缓慢地、不为人察觉地发生变化的地理时间段,在这个阶段,景观既有变化的能力,又收到一定限制”。具体历史朝代来讲,在书中基本上可以化为从共和罗马到现今。

  “不管个人成就多么巨大,地理的力量往往会作用于人类文化,并最终赢得胜利。”

  中国之所以成为中国,伊朗之所以成为伊朗,土耳其之所以成为土耳其,德国之所以成为德国。这些固然里面有人的因素,但是在卡普兰通过条分缕析指出这是地理制约与推动的。以我们最为熟悉的国度——中国说起,从有记录以来至今,大体的疆域一直在一个特定的范围内波动;伊朗/波斯、土耳其、德国等国也是如此。在地理的支配下,一个个文明形成了,他们各自在“特殊而精准的地形上确定自己的身份”,“并在与其他文明的互动中催生新的混合文明”。

  长时段如此,中时段如此,短时段也是如此。

  在这个以欧亚大陆为主体的世界岛上,地理已经安排几乎一切了。大至洲与洲之间的关系,比如“南美洲和非洲在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价值,只有通过他们与北方大陆的关系才能体现出来”。小至国与国之间的边境。比如,“地理决定了次大陆西北部并非固定的边境,而是一个无休止的多层次渐变区域,从伊朗和阿富汗开始,并在德里结束”。具体到国家,“萨达姆•侯赛因的暴政……从根本上可以说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因为伊拉克没有天然边界,是由库尔德人和逊尼派以及什叶派阿拉伯人组成的一个国家,其种族和宗教意识的冲突早已达到明火执仗的程度。”

  我们曾自欺欺人地相信人完全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可是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布罗代尔则告诉我们,越是意识到自己的局限性,就越有动力尽可能地影响事情的结果。”“虽然地理不一定不能确定未来,却大致地划定了什么可以实现,什么不可以。”所以当我们回过头来看的时候,卡普兰的理论的积极性其实就在于干预。

  “我们越是重视地图的价值,就越不容易造成失误。我们将不仅可以决定何时干预、何时不干预,还可以规划我们该怎样干预。”

  很多人会将干预联想到美国的强权,但是卡普兰指出,“任何国家,即使像美国这样标榜爱好自由民主的国家,如果无节制地使用权力,也不一定会形成良性循环,时常‘善’无善报”。就像罗马。“蛮族虽然自愿接受罗马化,暂时‘消除了本土的最后一丝不满’。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帝国的罗马化进程又会造成不同部落在对付罗马的共同事业上拉帮结伙。”全球化如果成了世界的美国化,那么它最终会反过来成为一种工具,一种服务于他国挑战美国霸权的工具。

  其实,干预就是维持均势,美国的责任就是维持这种均势。“一个世界有了平衡,也就有了自由”,卡普兰在最后引用了这样一句话。

  《即将到来的地缘战争》读后感(十):原著干货沉沉,评论我也直截了当。

  1 本书破除了一个流传很久的政治神话:火神——甭管这位火神的真身是小布什、拉姆斯菲尔德、切尼还是沃尔福维茨——在一场骗局选举中粉墨登场,窃国大盗们操控美国走向战争……很耳熟吧?

  卡普兰揭穿了真相:冷战后,美国处于“冷战没打够,剩勇追穷寇”的狂热中。在美国黔首买买买的时候,智库里的左派右派一起高呼打打打。在无人会议室里发表反海湾战争演说的桑德斯(没错,就是今年竞选总统的那个犹太老头)也支持科索沃战争。

  但是,2006-2007年的战争升级使得美国人的态度陡转。卡普兰表达了忏悔,同时也不忘给揭露当时最极端的武斗派威塞梯尔等人,给他们补上一块石头。

  2 有趣的是本书作者以及书中提到的很多当代美国智库界明星,都是犹太人或者和以色列有密切联系的人。但是本书似乎对以色列的生存前景不乐观。

  3 科技的进步让世界更挤,武器更具有杀伤力,地球药丸。

  4 作者将地球上的陆地(除南极洲外)划成了几个大块,然后对未来前景进行分析。他的基本观点似乎是世界的未来,必将是大块的天下。东南亚不用说是中国的,南亚次大陆是印度的,中亚必然整合而成亚欧大陆的枢纽,亚欧会融合成几个大块构成的世界岛。北美必须统一才能平衡这个恐怖的世界岛……好了不用我多说了,这就是经典的英国——欧洲多国体系。唯一的问题是:真就像画地图一样简单吗?从西亚运天然气到上海的成本据说低于从新疆运,更不用说从中亚运,水陆交通的巨大成本优势的阴影下,中亚想做枢纽是不是太不靠谱了点儿?

  5 作者一直维持着冷酷的战略家思维,但是偏偏在最后很突兀的说:普世主义是不可或缺的。怎么回事?原来到了讨论墨西哥移民占领美国的问题的章节了。

  很应景,川普呼吁建设隔离墙之前几年,卡普兰引用汤因比对于罗马长城的效果分析。虽然卡普兰没有在这一点上更具体分析,但是我觉得我可以替他总结为:

  A美国和墨西哥命定会统一,隔离墙没用。

  隔离墙会导致墨西哥那边出现敌意和差异,使得和平统一(占领?)成为梦幻泡影。

  临了,卡普兰设想了一个盎格鲁撒克逊东美和拉丁西美和平共处的北美洲,这个北美洲成为抗衡亚欧世界岛坏蛋的,持有双重忠诚的伟大国家……万岁!

  这现实吗?

  为什么美国例外?为什么东正教和新教,日耳曼人和斯拉夫人无法在欧洲大陆上和平相处而东美人和西美人就能在北美洲和平相处?

  没有解释。

  无需解释。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