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弗兰克尔自传》的读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读后感 >

《弗兰克尔自传》的读后感10篇

2018-08-11 04:1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弗兰克尔自传》的读后感10篇

  《弗兰克尔自传》是一本由[奥]维克多·弗兰克尔著作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00元,页数:1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弗兰克尔自传》读后感(一):【千卷书】010《弗兰克尔自传:活出生命意义》-这本书不是那本书

  就几个字

  鄙视罗胖,书名都说错。

  其实应该是 《追寻生命的意义》,好吧,其实也不能说书名不对,只是这本书内容不对!豆瓣搜《活出生命的意义》评论最多的那本才是对的。或者搜《追寻生命的意义》才是

  不过,这本书吧,套用一段话:

这是像序言里写的一样作者是一个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人。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译者态度是很认真的,对于书中出现人物基本都做了注释。倘若真是对弗洛伊德、阿德勒和弗兰克尔代表的三种流派(我是外行,姑且这么一说)的渊源兴趣,脚注还是有用的。

  好吧,下本书《追寻生命的意义》 ,这才是真正的一开始看就要看完才罢休,活着离开奥斯维辛集中营之后闭门9天写的书,一度想匿名发表的书。

  《弗兰克尔自传》读后感(二):致和我一样买错书了的人,以及准备买这本书的人

  这本书在我看来是《活出生命的意义》(以下简称《活》)的周边出版物,估计会让很多人误以为是《活》本身而一不小心入手了,那么既然买都买了,总归也别浪费吧。

  本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大家节约时间,告诉大家哪些部分值得一读,其余部分跳过就好了。

  红色方框部分可以一读。其余的都非常的散,这是像序言里写的一样,作者是一个想到哪儿写到哪儿的人。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译者的态度是很认真的,对于书中出现的人物基本都做了注释。倘若真是对弗洛伊德、阿德勒和弗兰克尔代表的三种流派(我是外行,姑且这么一说)的渊源感兴趣,脚注还是有用的。

  《弗兰克尔自传》读后感(三):追寻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是犹太人,在有生之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因为自己犹太人的身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送进了集中营,他的家人也全部被送进了集中营。或许因为上帝眷顾他的才华,弗兰克尔数次险些丧命,但最后活了下来,但他的家人全部在集中营里罹难,弗兰克尔的父亲更是死在了弗兰克尔的怀里。

  在集中营的恐怖经历一直萦绕在弗兰克尔脑海中,在此后多年中,他总是能够梦见集中营里的情形。但即使这样,弗兰克尔依旧没有丧失对生命的热爱激情,他以一种建设性方法利用了这段经历,他游走于世界各地进行巡回演讲探讨“生命的意义”,传播他的“意义疗法”。弗兰克尔坚信:爱是人类渴望的最终极、最崇高的目标,人类只有通过爱才能得到救赎。他在集中营的经历让他更加确信:人类在任何情况下都有选择自由。即使在最黑暗情境下,我们也能保持精神的自由与心灵独立

  我们听过很多道理,但依然过不好一生

  我们知道全力工作会做的更好,却不知道更好到底有多好。

  我们知道要努力,就该全身心去努力,不吃不喝不眠不休,奋力去感受自己的极限。当我们发觉自己天赋不行时候大概算是足够努力。

  我们知道工作学习社交会让我们不断拖延,丧失生活热情,但我们不敢放下这些,不敢真真正正的去爱生活一回。

  我们就是这样平庸,不努力,也不放弃,无论在哪里都在苟且着。

  但诗和远方,理想信念,我们从来没有放弃过。

  世界是一个大大阶梯,我们站在各自的那一阶,没有上去的能力,也没有下去的勇气,呆在这里又毫不费力,毫不费力又滋生出负罪感

  没有看过上面一层的甜,没有吃过下面一阶的苦,我们又何必羡慕担忧?就凭我们的二手阅历

  当我们知道人间疾苦自然会向上攀爬;当我们得享人间安乐,自然会往下跌落。

  而现在,无论我们多么讨厌,我们都是最适合自己的自己。

  说到底,从前的我还是图样。

  弗兰克尔值得敬佩的一点就是他以自己悲惨的生活证实了自己的理论——他活出了自己生命的意义。

  但说到底,生命的意义又是什么呢?

  quot;好像你已经活过一次,而在前一次的生命中,你做得所有事情都是错的,所以现在你要重新开始,把它们做好“弗兰克尔如是说。

  那么生命的意义就是抓住自己每天的生活并从自己的痛苦中寻找意义。生命是个不长不短的过程,但在此过程中,我们需要寻找自己,并成为那个我们想要成为的自己。

  《弗兰克尔自传》读后感(四):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与您相遇 ——我读弗兰克尔自传

  我是在寻找弗兰克尔所著的一本描述自己在集中营生活的书(《追寻生命的意义》)时,无意间看到这本自传。看完之后发现,可以把这本自传看作是那本书的前传或补充

  不同于作者其他的专业著作,这是一本描述他的生活、性格人生经历的回忆录,虽然保留着他发散式联想的写作风格,但是通过品读可以清晰的看到这位20世纪伟大神经学家生平轨迹

  弗兰克尔是奥地利著名的精神学家,他创立的“意义治疗”被誉为维也纳第三精神治疗学派,与弗洛伊德的第一学派和阿德勒的第二学派齐名,后两位分别创立了心理分析学和个体心理学

  想了解弗兰克尔博士的人生经历、性格爱好学术理论的选择和创立过程等问题,这是一本非常值得参考的书。该书以时间做为贯穿前后的主线论述内容涵盖了作者一生的际遇

  书中文章短小精悍思维发散,但形散神不散,作者将各种经历勾勒在一起讲述了许多有趣故事

  本书电子版我通读了三遍以上,也许因为每篇文章围绕一个主题论述,每个章节内容独立又前后贯通,第一遍读后没有太深的印象,也很难形成整体框架感知。像其他自传一样,多读几遍才能真正感受到文字栩栩如生情景感情

  看完此书,我惊叹奥地利的科学医学,心理学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就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更钦佩犹太人对孩子教育方式。弗兰克尔博士就是在这种知识氛围成长起来的,他的一生都离不开理想和希望这些美好词语

  都说三岁看大七岁看老,弗兰克尔博士绝对属于从小就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的人。他在三岁时就树立了长大后要当医生志向,并且其后的学习生涯一直为之奋斗坚持父母对待他的理想的态度是无为而治,任由他做一个爱提问的“小思想家”。作者说道小时候每天早饭后他总会坐在床上思考生活的意义,“确切的说是思考这一天对于我的意义”。

  我想这就是他提出意义治疗最初的起源和最根本缘由吧。他很早就在生活中使用意义治疗的雏形方式,通过每日的思考理清生活的意义,确定职业选择的方向,更使用这一方法找到生存的价值和人生的理想。

  这也就是作者所说的,意义治疗的实践早已经走在理论之前,在他最终提出这一理论以前,意义治疗的实践已经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发生,开始真正的产生效果

  说到意义治疗就不得不提起弗兰克尔博士在集中营生活的四年时光,那段非常人能忍受的岁月他靠着寻找自己人生的意义而活着,并且身体力行的使用这一方法检验和践行着自己的理论,同时帮助难友。(想要具体了解意义治疗的朋友,可以去看《追寻生命的意义》,该书第二部分详细的阐述了意义治疗的概念和内容。)

  书中论述,在奥斯维辛集中营的经历证实了“一个判决实验”,自我超越和自我割离是人的本初的特征。这些经验从更加广义角度证实了“生存价值”,就是“寻求意义之意志”,也即自我超越。作者说,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那些目光长远、放眼未来并且坚持追求未来的意义的人,更有可能战胜苦难,从困厄中走出来。

  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想起自己这些年在思考的问题,关于人生,关于理想,关于人活着的意义。从青春期开始,我就不断的与自身产生的和身边人带给我的思想影响磨合和斗争,不停的产生、修正和实践自己的想法,最明显的是人生观价值观爱情观的产生和形成。

  在三十年的时间中,像弗兰克尔博士所说,我一直用追寻生命最终的意义来回答这些疑问,在遇到困难和人生拐点的时候,坚信未来生活的美好和自身成长的必要,在不知不觉间,已经亲身实践了这一理论。

  生命本身可以被赋予各种意义,甚至超出了个人所注解的意义,有着我们未知的某种超意义。我曾经产生过这样一种想法——我们不仅是自己本身的那样,也是自己以为的那样;不仅活在自己的以为中,也活在别人的记忆中。

  从一个更高的角度看来,时间虽然是单程的,但是生活确是多层次的;从身边每个人的角度来看,你都是一种印象,这些印象拼装起来你就是一个丰满的个体。

  从个体的生存空间来看,你可以在时间的一维空间内积累努力,进而产生二维三维甚至多维的身份和收获,最终给生活和生命带来不同的体验和意义。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发现和发展自己的兴趣和爱好,开展自己的第二第三职业,进而拓展生命的广度宽度深度

  最后,用弗兰克尔博士的一段话作为本文结束,生命的意义值得我们不停的追寻,好像又不需要多么刻意的追寻,因为存在合理——我们不应主动询问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我们自己就是解答这个问题的主体也就是说,我们自己就是要去回答生命所提出的问题的那个人,而我们必须要为自己的存在负责,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我们才能回答这个关于生命的问题。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