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喃喃》读后感10篇
《喃喃》是一本由扎西拉姆•多多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4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喃喃》中承载了作者旅行的见闻,有心情的流露,也有人生的感悟。在多多眼中,只有在旅行的途中,只有在陌生人之间,一切人与人的交流才是最真实的。在这里,多多的文字不再是生命华丽的盛放,而是婉转曲折的涓涓细流,没有什么会永远盛放,平凡才是永恒。
年轻的女子,总盼望遇见个温雅的男子,雨夜里他频频为她添香。年轻的男子,总希望有个良善的女子,清寒渐重的暮光中她悄悄为他添茶。最后,执手的,却总是那大咧咧为她添衣的男人,那骂咧咧为他添饭的女人。时间并不残忍,只是美与真之间若只能二选一的话,总是留下真。
《喃喃》读后感(三):喃喃
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喃喃》
《喃喃》读后感(四):值得一读的书
这是一个人行进路上的喃喃,有关于风景的,有关于心境的,还有关于灵魂的。
一个人,走走停停,有繁华,也有荒凉,有高山,也有河流,走的是路,体验的生活,感悟的人生。
徒步远行,登过高山,趟过河流,看过大漠,听过虫鸣,在夜里、在月下,独自思考,是追问生命最好的方法。
看完整本书,最大的感受就是整本书充斥着“我愿。。。”的句式,“虚妄”“无常”“欢喜”等词也被作者用烂了。一些思想反而显得浅薄,不真诚。仔细一看,很多地方开头就是“我怎样怎样”,看来作者写的时候很爱用第一人称来开始去写,可是别以为“我”字用的多,就是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关注和思考,“我愿。。。”用的多就是在凡世中坚持着那点理想主义。一个真正的行者是要先将自己交给路,交给世界,一个真正的信仰者是在关注外界、融入自然、领悟世界的同时,在人间的每一个地方都能发现神的存在。
《喃喃》读后感(六):先记感受了的
原本看到那个封面以为是书腰带的东西,就想要撤掉,只是意外的发现不是简单的腰带,而是一件外衣包住了书,感觉受惊了,看到那句喃喃的自语。
意外地收到了几张明信片,挺喜欢,只是那些太过文艺气息的文字还是算了,正处于免疫阶段,印象最深的是那张沙漠的照片,那对我是另一片难以想象的世界,没看过骆驼。
里头 的文字内容暂时不知道如何评价,所以并不如想象中惊艳,也没有传说中的震耳欲聋,忘了那个成语了。
《喃喃》读后感(七):敌人对你的危害
有人尖刻的嘲讽你,你马上尖酸的回敬他。有人毫无理由的看不起你,你马上轻蔑的鄙视他。有人在你面前大肆炫耀,你马上加倍证明你更厉害。有人对你冷漠,你马上对他冷淡疏远。看,你讨厌的那些人,轻易就把你变成你自己最讨厌的那种样子。这才是“敌人”对你最大的伤害。
对于深深伤害你的人,最大的报复就是遗忘。将他释出你的心怀,将他流放到你不再触及的记忆里,拒绝让他参与你的未来生命。对于恨你的人,最大的报复就是好好爱自己,他不愿给予你的善意,你要双倍奉还给自己。 很多伤害,我们可以用最大的善意,将之理解成“无心”。他们并不是存心设计要去伤害谁的,他们只是太过保护自己,就像是曾经受伤的小兽。为了减少彼此之间这种基于妄想的不安全感与攻击性,我们即便受了伤,也要勇敢地表达自己的善意。 我们不必非要争一时长短,却很有必要争取机会长养一份柔软心地。
看过途径那本书的时候 着实着实的喜欢
多年不读诗了 总觉得现在的生活节奏和烦躁 很难安静的读进去一本诗
但多多的写的诗 却可以反复反复的读 文字不晦涩 不浮夸
不华丽 也不带着酸涩
看到新出了喃喃 马上买回来
拆开翻阅的时候 就已经开始失望
翻看时那些图片反而让人觉得闹心 真真的从书的设计编辑上 都不好
唉 买来这本书 想看的只是多多的文字 多多的轻叹 不是这样些啊
前面的妄语 看着看着 年轻的女子啊 善女子的劝勉啊 唉跟微博上好多劝勉女孩子怎么爱情寄语似的
唉 这也不是我想读的东西
掐头去尾过后 文字编排松散 大图小图的补空
喜欢的文字 所剩不多了
《喃喃》读后感(九):安静的力量
前年冬天我一个人去杭州散心,在灵隐寺内见一阿婆。阿婆拿了几个干瘪的苹果供奉,和我在一排跪拜。我起身回转看见阿婆念念有词,眼角挂着眼泪。我下山,看来往人群忽然理解了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我的大学导师告诉我在飞机准备降落的时候。记得向外看看。你会发现自己无比渺小,那你的那些烦恼、担忧又算得了什么呢?有一天真的看懂看淡了,放下执念,也许日子会轻松很多。
读书、看电影、旅行这些事情在我看来就是去了解那些和我不同的生活方式,我在他们什么也许看见自己,也许提醒自己,也许了解自己。自己的内心永远比外界的环境重要。这本书的确如书名,是一个善女子的喃喃自语。文字如镜,映心。这句话在笔者和读者身上都可以体现。如果你有缘翻阅了这本书,你将会看见作者重走玄奘西域取经之路的种种所见。也有更多如水的柔软文字。合上书时,也许你在思考;又或者你什么都没记住,也没关系,别忘了它带给了你安静的力量。
《喃喃》读后感(十):还记得我说过当你途径我的盛放有点浪费纸吗?
现在才发现,原来喃喃更是
虽然我每副附图都和当时的文字一起看了,但还是觉得语焉不详。对我这种强迫症来说还把相同景色不同取景的一并找了出来,但我知这绝对不是书里的意思
不妄加揣摩是因为多多说这终究是一个人的自言自语,因此我想像她心里不停歇的思绪,于是记录下来,心思缜密的拾取收录于册,自有一番小任性,也无妨。但一本书终究是为了交流,如果想法们只是1.2.3.的没有开始也没有结尾,那面向的也许只是自己的内心,不如不说的好。就放在日记本里,那里有一个真实的读者和努力的写者,至少不孤单
刻意提醒一个人不要去想像一只大象,反而让他想起了不该去想的大象的模样。刻意隐匿的作者,也许让个人的想法比书的内容更显在意。一本书,放心的写成一本书的样子,原不是件简单的事
喃喃之中,有几篇我还喜欢,那是几篇清醒点不喃喃的。。。坏心眼的想,其实就该放在途径里面一起盛放,这样浪费纸的书买一本也就够了。喃喃 自称字数200千,绝对是多印了一个零。能印成200多页,多少张纸也是
所以再看时,途径还好,喜欢的还是有些。喃喃就小崩溃。听说小蓝本基本没字,那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