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之爱》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午后之爱》是一部由埃里克·侯麦执导,贝尔纳·维尔莱 / Zouzou / Françoise Verley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午后之爱》影评(一):真遗憾,你没有突破道德那条线
除了中年危机 其实无论男女 对于生活的平淡 心底那份悸动和不安总是会以各种臆想体现出来 寻求刺激的同时 又需要足够的勇气 之前是有贼心没贼胆儿 现在终于有个主动送上门的 所以come on! Go on! 男主总是在道德边缘游荡 一次又一次突破自己的底线。其实,感情是什么?但凡双方有么点好感,经不起时间的推波助澜,总会产生点化学物质。只不过在产生后,是否能够理智的控制住自己?最后让他悬崖勒马的不是他的妻子,是他的家庭,是对家庭的那份爱。他爱Chloe么?只不过是旧相识,只不过是她捉摸不透的感觉,漂亮的皮囊和强烈的“攻击性”,激起他的占有欲。他是有道德,至少他一直都在道德的枷锁下没有做出任何出格的事儿,最后也踩住了刹车。婚姻就是这样,谁也别指望谁多忠诚,只不过看对方爱你还是更爱自己。要是他是一个更爱自己的人,就千万别指望他会多在乎你的感受,多爱你了。
还有,我们且不拿Chloe当例子,如果出轨的是一个好女孩儿,怎么会不知道她受了多少伤害?就像面包店的女孩儿。所以,人控制不住自己的欲望,伤害了别人,自己终有一天也会受到伤害的。
《午后之爱》影评(二):《午后之爱》:盐与胡椒
#本文整理收集于微信公众号“一瞧ONELOOK ”(onelooker44),欢迎关注。 ----------------------------------------------------------------------------------------------------------------------
这是埃里克·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影片中的最后一部,关于一个已婚男人的午后臆想,絮叨叨讲述他一段撩拨至极的婚外艳遇,细腻描绘了他在面对这场桃色诱惑时的内心波动。
男主角弗雷德里克,和所有中产阶级一样保持着自己的优雅与矜持和相当的犹疑与虚软。以普世角度看,他的妻子漂亮又温顺,他的工作体面又合适,他的生活美满又乏味。
在某个工作日下午,他坐在咖啡馆偷闲,脑子里闪过散步时与他擦肩而过的女人们,并颇有哲理性地总结道:“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一些她的美。她是美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而眼下,经过窗前的这些女人,冷漠的、仓促的、踌躇的、忙碌的、有人陪伴的、孤单的,他幻想其实他拥有她们全部,脖子上戴着的装置能消磨别人的自由意志,这些女人是最好的试验品。她们在弗雷德里克的想象中各有各的脾气,但最终都拜倒在他的套头衫下。只有一个匆忙的小姑娘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反问他,“我干嘛跟你走?你回答不了,是吧?”
克洛伊的出现是意料之外的遇见。这个女人和妻子不同,她是个“凭着冲动做事的女人”,是个“需要保持安全距离”的女人。弗雷德里克全无排斥且漫不经心地应对,开始只当是和办公室那些美女一样的调情对象,又因为旧日相识,故而“能更深入一些”。长期旅行、恋爱的经历,让克洛伊自带某种辛辣气质。她可一不可再的浪漫使自觉生活无趣的弗雷德里克难以自持。
但当克洛伊提出想在晚上约会时,弗雷德里克说:“哦,不,我们只能安排在下午见面。”她始终只是他午后的小憩,是他平淡婚姻生活的调味。在他始终摇摆也始终未越雷池的道德设定里,午后与夜晚不仅是日夜的差别,也是围城内外的区别。克洛伊就像他之前被店员劝说买下的一件法兰绒衬衫,新鲜漂亮,妻子海琳则是他常年不变的套头衫,穿腻了同一款样式总得换换。而克洛伊的挑逗一次比一次赤裸,弗雷德里克进两步退一步的踟蹰。终于在只差临门一脚时,他脱套头衫的动作让自己忽然想起了尚在襁褓的儿子。理智战胜了情欲,于是他抛下情人,落荒而逃。
正像弗雷德里克的合伙人说的,他不带妻子赴宴,才好和陌生美人搭讪。他们都被幸福枯燥的婚姻生活束缚,所以总是期待平淡之外的极富吸引力且无需负责任的调情。这里的他们不仅指这些已婚男人,同样包括了已婚女人。
片中前后的台词细节若有似无地暗示着弗雷德里克的妻子海琳其实不过是他的镜子。在弗雷德里克拒绝情人返家的午后,她的情绪崩溃提醒了观众海琳在镜头以外的私生活,她可能反倒是没能拒绝掉诱惑的那个。他安慰她亲吻她,一切回归如旧。
一如开篇处,习惯避开寻常就餐时间的弗雷德里克,坐在咖啡馆里享受着和世俗保持疏离的优越感。他偶然路过的朋友对他说:“这样的人不只你一个……你以为你很特别,但有成千上万和你一样的人。”
1.Aug.2017
《午后之爱》影评(三):制造中产阶级审慎独白
我相信每个作品都有着不同的进入方式以及与之呼应的时空情境,例如我选择在夏日的午后观看一部名叫《午后之爱》的电影(这样的行径是百分百的应景与刻奇,这样的言论是百分百的小资产阶级矫揉造作的审慎泛论)。可以想见的是,我又在观影途中陷入昏睡,但这并不妨碍我醒来之后频繁地拉动进度条,而且还就这部电影发表一通装模作样的评论。
《午后之爱》是一部中产电影,一部关注中产男女婚姻道德的电影。剧情令人乏味,无非又是有着美满家庭的中产男子面临着旧友重逢的出轨诱惑,只是其中展现的细节真实以及电影直到结尾“仍旧什么也没有发生、一切悬而未决”的处理手法仍然让人新鲜。《午后之爱》是一部中产式的电影,也是侯麦式的,仍旧频繁出现侯麦式的——温柔又审慎的自我剖析式的——自我独白(不同于伍迪艾伦那种绵里藏针、含沙射影带有攻击性的碎碎念)。整部电影都是在不停的谈论:时而是自我独白,时而是两人对谈,他们总是在制造话语,在办公室、在家里、在咖啡馆、在街道上,谈论读书、女人,套头毛衣与衬衫,谈论午后时光、谈论所有无关紧要的事物以及自己的生活方式,就好像所有的时间都被谈论所占用而无法施展拳脚,没有发生任何实质性的进展,一如缺乏变化的中产阶级生活?
但不得不承认,这种中产阶级的审慎独白有着迷人的魅力,那种独白对自我有着过分关注、并带着自我迷恋,话语的节奏美妙,质感轻盈,旁白连续不断如流水泠泠,而镜头在空置,导演将镜头对准人群、对准某个陌生人,然后在人群中失焦、又在人群中发现主人公,让他自我剖析式地将内心独白缓缓道来,声音中有种热闹中落寞的味道,幻想、天真和自我感伤:
我爱城市。郊区和乡下让我沮丧,即使拥挤嘈杂,我永远不倦于跳进人群中,我爱人群就如爱大海,不是为了被吞噬或者迷失其中,而是为了像个孤独的海盗一样在此遨游,满足于被潮水带着走,然而在它分开或者驱散的时候自己奋力向前游,就像海洋一样,人群让我漫游的头脑神清气爽,几乎我所有的意念都产生于街道。 在地铁上,我喜欢看书多于看报纸,不只是因为书本轻便,而是报纸不足以吸引我,最重要的是它不能把我抽离眼前的时空。通勤可以让我毫无干扰地读书,我喜欢一口气看到尾,我也喜欢晚上在家看书,但那是另一回事。我喜欢同时看几本书,不过各自的阅读时间和地点不同,每次阅读都带我离开我现在所在的时空,但我不能单独在一个空荡的房间看书,我需要一个实在的环境陪伴着我,学生时代除非必须学习,我吃晚饭后不能留在房间里。 为什么在众多爱慕我的女人中选择她呢,是因为她的美打动了我吗?我不再肯定,现在当我看到一个女人时我再也不能轻易地分辨出她是可取还是不可取,我不仅不能肯定自己的品味,而且我也记不起我的判断标准,一个女人必须要有“什么”才能吸引我呢,让我一见钟情呢。在我结婚后,我觉得所有的女人都是迷人的。在她们最世俗的角色中,我给予她们一种神秘感,那是我曾经几乎全盘拒绝的,我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好奇,即使她们没教我任何新东西,如果我三年前遇到这位年轻女人会怎样呢,她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吗,我会爱上她,想和她生孩子吗? 如果现在我有一件事不能做到,那就是引诱女孩。我不知道要说什么,也找不出和她搭话的理由,我对她无索求,我能跟她说什么呢?但我感觉婚姻正包围着我,剥夺我的权利,我想逃离,对安静的快乐的渴望,无止境的在我面前延伸,让我沮丧。我发现自己想念那个时候不久之前,当我也经历期待的剧痛时,我梦到一种生活,只由初次的爱和最后的爱组成。我知道那是水中捞月,我不羡慕别人,当我看到恋人们时,我想他们和他们的将来多于想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所以我爱城市,人们出现然后消失,你看不到他们老去。 让巴黎的街道如此迷人的东西是,女人频繁且稍纵即逝的出现,我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再见到她们,有她们在就足够了,冷漠,对其魅力的自信,乐于在我身上测试它的效果,就像我用微微一笑,或者不经意的一眼,来测试我在她们身上的效果一样。我感觉她们的诱人力量并没有为此屈服,这并没有让我疏远我的妻子,完全没有。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她时,我拥抱了所有的女人。 但我也觉得我的生活在流逝,而别人的生活在展开,和我的生活平行而近,它阻止我不要成为其中一部分,不要让这些女人再赶着去做未知的工作,或者在享受未知的快乐途中停下,我梦想,我梦想其实我拥有她们全部。最近,我在空闲时,我因一个白日梦日益变得清晰和具体而高兴,一个幼稚的白日梦,大概是受我十岁看过的东西的启发吧,我想象拥有一个戴在脖子上的装置,它发出感性流体,能消灭别人的自由意愿,我梦想把他用在经过咖啡厅的女人身上:冷漠的,仓促的,踌躇的,忙碌的,有人陪伴的,孤单的。《午后之爱》影评(四):开篇独白
在火车上 我喜欢看书多于看报纸 不止是因为书本轻便 而是报纸不足以吸引我 最重要的是 它不能把我抽离眼前的时空 旅途可以让我毫无干扰地读书 我喜欢一口气看到尾 我也喜欢晚上在家里看书 但那是另一回事 我喜欢同时看几本书 不过各自的阅读时间和地点不同 每次阅读都带我离开我现在所在的时空 但我不能单独在一个空荡的房间里看书 我需要一个实在的环境陪伴着我 学生时代除非必须学习 我吃晚饭后不能留在房间里 现在海琳和我很少外出 为什么在众多爱慕我的美女中选择她呢 是因为她的美打动我吗 我不再肯定 现在 当我看到一个女人时我再也不能轻易地分辨出她是可取还是不可取 我不仅不能肯定自己的品味 而且我记不起我的判断所基于的标准 一个女人必须有“什么”才能吸引我呢 让我一见钟情呢 在我结婚后 我觉得所有的女人都是迷人的 在她们最世俗的角色中 我给予她们一种神秘感 那是我曾经几乎全盘拒绝的 我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好奇 即使她们没教我任何新东西 如果我三年前遇到这位年轻女人会怎样呢 她能吸引我的注意力吗 我会爱上她 想和她生孩子吗 我爱城市 郊区和乡下让我沮丧 即使拥挤嘈杂 我永远不倦于跳进人群中 我爱人群就像鱼爱大海 不是为了被吞噬或者迷失其中 而是为了就像一个孤独的海盗一样在此遨游满足于被潮水带着走 然而在它分开或者驱散的时候自己奋力向前游 就像海洋一样 人群让我漫游的头脑神清气爽 几乎我所有的意念都产生于街道 甚至和工作有关的那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