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诃婆罗多》经典观后感10篇
2017-11-10 21:30: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摩诃婆罗多》是一部由Siddharth Kumar Tewary / Amarpri执导,Praneet Bhatt / Sayantani Ghosh / Aparna Dixit主演的一部剧情 / 历史 / 战争类型的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一):一部妈妈洗的史诗
终于把摩诃婆罗多看完了,267集,是我看过最长的剧。这部剧,讲的是从福身王到俱卢大战的印度历史,但更像豪华版的加长家庭剧,因为各个国家之间都有姻亲关系,所有人都沾亲带故,所以最后的大战,就是各种手足相残,简直是”一场妈妈洗的战争“(妈妈洗是印度语”舅舅“)。
因为本身对佛教感兴趣,我觉得这部剧最有价值的地方,是展现了很多印度教的思想,比如业果、比如世界皆归于无上我。印象最深的两句话是“命中注定之事不需要邀请”“世人总想掌控行动的结果,而我则掌控自己的行动”。
整部剧里,最让我泪目的是大伯父毗湿摩和激昂小天使。大伯父被他最疼爱的五子钉在箭床上,他的母亲恒河女神对他说”孩子,我给了你生命和强大,但没有给你任何弱点,所以你才不能理解别人的弱点,对别人缺乏包容“。激昂被虐杀的时候全程含笑,临终前说”请告诉我的父亲,我没有令他的威名蒙羞。请告诉我的母亲,我……我至死也没有落败投降“。
完结的一刻心里好失落,追了四个月,要告别了好不舍。
别了,全剧第一总攻黑公主;
别了,全剧第一玛丽苏”女“主角阿周那;
别了,演技和神性都爆棚的小葵花奎师那;
别了,贱萌贱萌的猫头鹰妈妈洗;
别了,嫁人当嫁怖胖胖的怖军;
别了,我最爱的小葵花课堂,和在这里上的每一节梵学课……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二):入咖喱圈一年了。
看完最后一集之后再回过头来重温前面的剧情,看到当年意气风发的天誓,不胜唏嘘。集数巨大的一个好处就是观众仿佛和人物一同走过他们的人生。我爱这部剧的每一个演员,演技一个比一个开挂。尤其SRJ和Shaheer,小葵花宝庄严相一颦一笑都太动人;阿周那每次一流泪都萌得我想给他擦擦眼角。
当初是因为大伯父的颜开始追MB,没想到一入坑就再也出不来。一知半解地补了英文字幕版的大部分,一知半解地看了薄伽梵歌全解,刷了不少印度电影,甚至开始在AO3找MB同人。万万没想到有一天自己会沉迷于印度文化。
我个人对13MB最不满意的地方是森林篇拍得略少,还有后面因为经费不足导致战争场面各种渣。看原著的时候经常被壮阔的战争场面描写惊艳到,那样血腥又那样华丽,非常可惜在13MB里没有感受到那样的视觉冲击力。至于对原著的改动,个人觉得并没有非常反感的地方。
记得是从B站出了第四集的时候开始看的。从最开始的一周两集到一周七集,从只有两三个人的汉化到三无字幕组,从吃安利到补原著……转眼之间一年就过去了。
能入MB大坑真的好开心,我爱咖喱圈的你们。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三):美赫巴巴解释阿瓦塔
8月10日,巴巴建议满德里:切勿从外部表现及行动来判断完人。主奎师那不但要阿朱那开战并杀死亲属,甚至还激发他使用暴力。杀死一条疯狗其实是慈悲。这使它避免了咬人引起的相关业相,这种业相会严重阻碍它向前进化。杀死这种疯狗乃是帮助它进化。
……
次日,7月18日,在别墅饭厅,巴巴解释了阿瓦塔的工作,援引《摩诃婆罗多》中奎师那和阿诸那的一个事件:
奎师那令阿诸那杀库如族人,阿诸那先是犹豫,接着拒绝,问奎师那,“我怎么能杀害自己的兄弟?”奎师那张嘴,叫阿诸那往里看。阿诸那看见奎师那口含整个宇宙,包括千百万云彩般出现又消失的库如族人。这才让阿诸那确信奎师那的大能,他投入战斗,杀敌无数。
这件事让阿诸那完全信任奎师那。接着奎师那给他看其宇宙身体,囊括一切有生命和无生命的形体。这种见被称作未拉塔达善——大见。但这不是真达善。只是对大师宇宙身体的达善。阿瓦塔还有一个宇宙心,宇宙中的一切个体心皆与之相连。
由此你们会知道,连大师最亲近的弟子都会误解他的工作。为说服和赋予他们信心,大师们只好诉诸于奇迹。这就是奎师那如此做的原因。
……
有人问为什么耶稣不结婚。巴巴给出详细解释:
阿瓦塔的外部生活方式,由他所处时代的习惯风俗决定,他采用最适宜作为同时代榜样的态度。但本质上,所有的阿瓦塔都体现同样的生活理想。
琐罗亚斯德时代,人类犹豫不定,缺乏平衡。那时的波斯人既不是彻底的物质主义者,也不真正向往灵光。他教导他们做称职的户主,结婚,不垂涎人家的妻子,要崇拜神。他自己的生活就是基于这个准则:善念,善言和善行。琐罗亚斯德结婚有家庭。
奎师那时代,印度教徒内战争斗。嫉妒和贪婪盛行,灵性生活和爱的真正概念不为人知。奎师那将其灵性教导建立在爱、纯洁和无邪娱乐的法则上。把人类快乐地引向无私利的爱之理想。
佛陀时代,印度人深陷物质。为了表明其价值观念是错的,他们是幻相女神摩耶的牺牲品,佛陀舍弃妻子家庭和世间财富,把教导建立在弃世基础上。
在穆罕默德时代,阿拉伯部落男子性欲很强,和几个妻子同居不被视作不好或违法。倘若穆罕默德象耶稣一样不结婚,倡导独身禁欲;或者即便他强加绝对克制,那也定会产生危险反应。很少有人会遵从他的教导,更少有人会被这种理想吸引。穆罕默德有6个妻子,但他跟她们没有身体接触。
在耶稣时代,骄横残忍是大众的特点。但他们对女人和婚姻却抱有公正看法;因而没有必要,象在阿拉伯那样,做出婚姻表率。耶稣过着谦卑、简单、贫穷的生活,忍受痛苦,以便把人类引向最纯的理想——至爱之神。
阿瓦塔于不同时代化现世间,他们的教导也因而必须符合其时代的心理。有时候,阿瓦塔的教导建立于对人格神的寻求,另一些时候,则是基于对非人格神的寻求。
就好比在医院,病人不同时间说口渴。上午说口渴的,医生给他开茶或咖啡,下午给水或果汁,晚间是脱脂乳,睡前是热奶。医生是同一个,口渴也相同,但解渴方式却依不同时间不同条件而不同。
神在不同的时期显现为阿瓦塔,以不同的方式为人类解渴。每一个人,自觉或不自觉地,都对真理有着同样的渴望。
……
琐罗亚斯德把夏里亚特给予大众,因为那个时代,他们能明白善念、善言和善行。他没有直言表明:“行动而不管结果”——因为他们接受不了。因此琐罗亚斯德用不同方式,说同样的话。
穆罕默德说:“只要专注行动。行善上天堂;行恶下地狱。”
奎师那说:“行动,但别管结果。把结果献给我。”——为什么?因为当时的风气很好战。
耶稣也说:“行动,但以牺牲精神。”
阿瓦塔给的这些教导,都是根据当时的迫切需要。
——《美赫主》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四):归根结底还是看脸的世界
首先必须让大家分清楚短评里面吐槽的应该是DKDM 800多集 即众神之神 (主要说湿婆和毗湿奴大神的,呸呸,,主要说湿婆和其老婆萨蒂及老婆转世雪山女神的爱情等神话故事的)
我看过,确实那个拖沓,光是第一集要搞清楚为什么达刹这么讨厌湿婆我都用尽了观察力去看个人的表情到底是喜是悲 (听说造物主达刹的演员大叔是湿婆信徒,每次演完都要去跪跪)
DKDM的毗湿奴 是 SRJ 演的,湿婆这个好男人也在摩柯婆罗多里客串了下,大概30秒镜头。
之前还被安利过一个阿三剧是史诗的另外一部罗摩衍那,也是……真tnnd的拖沓,看到第一集90分钟快完了男主角还没生出来。
但是摩柯婆罗多不一样好么!!!!貌似在Star Parivaar Award Ceremony也拿了不少的奖。而且一共也就200多集。
SRJ在众神里面就是毗湿奴状天天躺着傻笑,在这里是化身奎师那(大黑天),活泼可爱又腹黑,还会有小葵花教室。
SRJ是模特出身,眼睛真是眼波流转各种吸引人,可惜不注重身材变成小肥花了555555.不过看完摩柯婆罗多之后发现只要脸好看,肉唧唧身材也开始带感了。
一直被人诟病的各种印度舞蹈唱歌其实比较少
基本没有很莫名的突然唱歌(至今第17集,只有贡蒂唱了下,但是和剧情还是算有关的)偶尔路人跳舞的场景也是配合剧情,就跟中国宫
斗剧的宫女跳舞过场差不多,而且充满了印度风情。
观看的感受就是
你们说的都好有道理 !!!!!
你们都怀着好心干不成好事儿啊!!!
感觉看完都能顺利写成高考800分优秀作文了,出口成章的各种神比喻顺手拈来。人物性格塑造和矛盾都很分明。而且情节也是一波三折。
基本上每个人都能找到萌点好么!!无良任务NPC贞信,抢亲狂人大圣父王子(越老越帅的伯伯),霸气的安芭女汉子,般度兄控委员会以及沙恭尼妹控协会……还有完全不看气氛的KY(老三叫啥来着)
实在忍不住跳到后面去看了下小葵花的正式出场 ,貌似变成腹黑小葵花了和各种斗智斗勇!!!真是好期待啊!!
--- OP-----------
这是伟大战争的史诗,为了天地万物的福祉,神圣与罪恶,永恒与起始,真理与谎言,苦难与羞耻,这是自私与无私的故事,以奉献的力量,从轮回中解放,这是生命与存在的本相,主奎师那的荣光,薄伽梵歌至高无上,这便是众典之王,摩诃婆罗多。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五):Still A Predestination
事前说明,我没有看完《摩诃婆罗多》原书,看过的只有片段和泰戈尔写的Karna的英文剧本。该剧最尴尬的地方就在于编剧企图把现代意识融合于原著的情节中,改编一些原著那个时代认为很正确但是今天看起来愚昧落后的剧情,添加一些人权意识女权意识的私货。但是估计印度宗教的地位还是很权威的,编剧想尊重原作,不敢脱胎换骨地大改,只能缩手缩脚地做改动,结果改到这种尴尬的地步。 因此该剧很多原文的神逻辑和奇葩情节都没有圆过来,某些人物设定删去了命定论和污点后显得有些精分。
以前我看印度电影只看过《三傻》《PEE.K》还有《Oh My God》,在这些电影里我觉得印度人民的思想还是非常灵活先进,富有反思精神的。但是这部电视剧缩手缩脚的改动很难让人满意,甚至于它表达的道理就像过场时葵花(?我都忘了他的名字)的演讲,“你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有什么用呢”,显得很空洞,没有触及最核心的问题,种姓制度,歧视和偏见。
种姓制度是我很难理解的印度社会环境下的产物,以前历史书上介绍四个阶级就一笔带过,真正看剧的时候才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残酷无理的制度。
如果你和别人比赛摘苹果,而你比不过别人,此时你有两种办法获得胜利。一种是自己再长出两只胳膊,一种是砍掉你对手的两只胳膊。
种姓制度采取的就是后者。通过压制来限制有才能的人进入更高的社会阶层,从而保护自己的子嗣在特定的高阶级中的地位,简单粗暴但是有用。
因此Karna一条道走到黑的行为实在不难理解。
我最初对Karna的印象来自于Fate Apocrypha,其中Karna明明是个幸运E还自报幸运A,觉得自己人生没什么遗憾真是太萌了;这种悲天悯人从不怨恨的态度真的是神性满满,难怪神性A。然而本剧中Karna的态度情绪挣扎更加符合人的身份。他愤世嫉俗的怨恨和心存的善念交织在一起,所寻所为皆是为了尊重,这使得他既自卑又自尊,既高尚又卑微,这是多么符合古希腊悲剧风格的男主角啊。
导演给Karna的台词加的私货还是很棒的,自由平等博爱光辉闪闪。
但是颇为讽刺的是Karna真正的身份是太阳神和王后的私生子,他只不过是一个意外地流落到底层阶级的产物(有人貌似科普过他的种姓在低种姓里算高的)而并非是真正的低种姓出身。该剧的价值取向很明显了,一群高种姓高社会阶层的王子和神的儿子和神的转世,为争夺王位最后血流漂杆的故事。说到底没有挣脱种姓制度的藩篱。史诗讲述的是出身高贵者或者闲的没事的神的故事而非是人的故事。
编剧无疑意识到这史诗之下隐藏的神逻辑和糟粕的,所以给葵花加了大段说教台词来讨论这个问题,但听来听去我觉得葵花的话完全自相矛盾,“你应该接受你的出身追求正法”“你应该为整个阶级争取利益而不是只为自己考虑”。每一句话分开来讲都特有道理,但是放在一起一没有实践意义二没有逻辑连贯。而且此人最厚颜的一点就是他遇到回答不了的问题就不回答,绕过去继续讲自己想讲的。
大家参加辩论的时候绝对不要学他。
最后要说的是虽然我对印度了解不深,但是印度如果真的要迈向繁荣富强国际化,种姓制度和宗教问题是不得不跨越的两座高山。
PS.有人说看该片就要脱离中国的价值观来看,我不这样认为。为什么我看个电视剧消遣还要代入几百年前的古印度人的价值观?
“贵族不过是被制度化的盗贼。”罗严塔尔如是说,虽说罗帅高度中二,但是他说的话还是非常有道理的。
种姓制度绝对是有史以来最SB的社会制度没有之一;这种制度在维护既得利益者的利益的同时严重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思想的进步。而核心建立在维护该制度的正法的摩诃婆罗多只是predestination罢了,我对该片中某些异域风情的情节很欣赏,但是本质是绝不会认同的更不会代入看剧。
而且该剧根本不是中国和印度Cultural Difference的问题,而是古代思想和现代意识的冲突。《三傻》里Rancho也不是高种姓吧,《Pee.K》和《Oh My God》里面也是揭露了宗教愚昧的一面吧。我不觉得接受这些片子有什么困难的。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六):bheeshma
发誓这件事,在印度神话里是非常严肃的事。就像说有就有的诅咒一样,不能轻易说出口。摩诃婆罗多中的誓言之最,便是福身王之子天誓在贞信面前,以恒河起誓,宣布终身不娶妻,不生子,不称王,对象城王座尽忠。
原著中的王子说,“从此我将修持梵行,...但天上的不朽世界将是属于我的。”而誓言既立,众神现身散花,赞美他的牺牲与美德。在13版的电视剧中,天地变色雷霆闪烁,仿佛是为这个可怕的誓言而震撼。从此人们唤他为bheeshma,立下可怕誓言的人。
就和封神演义仙界传中的闻仲一样,这样的孤注一掷的坚持到最后却很讽刺地成了一个冷笑话。纵横天下难有敌手也是徒然。爱让人盲目,而仁慈使人软弱,因为这些而作茧自缚,一步一步走下去,不过是愈陷愈深再难回头,走到了尽头,唯有毁灭可以终结这一切苦难折磨。
bheeshma并不害怕死亡,但他害怕自己的誓言和责任。所以他不但不能阻止俱卢族的内战,自己还要在这场腥风血雨中添加重重的一笔。
总觉得毗湿摩每次做选择的时候都对人性有过高的期待。指望别人觉悟高看来是不太靠谱的。就如他将王位拱手让人,却没想未来上司可能会是个混蛋。
每当朝代新旧交替,总有那么几个如毗湿摩的人物,他们自己是行得正站得端,却无力阻止一切滑入混乱与黑暗。盖因他们归根只是王权的看守,而非朝堂的主人,当家的要怎么糟践他的天下也只能满腔悲痛地看着,而困于自己的身份无能为力。
bheeshma的双手也同样染上了来自王座的罪恶的血。
而一切错误,一切罪过,一切诅咒,在箭床上终结。
既是神,也是人,更是一个刹帝利。
看剧的一点个人闲扯,见笑。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七):一段旅程,一颗种子
267集,每集20分钟,90小时的人生,曾经并不自信有耐心看完。调色经常过分艳丽、运镜不时自带鬼畜、道具通常质量尴尬、特效一直都是五毛、武指基本等于没有、群演大多让人出戏,也鞥经仅仅抱着猎奇和吐槽的心情观望。2015年的今天,我还不知道几十天之后会从一帮咖喱味的高黑胖身上找到美,还不知道未来的自己会从春到冬,头一回让印度神话剧陪伴着走过四季。一切都是万万没想到。识得正法后,万事中皆见正法。看完此剧后,不少回忆也重新鲜明亲切起来。比如张召忠局座吐槽过的印度主战坦克“阿琼”(阿周那),比如吴哥窟巨幅浮雕壁画描绘的摩诃婆罗场景。【《摩诃婆罗多》是享誉世界的印度史诗,它的汉语全译本,约有五百万字,和《罗摩衍那》并列为印度的两大史诗,《摩诃婆罗多》现存的本子是在一部史诗的基础上编订加工而成,其中有长篇英雄史诗,而且有大量的传说故事作为插话,有宗教哲学以及法典性质的著作。有10万“颂”(诗节),内容篇幅相当于《罗摩衍那》的4倍,被称为百科全书式的史诗,规模宏大、内容庞杂。印度现代学者认为《摩诃婆罗多》是印度的民族史诗,内含印度民族的“集体无意识”,堪称是“印度的灵魂”。】——自字幕组介绍。
为剧中人物的双商捉过急,因弹幕里各派观众的争论犯过懵,被网友的恶搞视频逗出过腹肌,更曾为各个人物的命运哭过笑过,为他们的选择思过想过。直到大结局,忽然想起最初的几集,那些不再陌生的名字们一路起落生死,弹指间已是百年。也忽然无比清晰地意识到,再怎么简陋,这也是正宗的史诗范儿。大概这是古文明的共通魅力。
说到古文明,《摩诃婆罗多》中强调和追求的“正法”,感觉与古中国的“道”和古埃及的“Maat”颇有相似。整部史诗剧的故事,也正是不破不立、展示和堪破跑偏的“伪正法”、与“非法”斗争之后,重建“正法”的过程。而如剧中所说:“恶人们犯下多少罪,重建正法的人就要承受多少牺牲。”
《摩诃婆罗多》无疑是一座宝山,即便是科普娱乐大众向的电视剧,洞见之语也比比皆是。尤其让我佩服的,是剧组的各种“夹带私货”,比如相对淡化对种姓制度的坚持、高调宣扬女性智慧和对女性的尊重,极具现实意义。对比当下的印度,这种反差也许容易产生“颇显讽刺”的错觉,但在社会乱象丛生之时,警醒世人、涤荡三观、在黑暗中指引光明(而非让谬误和偏见更加根深蒂固),才是所有大众向作品创作者的操守。
宇宙守护神毗湿奴的小号之一——奎师那为整部剧作结的一段话,正好适合作开年祝福,原文抄写送上:
终极的真理是:分裂和差异才是非法的根源,而大同才是正法的基础。心存无上我,举世大同,是正法的根本。
摩诃婆罗多的这段旅程,是从愤怒到醒悟的旅程、从差异到统一的旅程。只要生活在这片土地的人民依然铭记它的故事,这样的浩劫就不会重演。
衷心祝贺这段旅程中与我同行的伙伴,他们心中已经播下了正法的种子。在那里,未来将开出正法之光。愿你们兴旺。愿世界兴旺。
愿神佑世人。愿我们消弭敌意嫉恨。愿我们共享欢愉。愿我们努力为彼此谋求福祉。愿我们充满对生命的热情。
最后礼赞翻译、发布、宣传本剧的【三无字幕组】,感谢你们以惊人的热情、才华、耐心和效率,为大家的这趟旅程作向导,也在我心里种下了一颗了解印度文化的小小种子。
附:
片头曲MV
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1875283/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八):为了不忘却的独斫。
独斫,一个酱油角色。他是一名在如此鸿篇巨制、开挂神人众多的电视剧里只出场了短短两集的少年。却以他巨大的人格魅力捕获了我的心,成为了全剧我最爱的角色。
他很好地阐释了什么叫做“赤子之心”。
他有着高贵的出身,举世无双的天赋,坦诚纯真的灵魂。德纳罗始终不明白,也许他装作不明白,他的弟子们对他各有所求,连他捧上天的得意门生阿周娜也是爱他的风光神力,唯独独斫始终伏地跪吻他的灵魂,不论出处,毫无所求。独斫那个笑容,是我全剧见过的最美好的阳光。独斫黯然离开时伤心绝望的表情,映照在吞噬他弓箭的燃烧火焰之光上,是全剧最令我心碎的东西。
那一刻,我三观不正到希望那一山洞的混蛋全都不得好死,我将带着诅咒看待德纳罗,凡是让他蒙冤受难的,我都将赐福欢喜,凡是使得他要失去儿子的种种卑劣恶行,于我都是持公审判的福音。
德罗纳在独斫身上所施加的种种,于我看来已经刷新了全剧的底线,可谓无耻又无谓至极。有这么多更好甚至更光明磊落的方法可以选,他偏偏要当最恶心的伪君子。甚至他害妄图以阿周那日后卑劣地取胜人间来洗刷世人代代鄙夷的偏心,其实依我之见,从他以谎言毁灭独斫前程的那一刻起,他人格上的污点已经永远洗刷不干净了。哪怕百年过去了,哪怕千年过去了,凡是《摩诃婆罗多》的故事传颂之处,就会有我这样的人记住他曾如何卑鄙无耻地施虐于一个美好爱他的少年人。
独斫在短短半小时不到的戏份里展现出来的高贵、单纯、真挚、朴素、隐忍、坚强等所有美好人格,已经能把之前各种主角光环开遍的阿周那秒杀得片甲不留。阿周那事后的装好人,和他老师德罗纳事后惺惺作态的几滴鳄鱼的眼泪一样,完全是当婊子还立牌坊的行径,于受害人独斫一言不发不哭不闹的沉默离开相比,高下立判,无需多言。反正我很难想象在场的不是阿周那而是坚战,坚战会面对如此无谓的暴行而沉默纵容。我也不赞成德罗纳收独斫为徒,不是因为德罗纳的所作所为完全愧为师表,更是因为他的人格不配称为独斫之师,活该他教育不好儿子。
真是可笑啊,独斫独斫,你怀着最热烈无私的满满的爱来到这片是非之地,却被这些满口仁义道德所谓的正法信徒用最大的恶意私心审判摧毁。
我为你感到深深的不值。
如果说阿周那和德罗纳事后的当婊子立牌坊还只是让我觉得虚伪而已——相比之下难敌骂阿周那的话却反而更让人觉得能够接受,真小人总是胜过伪君子的——没多久的鳄鱼事件里,德罗纳当众宣布阿周那是他最好的徒弟那里,已经让我出离的愤怒了。
论本领,旁听的独斫已经胜过阿周那。
论正法,阿周那被德罗纳精心栽培尚且还会口出怨怼,舍身救老师固然不错却是分本之内。而独斫真的是全心全意为老师付出却不曾在罗纳德身上受过丝毫恩惠,让独斫为了老师一笑舍弃性命想必也是甘之如饴的,何况他确实也因为老师的心怀鬼胎而毁掉了身体和梦想,从头到尾一句怨言都没有,恭敬至极。千秋万载。四海诸国,再也找不到这么好的徒弟了——可,德罗纳已经忘却了他。
他对不起他,还忘了他!
就为了德罗纳那轻而易举的忘却,无论事后这个混蛋老师遭遇多少苦难冤屈,被徒弟儿子如何辜负对待,我都不会丝毫同情!
残暴待人且心无牵挂者自然应该被众生残酷对待。独斫也是您的徒弟啊!你偏心的时候为何不想想,独斫何辜?!您可曾哪怕一秒钟曾经想到过,您给予阿周那的宠爱,独斫没有分到过一丝一毫?这个少年也是您的徒弟啊!他对您的尊敬奉献,比阿周那只有多没有少啊!你为何如此偏心?!
你可曾对独斫尽力做过哪怕一件师傅应该做的事情吗?
独斫的确是个很好地徒弟,可你却把他害了、赶走、忘怀。再多的恒河水也洗刷不掉你造的孽,因为你不曾在行动上给予补偿,在心灵上也没有自责内疚(就算有估计也就那一两个晚上)。你所信奉的神灵也不会原谅你,我能预见你的下场会十分的凄惨悲凉。
若您真的心怀内疚,您也可以自断手指啊!就像大伯父害了大公主,他便甘愿接受她的惩罚一样啊!
为了不忘却独斫,我要坐等命运开虐德纳罗和阿周那,那将使我喜闻乐见。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九):跟《摩诃婆罗多》主人公学习嘴炮技能
第1集1、只有在挣扎中,我们才能意识到自己还活着。——贞信
2、鱼和机会一样,一旦出现,就得牢牢抓住。——贞信
3、真正的力量不在手中,而在心中。欲望便是心中的力量。——贞信
4、欲望只有保持在可控的范围内才是好事。——福身王
5、神给了我们如此渺小的双眼,而这双眼却能看到广袤无垠的天空。——贞信
6、欲望、希冀、愿景、野心,这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推动力,不是吗?如果有人问你是谁?你会怎样作答,好好思考。你马上就会意识到,是欲望定义了你的人生。有所建树的成就,无所作为的失败,描绘了你的本质。许多人穷极一生,渴望功成名就,而他们的欲望之火,从未熄灭。欲望驱赶他们四处奔走,如引诱群鹿的绿洲蜃影,但在这欲望的深处,却孕育着智慧之光。如何?当欲望得不到餍足而支离破碎,智慧之光便穿破缝隙,进入人的心中。——奎师那
7、实力的证明应该是战斗,而不是空谈。——天誓
8、巨木之下,小树难生,甚至连杂草都不容。——贞信
9、内心不安宁的人,又怎么为别人带来幸福?熊熊燃烧的树木,还是会在地上留下阴影,但那阴影,已无法供人乘凉。——贞信
第2集
1、努力让孩子的生活充满幸福喜乐,是身为父母的第一要务。把孩子带到世上,看他们长大成人,有什么能比他们未来的福祉更珍贵,但幸福和安康,不是要靠自己去争取吗?或对或错,父母都对孩子灌输着价值观。无论他们是否称职,他们都在教导下一代,这难道不是所有仁善之行的基本吗?理想和学习会塑造一个人的品性,就是说,父母培养孩子的方式,决定了孩子的未来。很多父母并没有为孩子的未来提供保障,忽视了对他们品格的提升,于是这些父母为孩子的未来担忧,他们的孩子却无法从中获益,而那些不担忧孩子未来的父母,更注重对孩子良好品格的培养,这样的孩子能赢得全世界的赞誉,好好想想吧。——奎师那
第3集
1、良师应该严格与宽容并重。——毗湿摩
2、若一个人外在软弱,他内心必将麻木不仁,这样的人,摆脱痛苦的方式,便是将伤痛转嫁他人。铁石心肠的国王无法统治王国。——毗湿摩
3、生活的责任就是最好的老师。——贞信
第4集
1、有时候一次意外会打乱所有的计划,人们常常把这次挫折,看做人生不幸的源泉,但是未来是由世人的计划决定的吗?不是的。第一个登上高山之巅的人,可能会在山脚下制定一些计划,但事实上让他登顶的是计划吗?不是的,事实是在他攀登的过程中会遇到未知的障碍和艰难险阻,每一步他都要为下一步做决定。每走一步计划改变一次,墨守成规可能会让他跌落深谷。他永远无法根据自己的意愿改变高山,只能去适应高山。同样的道理,不是也适用于人生吗?若一个人把一次意外,一次挫折当成不幸的源头,而亲手终结了生命中的其他可能性,那这个人一生都无法功成名就,也得不到幸福与安宁,换言之,比起试图改变生活,随机应变,适应变动的环境,才是通往成功与幸福的不二法门。好好想想吧。——奎师那
第5集
1、未来的另一个名字是挣扎。如果心中欲望得不到满足,心就开始规划未来。它一刻不停地幻想欲望能在将来餍足,但是生活不再将来,也不再过去,生活就在此刻。换言之,活在当下才是真正地活着,但即使知道这一点,我们还无法理解此种真义,我们不是沉湎于过去,就是不停在微将来打算。然而生命转瞬即逝。如果我们能接受这个基本原则,即我们无法预见未来,也不能横加干预,我们能做的,只是用耐心和勇气拥抱未来,张开双臂迎接它。这样生命中的每一刻,不都会充满活力吗?想想吧。
第6集
先人的愿景与野心,他们的怨气、敌意和仇恨,将为后代所传承,父母全力给予给孩子世界所有喜乐,最后留下的“财富”确实痛苦,他们想为后人留下爱,不想却灌输了无尽的恨,好好想想。你教给孩子什么,你一定给了他们爱、只是以及财富,但你是否也将仇恨的种子埋葬在他们心中,是否灌输了你对善恶的成见,人与人之间、社会与社会,国与国之间的纷争,不就是这些成见引发的吗?谋杀、流血与死亡,不正是始于这些固有观念,换言之,父母给予孩子生的权利以及四的宿命,给予他们爱的点光和恨的暗影,以及盘踞心念之中的黑暗,或现实中的黑暗,都只能让人心生恐惧,除此别无他物。
《摩诃婆罗多》观后感(十):梵我同一
虚空中的虚空,虚空中的虚空,一切都是捕风,一切都是捉影。
太阳底下无新事。
当我厌倦了生命,我便热衷于摧毁。
我是梵,除此之外一切皆无。
真实的存在,不真实的不存在。
这是玉石俱焚的大地,两军皆非真实,
母子、国王与人民、国与国、阶级与阶级,
爱恨、善恶、时间与空间、渺小与伟大,
生与死、道德与仁义,信念与意义……
所有一切的对立都只是幻相——都不存在。
我生来就是摧毁者与被摧毁之物,
阿周那,拿起武器,与我共同开战!
梵天是战车的御者,我执行我的使命,
当我完成了任务,我也随之泯灭。
宇宙的创生,维持与毁灭啊!
这即是内在的战争,宇宙只是表象。
我就是战场,心就是战场,
一切角色都会崩解,而没有角色的演员不存在,
这是一个宇宙级的玩笑,一出宇宙性的戏剧,
戏剧的终结就是一切幻相的终结。
两种力量在交战,层层假象在消解,
我发动战争又在旁观,我既是观众又是演员,
我看着死亡降临,而只有假象才会被死亡席卷,
这是无可避免的战争,能够被摧毁的都不存在,
而彻底的失败与灭绝才是唯一的胜利。
存在的永远不会不存在,
没有人杀人或被杀,没有人活着或死去,
没有人曾出生或死亡,没有人将出生或死亡,
行动而不要管行动的后果!
为什么有物存在而不是空无一物?
你生前是什么?你死后是什么?
无中生有怎么可能?幻相怎么可能存在?
表象之下难道空无一物?无物又是什么?
我是来烧毁一切的,我是来揭开帷幕的,
我是来刺穿所有面具与一切谎言的,
来印证非真相不存在,唯有真相存在。
我是梵。
非二。
无我。
无物。
无。
表象不存在,无物存在,连无物也不存在,
唯有无限个无限个无限,无限个无限个无限,
无限个无限个无限,无限个无限个无限,
无限个无限个无限,无限个无限个无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