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各有少年时》的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各有少年时》的观后感10篇

2018-02-11 20:44: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各有少年时》的观后感10篇

  《各有少年时》是一部由理查德·林克莱特执导,威尔·布里顿 / 佐伊·达奇 / 瑞安·古兹曼主演的一部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一):各有少年时

  这段时间,又是一年一度毕业季。陌生环境,熟悉的人群。。。当然,来到那些和书本,课桌,笔记本,宿舍地方。既让人感到兴奋又让人觉得躁动。我只能回想并试着去假设了。可我想还是会那样吧!本能的,对你不熟悉的,尤其他们是些活灵活现的,拥有着亿兆分辨率的眼球,稚嫩的,长着绒毛的脸庞家伙产生一丝隔阂。说不上害怕,但你同他们相处在一起,最好是达到彼此轻松。在这个目的之前,至少我是这么做的。至于成不成功,快不快速,往往也因人而宜。有的人,则喜欢一见面就放下面具,这种方法最初也往往可以成功。或者你想要刚开始就显露一种摆在道德的高冷态度上,划定区域我行我素,在意你的权利,也尊重别人的权利。

  新生人际交往,并不总是奉行一种方法为主要原则重要的是你们都在一起,在上午,下午,晚上。各个可以共处一室的地方。为了打破沉默,抛出问题回答问题,吹牛,补充,聆听着去填满时间。自大狂的人,这里永远不缺。有人开始谈起一些人们兴趣知之甚少话题,比如:幽灵、鬼魂以及他们听到过或者更多的是自己编造出来的故事。那些话,听起来幼稚大胆结论是以他曾见到过的,起于自己的懦弱不敢探究,最后归于灵异的事件。很没有说服力并漏洞百出。那种解说,若是抛在一场露天的演讲上面,百分百是失败之作。不过,寝室、派对、聚餐上就截然不同了。

  显而易见,大家都在做对于自己来说,是件非常浪费而又奢侈事情。但你抗拒不了,在对待空虚这种状况上。对话,做疯狂举动,是那么的不失风趣,令人乐在其中。打赌,又是另一种惯常的行为,为了昭示毫无必要的洞察力,总有人会提出来。宿舍的角落,有一个学霸,他捧着一本书,身体九十度坐在一个靠枕和铺了草席的单板床上。他也乐了。图书馆显然会是更好的选择。只要,这种提议能够引起共识,氛围就总能将它很好的实现一次。

  但这里的事实仍是一个平台,一个包罗万千,各有所长的平台。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二):各有年少

  初见豆瓣的6.7分、尖锐的短评,我惊讶于,同是 Richard Linklater 的作品,爱的三部曲收到的好评如潮,而此片却如此不受待见。

  各有少年时,说来也巧,是与前来上海出差的好友,一起于上海电影节在有限的排片列表里,一眼相中了的。毫不避讳地说,我一直很欣赏 Richard Linklater 的编导功力,尤其是爱的三部曲和 Boyhood,对于时间流逝爱情成长的诠释,都带给我以一种梦幻现实交融的温暖;仿佛做了一场甜甜的梦,醒来后,现实中的痛苦难堪与温存在记忆里的美好,一起氤氲,模糊,然后就可以默默释怀了。

  当然选片的时候内心难免有些小忐忑,怕不喜欢导演对于喜剧的拿捏,怕文化年代差异造成的生硬代入感。

  先说说我的观影体验。买票时很是匆促,仅落下最后一排靠边的,和前方过道为邻的位置。然而真正身处其中,却有一种游离于观影群众但又贴得很近的,说不清道不明奇妙感受

  至于正片,不想作太多剧情介绍,因为你甚至可以说它根本没有围绕什么明确主线展开;1980年,大学伊始,几天的时间线便简单地串联起几个人生活的全部。一群好哥们,一支棒球队,同住在一幢兄弟会的破旧别墅里;按捺不住的荷尔蒙,通过派对、训练,甚至像互相弹手指都能作为锦标赛的,任何可以比较的形式来发泄。

  这是一群人的故事。如果硬要选定个主人公,那么便是那个刚步入大学的,喜欢收藏唱片,担任抛球手的男孩。他与女孩邂逅,与兄弟们开派对,撩妹,开玩笑,训练,第一次约会,和女孩敞开心扉......

  电影里的有些对话仿佛像在抖机灵但却又那么自然真实;夸张的情节遮不住的是每个人各异的性格

  这些为什么足以引起我的共鸣?不曾像导演加入过棒球队,大学生活也没有那样得疯狂,更不是因为男主和我认识的一个同学长得太像让我频繁出戏,而是在于电影描述的一群人,迥异的性格、兴趣偏好,不妨碍我把身边的人们一一对号入座;你爱你的二次元,他爱他的Twilight Zone; 你爱你的周杰伦,他爱他的Pink Floyd;你遇到女生就怂,他则是撩妹高手

  我不否认学业负担,或是文化本身的差异带来的剧情隔阂,但那兄弟间的情谊,对爱情的憧憬,抑或是内心的小小悸动,却是跨遍全宇宙共通的。在电影的放大镜下,我们为别人的生活唏嘘,同时勾起记忆里的波澜,来缅怀那段属于自己的一群人一起疯狂的青春岁月

  我记得片尾里,开学了,男主斜趴在课桌上的微笑,他不也正是刚做了一场梦吗,对爱情,对大学生活,只不过他的梦才刚开始……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三):至少我们还能爱……

  没情节,无聊吗?但林克莱特的剧本还是一流的棒,单看他们聊天就让人觉得妙趣横生

  况且,里面还有那么多音乐

  太普通?也许见过太多年轻人的生活,这里面的泡妞、喝酒、逛酒吧、开趴、大麻、打乒乓、玩朋克之类的都太普通了吧。但这不是为了博人眼球,这就是大学生活,丰富多彩无忧无虑,有足够的选择让你去尝试。

  这种气氛让你非常着迷。这是焦虑中国人无论如何都拍不出来的,无戏剧冲突,但却充满乐趣

  少年不知愁滋味,当你必须去选择的时候,那就意味着你已经长大了。这里的人,还沉浸在生活的声色之娱里,沉浸在酒精、音乐和爱情里,没有家庭烦扰,没有未来迷茫,也没有经济压力,唯一想的,就是打发时间。当然,还那么热闹,一伙一伙的,大家在一起,总有忙不完的事情。

  这其实比什么都重要。我们对生活的闲散的态度,我们从容不迫追求,我们开放的生活。素食主义者?女权主义者?黑人?体育运动家?呵呵,这是一个毫无隔阂的乌托邦,大家都还没定型。一大早起来,精力充沛,这才是青春。大学里大家都开始定型,追求事业的,爱学习的,各有所长,各有所乐,但在这里,一切还未定型。

  无忧无虑,和平共处没什么严肃的问题,一切都是乐呵呵,坦率真诚,无欲无求。

  所以,那个抽大麻的男的,才会混来混去,混到三十岁还在大学里。所以你泡过那么多女人,但还是会陷入爱情。所以教练说着不要喝酒和女孩,但那才是生活的乐趣。三天的倒计时,好像大学是结局一样,第一课就是科技改变世界,像是一曲对那个没有手机,面对面交流时代的挽歌。

  青春总是要结束。但那意味着什么呢?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四):五天四晚的大学生活打开方式——北美新片《各有少年时》漫谈

  爱在三部曲和《少年时代》的导演:理查德·林克莱特,今年的这部新片《Everybody Wants Some》,同他以往的作品一样,一定不会令你失望。以前看爱在,是倒序看的,还是最喜欢最后一部《爱在午夜降临前》,可能跟我自己的年龄和生活阶段有关。爱在三部曲里,分别杂糅了太多的社会话题和情感细节,令人忍不住逢人就推荐这三部有关爱情的电影,希望身边的朋友都不要错过

  一直以为,这么文艺又话痨的作品,备受观众喜爱的同时,可惜没什么机会登上大舞台结果理查德·林克莱特在2014年,拿出一部拍摄了12年的作品《少年时代》,以一种看似极不公平的,但是又力排众议的势头,在当年的颁奖季,成为了大赢家。而这部继《少年时代》后,理查德·林克莱特再一次自编自导的影片《各有少年时》,力图让观众在117分钟里,享受一场来自80年代的青春盛宴,整部电影被导演形容为一场超长的狂欢派对,希望每个“参与其中”的观众,都能乐在其中。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五):你我少年时

  当沉浸于老文艺青年林克莱特营造的电影世界里,我就似乎可以在看似平淡无奇的剧情走向中感受最真实的自我。大多数人的青春或许就是这样,热情、肆意、偶尔聊着荤段子幻想恋爱向往自由。我不了解八十年代的美国,对棒球一无所知,脸盲症重度到惧怕群戏,可看着电影中十二个年轻气盛的少年,就好像看到他们用共同的面容组合成了大写的年轻。这群人,就好像不分国界不分性别地曾生活在你我中间,偶尔聊着奇奇怪怪的话题,偶尔叛逆想要彰显个性对抗世界。影片的情节再简单不过,以至于除了最后的浪漫爱情甚至谈不上有何主题。但往往最简单的语言,会营造最动人的浪漫。音乐,啤酒,party,棒球。这些年轻人笑着闹着迎接属于自己的大学时光,最自由的青春就此开始。这是一首属于林克莱特的青春回忆曲,但愿也能唤起你对记忆深处少年时代的回忆。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六):永远到不了高潮的理查德·林克莱特

  理查德·林克莱特自编自导的电影,都不激烈,但也绝不平淡。

  他喜欢将故事往冲突激烈的方向引,但会在失控前打住。作为观众,你不知道你担心的,会不会发生;你揪着心,以为冲突双方会撕起来,他就偏不。我姑且将之称为“有惊无险”式故事套路。

  这种套路,他过一会就重复一次,过一会重复一次。于是,他的电影就有了一种比较古怪,但非常独特的,重复与变化交迭进行的节奏,不断地刺激观众,得到反应

  个人觉得,这种节奏,在《少年时代》控制得非常好,基本上达到了张弛有度的高度

  比如那个酗酒并有暴力倾向的继父,阻止妈妈带走萨曼达和梅森那段。按照一般的编剧方法,应该是一场激烈+暴力的冲突戏,但是并没有。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七):难忘少年时

  各有少年时,中美各不同。比起美国学声色犬马的青春,我们的青春显的有些奔波,是掺杂了迷茫(无方向无目标的忧虑)、不适应(惧怕)、暴发户似的浪等各种情绪的青春,是有些辛苦的青春。上学时父母虔诚的不会说谎的教父一样让你“不要早恋!”“不要找对象,好好学习!”,“学会保护自己!”,我们一脸懵呆地走过了学生时代,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是打游戏、吃饭逛街,翘课做兼职还助学贷款。等毕业了被贴标签为“剩女”、“剩男”了,他们又以一副悔不当初表情反问我们,“怎么读书那会儿就没谈一个呢?!”so?已凌乱, Let it go吧!

  所以你应该能理解用100多分钟看剧中棒球队员带着一副好皮囊进出各种风格的酒吧狂欢泡妞时却最终还是不厌倦地看完的心情张爱玲说生活是一袭华丽的,这部影片就是一袭白衣,上面缀着让人炫目心动的珠玉、扇贝、宝石之属。他没有一般好莱坞剧本的套路,却能静水流深,少了大起大落的戏剧冲突,但却充满乐趣。

  言归正传,一个非专业影评人来写影评了。

  这是一部不容易剧透的影片,因为我不知道他讲了一个什么故事,无始无终的样子像是纪录片,记录了准大学生在入学前的五天四晚的逍遥生活,如果非要说讲了一个什么故事的话,我只能告诉你他是关于青春、友情爱情的故事。以上(看到我耸肩摆手的样子了么?!)

  电影的色调温暖、阳光,一如青年人的肉体,一派欢乐祥和的气氛,配上上世纪80年代极具复古韵味的音乐、汽车服装,让人爱上了那个年代,爱上了那时的青春年华。就像一面镜子,看到了我们曾经的恣意挥霍、无忧无虑的青春,那段活在当下、有时间看世界日子,可以试错、对世界有好奇,充满可塑性的日子。当你需要做出选择的时候,青春已离场,美好成为一种念想、向往,你也开始成熟

  青春的一个关键词也许就是“玩乐”,意气相投的一帮人乐呵呵,玩一场,坦率真诚,不问理由、不想结果,连规则都是现编,没什么严肃的问题(严肃的问题是用来搭讪、把妹的),也没什么仇什么怨,当时输到怒发冲冠,要摔棍子砸拍子,用不了几天还能一起喝酒谈笑。

  还记得电影里两个室友在路上讨论大学计划,有模有样,其中一个说:“我们可是打棒球的,真的搞不懂,其他人都是干嘛的!”当时被他们那种又天真好笑的严肃样子给逗笑了,在我们眼中,以及在他们周围同学的眼中他们是一根筋的人,是浑浑噩噩不务正业的人,而他们却认为自己有理想、目标明确。这种反差或说活在自己世界里的小自负,我们当年谁没有过呢?当年认真高谈阔论以为能仗剑天涯所向披靡,也许在象牙塔外的父母及老板们看来你是不切实际或说虚度青春。可当时的我们就真的信了,大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其实是倔脾气)。青春就是一场梦幻。

  所以,那个抽大麻的男人,才会混来混去,混到三十岁还在大学里,是一种只愿长醉校园不复醒的心情吧?!

  如此想来,那些拍校园剧、青春片的导演们,是不是也是自负、执拗的老男孩、老女孩?!耽溺在青春的梦里流连忘返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八):开学前三天

  1.Fuck,He does not like losing,at all.他太输不起了.

  2.History:Frontiers are where you find them.未知等你开拓.

  3.Jake:The point of the whole thing is that the Gods intend for Sisyphus to suffer.众神想让柯林斯王吃苦头.

  Well,my point was that they'd actually blessed him with something to focus on,something that he could potentially find meaning in.能够专注某件事,做一件他有朝一日能够发现意义的事情.

  averly girl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九):十年后的奥斯卡影帝,也许就出在这部电影里

  (本文由电影派dyp833原创)

  「小钢炮」又开炮了。

  一场上海电影节论坛,冯小刚、徐峥、陆川、宁浩四位导演齐聚。

  会谈的内容尺度相当大——

  「演艺圈乱象」

  《各有少年时》观后感(十):他们的少年时

  《各有少年时》,理查德·林克莱特是位特别有耐心的导演,他用12年拍出《少年时代》,用7年一部的速度拍出了爱情片的经典before三部曲(个人最爱影片前十名),93年他拍摄了自己的高中时光《年少轻狂》,而今年他又把自己的大学生活拍给我们看。这部最新的作品依然带有导演自己强烈的风格,所有的事情发生在很短的一段时间里,剧情的发展、冲突与转折主要靠角色的对话完成,也就是所谓的话痨电影,看起来这就是一部热热闹闹的大学新生入校片段集锦,但导演真实的向我们展示了新生们应有的样子。影片的结尾很精彩,喧嚣之后突然转静,一场爱情开始萌芽,最后一幕,男主在第一堂课上带着微笑安然入睡…让我们感动的是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了激情,他们有可以勇敢追求的梦想。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