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图雅的婚事》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10篇

2018-02-17 20:1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10篇

  《图雅的婚事》是一部由王全安执导,余男 / 巴特尔 / 森格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一):生活里没有童话

  《图雅的婚事》我已看了许久,蓦的发现,原来好东西需要沉淀的。也唯有过了这么久,才能把当初看这部电影时感受到的好东西写下来。上网查了一下,《图雅的婚事》居然是那么红火的电影,光是豆瓣就有五十多条评论,要是没有在柏林影展获奖,不知它还能否那么风光?至少,我是在它获奖之后才知道有这部电影,也许,很多人也是基于同样的理由开始接触这部影片的吧!

  生活总是能制造出许多不可思议故事来,但是这样的不可思议却显得那么真实。图雅跟巴特尔是一对恩爱夫妻丈夫在打井的时候不幸炸伤了双腿,从此半身瘫痪,只能靠图雅来养活自己。图雅并没有因此而嫌弃自己的丈夫,反而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都过得繁忙劳碌。然而过度的劳作给图雅的健康带了不利影响,图雅腰椎劳损,再也不能干重活了,甚至也有半身瘫痪的危险。万一图雅也瘫痪了,那她跟两个孩子还有已经半身不遂的丈夫得靠谁来养活?无奈图雅夫妻只好做出离婚决定,从此图雅走上了“招夫”的漫漫路程

  然而在众多的求婚者面前,图雅却提出了一个令人咂舌的条件——她的新丈夫必须跟她一起养活巴特尔。这样的条件着实让许多求婚者望而却步,这么一来,重新组合的家庭该是多么畸形啊!然而图雅却是一如既往执著,毕竟“招夫”是不得已而为之事情,她的再婚不是不爱已经离婚了的丈夫,而是太爱他了。图雅的执著感动了许多人,包括她那个叫森格的邻居

  森格很不稳重,他有个很爱钱的老婆,总是想方设法叫他买许多值钱的东西,然后跟其他男人卷走森格的财产。一次又一次,森格总是相信他的老婆真心爱着他,直至自己倾家荡产。在福利院里醉醺醺的森格对同样痛苦的巴特尔说;我的女人离开我是因为她喜欢的是我的钱,她根本不爱我,而你的女人跟别人跑了是因为她爱你,心疼你!那天晚上,巴特尔割腕自杀了,森格醉得一塌糊涂

  在救起了巴特尔之后,森格在图雅家门口开始打井。草原气候干旱缺乏水源,没有水,人跟牲畜都活不了,因此谁都知道森格的打井其实是一种暗示——他要向图雅求婚了!森格老婆跑了,没有孩子拖累,自己又是一个青壮年,他又不介意跟巴特尔生活在一起,这在所有向图雅求婚的人当中,无疑是条件最好的一个。可是面对森格,图雅感到有些犹豫,森格那么喜欢他的老婆,会老老实实跟自己结婚吗?果然,井没打好就传来了森格的老婆在市集出现消息,森格几乎二话不说就走了。图雅很失望,森格的出走实在太符合图雅对森格一贯的了解了。就在图雅答应要嫁给另外一个求婚者的那一天,森格居然又出现了,还带回了打井的机器——原来森格的不辞而别是去找自己的老婆离婚。

  这下子,几经周折,图雅终于找到了自己的如意郎君。然而这是否预示着图雅、森格跟巴特尔一家从此过上了幸福快乐的生活呢?图雅能找到如意郎君已经让这个故事充满了童话式的浪漫主义色彩,可是这毕竟不是童话,这是从生活中过滤出来的无可奈何又充满辛酸的故事,怎么可能会有完全美好圆满结局呢?图雅跟森格顺利结婚了,可是在婚礼的当天等待他们的却是借酒发疯的巴特尔,旁人不理解眼光,以及满村人的流言蜚语。相对于图雅一家而言,今后的日子还很漫长,等待他们的还将有些什么呢?婚礼上所遭遇尴尬也许仅仅是个开始。

  喜欢影片处理这个故事的结局!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二):<图雅的婚事> 导演太有才了

  最后,图雅结婚了,两个男人打架了,电影就结束了,我愣住了.难道不该接着演三个人住在同一屋檐下,矛盾,磨合,最后终于成为一个大家庭吗??这样匆匆结束掉,如同从高潮直接跌落谷底.导演说的好: 电影来源于生活,又回归于生活.嫁夫养夫不能够解决生活的困境,所以结局就这样了.....太有才了.

  我觉得如果巴格尔留在疗养院,图雅嫁给了旧时同学,这就是最幸福的模式了.当他们生活艰辛中,能够出现这样一个大财主,解决困境,这样的机会是难得的.巴格尔没有想通,自杀了,又被救活.这个沉默憨厚的蒙古汉子,他究竟想要什么呢.在他们的原定计划中,所谓"养活巴格尔"只是说在保证他能够衣食无忧的生活.而自杀事件后,"养活巴格尔"顺其自然的成为他要和离婚的妻子和孩子,生活在一起;在一对法定的夫妻之间插进一个前夫。前一个镜头医院,下一个镜头是图雅挥别老同学,没有任何过渡,导演巧妙的偷换了概念。为什么从始至终都是图雅在付出呢??巴格尔为什么不能替妻子想想呢??我看不出巴格尔有什么人格魅力让图雅一直爱着他。

  细节:1,图雅不是要搬家了么,为什么还要挖进呢?

  2,下雪的时候,图雅找到儿子,急于回家,于是说:羊不要了,有点假。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三):《图雅的婚事》,幽默思索之花

  熬夜后昏昏沉沉的次日,还去影院看了这部获得柏林电影节金熊奖的电影,看来我的精神追求大于肉体追求。

  蒙古,恢宏大气胸怀下,有着苍凉的底色。我仿佛身处那澄澈的天空,枯萎的草原,周围是安静温柔的绵羊,耳边是婉转呜鸣的马头琴。那种大自然孤独几乎令我哭。影片一开场,就在这种节奏中,递给每个观众内心一大碗浓郁的羊奶茶……

  她骑骆驼骑得那样美。女主角余男的演技超群,把一个蒙古女牧民演的如此本色,我几乎不相信她是职业演员。她演得真实。审美已渐扭曲,所谓的唯美只剩下扭捏作态。而真实才是最具有力量的唯美,可惜已被人忘却了。很高兴在这部影片里得以看见。

  这是一部关于爱和遗憾的片子。我愿把这部电影的全部内容归结于此。没有崇高感情的歌颂,没有虚假道德宣扬,没有苦大仇深表情,只有真实的爱。给我一份平实的感动相信我,我鄙视我所写的“感动”二字,因为这部影片所带给我的轻松诙谐式的思索,远不止于此。

  爱和遗憾,本身就是恒久绵长的主题。也是若干作家和导演都想尝试的主题。但他们普遍是要么没想法,要么没办法作品高度充其量只能自慰,难以慰人。观众每每碰到这种题材,未深入已先带了几分失望。这部影片却是个异数。

  这一个带残夫改嫁的故事。我起先并没有被吸引,甚至未看就先带上了有色眼镜。后来实际证明,导演让我亲自把这有色眼镜踩碎活吞了。他能把这么个滥情的烂题材,拍成诙谐调子的人生思考。这种异数,令人精神亢奋。彷佛让人在困倦时抹上清凉油。观众们数次笑出声,这是最生动直接的说明。虽然有个别细节稍稍欠妥,但这不妨碍我对它的喜欢。

  影片的结尾不落俗套。不是庸俗的大团圆结局,也不是更加庸俗的悲剧。只是呈现了最真实的生活,递给观众一本厚书,让你自己去看,自己去想。

  我以为,这部电影是成功的。观众们有时大笑,有时思考--这就是最简单又最充分的理由。但我依然不看好它的票房。这有什么稀奇呢?梵高在世时只卖出过一幅画。大众和传媒还在追捧着张艺谋陈凯歌糟蹋自己的行为,好让他们继续糟蹋。所以我只能以我苍白无力的声音,使更多的人看到这部电影。

  如果柏林电影节金熊奖奖杯不足安慰你的话,我将我,一个普通观众的red flower,我称之为“表扬的小红花”,献给你——《图雅的婚事》。

  http://blog.sina.com.cn/lengjian2007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四):《图雅的婚事》里的现代性问题及其他

  由于对内蒙的天然的经验积累,本片播放到一半的时候,我已经提前预支了感情投入,而到结尾的时候我基本已经可以确定,本片是今年看过的最好的国产电影之一。另两部是李扬的《盲井》和蔡明亮的《你那边几点》。虽然由于口音问题和配乐的偏差影响了观感十分可惜。这部现实主义影片有着自然气质魅力和十分隐忍的感情表达方式及镜头语言带领观众走入迷雾丛林般的伦理困境和社会思考,是一部代表性的王全安作品——保留了第五代导演的民族神话史诗,跟上了第五代忽略的现代性问题,却没有陷入到第六代的集体自恋困境中去。

  现代性是本片最重要话题之一。这个话题从一开始首尾呼应的“两代人打架”镜头开始,贯穿全片。在不削弱民族性的前提下,本片对于现代性的思考丝毫不亚于《人山人海》《站台》这样级别的电影,然而却不放弃现代化进程对群体的总括性影响。王全安将发生在陕西的故事原型改到内蒙古,理由很简单,就是因为草原牧民文化提供了民族叙事的样本(从这个角度讲,似乎内蒙古较新疆和西藏在拍摄条件、政治风险上有着得天独厚优势),而内地的样本由于社会阶层的剧烈分化早已消失殆尽。于是王全安最近一部作品将时间跳回到日战时期的东北也就非常容易理解了。

  本片围绕着这样几个矛盾展开:缺水和水井的问题,图雅的婚事和巴特尔的归处问题,草原游牧民族文化的保留与衰亡的问题。这三个问题以套层的形式出现在画框式的电影镜头里。(关于前两个问题的象征与暗示,我十分没节操的想到了一代男优加藤鹰宣布息影时某微博媒体账号的评论:他不生产水,他只是大自然的搬运工~~~~~~~~)。这三个问题有着共同的内核,那就是草原民族的民族性与现代性交锋时的表现

  片中故事的节奏跟随着草原的枯水期而发展,直到冬天暴风雪达到高潮。这种不言而喻背景交代表明故事的矛盾将逐渐激烈且不存在一个一劳永逸的解决办法。而这个矛盾从数年前巴特尔打井不成落下残疾就已经铺垫下来【通过图雅同学宝力尔的介绍,巴特尔曾经是一个非常牛B的博克(蒙古摔跤)手】,这个象征着阳痿的半身不遂像阴魂一样萦绕在全片,于是我们可以是看到全片所有的男人都有着一种难以逃脱的阉割命运。图雅第一次遇到森格是森格骑摩托车喝醉摔晕在路上,第二次遇到森格后森格开拖拉机被拖拉机轧断腿,可以说森格是一个典型心理上被阉割的牧民(怕老婆),而之后森格打井的这个明显的“插入”动作也十分容易让人联想称一种恢复阳性气质的表现,更不要提片尾森格带着的那个黑又硬的长长钻井机了,然而倒霉的森格在片尾居然又出现了车坏半路的情况。而图雅与同学宝力尔的相遇同样是宝力尔车陷沙地,而更让人生疑的则是宝力尔的自己的故事:老婆跟人跑了,连双筷子(筷子,嗯……)都没留下,还有宝力尔的那两个负责献媚的二椅子跟班。对于土豪普日图的描写不多,最亮的最在于他唯一一句台词,说他从来不喝一辈子都不喝蒙古人喝的最多的——酒,这已经很难称得上是一个草原人了。而替宝力尔在提亲和婚礼上喝酒的图雅则是一个标准的蒙古女人,图雅的坚守与男人们阉割的巨大矛盾才是隐藏在图雅的婚事背后的隐秘内核。而王全安掏出了关于如何安置巴特尔的问题来转移观众的视线,其实如果没有打井、残疾等一系列事故,巴特尔的问题根本就不会出现。到这里我们基本上可以确定,王全安导演所表达的一种草原之美重点在于雄性之美,而现代性问题在这里集中表现为阉割以及阉割带来的选择困难问题。在本片中,在现代性中出现最多的钱的问题在这里并不突出,仅仅作为故事设定出现,一是因为现实中牧民并不穷,二是因为正如片中的图雅一样,蒙族人对于钱的观念仍旧十分克制,所以本片故事走向受到钱的影响很小,正如图雅所说,“只要带上我丈夫,其他咋样都行”。此外,本片最突出也是最精彩的表现现代性与民族性冲突的戏在于巴特尔入住养老院当晚,图雅和巴特尔的房间电视同时在播放着已经一去不复返的翠绿草场马匹奔跑的画面,而电视外却是巴特尔自杀,宝力尔意图硬上图雅,草原美的衰败可见一斑

  写到这里,我必须说一下关于本片真实性的问题和诗性的问题。可以说,从我的经验来讲,编剧芦苇(同样也是《霸王别姬》的编剧)对于游牧文化的把捏是相当到位的,这应该归功自编剧体验生活细腻真诚。正是由于真实性程度之高,本片的情节发展很难吸引我,因为我已经十分熟悉图雅的气质,以至于她所有的选择我都能预判到。本片牧民的真实性主要体现性格中的粗粝(而非强硬,事实上蒙族人是北方民族中性格最温和的民族之一),办事直接(集中体现在平时忍着惹急了跟你玩命的情况),冷幽默(这种幽默的最突出的是喜欢吹牛,还有遇事很淡定),还有很多说话的特有方式,比如巴特尔说恨不得站起来去沙漠死了算球,他姐姐说你要是能站起来我到高兴死了,还有服装,尤其是森格出场的护目镜和媒人带的墨镜和皮夹克,真的是牧民居家旅行装逼必备之品。关于诗性,本片主要是依靠画框镜头(人物入画出画),长调马头琴配乐和羊群的移动取景来表现,但是个人认为长调的选择并不合适,而没有用呼麦也是见仁见智的看法吧。德国摄影师十分淡定的运镜方式对本片贡献很大,草原美在马、羊、骆驼的缓慢移动中奔涌溢出。

  关键的线索:

  井:由于缺水而打井给这个家庭带来了无尽的悲剧(打井还真是……形象),宝力尔打石油井所带来巨额财富也十分类似。

  笛:巴特尔吹的笛子每次都在提亲的时候不合时宜地响起来,简直就是巴特尔默默的反抗,而巴特尔优美的笛声在养老院的演奏怪怪的,也同样暗示了什么

  酒:喝不喝酒属于原则问题

  奶茶:后半有一句利用奶茶和奶子谐意的荤笑话,奶茶始终作为哺乳性质的饮料出现在后半段

  而本片的问题也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余男十分明显的口音问题,这个真应该另找人配音才对,此外还有就是大量的念错念坏台词的情况,完全是赶工省钱的恶果。音乐也不是很搭,但都是细节问题,不影响大局。

  奇特的是,本片在大概一半的位置安排了一句类似于中心主旨的台词:人可以被杀死,但不能自杀。这就像某种文学精神的白话版。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五):三人行

  直解:

  在环境严重破坏、干旱缺水的牧场里,蒙古族妇女图雅的丈夫巴特尔在打井时出了事,双腿残废没了劳动能力,照料家里两个小孩、一个报废了的丈夫和数百头羊的活计,全落到身体单薄的图雅肩上,很快图雅就因过度操劳,腰肌劳损倒下了。巴特尔的姐姐看不下去,劝图雅与巴特尔离婚,再找个男人过日子。

  年轻时,巴特尔是旗里最有名的勇士,图雅则是旗里所有单身汉的梦中情人,结婚后,巴特尔又是出名的疼老婆,两人感情很深。尽管如此,图雅仍是个讲实际的女人,所以她很快决定与巴特尔离婚并再嫁人,但良心促使她宣布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她得带着巴特尔再嫁。

  图雅的邻居森格也遇到了烦心事,他的老婆冬日娜是个不安分的主,老嫌森格没出息,这次又与刚认识的一个男人跑了,森格喝醉了酒倒在路上,被图雅带了回来。森格感激图雅,免费用自己的车帮图雅拖干草。为了挽回老婆的心,森格决定把房子卖了,买一辆大货车搞运输挣钱,可不久他老婆就合伙那个男人把森格的大货车骗走跑了。

  作为美丽与善良完美结合的当代稀缺产品,通过法院的宣传,图雅的事迹很快就在旗里引进轰动,不管是年轻小伙还是五六十岁的老光棍,都纷纷慕名赶到图雅家来求婚。他们在向图雅表达了仰慕之情后,对图雅提出的“搭售”前夫的条件感到十分尴尬,又再次纷纷扫心而回。

  在中学读书时就一直暗恋图雅的大款宝力尔也加入了追求者的行列,他如今开采石油赚了大钱,住在大城市里,有车有别墅,更难得的是他对图雅仍然一往深情,且愿意像亲哥哥一样供养巴特尔,并把图雅的孩子们送到城里的学校读书。图雅与巴特尔一合计,决定答应宝力尔的求婚。宝力尔把巴特尔安置在高级福利院里,然后带着图雅和孩子们去城里生活。第一次离开贫瘠的草原的巴特尔难以忍受对图雅和孩子的强烈思念,割腕自杀,却被骑马一路追踪老婆的森格救活。森格打电话将情况告诉宝力尔,宝力尔出于私心,没有转告图雅。森格连夜骑马追赶,在路上截住了宝力尔,打其暴打一顿,夺过车辆将图雅接到福利院。

  图雅和巴特尔回到干旱的牧场,森格决定向图雅求婚,为了留住图雅,森格与老婆离了婚,还雇人在图雅家门口打井,试图找到水。图雅经历了种种波折,答应了森格的求婚。但在她与森格的喜庆婚宴上,巴特尔与森格却突然大打出手,新娘子图雅一个人躲在帐篷里,伤心地哭了。

  旁通:

  该片导演王全安属于第六代导演,是他们一拨导演中继2006年贾樟柯凭《三峡好人》获威尼斯电影节最佳影片后,又一位获世界三大电影节金奖的(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与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等第五代导演侧重于对历史、文化、国民性格等反思与拷问不同,贾樟柯、王小帅、王全安、王超、李扬、李玉、章明等第六代导演却偏爱直面现实,对当今的社会现实生活做零距离的观察与记录。在对历史、文化、国民性的反思与拷问中也好,对社会现实生活零距离观察与记录也好,他们幸运地或者自觉地置身于事件本身之外,因而使其镜头下的人物命运和故事显得更为“真实”和客观,但也由此造成他们对社会不免缺乏了置身其中的担当与责任,并不断为有识之士所诟病。

  集注:

  影片的故事并不新鲜,这种“嫁夫养夫”的故事套路最早见于现代作家许地山的小说《春桃》中,在许地山的小说中,春桃是一个从乡间逃避战乱到城市的农村妇女,她的丈夫则在军阀混乱中被抓了壮丁,与她失散多年,春桃靠捡拾废纸为生,并与一个初通文墨的流亡农民刘向高同居。一天,春桃在街上偶遇沦为乞丐的丈夫,却发现他在战争中被打断了两条腿。春桃把丈夫带回家,却要面对在两个男人之间选择的难题,好在经历丈夫自杀未遂和男友出走的波折之后,在三角关系中处于强势一端的春桃很快“搞掂”了两个大男人,于是一女两男三人行其乐融融。这篇小说曾在90年代被搬上银幕,由姜文和刘晓庆主演,其实也拍得蛮好的。另一篇则见之于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小说《天狗》中,说的是青年天狗从小就跟打井师父学艺,师娘对他很照顾,他也十分崇拜师娘,可能对师娘怀有一种正在发育的男人应有的朦胧情欲。一天,他的师父在打井时遇塌方受了伤,也变成半身不遂。天狗不离不弃,操持师父一家的活计,还多次拒绝师娘给他说的几门亲事。后来天狗鼓起勇气向师娘求婚,倒插门进了师门。但师父的存在使他产生了道德上的障碍,不敢对师娘存有任何肉体上的非分之举。他的师父通过自杀,成全了在道德与情欲中苦苦挣扎的天狗。这三个故事都有些耐人寻味,也有些许差异:在《春桃》中许地山除了要昭示人性的善良,恐怕还含有女性自主觉醒的思想;而《天狗》中则更多地体现底层人们的忠诚与奉献精神;《图雅的婚事》中则把视角投向了施与者与被施与者的微妙关系上,细心地观察到了小心翼翼的同情在当事人中造成的苦衷与伤害,成为很难进行价值评判的伦理困境。

  别裁:

  影片要反映的东西很微妙,很容易理解却几句话甚至一篇文章都说不清楚,这里想说两句草原环境。在我的历史记忆中,这个先后养育了匈奴人、突厥人、契丹人、女真人、蒙古人的草原历来水草丰肥,一片蓝天白云,北朝人斛律金传唱的“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曾令生长在“杂花生树,群莺乱飞”的江南人浮想翩翩。在影片中,却展示出当下草原环境的真实图境,那黄色的土,灰色的天空,脏兮兮的羊群,干旱缺水,寸草不生的大地,恍惚中像是置身于山西贫瘠的黄土高原。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生存的圧力逼迫曾经善良的人们抛弃了传统的道德戒律,选择了得以卑微地生存的法则,使图雅的选择显得惊心动魄般的另类,也使她的无奈变得刺人心骨般的伤感。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六):《图雅的婚事》:离开与留下

  看这部影片不能不让人想起1988年凌子风拍摄,由刘晓庆与姜文主演的影片《春桃》,两片的相同点在于都是一女携夫嫁人的故事,都是低层人的生活以及特定的时代特色,当然还有女性自主意识的问题。但《图雅的婚事》演到结婚之时便嘎然而止了,而《春桃》则在一女二男之间的情感戏上做足了文章。

  其实这个比较是十分苍白无力的,因为众所周知,这里面所蕴含的时代因素是相当重要的,其次恐怕才是有关人性的讨论。在《春桃》一片中,当李茂打算一纸文书将妻子卖给向高为妻的时候,这里面所蕴含的社会理念是何等的巨大,所以春桃这个女性恐怕更多的是反抗,这与善良无关的反抗将女性自主的意识提高到了对社会观念上嘲弄上。而《图雅的婚事》中,图雅早已与巴特尔离婚了,所以她的携夫嫁人的过程只是反映了一个善良的品质,所以比起春桃的自主来说,图雅在反抗命运的意识上显然并不是那么所谓的人性,剩下的仅仅是一种生活的无奈。

  很可怕,从春桃的自主到图雅的无奈,这似乎预示着中国女性的退步,但正是这个原因,此片的力度恐怕才更令人感到惊心动魄,当然也蕴藏着一种最为彻底最为可叹的大悲悯,这与剧中人无关,这是导演的强加于这个故事上的一种关怀,于是,命运成为了这部电影的主旨,只是要讲好这么一个故事,王全安是这样说的,那么所有有关人性的讨论便显得多此一举了,所有影评人的影评方向将受到最根本的质疑。

  内蒙,蒙族,这两个词曾几何时是多么的令人神往,因为它们代表了粗犷与豪放,也代表了那种远离城市远离工业化的嚣喧的自由。笔者曾有幸混进草原,那所有的一切的确令人神往,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蚕蚀也是显而易见的,于是牧民不再是牧民了,于是马匹变成了摩托车,卡车,轿车,为牛羊提供食物的草原也成为了为工业提供原油的场所。在这种情况下,留下还是离开,这是每一个真正牧民都要面对的问题。

  在这部影片中,有一个人物始终没有出场,但事实上可以说她是贯穿了整个剧情,那就是森格的妻子。影片开头,森格便由于妻子的失踪而醉倒在荒凉的戈壁上。在过往的蒙古人观念中,财富的象征是牛羊的数目,但森格妻子对森格的要求则是买一辆卡车,于是,森格将牛羊换成了卡车,但妻子还是跑掉了,跑到了镇里。这个未曾出戏的女人明显是一个象征意义,在贫苦的生活面前,在日渐工业化的草原中,蒙古族许多人的思想也在发生着变化,与其说是为了追求富足而不若说离开这个草原。

  而事实上,草原早已不是草原了,荒凉的戈壁呈现在镜头前如果还不足以打动每一个观众的话,那么水的缺失则在故事情节上充满体显了这种草原的失去。没有水,巴特尔失去了作为牧民的基本条件,这个在那达慕大会上风头刚劲的人物为了打出水来而丧失了行动能力,作为挽留草原的举动,他是一个英雄,但事实上英雄却无用武之处。水还是没有被打出来,而森格的求婚虽然也是以打水为条件的,但最终我们只听见井下的爆破声,只能为森格的安全添上一份担心。即便最后结婚了,水井还是没有的。没有水,草原变成了戈壁,戈壁却不是牧民生活的保障。于是,图雅的同学便属于那种最早放弃草原生活的人,而更可怕的是,这种放弃所带来的后果是持着工业化文明的心智回过头来破坏,水井变成了油井,他富有了,他成了牧民的叛徒。

  生活是苦难的,图雅同学走了,融进了现代化的社会,虽然17年的等待,虽然仁之义尽地安排了巴特尔的生活,但事实上,他带给图雅的是一种不自愿的改变。图雅由于贫困也必须接受的改变,当那个旅馆中,一场求欢的戏仿佛是一场闹剧的时候,我们知道了图雅的心思所想,离开的确不是她真心所愿,这与爱情无关,有关的只是这片土地。当巴特尔如木偶般为养老院中的人吹笛的时候,当巴特尔无法接受这种工业破坏之后再带来的施舍而自杀的时候,当森格悲叹女人离开男人的原因的时候,当白马追上轿车的时候,这种冲突达到了顶点。图雅的同学于是走掉了,图雅的生活恢复到了常态,坚持着自己最后的营地,也坚持着留驻在草原上。

  在这个时候,巴特尔的存在似乎已不简单的成为图雅心理动机的原因了,而同样是一个象征,草原的英雄变成了废人,如同这草原一样,病了,瘫了,所有的固守都是一种无谓的矜持。于是,图雅的坚持也变得苍白无力了。

  影片对于这种工业化的控诉基本可以在巴特尔自杀后便告一段落,高潮戏也完成了,但这所有的一切都无法完善图雅这个人物,携夫嫁人,这的确是个性的体显,但也仅仅是表达了这种对草原对牧民的一种眷恋与不想改变。这样的人物是不丰满的,是苍白符号式的,于是,图雅一定要有所选择的。

  森格来打井了,当巴特尔由于打井而成为了残疾之后,我们不禁为森格而担心,更重要的是,森格曾经想过要离开这里,曾经也试图成为工业化的一份子,但他还是回来了,目的便是图雅。虽然毫无疑问地说,森格对图雅的确有着一番真心,但事实上,森格这个决定是在被最爱抛弃之后所做出来的,当他的妻子全面奔向城镇的时候,他则被工业化所抛弃了,所有的变革都不是适合每一个人的,于是,森格才有了纵马追车时的英姿,才有了打井时欢快的笑语。森格与巴特尔一样,他们都是草原上的人,都是正劲的牧民,都是不适合新戈壁的人。只不过森格是离开后的回归。

  但这种回归是无希望的,图雅终于决定嫁给森格。在这之前,由于误会,图雅险些心死,险些用这种失落的草原来替代她失落的心灵,险些嫁给那个傻子般竟然连喝酒都不会的求婚者,好在森格及时赶了回来,于是图雅一颗有关爱情的心还是复活了,于是这个人物在眷恋草原的时候还赋与了一个主动的心灵,当对镜理花黄的时候,当井下诉衷情的时候,一个女人终于抛开了生活的苦难。但这一切都是暂时的,婚礼上,巴特尔与森格吵了起来,儿子与人打了起来。这与喝不喝酒无关,这与是不是两个爸爸无关,有关的只是图雅作为一个女性身份的回归,她注定只是一个女性,一个从属于男人的女性,那个可以决定自己命运的女性在婚礼之后将不复存在,这个时候,图雅是不是也想到了离开?

  因为对牧民身份的眷恋,因为对现代化生活的排斥,因为善良的本性与苦难的生活,图雅做出了携夫嫁人的决定,但这个决定变成现实之后,她彻底的回归却成了新的苦难的开始。导演把故事结束在这里,给观众留下了如《春桃》一般的疑问,但事实上,本片的疑问还有太多太多,草原与现代化工业之间的矛盾,贫苦与富裕之间的选择,离开还是留下的可能性,所有这些都没有回答,其实也无法回答。

  回到导演那句阐述,只是想讲好这个故事,的确,故事讲好了,但观者的心却戚戚蔫!影片拍摄结束后,剧组所呆的最后一户牧民也变成了镇中的居民。

  韩兮

  2007-5-9于通州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七):铁汉的死亡判决

  影片的主角是图雅,一个刚强的女人,但是最大的线索却是她的老公巴特尔,对我触动最大的也是巴特尔。

  巴特尔是游牧民族曾经膜拜的男人形象,是力量的象征,是草原上的雄鹰。在影片里面他残废了,即使他没有残废,他也只是一个牧民,不可能获得宝力特那种在社会上呼风唤雨的能力。

  现代社会已经进入到工业和商业的时代,体力劳动被机械生产所取代,现代化的战争也弱化了对士兵力量的依赖,铁汉没有了市场。另外一方面,社会这台塑人机器还在按照过去的模子在量产男人,对男人的期望是更强,更不可战胜,更坚毅。巴特尔在这些标准中脱颖而出,他就像历史上的英雄,身上有笼罩着光环,但是这并没有给他带来消费能力,在发达的商业社会,一个人的消费能力往往被认定为这个人的价值。

  现在男人的模子也在变化,在朝着更中性的好男儿、快乐男生转变,男人不再需要肌肉和力量,铁汉已经被社会宣判死刑。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八):像这样的电影多一点就好了

  《图雅的婚事》4月13号就上档了,我和大头知道得晚,前几天才去看。一个好片子总是让人心情舒畅,《图雅的婚事》拿到了小金熊,实在是当之无愧。

  我想,王全安拍这个片子的态度很端正,目标很明确。因此电影本身给足了他面子,来回报他所给电影的尊重。《图雅的婚事》故事讲得好,精彩但不浮夸,有种很本真的动人之处。我最欣赏剧中那些当地人的本色演出,他们的台词自然得让人相信他们就是这么说话的,这就是他们在生活中会说的话。由此想到《三峡好人》,台词太像台词,角色们不说自己的话,而在转述贾樟柯的话。便更觉得《图雅的婚事》的可贵了。

  王全安举着小金熊的样子,像个42岁的孩子。说起筹拍《白鹿原》的过程时,他说自己一直在游走,用最轻松的姿态去听大人们是怎么说的。王全安一点没有架子,上哪儿都戴着他那顶已经脱了线的白色棒球帽。这样一个真诚的人拍出来的一部酣畅的电影,当然是好的。最本初的那个原点是好的,一切就都好办了。

  不知道有多少人看了这个片子,至少星期二的紫光影院里观众很少。我和大头常常觉得扼腕痛惜,太多的好片子不懂得宣传之道了。王全安自己对票房似乎是很有信心的,退一万步说,哪怕票房惨败《图雅的婚事》也已经赚钱了。可我还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好电影被普通观众看到和接受。

  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图雅的婚事》。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九):生活,生活

  昨晚看完《图雅的婚事》,我虽然不至于像豆友咚咚嘎咚那样把它评为中国最好的电影,但对于这部片的写实性,我也是极力的推崇。我只列举一个例子来证明我的观点。

  在整部片子的结尾,并没有出现欢天喜地的完满的结局。巴特尔与森格喝醉酒的打闹,男孩跟别的小朋友的打架--他骂我两个爸爸,新娘子图雅躲到一边哭泣。这给本该是“大喜日子”添上了一丝阴影。这一切不是我们惯见的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大团圆结局。导演没有落入俗套。我们常看到的电影或者电视剧已经形成了一个套路,就是在艰难困苦之后,一切都会有一个大团圆的结局。风雨过后必然有美好的天空,天晴必然有彩虹。“从此,王子公主过着幸福的生活”。正是这种尊重生活,尊重真实的态度,使得导演拍出了一部精彩的片子。我个人认为,整部片子最精彩,最出彩,勘称点睛之作的就是结尾这个短短两三分钟的镜头。就是这个镜头把这部片的思考意义提升道另一个高度,耐人寻味。关掉显示器,我们都开始思考生活本身。

  通常尽管整部片子的主线是图雅如何带着残废的前夫寻找丈夫,但是到了这道难题终于解决的时候,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活就是这样。永远也不会有一劳永逸的事情。一个困难解决了,总是还有新的苦难在前方等待这我们。生活不会只停留在这一刻问题解决的瞬间。一直前进,一直困难,一直解决。从影片的结尾,我们可以得知,主人公们都面对着一个新的生活困难。如何解决巴特尔的心理问题,如何处理两位丈夫之间的若隐若现的冲突,如何保护小孩子的心理不受影响。这些都是图雅未来生活考虑的主要问题。

  这部片子的主题与王菲的一首歌有异曲同工之妙。我也用这首歌作为我这篇拙评的结束。

  风雨过后不一定有美好的天空

  不是天晴就会有彩虹

  所以你一脸无辜不代表你懵懂

  不是所有感情都会有始有终

  孤独尽头不一定惶恐

  可生命总免不了最初的一阵痛

  但愿你的眼睛只看得到笑容

  但愿你流下每一滴泪都让人感动

  但愿你以后每一个梦不会一场空

  天上人间如果真值得歌颂

  也是因为有你才会变得闹哄哄

  天大地大世界比你想像中朦胧

  我不忍心再欺哄但愿你听得懂

  但愿你会懂该何去何从

  《图雅的婚事》观后感(十):图雅的婚事:一个聪明的故事

  《图雅的婚事》其实是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难题,它是伦理的也是人性的:婚姻能不能附带条件?并且这个条件是在新的家庭里赡养女方的前夫?然而不论是图雅,还是坐在电影院里的观众,都倾向于低估这个问题的难度。这里不能不说,《图雅的婚事》叙事策略聪明至极。它把图雅放在一个生存十分艰难的环境里,这样就为她后面“嫁夫养夫”的决定有效规避掉许多诘难。在一种世俗的普遍观念里,生存是高于一切的。不过可惜的是,能不能吃饱穿暖早已不再是现代人普遍面临的困境。因此,即便《图雅的婚事》里的问题是普遍性的,但图雅式的解决方式绝对是不可复制的。

  图雅到底爱不爱残疾的巴特尔?这是一个绝对棘手的问题。一般总认为,道德的婚姻应以爱情为前提,而爱情是唯一的。然而事实上,这种理想化的状态并不经常出现。《图雅的婚事》在这一点上是诚实的,但它也没敢走得太远。如果图雅的第二次婚附带的是别的条件呢?电影还能保持这样超然的态度吗?在宝力尔这个人物身上,《图雅的婚事》又耍了个小聪明。如果宝力尔没有一时糊涂,隐瞒了巴特尔自杀的消息(难道他真以为能瞒得住?),那么图雅和宝力尔的婚姻会是什么样子?图雅说,“这种事要女人愿意,做起来才有意思。”如果她一直不愿意,怎么办?这种“愿意”是不是应该包括在她的最初婚姻承诺里?我说《图雅的婚事》很聪明,就是说它总能在最危险的时候,不动声色地一扭身,从可能引起的争议旁边滑过。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