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奇葩来了》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奇葩来了》经典影评10篇

2018-02-26 21: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奇葩来了》经典影评10篇

  《奇葩来了》是一部由牟頔执导,马东 / 蔡康永 / 高晓松主演的一部脱口秀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葩来了》影评(一):《奇葩来了》第四集的奇葩点评

  1、 刘欣然。

  奇葩指数:★

  辩论指数:★★

  特殊技能:主持、挖人。

  双十一晚会主持人、湖南卫视主持人。作为第四集的首位选手,就刘欣然的颜值而言,算是一个亮点,毕竟前面场次颜值高的选手不多,也是时候安排一个美女出场了,所以说节目组的安排还算合理。抖包袱也要慢慢抖,同一类型的选手出场过于频密不是一件好事。说回选手,刘欣然嘛,就是一过来挖人的,自己也把目的说的很清楚了,要做的也都做了,还间接给马东的新公司做了一回广告,也是醉了。辩论方面表现一般,把自己带进死胡同了,正如蔡康永说的,按照刘欣然的说法,如果不管有生命还是无生命都是可以社交的话,宇宙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可以社交的,那么就不存在不社交的东西了,也就是说“不会社交会不会被社会淘汰”该辩题的前提就被废了,等于没得辩了,所以刘欣然虽有语言魅力,但辩论逻辑还是匮乏的,所以候着。

  说点题外话,我想作为一个优秀主持人还是要需要一定的临场反应及思辨能力的,本人相当佩服的两位主持人界的泰斗——何炅、汪涵,就是出自湖南卫视,两位的临场及思辨能力我认为如果回答这辩题应该是应对自如了,所以说出自同单位的刘欣然还得多向两位前辈学习啊。

  2、 黄山。

  奇葩指数:★★

  辩论指数:★★

  特殊技能:带你畅游二次元世界

  一位来自二次元的选手。一开始,他对动漫行业商业化运作的看法,我觉得表述的十分清晰观点也十分完整的,主要减分的地方是当他面对黄执中的奇袭的时候,被大神给绕晕了,把自己辩论逻辑的不足充分暴露了。大家想想,为什么马东会派黄执中对他奇袭,黄执中是谁,奇葩说里所有选手的导师!宝岛辩魂(我们常黑他是便晕,粤语谐音)好吗!这侧面证明他被奇袭前的表现是十分令人满意的,否则也不会让一位大神去奇袭他。后来他自己也怯了,直接说自己不是一个辩论的选手(尼玛自己把自己再奇袭一遍),等于侧面说自己不适合辩论,为人正派也不是这样说的啊,这不就等于直接说自己不适合奇葩说不是吗。可惜了,黄山,这么实诚、正派的人,希望你能把你心中的动漫事业继续发扬光大未来绝对是一个前途无限的行业(现在爆炒的IP不就是实证吗)。加油。

  3、陈驰。

  奇葩指数:★★

  辩论指数:★

  特殊技能:说茶馆相声。

  又一位来自相声界的朋友。果然再次印证了辩论界转行相声界容易,相声界转行辩论界困难定律。我有思考过这问题,为什么都是说话,但是转换难度却如此迥异,后来发现因为辩论界需要的是观点能力、立论能力和辩驳能力,而相声界更多的是抖包袱,只要你是个逗逼,能够通过语言逗乐观众就可以了,观众不需要太多的观点及思辨,所以物竞天择,导致相声界留下来的主要能力都是集中于如何更多的抖包袱、去搞笑、去逗逼,但你让他们短时间内要习得独立思考能力、观点立论和逻辑辩驳能力,这不是一两天可以学到的。相反,辩论型的选手转型就相对没这么困难,只要学会抖包袱,事先准备一些梗,一些笑话,加上自身的辩论口才,结合到自己演讲中,弄个单口相声还是不难的,而且还具备很强的洗脑功能,毕竟自己本来就是辩手,而且不是在辩论,听众稍不提防,慢慢就在笑声中给洗了。总的来说,陈驰来这一趟,见见自己的大爷,也就可以了,还是专注于自己相声界的发展吧。

  4、李林。

  奇葩指数:★★☆

  辩论指数:★★☆

  特殊技能:说书、相声、模仿表演

  来了一位说书艺人。李林也算是老熟人了,超级演说家里面就曾经看过他了,跟陈铭同一期的,那时的风格也具有一定的表演色彩,但是印象中没有这次表现得这么传神,可能毕竟演讲还是需要表演成分少一点,这次他的前半段表演确实非常出彩,胜在够奇葩,演过话剧、相声的经验使他对模仿表演的判断十分到位,很多观众的笑点都可以抓住,后半段的表演稍微失色了一点点(他真应该感谢导演组不知道石秀是谁,把他选题给换了),但部分原因是因为前半段的精彩,导致期待值升高的缘故吧,他表演完也能够兜回来立论,立论的观点也算完整,还是原来的观点,高晓松队伍缺少表现张力的选手,所以这么快下手了,其实应该再派人奇袭一下的。总的来说,李林算今晚表现最好的啦(选无可选了)。

  5、 冯蕴涵。

  奇葩指数:★★☆

  辩论指数:★

  特殊技能:PS头像照片打车?

  来了一位自称颜值甚高的选手。不知道大家有没发现,当一个人说ta自己颜值甚高的时候,即使ta可能客观上是比较帅气或者漂亮,你也会觉得并不是那样的。我不知道是不是受这影响,所以并未对其颜值有太深的印象。为求客观,特意问了身边几个朋友,认为是中等偏上的居多,那也姑且算是美女吧。我在想会不会是她铤而走险迫不得已利用这作为标签,才杀出海选的重围,进入节目组的视野?于是耐心地听取了她关于辩题“前任的婚礼要不要去?”的论点,听完尼玛觉得就一感受——瞎扯淡。她的观点是“要去”,理由一是“满足前任的虚荣心,他不炫耀会憋死。”,所以请问,“姑娘,如果明知道被前任炫耀会带来内心极大的不爽甚至伤害,还是要去?”(要,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所以,你前任说不给他捅两刀的话,他就去死,你也会去给他捅?”;理由二是“去抢婚,抢婚成功还可以拯救他的准新娘,”,你老人家看电影电视剧看多了是吧,还有感情的话还需要等到结婚那一下给机会你抢?退一万步来说,他对你还有感情,那你做人也够厚道的,之前有一万次机会你不复合,偏要等到人家结婚的时候你当面抢?什么奇葩的价值观。所以,姑娘,你还是回去好好当颜值担当好了。

  6、 王瀞颐。

  奇葩指数:★★

  辩论指数:★★

  特殊技能:黑二代背景下的坎坷成长感悟

  这是一位黑二代的选手。王瀞颐,脸好熟,好像是曾经在非诚勿扰上的一位女嘉宾,没想到她有这么坎坷的成长经历。总的来说,她是一个率真、善良坚强女生,所以你看花希的奇袭多温柔,都不忍心去奇她,点到即止,同样的,在场的其他老奇葩也是对她抱有怜爱之心,所以,即使她的现身说法用自身的例子作为论据,带有普遍用个例作为论据的通病,就是具有片面性,并不具很强的说服力,但是用的话,也可以,那就需要有相当的情感动力,要把听众都带进来,整个融入你的故事中,进而融入你的观点(肖骁、范湉湉的不少例子就是这样),所以一旦没有达到这样的效果,我就觉得单靠一个例子作为主要论点支撑是相对乏力的,这也是我认为王瀞颐在陈述论点方面做得不足的地方。所以,两队给出候着也是情理之中。真正令我深思的,是高晓松所说的王瀞颐是“节目的几个意义之一”,所指的意义是什么,结合片尾的剪辑,我个人推测“意义”可能是“奇葩说给了台上每个人说出自己真实内心感受的机会”,即使在外面你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得不坚强、不得不穿上盔甲,挡在家庭的最前面(王瀞颐),但是来到这舞台上你可以做回你自己,卸下你外在的盔甲,表达出你关于各种问题的真实观点。或许,这就是奇葩说的意义之一吧。

  以上纯属个人感受,要是觉得不错的话,下集再继续给大家分享。

  《奇葩来了》影评(二):事实上,只有少数称得上聪明人才做成了事情

  一

  《奇葩来了》第二集张晓晗出场,对蔡康永说,她12岁开始看《康熙来了》,一直看到24岁,康熙停播了,这不仅仅是个电视节目,也是她青春的见证。通过康熙,她看到了康永哥无论面对多么奇葩的人,都可以以一种对待平常人的态度来跟他们聊生活中的事情,于是她明白了,自己不必按照老师那种“好人”、“坏人”的简单粗暴评判来生活,不必按照任何人期待自己想要的样子而生活,最重要的是做自己,她相信总是会遇到喜欢自己的人。

  马东说,很多人说康熙是什么共同记忆现象级节目,是一个文化现象,我觉得这些都是从制作角度来说的,康熙之所以能够有这么大的影响,核心是它是一个有价值主张的节目,所以他会影响别人,而真正能够持续影响观众的只有价值主张。(此处应该有掌声

  康永说,我很惊讶的是,是从一个十二岁孩子的口中听到这件事情,因为它是一个多么隐藏的价值,而不是我现在来《奇葩说》可以主动说出口的事情,它永远是一个我把它放在口袋里,不说出口,靠着做来传达的事情,所以如果一个小孩子都能收到的话,我太惊讶了。

  随后张晓晗说了自己关于爱情的辩题,论述优美有余,逻辑不足,稍显啰嗦,于是蔡康永选择了“走开”,高晓松选择了"候着"。

  就着马东说的价值主张,其实《奇葩说》的影响逐渐扩大,也是因为它是一个有价值主张的节目,一曰真,二曰有趣,三曰包容,四曰智慧,而我认为最重要的就是第四点,跟其他所有综艺节目最不同的就是,它向观众展示了,智慧也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好声音歌手王韵壹(我依旧记得在《中国好声音》舞台上,她一曲《爱情》是多么惊艳,我第一次听一首歌感到战栗,感到她的歌声穿入了我的骨髓,她在音乐上是很有才华的人,还有让我欣赏的一点就是,明明自己病情严重所以只能留短发,她却选择一笑而过,从不提自己有多惨。于是,不免在《奇葩说》舞台上对她多一份期待。)在《奇葩说》舞台上,却再次用歌声征服了所有人。在论述“中国音乐人光凭才华是没有用的”时候,说到,在中国,只凭歌唱才华是不行的,同时还要是很多种人。高晓松直接说阿里音乐欢迎你,阿里音乐欢迎音乐人,同时也欢迎既是音乐人又是表演者的人,希望王韵壹在任何舞台上都可以征服别人。(瞬间拜服)

  二

  三个男人一台戏,《奇葩说》最大的看点就是马晓康三人组合充满智慧的语言碰撞,当我们觉得选手已经把一个观点表达的极致的时候,他们总能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来看待问题,于是又与选手拉开了距离

  【蔡康永】

  如果说《康熙来了》是一幅幅精美的照片,那蔡康永就默默作了12年的镜框。照片里,是小S和各种嘉宾在搞怪,在大放光彩,蔡康永永远在旁边绅士地笑着,暗暗掌控着节目的话题走向。直到在《奇葩说》舞台上,人们才发现,原来表达观点的蔡康永如此厉害,他如果选择当照片,丰富阅历和过人的智慧立刻就让他光芒万丈

  《康熙来了》已经播出了12年,它是无数人的青春成长的背景,但不得不说,由于起点很高,已经没有突破空间了,于是它多少变成了鸡肋。有多少曾经边扒着晚饭便看康熙的人,如今已经很少再关注它,又有多少曾经关注它的人在得知要停播的时候,又重新把它拿出来看。而在这样的时机,停掉康熙确实如张晓晗所说,是一件很酷的事情。蔡康永知道,自己在康熙已经没有任何激情了,每天都是机械的重复,而他需要做更有挑战性的事情。于是,我们才有幸在《奇葩说》的舞台上看到这个智慧的蔡康永。

  做出康熙这样的节目,节目保持十二年,十二年没有人骂,十二年的节目停掉得到最多的居然是理解祝福,这些事情一样比一样难,而蔡康永都做到了。

  【马东】

  马东对康熙的评价是我听过最深刻,最触及本质的。不得不佩服马东非凡的洞察力,他就是这样一个聪明人。马东是牢牢掌握着《奇葩说》巨轮的航向的船长,在他的掌控下,奇葩说勇往直前。在节目中,他鸡贼地插播广告,准确抓住梗来搞笑调节气氛,同时,他正经起来,又可以说出非常深刻的人生哲理。马东的人生经历也十分精彩,在央视做主持人,办比赛,在春晚舞台上负责语言类节目,在爱奇艺做高管,制作奇葩说,创办米未传媒。

  他总能顺应潮流,然后引领潮流。

  【高晓松】

  康熙最后一集中,蔡康永讲到他不想让观众知道,康熙其实是一天录5集,这档得到千万华人喜爱的节目其实就是几个人仓促间完成的,因为他觉得观众知道这些会显得康熙不体面,讲到这里甚至他开始潸然泪下。蔡康永就是那个永远要保持体面的蔡康永,这对他来说很重要。如果是蔡康永有着上海人骨子里的体面,那高晓松就具有典型的北京人的洒脱。蔡康永每次上节目都很注重穿着搭配,高晓松穿个大裤衩和人字拖就可以,在《奇葩来了》里,还屡屡提脱落的衣服链子,他不在意这些。这真是个有趣的对比

  高晓松有自信,他的观念总是大开大合、高屋建瓴,丰富的人生阅历让他当得起这种自信。

  蔡康永凭借做节目的丰富经验,使得他在王韵壹登场的时候,贴心的问,这样讲话,会不会伤害到她的嗓子,他总是能够感受到他人的感受,来送出恰如其分的重视和友好,而高晓松则是基本无视这些的人。他更像一个严肃有惜才的考官,对待他认为不合格的人可以摆出一张脸来种种刁难,对待欣赏的人又可以不在乎他们是否对自己不敬,也要破格录取。在辩论中,即便自己的观念可能在蔡康永温情攻势的对比下,被其他人理解为不近人情,他顶多腼腆的没有表情,也还是会坚持己见。《奇葩来了》第一集的大胸女向高晓松示爱索取拥抱,旁人不断起哄了,而高晓松自然不为所动,只是礼貌性握手,这就是他的坚持。

  三

  张晓晗让我想起另一个少年作家蒋方舟,我曾经读过蒋写的《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读到一半就读不下去了,这种脱离现实生活的少女对成人世界想象的描述,让我觉得十分虚无缥缈。想来,从来都没有什么少年英雄,那只是成年人为少年编造的童话。人只有经过恋爱才能学会恋爱,只有经过分离才能体会分离,没有人生阅历做支撑的言论再华丽,依旧苍白无力。成年人一般情况下就是要比少年多出很多的阅历,这让双方谈话时,少年只有乖乖听着的份。张晓晗也许是个优秀的编故事的作者,但就目前表现而言,显然尚未抓到表达观念的精髓,期待以后的表现。

  大胸女对高晓松的拥抱近乎执着,而她除了胸大之外,身上并没有其他亮点。也许一直以来周围人的眼光让她特别想得到类似高晓松这样的偶像的认可,一个拥抱就是一个认可,而高晓松并不接受她这样的逻辑。毕竟,偶像只是用来欣赏的,距离现实生活很远的人,而我们也并不需要某个人的认可,我们却极其需要也只需要对自己的认可。过了自己这关,活得也就不那么较劲了。

  王韵壹在节目中感叹作为音乐人无法靠才华吃饭,因为她想通过纯粹做音乐而获得成功,然而并没有,于是很有一副怀才不遇的感慨。王韵壹确实有着音乐上的才华,可不幸的是,世界上有才华的人实在是太多了。在她的逻辑里,自己有才华,那么世界就欠自己一个成功,世界要适应她,但实际上,是她欠世界一个“让自己的才华被看到”的能力,个人只有适应规则,洞悉规则之后,才能玩的转。高晓松及时止住她的感慨,说出“音乐人也可以是优秀的表演者”的话,显然高明很多。

  四

  小时候看一部叫作《台湾巡抚刘铭传》的电视剧,其中有个情节,刘铭传接受慈禧太后命令,去台湾对抗法军。在赴台途中,各方势力都对他进行阻挠,甚至包括慈禧本人,刘铭传在玩了无数心眼之后才得以去到台湾上任。当时不明白明明都是为了大清国抗击侵略,慈禧为什么还要阻挠刘。现在想想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当人想做成一件事情的时候,总是会出现种种困难和阻挠,假如刘在其中任何一个环节放弃,比如因抱怨慈禧而撂挑子不干,他就再也无机会成为后来的台湾第一巡抚。

  就像马晓康一样,事实上,世界上就是只有少数称得上聪明的人才做成了事情。

  《奇葩来了》影评(三):奇葩来了笔记

  只摘取个人喜欢的记录

  20160119

  art 张晓晗

  张晓晗:对于做节目的人来说,可能这就是一个工作,可是《康熙来了》是我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我第一次看康熙的时候,当时就是吓尿了,因为那个时候上小学,就老师还是有好人啊、坏人啊这样,然后我看康永哥不管访问任何来宾,都只是讲他们生活的故事,从来不会给这个嘉宾说他是什么样的人,就有些很奇怪的人,然后康永哥还是很好地在聊他这些,然后我就是从那个时候就觉得我自己是可以选择一种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然后勇敢地坚持下来的。

  蔡康永:这个真的比对于康熙的收视率的夸奖要令人开心太多。

  马东:但这是真实的。

  蔡康永:小孩子能够摆脱老师对于善恶的评断,然后从一个节目当中相信那个主持人,觉得一切都是可以容许的,十二岁的小朋友。

  张晓晗:就因为很酷啊,就觉得我要长成很酷的大人,不是他们希望成为的某种人。

  蔡康永:可是这个态度难道不会使你在学校受教育的时候遭遇困难吗?老师可能会希望你采取一些立场。

  张晓晗:我觉得会,但是因为有你对他们的理解,我就觉得我总是会碰到懂我的人这样。

  蔡康永:所以倒过来我要谢谢你在节目叫停的此刻你还愿意告诉我这件事情,谢谢。

  ……

  马东:康永哥你知道,我就借着她的话来说两句对康熙的感受。很多人说康熙是什么共同记忆,是一个现象级节目或者是,甚至是一个文化现象,但其实所有这些词,可能都还是无法真正总结,因为我们离太近了,你才停嘛,对不对。你多停几年就好了(哈哈哈哈~~~)。不管它是现象级也好还是什么也好,那只不过是从一个制作商业角度去讲,它核心还是它是有价值主张的节目,所以它会影响别人,而真正能够长期影响观众的,只有价值主张。

  蔡康永:我很惊讶是从一个她说她十二岁看节目的人口中听到这事情,因为这是一个多么隐藏的价值,这不是来参加《奇葩说》我有机会主动地把它说出口,它是一个我永远都把它收在我的口袋里不说出口,靠着做来发生的事。所以连一个小孩子都能收到,我太惊讶了。

  马东:这种东西叫力透纸背,我就顺道那个表达我的敬意。

  (注:康永哥说“小孩子能够摆脱老师对于善恶的评断,然后从一个节目当中相信那个主持人,觉得一切都是可以容许的”的时候是很惊讶的。

  回想过去,还是个小学生或者中学生的时候,常常会以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要求自己,一旦被老师稍稍否定的时候,就觉得心里难受。从小到大都希望能够得到老师的称赞,老师们在我的中小学生涯中都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如果说我并没有依照老师的善恶评判去指导自己的行为,或许我就不会考上一个理想的学校,每天看看电视随便写写作业就过去了,也许比现在过得更糟糕。

  但是从另一个方面来说,如果我摆脱了老师的好学生与差学生的评判标准,那么,或许我从小就可以开始寻找自己、做自己,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并且实践它。我以前常常觉得自己其实并没有受到老师这方面的影响,我觉得自己本来就是想要当个有好成绩的好学生,可是我也感受到自己是很在意老师的评价,(这跟讨好型人格有没有关系呢?)以致于现在念至大学,其实并没有人在乎给我任何评价,我也不知道需要在乎谁的评价,慢慢地我也不知道自己想要做什么,从前是老师给我设定标准,现在的情况时需要我自己给自己设定标准,然而我却不知道该给自己设定怎样的标准。我到底是个怎样的人?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我要成为一个怎样的自己?有很多很多的答案,又或者说是没有答案,因为很多都只是个幻想。大家都说迷茫是每个人青春时的常态,我也觉得这很正常,只是,如果从小的时候我就懂得去寻找长大后想成为什么样的人的答案,去做一个真正的自己,那么现在的我是不是就不会这么迷茫?是不是就可以更好地去为自己想成为的人而努力、奋斗呢?找到一个真正的自己,做一个真正的自己,我想这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

  还记得初三的时候,老师让一些成绩比较好的同学上台分享自己的学习经验,我也就正正经经、规规矩矩地说了些话,而另外有一个同学是个比较爱玩的女生,她一上来还比较正经,但说到后面就说平时玩下游戏,打打球,类似作业随便做做就好了的话,把老师也气笑了,当时也只是觉得很好笑,可是现在想来我是多么羡慕那个女生啊,那就是真实的她啊,而且她的成绩也很好,也不需要管其他的人有什么样的看法。想来学生时候的我应该是挺讨人厌的吧。

  最近在粉tf男孩,之前我根本就没听过这个名字,只是在全员加速中的节目里发现有个小男生挺聪明而且挺好看的,就去搜他们了,然后就粉上了。很多人觉得我是因为他们长得好看所以粉了他们,虽然这也是很大一部分原因啦哈哈,但是我觉得一个小男生从小开始就可以为一件事情努力了那么久,而且他自己也喜欢唱歌这件事情,我就觉得很棒、很勇敢。因为做一个歌手,或者说进演艺圈,对一个普通的人来说难道不是很需要勇气吗?这意味着你可能要付出很多的代价,你要走一条和身边的人不同的路,而且失败的概率很大啊。也或许因为年轻就是资本,所以他也敢去闯。但是想想,如果我小学的时候也说要开始去做歌手,小学还可以应付,但是到了中学,课业开始繁重的时候,是会有一定的影响的,必须就要牺牲其中一方的一些时间。他们也说到,现在不是用休息的时间来工作,而是用休息的时间来学习,也就是说他们现在是把重心放在了工作上。试想想这样的一条路,你并不知道未来的结果会怎样,而另一条是大家都在走的路,很平稳,如果放在我的身上,我想我不会有勇气去冒这样的险。而他们追逐梦想的勇气,是我一直以来缺失的,成为一只姐姐粉,可能是弥补过去自己那个没有勇气的青春吧。希望这些走自己的路的人能够一路充满勇气,活出自己。)

  20160129

  马薇薇:水可以熄灭火,水不会改变火。你认为神圣的永远不会被玷污,而如果你认为可以被玷污,是因为它本来就不够神圣。

  20160130

  “小巷又弯又长,我用一把钥匙敲着厚厚的墙”

  小巷

  又弯又长

  没有门

  没有窗

  我拿把旧钥匙

  敲着厚厚的墙

  追求尽如人意和无愧于心哪个更愚蠢?

  罗淼:追求无愧于心更愚蠢一点。因为很简单,一个人在什么时候才能做到无愧于心呢?就是你坚信你的某一套价值观能够解释世界上的所有问题,你只要完成了这一件事就无愧于心。我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说忠孝难两全,我但凡做到了忠于君主,我就会因为没有尽到孝道有愧,我但凡做到了孝道,我因为没有忠君而有愧,那什么人才可以无愧呢?他说为了忠君,父母我完全可以不要,为了父母,家庭国家我可以完全不要,这种人才可以无愧于心,但这种人是很可怕的你知道吗,因为他会对明明造成了伤害的一些人觉得这些损害是必要的,必须的,有意义,有价值的,这种人很可怕,可怕的背后就是愚蠢,因为他不相信这种世界上价值是多元的,是需要面面俱到地去照顾的,每个人都会留有遗憾的,一个没有愧疚,没有遗憾的人,往往是一个铁石心肠的人,这个人的地位越高,造成的灾难就越大。……

  马薇薇:好,问一下,更可怕跟更愚蠢是一回事吗?刚才你举的例子只告诉我们一个人如果什么都不在乎,只在乎自己的感受的话他是更可怕的,更可怕的人跟更愚蠢的人是一回事吗?

  罗淼:这种可怕来自于他的愚蠢,因为他根本没有意识到自己犯了什么样的错误,他觉得自己坚信的就是对的,愚蠢导致了他的可怕。

  马薇薇:那有没有可能他坚信的事情是对的,结果这件事情真的是对的呢?

  罗淼:这件问题就出现在这个地方,我的观点是,没有任何一个单一的价值观可以绝对地解释世间的所有问题,当你笃信一件事是对的时候一定要认识到你字其他地方牺牲掉了一些东西,如果你自诩为牺牲的那些东西都是不必要不需要考虑的话,那你这个时候就是一个愚蠢的人。……

  马薇薇:不,这只是论证了你的邪恶,不是论证了你的愚蠢,同样像你举的希特勒的例子,有人说希特勒是疯子,有人说希特勒是最大的恶魔,但从来没有人说希特勒是个蠢蛋,谢谢。

  黄执中:你刚刚告诉我们说,笃信一套价值观的人是一种愚蠢的行为,我们应该要相信多元的价值观,相信多元价值观这件事情是你所笃信的吗?(哈哈哈哈哈~~~~)笃信这套价值观的你是不是一种愚蠢呢?

  蔡康永:我跟高晓松一起做奇葩说这个节目,我们最大的乐趣不是发挥我么自己的想法,而是我们看着辩手们一边辩论一边变成了跟原来不太一样的人,但那个不太一样是往我们觉得开心的方向走,他带给了我们一些惊喜,也带给他们自己一些惊喜,所以那个是乐趣。

  (注:康永哥这番话是为了拉票哈哈,不过这番话让我想起了燃烧吧少年。我想每个人应该都乐于看到改变,乐于看到不一样的,更好的自己,而改变对我们来说,又是一件朝有抵抗力的方向走的事情。)

  20160205

  马东:姗姗,你可能特别想成为一个主持人,主持人的培训里边最大的一个问题,首先我不认可那种培训,一个最大的问题是,主持人要接话,就是话不要落地,这是最大的误区。主持人因为要接话,变成不过脑子,然后形成惯性的接话,这些话就叫水词,主持人不是话越多和越快越好,主持人是经过选择决定说还是不说更有价值。

  (注:生活重在反思。)

  恶劣天气点外卖,我是不是有罪

  董婧:我的观点是我有罪。当时看到这个辩题的时候,我就一阵激动,我觉得我太有话要说了,我曾经就做过一个这样的案子,是一个工商调解,一个外卖员在送外卖的时候不慎滑倒,正好头磕在了路边,颅内出血,当时就被送到 ICU,而他就职的那一家小饭馆,是一个专门送外卖的饭馆,门面很小,只有几张桌子,老板当时就跟我说,你让我把这家店都卖了,我也赔不起他的这个医药费。其实我是去做调解的,但是那天很无奈,但最后节目的结尾我把这个外卖员的银行卡号打在屏幕上,希望社会上的好心人能够给他捐款。那天向我们爆料这个新闻的就是点外卖的这一位顾客,事后我就问他,我说你为什么要打我们电视台的电话,冒着要上电视的风险,他说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就在想如果那天我没有点这个外卖的话,他是不是就不会摔倒了,我就是有一种负罪感。负罪感,我觉得这就是这个辩题真正在讨论的东西。所谓有罪,并不是宪章法典上的条文,而是我们每个人内心的心理感受。……所以,我在想,作为一个恶劣天气点外卖的顾客,他的负罪感是从何而来呢?我觉得就是我花钱,给别人添麻烦了,我为什么在恶劣天气要点外卖,因为我担心冷冷的风雨在我脸上狠狠地拍嘛,我担心地震、泥石流和海啸直接把我带走,我怕承受这些,所以我花了小小的外卖费,让外卖员替我去承受这些。我通过花钱,把己所不欲施与了人,而这,就是我负罪感的来源;我们看看那些外卖员,很多比我都大不了几岁,他们中的百分之八十没有劳动合同,几乎百分之百的人都买不了工伤保险,如果他们受了伤,没有人可以给他们保障,恶劣天气来临的时候,我的父母想到我,穿着睡衣窝在沙发上,等着人送饭上门,他们的父母想到他们,穿过风雨,为别人去送饭,这份心疼,就是我负罪感的来源。当我承认我有罪的时候,有什么意义呢,我承认我有罪,会激发我内心的善意,我愿意当他来的没有那么快,饭没有那么热的时候,不要给他脸色看,我愿意打开门看到他的时候,给他递上一杯热茶,当一个外卖员穿过风雨来到你门前,你打开门,看到他湿漉漉的、风尘仆仆地站在你门前的时候,你可以说:对不起,我让你受罪了。你也可以说:这是你的钱,出门左转。前者,就是负罪感所引发的善意,后者就是我们所谓的职业使然,如果一定要在这中间做一个选择,我宁愿承认我有罪。承认我有罪,能够让那个穿过风雨给我送饭的人有一点欣慰,有一点甜地离开我的家,我觉得这就是承认我有罪最大的意义。

  高晓松:……你冷冰冰的逻辑,观众不会真的产生共鸣,但是你这个,为什么我持这一方,最终我为什么要走这一条路,是因为它激发了我人生的善意,这件事情简直太好了。说明什么呢,说明坐在书斋里的读书人,真的要走出去,真的要做田野调查,真的要在街头了解百姓。我们已经自诩自己都已经是无所不知,但你说的很多事我们完全一点都不知道,听得真的很有触动。

  (注:终于等到你~一直觉得奇葩说就是缺少了这么一号人,接地气的人,不是小众圈子,不是私人生活,而是普遍大众的生活常态,能够由此往上升一层,搬到辩论的台上。这一次觉得高晓松说得太对了,很多时候觉得读书人就是缺少了一种实感,总是有种空中楼阁的感觉,其实我自己也是一个样。还记得做毕业论文的时候,我们组有好几个都是查阅文献的方法,答辩的主席看得出来是很嫌弃我们的,我想他心里肯定是觉得学生作为一个学生的样子,好歹要有个实地的研究和调查,要去接触,要去做,读书人不止于“读书”。“理论联系实际”是硬道理,理论可以指导实际,但现实经验是理论基础,所有的理论都是从经验中总结出来的,没有了现实的经验就谈不上什么理论了,这是本科的学习当中,老师带给我最大的感触。读书人以“读圣贤书”为傲,但是不能忘却这些圣贤书都是从生活中来。很期待董婧的表现。)

  《奇葩来了》影评(四):想做一个奇葩

  我真的想做一个奇葩,可是我却不敢,也没有什么办法做一个奇葩。

  康永哥的《康熙来了》停播了,矮大紧的《晓松奇谈》还在看,关于马东我只知道马季的儿子。这么三个人的《奇葩说》也到了第三季了。

  我也行不赞同他们的想法,也不赞同他们的生活方式,只是觉得他们真的很做自己。

  可是这个"做自己"到底是什么,我也不清楚。是肖骁的少奶奶,是不要压抑天性的范湉湉,是温柔一刀,还是吃货。随便啦,自己就是自己。被压抑的也是自己,放开点的也是自己。

  其实在这两季看下来,我最喜欢的还是矮大紧,我的男神。

  管他呢,我的男神最帅啦。

  我有被说服过,女生要主动追求爱情,可是,我却依旧没有行动。

  我不能理解有些道德观,可是却又觉得好像也不关自己什么事。

  现在生活的这个世界,什么才是正确的三观,我不知道。看那些奇葩,看那些神座,看那些马晓康。

  《奇葩来了》影评(五):奇葩年年有,何谓之奇葩

  奇葩年年有,何谓之奇葩

  文 / 庆言渊

  因为打辩论的关系,在《奇葩说》第一季的时候就因为得知马薇薇会参加,所以成为第一批拥泵的粉丝。第一季像范湉湉,一开始我是不喜欢的,因为她实在太吵了。但是,习惯了她的表达方式之后,竟意外地觉得她说得真不错。

  以她为例,(冒犯一点地说)年纪在三十岁以上了,长得也不漂亮,说得不好听一点,真像黑山老妖,说话又粗鲁又不节制,语速还快,让人难接受。我想,大概有一大批人因为这第一印象而选择了放弃听她说话。我也是一样。但感谢有蔡康永老师那样的温和派,以包容接受一切选手,让我起了“何不听听看?”的想法——说到这儿,这是《奇葩说》这个节目带给我最大的改变了,学会”何不听听看?“的态度——有时候,你真的会发现不一样的地方。突然之间,就爱上范湉湉了。

  《奇葩来了》,是《奇葩说》第三季的海选节目。能够把一个海选节目做得比正规节目还正规,这些年我只看到《奇葩说》。而出现的选手也给了我太多的惊喜。先说说我一开始就认识的两位,张晓晗和鹦鹉史航。两位都是从事文字工作的。前者是我高中时就知道的作家,后者是我在微博关注的大号。看了《奇葩来了》我才知道原来史航竟然是《铁齿铜牙纪晓岚》的编剧。

  张晓晗的风格和第二季的柏邦妮很像,有一种”润物细无声“的风格,这大概也是作家的特征——像蔡康永老师,似乎就是这种门派的师叔祖——所以,蔡康永老师才会对柏邦妮和张晓晗这么严格吧,我记得蔡康永老师很少对柏邦妮有过表扬,在海选中给张晓晗的也是”走开“(即淘汰)。和热热闹闹的奇葩说整体风格不像,这种”润物细无声“的风格虽然很打动人,但是在整体之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不过,说到这儿,我就想说说我对奇葩这两个字的理解。

  对于大众而言,奇葩应该更偏向于一个贬义词。我们看见一些很奇怪的人、很奇怪的事,都会脱口而出“真是一个奇葩!”即使是我,说出这句话的我,也难免于俗。像肖骁,如果是出现在现实生活总,一定是被大多数人攻击为“娘炮”的。像范湉湉,如果出现在现实生活中,一定是被大多数人攻击为”黑山老妖“的。这两个人都只是代表。哪怕是仅仅以犀利作为风格招牌的马薇薇,如果放在生活中,一定也是不受欢迎的。因为对于日常生活而言,没有多少人会专注你这个风格外表之下,到底是什么样的一个内在,也没有多少人会真正倾听你说的话里面,是否真正有价值。这是大众交往的一种通病。我们认识一个人,常常会在最开始的几十秒就下一个粗糙的定义。然而,如果未来不深交的话,我们对那个人的认知就仅仅局限在那个粗糙的定义上面了。

  但《奇葩说》这么受欢迎,应该不是因为这些奇葩的风格和外表才对吧。是不一样的态度。更加准确地说,是一个平台上存在的不同意见,你发现,每一个都有它存在的理由。就好像我们所处的世界,从来不是黑白分明的,我们认识的人,从来不是好坏可以界定的。悲催的是,我们常常不愿意承认这一点。直到有一天,《奇葩说》出现了,它把这些东西都非常坦诚地放到你的面前,你不强迫你选择,不强迫你表态。它仅仅隔着一个电脑屏幕,潜移默化地就影响了你。而你,也接受了被它影响。

  所以,奇葩其实并不奇葩。所谓的世俗的奇葩早在海选就被淘汰了。剩下的人中,都是一群披着奇葩的外表而三观不能再正的人。不然,我们爱的都是一些三观不正的人吗?应该不是的。

  《奇葩来了》影评(六):奇葩的存在,是允许

  2016的《奇葩说》已经播第4集了,先说下印象比较深的几位选手:有一个说评书的,他善用用中国传统文化,讲完一个故事引出一个道理,使辩论情境化,水平也得到升华;有个台湾黑道老大的女儿,小时候被妈妈卖掉,又被奶奶买回,学会做人,充满正能量,只要现状活得有激情,就无所谓浪费;颜如晶的师兄,很抢手,相信接下来会一展实力;大胸妹,呵呵呵,看之后的表现吧,反正目前觉得不咋滴;王嫣云,之前网上热传的人大苏紫紫,通过裸照来引发人性讨论,很佩服她的勇气,她的态度也让人感动,愿意说出曾经被人不解行为的原因,坦诚成长;还有个说相声的来了,最后离开,场上不入戏,用他自己的话“可能相声真不适合辩论,聊不到一块”;此外,《康熙来了》停播,引来挺多粉丝的“寻仇”,有个“康熙来了接班人”来到现场,叫大王,很有范,也算是触到蔡康永的肋点,蔡康永透露,之前做《康熙来了》,他不够自我,主持人是为来宾服务的,要为他们说,而如今他可以为自己说,说自己想说的。

  趁周末两天看了4集《奇葩说》,觉得这是个很棒的节目,允许多元化的存在,允许~

  近期的辩题有,恶劣天气点外卖是不是有罪?发现好朋友的对象出轨要不要告知?高材生当全职太太浪不浪费?…

  以上仅供参考,欢迎更多的朋友参与讨论

  《奇葩来了》影评(七):一个好的奇葩要怪而不邪

  《奇葩来了》又开播了,马东假装裸奔调戏着观众进场,高晓松去外面浪了一圈,康永结束了《康熙》,三个人就这样又走到一起带领众奇葩拉开群雄舌战的序幕。

  第一集老实说,不够精彩。虽然咆哮警察小哥长得实在有点萌,段子讲得也是真心逗,但显然像我这样贪得无厌的观众对《奇葩说》的期待可不只是高潮一次就满足。

  而当这位姐们儿走上台的那一瞬间,我就觉得自己的尴尬症发作地要冲破天际了。

  姐们儿一边说着因为胸大倍受困扰的人森痛苦,一边说着既然别人无法不看到自己这个特点,不如就直接坦然一点儿让他们明明白白看清楚。与此同时每一句话都不忘调戏一下高老师,表达自己对高老师从内涵到颜值的如滔滔江水般的膜拜热爱之情。

  毫不夸张地说,我真是起了一身密集的鸡,皮,疙,瘩。

  还好高老师没有被这滔滔江水般的爱戴之情冲昏过去,面对索要了半天的抱抱,只肯伸过去个手指尖跟人家握握手。

  尼玛,谁来拯救我的尴尬症啊啊啊啊啊?!

  不过看到这里,我突然意识到一件事,那就是:即便是宣扬奇葩观点的《奇葩说》,仍旧代表着主流价值观的需求,即便这个主流价值观仅仅只是当下社会年轻人的主流价值观。

  但总归,它仍旧是一种流行。

  也就是说,当我们在欢迎奇葩的时候,我们欢迎的只是剑走偏锋的鬼精,而不是走火入魔的妖怪。

  这句话翻译成人话来说就是:无论用多么奇葩的言论,吊诡的辩论来表达,一个能够被接受的奇葩,也总归要有一个正确的三观。

  所以这么说来,你看到的从来都只是包装上的奇葩:

  三十多岁没把自己嫁出去但从来不压抑自己天性的范恬恬;

  蛇精脸神经病的肖骁,表现出再任性再刁钻你也不觉得人家多变态,毕竟不伤天不害理不碍人的活在自己的自由里;

  还有犀利如薇薇姐,随时要把对手生吞活剥了的架势,可一句"我是绝对的丁克,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对的。这就是我对爸妈的不孝,我认",你就知道这三观有多正。

  所以,这些看起来穿得花里胡哨,口出狂言的年轻人,不过代表了一种新的正在年轻人中兴起的价值观:推崇个人与自由。

  而他们表现出来的种种奇葩行为,只是因为他们捍卫自己自由思想和独立生活的权利。他们倍受喜爱的原因,从来不是因为他们是真的奇葩,而是因为他们真的勇敢,勇敢地表达出那些你想说不敢说,或者不敢大声说出来的话。

  而当一个露着胸却说不出什么有内涵的话的姐们儿上来展示一种不正常但却乏味的奇葩表现的时候,你只会感觉到某种尴尬,不愿同这样的奇葩为伍。

  原因很简单,因为你在一定程度上愿意让范恬恬、肖骁或者马薇薇偶尔代表一下你,但丝毫无法与这个只知道对着高老师的脸冒星星眼的妹子产生任何共鸣。

  这便是大众时尚的铁律:流行之所以成为流行,是因为与我有关,因为可以更加突显『我』的身份。

  追逐一个明星,追捧一个节目,追随一种价值观,都是因为在别人的表达中,你感觉一部分的自我被表达和释放了出来:

  你喜欢井柏然不喜欢wuli滔滔,因为前者帅后者蠢,这可以体现出你的智商情商和审美水平;

  你喜欢听《晓松奇谈》不喜欢《奇葩说》,这代表着你的更爱风雅还是娱乐;

  你坚信自由至上还是愿意接受自我作为集体的一份子,决定了生活中许多的选择:怎样的工作,怎样的亲密关系,怎样的生活方式。

  所以,《奇葩说》的受追捧,从来不是因为这是一台表现妖魔鬼怪的奇葩们的节目。

  不是,它的受追捧在于,它传播了能够最坚定、最强有力地表达这个时代最前沿的主流价值观的人的声音。

  简而言之,《奇葩说》之所以受欢迎,不在于它推崇奇葩,而在于它超级无敌正的三观——至少,是对它的观众群体而言。

  人终归是一种自私的生物,总是会不自觉地把『我们』、『他们』分清楚。所以,今天这世界就算走到了宣扬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康庄大道,但也远还没有到接受同任何类型的奇葩们安然共存的大同世界:

  要做一个被人喜欢的奇葩,首先要做到的,是如何与别人相同,而不是相异。在这里,相同是道,相异是术。

  当然咯,你仍旧有权利做一个不要求被人喜欢的奇葩,这没人能够阻止你。

  你开心就好。

  可是在电视节目里,在公众话题里,真是没办法,观众啊,总归还是爷。

  这你也还是得认。

  《奇葩来了》影评(八):《奇葩来了》几个不好的倾向

  《奇葩说》第三季有几个不好的倾向:

  1、用情怀堵嘴,把选手观点中的“可疑”的不正确,扩大成“确定”,然后进一步变为“可憎”,自己站上道德的高地,这方面高晓松、马薇薇最明显;

  2、所谓多元的价值观,越来越多通过主动标榜,而不是通过不同选手的观点来暗示,中间穿插越来越多说教式的纯字幕,也显示了节目组的表达欲之强,这多少有些喧宾夺主;

  3、越来越多地呈现出一种属于小圈子自得其乐,异类越来越少;

  4、把个人喜好置于逻辑思辨之上。

  1月30日这一期,蔡康永守住了节目的底线,给予了观点基本的容纳空间,让人失望的是,甚至马东都有些被高晓松带跑偏了。

  当然,节目目前仍处于筛选人员的阶段,真正的观点混战还没展开。希望以上的担忧只是节目某个阶段的临时产物,而不是全部。

  总结起来就是:因为《奇葩说》提供了真正不同的声音,也因此承担了太多的期待,无论是观众,还是节目组本身。而这份期待,目前有逐渐变成强行说教的倾向。价值观一旦变成字幕或户外“大字报”,也许就离背弃更近,而非笃信。

  《奇葩来了》影评(九):不是与别人不一样,就能称为奇葩

  奇葩说一集不漏地追到了第三季,也想说说我的感受。

  评论里很多都说第三季没有以前好看了,新奇葩也不是那么有意思了。其实我觉得从选手的实力和素质来讲,海选中剪出的选手水平跟前两季是差不多的。但是感觉跟前两季相比,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选手越发地有噱头了和有目的性了。有的是来讲故事的,有的是来挖角的,有的来赚人气博眼球的,有的是来让人尴尬的。总之,真正沉下心来想用语言来征服别人的选手不多了。

  但我也清楚地知道这就是一个让人彰显自己特色的舞台,不管你是什么样的人,我们能不能理解,你都是有权利去show off,去张扬,这是奇葩说的初衷,也是最难坚持的理想。

  因为它毕竟是一个节目,一个需要靠噱头提高收视率,靠收视率养活节目组,靠节目组来整合运作内容演员的一个完整的商业链条,所以一切变化都是正常的,因为奇葩说的确火了。那么坚守初衷才是它努力的方向。

  第四集是看着最尴尬的一集,除了评书小哥有点意思,其他的选手都是槽点满满。但是做节目,表演占很大的成分,所以怎么去控制良好的台风,把握好在观众面前表演的那个火候,不仅仅是要靠实力,更是要靠对大众审美口味的敏感度和对独特风格的见解。因为这里偏爱的是与众不同却有格调的奇葩,而不是正常人类或者是纯奇葩。张晓晗属于正常的,芒果台来挖角的姑娘属于纯奇葩的。

  对于第三季最开心得一点是因为高晓松的回归。原本对这个长相没有任何特色的老男人一直无感,但是看他的节目,看他永远傲视一切,自带屌屌气场的行为语言,于是渐渐产生了好奇。好奇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感兴趣的开始,如果之后你探索到的东西高于你的预期,那么它就是你对这个人由好奇变成好感的入口。我就是在对高晓松的探索之路上产生了对他的好感,这个有才有阅历有感悟,骄傲清高又懂得自持的诗人(比起音乐人我喜欢叫他诗人),自黑时云淡风轻,认真起来正直严肃,都与当下的大众审美是完美接合的。

  第二集里拒绝与大胸女拥抱,一方面我会为这个执着又姿态卑微的女粉丝感到心疼,一方面又想为这个有原则而且不拖泥带水的star拍手称赞。

  他与温柔贴心的康永哥不同,也与长着央视正经脸但永远在憋坏的马东东不同,他是真实的,执念的,顽固的,不羁的。

  我还是蛮期待后面的内容的,至少我相信有这三个形态各异的大宝贝的存在,奇葩说不会沉没。

  《奇葩来了》影评(十):“马晓康”再合体,奇葩们终于回来了

  可能《奇葩说》是为数不多的几档被众网友始终期待的网络综艺之一,因为其大尺度的话题、没有节操的辩论观点,以及每期都有的各式金句,都已经成为了网友们津津乐道且乐此不疲的高品质谈资。

  至于为什么《奇葩说》会成为互联网自制综艺的一个爆款,想必经过前两季的节目,大家已经有了各自的答案,也无需冷眼君再过多证明。

  那到了第三季的《奇葩说》又会有哪些变化,又会用哪些热点话题吸引网友们的持续关注呢?冷眼君慢慢跟你来分析。

  海选扩充,变独立先导节目

  可能第三季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在《奇葩说》的正式节目之前,增加了一个叫做《奇葩来了》的先导节目,目前已经播出了前两期。据了解,《奇葩来了》将会总共播出8期,分四周播完,这一季的新奇葩选手都将从这8期节目中产生。

  我们把时间往前倒一下,看过第一季《奇葩说》的网友应该还记得,当时节目一共播出了四期海选节目,分两周时间播完。但是到了第二季,传统的海选环节被放弃,而改为通过新老奇葩的实战辩论,选出最终能继续留下的选手。

  而到了第三季,传统的海选节目回归,不仅延长至8期,还以《奇葩来了》作为一档单独的先导节目而存在。所以这一调整,应该是目前看来的一处最大的变化。

  将海选的体量增加一倍,并且作为独立的先导节目而存在,应该说是节目组深思之后的结果。为什么这么说,这恐怕得回到“海选”这一特殊的内容形式上去分析了。

  为什么很多节目都会有海选,尤其是众多音乐选秀类节目,更是将海选放大到全国几大赛区?从节目组的立场出发,一方面是希望能从众多的选手中挑出真正符合自己节目要求的人,而另一方面则就是希望通过海选中的各路神仙妖魔,迅速制造话题,吸引网友们的关注。从网友的角度出发,为什么很多选秀节目,网友会对某些选手那么死忠,就是因为他们是看着这些选手从海选一步一步晋级到最后的,这个过程是网友乐于参与的,是情感的累积。

  之所以第二季没有海选,可能是考虑到时间周期非常紧,对于一个连续运转的团队来说,是很难操作的。所以到了第三季,加上有相对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海选回归也就成了必然。

  但是将海选扩充至4周8期,冷眼君唯一担心的就是能否持续的有话题爆点,让网友有耐心坚持看完。第一季的海选制造过“清华学霸谈迷茫引高晓松怒批”这样的话题,一下就让节目成为了网友热议的焦点。那到了第三季,还能有多少类似的劲爆话题能够支撑8期节目稳步前进呢?

  所以,冷眼君对扩充海选并独立成节目持赞成态度,但是希望能在这8期节目中持续且有节奏的制造爆点事件,让网友对此形成为一种习惯,那就算成功了。

  规则的微创新让节目屡有新鲜感

  第三季节目,“马晓康”再次合体,也让节目回归到了最初的话语体系中去,而这更像某种轮回似的,即便自身都发生了一些改变,但还是会再次聚首。

  在这一年里,高晓松离开了恒大音乐加盟了阿里音乐,蔡康永主持了十二年的《康熙来了》也正式落幕,马东也从爱奇艺辞职创办了米未传媒。就像是约定好了似的,彼此都带着新鲜感再次合体,一定会碰撞出不一样的味道。

  这三位的变化注定将给节目带去一些新鲜元素,那回到节目本身,导演组也在煞费苦心的进行着调整。

  第一季结束后,很多网友都在问,第二季会怎么做,那些刚捧出来的奇葩们就不要了吗?结果第二季的做法就实现了新老奇葩的对战。那第三季呢,还是新老奇葩的对战吗?不,这一次进行了战队分组,由前两季的冠军作为队长,分别挑选前两季的人气老奇葩组成战队,然后再通过海选,增加各自的队伍人数。

  分战队的这一微调,看起来很简单,实际上是从一开始就将整季节目的线索进行了初步的设定,增强的对峙感,让火药味从海选就开始产生。另外,有了战队之后,也让8期的海选在逻辑上得以成立,都想争夺优秀的选手到自己战队就成了贯穿整个海选的基本动机。

  低调的造星平台

  《奇葩说》可能相对那些阵仗奢华的音乐选秀节目,有些低调而朴素,但是其造星能力却丝毫不弱。第一季捧红了马薇薇、范甜甜、肖骁和颜如晶,这几位也成功签约了米未传媒,当然还有艾力、姜思达和花希也是人气很高。第二季捧红了邱晨、陈咏开、陈铭和樊野,其中樊野也因其俊朗的外表签约了米未传媒。所以,大家都逐渐意识到,《奇葩说》绝对是一个低调的造星平台。

  于是第三季,越来越多想红的人蜂拥而至,不仅包括半红不红的人,也包括过气的娱乐圈边缘人物,每一个人都是抱着一颗想红的心来到节目,而且不惜从海选开始自降身价进行面试,可见这个平台的魔力有多强。

  从前两期的《奇葩来了》可以看到众多熟悉的面孔,不管各自举着怎样的旗号、被导演组设定了怎样的标签,都掩盖不住内心的那颗蠢蠢欲动的心。

  史航这样的大神级人物来参加确实意外,一出场,就引来全体成员起立欢迎,后续言之凿凿的论点也是让在场众多老奇葩所叹服。当年的选秀鼻祖选手师洋居然也来了,自带话题的这位完全是第二个肖骁。好声音选手王韵壹也来到了《奇葩说》的舞台,综艺节目串子大王也找了一个康熙接班人的点强势回炉……

  这还只是前两期,相信后续应该还会看到更多熟悉的面孔。可能这里面有些人是真的为了红,也有的人是怀着偷学技艺的心态来的,但不管怎样,这个平台已经变成了另一个造星平台,是进入娱乐圈的又一条捷径。

  《奇葩来了》+《奇葩说》,第三季的战线将比以往更长,但也相信欢乐的时间也会更长。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