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虐杀器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虐杀器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2018-05-01 21:2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虐杀器官》好看吗?经典影评10篇

  《虐杀器官》是一部由村濑修功执导,中村悠一 / 三上哲 / 石川界人主演的一部科幻 / 动画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虐杀器官》影评(一):人脑里到底有多少思想是真正属于自己

  语言文化对人的思维侵蚀和影响到底有多深刻,细究起来其实是非可怕的。自我到底存不存在,自我的形成到底受到了多少强制的外界因素的影响。看虐杀器官的时候突然间想到了很多很多,父母对我们的影响,教育政策对我们的影响,常听的音乐对我们的影响……道德伦理和我们所坚持信念,在未来真的可以肆意妄为的扭曲吗?说不定那种科幻小说描述的未来,现在已经在世界某个角落实现了也说不定。为了维持虚假表象,要用更多血淋淋的现实支撑着。里面有句话我印象特别深刻:地狱不在这里,地狱在你的脑子里。

ps: 里面的科幻武器是真的帅爆了,很多灵感应该有取材自然界生物特性吧……人体任何器官和部分都能操控,虹膜,指纹,血液

  《虐杀器官》影评(二):无法被剧透的影片

  看到标题《虐杀器官》,已经产生疑问。这是动名词结构?还是形容词+名词?

  观影的过程发现所谓“虐杀”,其实更贴切是指“屠杀”。而“器官”……他意思是“语言”,这就更谈不上是“器官”……(细胞组成组织,组织组成器官,器官组成系统,系统组成个体。“语言”用器官来表示?没有共性。)

  至于剧情,没剧情。

  全片只为了表达一句话:语言能引起屠杀。为了要让故事中的人物说出这句话,硬是凑出了一部片。

  影片的过程就是:捉约翰——约翰逃走了——捉约翰——约翰逃走了——捉约翰——约翰死了。

  全片推进全靠嘴炮,各种自说自话。动作场面、血腥暴力场面也并不出彩。(之前看了《生化危机:复仇》,里面的近身打斗场面行云流水精彩。)

  主要角色行为背后也毫无逻辑目的性——

  约翰,老婆孩子死了,之后就变成散播屠杀种子的人。那是因为爱妻产生的反社会行为吗?爱个屁啊,老婆死的时候他正跟小三外国PaPaPa。

  露西亚,约翰的小三。帮约翰设陷阱捉了男主角,但后来重遇男主角又拿枪指着约翰。(你一时一个样到底是站哪边?)

  男主角,一直刻画没感情士兵,冷血执行任务,杀小孩毫不手软,后来却老是追着约翰问——露西亚呢?!露西亚在哪里?!非常幼稚。你是丢失了心爱玩具小孩子吗?如果是跟露西亚有过一Ye情所以产生了爱,那还能说得过去,但事实上并没跟露西亚经历重要事情……

  影片格局很大,舞台全世界,引用句子爱用卡夫卡,播首音乐也要告诉你那首是贝多芬的《月光》。看了开头还误以为是很宏大的剧情展开。然而……只有空壳,在文艺、世界性的外表下,是小学生构想世界大战的那种程度

  想起伊藤计划的另一部片《尸者帝国》,一开场塑造世界观就已经违背经济学规律,而人物逻辑、剧情也是相当让人无语。虽然剧情难看,但《尸者帝国》在动画层面做得相当出色,有精致画面、动画。

  至于《虐杀器官》,缺乏让人赞叹的地方

  知乎上有人说“伊藤计划三部曲都不适合拍成剧场版动画”。我没看过原著可能小说真的不错吧,以上的评论都只是针对改编的影片。

  真正格局大、发人深思的动画电影,我推荐乐园追放》、《苹果核战记1》。比这部片好太多太多了。

  (有一篇影评把本片的嘴炮推进剧情类比得很好,经他这么一比较,你就明白本片差在哪里——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8915320/)

  《虐杀器官》影评(三):开宗立派的科幻片,让时间慢慢褪去他的衣裹,美玉自然显现

  这么低的评分,看来很多人没有看懂,这部作品不夸张的说是开宗立派的,他应用了大量软科学最新成果,而不是以往的硬科学,比如进化心理学的模块理论群体心理学等等,主题上他从根本上揭穿了西方国家的以暴制暴、筑起高墙的安全观是行不通的。

  就电影本身剧情有那么一点散,有些地方不连贯,最大问题情绪积累和最终指向的问题,这个我比较觉得是导演的问题。另一个问题是,这个本子的科学背景太反常规,太不真实大众都无法接受同时电影时间太短,没办法做预先的铺陈,以至于大多数没有了解背景的观众,根本没法看懂。当然伊藤计划在这部作品略略有一点用力过猛,想讲的东西多了一点点。

  只能说这部作品太超前,可是科幻作品的伟大不就是超前吗?

  《虐杀器官》影评(四):观后感,以及一点点思考

  经历了因原动画公司破产导致的延期,剧场版《虐杀器官》终于是在2月3号于日本上映,但我却只能在10月25号发售DVD和BD后才如愿以偿的看到这部作品。但不得不吐槽的是,影片中人物的脸有几次真的崩的,但考虑到是原制作班底临时组建的工作室,也是情有可原

  谈谈剧情,本作世界观设定在911发生后,美国为了应对恐怖主义的再次袭击而加强了对民众的监控。但与此同时,世界上某些地区突然发生了多起屠杀事件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当然不能不管了,马上派情报部门特殊部队逮捕嫌疑人。中间过程就不说了,看过的都知道了。虽说这也算是欧美影视剧中常见套路了,但不得不说引出的反派引发屠杀事件的手段是语言的语法,确实略有新意。不过,虽然语言确实会影响思维,但不会像本作中所描述的那么大,就算是引用了一些语言学的专有名词和语言学家观点一样引经据典这大抵是日本动漫讨论层次东西时的通病了,但单纯作为科普看看还是不错的。其实,这到底能不能真的实现根本不重要,描述语言,或者说语法这一引发虐杀事件的器官,只是因为剧情需要,勉强给与一个合理解释,重要的还是作品本身想要表达的思想。

  在旅馆里,反派告诉了主角自己真正的目的,确实有点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感觉。为何要在世界各地引发屠杀?那是为了不再让妻儿悲剧重演,保护祖国的民众啊。在他们来杀我们之前,就先让他们自相残杀,无力在侵犯他国,就这样把世界分为自相残杀的国家和和平的国家。这简直就是赤裸裸的在讽刺,不,应该说是揭露现实中的美国的对外政策。翻翻美国的发家史,就可以发现这一政策由来已久,比如一战和二战,都是开始保持中立,然后借由制造并对参战国家贩卖军火大赚特赚,虽然中后期都被逼参战,但由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两座天堑,战火并没有波及到美国本土(当然现在不同了,洲际导弹射程足以覆盖世界任何一个角落,如果挂载核弹头那威力更是巨大,所以现在美国即使要损害韩国利益也要部署“萨德”和坚决制裁朝鲜的原因)。接着,在二十世纪四五十年代,借由二战战胜国,西欧战后重建经济疲软时,通过布雷顿森林体系吃了西欧,七八十年代日本开始有崛起势头时又通过广场协议吃了日本,再到九十年代打赢冷战吃前苏联的尸体,美国就是这样一步步靠分裂压榨别国成为世界霸主的。庆幸的是,二十一世纪后美国并没有从中国身上吃到肉,虽然1999年轰炸了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但得益于“911”事件,美国的对外政策开始转向中东,而中国却在不久之后就加入了WTO,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其实,不止是美国,翻开历史书,就会发现欧美发达国家的发家史就是第三世界国家的血泪史。自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开辟殖民地,掠夺资源,压榨劳动力,就这样完成资本原始积累,从此顺利的走上工业道路。一旦被殖民国家有反抗起义,就武力镇压,镇压不了就假装保持中立或支持独立,等当地傀儡政府和独立反抗势力内耗得差不多时再坐收渔翁之利。当发达国家自诩文明国家,嘲笑着发展中国家的民众野蛮未开化时,难道就不自己照照镜子看看什么叫衣冠禽兽?另外,其他还有提到了NSA的监听无线通信情报,让人联想到“棱镜门”事件,美帝为了维护世界霸主地位真是无所不用其极。

  说回正题,作为美国民众,他们知道自己的和平和自由是建立在别国民众的苦难之上的吗?当然,他们不可能不知道,不过就算没有政府和媒体信息管制,他们也会视而不见,因为如作品中所说,人们只会选择看自己想要看到的东西。自私虽然可耻有用啊,所以即便是蒙蔽自己的良心无所谓,只要自己活得好就行。所以最后的任务由逮捕反派变成了击毙,因为反派背后的支持者正是美国参议院议长。结尾处,主角在杀死反派后,自己思考并领会到露琪亚的意愿后,选择了与反派类似却又截然相反的做法,同样通过屠杀语法,但却是对美国施展报复。最后那幕,主角的打了个响指,本作由此结束,留给观众遐想空间,但明白的人一定知道发生了什么吧。不愿做和反派一样固守寒城的居民,不再蒙蔽自己的良心,为了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和平,哪怕是牺牲祖国的和平也在所不惜

  不过,相比官方给出的政治正确结局,在我看来,究竟主角和反派的做法到底谁对谁错其实很难说。也许很多人会说,当然是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和平更重要了。但这么想,就和著名的“火车悖论”难题一样了。这个问题假设你在一个铁轨变道闸的控制杆前,远处有一辆失控的火车冲来。铁轨在你这里一分为二,一边有5个人,一边有1个人。如果你什么都不做,火车撞死5个人,但如果你选择变道,撞死一个人,你怎么选?对于功利主义者来说,杀掉那一个人情有可原。而康德学派则认为人不能作为利益的代价,道德的判断不是根据结果,而是动机,他们会提出你不能把那1个人作为另外5个人获救的的代价。而且你也无法衡量这1个人与5个人之间的分量,救5个人真的一定比救那1个人好吗?万一5个人都是罪犯而那1个人是科学家呢?改变主意了?但5个罪犯的性命真的不如1个科学家重要吗?在这个思想实验的另外一个版本里,没有分叉路,而是多了一个围观的超级大胖子,这个喜欢看煎蛋的胖子的死可以完全挡住火车而救下这5个人,所以,你会不会把胖子推倒铁轨上?这个思想实验揭示了道德判断的复杂性,在杀一个人和看着一群人死之间做抉择——一个永远胶着在我们的法律、行为、科学研究、政治和战争之中的道德问题。「正义」和「邪恶」永远不是听上去的那么简单。我的看法是,人都是有立场的,立场决定了你的思考方向,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是切嗣爸爸,正义的使者并不是那么好当的。作为一个普通人,所希望的不过是自己和身边的人能够幸福快乐罢了,真的到了选择的关头,你真的愿意用自己和亲近的人的性命去换取其他根本不认识的人的性命吗?恐怕很多人都做不到吧。

  扯远了,对于这部作品,我还是持相当肯定态度的,以后有空一定要买原著书来看看。话说吃看完剧场版之后不知道是不是中了伊藤计划的屠杀语法,感觉对于美帝又愈发讨厌了。作为一个中国人,还是希望国家要强大起来啊!

  《虐杀器官》影评(五):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主题也不算小众,值得一看。不过注意部分场景比一般的R15+更重

  先吐槽/警告一句,这部分级是多少来着,映伦R15+?本片有对少年兵的非常残酷的直接描写,还不带“打码”的,比如故意调很暗什么的。 我只是刷了电影院会员卡(有年龄)就直接让我买票,还以为会有什么警告信息要我确认呢。不愧是东宝的片子后台硬就是好,不过怎么上映的都是东宝的剧场……看来大家其实都知道重口味。 所以对这方面比较抵触朋友,如果想看这部的话要再考虑下这个问题。 ========== 下面是简单的影评,先声明我其实日文听力完全不行,以下都是我根据画面瞎编……啊不,如果有因为听不懂搞错的地方,就当笑话看吧。 另外我没看过原作或者漫画之类的改编作品。了解仅限于google出的一些简单信息。所以请当作对本作一无所知的人写的影评,如果有因为对剧情不了解而造成的误会的话,就也当笑话看吧。 本作制作精良,特别是武戏表现很好。比如同样是游戏里已经烂大街的个人隐形科技,电影的观感比我看朋友玩《幽灵战士》或者自己玩《孤岛危机》的时候来得好。 小说改编电影容易在剧情压缩上出问题,这部观感上剧情没有太大问题,对于动画电影来说非常不容易了。 另外原制作公司倒闭了,作为后续接手完成的项目画面和剧情违和感不重倒也是难能可贵。 有人说画面崩的比较多,不过在我看来与其说崩,不如说是画风风格有不协调的地方,可能和接手这件事有关。不是太介意画面的话,这点应该可以放心。 (说句无关的:看STAFF表日语的委婉用词居然是用“破绽”啊……google搜索的时候还会自动匹配到“倒产”这个词。) 不过本作也有缺点,最近看了2部日本的动画电影,都有文戏对比武戏演出效果差不少的问题。对比没有冷场的武戏,文戏总让我有一种快要神游于电影剧情之外的感觉。 倒也不是说这部战斗以外的部分不好,只是对比起来还是差了一截。小小遗憾,总体感觉4星。

  《虐杀器官》影评(六):推荐日本人好好看看这部自己出的电影,也请中国人看明白这部日本人出的电影

  影片结论:杀人的是自私自利的人性,工具则是语言带来的心理暗示。

  无比赞同。

  当初日军侵华、屠杀的前提是,因觊觎中国的资源,无数日本人一直被教育中国人是劣等的“支那人”,根本不必当人看。这就是发生常人无法理解的南京大屠杀的根本。极端符合本作的内涵,可视作本片结论的例证。不同的一点是,当年日本人做的不仅仅是屏蔽良知,他们以虐杀为乐,让人怀疑这些所谓人类的真正属性。

  是的,语言的确能杀人。因为语言是反映人性的镜子,是传达情感意图的工具。说到根本,是给人一个泯灭良知来达到自己目的,却又能为自己开脱的借口。这一点,从古至今一致。如同圣经中对犹太人鄙视的语言,美国鄙视黑人的“Negro(黑鬼)”。种种血迹斑斑的历史结局也不必再展开。这里,我只想请大家关注日本。

  “支那”这个辱华,并带来过血腥禽兽到无可想象的屠杀的名词并没有消亡。新闻上不时爆出的日本高级政客以此名词(常常是无端的)指责中国人。政客的言行以国民的认可为标杆,这从侧面可以看出日本人对中国的看法。曾经看过一个统计,超过半数的日本年轻人仍对中国抱有敌意和鄙视。若不信,能否想起日本那个高端化妆品牌pola,那个靠中国贵妇的钱救起来的大牌,在店门外张贴“中国人不得入内”的新闻?他们是否道歉,是否关店都无关紧要,紧要的是中国人需要明白,一个无论如何仍旧鄙视并敌视你的强大邻居的存在(是的,他们中许多人不只是不喜欢你,而且在还异常强大。可以自行搜索日本的GNP、创新指数和海外资产,以及因中国游客产生的利润)。

  写这些不是说所有日本人都是敌人,也不是宣传抵制日货,只是,还是那句话,中国人,你们,一定要心中有数,时刻警醒啊!

  这部日本人出的佳作。不知天上张纯如若能看到,会作何感想。怀念至美至真的她。

  《虐杀器官》影评(七):自动铡刀

  最震撼的,只有一个:

  主角在印巴交战区活捉约翰。

  运输囚犯的飞机被击落。

  主角一路杀到飞机里,发现队友下半身已经被炸断了,但是队友依然继续战斗,继续心平气和地跟主角对话,直到流干最后一滴血。

  被痛觉调制后的战士,完全成了杀戮机器——没有感情,没有知觉。

  科学没有让士兵成为百打不死的美国队长,反而让他们死得更心安理得。。。

  ——————————————————————————————

  杀人狂杀人的动机是满足自己的特殊嗜好和心理需要,他们是【带着感情去杀戮】········

  现代战争通过民族仇恨和各种动员,让士兵有一个崇高的道德目标去杀人,他们也是【带着感情去杀戮】··········

  而这些未来士兵呢?只是按照训练和程序,各种神经控制下的人肉机器人········就像电脑编程的自动铡刀,把所有塞进自己刀下的东西统统砍了·············

  而对面的士兵,也是这样的机器化的人···············

  ——————————————————————

  片子里那个可怕的战争············

  《虐杀器官》影评(八):影评,虐杀器官

  我喜欢语言所持有的力量。语言能够改变人类这一事实既可怕又趣味无穷。

  有些人因语言而动怒、有些人因语言而哭泣,语言左右着、甚至时而支配着人类的感情和行动,这太有意思了。

  ——伊藤计划《屠杀器官》

  2017年2月3日,《虐杀器官》的全面公映宣布了“伊藤计划三部曲”正式落幕。至此,伊藤的所有科幻小说(《虐杀器官》、《和谐》、《尸者帝国》)都相继动漫化,可喜可贺。

  日本影片《虐殺器官》

  作品类型:科幻动漫

  主要演员:Clavis(中村优一主役)、John(樱井孝宏主役)、Lucia(小林沙苗主役)

  故事概述:讲述美军上尉Clavis在接受“追查John Paul”任务后,自身思想意识上所产生的一系列转变

  上映时间:2017年2月3日在日本上映

  作为伊藤的处女作,《虐杀器官》散发的特殊风味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读者、漫迷前来膜拜。今天笔者借着这篇剧场版影评,也想与各位分享一番此作的魅力与缺憾。

  I,伊藤计划开山之作

  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无论文法、条理,还是思想、境界,都比后两部要得体、深刻。当然我们不用吹毛求疵,将本作与正统的科幻巨作相提并论,毕竟形式上、内容上、思想上都没有太多的可比性与参照性。

  II,惊人的画面表现力

  冲击力+震撼感。作品监督在影片的视觉上,做足了功课。

  血腥、露骨的枪战实录,残骸断臂的战争场景,满目疮痍的街道城市,一幅幅极具冲击力的画面,仿佛将观众带到了杀戮之地,很残酷,很真实。

  阴暗的色调,激烈的战斗片段,拳拳到肉、刀刀见血、枪枪爆头的暴力美学镜头,一次又一次震撼着观众的心灵。那些血腥度爆表的画面定格在人们的脑海中,久久挥之不去。

  III,剧场版与原作的差距

  原作的论调相当精辟,主题广博、不狭隘!

  如:”战争与和平“、”信任与欺骗“、”约束与自由“、”反恐问题“、”语言力量“等等。

  可惜不知何故,小说中某些关键的观点、论调在剧场版中平白无故地消失了,准确的说是被草率处理、一笔带过了。

  打个比方,小说中一直提及的”语言力量”,由语言引发的各类情绪,动怒、哭泣、欢笑...;被语言所支配而产生行为上的改变;及语言与杀戮的相互关联。这么多核心内容,在剧场版中却被“冗长”、“反复”的对话取代,完全无法展现原作的深度与隐意,单从这点来看,笔者有些小小的失望。

  当然有一点不可否认,文学的意境很难用影像画面准确的把握,有些出入,在所难免。

  IV,作品的深意

  ①战争的源头

  在影片中,我们随着画面走过了一个又一个战场,战争的结果使每一个人触目惊心。可是是什么导致战争的发生?有人说是“John Paul”、有人说是“幕后黑手美帝”,但是在笔者看来是“人性”。

  人性之恶导致了所有的冲突,矛盾、虚伪、善变,憎恶、狂傲、暴力,诸多情绪都会诱导冲突的发生,而冲突的最高级就是“战争”!

  ②自由的含义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

  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

  ——裴多菲

  什么“自由”?什么又是“真自由”?

  这是影片中提出的第二个值得深思的问题。在常人看来,没有约束就是自由,这个观点与剧中的Clavis不谋而合。可是事实真的如此?

  生活在被各类监视器覆盖的城市中、一举一动都会被电脑自动记录下来,这样的人生称得上“自由”?不!这只是有限的自由,而非真自由!

  那么何谓“真自由”?(影片中同样给出了答案)

  晓得真理,真理必叫人们得以自由。

  ③语言的力量

  古人云: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从古至今,语言的力量不容小觑!随着时代的进步,语言的效力与日俱增。它不仅可以带动一个人的情绪,甚至可以左右一个地区的局势。所以,渐渐地谎言诞生了,花言巧语将人们的眼睛蒙住,未来的方向不再清晰!正如剧中Clavis的好基友一样,至死都在错误的“迷宫”中随人摆布!可悲。

  ④爱的精髓、精神的归宿

  John因为自己的孩子、妻子在核爆中身亡,精神开始“暴走”;Clavis看见自己所爱的Lucia被杀,悲伤万分,与基友同室操戈。因为逝去的”爱“,处于不同状态的两人都选择了同样的暴力手段去反馈自己遭受的一切,当”爱“的力量转变成”恨“的愤怒,人们失去了理智!人们的精神支柱开始垮塌!

  看到这个场景,在下不禁反思一个问题,何谓”爱“?

  爱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爱是永不止息。(《圣经》哥林多前书13)

  可是当”爱“消失之时,人们应该依靠什么力量去支撑自己脆弱的心灵?是精神?是寄托?是信仰?正如影片最后,主角的独白一样”失去所深爱的东西之时,一定会是新世界的开始“,什么寓意呢?即使天地废去,那可以使我安歇之所长存!”安歇之所“何解?信仰的力量!

  写在最后。《虐杀器官》不单单是一部科幻题材的作品,更是一部影射当下世界风云变幻、极具思考性、现实性的檄文!值得每一位观众,用心思考!

  导演★★★☆☆(改编比较一般,原作的一些要点没有get到)

  声优★★★★★(日本声优绝对佩服,声情并茂)

  剧情★★★☆☆(对话太多,冲淡了丰富的哲理性与思考性)

  视效★★★★★(大片水准,够暴力血腥)

  音效★★★☆☆(ED真心带感,BGM比较一般)

  推荐度★★★★☆(伊藤计划的第一部,必须捧场,不过科幻度不高,思想性太强)

  更多影评+推荐首发于微信公众号“floyd与helen的旅途集锦”,谢谢

  《虐杀器官》影评(九):这个“电影”很一般

  首先夸一下

  导演是做过游戏设计的,所以电影里的装备设计很有趣,尤其是空投仓的设计。

  整体的还原度是值得肯定的,但是我说的肯定仅仅是针对编剧和导演没有瞎特么乱改这种态度的肯定。

  接下来说一下为什么一般

  作为一个经典小说的电影化,无论在镜头,场景,人物表情刻画上都很一般,相对金敏的东京教父和盗梦侦探差的实在是太多了。这其实非常过分,毕竟编剧是吃现成的,世界观,人物角色,剧情链接都已经摆明了,叙事方式却还在用这种极其简单的两个角色对话引出故事走向,非常偷懒,真的是非常偷懒。

  举个例子,假如宫崎骏或者金敏的动画片用这种简单的镜头会怎么样?

  红辣椒坐在虚拟酒馆说:哎哟,这不是粉川老哥嘛,又来啦,来来来,坐!我给你掰扯掰扯你这老是做梦是咋

  回事,然后俩人逼逼叨直到电影结束。《盗梦侦探》完结

  巴鲁见到希达落下来说:大妹子醒醒,俺知道你胸口这块石头咋回事,来来来,听我给你讲。俩人坐在矿山逼逼叨俩小时电影结束。《天空之城》完结

  真的是很没意思,说话谁不会说啊,坐下来聊呗,但是身为动画电影,虐杀器官并没有用到镜头语言去叙事,很苍白,很商业,很无聊,白瞎有个这么牛逼的小说给你们做后台。

  《虐杀器官》影评(十):关于电影和原著小说结尾之我见,以及部分差异情节解析

  首先,我要说一下关于原著小说和电影中部分细节的差别

  首先是电影中在格鲁吉亚被暗杀的前准将是由精神失常的艾利克斯打死的,然后主角杀了艾利克斯。在原著中那个前准将是由主角为了执行任务而打死的,而艾利克斯回国后因为自己的宗教信念以及自身的悲观心理而自杀的并不是由主角杀的,而且在执行任务时艾利克斯也没有失常。

  还有一点原著中主角母亲因为车祸而昏迷,通过纳米机器人维持生命,但是出于植物人状态不会清醒也没有思想,所以主角选择了让医生停止母亲的生命供给机器人,结束了母亲的生命,这一点在电影中虽然没有出现,但是这个事件对于主角的心理有很大影响,让主角不断思考究竟活着与死亡的界限是什么,陷入昏迷的母亲已经没有了思想,她是算活着还是已经死了?自己让医生关闭了母亲的生命供给系统,这么做是对还是错,是那个肇事司机杀了母亲还是自己杀了母亲?

  在原著中还有很大的篇幅在描写主角的梦境,在梦里主角看到了所有被自己所杀的人,其中自己的母亲也在内,这也让主角一直感觉是自己杀了母亲。

  最后有一点,是我自己的推测,在原著中,约翰说明了屠杀文法对于单一个体与个体之间的流通是没有作用的,只有在一个庞大的群体之间反复使用这个文法才会影响人们的判断力。但是在电影中,艾克利斯在执行任务时被屠杀文法影响而出现了失常的状态,而艾利克斯并不属于格鲁吉亚这个群体,那么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屠杀文法对于个体也是有影响力的呢。而主角在后期所做的一些决定,是不是也是受了屠杀文法的影响呢,主角的行动或许已经被约翰安排好了

  原著结尾主角通过学习约翰留下来的关于屠杀文法的笔记,在接受军事法庭审判时在美国境内传播了这种文法,美国开始陷入了种种内战。

  主角曾经质问约翰,为何要散布屠杀,约翰说是为了保护美国,那么有没有可能约翰也是为了复仇呢,约翰的妻女死于恐怖分子所投掷的核弹下,那么他对于恐怖分子肯定有很深的怨恨,而在周边动乱国家散布屠杀气氛,引起内战,是不是也是约翰对于恐怖分子的复仇呢,如果是这样的话,那美国应该也是约翰的复仇目标,因为小说中提到了,美国在禁止暗杀条约颁布后各发达国家就开始采取国家强制介入和国家公然以正义的角色发布战争这种手法来参与别国内政了,而正是因为这种强硬的手段才招的恐怖分子的不满而在萨拉热窝投下核弹的,那么美国应该也是约翰的复仇目标,但是约翰的屠杀文法就是在美国研究的,美国高层对于他的研究很了解,而且他也是美国的通缉犯所以很难在美国肆意传播这种文法,所以他在和主角的交往中暗地影响了主角

  他每次在和主角对峙时都没有立马杀了他,而是和他进行了深入的交谈,而且在电影中主角受屠杀文法的影响更为明显,就像之前说的在电影中这种文法对于个体之间也是有影响的,所以主角和艾利克斯一样被屠杀文法干扰了判断力,而且主角作为暗杀者每次行动前都会进行心理辅导和人工用纳米机器人覆盖脑中同情和良心的部分,长期以来使主角的心智也变得冷漠,使约翰更加有机可乘。在最后威廉斯杀了露西亚后,主角更是失控的说你才应该死在这里,而威廉斯一直是主角的朋友和战友,但主角最后不假思索的和他刀剑相向弃他于不顾这种做法不正是和开头艾利克斯的做法一样吗,不然我是很难理解主角这种突然变成为朋友两肋插刀,为女人插朋友两刀的做法的

  所以主角接下来的行动表面上是为了那些受战争文法迫害的国家鸣不平,让美国也自食其果,但实际上完全是按照约翰的安排进行的,受屠杀文法的影响主角成为了第二个约翰,在继承了文法的使用程序后开始了对美国的屠杀,而约翰,也完成了对美国的复仇。

  还有就是在电影最后,约翰像是和主角约定好什么一样,然后自愿被主角枪毙了。在小说里则是主角带着约翰逃走后和来接应的特遣队会和,然后其中一名特遣队队员还没等主角开口说话就把约翰杀了,并不是主角杀得,而这也让主角对美国的这种毁尸灭迹一手遮天掩盖真相的做法更加感到不满。所以在小说里主角最后的散布屠杀更像是一种出于自我意识所做的决定,而电影中则更倾向于是被约翰影响后才做的决定

  当然这些部分是我的主观推测,希望大家有所指正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