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骄傲》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骄傲》经典影评10篇

2018-05-07 21:03: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骄傲》经典影评10篇

  《骄傲》是一部由马修·沃楚斯执导,本·施耐泽 / 乔治·麦凯 / 帕迪·康斯戴恩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 / 历史 / 同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骄傲》影评(一):无题

  真实发生在英国历史上的一段事件,充满了人性光辉

  同性恋支持旷工罢工组织

  影片表现方式乐观冲淡了当时过程可能的艰难

  1984年,英国保守风气下,从接触理解,再到包容,确实不容易

  现实中,LGSM和矿工们一起战斗到了最后一刻,友谊最终换来了友谊

  而影片中表现出的一些真实的细节也确实打动人心

  2014年3月,英国同性恋结婚已经合法

  当下网络发达信息获取方便,也确实冲淡了那些无知带来的误解

  虚构人物joe的成长其实不仅仅是在同性恋这个题材上,应该对所有人,人生只有短短的时间,应该要正视自己不同,骄傲的活着

  《骄傲》影评(二):每个人都是同性恋

  献给迷茫中的绿年酱

  绿年酱跟我吐槽,一个我其实并不太关心故事。总而言之就是明明是她作对了,为什么反倒要被人鄙视,BlahBlahBlah。作为一个傲娇矫情滥情愤世嫉俗却又自卑玻璃心,我明白她的感受

  自卑的人——不,应该去掉“自卑”这个定语——人多多少少都会被“正常”这种多数人的暴政胁迫着。

  我在民企工作,不能自诩是个高文化素质的新世纪人才(恩,我就是,羞羞哒),面对一群初中毕业四十岁开外说不清普通话两言不合就跟你吵起来的大叔沟通有些困难

  记得上班第一周,我写了个清单详细阐述了我需要得到的帮助、资料未来规划和自我定位等,递给副总(我师傅)过目。他翻了两页,答曰:“明天开始去大装配帮忙,你这种东西没用的。”我真的是惊呆了!

  于是,在接下来两年的时间里,面对这群各自为营、胆大又不敢妄为、永远捡了芝麻掉了瓜、重立场不重利益的中年大叔们,我背着各种不务正业的骂名,才终于完成公司全部工作流的梳理和改善意见。而我两年前就该执行的工作计划,现在才慢慢开始。

  我不否认我没有什么经验却一副学究样的清高,不愿过多参与基层事务理想化所有工作的缺点。这群大叔摸爬滚打二十几年,积累无数宝贵经验成为实际操作能力极强的执行者,完全不必要听我这种纸上谈兵的小喽啰。只是,六个月多方协调简单就能完成的工作,为什么要拖我两年无比珍贵青春啊。明明两年前就意识到的问题,为什么要选择这种伤筋动骨改革方式啊。滑稽的是,每次副总喝醉酒,都会一副大公无私面孔告诉我,“工作上你有什么不满意和要求就跟我提,我尽量配合你,别老是一个人闷头干。”我早就说了啊喂!

  两年三个月过去了,我终于明白问题不在于“为什么不”,而是“为什么要”。当剥离“文化人”的优越感,真正认识自己的时候,这种纠结就变得矫情又软弱

  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就像同性恋。明明LGSM是要帮助别这群离了煤矿就什么都不是的工人啊,明明委员会每个人都说“I have no problem with what they are, none of us do”啊,为什么Cliff这个老基佬(Bill Nighy嘟嘴好萌啊,好喜欢他,喜欢他扮演的每一个角色)和Mark握手的时候要露出鄙夷的神态啊,为什么筹集了几千英镑反倒要被无知的矿工投票出局啊。

  我出离愤怒啊,可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

  Jonathan是英国第二个确诊AIDS的人,Mark最终也死于这个男同的噩梦(除了非洲等贫困地区,男同是AIDS传染率最高人群)。Joe的哥哥还恶毒地称AIDS为“Anal Injected Death Sentence”。如果社会能够认同并做好相应的教育,这些本应如夏花绽放生命可以酿出更美的果实

  是啊,世界就是这么运转的。

  就像身边那些本应成为画家音乐家作家孩子,面对家长心中的“别人家的孩子”的压迫,最终成为像我一样为了票子、车子房子拼命的机器。Joe的妈妈说:“It’s such a terrible life. It’s lonely, is that what you want? Hiding from people from work, for everyone, keeping secrets?”这不止是同性恋生活描写,这是每一个“不正常”的人都要面对的问题。落魄一生如梵高的艺术家,背着一把吉他北漂的歌手,沉浸在文字里的书呆子,被关在地下室钢琴家,其实在无私帮助他人的“圣母”(有些“圣母”是很努力在帮助他人的,比如陈岚,有些只是键盘侠,比如我)。他们也知道前路漫漫,但在责难之前,能否宽容地问一句“Is this what you want?”

  没有。因为这个世界就是这样运转的。

  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子里很难,我们要做Mark说的“When somebody calls you a name, you take it and you own it. ”然后,找到我们的同性恋社区,遇到Mark之于Joe一样教会我们“You are not leaving, you are running”的人。

  电影的结局看起来很美好。Joe接受了自己的身份,“No hiding, no running, no apologies”,离开家人。矿工工会最终也履行承诺,“Shoulder to shoulder,hand in hand”地帮助了同性恋的游行,保障同性恋的合法权益。可是不知道多少人像Mark Ashton一样在26岁便像流行坠落,一如我们曾经渴望、现在压抑已久或者忘记的“不正常”的梦想

  所以,我们每个人都是同性恋。

  至于绿年酱,面对质疑和不屑,笑着假装麻木就好。不要恐惧或愤怒,只要你知道你是谁,一直保持那颗赤子之心。反正我已经熬出头啦。

  《骄傲》影评(三):一起看吧

  1984年,英国首相撒切尔夫人采取铁腕手段打压工人运动,矿工群体发起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罢工。在同年的伦敦同志骄傲游行中,一群男女同性恋决定主动为罢工工人筹款。然而尴尬随之而来:工会竟然羞于接受他们的资助!这群同性恋决定绕过工会,直接走进工人家中。他们驱车前往南威尔士的一个煤矿村庄,给工人家庭带去了钱和物资。两个出身背景天差地远的群体从此产生了意外温暖的接触,并且在政府高压下结成了最不可能的联盟。 《骄傲》改编自真实事件,不仅拥有80年代工人运动的历史影像,也记载了英国同志史上最感人的一页。两个群体从偏见到包容、从误解到联盟的蜕变充满欢笑泪水,又让人为之动容。《骄傲》获得第67届戛纳电影节酷儿棕榈大奖以及英国最佳独立电影奖,同时提名2015金球奖最佳喜剧电影。©豆瓣

  《骄傲》影评(四):爱人同志,理解万岁

  1984年10月,一辆被各种涂鸦抹得花枝招展黄色货车停在了南威尔士小镇Onllwyn市政集会厅门前。从车上跳下来的男男女女穿着鲜艳行为举止间透着山区从未见过的雀跃深情。这是一群来自伦敦的同志,他们专程驱车前来,为彼时正处于长期罢工中的矿工加油助威。不过,这群自称“同志支持矿工”协会志愿者并没有受到镇民的待见。80年代保守的社会风气下,同性恋仍旧被视为一种精神疾病,一种人性的扭曲,即便同志平权运动已在过去的二十年间全世界范围展开,恐同思维仍旧大行其道,同志仍旧是社会的边缘人,在日常生活中亦饱受歧视,当得知一群娘娘腔想要为工人运动摇旗呐喊,保守的英国社会中已是一片哗然

  1985年6月,一年一度的伦敦同志骄傲大游行如期举行,当参加者们兴致勃勃地扛着标语大旗来到现场,却被告知今年的游行中不允许出现带有任何政治因素口号,在游行队伍周围不停晃荡的警察不怀好意建议道,“雀跃点,这是场派对,别把一切都搞得那么极端”。不过,在这场盛大的游行中,仍旧有超过一万名示威者走上街头,规模大超以往,也从此改变了“骄傲游行”的内涵。令人颇感意外的是,走在队伍最前列的方阵是来自威尔士的煤矿工人公会的代表

  工人阶级和同志之间生发的革命友情,是上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运动中被人遗忘篇章。80年代初期,新自由主义政府决定关闭境内的二十余处煤矿,使两万余名矿工面临失业的命运。英国北部和威尔士地区的矿工工会为表达自己的抗议,于1984年开始,发动了一系列大规模的罢工。然而,长期罢工导致工人收入大幅度下降,雄心勃勃的矿工工会经济捉襟见肘。正在此时,“同志支持矿工”组织向他们伸出了援手。一边是被撒切尔谋杀在货币主义祭坛上的矿工,一边是在保守的社会中充满困惑的同性恋者,同为弱势群体的他们破天荒地达成了政治同盟,在斗争中相互支持,反对法律权威的压迫。马修·沃楚斯充满活力的影片《骄傲》带领着我们重返现场,以期铭记这段重要抗争史。

  在《骄傲》之前,《米尔克》已经向我们展示了同志作为一种力量如何极尽周旋,在政治的舞台上发声。而《骄傲》中描绘的平凡同性恋者,则属于更为底层的社会阶级。24岁的同志运动积极分子Mark Ashton因有感于弱势群体所受到的不公待遇,决定在自己所属的社区中召集志同道合者为矿工公会捐款。集资不易,让矿工接受募捐更是困难重重。电影花了不少力气来描写两个截然不同的社会团体相互接受的过程,令人欣慰的是,这段相互培养信任和阶级友情的过程在电影中显得妙趣横生。社会有其残酷一面,《骄傲》却对残酷背后的人情味更加执着。电影的叙述视角相当平衡,同志群体由一群精力旺盛年轻人组成,他们具有持久恒心,对试图接纳他们的一切善举都抱有感激,Mark Ashton则是他们具有政治诉求领袖。和大部分同性恋影片不同,《骄傲》并不沉溺于感官世界,镜头下的同志也并不是一群奇装异服伪娘或假小子,在电影中他们嬉笑怒骂,看上去就像一群正在经历叛逆期的大学生,带有某种心比天高的可爱

  矿工团体则相对复杂女性普遍男性更为包容和开放秘书Sian和Hefina果敢坚定,身处封闭小镇对同志并不了解,但这并不妨碍她们以空前的热情和这群远道而来的支持者成为坚定的盟友。工会决策着Dai和市政厅活动老板Cliff亦都对同志的帮助怀抱感激,其他原本怀有敌意成员也随着时间的推移渐渐摒弃偏见,修正着自己性别歧视错误观念。“威尔士的男人从不跳舞”,当一位女性居民酒吧里这样向同志团体抱怨时,Jonathan Blake调高了迪斯科的音量。在人潮中尽情扭动身躯,当欢愉气氛到达高潮,市政厅活动室中仅存的敌意也烟消云散镇上年轻男人甚至主动讨教起了成为“舞池皇帝”的经验。事实上,这位凭借高超舞姿获得工人信任的Jonathan Blake是同志历史中无法绕过的人物, 80年代中期,艾滋病首次进入公众视野时,他是英国第一位被确诊的HIV病毒携带者。时至今日,已经年过六旬的他还活跃在同志平权运动的舞台上。

  历史上,“同志支持矿工”运动并未成功,在经年的罢工无果后,矿工们于1985年的冬天逐渐复工。政府获得了最终的胜利,返回矿井的工人们还是在铜管乐队的伴奏下举行了“忠诚游行”,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同志群体,也被当地社区奉为英雄。就这样,同志和工人在意想不到情况碰撞火花,弱势团体你帮我助,相互成全对方的政治诉求。《骄傲》是一段充满激情的历史回顾, 80年代同志运动活动空间,如伦敦Gay’s the Word书店,Electric Ballroom舞厅,和轰动一时的“Pits and Perverts(矿井与堕落者)”筹款演唱会都在电影中一一展现。威尔士小镇工人运动轰轰烈烈氛围,又让我们想到早些年社会主义导演肯·洛奇充满社会关怀的影像。当一车又一车的威尔士工人代表相继赶来,争相在“骄傲游行”队伍最前端组成庞大的方阵,我们的情绪也再一次被革命友情的烈火点燃。总有一种追求自由平等声音会将僵硬空气打破,也总有一种理解值得我们用“万岁”来致敬。

  《骄傲》影评(五):LGBT 权益只是在众多正确的事当中,你需要去做的其中一件

  相对于被 ryan murphy 剪得乱七八糟的 the normal heart 来说,根据真实历史改编的 pride 无论是主题深化、剧情走向、节奏掌握和人物塑造上都显得铿锵有力和振奋人心得多。

  讽刺的是,pride 将“平常”二字诠释得比前者要深入得多。

  见缝插针般与剧情配合得天衣无缝的音乐(差一点就以为就歌舞剧了),一个极具号召力的中心人物 mark,一群热血沸腾不多愁善感、几乎和普通典型的伦敦少年一模一样的 lgbt 群体,随着剧情的推进,曾几度让人已经忘记他们 lgbt 的身份。

  这不就是我们一直所要期待的状态吗?不再强调 lgbt 的身份去抗争整个世界,而是通过一个最普通的社会人的视觉去争取自由,争取基于一个人在社会当中应享的基本自由。

  生而为人,你要为正确的事情去做抗争,而 lgbt 权益只是在众多正确的事当中,你需要去做的其中一件。

  为什么我们要说基于一个人的基本人权,而不将重点放在 lgbt 人身份上?

  那是因为 lgbt 作为一个弱势受压迫的群体,我们所收到的不公平待遇并不比历史上其他曾经的弱势群体要少,大到女性、黑人这些都是曾经(有些地方现在还是)弱势群体,小区域阶段性的如英国曾经的矿工群体(相对于政府来说),都是主流强权的受害者。

  我们不能因为不是其中的一份子就束手旁观,因为难保在未来特定的时间和地点里,我们变成没有人权的弱势群体。

  when you are in a battle, against an enemy so much bigger, so much stronger than you, well to find out you had a friend you never knew existed, well that's the best feeling in the world.

  当你在对抗一个远比你要强大的对手时,发现原来自己还有一个从来不曾留意存在的朋友,那是世界上最棒的感觉。

  在影片的开头你还会明显感觉到 lgbt 争取权益的主题,去到中段影片像是表现一群伦敦热血青年用尽全力支持罢工行动争取人权;

  后段细化到各人的生活未来规划的剧情安排,又会让我们觉得一切的困难都会过去,dai 的那一句 don't give it all to the fight 让我们的焦点似会一下子回到了这一个个的热血青年身上;

  到最后发现,原来这是一部愣头青 joe 的成长史。由开始的父母乖乖仔,跟着 mark/mike 一众人去支援罢工筹款,到后来独挡一面安排音乐会、照片记录所有的支援行动,离家出走支持矿工复工,最后勇敢地正面与家人告别。没有强烈的冲突画面,有的只是导演默默铺垫的温情。

  mark 无疑是整个影片的中心。正是他的热情和执着,才有了 lgsm 的诞生,才有了后来的支持罢工行动,才有了 pits and pervert 演唱会,才促成工会和 lgbt 团体的合作和相互支持。

  除了主线 mark 之外,其他配角的刻画也在有限的时间里成功让人记住,这在某种程度上丰富了整个影片的内容,让 2 小时的观影时间不至于太过单调。

  第一个就是莫娘演的 gethin,作为来自北威尔士山里的孩子,gethin 年纪渐长,与母亲的关系也冷如冰霜,男友更是首批确认 hiv 阳性的人,心里压力那个大,莫娘成功将这个有点腼腆却沉稳爱人的 gethin 演绎得入木三分,也因此片获得了第 17 届英国电影节最佳男配角。

  jessica 扮演的 sian 在整个剧当中表演让人惊艳,作为有担当有主见的家庭主妇,虽然文化程度不高,但却有着异常的正义感和独特的商业头脑。

  imelda 扮演的慈善委员会主席 hefina 更是一个火辣辣的老年大妈,原则性强,一举一动都霸气侧漏。

  正是这些可爱的或大或小的角色塑造,才让 pride 观赏性如此之高。

  the normal heart 由头到尾都充斥着压抑和颓废之气,pride 在风格上导演则有意向喜剧靠拢,许许多多的小细节透露出浓浓的腐国闷骚幽默。

  其中一个小细节是 sian 一边在用钉书机一钉一钉地把 lgsm 的邀请纸钉在公告栏上,另外一个恐同的委员会成员正用力的把一个一个开会用品放在桌子上,导演用一种非常可爱的方式来表达了小城镇内对 lgbt 群体的冲突。

  还有他们自己内部争执究竟是不是“每个女人内心深处都是蕾丝边儿”时的轻松与调侃,村民问的一些日常琐事(据说是有记载的当时威尔士居民实际问的问题),让人觉得导演真真是个可爱的人儿,唯有可爱的人才能拍出可爱的作品。

  最后,音乐是 pride 不可忽略的一个重要元素,适时出现的配乐为影片大大地加分,中段工人在礼堂合唱的 bread and roses ,影片结束的 for a friend (mark 的真实好友为纪念他而写的)都是催泪好曲。

  ~特别鸣谢QAF中文站的资源支持~

  《骄傲》影评(六):这就是过去 比过去美好

  就象电影名一样,内容全都是骄傲,让我这个观众也骄傲了2个小时。电影中LG们第一次来小镇时不受大多数人欢迎时,男主的“不躲避 不逃跑 不道歉 ”让人印象深刻。

  看过一些纪实的电影,大多数都充斥着模糊的画面,我想是导演也不知道该不该在当下表达自己的喜恶。骄傲让人觉得纪实电影也可以这样的清晰。

  现在有些地方同性恋平权,得益这些创造历史的人们。每当看见反对者对这些时代斗士表达不屑甚至愤恨时,感觉有些不解风情,却不是那么可恨,这也是导演的高明,现实可能比这些行为要黑暗的多,要知道在他们的信仰里同性恋是重罪,这也让这些斗士的骄傲显得更加伟大。

  第一次写影评献给了一部同性恋电影,多么有意义,五年前的我会鄙视我的,没关系,五年后的我会为我骄傲的,哈哈。

  最后说下我喜欢异性,支持同性恋,因为他们和我们一样是用爱在回应世界。而且大部分同性恋细心切才华出众。all

  《骄傲》影评(七):Political Feel-Gooderie. But it feels good.

  It is by all means a feel-gooderie, bearing all characteristics thereof. The characters are one-dimensional; the plot mostly cheesy, often crass, and at points cringe-worthy. There is a conspicuous disregard of, or perhaps contempt for nuance. But here, it is so enthusiastically welcomed.

  Fuck (or shall I say 'screw'?) all this. Screw the nuance, screw the self-consciousness, screw the complexity that so often feels obliged rather than grown. It is celebratory, inspirational, encouraging, and positively unifying - qualities that are so lacking and so direly needed in this country that once saw communities politicised and rallying around human ideals, but have since become increasingly cold and indifferent in these regards.

  Yes, it is political propaganda. But it is precisely against these standards that this film shall be judged, and ultimately enjoyed. It has been a long time, or perhaps the first time, that I saw a film, at the end of which the audience erupted into applause.

  ------------

  omething purely self-indulgent: I loved that there was an attempt at a rather detailed reference to the Police and Evidence Act 1984, which was enacted shortly after the miner's strike started. Unfortunately the relevant provisions that was mentioned in the film, e.g. s.24 on the power to arrest without warrant requiring 'reasonable' grounds to believe that a crime might be committed; and s.41 on the initial time limit of 24 hours of detention without charge, would not have come into effect till 1985/6 after the strike ended. I know it's annoying to point these things out but it's the legal nerd speaking. I certainly don't consider these inaccuracies harming the film in any way.

  《骄傲》影评(八):不及弯弯赠我情

  同志平权的路程有多么千里迢迢?不用侧耳倾听他们在柜门窗外的声声呐喊,也不用亲身体会他们在传统伦理下所接受的道德审判,只需看看近些年这类题材的主流电影走到普通观众面前所需的时间,便可窥一二。《达拉斯买家俱乐部》用了十年的时间才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一个德州牛仔在一个变装皇后同性恋的陪伴下燃烧起的灿烂人生,《平常心》用了二十年的时间才让我们在银幕上看到一个激进的同志革命家如何在爱人的病床前完成自己撕心裂肺的婚礼。《骄傲》亦如此,甚至沿着历史的痕迹一路摸索,那1984年砸出的掷地有声的响儿,直到整整30年之后,才在光影浮动间听到了让人心绪沸腾的回音。

  晚了么?对于片中GLSM(同志支持矿工联盟)的主办者男同志Mark来说,或许太晚了,26岁的他早早死在了艾滋病和歧视偏见共同猖獗的历史大潮中。可对于这个世界来说,或许还不算晚,这部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的英国独立影片先后荣获了戛纳电影节酷儿金棕榈大奖和英国独立电影奖,同时它所带来的口碑与影响依然在影迷与媒体间发酵酝酿,而对于今年3月29日正式通过同性婚姻法案的英国本土来说,本片则应该被称为生逢其时。

  就像戛纳电影节现场的记者们表示的那样:你可以尝试拒绝这部温暖而窝心的电影,但最终必将失败。《骄傲》一片,用它恬淡欢乐的气韵、精彩扎实的剧本、拍案叫绝的群戏、真挚诚恳的情感和器宇轩昂的正能量,将年初《平常心》中所描述的直弯之间难以逾越的天然屏障击碎的灰飞烟灭,淳朴动人的理想友谊和浪漫坦荡的革命情谊交相辉映、一色齐飞,正所谓:

  风锁花枝欲游行,忽闻远矿众歌声。罢工潭水深千尺,不及弯弯赠我情。

  一、哭一场,笑一场,历史真喧闹

  《骄傲》一片中,描述的是一段几乎被人们忘却的英国工人运动历史。1984年,铁娘子撒切尔夫人执政下的英国,在私有制和紧缩政策的进程中,迫使大量的煤矿区关闭,大裁员导致无数工人阶级成为了历史的炮灰,历时一年的工人大罢工就此展开。同时,一群在伦敦开展骄傲游行的同志们,在情怀激昂的男同志Mark的带领下,开始了一场帮助罢工矿工的募捐活动。年轻气盛的态度和心比天高的情怀,给这群涉世不深的弯弯们,一个无比可爱的慷慨相助的理由——因为他们和矿工都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的敌人都是顽固的政府、跋扈的警察和无良的小报。

  满怀的善意并非会被人乐意消受,全国工会压根不想接受这份资助,无奈下的他们竟然鼓起勇气,亲自开着小汽车把募捐来的钱和物资送给威尔士的基层矿工。这一下子,保守的外界一片哗然不说,连这片平常死气沉沉的村庄都被这群五颜六色的弯弯撞出了绵延的争议和崭新的希望。

  《骄傲》一片在描述这段直弯小内斗的过程,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沉重肃穆。相反,它用平滑的轻喜剧风格来柔润这个充满棱角的故事,从而让这部影片拥有一种非常难得的悲喜剧格调。观看影片的过程,我们甚至忘记了在当时保守苛刻的社会环境下,这个故事的内核有着多么离经叛道。在英国著名戏剧导演马修·沃楚思的调控下,原本艰涩的历史有了让人心花怒放的喧嚣和热闹,一刻不停的叙事节奏踩着镜头下强有力的情绪鼓点,奏出了一曲欢声不断的小交响。

  张弛有度的叙事在情绪之悲悯处得到了落脚点,无论是矿工俱乐部中《面包与玫瑰》被齐声合唱的感人瞬间,安德鲁饰演的同志被殴打至医院的坎坷境遇,还是乔治饰演的同志被家人发现性取向的狂风暴雨,皆在春秋笔法间被拿捏的恰到好处,鼻头一酸却不至于撕心裂肺,煽情的度数掌握的恰恰好。给天蝎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一个画面,是片中反反复复出现的,那个装载着物资的黄色小汽车在航拍镜头的壮观俯视下,在延伸不尽的高速公路上踽踽独行的场面,周边空旷的环境恰似那将其包裹其中的宏宏历史,弯弯们的不懈与坚持在这其中显得既渺小卑微又撼动人心。

  二、风一路,雨一路,他们多骄傲

  本片出场人物众多,人物之间的冲突与关系也较为繁复,可贵的是英国导演马修·沃楚思将英国优良的戏剧传统代入到这部电影当中,使其成为了本年度难度最大,同时也最为精彩的一场大群戏。

  每一个人物都如此丰满别致,每一个角色都能在银幕上绽放光辉。你可以喜欢同志领袖Mark,他拥有着一切领导者与革命者的激情与浪漫,仿佛永远不知疲倦的走在战斗的最前方。你可以喜欢大学生joey,从青涩羞愧到离家出走,他的成长转变奏响了影片情感层面的最强音。你可以喜欢那个单纯求爱的拉拉,就算团队中只有她一位女性,也不离不弃的坚持。你可以喜欢莫娘饰演的中年同志,说着威尔士的口音却一直不敢面对自己老家多年未见的母亲。你还可以喜欢威尔士小村里面,那群充满活力的、拥有海一般热情的老太太们,正是她们的接纳首先融化了直弯交流的坚冰。

  一众英国老戏骨依然在其中闪亮而出挑,伊梅尔达·斯汤顿和比尔奈伊在这场群戏的较量中,依然表现出了高水准的规格。在面对比尔奈伊饰演的深柜同志坦白的那一场戏中,两人的表现克制而坦然,静默的画面让一切涌动的情绪皆蕴含在了不言之中,让人着实动容。

  历史上的罢工依然以失败告终,导演尊重这段历史如期拍来,却在最后依然携着这群出色的演员上演了一场振奋人心的HAPPY ENDING。在次年的骄傲游行中,Mark等人被告知不能走在方阵前方宣传政治标语,就在这时,一车又一车的矿工远道而来前来支持,他们来自全国不同的矿区,高举着LGSM和MSLG的标语,携着款款深情与曾经帮助过他们的同志群体握手相拥。走在方阵前面的他们,高唱象征团结的工会之歌,镜头中那在飘扬旗帜里闪亮的标志,是紧紧相握的两只革命之手,这跨越时间与语言的动人理解与珍贵情义,将因此而被永恒镌刻并历久弥新!

  《骄傲》影评(九):Have some pride. Life's short!

  以前其实我不明白同志为什么要骄傲,也不知道平权和骄傲有什么关系。

  Joe在经历了第一次游行、筹款、两次编个泡芙谎言溜出家门、组织派对、被出柜、被软禁以及逃跑等这么多的事情以后,他成长了很多,但唯独没有学会骄傲。逃跑不是离开,后者才是有尊严的。Mark在教Joe的时候,也是在教着我这种不懂得骄傲的人。

  我第一次喜欢上同性,是19岁的时候了,晚了点。虽然成见在一开始也给了我影响,但总归顺利和愉快地接受了一切。身边的人都知道,这没法掩饰。不在身边的朋友,来关心的,我都会说。20岁的时候也告诉了爸妈,然后我妈问我告诉他们是想得到什么,他们能做什么。那时候我临时判断出了答案,我说:不用你们做什么,只是希望你们尊重我们。因为知道了,看见了,才有尊重这一说。尊重我这个人,尊重我的感情,不要认为我是在闹着玩或者犯糊涂。我倒是对爸妈出柜了,爸妈进柜子了。出于我对他们的选择的尊重,我不会对家族里的任何一个长辈谈及这个话题。出柜的规模就是以上所述了,我以为我对自我的身份认同得可好了,我以为我不自卑。

  三年过去了,我也会为了维持表面的和谐而不对父母触及这个话题,会忍受他们的故意忽略,忍受他们的假装忘记。我很难受,却不再提醒自己这个痛点来自哪里。此刻我清楚地知道,是来自没有尊严。出于体贴的每一次委曲求全,都是卑微的姿态。一个人歧视别人的时候,没有盛气凌人也有高人一等,这是他们一定带着的骄傲,是从我们生而为人的尊严里拿过去的,不然人生来平等他们哪来的多出来的骄傲呢。这怎么办,就一直被剥夺尊严下去了吗?这不公平,我们也要骄傲,这份骄傲并不拿来歧视回去,而拿来堂堂正正做自己。

  没有相互的尊重,双方是无法靠近的,无论是什么关系。骄傲得以平权,平权得以靠近。

  《骄傲》影评(十):值得观看的一部电影

  说实话,可能我是比较笨的人吧。看到这部电影的时候真没去考虑是什么主题的。结果看了以后才知道说的是同性恋群体的一些事。我承认,刚开始我是因为好奇这个特殊的群体,并且希望可以多了解一点有关他(她)们的事,所以才看了下去。真的没有想到,看到后面已经津津有味,为了主人公们的遭遇而感同身受。在结尾处,他们终于骄傲的进行游行,并且一个个介绍之后的事情的时候,我竟莫名的有些想哭的冲动,也哪许这就是所谓的感动了吧。哪怕遭受再多责难,依旧勇敢得面对。那句人生何其短暂,要骄傲的活下去。我感受到了阿什顿那颗炙热的心。导演深刻的刻画出了小镇居民以及同性恋者们的各种想法,性格等等,能将一个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拍成这样,还有电影所表达出的那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就值得让我们去观看了。。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