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X加Y》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X加Y》观后感10篇

2018-05-07 21:41: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X加Y》观后感10篇

  《X加Y》是一部由Morgan Matthews执导,阿萨·巴特菲尔德 / 拉菲·斯波 / 莎莉·霍金斯主演的一部剧情 / 喜剧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X加Y》观后感(一):关于男孩和他的爸爸以及爱

  当你突然有了一个两岁的孩子,因为你加班好几天没有陪他,在这个不是周末的早上6点他就拉着你起床陪他出去玩,你会不会感动

  这里说的不是一个怪胎儿子跟他的爸爸的故事,更像是一个怪胎爸爸和他儿子的故事。当有点怪胎的你突然被需要时候,你会不会变得正常了?

  国外往往会匆匆忙忙把孩子定义为自闭症,多动症,等等症,国内也开始有这个趋势,但实际上大多数还是因为父母原因或者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原因造成的,如果我们不是那么匆忙把孩子定义到怪胎那一类,认真引导和倾听,也许孩子都会象影片主角一样变的正常而普通

  男主碰到的老师,两个女孩妈妈,爸爸,让他学会爱,与被爱,爱是被需要,当你被需要的时候,你就变的正常而又普通了。

  《X加Y》观后感(二):一个青少年可能看不太明白的关于青少年的影片

  整部片子色调节奏还是很英伦的。慢悠悠的,也不用直白对话戳破。重点事件全用背景音乐烘托气氛

  看完了之后维基百科了下阿斯伯格综合症。不知道是维基总结的太好,还是导演是按着维基里的症状描述拍摄的,整个片子的前期把NATHAN的自闭症诠释的挺透彻僵硬理解社会规范,图像记忆单一兴趣社交障碍沟通障碍...

  其中也用LUKE这个小孩来呈现了一个不一样的阿斯伯格综合症人群。总是说天才疯子(怪胎)只有一步之差,但个人感觉这两个似乎是有交集点的。片子里的LUKE因为性格问题,一开始就跟小伙伴不合。后来落选了之后,不仅大家更加看不起他(言语霸凌),自己父母从小对自己建立的特立独行自信也瞬间崩盘。

  这也恰好反映了现在社会的状况,我们容忍有天才的怪异行为,但若你不是天才,那对不起。可是这样似乎被人质疑的社会现象人类行为的倾向,或许已经是一个较为宽容版本了。想想梵高,想想图灵...

  剧中一群小孩在图书馆自习的时候,惹怒了LUKE,嘲笑LUKE有心理问题。当时ISSAC对NATHAN说,我们要改变自己的形态去适应社会的框框。NATHAN当时表情微妙。我个人感觉他似乎有把这句话听到心里去,往后慢慢地开始跟张梅说话,接受张梅给他取的外号,上台解答题目,钓虾,跟大家一起吃虾...以至于最后他发现父亲离去和张梅的离开对他造成的影响

  其实当时看到NATHAN决定弃考,理由是因为对爱的迷惑不解以及执着的时候,我都有弃剧的冲动了。看到仅剩十分钟的进度条,才决定熬着看下去。不过或许也是剧情的需要,最终妈妈试图用NATHAN习惯的言语去解释给NATHAN听他所好奇的爱的时候,NATHAN也最终接受了自己的母亲,并选择给予她信任。看着NATHAN坐在驾驶座前排,握着母亲的手的时候,也可能是推向全剧的至高感动点。

  总体来说,从一个没有专业知识的人的角度来看,整个片子所营造的氛围跟几个比较大事件中的定格镜头唯美。加上小鲜肉的出演,还是有那么一群观众的。

  .S. 我一直不明白英伦眼睛妹的设定意义何在。感觉可有可无角色。仅是为了三角恋,最终因嫉妒把NATHAN跟张梅的事情密告给中文都说不好的邓老师么?

  《X加Y》观后感(三):用爱和尊重陪孩子成长

  2017年的第一部电影,我选择了BBC的这部《X+Y》。导演Morgan Matthews在2007年拍摄了一部纪录片,名为《Beautiful Young Minds》,记录英国队参加国际数学奥林匹克比赛的故事。五年之后,Morgan将这部纪录片改编为了电影。我的泪点很低,所以观影过程我的眼泪基本就没有停止过。

  电影故事的主人翁Nathan,是一位患有阿思伯格综合症(Asperger syndrome)的数学天才。他总是沉浸在自己的兴趣爱好中,与周遭格格不入。从小到大最理解他的爸爸意外车祸去世以后,他的世界坍塌了,唯有数字相伴。电影中的妈妈,似乎一直都不知道如何与儿子相处丈夫在的时候,还有丈夫从中调剂,丈夫的离开,对于她来说,如何与儿子相处让她的内心世界很崩溃。儿子不会让她碰触自己,不会与自己交流,觉得妈妈连买一份自己需要的质数中餐都搞不定,做什么事情都是错的。

  这位妈妈会在很伤心难过的时候,回到车库,回忆曾经丈夫在的时候,丈夫是怎么做的。她会在觉得绝望无助的时候,默默忍下泪水生活还在继续。

  她了解孩子的天分,于是提前为孩子找到了天才老师,这位天才老师,将数学的大门完全打开在儿子的面前。原来他可以去征服那座叫奥林匹克的山。

  一个只知道数学的人,在集训的时候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台北女孩,情窦初开的爱情,让他发现了另外一个世界。中途放弃考试,老师支持他,妈妈支持他,爱情似乎打开了他的情感世界,他重新接受了妈妈,人与人的感情,有时候只是需要一个点,冰山终会融化。

  当妈妈,每个母亲都是第一次,我们看书学习,请教前辈,可是总会在面对自己的孩子时,手足无措。孩子的那个世界,有着他们特有的语言,父母该如何去沟通呢?Nathan的妈妈,她尊重孩子的兴趣爱好,尊重孩子的语言交流方式,她会每天早上把早餐切成四份等边三角形,她会去给孩子专门买质数的中餐,她会尊重孩子,隔着门与孩子说话,孩子不愿意打电话回来,她也会忍着不去打扰孩子的世界。她可能的确缺乏丈夫的幽默,可是她也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一个好妈妈。

  现在我和宝宝的交流,有时候他会回答你的问题,有时候也会和你讨价还价。两岁多的他已经有了自己的思想。他不开心的时候,也会哭闹发脾气。而我也会忍不住自己的脾气,对孩子发火,比如他不好好吃饭的时候。之前听了樊登读书会的一期内容——《不吼不叫》,彼时正是遇到孩子不好好吃饭的时候,那段时间经常对孩子发火。其实我发火之后,孩子一般也没有好好吃饭,有时候会哭,有时候会嘟起小嘴巴表达不满。而我也没有舒心地吃好饭。后来,我和先生一起,彼此监督,会在对方要发火的时候给予提醒。很多时候心平气和冷静,取得的效果可能会更好。

  为人父母,我们真正陪伴孩子的时间无非就是18岁之前的时间。我希望自己能够给予孩子足够的尊重和爱,让他能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人。孩子在成长,我也在成长,我可能不是最好的妈妈,但是我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成为一位还不错的妈妈,陪他走过这一段路。

  深夜,关上电脑,熄掉台灯,亲吻了下熟睡中的宝宝,满怀感恩幸福不过如此

  .s.网上可以搜到电影原型和现任女友在知乎上对这部电影的感想以及其他问题的回答,有兴趣的可以搜一搜。

  《X加Y》观后感(四):既然大家这么好奇,在这po一下《x+y》电影的男主原型丹尼尔Daniel Lightwing的近况

  大家通过《x+y》电影,都知道了电影原型丹尼尔参加了国际数学奥赛。也是通过这个电影,大家对电影主角原型产生了很大的好奇。丹尼尔参加完奥赛后,去了哪里去做了什么?丹尼为什么说中文这么好,精通中国历史?丹尼尔为什么17岁的年纪就和前女友结婚了?丹尼和现女友怎么样,为什么她的现女友这么低调?为什么网上有人吐槽丹尼颜值低,明明看了他的照片和本人觉得他很帅很萌?据说丹尼尔从剑桥毕业,去了谷歌,现在自己开公司同时又在中国的大江南北遍布足迹,在世界到处旅行,他是怎么分身的?丹尼尔有阿斯伯格症,这个和高功能自闭症的区别是什么?为什么中国对阿斯伯格症的了解这么少?

  好了,问题很多,这里都有答案

  丹尼尔参加完国际奥赛后,得了银牌,被英国剑桥三一学院直接录取。这时候他未满18,所以需要gap year一年才能入学。丹尼尔选择去中国旅行。在短短几个月的时间,就学会了说中文。

  而从剑桥毕业后,丹尼尔去了谷歌工作,定居伦敦。计算机语言精通Java,C++,Python,Go等等。现在自己和朋友开公司,做高频交易。与此之外,丹尼尔精通世界地理、世界历史、宇宙史、世界语言史,对社会学、国际发展等等略有涉猎。数学就不用说了,毕竟是人家的专业,现在有空他会给世界各地的奥赛新生讲解数学题目。

  关于颜值,丹尼尔小时候朋友们在湖区玩。不小心被船桨打中,牙齿掉了几颗好可怜。所以丹尼尔在BBC纪录片里颜值是史上最低时刻。后来牙齿修补好了,颜值恢复。丹尼尔本人的近照:

  2013

  《X加Y》观后感(五):爱的方程式

  每个人都有自己害怕或无力面对的障碍,只是可能我们“演”饰的比较好吧,没错,以演盖掩。而那些不善于表演的人,其实比我们活得更简单,更纯粹,在他们的眼中我们才是异类也说不定呵呵。正由于他们不善表演,活得简单纯粹,他们才保持了专注的敏感,天资禀赋。

  父亲只是用全然的爱,接纳,理解和陪伴,融入了男主的世界,畅通无碍。而妈妈的爱,不得不通过学习数学,进入孩子的世界,只因爱中还有恐惧。我理解中妈妈的焦虑,还体现在为儿子买餐时面对新来的服务生提供的正常的菜单,必须解释和纠正回作为顾客多年来的购买标准。而当男主和张梅在一起,打开张梅带来的非质数的虾仁,张梅拿起一颗虾仁塞进嘴里,轻松而且成功解决了男主非质数无法进餐的问题!我能理解妈妈的爱和恐惧,就和所有的妈妈一样。譬如她担心儿子找不到自己的人生伴侣事实上他却虏获了两位姑娘芳心,而其中那位来自遥远的中国的姑娘,更是活生生地睡在了儿子的房间。真是应了中国那句老话儿孙自有儿孙福”。”

  男主的世界似乎一切都是数学程序,直到爱改变了方程式。因为爱无法计算无法测量。本来我还担心,领队的老师劝导男主,不要因为张梅分心影响他的才华,会不会将他引导向数学至上的狭隘境遇幸运地是,大概是因为懂得了爱,男主的老师将拐杖别在了考试的大门上,成功放走了男主。而妈妈,反倒没有了失去比赛的担心,和儿子坐在一起用数学语言告诉儿子喜欢是什么东西,是什么样的感受,支持儿子做出自己的选择。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跟随自己的心吧~

  其实我想说,自私,狭隘的大人们,何尝又不是另一种自闭症群体呢。

  《X加Y》观后感(六):天才不是自视清高 是真的孤独

  《X加Y》是ASA拍的有些冷门的文艺片吧 貌似知道的看过的人很少…里面ASA是个数学天才 他在世界上唯一喜欢的以及信任的只有数学 于是他将自己封闭起来 也不愿意去跟任何人交流 将自己封闭起来 像ZHANG MEI所说的“You like a turtle”不愿意去展示出自己的才能与天赋 上课坐到最后一排 装作什么都不懂 因为他知道大家都并不理解他 他也不愿意打开心扉去社交 最后勇敢的离开考场青春成长的印记

  看着看着心会有些害怕 越看越熟悉的他 戏中的男主角仿佛就是高考前那个自己 我绝对没有想过自己是天才 只不过觉得自己能通过努力做到地才也已经非常不错 对得起几年来的努力了 但看到戏中的ASA却不知道为什么觉得真的很像自己 可能也是因为 我自己也有个方程式 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解得开吧 X+Y=?

  《X加Y》观后感(七):Just if love can be as easy as X+Y

  很好奇会怎样展现台湾 怎样呈现一个英国男孩和台湾女孩的故事 怎样解析爱的方程式 怎么说呢 没太多惊喜也没有失望 开头第一个照面就认出了那双蓝眼睛 心跳漏停一拍 仔细审视不免觉得是没有小时好看了 身量拉长了许多 越发典型的英伦青年了 但演得还不错 好像一直都是沉静的角色 从Modred Hugo 细细红线 Ender's game等等 在想如果尝试一下个性飞扬花花公子什么的小坏蛋会怎么样哈哈 那估计广大女青年都要遭殃了lol

  taipei方面光影处理得很不错 能透过男主的眼睛看到他的内心 好像时而困惑 某个时刻又自然得解 英国的田园风景自然无需多讲 不变的迷人 剑桥的房子建筑啊 三一河畔如从前一样无章的杂草 梦回一般好想念><

  女主差强人意但也没有某些恶意中伤说得那么差 对一个少女来说想做就做 完全心性使然很可以理解呀 有什么可诟病的呢 我只是伤感我不曾那样肆无忌惮 但是同理 也会是这说变就变的心性 就像她说她的favorite总在变一样 离开时的不假思索也不禁让人感叹真是毫不犹豫毫不留恋啊 而男主这样懵懂的性子 一次次新鲜的接触 却是把这份困惑和不解刻在了心上 刻成了a formula for love, 想着 “but I can't solve it”. 假如不曾像后面发展一般的温情 女主大抵回去后伤感没几日就将男主忘了 而男主却要念着她相当长的时间了

  不禁又想起那句 “先挑引我的人 爱得比我少”

  不知怎么的想起八月迷情那个小男孩 又想起纳什 都是些内心有灵用独特的眼光体会这个世界的人 无端让人感动

  《X加Y》观后感(八):一个让我仰望的同龄人

  这个人叫Daniel Lightwing。英国人。也是名85后。了解Daniel最初是因为我重看95版BBC电视剧《傲慢与偏见》,据我上次看时隔5年,有了新的见识和人生体验再看这部经典英剧,被英国的绅士文化深深折服,遂对英国燃起了强烈的兴趣(此前我对外国文化的关注点都在美国)。于是我上知乎上搜索有关英国文化的帖子,看到一个提问为“美国人和英国人在思维方式上有哪些不同?”,下面的最高票回答我读后深以为然,回答得很有条理很有深度,以我对美国人的了解确实是帖子上所写的一样,而答主不仅了解美国人还对英国人也如此了解一定不简单,点击答主头像,难怪,原来是老外,但是之前看帖子完全看不出是老外写的!(知乎上也有不少其他老外写的文章,但行文还是有些生涩,可以猜到是老外)。而他写的中文却非常地道,口语化,用的词很接地气,甚至还有不少最新流行的网络用语。再点击简介,基本资料如下:

  《X加Y》观后感(九):电影《数造天才/X+Y爱的方程式》观后感

  电影《数造天才/X+Y爱的方程式》观后感

  小小脚色008

  2015年11月30日

  说到看这部电影的起缘,是因为听老梁的节目,知道中国在今年的奥数大赛中丢失了第一名的新闻。由此而对奥数稍感兴趣,而搜索到了这一题材电影。这是一部英国人拍的电影。

  我是电影小白,为什么会如此说呢?因为在电影开始的时候,我还在做着太监为皇上担忧的杞人之忧。哈哈,我想,英国在奥数上没拿什么好成绩,这电影后续情节怎么拍啊?

  而后续的情节呢,主人公竟然在奥数比赛没完成的情况下,就为爱私奔了。这深深地打了洒家的脸啊!

  看完电影,写点儿东西回顾一下,这不失为一个好习惯。但对略有完美性拖延症的我来说,这需要被强迫。越想越多,越难下笔,再加上一想到我这破水平,写出来给别人看,万一别人门牙笑掉了,我岂不是要赔偿!这不,几天过去了,我才被逼的落笔。

  影评,涉及到影评逻辑分析的部分,在大豆瓣等网站上是不缺大神的。那么,我自问,为什么我还要写呢?

  答案是,因为写的人是我啊!如果,我在里面加入了我个人的情感、加入了我的自我分析,这不就是我的文儿了嘛~

  影片主人公是个有数学天赋的自闭症帅小伙儿。请原谅我这么武断的判定一个人,因为这就是导演要塑造的。这样性格的人,应该如何成长呢?这是一个问题!

  有才华,这是好事儿。但如果某一方面特别有才华,又是一件特别渗人的事儿,作为父母的看到自己孩子这样,说不定得担心了。我自己呢,也常常自我告诫,“别走极端,别走极端,即使被别人批评自己博而不精,也别走极端。”这种碎碎念,现在看来似乎蛮管用的,*罒▽罒*

  这两天我也刚刚了解了一个朋友的事儿。朋友名叫大勇,事儿则是他干姐姐昨天告诉我的。大勇是92年的人,对87年的我来说,这绝对是年轻人了。而且他给我的印象是很有才能,比我强:自学3D打印技术,可以花费积蓄购买3D打印机;学习咖啡品调,则直接到一家咖啡学校打工;学习嵌入式电子技术,则直接购买了学习模板;学习英语,则是给一位大学外教做汉语翻译;学习日语,则自费去咖啡馆旁边的日语培训班上课;还有摩托车、机械加工技术……更重要的是,他父母有故,所以早早辍学离家,一直都是靠自己一个人生活。

  我和大勇的初始接触,给我的印象也很不错。周末去他家里,在一楼厨房煮咖啡,我尝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自己煮的咖啡;去他家楼上,3D打印,我钥匙上现在还放着打印的那个小试件;聊工作和人生观,聊如何于社会中自处,我看到了他对领导苛责的容忍;聊英文学习,我现在还在听着他推荐的那首歌儿《Tie A Yellow Ribbon Round The Old Oak Tree》,即《老橡树上的黄丝带》,歌儿讲述的是一个刑满释放人员回到家的故事……

  那是今年五月份的事情吧,我本想之后再带瓶红酒去他家喝咖啡的,可是之后再联系他就没有回应了,不论是微信还是电话。我知道他有点儿高人的孤僻,也就听之任之了。

  昨天,12月3日,他姐(认的干姐姐)告诉我了另一个不同的故事。

  大勇租的房子,房东不同意续租了。因为他作息完全不规律,晚上六点起,早晨六点睡,晚上听歌、唱歌毫无顾忌,倒腾自己的机械加工碰碰作响。那种隔音非常差的民房里,周围邻居有上了年纪的、有孕妇、有刚做完手术的,为此经常吵架甚至上升为动手。

  他还会兴之所至在院子里烧烤,没有木炭了,就出去找木头。木头是废旧建材,上面带着的油漆,飘出的怪味让邻居又找上门来理论。而他的回应态度则是:这群low man,他们都是不正常的,他们都是非人类、低等的。

  他心中有暴戾之气。小狗已经掐死了三只,而且掐死之后,还将小狗以耶稣受难的姿势帮到了自己的摩托车架上。细节没必要多说,不过有一点是,这是在他姐的儿子在场的情况下做的事情。

  后来他手指受伤了,断了三根。虽然伤势可以恢复,但他却觉得天崩地陷,生无可恋,几次表现出要自杀。

  现在,他离开青岛了,周围人都联系不上他。

  为什么会如此呢?如此的反差。

  这应该与他的成长环境有关。之后我了解到,大勇是被领养的,养父有严重的家暴,在他养母虚弱至死前几天还在殴打养母。这可能是他暴戾之气的由来。

  在这种环境下,看到这样的世界,如何解释给自己才能让自己理解这个世界的恶?大勇做的是,这么想:周围这些普通人都是低级的,都是不正常的,他们所谓的感情是烦不胜烦的、是靠不住的。他通过否定他人与世界,来给自己肯定;他通过所谓的理性与逻辑思维,来逃避感情对自己的困扰。

  在《数造天才/X+Y爱的方程式》这部电影中,自闭症主人公也是这样的一位,他认为别人太笨,认为世界是逻辑的。而在遇到女主角的追求、遇到情感问题时,他的反应是——找遍资料,查找是否有爱的方程式。

  理性与感性是这个世界的两个面,诸多杰出的天才一直想要用理性来驾驭这个世界带给自己的困扰。

  上面提到的大勇,他是通过否定周围人,生活在自己的世界中,我行我素,不考虑其他人的所谓“感受”。

  在电影中,主人公碰到周围人带给自己的困扰,态度是不理会。他的想法应该是“我是正确的,你们全错了,我不理你们,我自己玩。”这是一种消极反抗。

  在电影中,还有一位角色不得不提,他和主人公一样,也是奥数比赛的成员,也是极有天分的自闭者。面对周围世界的困扰,他的表现则是积极的抵抗。他否定别人的一切观点,无时无刻不在标榜自己的能力。他对男主角说,“想必你父母在发现你异于常人的时候,也给你解释过吧?他们是怎么说的?我父母告诉我,只要我有天赋能力,我所做的一切就是应该被接受的。”影片中有一个桥段,当他被周围人严重抵制,最终失败要离开奥数培训营时,他拿着餐桌上的一只大虾,在那里大声的喊“对,这是一只死虾,他不存在”。这是他在模仿喜剧片中的桥段,这是他在争取取悦别人,这是他的妥协。可是,他失败了,他仍然是一个怪人。

  生活在自己构建的理性世界中的人,是很难摆脱的。理性逻辑帮他们解释了世界,而想要融入感性的世界,则碰到的是伤害、各种打击自信的伤害。这种不安全感,这种难于把握的感觉,导致非大勇气大毅力的人无法强迫自己完成这一蜕变。话又说回来,仅仅凭自己毅力完成这个蜕变的人真的有吗?我不抱希望。

  那还有什么条件,才能完成蜕变呢?那就是周围环境,环境中和谐的爱的氛围。

  影片主角,有爱他的父亲、母亲、老师,还有那位中国姑娘,幸运的,他成功了,成功的完成了对世界的妥协与蜕变。

  影片中,上文提到的那位成员,周围人一直在强化他的异于常人的观念。而他对周围世界的略带暴力的抵抗态度,也间接导致很难有人接近他。最终,他败了。

  上文中提到的大勇,这是现实世界中的人,而非电影中虚拟的人。现实世界有无限种可能,希望他能够成功的摆脱自己的执拗,对世界作出一种妥协;或者能够有一个保护他这类人的环境,让他发挥才能。

  我自己,也是一个逻辑世界里的人。起先,不关心周围的种种,认为不重要的事情不感兴趣。三年前,必须接触社会了,则是查阅中西古今哲学宗教,只为构建一整套自己能解释得通的逻辑体系。这有点儿像影片中那位主角兄去查阅爱的方程式的桥段。最近,比较之下则不知是自己消极了,还是升华了,似乎更敢于把自己放在毫无把握的情感里了。虽然所谓的双子座的纠结,在我身上仍tmd在体现着。嗯,再想,方式与态度还是有所区别的,所以我仍有进步吧。

  有一个说法,是哲学家弗洛姆提出来的。他说,亚当和夏娃偷吃了智慧树上的果实,而不得不被驱逐出伊甸园。伊甸园就是自然界的象征,而人类之所以称之为人类,就是在摆脱了自然界,产生自我意识的那一刻。

  产生自我意识的人类,意识到了自己与世界的区别与隔阂,意识到了自己与他人的区别与隔阂,所以亚当与夏娃才会找一片树叶来遮羞。

  产生自我意识的人类,是幸福的,因为我们可以诸般享受、诸般追求,而且理所当然的想,做这些的都是我,是我。临死之前也可以告诉自己,我tmd没白来这世界走一遭了。

  产生自我意识的人类,也是不幸的,不仅因为我们吃穿住用都得自己劳动才能获得,更重要的是,因为与世界的隔阂而产生的不安全感深深地困扰着我们。

  对此,有的人选择喝酒、吸毒来摆脱不安全感,可众所周知,这只是短暂的摆脱,清醒过来一切如旧。

  有的人选择通过宗教、组织,或者心甘情愿的被人奴役,来摆脱不安全感。但这也已经不属于完整的自我人格了。

  有的人选择通过艺术创造,比如陶艺制作等,来摆脱。但毕竟面对的是死物,权且当做自我安慰吧。

  有的人则是选择通过爱融入世界。这条路虽然艰难,但既保留了完整的自我意识,又能融入世界,才是正途。

  为什么说这些呢?说给自己,告诉自己不得不做。哈哈。

  《X加Y》观后感(十):X+Y是染色体么?

  因为学校将会是2016年IMO的举办地,所以就在Facebook上面关注了个主页。看到老板和校长的推荐,所以就一个人跑去看。

  自闭症,以前在上教育心理学和危机干预的时候都有了解,是一个看似无关紧要却很可怕的心理疾病。不知道导演是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还是特地要用这种戏剧的手法。

  或许每个人都曾有类似电影中男主的症状出现在自己身上(不应该是少数吧),加上自己也算是学Math的,所以很多情景真的挺感同身受的。据说导演为了拍的更真实,找了很多“数学工作者”谈心。= =|||||||

  一开始有个场景就是医生给男主玩恐龙模型,男主对此却很冷漠,冷不丁的冒出一句XX是食草动物。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很偏执的理性看待问题,总是会有“这个有什么大不了”的状态。其实并不是完全没有感性的想法,只是逻辑思维居高临下。

  对数字敏感和执着,男主执着于47号餐和7个虾丸,因为这两个数字都是质数。似乎这种事情也特别合理。我总和人说我181cm,79kg(虽然现在好像也不到这个体重了,下次可以考虑73了),因为这俩都是质数。很多人看到21第一反应是三七二十一什么的,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我对这个数字的第一反应已经变成了C(7,2)这个组合数了。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要找的话能找一箩筐。

  在电影里面,男主把那种对数学的偏执还带到了生活中,家庭生活中,和母亲之间的关系。一句你不够聪明,看似轻松愉快,但是却如此伤人。生活中也会有同样的感受,和爸妈、朋友有各种争论,但有时候想想,有些话不说更好。

  男主的那位自残的roommate说的一句话,几乎概括了大半个电影,就是“If you are not gifted,you are just weird.”是的,这个社会很残酷。高中的时候性格有点独,入学成绩也差,老师就感觉你是个怪胎,当你成绩好了,再怎么怪和过分的行为在他眼里也变得合理。

  C电影为了表现腐国著名科学家霍金,还特地设置了那个和霍金同样病的数学老师,那个因为病痛错过IMO比赛的数学老师。所以,当男主出现的时候,老师简直就是重现找到人生目标一样,希望男主能了了他心中遗憾。当大家都认为剧情就这样走向一个腐国自闭症男孩逆袭的故事时,突然出现了个妹子。somehow这个妹子通过各种努力卖萌“治好”了男孩的自闭症。结局就是男主从考场摘下了参赛证,为爱放弃比赛。数学老师居然帮助他从考场跑了出来。这都是因为爱情?老师为了男主他妈,男主为了泡我大天朝IMO 队的妹子~真是无力吐槽这种剧情~

  关于这种为了爱的故事,确实挺多的。比如当年搞ICPC的时候听到的八卦,有IOI金牌选手因为同队参赛的妹子故意没做俩题,为了能让妹子拿金牌的故事。以及一好哥们,带着妹子组队参加ICPC拿牌的“感人”故事。这俩故事最后都没有happy ending,但是充分验证戏剧源自生活。

  虽然男主为爱放弃IMO,不过故事最后还是happy ending。当男主在车上坐上副驾驶座,用手握住他妈妈的手的时候,真的很感人。

  .S. 好多人和我说看这个电影为了看帅气无敌的男主。够了,你们这些看颜的人类。

  .S.+欧洲电影有时候可以给我们一个不同的角度看世界。

  .S.++好想去做IMO的志愿者哈~

  .S.+++里面有些他们在台北集训的场景,导演的镜头捕捉的特别好,虽然还顺带黑了我大天朝。感觉我大天朝主旋律是以我之姓冠你之名的思想,说完这个总是让我想到牛顿-莱布尼茨(剑桥里面出现了牛顿的雕像)。腐国各种英式建筑的镜头也处理的特别棒。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读者发表的读后感】

查看《X加Y》观后感10篇的全部评论>>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