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醉乡民谣》经典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醉乡民谣》经典影评10篇

2018-06-06 20:29:04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醉乡民谣》经典影评10篇

  《醉乡民谣》是一部由乔尔·科恩 / 伊桑·科恩执导,奥斯卡·伊萨克 / 凯瑞·穆里根 / 约翰·古德曼主演的一部剧情 / 音乐类型电影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醉乡民谣》影评(一):我爱你,吉姆

  那天从纽约城回来,勒维恩感到身心疲惫,他拎着那把破吉他,冒着风雪,搭了几千公里的顺风车,终于见到了期待已久的格鲁曼,好多民谣歌手都是在这里开始自己的音乐之路,他带着自己唱片封面上是以前和搭档一起演奏的照片,只可惜他在三个月前因为备受生活折磨跳河自杀了,自那之后,他把生活称之为生存,因为这个还被姐姐一顿嘲讽,这些年来,寄宿朋友家,流落街头的事情几乎没有断过,在被称为“煤气罐”的小酒吧里,他被一帮爱尔兰人嘲弄,他们唱的和声好像吃奶的孩子一样力气,他每天都得想好晚上去哪个还没被得罪的朋友家度过漫长的一夜,以前一个欣赏他的音乐系的教授,经常会邀请他到家里去吃饭留宿,后来,他受够了每次吃饭的时候都要当着客人的面唱几首的感觉,在一次晚宴上,他冲着教授的妻子大声咆哮,他觉得自己如同小丑一样被人观看,他觉得自己应该被尊重,可是自从他选择了这条路,尊重好像就与他形同路人了。

  格鲁曼看着他,他看着格鲁曼,他的眼神里掩饰不住期待,格鲁曼却显现出习惯冷淡,他只是说,“show me。”他拨弄几下,唱着一曲以前的老歌,“如果我有双翅膀,我一定会越过这条河去找你。。”他完全沉浸在自己世界里,直到最后一个音符停止,他才睁开眼,看着依然冷漠的格鲁曼,他还是那副表情,难道不该是欣喜吗?他站起来说:“我没从你的音乐里听到金钱味道。”看着格鲁曼离去身影,仿佛梦想也随之而去,他愣在那里,这才是该有的结果吗?这是人生玩笑吗?

  从格鲁曼那里出来,他回到了老家,看到了吉姆,那个一直帮助他的女人,她是朋友吉恩的妻子,她欣赏他的才华,还为此专门把沙发预留给勒维恩,她虽然说话的口气一直不大好,但是在心里,她就像唯一一个能看懂勒维恩的人,直到后来,吉姆有了他的孩子,可是不得已又得打掉这个孩子,因为她无法离开吉恩,跟这个叫勒维恩的男人到处流浪漂泊,就像很多人的一生,宁愿有个人回来讲述漂泊在外的故事,到了自己,最后还是选择了安稳

  他最后一次去见吉姆,把吉他送给了她,准备回到海上当船员了,他看着吉姆说,“我累了,我以为只要好好睡一觉就能好,可是那远远不够。但是,谢谢你为我做过的尝试,谢谢。“

  顿了半天,他沧桑的脸上充满了感激,”我爱你,吉姆。“

  这大概是我听过最简单,却最复杂表白,我看到吉姆笑了,他也看到了,很美。

  《醉乡民谣》影评(二):《醉乡民谣》:格林威治村的失意

  喜欢民谣的乐迷都或多或少了解60年代的格林威治村的那一段黄金往事,在那个时代那个地点留下了戴夫•范•朗克、汤姆•帕克斯顿、菲尔•奥克斯、琼•贝兹、鲍勃•迪安等的闯荡痕迹和醉人声线。这段被当今乐迷津津乐道的音乐往事,却是那一代窘迫音乐人寻找自身价值,到处碰壁头破血流奋斗史。

  科恩兄弟的这部《醉乡民谣》主要是以本片主角勒维恩·戴维斯的原型戴夫·范·朗克的回忆录《麦克道格街的市长》为灵感而写就。原著作品丰富的第一手材料真实的民谣圈音乐家隐秘生活给了科恩兄弟创造这个故事的整体灰暗氛围失败者隐隐作痛,郁郁不得志的情感张力。如果说一百万个人当中只有一个成功者,大多数导演都会选择拍那位百万分之一,而科恩兄弟却选择了分母的故事。

  萧索的冬日,灰暗的天空,电影营造的是不变的清冷悲伤基调。萧索的冬日象征民谣音乐人孤立不受常人理解尴尬境遇,就像勒维恩•戴维斯的妹妹也不理解哥哥艺术追求,劝他放弃,重新回到那个可以养家糊口的水手工作中。而在勒维恩•戴维斯最困窘的时候,它的确已经想要重操旧业了,但一系列变故还是促使他到煤气灯咖啡馆继续献唱,铸就他的音乐传奇。灰暗的天空则是说明音乐人前途未卜的命运。前一刻勒维恩•戴维斯还在咖啡馆演唱,下一刻他就被人揍得鼻青脸肿。在台上,他们能自由自在的唱歌表达,但到了台下,又得为了生计而奔波。梦想与现实,那么近,又那么远。

  其实,电影里的一处细节体现了更为黑暗的音乐圈秘闻。落魄不堪的勒维恩•戴维斯遭遇重重失败后,再次得到了到煤气灯咖啡馆演唱的机会,然而这确是他的情人琼用身体换来的。在咖啡馆得知真相的勒维恩•戴维斯暴跳如雷,把那天晚上咖啡馆的演唱节目彻底搞坏了。有多少人,为了梦想不顾一切?又有多少人,利用别人的梦想,干了一些见不得人的勾当?在这病态畸形社会里,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往往是别人眼里浑浑噩噩的失败者,而那些玩弄权势金钱的大佬却成了全名膜拜的对象

  电影里花了大篇幅记录勒维恩•戴维斯心怀希望闯荡洛杉矶的一段插曲。在纽约格林威治村混不下去,勒维恩•戴维斯心存希望,想要在洛杉矶找到识货之人,找到发展的机会。在咖啡馆喝咖啡被赶,在火车站蹭地休息被赶,没有大衣袜子被雪水浸泡,看到这些你就会体会到通往成功路上直抵心里的阵阵寒意。然而,一路上历经磨难终于到达目的地的勒维恩•戴维斯却遭到了无视和冷落,经纪公司对于才华的否定,对商业利益考量做法,让他无法接受,最终还是打道回府

  影片另一个值得探讨的地方就是科恩兄弟对于民谣圈和音乐的塑造,借助勒维恩•戴维斯和一众民谣音乐人的交集,《醉乡民谣》用精巧摄影和原声音乐将观众带回到了那个民谣崛起的格林威治村。影片一开场即是勒维恩•戴维斯在煤气灯咖啡馆演唱《Hang Me,oh Hang Me》,出色的打光和摄影直接将观众吸进了那个圈子当中,从此你就在勒维恩•戴维斯身边目睹了他跌跌撞撞,灰头土脸的音乐之路。我们目睹了他与当时籍籍无名现今却备受推崇的音乐人的生活,音乐人互相资助搀扶,借宿与借钱在他们当中司空见惯。他们怀揣梦想而闯荡,却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影片最后,鲍勃•迪安出场,此时勒维恩•戴维斯还没与这位民谣界的后来的王者有交集,他只是用眼睛瞟了那个正在唱《Farewell》的小伙子一眼,这又是另外一个音乐传奇故事了。

  影片选用的音乐大都以整体展现,科恩出色的剧作没有使电影沦为MV,而这些歌曲是科恩兄弟献给影迷的福利,从此我们又多了一张百听不厌的原声音乐专辑,电影史又多了一部经典音乐作品。

  若要在《醉乡民谣》里寻找一抹亮色,非那只金黄的名叫“尤利西斯”的萌猫莫属。这只最后才暴露“姓名”的猫,经历了走失、调包、和回归的猫,就像经过到洛杉矶寻找机会,甚至一度放弃,摸爬滚打兜兜转转,却最终又回归到格林威治村的民谣音乐人勒维恩•戴维斯一样,想要自由,却又只能受困于束缚才能得以生存。

  影片结尾,科恩兄弟给了一个惊喜,像《暴雨将至》《太阳照常升起》等伟大作品一样,《醉乡民谣》采用了回环结构。勒维恩•戴维斯在寄宿后醒来,这次“尤利西斯”没有跟出来,在煤气灯咖啡馆唱歌结束后,他得到一顿暴打,观众似乎又看到了他将一次一次的重复这个在梦想与现实之间的困兽之斗,然而成功呢,它何时到来?这个留给观众的结尾值得细细品味

  《醉乡民谣》影评(三):“影后”身后的男人们,他们说:电影不是生活,生活难多了!

  今年奥斯卡颁奖礼是新星之光,熠熠闪烁的一年。

  以《自杀小队》中可爱性感邪恶嚣张的“小丑女”一角横空出世的澳大利亚女演员玛歌特·罗比首次被提名奥斯卡女主角,

  94年出生的年近23岁的“爱尔兰精灵”西尔莎·罗南凭借被烂番茄誉为“这些年最好的青春电影”的《伯德小姐》第三次获得奥斯卡提名。

  还有95后的“甜茶”和老戏骨丹尼尔·戴-刘易斯、“狗爹”同场竞技奥斯卡。

  虽然新人们以惊人天赋丰厚实力在奥斯卡舞台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但是今年第80届奥斯卡依然是“老戏骨之年”。

  其中竞争非常激烈的影后之争中,

  《三块广告牌》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以精湛演技绝对优势第二次拿下了奥斯卡影后之冠。

  弗兰西斯·麦克多蒙德绝对是美国电影届一个奇迹般的存在

  年逾60岁的她,一点儿也不美,硬朗脸部线条不动声色面部表情、少扬的眼睛里带着傲慢自信

  在奥斯卡颁奖礼上,她穿着并不绚丽礼服,留着张扬利落短发

  在《三块广告牌》中她的面无表情和枯瘦的身躯下隐藏着滚烫的力量,全片仅有的一次笑容锁定了奥斯卡影后的桂冠。

  在颁奖礼上,她不像其他女演员那般激动热血盈眶,

  摇晃着脑袋潇洒不羁言行举止,和自信张扬的笑容,却丝毫不会让人觉得这位女演员不够沉稳

  没错!人家就是用演技说话!

  而成就了今年影后,

  成为“影后背后的男人们”则是这两位传奇般的导演——科恩兄弟;

  在好莱坞主旋律一直引导着电影步伐的时代,“科恩兄弟”是特立独行的也是迷人的。

  他们的电影作品极具文学性和哲学性,他们的电影独具特色

  其情节不落俗套,往往强调命运中的某种不确定性

  科恩兄弟执导的《冰血暴》不仅助弗兰西斯拿下了个人影史上的第一座小金人,兄弟中的一位也和弗兰西斯结为了伴侣

  他们的作品仿佛是现代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文学作品。

  不论是《冰血暴》中明尼苏达州冰天雪地中的不谙世事杀手和女警察

  还是《老无所依》中的荒漠杀手;亦或是《巴顿芬克》中自恃才华甚高,

  想创造出一部贴近下层人民的作品,其实根本未曾了解过底层民生活的边缘作家

  荒诞不经散漫不成章的故事情节,

  当习惯于好莱坞大公司娱乐作品的观众们最初看到他们作品的时候,一时间很难明了影片在说什么,

  是在讲述一个梦魇般无头无尾的诡异故事,是在揭示边缘人物生活状态,还是表达一种卓尔不群思想,还是关于政治历史的隐喻?

  科恩兄弟带着魔幻色彩黑色风格

  与好莱坞娱乐片截然不同的叙事手法、夸张变形的人物和情节,营造了一个独具魅力的个人影像世界,与主流电影也有着天差地别区别

  今天红颜秀影为大家介绍的这部2013年科恩兄弟执导的《醉乡民谣》就是有着科恩兄弟鲜明风格烙印的一部作品。

  被影迷们誉为“科恩兄弟最温柔的一部作品”。

  故事发生在六十年代的美国,

  勒维恩是一位名不见经传的民谣歌手,生活困顿的他无家可归亦没有固定的工作,每晚得靠朋友的救济才得以寻得安身之处。

  可是,尽管陷入了窘境,但固执的勒维恩也不愿意了顺大众喜好而做出无奈的改变

  他不愿意接受好朋友吉姆的建议,录制迎合大众的、傻乎乎的合唱歌曲;

  不愿意听从家人的建议,安安分分的准备好自己的船员证,只为每次出海获得可以填饱肚子生活费

  明明一个人都吃不上饱饭,还固执的要为邻居照顾一只喜欢逃窜的橘猫,

  也正因为如此,他和交往多年的好友简、吉姆之间的关系也跌落到了冰点,

  更让勒维恩感到烦心的事,简的腹中竟然怀上了自己的孩子。

  一心一意追求自己音乐梦的勒维恩前往芝加哥企图找到一份工作,

  在舞台上他深情演唱,却在面试之后惨遭拒绝

  一无所获的他只能灰溜溜的回到了格林尼治村,继续回到曾经兼职的小酒馆卖唱、唏嘘打工、合唱。

  熟悉的音乐,熟悉的氛围,勒维恩经历了许多,却又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

  科恩兄弟的电影从来都不是要为我们讲述一个大道理,讲一段铺垫—发展—高潮—落幕的完整故事。

  他们总能用独特的闷骚的环形结构给人一直震撼又完全在情理之中感受

  中间往往加入一段《醉乡民谣》中古德曼这样一段游离于主线之外的形似盟友的科恩标志段落配合雾蒙蒙的玄学意味

  科恩电影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睁着眼镜做梦的奇异感觉,

  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边缘人荒诞却稀松平常的一天生活中,这只是一种现实生活中难以接触的生存状态

  科恩兄弟总是能赋予几乎毫无意义的日常非常引人入胜戏剧感,

  节奏上非常善于留白,这种留白让电影变得感性,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就可以直击我们内心柔软的一块。

  《醉乡民谣》的主角是一位叫勒维恩的民谣歌手,

  关于民谣歌手的电影有很多部——爱尔兰文艺电影《曾经》,英伦玫瑰凯丽奈特莉主演的《再次出发之纽约遇见你》,

  电影中主题往往与爱情追逐梦想有关

  主角虽然可能不是成功知名的音乐人,但他们往往才华横溢、待人温暖

  而《醉乡民谣》中的勒维恩的身份虽然是完全具有文艺、流浪气质的小酒馆民谣歌手,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粗人。

  一个人连自己的生活住处都不能自理的家伙,常常借宿在朋友家的沙发上。

  隔三差五在上西区哥大教授朋友家借宿,夫妇俩真心诚意的将他当做艺术家看待,不仅提供沙发、可口的晚宴、还向自己的朋友隆重介绍他。

  而脾气火爆,总是不耐烦的勒维恩不仅在饭桌上发火,认为夫妇俩不懂自己的艺术追求,还弄丢了别人的猫。

  吉姆和珍同样是民谣歌手,却已经决定结婚、并且拥有稳定的家庭和收入。

  结果勒维恩爱上了珍,还弄到她怀孕偷偷堕胎,在寒冷的冬天寄宿在别人温暖的沙发上,

  勒维恩因这类事向朋友借钱的时候,朋友的回答竟然是“还是上次那个姑娘吗?”

  勒维恩的姐姐和孩子住在皇后区,总是收留他,

  勒维恩的情绪变化,使他失去了船员证,在姐姐苦口婆心的劝他“好好工作,好好生活之时”

  他却心高气傲的认为“你们这些娱乐业之外的人根本不懂我的在想什么。”

  勒维恩有着暴躁的情绪,没有为了梦想不顾一切的冲劲和天真;

  他甚至没有电影主角的长相,穿着破旧的毛呢大衣、个子不高、满脸疲倦、一下巴的络腮胡;

  对家人和朋友的照顾体贴,他总是流露出不耐烦和不想深入交流的疲倦。

  但这样一个失败的边缘人真的就是一个烂人吗?

  在侄子面前脏话不绝于耳、固执的坚持着自己的梦想追求哪怕填不饱肚子、对朋友家人总是一脸冷漠不耐烦,

  放在普通人,你和我身上,在公司被领导损,回家我们可能有家人朋友去抱怨,大不了我们可以喷出句“去你的吧,老子不干了”然后拍拍屁股走人。

  而勒维恩连说声再见潇洒离去的权利都没有,好不容易真的觉得累了,想放弃民谣至少是一阵子,出海去换个生活方式了,结果海员证竟然丢了。

  丢失的原因是,自己在发怒时对姐姐说了一句胡话“你把那些全扔掉吧”,

  看,人生是不是如此的可笑又折磨人!

  在六十年代中,口口声声说着自己是“烂人”的勒维恩其实不过是芸芸众生中一个无人打量、卑微的一个,

  每天在舞台上卖力歌唱,却不能靠自己喜欢的事业赚钱填饱肚子;

  邻居寄养给自己的猫咪,无端端逃走,自己再寻来的竟然是一只公猫;

  在唱片老板面前深情的演唱了一首,老板却冷冰冰的回了一句“我看不到这里面有什么钱途,你可以加入我们的合唱团,但不要露脸。”

  将表面上单纯温柔的简当做自己的真爱,竟然发现连自己一直鄙夷的咖啡店老板也爱过她;

  在被民谣伤害了无数次之外,好不容易有个机会将自己的一肚子委屈和愤怒,在酒馆抒发出来,却无意间伤害了一直对自己很好的教授夫人,并且被教授一顿暴揍。

  这是一个被时代抛弃的边缘人,一个被爱和家庭遗忘的孤单者。

  这是普通人平凡鲜有惊喜和好运的一生。生活时不时赠予他可笑的黑色笑话和厄运,自己坚持的梦想无人问津以致于自己开始怀疑自己坚持的意义。

  一个人,前路黑暗,踽踽前行,每一步都艰难而痛苦。在暴风雪中承受着寒冷,坐在酒吧里皮鞋里是湿漉漉、冰凉的袜子。

  每一步都艰难而痛苦。

  更关键的,你根本不知道他妈的干嘛这么伤痕累累还要往前走,可他就是这么往前走了。

  人生就像是勒维恩那一段并不愉快的公路旅行。

  一个人在路上,司机沉默无语,邻座话多且讨厌。雾蒙蒙的天气遮掩了前路,暴风雪带来无穷无尽的寒冷。

  但勒维恩还好有一把破吉他相伴,哪怕最后走了一圈又回到原点。

  冷冽却有着一丝丝温柔的科恩兄弟,将人生路上的荒诞、黑色幽默一点点抖落出来,

  那种感觉就像汽车开着前灯行驶在黑暗的雪路上,一只孤零零的猫从车前窜过,你一想“原来它是和我一样的呀。”

  作为两位著名的“有两把刷子”的导演,科恩兄弟的电影你不看到最后永远会期待他们抖出一个怎么样的包袱。

  这部《醉乡民谣》前半段一直在描述这个有才华、有梦想的loser一路上碰壁的故事。

  我相信每个人看的时候都和红颜秀一样,像主人公一样的坚持,就像看《曾经》《重新出发之纽约遇见你》《爆裂鼓手》等其余音乐故事一样的心情。

  认为勒维恩一定会出人头地,会实现自己的理想,会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会有一场精彩的演讲、歌声可以传遍整个故事!

  再不济,他也能深情又专一的在舞台上再次一展歌喉,台下的观众认真感动的聆听着。拥有一次满屏掌声,优雅又满足的落幕。

  可是当结尾又回到开始的镜头,他依旧会卑微的被打倒在地,他依然一无是处。

  红颜秀才明白,两个小时电影里展现的梦想终将成真是骗人的,那只叫尤利西斯的猫走失、颠沛流离,最终找到家了,

  而人会继续漂泊~~

  平平无奇的两天发生的故事被科恩兄弟拍成一部同样留白多、缓缓渲染开的电影。但你怎样过一天,就怎样过一生。

  我们总结的自己的人生不平凡的,期待着那些惊天动地的事情能够降临在某一天的自己身上,期待着有一天自己能够发光发热实现自己的梦想。

  然而当这种期待越来越无力,越来越疲乏的时候,当人生依旧艰难前行的时候,我们开始渐渐意识到,我们不过是芸芸众生。

  “电影不是生活,生活难多了。”

  而科恩兄弟的电影告诉我们,他们的电影就是我们荒诞不经的生活。

  即使路上有着肆无忌惮的暴风雪,但好歹还有那一两首既不是新歌也不会过时的歌陪伴着我们。

  那它就是——民谣!

  《醉乡民谣》影评(四):是民谣,也是人生

  音乐当然很好听,各方面综合本来值5星的,扣一星是因为导演想让人同情他,让他过的悲惨、几天内碰上这么多烂事。

  这是我觉得不正确的价值观,当然,可能根本没这些事,很多人不看这些。

  主要情节是一个怀才不遇的故事,小一点的时候,我肯定替主角鸣不平,因为我们都把自己当成主角了,我这么失败不怪我,我是有才华的,是老天故意刁难我。但后来发现,失败很多时候就是怪自己,怀才不遇是个借口,当然肯定是有这类人的,只是大部分人不属于怀才不遇,只属于牢骚。主角生活过这么糟糕是因为自己处理的不好,即使音乐挣不着钱,也完全可以靠其他的维持生活,不至于这么悲惨,而且有区别的是,真正为艺术献身的人是不会因为志向不平而像他那样破口大骂等等的,他们坦然接受,准备好牺牲。

  《醉乡民谣》影评(五):醉乡民谣:作为时代的基石

  这是我第一次写影评,实在是因为看为《醉乡民谣》后感触良多。

  民谣,就是一张照片,他描述生活,让我们能看见,能感受到创作者当时的经历和情感。

  整部电影并没有一个清晰的故事的主线,甚至没有故事高潮。我们看到的,是一个穷困潦倒,对自己创作风格有着执着坚守,甚至有些自大狂妄的民谣歌手,到芝加哥拜访一位音乐制作人未果,最后返回了纽约。科恩兄弟根据民谣歌手Dave Von Ronk生前的回忆录创作而出,这部反英雄主义的电影,科恩兄弟创作的根本意图,是想表达出被时代浪潮淹没的那群人的迷茫与无辜。

  《醉乡民谣》有种独特的画面质感,皮肤有着独特的光泽,影片有着暗淡的光线,颜色有点去饱和度,这些均出自《天使爱美丽》的摄影师Bruno Delbonnel的镜头规划。我认为如此处理画面,无非是营造一种破旧的纽约,暗淡的社会,因此摄影师运用了“肮脏的品红色和蓝绿色”。影片的背景设置在60年代初,这时“垮掉的一代”已为中年,美国民众心态以及主流文化逐渐趋于平静。影片中那名寡言少语的诗人司机,则是“垮掉的一代”沉淀的产物。这些人正身处于一种狂热后的孤独,因此这种独特的质感给观众呈现了一种沧桑冰冷的感受。柔和的色调与暗淡的肤色也暗示着主人公正处在一种即将被埋汰的社会环境。

  《醉乡民谣》在纽约电影节进行放映之后,有人问了科恩兄弟这样一个问题:电影里那只猫被取名为“尤利西斯”是否有什么深意。其中一个科恩面无表情地回答:“我们想拍一个尤利西斯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主角哪儿都不去。”尤利西斯是希腊神话中的希腊英雄,曾经献计“特洛伊木马计”,但因得罪波塞冬而漂泊十年,最终回到故土。波塞冬是谁?众所周知他是海洋之神。影片中主角屡次不小心让那只叫尤利西斯的猫逃跑,他则一直在寻找这只猫,他在寻找尤利西斯!随之他也就间接得罪了波塞冬,而波塞冬可以说是主角身处的社会,他与这社会不符,注定不会有圆满结局。

  整个故事发生在60年代民谣潮爆发前夕,片尾甚至能看见Bob Dylan在吧台上唱《Farewell》,都知道鲍勃迪伦颠覆了美国民谣风格,开创了一个新时代。而像我之前所说的,主人公 Llewyn Davis成为了这个时代下的牺牲品,像 Llewyn Davis这样成为牺牲品的人不计其数,这些怀揣梦想的,坚持自我的人,因为并不属于主流的创作,而被淹没在时代浪潮中,我们甚至不能记得他们的名字。

  然而这并非是只属于那个时代的故事,也属于现在的时代。在丽江,在大理,在北京,在全国各地,无论是音乐,文学,电影,还是绘画,都有许许多多家里没有背景,风格独树一帜的艺术创作者,他们在街边,在网络上展示着自己的作品,纵使无人问津,却也珍贵无比不容侵犯。

  值得庆幸的是,越来越多的普通人追求着个性,他们不再满足主流文化带给他们的精神价值,他们正追求着一种小众文化,这无疑为这些优秀的艺术创作者带来了一丝曙光,即便很微弱,但我相信他们一定能坚持,守护属于自己的灵感与风格。

  我非常喜欢这部电影的翻译(英文名叫:Inside Llewyn Davis),据推测,译者是从角色原型Dave Von Ronk的某首歌歌词:If I’d been drunk when I was born, I’d be ignorant of sorrow(如果带着醉意出生,我将忘记所有悲伤),愿所有风残露宿的创作者都能找到温暖的家。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醉乡民谣》影评(六):民谣、电影、赞美诗以及无尽的念想

  有人说醉乡民谣这个译名好好,我倒是不以为然。在我看来,这个片子只和llewyn davis有关,而他碰巧是个民谣歌手而已。这个特性使他显得不那么讨厌,即使他实实在在的就是那么讨厌。不负责任,任性,粗鲁,还有那么一点自以为是。他抱着猫在地铁里尴尬的坐着时,车上其他人看他的眼光是猎奇而嘲讽的;他提着吉他在寒风中疾走然后一脚踩在冰水里连喊fuck时,我们在镜头外看他的眼光是同情的,廉价的。倒霉孩子,有点才华不足以一鸣惊人,有点毅力不够死磕到底,就好像他这一辈子的命运:不上不下,不三不四,活不起又死不了。

  所以有人说,这是一个loser的故事,loser的故事有什么好讲的,讲到最后不还是画了一个圈回到终点。

  是嘛,那你来讲讲,什么叫不是loser的故事;如果画一个圈意味着失败,那一个从未动过的原点算什么?

  第一次看这个电影是回国后一个月,在学校地下放映厅里,由我自己曾经属于的某个电影社团在主持放映。其实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要跑去放映厅看,画质和音质一如既往的差,观众也是一如既往的掐指可数;该电影社团维持近十年,在我看来就从未辉煌过,每周六在放映厅刷下存在感,放放思想端正、但总算有艺术造诣的电影,还是有八成的同学四年里从不知这个电影协会的存在;偶尔放下实验性强些的片子还会担心本来就不多的观众会烟消云散,或者被投诉,失去每周六刷存在感的机会。于是这个社团就这么苟延残喘着。那天我去看醉乡民谣总归还是和一个在这个社团认识的姑娘一起去,有种师姐回来看小朋友的感觉,后来发现也没人鸟我们。出国一年,物是人非,谁也没听说过曾经有过两个作死的师姐。

  所以说,我去放映厅看电影是去找大一大二时的感觉,应该是骗人的。因为早就找不回来了。或者说,大一大二时其实也没有过什么特别的感觉。我觉得我淋着雨走去放映厅看电影,归根结底还是因为这段时间实在过得非常不开心,所以想找个黑黑的空间一个人从现实中逃避那么两个小时。然后我看了这么一部电影,它叫醉乡民谣。它的内容远不如译名来的令人沉醉,我想逃避,但它不由分说的拉回我到现实里,整整两个小时我备受折磨,因为我在llewyn身上除了看到我男神的发型和络腮胡之外,我还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

  一个奔跑到筋疲力尽的傻逼。

  Llewyn在民谣的路上走到黑,估计墓碑上会写这么一行字:这个人一生庸庸碌碌,在深海和恶魔之间挣扎,别人都在看他的笑话。

  猫还未捉到,后面的门已经砰的锁上。Llewyn一生不如就定格在这一刻。他问Jean,你做音乐就是为了以后和Jim搬去郊区生一堆孩子...你们是不是有点太careerist? 后来他去找Grossman,想有自己的career,又不屑和别人合作。回到朋友家时,他说我好累,离开的这几天感觉好漫长。

  再看这部电影,总是隐隐想哭,却又因为llewyn的荒诞而拧出一个比哭还难看的笑;再后来笑着笑着就哭了。

  刚回国的几天,时差倒不过来,饭吃不下去,动不动就扑簌扑簌掉眼泪,情绪敏感,令人扼腕。后来回到学校,发现自己好像毕业有困难,找工作有困难,写论文有困难,就连拿到前一年的成绩单转学分都有数不清的困难,于是才用更大的困难战胜了挥之不去的离愁。我开始发简历,准备面试,跑教务处,要成绩单,补学分,发邮件,并且诅咒每个不回我邮件的人。面试官问我,你简历这么好,为什么想来我们这种小公司做文案?我信口胡诌。面试官问我,要是你的工作90%都是无聊,那你怎么办?我又满口假话。后来我没有接到offer,我自恃口语一流,思想先进,又是中大学生,本来就只是想去稳稳拿到offer做最坏的保底打算。结果一败涂地。朋友讪笑着说,你以为你不真诚面试官看不出来,你当老板都是傻子。守不住的人要来做毛线哦。

  后来我想想这样也好。如果真真留在深圳某写字楼里朝八晚六写游戏文案,自己会疯掉的吧。

  所以llewyn这种人,丢了海员证是多好的福气。有一天他若出海工作,没时间再拿起吉他,连小酒吧里零星的喝彩也再听不到,他未必会像凯鲁亚克漂在水上时一样快乐。

  所以llewyn继续回到小酒吧驻场,叨逼叨着同样的鬼话,继续蹭沙发,做混蛋,然后被人打。大家笑了,你看这个傻逼,又回到了原点。

  所有认为没有前进就意味着失败的人,从不知道在这一刻保持下去都是多么的辛苦,好像自己只要一松手,就会掉入无底深渊,再也爬不上来;所有认为llewyn是个loser的人,从不知道握紧这把吉他需要勇气,相信自己需要勇气,面对同伴的自杀需要勇气,接受别人的嘲笑需要勇气,面对生活的不公更需要勇气。Llewyn很怂,但还未松手。日复一日的疲于奔命总归还是活着,零星的掌声总归还是掌声,自己总归不算是行尸走肉。

  人若没有执念,活得会简单很多;但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方向不对,走得再远也是一错再错?

  有时候我在想,把一个向往远方的人禁锢在家是什么感觉?而把一个向往家庭的人流放远方又是什么感觉?或者,一个从未到过远方的人,又怎么会知道自己是否向往远方?而作一个不知自己生活的激情在何处的人是什么感觉?一个生活激情被社会的功利与虚伪消磨殆尽的人又是什么感觉?

  学校里有数不清的杂七杂八功利又自视甚高的社团,他们的社长在我大一时被称作传说中那个很牛的师兄师姐;现在我大四,发现身边也有了好多被师弟师妹们交口称赞的很牛的师兄师姐,其实也尔尔不过如此,因为当你问他生活的热情是什么时,他满嘴跑火车,和我回答面试官我为什么想来做游戏文案一样。

  所以其实我还真的很骄傲,这个电影社团十年如一日,小强一般在中大校园里顽强的爬行着。没什么钱,没什么名,没什么人,也很少人理解他们的存在。不能当饭吃的兴趣爱好团体,写在简历上都羞于见人。就是这个不上不下,不三不四,活不起,饿不死的社团,默默的每周六放着不论我们放与不放,其他人也都不会去看的电影;说是为民服务,不如说是自娱自乐。

  这个社团全名我都记不清了,好像叫中山大学电影协会,四年来我都只叫它影协。估计未来十年里死不了。

  这大概会是我大学能给予我最欣慰的一件事了。

  画圈圈就画圈圈吧,至少可以成全自己。

  Llewyn最后还是唱着,高高的吊起我,哦可怜的男孩,我已走遍四方。

  于是我也跟着哼唱起来,高高的吊起我,哦可怜的男孩,我已走遍四方。

  《醉乡民谣》影评(七):生活的失控

  生活的失控从一只走失了的猫开始。

  电影的开头重复了结尾,让人觉得这部电影不是在讲述一个事情,而是在讲述一种状态,生活、音乐的无奈

  男主是有才华的,过着一般人想象中的“艺术家成名前的生活”。

  借宿在某知音汇集的大学教授家中的沙发上。与知名的J&J组合来往亲密,与女追求者保持关系,在圈子中的酒吧驻唱。此时的状态外人看来会是:“你只是在等待一个机会”。

  但是另一方面,自己录的胶片迟迟无人问津,从经纪公司也拿不到钱,致某女及J&J组合中的Jean怀孕,还不知道Jean怀的孩子是不是自己的。没钱给二女堕胎,从理念不合的家里也拿不到钱。

  生活成为困境。

  此时圈子里兴起了合唱的潮流,而这是极不入男主的眼的,男主不愿与其他人合作及作陪衬。

  之后男主去往芝加哥作了一次及悲凉的面试,回来后身无分文,想要做做之前做过的出海的职业,无奈已丢掉出海证明。

  生活如此回环。

  片中男主的几次演唱都极其专注动人。

  最后出现的应该是鲍勃迪伦。

  科恩兄弟的电影情节从不按套路出牌,所以你会紧张下一幕会出现什么。无套路在生活中展现就是无奈。男主总会遇上各种破事儿,但是

  生活总要继续

  《醉乡民谣》影评(八):民谣这玩意儿

  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回到原点。

  主角有才但是没有财。他靠着别人的接济过着日子,但是自尊驱使着他即使是个穷鬼也不愿将音乐玷污。他比别人更加热爱音乐这份工作。

  最终他又是带着同样的心态唱完民谣,挨揍。他唱着“永别了,亲爱的”,就像是一场永远不会结束的告别,充满无奈和不甘。

  影片并不是在讲一个励志故事,也并非想要单纯普及民谣。而是要告诉我们,去他妈的生活,我们各个都会是loser,我们也像主角,一次次地失败,一次次地回到原点。但是我们最讨厌这操蛋生活,主角却最爱民谣,他真正地热爱他的饭碗。

  但是生活其实也并非如此冷酷。那只走丢了又回家的猫,那些恨他又爱他的朋友,那些黑夜中无法取暖但又照亮回程的路的点点火星。都是生活中我们最最困难时、恰巧又让我们燃起希望的东西。

  真的无关梦想,有,也早被抹杀得一干二净了。

  你唱一首歌,唱得心碎,自己都快要落泪了,可是控制着你死活的那个人还是说:“看不出有一点换钱的地方。”

  你恨透了生活恨透了自己,在酒馆里忍不住发泄不满,可是换来了一次殴打。

  你不喜欢借宿他人,没有人喜欢,可是为了执念,也只能放下尊严,别扭地请求留宿。

  ……

  太多了,数不过来的一点点伤心落寞。

  这就是人生,不值得哭泣,正如电影的节奏一般快速节制,冷酷地哂笑评论一个人的孤独。

  其实主角不是谁,正是每一个人。是你是我,我们都是那个可怜的伤心人。

  《醉乡民谣》影评(九):科恩兄弟的反英雄立场

  电影开镜:昏暗中的一个老式麦克风,一个男人的脸入镜,开始唱这首民谣:

  Hang Me, Oh Hang me, and I'll be dead and gone

  Hang Me, Oh Hang me, I'll be dead and gone..

  实际上这是一个相当抓人的起势,特别是当你听到歌者带着哀伤地幽幽唱道:

  Wouldn't mind the hangin…

  ut the laying in the grave so long

  oor boy...I been all around this world

  翻译过来大概是:

  绞死我吧,哦,绞死我吧,我将死去,逝去;

  绞死我吧,哦,绞死我吧,我将死去,逝去;

  不在乎被绞死,但要躺在坟墓里这么久……

  可怜的人啊…… 我一直就这样游荡四方。

  一首很悲伤的民谣。这是1961年纽约格林尼治村的一间叫“煤气灯”的酒吧,很多无名的民谣歌手在这里演唱。那时正是六十年代新民谣运动兴趣的前夜,而Village里的这些酒吧,也正是运动的漩涡中心。于是你期待这个深情吟唱的歌者,一定会成为影响一代人的民谣大师。因为Bob Dylan不也就是当时与这帮人为伍,在Village的各色酒吧里献唱的嘛。

  然而科恩兄弟没有给你这样一部讲述英雄成长和磨难最终达至成功的传记电影。《醉乡民谣》不仅不是关于英雄的故事,它甚至可以说是一部“反英雄”电影。正因为哥俩“反英雄”的立场,才让这部电影成为一部有别于一众音乐传记片的上佳之作。

  其实“醉乡民谣”不是一个好的翻译。“醉”字不知从何而来,主人公不能算是酗酒之徒,他的生活态度也还不是游戏人间的醉态。电影原名Inside Llewyn Davis,意为“罗恩戴维斯的内心”,说的是1961年混迹纽约“村”里的民谣歌手Llewyn Davis大概一周的生活。

  Llewyn Davis半红不红,搭档死了刚开始单飞,出了一张叫做Inside Llewyn Davis的专辑,还没拿到一分钱报酬。他靠零星在酒吧献唱,以及为人搭伴录个合声勉强渡日,过着有上顿没下顿,每天都不知道自已要住在哪里的穷困生活。

  Llewyn Davis有一点才情,但说不上是什么样的大家。他唱的歌,都是些古老的来自民间的民谣,本应苍凉而悲情,但他的声音和演绎又过于圆润甚至甜美,比起同时间同样混迹在村里的Bob Dylan充满一种古怪力量的声音质感和独特的演绎,又差了太多层次。

  但最要命的是Llewyn Davis这样一个struggling artists还总是恃才自傲,对自我和世界有一种莫名的挣扎的纠结,表面很愤怒内心其实又很脆弱。最要命的是他对任何事都不愿commit,从音乐到女人。此人,其实就是一个负能量的集合体。

  Llewyn Davis不是那种我们在现实生活里看不到,而在电影里却看烦了的英雄。他不是我们愿意去相信的桀骜不驯,才情横溢的音乐天才(此类人电影史上已刻画过无数)。Llewyn Davis其实就是一个内心孱弱的面瓜和倒霉蛋,他只是那些普普通通的自称为艺术家的人中的一个。他,是对科恩兄弟对“英雄”这概念的嘲讽。

  科恩兄弟的电影,只刻画一种人:Loser. 从那部著名的《冰风暴》里那几个傻X匪徒开始,科恩兄弟的黑色幽默电影里,有无数个莫名其妙的失败者。这些人往往不由自主地干出荒唐之事,而他们的命运,从来都不被自已掌握。人之行走于世,似乎只是命运操控的木偶。拎着那些线的是谁,科恩兄弟俩从来没有说白过。

  我相信科恩兄弟对好莱坞电影的英雄主义情结会是嗤之以鼻的。在他们看来,这个世界并不是一个“英雄”的世界,这个世界更多的,是一堆蠢人、笨人、俗人、失败者和倒霉蛋的不知所终的庸庸碌碌自寻烦恼。但这一次,比起过去电影时那些无厘头“渣人”,《醉乡民谣》用Llewyn Davis这个不呆不笨只是内心很纠结的歌手,为“反英雄”作出了新的诠释。

  但实际上这部电影对大多数人,会是一个很闷的观影体验。因为整个电影就是Llewyn Davis日常琐事,可谓事事糟心。你就是认识了这样一个人,此人在电影开头的际遇,与电影结束时并无二致。也就是说电影并没有一个有始有终的故事。它就像一个纪录片,随机地拍了一些一个人的无聊的生活,然后拼在一起,让你去琢磨。

  其实我能感受到的,就是在这种“闷”里,导演们刻画的正是一种人的一种生存状态。如果你对这种人和这种状态感兴趣,你会感受得到导演的功力所在。

  那为何要感兴趣一个不成功的落魄歌手的生存状态呢?在我这与“民谣”相关。整个电影重现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新民谣发源地,纽约Greenwich Village,像极了Bob Dylan同期录制的,他的早期专辑Freewheelin’ Bob Dylan的封面,以及大量关于他在Village中生活期间的黑白照片。那些歌者和舞台,很多都确有其人,比如Justin Timberlake和Carey Mulligan饰演的“Jim and Jane”,当时就真的有这么一个民谣组合。(BTW,两名大牌配角的演出特别是演唱都非常专业,令人对他们实在是刮目相看。)

  当然,说到民谣运动的发源,不能不提Bob Dylan. 电影中对于Bob Dylan的出现,实在是神来之笔:片末,主人公Llewyn Davis上台唱完两首歌,掌声不多不少。他下台来老板和他聊了两句,这时背景隐约看到有新的歌手上台,并开始弹奏下一首歌的前奏。老板说:“外面有人找你。”Llewyn于是向门口走,这时传来台上歌手的声音:那正是Bob Dylan的原声,唱的是那首Farewell。

  相信观众每一个人都意识到,哇,Bob Dylan上台了。然而电影干了一件很屌的事:它没有给台上的民谣传奇一个镜头,而是跟着主人公来到酒吧外的胡同,一个穿大衣的男人给了他一顿饱揍。他挨揍的时候,背景音乐正是Bob Dylan在唱Farewell。待捧他的男人走远,瘫倒在地的Llewyn坐起来,对着远去的男人,说了两个字:“再见”。电影结束。

  我喜欢科恩在片末的这一次抖攒。 Bob Dylan又怎样,无非给人物做个背景音乐。这,我相信是他们“反英雄”态度的最好写照。

  .S. 我仅将这部电影推荐给喜欢音乐,特别是民谣的朋友。要知道曲中所有歌曲,除了片末的Bob Dylan用的是录音,其他全部是演员真声表演,而且是同期录音,绝非录音室里的混录加工。本片电影原声专辑百度上有,在百度音乐里搜“醉乡民谣”即可找到。同样推荐。

  .S.2: 主演Oscar Isaac第一次担纲主角,却有上佳表现,关键时此人唱歌弹琴也相当了得。还是那句话:他们美国怎么这么多好演员啊?一茬一茬的……

  .S.3: 这么一部电影居然让我出来一处破绽:主人公跟女友一路走,穿一件米色外套。来到一个椅子前,镜头一转,他在椅子上坐下来,外衣居然神奇地变成了格子状!(有图为证)不会啊,这种低级错误。有人能给解释一下么?

  ============================

  欢迎关注我的自媒体公众号“李骥-Josh"

  努力隔三差五写一些影评、书评、商评、时评或者其他管他什么的心得。

  请在“订阅号”中搜索“李骥-Josh" 或微信号"joshli0805", 或扫码如下:

  举报

  《醉乡民谣》影评(十):卢恩的猫,盖茨比的别墅和我们的生活

  “如果一首歌不够新潮却也不过时,那它一定是一首民谣。” 在第三次看过这部我自认为最爱的影片之后,我提笔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影评。 第一次看《醉乡民谣》是在2015年的春节。彼时刚刚接触欧美音乐,对民谣也还知之甚少。对于这样一部开头和结尾场景剧情一摸一样的片子,并没有多少感觉。只是因为觉得电影原声带好听得过分,才把这部1.5个G的mkv留在了移动硬盘里,没有拖进垃圾箱。 第二次看《醉乡民谣》是在2016年的11月。彼时在升学路上遇到的羁绊和挫折不少,开始慢慢注意角色们的的每一句台词,每一幅表情,每一个动作。当时刚学会抽烟,越看这部有点丧的片,越觉得消沉。一晚上抽了半包。 第三次看《醉乡民谣》是在今晚,2017年11月6日。在离家几千里以外的异国他乡一年后再次点开这部电影,能看懂的更多了。 卢恩是一个穷困潦倒的民谣歌手。他有一定的天赋,有一定的才华。他和已经去世的搭档有过一段不错的职业生涯。但搭档去世,他不得不开始不那么成功的solo act。卢恩的内心是有傲气的,他口头不屑于那些把音乐当成生意的人;他说自己不屑于为五斗米折腰。但他的这股傲气,也令他的内心过度敏感。在面对为数不多真正关心他的朋友面前,卢恩大动肝火,说出了内心真正的想法:我只是一个歌手,我需要生活,我不是小丑。

  同样的,为了生活,他选择了一条使他受尽嘲讽的旅途,来到了芝加哥。见到了名牌制作人,卢恩在他面前弹唱了一曲指法复杂的<the Death of Queen Jane>。我想,卢恩选这首歌,除了炫技,是有其他原因的。卢恩一定认为这首讲述简王后难产而死的民谣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自己的音乐生涯。他希望制作人能听出来。可是制作人的一句“我看不出来这首歌的商业价值”,使卢恩再次碰壁。

  卢恩也是一个搞砸了一切的渣男。他睡过足够多的女孩,可几乎都无法形成一段稳定的感情。上一个女孩,背着卢恩生下了孩子,带回老家独自养大去了。卢恩或许对吉恩是真心的吧,可吉恩却也是有夫之妇了,老公还是卢恩的好兄弟,卢恩却依然把吉恩的肚子搞大了。

  quot;Everything you touched turns into shit"。 在影片的后半部分,卢恩终于在吉恩这句话面前妥协了。他说他不想干了。他要子承父业,回到水手一行,只为了生存。Just to exist。

  这是一个很丧的故事,warned you。 可生活又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啊。没有水手的资质,卢恩又被迫回到酒吧里做民谣歌手。继续平凡的生活。就像那只出走,在结尾又独自回家的猫。 为卢恩感到难过吗? 看着平凡却又不甘平凡,看着想要奋斗也在奋斗,但生活总是不如人意的他,你有想到某个你认识的人吗?或是你自己吗? 所有人的生活中总有一个卢恩,也有那只会自己凭借直觉回家的猫。那个人,那只猫,是你,是我。 科恩兄弟开着“成功者都被好莱坞拍完”的玩笑,拍出了又一部以“LOSER”和“小人物”的平凡人生为主旋律的故事。但难道这不也是我们大多数人的故事吗? 毕竟并不是所有踢足球的都是梅西或C罗,毕竟并不是所有演戏的都是马龙白兰度,毕竟并不是所有唱民谣的都是Bob Dylan啊。 而我们能做的,也只是凭着本能走下去,尽管生活可能令我们回到原点。 写到这里,我莫名想起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的结尾段: 我们奋力前行,逆水行舟,直到回到美好纯真的往昔岁月。 盖茨比努力地付出一切,他要逆着时间的河流,回到过往,找回那段美好纯真的爱情。 他说过,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回到过去,重拾那段美好的感情。 我们现在的艰辛付出和不懈努力,都是为了找回当初拥有过却稍纵即逝的美好事物,比如亲情、爱情、友谊。 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长久的拥有这美好的一切。 可是当我们通过努力,不断实现物质上的富足时,却逐渐变得自私冷漠,逐渐忘却自己当初所要追求的美好事物,迷失在穷奢极欲之中。 很少有人像盖茨比一样,在纸醉金迷之中,始终执着于对美好纯真的追求,心中的那盏绿灯始终点亮着。 这正是盖茨比的了不起之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