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台北星期天》的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台北星期天》的影评10篇

2018-06-27 02:47: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台北星期天》的影评10篇

  《台北星期天》是一部由何蔚庭执导,Epy Quizon / Bayani Agbayani / 林若亚主演的一部剧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台北星期天》影评(一):Hey 我们抬的是幸福~

  片子开始放时,我就知道,这就是我喜欢的类型(在这之前我对本片的了解仅限于之前的一次颁奖)

  就是一个简简单单的故事:“我们要把那张沙发带回去,因为那是上天的旨意”于是两个男人为了他们的红色沙发,为了屋顶上空的星星,为了呷一口那冰爽的啤酒……踏上了回去的道路。但是这一路上走的并不轻松,抄捷径被机车大叔撞到,战战兢兢进了警局,误打误撞的救了想跳楼的男孩,也因为此还上了电视。一路上跌跌撞撞但不乏笑料,虽然一路艰辛但俩男人从未放弃过他们的沙发,直到他们的面前出现了一条河流(这个剧情好像荒野生存ORZ~是告诉我们大自然力量是无穷大的咩?)但正是这条河流的出现,影片高潮也逐渐出现:当小蓝的“女友”在电话说她只想快快乐乐的过完一天时,两个男人呷起啤酒,开始回忆往事,这个时候音乐来的恰到好处,(每当这两个男人说起自己美好愿望时音乐总会合拍的想起)虽然我很好奇他俩是从哪里拿来的吉他和鼓,但是这又有什么关系!沙发湿了有什么关系!门禁有什么关系!就算被遣送回去又有什么关系!至少现在能躺在沙发上,抬头看就美丽夜空,就像电影里说的“如果上面是天堂,那么我现在身在何处?那如果我现在已经在天堂,那上面又是哪?”

  当我以为电影应该就这样结束时,新的一天把我拉回了现实,这一次,他们放弃了沙发,坐上了原本应该回去的公交,也许有的时候把不方便东西放下,才可能走的更远。但我总觉得这部片子想表达的不是这个意思,因为那个星期天是他们最快乐的一天。

  那个红色沙发承载着他俩的幸福与美好。

  《台北星期天》影评(二):《Pinoy Sunday[台北星期天]》没有成功,没有就算了

  http://axinlove.com/2011/04/pinoy-sunday/

  《Pinoy Sunday[台北星期天]》没有成功,没有就算了

  y @xinl.ve 110412

  Movie Rating:8

  为什么会比较在意《Pinoy Sunday[台北星期天]》的结局实在不符合我一贯的作风期待温情脉脉的台湾会给两个外来劳工一些关怀表现台北是一个包容城市天道酬勤老天爱笨小孩等等鼓励人奔向上的台阶词汇,也就是我看片时期望结局的心情。毕竟,只是在阳台,坐在沙发上看着星星月亮,喝点台湾产的冰啤酒,这样小小的要求,一点也不过分。但电影没有给,没有给也就算了,不妨碍两人继续对未来生活充满美好的憧憬信心金子重要

  能如此熟悉菲律宾人的生活,又能把他们的故事放到台北这个城市,如此跨越国度社会文化壁垒的导演经历必然会有异于普通人之处。何蔚庭马来西亚的华裔,从纽约大学毕业后定居在台湾,然后在台湾的电影体系创作本片。独一无二的生活经历,让他把握住了在台北生活的菲律宾人的状况,能够轻松自如地从两位菲律宾人的视角感受在台北的生活。故事的主线并不复杂,但呈现的生活细节用心眼睛才能发现。在那些点滴中,体会渴望生活美好的努力,异域谋生的艰难和人生的一些苦涩无奈

  已婚的Dado在台北有一个女朋友,未婚的Manuel幻想着从舞厅辣妹到槟榔女的一切异性,沙发和小推车的得来也都显得不那么光彩。用绝对正义感评判二人,他们在台北的生活,并不符合没有一丝差错谨慎小心,也并不是那种任劳任怨渴望出人头地强烈追逐成功的欲望。但他们从当下的生活中不停寻找快乐、希望和短暂人生意义,使他们能继续着艰难而并不成功的人生。

  台北的布景在电影之中显得太弱,少了借外界之眼看台北人生活百态的深度。Anna住家的台北人家中有老人年轻的小夫妻,为什么会有不休止的争吵?行走不便的老人有怎样的看法,能否说出精炼人生智慧平和之语等电影可能扩充的环节,在本片中只尽了一个呆呆的道具作用。不熟悉台湾电视圈生态的观众,是无法感受片中电视台播报“是小偷还是英雄”的夸张,大概只会觉得是滑稽地表现了二人搬运沙发的事实

  导演何蔚庭在小情绪上的把握非常好,短片《夏午[Summer Afternoon]》中已经有过体现。在本片之中处理Manuel和Dado的性格和在整个事件中的关系,主从表现的非常好。凭空出现吉他和鼓是平地惊雷,梦想照见现实的感触都在其中。

  :两人搬沙发经过的一个Y形路口,矗立在那的一栋楼与《人民公厕[Public Toilet]》里的印度兄弟居住地非常相像

  inoy.Sunday.2010.DVDRip.Xvid-XTM

  《台北星期天》影评(三):还是台湾味

  不得不承认自己有点台湾控,是的。第36个故事、台北一页、蓝色大门、艋舺、听说…………好多好多……是喜欢台湾味的小电影,清新、简单,当然,有点小资。。也带点文艺。。

  这部是讲述菲律宾劳工在台湾的故事,幽默,也有点心酸。我很愿意把它也理解为对梦想和希望的追求。Manuel,有点痞样,一开始不是很喜欢,但是在他们尝试把沙发搬过河失败后他的样子让我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很多时候,外表的吊儿郎当又何尝容易?没有家庭,没有女友,而对爱情敢于付出,努力追求,不管是否切合实际。与Dado的老实谨慎相比,至少他还有梦,还敢做梦。河边的DAdo反而突然放开了轻松了,在Manuel都要放弃的时候,他都不去想准时工厂了,这段是我最喜欢的,煽情也好,老套也好,至少我看到了两个人心灵对话。对旧时光的回忆充满温情。后来的弹吉他打鼓唱歌或许是在做梦吧,很美的梦,轻松的曲调、月凉如水、反映灯光幽暗河面,还有河岸滋长的草丛……最后,沙发是不得不放弃的,这是现实的。

  两人之后似乎没有回到原来的工厂,在海边,应该是菲律宾,他们梦想开家具厂,把产品卖到世界各地,有着梦想,讨论晚餐吃菲式卤肉还是菲式卤菠菜,这种日子惬意啊~~

  影片是否主要想反映外劳在台的状况,这个导演比较清楚,但是他们确实不容易。Anna的善良,还有Dado时刻担心被遣送,背井离乡的不容易。。而片尾的情节和配乐暗示着一个美好的结局,看上去很美好,但是,不得不承认,这是有点童话。。

  好吧,配乐我很喜欢~~

  《台北星期天》影评(四):梦想,是'瘦工'躺在沙发上吹着夜晚屋顶的风,喝着冰爽的台啤.

  这实在是我风格的小台湾电影.

  曲调和'一页台北'一样平缓黑色幽默.

  整个电影的基调不会沉闷也不会哭来哭去的大起大落.

  2个外工,在普通的一个周日

  和沙发,和台北,和这个城市的陌生人之前的一个个小故事.

  他们有亲情,有爱情,有人性,

  有这个社会对他们这样的外工的歧视和剥削,

  也有这个社会对他们的公正和帮助.

  他们是真实的.

  为金钱烦恼.

  为美女发疯.

  为妻子哭泣.

  为工作担心.

  其实后半段,

  '胖工'很明确的一句'难道你要放弃你的梦想么?'

  给没看懂的人整个讲很白了.

  沙发就是梦想.

  他们一路,

  遇到人,遇到事.遇到好事.遇到坏事.

  几次在路途思考过丢弃不丢弃的问题.

  好象我们和梦想的关系.

  在不在坚持.能不能继续.

  对我来说,

  '瘦工'已经是个很坚持的人了.

  至少在他放弃之前我已经想过好几次.

  '不然就算了八'

  梦想,

  是'瘦工'躺在沙发上吹着夜晚屋顶的风,喝着冰爽的台啤.

  他实现不了的梦想或许可笑,

  但你不坚持的梦想难道不是么?

  tw,他们在河上唱歌那晚上的歌好々听.名字是..?

  《台北星期天》影评(五):搬着他们的梦

  头次听说影片名,以为这必定又是一部台式小清新之作,不过等看完之后,却发现这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却拥有非一般的气质。相比较一些同类的影视作品,《台北星期天》显然胜在选取了一个特别的视角来记录在台北的菲律宾打工仔的普通生活,将底层百姓的生活展现淋漓尽致,在趣味盎然的同时又让人心头有说不出的苦涩。

  马诺奥和迪爱斯,又一对“小聪明”和“傻大哥”的俗套搭配,梦想自己在一天疲惫的工作之后能躺在沙发上吹着夜晚屋顶的风,喝着冰爽的台啤,享受人生最简单的幸福。然而如此简单的梦想,放在两个只会讲蹩脚英语和菲律宾鸟语的打工仔身上,竟显得如此遥远-----买一张柔软的沙发对他们来说实在是太奢侈了。在意外拾得一张豪华红沙发后,他们决定用手将这张沙发从台北市中心抬回郊区的宿舍……于是,故事开始了。

  光是就搬沙发的故事而言,影片反倒是很有公路电影的风格。鲜艳的红色沙发在灰色的城市里来来晃晃,“二人一沙发”的组合实在是显得太突兀了,或者说,它显得太美好太纯粹了,像是就从来不属于这个由水泥钢架铸造的城市。一次又一次的迷路、被人误会、彼此的怀疑……就为一张被人遗弃的沙发,他们付出了常人都不曾体验过的辛酸,然而终于来到最后一道关卡,他们沮丧地发现两个人根本就不可能抬着一张沙发度过冰冷的河水。他们也试过了,甚至差点就被淹死在越来越深的河水里。仿佛是再倔强灵魂都没有办法抗拒不可挽救的现实,上帝给了他们一张沙发,同时也给了只有一天的试用期。影片最后,马诺奥和迪爱斯坐在承载着他们所有梦想的沙发上,弹起吉他,哼唱的歌谣悦耳得令人惊讶,沙发开始在水上漂浮,此时此刻,沙发好像从一开始就已经属于他们。然而好曲终将结束,第二天被河水冷醒,才发现昨晚的一切不过是个梦,单调枯燥的生活还将继续。

  看完整部影片,失望之情还没有真正涌出,豁然开朗却已经占据整颗心。马诺奥和迪爱斯尽管到底还是没能拥有那张沙发,没能在夏天的夜晚在楼顶吹吹风喝喝啤酒,然而我们都知道,在台北的某个星期天,上班族高楼中混度日子、十字口人潮汹涌、谁和谁又吵架分开时,有两个最平凡朴实的打工仔,搬着他们渺小伟大的梦想,穿过人山人海,跨过世俗繁杂,将内心信仰坚持到了最后一秒。

  《台北星期天》影评(六):美好的事哪怕一件也好

  家里刚装了高清机顶盒,里面有点播的频道,可以随时点播想看的电影,我就是在使用这个点播的功能时试着播放了这部电影,调子轻松阳光,音乐也不错,竟在试看中看完了整部戏。

  讲菲律宾移工的故事,其实跟反映民工的片子有很相似地方,也都不容易——辛苦赚钱、情感寂寞、往家寄钱......但却乐观轻松地不紧不慢地讲着,不乏幽默。透着幽默的心酸,才会真让人感到真的心酸。那种一味洒狗血哭天抢地、或是一直在讲怎么惨怎么惨的电影只能让人感到聒噪与做作。不错的片子阿,真不明白为什么评分这么低。

  片尾两个哥们在坐在飘着河里的沙发上,喝着啤酒唱着歌这段,更是透着一股心酸的美好。不是吗?在不那么如意的生活里,美好的事情哪怕一件也好,是我们能撑下去的动力。人总不能从头苦到尾地走向坟墓。此时,我突然想起了多年前Xbox 广告片里的那句广告语:Life is short, Play more.

  《台北星期天》影评(七):打一巴掌又给俩甜枣

  看这个片子的感觉,就像打一巴掌又给俩甜枣。很多小细节都让人发笑,紧接着又揪着心。毕竟,现实就是现实,很难翻越。

  1、一开始,胖子很不开心,总是要甩脸的。人生地不熟,两个来台湾打工的菲律宾人,抬着一个半偷半拣的红色沙发,蒙着往工厂宿舍走。当然,是越走越远。他是现实的,知道不能在晚上九点前赶回宿舍的结果就是遣返原籍。他就像这个城市里的大部分人一样,小心翼翼地生活,循规蹈矩,却仍然被生活拒之门外

  怀着对老婆孩子愧疚,他跟来台湾后认识的临时女友分手,这一天,是她的生日。她满怀期待等来了一句,分手吧

  2、一开始,我讨厌这个瘦子。明知道追不上的女孩还一定要追,明知道是个不可能,还是要把沙发搬到宿舍顶楼,以便晚上的时候,可以一边看天空一边喝啤酒。不得不说,他的不切实际浪漫的,所以影片演到他的部分节奏都很明快,甚至是会心一笑。

  3、这个片子有很多幻想,关于天空、关于女人、关于家庭、关于梦想……我最喜欢的那段,就是那个夜晚,他们的沙发飘荡在河上,两人都脱了鞋,脚丫轻点在水面,手弹吉他,唱着青春,月亮越来越近,又好像越来越远。就像我很想再次穿着校服,蹲在马路牙子上无所事事一样,时间不过是一而再地提醒你,走过的路不能再回头。错过的人,已寻不到轨迹。

  4、结果不言而喻,他们回到那个熟悉的小岛,重新回到原点,两个人反而更加快乐。因为,他们又有了一个想法,正想去实现。

  《台北星期天》影评(八):谁能关注谁

  菲律宾有很棒的雷鬼音乐,真正的雷鬼,就好比片子过要结尾处的那一小段。我在许多地方的酒店都看过菲律宾乐队的演出,但是真正的雷鬼很少,大多都是载歌载舞的翻唱,虽然欢快轻松,却又有那么一股说不清的悲哀与浮华。这大概是菲律宾乐队为了迎合外国“主人”而做的调整吧。

  就像这部片子,即使是要表现梦想与幸福,这两个菲律宾人也未免太傻了吧?傻到让人怀疑这个民族的整体智商。这种傻不是单纯人的质朴、不是执着、不是坚持,而就是真真正正的傻——虽然去年的人质事件也让我们对这个国家得到过如上的认识,但真的就那么傻吗?

  一个族群对另一个族群总有偏见,如果可以客观的看,不管是外劳还是外地人,不管生活在什么环境中的人,都有自己的七情六欲,都有自己的梦想追求,谁也没理由嘲笑谁——但是,嘲笑是一定存在的,那么真的有绝对的客观吗?也许一个北京人真的会被“旭日阳刚”感动(虽然我没有),但感动之后依旧会天经地意的排外。

  兴许是厚黑教主说的对,亲疏远近都是按力学来的。这么说来也就只有主观没有客观了。

  谁又能真的关注谁呢?也许都是迎合吧。

  《台北星期天》影评(九):不爆笑也不奇幻

  文/布宜诺斯

  许多人看了这部[台北星期天]都在问,哪里好笑了?哪里奇幻了?为何海报上要大字强调“爆笑”和“台北奇幻电影节”?是的,除了表演带点夸张的成分,这部电影从选材到桥段,都堪称一个笑点很奇怪,只是其关注台湾地区菲律宾侨民的题材,加上影片从拍摄到上映的艰辛故事,让人加多一些辛苦分和感情分,也无法掩饰剧本固有的苍白和缺失。

  本片与[练习曲]相似,算是台湾比较少见的公路电影,两个失意的菲律宾外劳碰到小两口吵架丢掉的昂贵红沙发,起意将它徒手搬回家。单从故事起因看,这好像是一部非常西化而浪漫的公路片,红沙发承载了两个穷人所有希望、梦想、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虽然整个搬运过程二人摩擦连连争吵不断,终归要在梦想面前达成和解——那些美国独立公路片都是这样演的。可惜本片只是留下很重的模仿痕迹,照搬来公路片的壳子,红沙发的譬喻,但是内在逻辑性却打了折扣:史崔特先生、阳光小美女们都来自嬉皮文化多年浸染,那些骨子里的漂泊感,与东方人浓厚的家园意识实则相悖;那些精神层面的困扰和追求,与菲律宾外劳无法解决的温饱问题、时刻担忧遣返的现实处境亦不可同日而语。影片单纯由“红沙发”而起的荒诞、浪漫、奇幻色彩在二人舍不得钱付车费的现实、不知目的何在的茫然面前一步步被拖下水,看得出,导演想要一种“悲喜剧”效果,却因逻辑上拿捏不清,导致整个片子产生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互杂糅撕扯的怪异,最终两头不靠。

  而在故事内容上,“公路片”这么个只要桥段有趣就不会太失分的片种,也在导演并无想象力的剧本面前一路塌了下去,二人路途所遇事件,无非是老乡、恶犬之类,跳楼的桥段又因女记者的纠缠显得非常胡扯,毫无逻辑。整个主线几乎毫无血肉,最基本的观影趣味性都没有保证,实在令人扼腕。

  但是仅从现实主义角度来看,影片的意义倒是远大于“爆笑”、“奇幻”的定位。今年五月份台北奇幻影展结束后,本片本应正式上映,却遭多家戏院拒绝,竟然搬出“不希望菲律宾人聚集在戏院门口”的借口,着实令人愤慨。影片展现的菲律宾外劳生活境况其实都很真实,感情上的毫无着落,对家乡妻小的牵挂,嫁给出租车司机的老乡,一份家乡味道的饭食,均来自导演大量前期工作。而片中最为动人也是唯一带点“奇幻”色彩的一段则是二人疲劳地在水边发梦,红沙发顺水流漂走,二人在上面唱起家乡曲,回味曾经的乐队梦想,一觉醒来却还是污糟的现实。小人物的故事,无论放在何时何地,无论电影成功与否,总会有那么一些击中人心的悲怆。

  原文载于《看电影》

  《台北星期天》影评(十):台北的牧羊少年

  很久以前,有一个牧羊少年穿越草原沙漠戈壁,来到金字塔,寻找梦中的财富;

  不久以前,在台湾的一个街角,两个外省人搬着一张承载欢乐与梦想的红色沙发,穿越整个台北。

  不一样的时间与地点,我都看见同样赤诚和执着的心,纵然有过迷惘与犹豫,经历摇摆和放弃。所有来自现实的阻绝和牵绊,都是那么真实,让你感同身受。在每个追梦路上都长满荆棘和迷恋的花草,举步维艰。

  不管你是否坚持走完了这条路,不管在追梦路上,你遇到的是帮助你的炼金术师,还是牵绊住你的恐惧与迷惘,也不去理会梦想最后开出的花是否鲜艳,我想,追逐梦想的过程最重要。我们学会的坚持或是放弃,懂得的价值和代价,可能已经超越了梦想的意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