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狂野追踪》经典影评集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狂野追踪》经典影评集

2018-07-08 03:0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狂野追踪》经典影评集

  《狂野追踪》是一部由伊恩·夏普执导,雷·温斯顿 / 特穆拉·莫里森 / Andy Anderson主演的一部动作 / 冒险 / 剧情 / 惊悚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狂野追踪》影评(一):构思精密奇巧!

  这么好的片子评论这么少。看完后特意去网上搜索这部电影的评论,令人失望。多数大赞影片中的自然风光同时给出“莫名其妙”“剧情一般”“令人费解”“中规中矩”了评价。这部影片逐步给出了一道难解的题目,题干中包括野蛮文明家园战争、犯罪,报仇,这些元素纠缠在一起,让局外人无法解析,让局内人无法抽离。上校、范迪门、那位毛利人是局内人,在局中他们都是被动者,经历之后,他们所需要的是心灵解脱。只说范迪门,范迪门来到新西兰是因为好奇么,是要来做安分守己公民么,是要重新开始新的生活么(甚至有人说他为了赏金而去追踪毛利人,真是可笑之极),如果是,他最后为何不留下,而要选择离开到澳洲去呢。范迪门刚出场时通身的威严杀气和上校看到他名字时的震惊疑惑,都凸显了范迪门来此地的突兀。影片最初就借港口官员的话问他为何不远千里来到新西兰,但至尾都没有直接说明他到底为何而来。这是影片一处高明地方,是一个技巧,它利用中间的一句话和结尾的一个镜头揭示了范迪门来此的最初目的,也点出了他心灵的最终解脱----“杀人是不对的,砍掉食指是对对手尊重,也可以使对手不能再犯罪”,那么最终他砍掉了自己的食指(论情论理,他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这表达了他对自己的尊重,自己无法也无需再犯罪,影片认为食指代表了他罪恶源泉,是他心灵的阴暗部分,砍掉了自己的食指,这是心灵解脱的标志。而砍掉自己食指的直接效果保护拯救了那个毛利人,这似乎给出了结题的途径,简直称得上画龙点睛而又浑然天成,影片因此而完整。至于上校和那位毛利人,是两条副线,一位充满仇恨,一位心存愧疚。他们的行为情绪分别影响着过去和现在的范迪门。范迪门心本善良,但上校之流曾经的行为使他心蒙阴影,他在心灵明与暗的争斗困惑挣扎守护,毛利人则是满心仇恨,希望借圣山神力复仇(他在山洞中面对枯骨跪地而哭的情景是多么的悲凉无奈),范迪门同情毛利人,他们之间的对话交流也逐渐使范迪门找到解脱之路。以我观点,影片大体上的线索如是,深沉厚重,引人思索,再加上高超表现技巧和许多辅助的细节处理,都折射出影片的精彩,岂是“风景漂亮壮观”而止。反而近期有些国内电影画面精细美观赏心悦目,但内容并未一并深入思想仍然浅薄甚至低俗,这种影片,鸡肋不如。还有部分影片妄图以奇制胜,搞出莫名其妙的画面声音故作深沉,这和上面的片子一样,只从感官上下手,却没有思想上的价值,看它不仅浪费时间,还影响心情

  《狂野追踪》影评(二):中国电影和绝大部分中国电影观众一样让人觉得白痴,低能。

  有什么样的观众就有什么样的导演和制片,生产什么样的电影。等有一天这类电影能评上9分时,中国电影才开始有希望了。

  有人问我:你觉得中国有哪些好电影?

  我会说:请问你对好电影的定义是什么?如果说是特效、服装、“小丑”之类的,我觉得真不少。估计99. 99%都是这类。若是说是剧情、人物塑造之类,也许十年有那么几部,但也许根本没有。这个真不好说,也许我中国电影看得少吧。但是若是说思想、人性震撼之类的电影。我可以确定以及肯定告诉你:中国根本没有能欣赏这类电影的市场

  毫不客气地说,中国电影,就和中国制造一样,表面华丽、讨巧。但实际却是肤浅中用、不中看。用中国电影比如中国制造还算是侮辱了中国制造,后者怎么说即使是各种山寨、盗版,但也勉强能说得上是“物美价廉”吧,而中国电影,那确是花了大价钱,还恶心、糟蹋了我的眼睛

  《狂野追踪》影评(三):究竟追踪个什么劲儿?——《狂野追踪》观感

  最近开始喜欢上了新西兰,很想找一些资料来看。

  但不是因为风光。前些天才知道,新西兰英侨首先发明了无记名投票法;后注意透明国际清廉指数,新西兰连续多年排名第一。政治像风景般洁净,让风景在人们看来更为洁净。洁净的风景他国无法复制,但洁净的政治无疑给世界树立学习楷模,值得人们敬重。然而可笑如我,一直视之为漫漫太平洋的一叶孤岛附属于西方发达国家这一集体名称下的不足称道的撮尔小国,眼睛里只看见西方发达国家大佬——美国。

  恰巧碰到《狂野追踪》。不管什么国别和成分资本拍摄的,故事发生地和背景是新西兰,便可以叫新西兰影片吧。

  于是看。

  你没看完,便可断定说,这是个风光片,一味秀着新西兰的美丽风光,而且美丽得有点单调,只是一座美丽的大峡谷:美丽的森林、美丽的河流、美丽的瀑布、美丽的山脉。其实挺乏味的。

  你越往下看,似乎越提不起劲头来。因为它的剧情简单、背景复杂。简单到就是追踪、打斗、押送、反击、逃脱、再追踪,一轮轮重复实在不怎么激烈。站在重庆王捕头粉丝角度,你感觉整个过程莫名其妙,追踪者和被追踪者对的什么话、被追踪者居然那样轻易就逃脱,等等,简直就是为继续展示风光而硬凑的情节嘛!背景之复杂,涉及英帝国全球殖民、英布战争、英军与毛利人的夙愿,等等,这些史实是你不太清楚的。当然,你感到复杂的更重要原因是,这个剧情其实犯不着使用这么华丽的背景。

  那它在拍什么?不会真的是新西兰风光宣传片吧,新西兰政府赞助的吗?

  我呢,因为是冲着新西兰政治的清廉和对世界民主制度贡献来看的,从一开始就把心思放在人权意识公正审判程序正义实质正义、战争的本质等上面来。然而我发现,或者我与预想不同并让我失望的是,最后居然是实质正义战胜了程序正义,布尔人的男主演放了毛利人的男主演,于是影片结束,布尔人、毛利人乘船离开新西兰。

  隔了几日,我第二次再看。上面说的那些风光、追踪什么的,我也不再关注,我就盯着他们的对话,生怕错过一行文字幕(听不懂英文也)。下面是我的一些观感:

  为什么非要一个饱经战乱的布尔人万里迢迢来到世界的角落——新西兰,参加一场对毛利人的追踪呢?难道仅仅是因为他具有英布战争中英军追踪两年而未获的逃亡—反追踪技能吗?还是想让英国殖民者的两个仇敌——布兰人与毛利人因追踪而相遇,通过他们的对话,展开更为深广的主题?也许(我只能说也许,因为我确证不了这一点),影片名“追踪者”,是追踪新西兰洁净的当代政治所由何来,那绕不过去的曾经的血腥、野蛮、征服时期,那法治观念正在成长的时期,这一对相反的东西在那一时期的碰撞纠葛

  与追踪—逃跑—打斗相伴随的,是一段一段非连续的对话释放出的信息,只是支离的碎片,我努了许多力,也难以缀合成一匹完整的画幅。或许就是要表现“法治与暴力相碰撞纠葛时期”所呈现出来的碎片感、转型期的混乱感,或许只是我背景知识欠缺理解不了。

  驻新西兰的英军成员各有法治与暴力的代表:少校的绅士作风、对对手的敬重、对法治程序的遵从、对职务的恪守,对照着实为杀人者的下士的粗鲁蛮横种族歧视、随便施暴。他的随便施暴与误杀军友,并推诿给毛利人,毛利人及时逃跑,引发接下来的追踪。毛利人对祖、父两辈惨遭英军殖民者绞杀的记忆,造成他对被逮捕后能否让他有一个公正的审判的怀疑,试图逃脱,并最终宁愿横下心来一死了之,也不愿被带去接受审判,因为他深信留给他的只有被绞杀,步上辈的厄运,以致灵魂无所归依。可是说起来,他还是有被宣判无罪的机会的。最重要的物证就是致人死亡的铁叉,上面只有误杀军友的下士的指纹,而无毛利人的指纹(我不太肯定那个铁叉是否确为马棚的工具,但我暂且这么写吧);有了指纹,目击证人那个妓女的口供也不足为数了。然而,布尔人帮助他逃脱了,我们就不知道公正的审判会否降临他的身上,上一辈的血腥恩怨是否止于他这一辈,意味着法治精神战胜了残酷杀戮。

  布尔人随着英布战争结束后返乡的军人来到新西兰。第二天就参与追踪,成为顶梁的追踪人,如福尔摩斯般敏锐查看脚印血迹,等等。在与毛利人的对话中,我们看到他的内心矛盾:究竟是为维护法律还是为了赏金才参与追踪,抑或为了实质正义放掉毛利人还是为了程序正义捕获毛利人。以及,他的南非的家园如何被英军烧毁,他的老仆霍屯督人如何被他的邻居绞杀,他的家人如何被关入集中营,不知所因地死去。战争造成的巨大创伤本是他来到新西兰的原因,然而面对他的敌人与对手——少校,双方居然可以在战后不久奉行没有报复的和解。

  两人的对话中,毛利人忆起被绞杀的父亲的话:要为了自由而战。然而他说他逃离了,没有肩负起父亲托付的责任。布尔人说:为了自由而战?我们出去与英国人打仗,就是为了我的邻居可以继续绞杀我的仆人那样的霍屯督人,只是因为种族不同?

  这或许就是一百年前处于转型期的新西兰:多元混乱、让人迷茫,旧的远未离去,新的一点点来到。

  《狂野追踪》影评(四):新西兰版《追捕》

  男主三个女儿妻子死于战争,男主横渡两个大洋,来到新西兰。开头军官看到乘客名单,派人去海关找人,由不得你以为这是一个讲述男主复仇的故事。

  结果成了:男主为了赏金,演绎一场新西兰版《追捕》。不过既没有美女相陪,过程倒颇似《上帝疯狂2》中两个敌对士兵相互扮演拿枪者角色,追者和被追者在此期间谈心、理解,最后追者做出牺牲,救了被追者。

  我更希望看到真凶被揪出来。

  结尾,军官问男主:听说你要走了。男主答:这个国家不再吸引我。

  由此,让男主此前横渡两大洋之举变得意义不大:为何来新西兰?开头交待背景是布尔人失去了土地,被迁徙到英广大殖民地。捎带着舍弃一根手指救人一命,寻找妻女死亡真相。男主问:是你下令烧我农庄么?你放火时,房里有人没?军官均做否认。通过影片中军官言行,我愿意相信他讲的是实话

  我承认,我最想看的片中风景。新西兰可是《魔戒》三部曲可是取景之地。具体到本片,是在新西兰的Moke Lake, Glenorchy和Queenstown取景。

  《狂野追踪》影评(五):100多年前,发生在新西兰的一场追杀 | tracker

  在观看本片以前,有两个历史知识要了解一下,一个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英国和南非政府的战争,叫布尔战争,一个是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在新西兰和当地土著毛利人的战争,可称为“国王运动”。

  1、关于布尔战争。之所以叫布尔战争,是因为当时南非的政府主要由布尔人组成,他们是居住于南非的荷兰、法国和德国白人移民后裔形成混合民族来源于荷兰语“Boer”,原意为农民。这个政府在1884年的时候发现了一处金矿,为了保护自己的开采权,布尔人采用高赋税的方式排除外来势力,而当时最主要的外来势力就是英国人为此,英国人在女王的授意下对布尔人发动战争,十余年后,这场战争以布尔人战败告终。英国人焚烧屋舍,掠夺财产,绞死参展人员及其家人,把活下来的布尔人赶进原本用作难民营的集中营,在那儿,死亡率最高的时候可达40.1%,整个布尔战争期间,死在集中营内的布尔平民共有27927人,其中包括1676名老人,4177名妇女和22074名儿童。本片的男主角,就是这场战争存活下来的一名布尔农场主,他的家人惨遭杀害,而他自己则千辛万苦躲过了追杀,战争结束后,只身偷渡到了本片故事的发生地——新西兰;

  2、关于“国王运动”。十九世纪的新西兰同样也是英国的殖民地,1860年代,大量的英国人涌入新西兰。当时英国的殖民范围主要在南岛,为了获取更多的土地,殖民政府向北岛的毛利人提出购买协议,遭到拒绝,这些人当中的极端主义者发起了“国王运动”,用古老武器和游击战术抵抗英国人的入侵,保卫祖先留下的土地。在经过数次战斗以后,“国王运动”以失败告终,极端主义的毛利人退居北岛中部地区,这个地区被他们称为“国王领地”,到现在也是毛利文化浓郁的地区。到1872年的时候,毛利人的反抗完全被镇压,但他们对土地的坚守一直持续到1881年,之后才和平出让给政府。本片的男二号,那个被冤枉为杀人犯的毛利人,就是最后一场“国王运动”的幸存者,他的家人都死在了英军的炮火里。

  本片的看点主要集中在追杀过程中,一方面,追踪与反追踪拍得很地道笔者总结了部分技巧,在下文一点点列出;另一方面,则是浓郁的人文情怀,在追踪过程中,布尔人和毛利人因为共同的伤痛记忆,从追击者和被追击者成为战友,但影片没有很粗暴的让他们一致对付英国人,而是以很人性化的方式避开了英军的追击,最后奔向自由。影片最后布尔人的一个举动令影片上升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被冤枉、被损害、被侮辱,这些伤痛在自由面前暂时被放在了一边。有时候真佩服这些远涉重洋、辗转四海的男子汉,他们的心胸如崇山峻岭、汪洋大海一般辽阔。

  追踪与反追踪的一些技巧总结:

  1、踩着水走。在海边逃跑,一定要踩着水走,这样才不会留下足印,且不会留下气味,即便追击者戴上了猎犬也无法追踪你的气味;

  2、随身携带刀具和火种。这是为了在野外捕食用。火种可以是火柴或打火机,但最好的是火石,天好的时候放大镜也可以。当然,最简便的办法是钻木取火,不过这个很考验功夫;

  3、妥善处理自己的伤口。掌握一些草叶、泥土的疗伤功效,进入野外以后,只有它们才能治疗你的伤口。但更换的时候要妥善处理好这些东西,最好捏碎了扔入水中,否则追击者可以靠它们追查到你的行踪;

  4、足印的研究在追踪过程中很重要,所以在一些隘口、分叉口,可以多走几道不同方向的足印以迷惑追踪者;

  5、不要留下生活痕迹,如生过的火,削过的树枝等,这会让追踪者知道你在此地停留了多久,以及你的体力状况;

  6、万一被追踪者抓到,要善于聊天,用自己的经历去打动对方,寻找共同话题;对被追踪者而言,这时候千万不要让敌人靠尖锐的东西和枪太近,哪怕他被绑的严严实实。

  总之,这是一部充满了户外逃杀与生存技巧的影片。

  可能因为与战争年代靠的比较近,互联网也没有将本来严肃的话题披上娱乐的色彩,所以那时候的电影人对待战争都更加感性,更富情怀,这在娱乐至死的今天已经不复存在了。

  V信订阅公众号“野评人”,分享更多冷门好片。

  《狂野追踪》影评(六):一个毛利人

  一个毛利人。

  我第一次看到毛利这个名字,是大约30年前。小时候很喜欢儒勒凡尔纳小说改变的连环画《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那是第一次接触凡尔纳。小说的内容已经隐约记不清了,对小说里的毛利人却印象深刻。他们戴着羽毛做的头饰,划着独木船,赤裸着身体,脸上画着奇怪的条纹,还有让人恐怖的是,吃人。在小说里,他们是未开化的野人。凡尔纳小说描述的十九世纪七八十年代,跟电影《狂野追踪》只差了不到三十年吧。三十年,一代人已经成长起来了。这几十年里发生的事情,跟欧洲人去美洲一样,夺走土地,灭绝种族。毛利人跟欧洲来的白人之间的仇恨,和印第安人与白人的仇恨一样。

  当时在英国和南非之间有一场英布战争。感觉那个时代,英国人到处和人打仗啊。看看近代史,人家才是三百年来这个星球的主角。话说这不义之战结束后,保卫家园的南非退伍游击队员,农夫范迪门还要到英属殖民地寻找出路。传奇人物范迪门据说打死很多英国军官,还逃脱了敌人的追捕。

  一个毛利人,来到英属殖民地新西兰的港口,在马厩里和一个白种女人亲热完,遇到喝醉酒的当地军人找茬,打斗中,军人误杀了自己的兄弟,毛利人也逃跑了。醉酒军人为自保,指责毛利人杀了那个士兵,少校悬赏100金镑活捉毛利人。范迪门加入了追踪。

  毛利人有很棒的野外生存技能。这是每个户外运动爱好者梦寐以求的本领吧。悲剧的是,范迪门看破了他的伪装。

  受了伤的毛利人离开海边进入了大山。新西兰是个多山的国家。这里的美景不亚于任何国家。十年前我在电影《指环王》里就领略到了。跟踪这件事很辛苦的,对双方都一样。逃跑者要千方百计寻找道路,还要掩饰自己路过的痕迹,追踪者则一刻也不敢放松,生怕跟丢了人。

  剧情在双方的接触中开始精彩起来。

  两人在追逐,打斗和追逐中开始惺惺相惜,互相了解。此时,土著毛利经过几代的抗争,已经开始慢慢溶入现代生活。范迪门在背诵圣经的时候,毛利人告诉他,自己也上过教会学校。

  最后一次打斗两人从山坡上滚下来,毛利人有机会杀掉范迪门,却下不去手。此时后面的追兵上来后,大家抓住了毛利人。范迪门也知道,毛利人不会有军方所说的所谓公正的审判。范迪门甚至找机会帮助毛利人逃跑了。

  范迪门没有和追兵一道离开,反而选择了继续帮助毛利人。并陪着他来到毛利人的圣地,守护者神圣的洞口,此时毛利人进洞开始寻求祖先和神灵在心灵上给他的帮助。当追兵再一次赶到,如果被抓回去,毛利人知道自己必死无疑。他不想像自己的祖先一样,被白人吊死在树桩上。范迪门把自己的手枪递给毛利人,想跟他一起反抗。毛利人却请求范迪门,自己宁愿死在他的手里,并希望将来有一个体面的葬礼。他脱掉上衣,手握枪管,用毛利语很大声,很庄严的唱歌。

  追兵听到枪声,赶到的时候,毛利人爬在瀑布下的水潭里。范迪门给了军官一块包裹着的红布,打开一看,是一只手指。这是范迪门对待英勇敌人的做法,给他们尊严。范迪门甚至请求军官把毛利人的尸体带回去,好好的安葬。

  当军官带领追兵回到港口的时候,军官突然想到,毛利人没有死,只是被范迪门切掉了手指莱蒙混过关。下令在附近所有港口和捕鲸船上搜索少一根手指的毛利人。

  影片最后,老爹范迪门坐在小船上,左手拿出有妻子和女儿照片的怀表,几滴老泪黯然而下。右手拿着烟斗,轻轻抽了一口。

  军方是不会找到断了一根手指的毛利人的,因为断指的,是老爹范迪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