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汉字五千年》影评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汉字五千年》影评10篇

2018-07-10 02:12: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汉字五千年》影评10篇

  《汉字五千年》是一部由纪录片执导,中国主演的一部2009-01-28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影评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汉字五千年》影评(一):影片中的文字源起(摘录)

  天,颠也

  人,天地之性最贵者也

  合,合口也

  一,道立于一,化成万物

  源,水泉本也

  仓颉

  黄帝时代,史官,开始“书契”(文字)

  远,辽也

  建, 手握着毛笔,站在大街

  享, 祭祀祖宗庙堂

  争

  斗 左右两个,扭打的模样

  户,关门

  窗 月亮在窗

  流,水行也

  长,久远也

  春,推也

  夏,中国之人也 徒手光脚劳作者

  秋,禾谷熟也

  冬,四时尽也 两头打结的绳子,下面是太阳。即太阳之终结

  字 ,小儿站在象征宗祠的屋檐之下

  身,躬也,象人之行

  一年之说春秋,不说冬夏。 春天祭祀种地,祭祀秋天收获。夏热冬冷并不太重要

  艺, 农人栽培苗圃的图案

  香 粮食最香

  种地是“男”人的本分

  秀,成熟庄稼

  年 将粮食收回家

  周,耕田 秦 农作

  人,恭敬样子

  天,人是天的一部分

  家,居也(里面是个猪)

  帝,甲骨文是指宇宙主宰。武丁以此自称

  族 旗与两支箭

  父 刀斧权杖

  性,人之阳气性善者也

  臣,竖起来的眼睛(郭沫若,解释奴隶害怕的样子)

  民,被刺瞎的眼睛

  宰, 屋子下的辛,辛是一种用来在脸上刺字的刑拘。脸上刺着字干家务活的奴隶。

  保衡 伊尹的工作。保,男人怀抱孩子的图案。衡,平衡

  命,使也

  王,孔子解释天地人的联通。而甲骨文的王,是一个大斧子,类似玉字

  道,所行道也

  法,刑也

  自,鼻也

  然,烧也

  引,开弓也

  书 甲骨文中,由口和一只握着笔的手组成

  经,织也

  据,仗持也

  殊,死也

  途,道也

  同,合会也

  归,女嫁也

  礼,事神至福也

  义,己之威仪也。我上面的羊,我守护羊(牺牲)

  智,无所不知也

  信,诚也

  赶着牛的“牧”人

  舆,四只手抬着的轿子

  《汉字五千年》影评(二):<汉字五千年>:边记录边查阅

汉字五千年

  1899年 古巴比伦遗址

  语言力量故事: 通天巴比塔 旧约

  希望无障碍沟通美好愿望

  哈拉本文字 原生文字 周有光

  楔形文字

  五千年前 苏美尔文明

  前一世纪字母文字取代

  1472 波斯 -- 1835贝希斯敦铭文 (2300年)拓本,古波斯语,古巴比伦语,埃兰语

  象形文字

  19世纪之前,5000 多年

  公元五世纪,欧洲征服者封闭了古埃及神庙

  1798年 拿破仑远征 -1799 罗塞达碑(希腊文) -1822年商博良 表音表意 解读法老名字

  哈拉本,印章

  金石学家 国子监 龙骨 王懿荣 刘鹗

  周礼 史记

  有参照 延续性 以后证前 一两个人天时

  3300之前

  腓尼基公主欧罗巴 宙斯公牛

  字母文字

  前13-11世纪 叙利亚 黎巴嫩 腓尼基 紫红色

  22个腓尼基字母,经商

  希腊字母

  罗马 拉丁字母

  独立的语言以极低的成本 创造自己的文字 欧洲大陆未来民族国家林立的政治格局

  罗马帝国:拉丁语

  392 狄奥多西一世 基督教国教 弥合罗马社会,政治,文化差异&冲突 内部教义权力之争

  395 拉丁语 西罗马帝国 希腊语 东罗马帝国

  拉丁文 希腊文 对圣经理解不同

  东西罗马分庭抗礼,中国南北对峙。五胡乱华。399。鲜卑,北魏,五胡十六国统一。 南方,汉语,鲜卑有语言没有文字。

  495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 停止讲鲜卑话,一律讲中原汉语的正音 拓跋改元 统治农耕民族 496元询 密谋复辟 大义灭亲

  白日光天兮无不曜,江左一隅独未照

  公元439年,北魏太武帝拓拔焘扫清了十六国残余,建立了北魏政权,但南朝仍然霸主江南。到了孝文帝(467年10月13日-499年4月26日)的时候,未实现统一,有感而发

  至于文字的意思大概比较好理解,白日就是形容当年如日中天的北魏。江左:南北朝时,主要在长江南面,也可指江南(现在的浙江,上海,苏南,安徽东南)。

  8世纪裂变

  一生二 二生三 三生万物

  14-16世纪 文艺复兴 40+文字

  唐宋元明

  语言风俗血统 阿诺斯 1世纪汉朝 8世纪唐复活 民族 语言 儒家 祖先崇拜 帝国管理

  一而不变的历史

  文字形式是不是适合本民族思维表达

  踯躅前行的漫漫夜路

  楚辞汉赋 二十四史 唐诗宋词 明清小说 精神大厦

  使我们成为我们,使汉族成为汉族,使中华成为中华

  秦始皇 统一文字 南方方言复杂 汉字维系

  1848 中国总论 汉学家卫三畏

第2集:高天长河

  仓颉造字

  黄河下游 大汶口文化 山东

  黄河中游 仰韶文化

  长江下游 良渚文化

  长江中游 大溪文化

  刻画符号 甲骨文系统

  同样的符号 浙江 安徽 江苏 山东 都出现

  淮河 1987年 贾湖遗址 距今8000年(感觉这部分有点扯……)

  最早 伊拉克南部 楔形文字

  “仓颉造字”的传说在战国时期已经广泛流传。《荀子·解蔽》称:“好书者众矣,而仓颉独传者壹也”。《韩非子·五蠹》:“昔者仓颉之作书也,自环者谓之私,背私谓之公。”《吕氏春秋·君守篇》亦记载有:“奚仲作车,仓颉作书,后稷作稼,皋陶作刑,昆吾作陶,夏鲧作城,此六人者,所作当矣。”《淮南子·本经》中记载:“昔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说文解字序》中记载:“仓颉之初作书,盖依类象形,故谓之文;其后形声相益,即谓之字。”

  骨笛 宗教仪式

  1929 安阳 1936 甲骨柱 127坑 17000+件甲骨

  重要占卜记录 卜兆 问卜内容+占卜结果 武丁妻子 妇好

  占卜的内容 和祖先沟通的权利

  金文 青铜器 1978 曾侯乙编钟 司母戊大方意识信仰

  随秦攻打楚国,距今2200

  1975年12月,考古学家们发掘了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4号墓。这是一座战国晚期的秦墓,墓中出土了器物若干,让考古学家们意外的是,其中出土了两件木牍

  另外一件标记为11号的木牍是惊和他的兄弟黑夫一起写给衷的信。这两封信件,是我国已知最早的家信实物。它里边涉及到的内容,不仅可以与古书参照,确证一些史实,同时也让2200多年以前的关陇亲情扑面而来

  11号木牍保存完好,长23.4厘米,宽3.7厘米,厚0.25厘米。木牍正面同样有墨书秦隶五行:“二月辛巳,黑夫、惊敢再拜问中,母毋恙也?黑夫、惊毋恙也。前日黑夫与惊别,今复会矣。黑夫寄益就书曰:遗黑夫钱,母操夏衣来。今书即到,母视安陆丝布贱,可以为禅裙襦者,母必为之,令与钱偕来。其丝布贵,徒操钱来,黑夫自以布此。黑夫等直佐淮阳,攻反城久,伤未可知也,愿母遗黑夫用勿少。书到皆为报,报必言相家爵来未来,告黑夫其未来状。闻王得苟得。”

  希望家里火速寄钱

  这两封书信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兄长母亲问安,征询姑姊是否平安生产汇报自己正在淮阳打仗,并向家人报平安等等,第二部分说自己缺衣少钱,希望家里能够火速寄衣寄钱,不然“即死矣”。

  万世师表 有教无类 杏坛

  1965 山西

  春秋晚期

  侯马盟书为1965年-1966年于中国山西省侯马市秦村出土的玉片文物数量共有5000余片。

  因为该玉片上文字刊载着春秋战国时代各诸侯国或卿大夫之间,于订盟誓约中所记载的言词,因此称作“盟书”或“载书”。该文字属于春秋晋国官方文字,出现约在西元前550年。

  盟书又称“载书”。《周礼·司盟》“掌盟载之法”注:“载,盟誓也,盟者书其辞于策,杀牲取血,坎其牲,加书于上而埋之,谓之载书。”当时的诸侯和卿大夫为了巩固内部团结打击敌对势力,经常举行这种盟誓活动。盟书一式二份,一份藏在盟府,一份埋于地下或沉在河里,以取信于神鬼。侯马盟书是用毛笔将盟辞书写在玉石片上,字迹一般为朱红色,少数为黑色字体近于春秋晚期的铜器铭文。

  函谷关 函谷关,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灵宝市区,该关西据高原,东临绝涧,南接秦岭,北塞黄河,是中国历史上建置最早的雄关要塞之一。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有利于统治,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

  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中的文就是小篆

  C223

  “会稽刻石”是秦始皇巡游会稽(在今浙江绍兴)时,为了祭奠大禹,宣扬功德,而命丞相李斯手书铭文,刻石记功的石碑。李斯所写的这篇铭文即题为《会稽刻石》,后来被司马迁载入《史记》

  李斯奉命为文颂秦德、罪六国、明法规、正风俗,亲自以小篆书写,刻石立碑。就在回归途中,“千古一帝”秦始皇病死在沙丘(今河北广宗西北)。这篇文章文体上属于铭文,四字一句,三句一韵。庄重凝炼,是铭文文体的代表作

  文字

  岱庙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南麓,俗称“东岳庙”。始建于汉代,是历代帝王举行封禅大典和祭拜泰山神的地方。坛庙建筑是汉族祭祀天地日月山川、祖先社稷的建筑,体现了汉族作为农业民族文化的特点。坛庙建筑的布局与构建同宫殿建筑一致,建筑体制略有简化。

  岱庙的主体建筑是天贶殿,为东岳大帝的神宫。庙内存有秦朝李斯篆书的泰山刻石。岱庙与北京故宫、山东曲阜三孔、承德避暑山庄的外八庙,并称中国四大古建筑群

  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第一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刻石四面广狭不等。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小篆 继往开来 简便 曲线官吏军工提升

  简化小篆 约定俗成 古今文字 隶变

  C203 汉朝 秦隶 汉隶

  AC100东汉 许慎 《说文解字》

  10000+汉字 检索 540部首整理

  C 191 废除秦始皇禁书令 允许民间藏书 古文经学 古文书

  “文宗字祖”、“五经无双”

  经典还原

  “鲁壁出书”是中国学术史上极其重要的大事件。

  秦始皇统一六国,为建立巩固统一的封建政权,行“焚书坑儒”事,以博士为藏书专职,非博士之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蠲“除去之”。

  孔子九代孙孔鲋,因秦焚其业,积怨而发愤归于陈王,并藏书《论语》、《尚书》、《孝经》等于孔子故宅墙壁内。孔鲋到死也没有把它们取出公元前191年,西汉政府废除了秦始皇的禁书令,允许民间藏书,于是,一些消失已久的古籍逐渐出现。西汉景帝三年鲁恭王刘馀坏孔子壁,得“古文尚书”及大批竹简,后由孔子第十一代孙孔安国将这些经书献之汉廷。这就是史上有名的“鲁壁出书”。

  鲁壁所出之书为秦火之前所书写记录,在今古文经学之争中有力支持着古文经学的研究,由于其书中文字为汉代以来所不常见之古文字,为研究解读这些以古文字记录的儒经经典,引发了中国文字学的第一波热潮,其直接结果便是第一代文字学大师“五经无双许叔重”许慎历时21年著成的《说文解字》,千百年来,《说文解字》对文字学研究产生影响是无法估量的,时至今日,它仍是研究文字学者必备工具书。

  创造 积累 飞跃壶口 来到龙门 挣脱了自身生长矛盾和冲突 以一种稳定形态傲然人间 就如同它所承载的中华文明一样 面对无限的天下 面对无限的时间浩浩荡荡从容不迫

第3集:霞光万道

  千古如斯

  不同于西方的生活方式

  安阳殷墟

  遗古

  商朝的存在

  商朝疆域

  小屯村周边 24公里之间

  周原是西周的早期都城,遗址在今天的陕西省岐山县和扶风县,年代为公元前11世纪到前8世纪。

  周原遗址从1976年开始发掘,出土了大量卜骨和卜甲,以及大量珍贵的周代青铜器,其中包括国家一级文物“墙盘”。周原地区因此被考古学界公认为“青铜之乡”

  清代道光帝年间,先后出土了大盂鼎、大丰簋、毛公鼎等铜器。

  1977年,在凤雏建筑遗址的窖穴内,出土了17万片卜骨和卜甲,其中多是卜甲。在200多片卜甲上有刻辞,最多者30字。

  打破“言甲骨必言商”的局面

  利簋,又名“武王征商簋”、“周代天灭簋”或“檀公簋”,西周早期青铜器,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县零口镇,收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利簋通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重7.95千克。

  利簋器侈口,兽首双耳垂珥,垂腹,圈足下连铸方座。器身、方座饰饕餮纹,方座平面四角饰蝉纹。此种方座青铜始见于西周初年。器内底铸铭文4行33字,记载了甲子日清晨武王伐纣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利簋为圆形两耳方座,这是西周出现的新式样。利簋铭文内容与中国古代文献记载完全一致。作器者名“利”,他随武王参加战争,胜利后受到奖赏,铸造这件铜器以记功并用来祭奠祖先。利簋是迄今能确知的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牧野之战,以少胜多

  腹内底部有铭文4列32字,考古学家于省吾最初隶定为[1]:

  珷征商隹(唯)甲子朝岁

  鼎(贞)克昏(闻)夙又(有)商辛未

  王才(在)管师易(赐)又(右)吏利

  金用乍(作)旜公宝尊彜

  铭文的解释争议较大。其大意是:周武王征伐殷商,在甲子日这一天,岁星当位时告捷。辛未(后七日),武王在阑地(一说为管)军中,赏赐铜给一位名叫“利”的官员。利铸造了这件宝器以纪念其祖父。

  C1046

  血流漂杵

  汉·贾谊《益攘》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

  《尚书》中记载:“惟殷先人,有典有册”,意思是:当时的殷朝(商朝)的先人,就已经有书册了。

  大辛庄遗址,位于山东省济南市东郊历城区王舍人镇大辛庄村东南,为以商代遗存为主的文化遗址。其商代遗址面积约30余万平方米,在山东省内居于首位,除此之外也包含龙山文化和岳石文化的堆积。

  该遗址最早由英国人林仰山(F.S.Drake)于1936年发现[1],五十年代后又陆续经过调查、勘探和试掘,1984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与省市文博单位的联合发掘中清理出部分商代的房屋、墓葬和水井遗迹,并出土大量文物。2003年的发掘中发现商代刻辞卜甲,记录了当时对某位“母”进行祭祀占卜的内容,这是首次在殷墟之外发现商代甲骨文[2][3]。一般推测此处可能是商代地位较高的贵族居住地或方国(诸侯国)都邑[4],这一发现将有助于探索商代中央王朝与周边地区,尤其是东方地区的关系,以及此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组织[5]。

  不仅仅限于都城 统治系统 遥远的触须

  青铜器 竹简

  C528 楚国

  越女歌,有称《越人歌》。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早的明确歌颂恋情的诗歌,它和楚国的其他民间诗歌一起成为《楚辞》的艺术源头。越女歌,又被称作中国最早的译诗。是越楚文化交流的产物。

  今夕何夕,搴舟中流。今日何日兮,得与王子同舟。蒙羞被好兮,不訾诟耻。 心几烦而不绝兮,得知王子。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悦君兮君不知。

  汉代刘向编纂的《说苑》记载有这样一个历史故事

  百越

  (?~前529),春秋时期楚国令尹。一作子晳。楚灵王之弟。楚灵王十二年(前529)公子比为楚王时期任此职。

  越人安越,楚人安楚,君子安雅。 : (荣辱篇) 每个人安居在自己的乡土之中,才能舒展得宜的天性。故而“越人安越,楚人安楚”。而德行高洁之士,就要安居在典雅的生活中,才能使德性永远纯净。

  整合性工具 汉字

  汉字的表意性 抑制了方言无限制的发展和文化共同体的瓦解

  楚人: 鸟虫书

  越王勾践剑 1965 楚国文字

  越王勾践剑于1965年12月在湖北省江陵县望山1号楚墓出土,1999年中国国庆日后藏于湖北省博物馆,属春秋时代末年青铜文物,相信为越王勾践所使用。

  其剑身刻有鸟虫书铭文“戉王鸠浅”和“自乍用鐱”,经学者唐兰考证意即“越王勾践,自作用剑”。

  楚辞,有时也被称为骚体、楚辞体,是以屈原为代表的战国诗人所创作的一种文体。西汉刘向将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辑成集并命名为《楚辞》,楚辞又称为一部诗歌总集的名称。[1]楚辞还包括这部诗集以外的其他的楚地作品,在西汉初期曾是对由楚地特色的作品的泛称。[2][3]

  战国末期

  王国维

  【口语】  战国各地方言相差比较大。题主如有兴趣可以看看西汉扬雄的《方言》,里面有各国方言词汇的介绍。  楚国通行楚语应与中原诸国方言差异最大。《左传》中有"悬门不发,楚言而出"一句,可知中原人无法听懂楚语。不过楚国贵族和士人都会学习雅言。在一般的外交场合,列国外事人员可用雅言直接沟通,无需经过翻译。  而如果是当时的华夏人与义渠、东胡、扬越等周边民族交流,那应该是需要翻译的了。  通行于越国故地的越语被孟子形容为“鴃舌鸟语”,显然与中原语言不能互通。以下是现在唯一能找到的古越语资料《越人歌》歌词的记音汉字(出自《说苑》):滥兮抃草滥予昌枑泽予昌州州鍖州焉乎秦胥胥缦予乎昭澶秦逾渗惿随河湖

  楚系文字通行于南方诸国。与中原文字有些许笔画差异。值得一提的是采用楚系文字的地域发展出一种特殊字体鸟虫书(别称鸟篆、虫书,后人所谓“雕虫小技”即来源于此),装饰性很强,奇谲而华丽。  由于楚地墓葬经常会使用白膏泥填塞,空气难以进入墓室,楚地文物保存情况较其他地区要好得多,故如今能看到的楚系文字样本也比较丰富。

  四川地区的“巴蜀符号”出现于西周,流行于战国时期。据推断,巴蜀符号可能产生于古蜀国的开明王朝时期。已发现的巴蜀符号超过二百多种,年代在公元前9世纪西周到公元前1世纪西汉之间,前后延续长达800年之久。文献记载古蜀人著书立传是在六国时代。尽管很少,但毕竟留下了。有许多学者认为《山海经》便是有赖于这种古老的符号保存下来的。秦国统一六国后,“巴蜀符号”“巴蜀文字”被废除

  1921年前后,在成都北郊的白马寺、坛君庙一带出土了带有巴蜀符号的古铜器近千件。这是有关巴蜀符号的第一批文物,当它们被发现之时,即被哄抢一空,后来又辗转流落到收藏家手

  中,收藏家们对这些有着神秘符号的青铜器进行了研究,并认为这是夏代中原文物,而那些符号可能是他们期待已久的夏代文字。

  这种观点一直到20世纪40年代才得到澄清,这些古铜器经过卫聚贤先生努力收集,1942年在他所办的《说文》杂志上公布了一批资料,认为这些青铜器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巴蜀文物,并提出“巴蜀文化”的概念,这是巴蜀符号最早的公开记录。至于那些古蜀人留在青铜器上的符号或图案,一直要到20世纪80年代才得到“巴蜀符号”的正式命名。

  此后,考古学家相继发现了刻有符号的铜戈和印章,这些文字一样的符号也一并被纳入“巴蜀符号”的范畴。迄今为止,考古学家在青铜兵器、乐器、礼器,以及各种印章、漆器上至少已经发现三百多个不同的字符,然而,这些或繁杂或简单或直观或抽象的符号被后人破译的寥寥无几。

  李冰,河东(今山西运城)人,战国时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专家。生卒年不详。公元前256年—前251年被秦昭王任为蜀郡(今成都一带)太守,担任蜀郡郡守时,与其子(二郎)主建了的都江堰,得到乡民敬仰,经历代追赠,清德宗光绪四年(公元1888年)封李冰“通佑显惠襄护王”。李冰及其治水事迹自东汉起便被神化,并逐步演变成为川主(二郎神)。川主是四川及重庆的乡神,也是巴蜀地区最重要的民间信仰神祇。李冰治水,创建了奇功,其建堰的指导思想,就是道家的“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他征发民工在岷江流域兴办许多水利工程,其中以他和其子一同主持修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最为著名。几千年来,该工程为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奠定坚实的基础。后世为纪念李冰父子,在都江堰修有二王庙。都江堰也成为著名的风景名胜。

  峄山刻石高218厘米、宽84厘米 。两面刻文,共15行,满行15字,相传为李斯所书。《峄山刻石》高218厘米、宽84厘米。峄山刻石书体是小篆,也就是仅存不多的小篆刻石,传说是李斯的书法手迹,但于史无据。

  秦王政二十八年(前219年),秦始皇出巡峄山(今山东邹县东南)时所刻。《史记·秦始皇本纪》载:“始皇二十八年东行郡县,上邹绎山,与鲁诸儒生议刻石、颂秦德、议封禅,望祭山川之事”。

  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一说为北周武帝所为)。

  现在的摹本比较有名的是“长安本”。宋太宗淳化四年(公元993年)郑文宝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拓本重刻于长安,碑阴有郑文宝题记。现存西安碑林。[1]

  灵渠,又名湘桂运河、兴安运河,俗称为陡河,位于广西桂林市兴安县境内,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运河之一[1],是目前所知世界上最古老的盘山渠道[2][3],也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它开凿于秦代,沟通长江水系的湘江和珠江水系的漓江,自古以来是岭南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水路交通要道。1988年,灵渠获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4]

  赵佗(粤拼:ziu6 to4;越南语:Triệu Đà;约前239年-前137年),恒山郡真定县(今河北省正定县)人,秦朝南海龙川令 [1],南越国创建者,是南越国第一代王和皇帝。前203年,赵佗建立南越国的年代,无史籍直接记载,现代的研究文献均以《史记》的相关记载推算而得,所以目前对南越国建国年代有两种说法:一说是前203年[2],一说是前204年[3],一说是前207年[4]在位至前137年,号称“南越武王”或“南越武帝”。

  公元一世纪,传入朝鲜。

  世宗大王,朝鲜国第4代国王,1418年-1450年。名讳李祹(朝鲜语:이도/李祹 Yi Do),字元正(朝鲜语:원정/元正 Won jeong),庙号世宗,明朝赐谥号“庄宪”,朝鲜加谥曰“庄宪英文睿武仁圣明孝大王”(朝鲜语:장헌영문예무인성명효대왕/莊憲英文睿武仁聖明孝大王 Jongheon yeonmun yemu inseong meonghyo daewang)。在位期间,世宗发明了训民正音,对韩国之后的语言和文化发展带来深远影响。韩国人认为他对国家作出的巨大贡献超乎古人,所以后世的韩国史学家通常都尊称他为世宗大王(朝鲜语:세종대왕/世宗大王 Sejong Daewang),同时,他也被称为“海东尧舜”。

  母体磁场

  鉴真是大和尚,鉴真到日本不光传播了佛法,还把中华的先进文明也传播到了日本,对日本的贡献非常大。日本人说原来日本文化就是一锅豆浆,中国文化就像卤水点进去后才能变成豆腐。

  把酒问月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第4集:华夏心灵

  华夏心灵

  伊尹

  保衡

  公元前1046 周代商

  分封 53/71姬姓 210官职

  司空: 公共工程

  西周 300年

  西周(前1046年—前771年),指中国历史上东迁之前的周朝。周朝是继商朝之后的朝代,国姓为姬。

  正名,指对一个事物,采用正当合理的名称。正名一词源出于儒家经典《论语》之中。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意思就是说,要做成一件事情,必须先有一个正当合理的名义和理由,这样事情才能讲得通,才有办法产生正面的号召,进而把事情做好。反之,如果名义不正当,就无法自圆其说,只能强词夺理,事情都讲不通了,当然也就办不成了。原意是在劝告所有的人,做事情前要想清楚,要做符合礼法道义的事情,不要做背逆礼法的事情。

  正名的基本含义,是让事物的名和本来面目匹配,达到名实相符,做到符合正义。孔子明春秋大义,奉正朔,用周天子春秋而非诸侯春秋;正名分,吴、楚君自称“王”,而春秋称之曰“子”;齐、晋虽强,仍称曰“侯”;宋、鲁虽弱,仍称曰“公”,这便是正名的原旨。

  孔子看过甲骨文么?

  《十三经》碑林

  即《石刻十三经》碑。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动工刻石,乾隆五十九年刻成。原立于国子监六堂。

第5集:翰墨情怀

  建极绥猷是太和殿匾额上的四个字,是故宫恢复“康乾盛世”风貌规划维修时,故宫博物院专家依照清宫所存《清朝皇室写真》中1900年太和殿旧照片,历时一年,于2002年9月成功复制的。

  建极绥猷的意思为:天子承担上对皇天、下对庶民的双重神圣使命,既须承天而建立法则,又要抚民而顺应大道。

  猷:yóu。道,法则。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义」这句话是合乎自然天道义理的一句话,跟帝王统治思想完全扯不上关系。这是傅说劝进高宗武丁行天道的其中一段话。因而《说命》全部的内容是把从自然赋予人类,要人类仰承天命的这个义理,说给高宗听。完全不是帝王的统治思想。这点前提合先敍明。

  「惟天聪明,惟圣时宪,惟臣钦若,惟民从义」这段话的意思,按照中国文字的义理来说,意思是︰「按照善美圆融、光明盛实的状态表现出来,那麼就能明白通达、无所不知;按照通达完善的状态表现出来,就能把事物的关系和联系如实地掌握住;按照牵连著要被揭示出来的道理来走,那麼有所欠缺要被补全的部份就会让事物的这种状态一个一个并列地摆出来,让它们之间的关系或联系会怎麼产生影响或作用的形势明明白白地显示出来;按照要被揭示出来的圆融善美这个状态来走,那麼就是依循自然天地的义理来做事了。」

  1998 现代中国书法艺术大展 cultivation of personality in general

  技近乎道,不是道

  太初有字

  表达民族美感

  轻重疾徐

  581 隋文帝

  649年 “吾欲从汝求一物,汝诚孝也,岂能违吾心也?汝意如何?” 《兰亭集序》

  楷法遒美

  李斯 仓颉篇、泰山刻石、峄山刻石、琅玡刻石、之罘刻石、东观刻石、碣石门刻石、会稽刻石

  赵高

  蔡邕 宣父碑、熹平石经、大风歌碑

  张芝 冠军帖、终年帖、二月八日帖、今欲归帖、秋凉平善帖

  钟繇 贺捷表、宣示表、荐季直表

  卫觊 受禅表

  卫夫人

  羲之 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快雪时晴帖、平安帖、何如帖、奉橘帖、远宦帖、孔侍中帖、圣教序、二谢帖、得示帖、频有哀祸帖、十七帖、长风帖、贤室帖、适得书帖、知欲东帖、差凉帖、奉对帖、汝不帖、定听帖、二谢茬此帖、七月帖、桓公帖、谢光禄帖、朱处仁帖、爱为上帖、盐井帖、七十帖、小大悉帖、不审帖、清和帖、此郡帖、奄此帖、日月如驰帖、都邑帖、奉告帖、鲤鱼帖、乡里人帖

  王献之 洛神赋(玉版十三行)、地黄汤帖、十二月帖

  王珣 伯远帖

  虞世南 孔子庙堂碑、汝南公主墓志铭

  欧阳询 皇甫诞碑、张翰帖、卜商帖、虞恭公碑、化度寺碑、九成宫醴泉铭、小楷阴符经

  褚遂良 小字阴符经、孟法师碑、雁塔圣教序、枯树赋、大字阴符经、伊阙佛龛碑、倪宽赞 文皇哀册

  李世民 温泉铭、晋祠铭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祭侄文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东方朔画赞碑、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争座位帖李玄靖碑、宋璟碑、元结碑、鲜於氏离堆记、郭家庙碑、干禄字书颂、夫子庙堂碑、祭伯父文稿、蔡明远帖、裴将军诗

  柳公权 李晟碑、玄秘塔碑、符嶙碑、金刚经、神策军碑

  蔡襄 扈从帖

  苏轼 寒食帖、前赤壁赋、洞庭春色、中山松醪赋、人来得帖、近人帖、天际乌云帖

  黄庭坚 松风阁诗帖、寒山子庞居士诗、诸上座帖、七言绝句诗帖、廉颇蔺相如传卷、王长者墓志铭、李白忆旧游诗帖、砥柱铭

  蔡京 元佑党人碑

  米芾 蜀素帖、虹县诗、吴江舟中诗卷、珊瑚帖

  宋徽宗赵佶 诗帖、草书千字文、夏日诗帖

  宋高宗赵构 赐岳飞手敕

  赵孟頫 趵突泉诗、前后赤壁赋、洛神赋、闲居赋、妙岩寺记、胆巴碑、千字文、三门记、道德经、汲黯传

  董其昌 月赋

  祝允明 杂书诗帖、七言律诗、嵇康酒会诗

  文徵明 醉翁亭记、大字行书诗卷、行草千字文卷、四体千字文卷

  王阳明 何陋轩记、客座私祝、铜陵观铁船、矫亭说、书郑邦瑞尺牍

  吴昌硕 石鼓文、小篆

  齐白石 小篆

  江左地区

  江左,是一个地理名词,即江东。[1] 因长江在安徽境内向东北方向斜流,而以此段江为标准确定东西和左右。大致范围包括今苏南、皖南、浙北、赣东北

  夫欲书之时,当收视反听,绝虑凝神,心正气和,则契于玄妙。心神不正,字则攲斜;志气不和,书必颠覆。其道同鲁庙之器,虚则攲,满则覆,中则正。正者,冲和之谓也。

  783 李希烈 安史之乱 颜真卿

  颜真卿 大唐中兴颂、祭侄文稿、多宝塔碑、麻姑仙坛记、颜勤礼碑、颜氏家庙碑、东方朔画赞碑、刘中使帖、自书告身帖、争座位帖李玄靖碑、宋璟碑、元结碑、鲜於氏离堆记、郭家庙碑、干禄字书颂、夫子庙堂碑、祭伯父文稿、蔡明远帖、裴将军诗

  颜真卿(709年-785年),字清臣,雍州万年县(今陕西省西安市),祖籍琅邪郡临沂县(今山东省临沂市),唐朝政治家、书法家。其楷书与欧阳询、柳公权、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摩崖石刻:在湖南祁阳西南约2公里湘江西岸与浯溪交汇处。江边崖岸上刻有唐以来三百多位名人的书画诗文词题等486处。其中著名的人物有元结、颜真卿、皇甫湜、黄庭坚、秦观、李清照、米芾、范成大、沈周、顾炎武等。

  蔡京 秦桧 严嵩

  1057年 宋朝 欧阳修

  苏轼 寒食帖、前赤壁赋、洞庭春色、中山松醪赋、人来得帖、近人帖、天际乌云帖

  想当然耳 四川眉州

  《寒食帖》,也作《黄州寒食诗帖》,是北宋苏轼被贬黄州第三年(1082年)的行书代表作,左侧有黄庭坚跋文,被誉为“苏书第一”、“天下第三行书”,现收藏于台北国立故宫博物院。

  《独醒杂志》卷三中记载说:“东坡曰:‘鲁直(黄庭坚字)字虽清劲,而笔势有时太瘦,几如树梢挂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轻论,然间觉褊浅,亦甚似石压蛤蟆。二公大笑,以为深中其病。”

  苏轼本比黄庭坚年长几岁,由于经常在一起切磋诗文,推敲书法画艺,两人渐渐成了亦师亦友,无话不谈的忘年交。黄庭坚虽然也以诗词见长,但是他在书法上的成就要略胜一筹。他学习书法最初学习周越,又取法颜真卿、怀素、焦山等人,最终自成体系。他的字虽凝劲有力,但是每一个字为了突出其中的一些笔画,往往写得特别夸张,以致结构变化性极强,整体呈现出中间细腰的效果。所以苏轼调侃黄庭坚的字为“几如树梢挂蛇”。对于苏字所呈现的头向上斜,脚向下伸的结构特点,黄庭坚则概括为“石压蛤蟆”。可以说,两人是在调侃的同时,也精准地指出了对方书法的不足之处。纵观苏轼的书法,确有鼎石施力的效果。因而,后人延用了黄庭坚的这句调侃之词,将苏轼的书法概括为“石压蛤蟆”。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⑵,浪淘尽⑶,千古风流人物⑷。故垒西边⑸,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⑹。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⑺。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⑻,小乔初嫁了⑼,雄姿英发⑽。羽扇纶巾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⑿。故国神游⒀,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⒁。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⒃。

  馆阁体

  馆阁体,是指因科举制度而形成考场通用字体,以乌黑、方正、光沼、等大为特点。 黑打圆光

  明代称“台阁体”,清代改称“馆阁体”。明永乐时,翰林院侍讲学士沈度,其书法风格秀润华美,正雅圆融,深受成祖朱棣赏识,因而名重朝野,乃至片纸千金,上有好,下必甚焉,士子争相仿效,遂成标准书体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

  龚自珍

  己亥杂诗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北魏 本汉 尊魏

  古阳洞开凿于北魏时,距今已有1500年历史,是龙门石窟中开凿最早的一个石窟·洞内小窟十分多,精巧富丽,是研究北魏石窟艺术的珍贵资料。洞内的题记书法质朴古拙,是研究书法史的珍品。

第6集:天下至宝

  蒙恬:笔祖

  蒙恬(约前250年-前210年),中国秦朝名将,祖居齐国,祖父蒙骜和父亲蒙武皆为秦国名将。蒙恬北防匈奴多年,威震北方。秦始皇驾崩后,因为支持太子扶苏,被宦官赵高设计处决。

  文房四宝(湖笔、徽墨、端砚、宣纸为文房四宝之上品),笔居首位。中国的毛笔是举世无双的书写工具。湖笔,因“毛颖之技甲天下”、“紫毫之价如金贵”,而被誉为“笔中之冠”。

  在这里,人们将蒙恬奉为笔祖。据说,在毛笔制作工艺方面,战国时用兔毛,笔头扎在笔杆外面。自秦代后,笔毛开始纳入竹管内,在制笔的材料上亦作了改进,在用兔毛的同时,大量地采用了鹿毛和羊毛两种硬度不同的毛制作笔头,使之刚柔相济,便于书写。据传这种改进就是蒙恬首创的。

  请人捉刀

  1954年在长沙左公山15号战国中期楚墓中已有出土保存完好的毛笔。以木作杆,用竹管将毛套在木杆上,这是原始的毛笔。

  毛笔早在商朝就出现了,秦朝蒙恬以柘木为管,鹿毛为柱,羊毛为被。蒙恬对毛笔的改进对于小篆的形成具有很大的意义,与大篆不同,小篆线条婉转曲折,非硬物所能为,故应当是用毛笔书写的。

  黄帝造车 炎帝司农 仓颉造字 大禹治水

  睡虎地秦简,亦称云梦秦简,为1975年12月于中国湖北省云梦县城关睡虎地十一号墓出土的秦代竹简,记录当时的法律及公文,经整理的竹简内容,被收入《睡虎地秦墓竹简》一书。此批竹简是研究战国晚期至秦始皇时期政治、经济、文化、法律、军事的珍贵史料,也是校核古籍的依据。据考证,该墓的主人名叫“喜”,生前曾担任过县的令吏,参与过“治狱”,这些竹简可能是墓主人生前根据工作需要对秦朝的法律和法律文书所作的抄录。粮食加工,手工,当官的不能经商。

  每天120斤

  公元前4世纪,缣帛。

  蔡伦 公元18年 简牍

  邯郸 长平之战 信陵君姐姐 信陵君杀晋鄙

  杜虎符为战国时期至秦朝的文物,1975年出土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北沈家桥村。长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现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

  秦杜虎符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长仅9.5厘米,高4.4厘米,厚0.7厘米。背面有槽,颈有一小孔,虎作走动形,尾端卷曲。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土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燔隧之事,虽毋会符,行也。”铭文最后一句,其意思是:如果军情紧急。不必等会符,可以举烽火报讯,立即行动

  拓印,也称"拓石",也指现在的"碑帖"。就是把石碑或器物上的文字或图画印在纸上。也可用纸紧覆在物体(如植物的叶等)表面,将其纹理结构打拓在纸上。

  云冈石窟位于中国山西省大同市西郊,主要建于北魏兴安二年(453年)到太和十九年(495年)间[1],是中国第一处由皇室显贵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整个窟群分东、中、西三部分。东部的石窟多以佛塔为主,又称塔洞;中部“昙曜五窟”是云冈开凿最早,气魄最大的窟群;西部窟群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石窟依山开凿,在武州河北岸东西绵延1公里,主要洞窟达51个(其中保存较好的约20个[1]),整个窟群共有大小佛蹲1100多个,大小佛像51000多尊,最大佛像高达17米,最小佛像仅有2厘米高。最大石窟是第6窟(北魏孝文帝时开凿),由地面到窟顶高达20米。1961年云冈石窟被中国国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云冈石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云冈石窟与甘肃敦煌莫高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均已列为世界文化遗产。除此之外,重庆大足石刻也是中国境内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著名石窟。

  隋朝雕版印刷

  张择端 北宋 世俗而幸福

  中国四大书院 应天书院(今河南商丘睢阳唐代区南湖畔)、岳麓书院(今湖南长沙岳麓山)、白鹿洞书院(今江西九江庐山)三大书院无争议。 嵩阳书院(今河南郑州登封嵩山) 与石鼓书院(湖南衡阳石鼓山) 有争议

  大约在1045年,毕昇发明了胶泥活字印刷术,用以取代雕版印刷术。与毕昇同时代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有详细记载

  考古学家在温州发掘出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间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残本、在河西走廊发掘出12世纪早期,即晚毕昇约100年的大量西夏文佛经,包括泥活字印刷的孤品《维摩诘所说经》实物。西夏文物专家孙寿岭烧制出了泥活字2002年到2005年,中国印刷博物馆研究室根据《梦溪笔谈》的记载,研制出了可以实际使用的泥活字,同样证实了泥活字的可行性。

第7集:浴火重生

  “总以英文作为正义”

  1867 同治

  同文馆

  强大民族自信心,朝贡理解国际交往

  1861

  爱新觉罗·奕訢(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号乐道堂主人,清末政治家、洋务运动主要领导者,清朝十二家铁帽子王之一。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异母弟,生母为孝静成皇后博尔济吉特氏,道光帝遗诏封“恭亲王”。咸丰年间,奕訢于咸丰三年(1853年)到咸丰五年(1855年)之间担任领班军机大臣。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奕訢授命为全权钦差大臣,负责与英、法、俄谈判,并且签订了《北京条约》。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帝驾崩,奕訢与两宫太后联合发动辛酉政变,成功夺取了政权,被授予议政王之衔。

  从咸丰十一年(1861年)到光绪十年(1884年),奕訢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期间虽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议政王头衔,但依旧身处权力中心。光绪十年(1884年)终于因中法战争失利被罢黜,史称“甲申易枢”。一直到光绪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才再度被起用。从光绪二十年(1894年)到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任领班军机大臣与领班总理衙门大臣。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五月二十九日逝世,谥号为“忠”。其孙溥伟袭封恭亲王爵位。[1]

  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后,占据圆明园。

  甲午海战指1894年9月17日中国和日本发生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一次海战,该次海战以中国失败而告终,后果,中国被迫签订《中日马关条约》

  當以列國並立之勢治天下,不當以一统垂裳之勢治天下。

  垂裳而治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垂衣而能治理天下。用以称颂帝王无为而治。

  1663年废除八股文

  1666年恢复

  袁世凯 张之洞

  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不揭破,犹可敷衍一时,如一间破屋,由裱糊匠东补西贴,居然成一净室,即有小小风雨,打成几个窟窿,随时补葺,亦可支吾对付,乃必欲爽手扯破,又未预备何种修葺材料、何种改造方式,自然真相破露,不可收拾,但裱糊匠又何术能负其责?

  1917年2月 文学改良刍议

  钱玄同 钱玄同曰:“欲废孔学,欲剿灭道教,惟有将中国书籍一概束诸高阁之一法。何以故?因中国书籍,千百分之九十九都是这两类之书故;……欲使中国不亡,欲使中国民族为二十世纪文明之民族,必以废孔学,灭道教为根本之解决,而废记载孔门学说及道教妖言之汉文,尤为根本解决之根本解决。”

  瞿秋白

  汉字 戴罪之身

  吴玉章

  1951年 拼音方向

  钱伟长

  汉字编码 汉字的现代基因

  现代文明的冲击 现在理性的审视

  英法俄西阿中

  构筑中华五千年的砖石

第8集:芳华永驻

  先贤祠

  伏尔泰

  伏尔泰(法语:Voltaire,发音:[vɔl.tɛːʁ],1694年11月21日-1778年5月30日),原名弗朗索瓦-玛利‧阿鲁埃(法语:François-Marie Arouet,法语发音:[fʁɑ̃.swa ma.ʁi aʁ.wɛ],法国启蒙时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启蒙运动公认的领袖和导师。被称为“法兰西思想之父”。与卢梭、孟德斯鸠合称“法兰西启蒙运动三剑侠”。他不仅在哲学上有卓越成就,也以捍卫公民自由,特别是信仰自由和司法公正而闻名。尽管在他所处的时代审查制度十分严厉,伏尔泰仍然公开支持社会改革。他的论说以讽刺见长,常常抨击天主教教会的教条和当时的法国教育制度。伏尔泰的著作和思想与托马斯·霍布斯及约翰·洛克一道,对美国革命和法国大革命的主要思想家都有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三亿人 心态很好

  无知是恐惧的来源

  为问题敲响警钟。

  我们没有必要责备西方世界对中国的另眼相看,甚至也没有必要去可以反驳,因为一个与西方世界主流意识迥然不同的的文化的崛起是全球化的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先例,全人类都没有过这样的经验。

  认识一个汉字,就想认识一个人一样。

  1371-1433 下西洋

  1492年8月3日哥伦布

  16世纪末 广东沿海

  1601 利玛窦 万历皇帝 自鸣钟 十二两银子 天主教 滕公栅栏墓地

  1721

  葡屬澳門(1557年—1999年12月19日)

  即使1557年葡萄牙人取得澳门居住权,但明朝政府仍然在澳门境内行使主权,包括接受澳门葡萄牙人每年缴纳的地租,设立海关征收舶税,置守澳官及以香山县令(知县)落实行政管理权,及执行最终的司法处分权。就征收舶税而言,明朝在澳门妈阁庙附近本就设有河舶所。清朝康熙、雍正、乾隆开始,清廷对外国人防备很严,前来广州的外国商船,均必须先停舶在澳门,向澳门同知申报进口。澳门的英文名Macau,因在妈祖庙旁,葡萄牙人问时,本地人便回答「妈阁」,于是澳门便被命名为「Macau」

  1887年,清政府与葡萄牙签订了《中葡和好通商条约》,同意葡萄牙永居管理澳门。但未经中国同意葡萄牙永不得将澳门让与他国,从而使澳门法理上正式成为葡萄牙殖民地。

  世界语 世界语(Esperanto)是波兰籍犹太人柴门霍夫博士(Ludwig Lazarus Zamenhof)于1887年创立的一种语言,旨在消除国际交往中的语言障碍,令全世界各个种族肤色的人民都能在同一个人类大家庭里像兄弟姐妹一样和睦共处

  理性对霸权怀有天然的警觉。民族属性,国家意识。善良的愿望。 语言不只是一种工具。

  承受不能承受的损失

  丁天龙

  条约签定于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9月7日(辛丑年七月二十五日),故名辛丑条约,亦有“九七国耻”一说。 原條約原存於中華民國外交部,現存於臺北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 是中国近代史上赔款数目最庞大,主权丧失最严重的条约。

  “Dean Lung,身高5英尺英寸(约1.73米),41岁,住址纽约东37大街108号。作为旅行者,我拥有纽约一家名为西海岸公司的价值1000美元的股份和加州奥克兰的一处房产。我没有做生意,我想到纽约去卖掉我的股份。我进过大学主修医学,但是没有完成。我第一次到达的美国城市是旧金山,并在该市的米申大街住了大约一年。随后我来到纽约。之前出境回到中国两次。

  “肯特(Kent)的身份是一个律师,我们要把他还给法学院。东亚系应该用Dean Lung的名字来命名。”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保罗·安德尔说。

  “一个与生俱来的孔子追随者,一个行动上的清教徒,一个信仰上的佛教徒,一个性格上的基督教徒。”

  ———卡朋蒂埃评丁龙

  “Dean Lung不是一个学者,不是一个将军,不是一个重要的人物,他仅仅是众多美国第一代华人移民中的一个,他捐出来的是钱,但更重要的是贡献了他的视野和理想。我们这个机构存在的意义就是要在当今这个充满冲突与对抗的世界里,建立一种属于我们自己的理解和对话的方式。所以我们需要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一种视野,同时重新认识并嘉奖这样的个人,肯定他的贡献,让世人知道并记住Dean Lung的名字。”

  ———哥伦比亚大学副校长保罗

  丁龙:(Dean Lung或Dean Ding):18岁来到美国的中国劳工,后来成为大亨卡朋蒂埃的管家。捐出终生积蓄,倡议创办哥伦比亚大学东亚系。有关他的最后记载停在1906年。

  贺拉斯·沃尔普·卡朋蒂埃(HoraceW.Carpentier):哥伦比亚大学法学院毕业生。脾气暴躁,终生未婚的大亨。著名慈善家和教育赞助人,哥伦比亚大学重要捐助人。绰号“将军”。

  卡朋蒂埃在1901年7月20日给哥伦比亚大学校长的一封书信中,更为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态度:“我不是中国人,也不是中国人的子孙;也不是残酷和落后的中国的辩护者。其统治者的罪恶使得它在行进途中蹒跚踉跄、步履艰难。但是对我们而言,是应该去更多了解住在东亚及其周边岛屿上大约7亿人们的时候了。在我们模糊的概念中,他们似乎只是抽食鸦片、留着猪尾巴一样的辫子的野蛮的族群或崇拜魔鬼的未开化的人。”

  贡献了视野和理想

  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汉字五千年》影评(三):再来记笔记

  还没看完呢,不好评分

  第一集

  采用东西方对比的手法,解释关于“四大古文明只有中华文明还在延续”这一论点的论据,那就是甲骨文在清末,通过两个人的努力,在相当短的时间内,没有其他文字的对照,就被破解了。而古巴比伦、古埃及的文字花了很长的时间才被破解。古印度的文字现在也没有被破解。

  对比欧洲和中国的历史发展过程,尤其是南北朝时期和东西罗马时期的对照,诠释汉字这一表意文字在统一中国,统一中国各种族过程中的巨大作用。不时地“嘲笑”欧洲的分裂。

  腓尼基文-希腊文-拉丁文-欧洲各国文字。都是表音文字。

  还有欧罗巴,原来是宙斯看上的一个女人的名字。

  开篇为孔子学院做宣传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不过还是挺长知识的。

  quot;五胡乱华"一词用得挺跟不上时代的。还说各游牧民族从长城外打进来。刚开始是内附进来做苦工的好不好。

  第三集

  甲骨文和金文是商代文字,西周灭商之后继承商的文化,所以在周原也发现了类似商代甲骨文的周代文字。

  周各诸侯国的人民讲各种不同的语言,无法交流沟通。雅言(普通话)是官方通用的语言,雅言背后的周文字是对商朝文字的继承。楚国在周文字的基础上改造出了楚文字。而蜀国有自己的文字,与商代文字完全不相同。

  秦崛起于西周故地。因而秦国的小篆也是对周文字/商文字的继承。

  比较汗的是,说汉朝的时候,连漠北也划入了汉朝的领土。真是汗!更汗的是,说北宋没有对西夏和辽朝进行政治干预。宋朝顾得上对西夏和辽进行政治干预吗。。。

  第四集

  这一集还不错。“中华民族”这个词一次又一次暧昧的出现,搞不清楚到底是指什么意思。对古代的政治制度和伦理道德观念大加赞许,是我们的都是好的。成于此,也败于此的,难道不就是那个家天下吗。。。

  后来介绍书法的历史,颜真卿的故事还蛮有趣的。毛笔的历史也很有趣。纸张和印刷术的发明有些细节的介绍,但是总体还是比较经典老套的说辞。讲清末的历史就更是毫无新意。

  还有受不了的是,每次说到西方就会说他们游牧民族怎么样怎么样。西方也有很多农耕民族的嘛。

  最后一集哥伦比亚大学汉学系的建立,挺有意思,缘由和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的建立有点相像。在海外的中国人亚,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不知道后面会有什么机缘哪!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