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乱世春秋》经典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乱世春秋》经典观后感10篇

2018-10-11 02:06: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乱世春秋》经典观后感10篇

  《乱世春秋》是一部由弗兰克·洛伊德执导,黛安娜·温亚德 / 克里夫·布洛克 / 尤娜奥康纳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 / 战争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乱世春秋》观后感(一):此等烂片也能获奥斯卡

  情节拖沓枯燥 内容新意 看得昏昏欲睡 比百老汇旋律还要难看 起码百老汇旋律里还能看看美女 描述战争没有刻画出战争的残酷 描述爱情没有那种激情似火的爱恋 描述权势没有鲜明对比冲突 描述亲情却丝毫没有感人肺腑感觉 整部影片完全全就是个失败 如此恶心而获得了奥斯卡 这么多奥斯卡获奖影片中国则引进了乱世春秋 难道只因为电影里提到了中国? 不知是否能得奥斯卡获奖最烂电影的头衔

  《乱世春秋》观后感(二):乱世春秋

  获1934年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最佳艺术指导奖!

  三十年代初是英美电影交流黄金时代,1933年的第六届奥斯卡金像奖更是竟争激烈,共有十部影片角逐最佳影片,而改编自英国同名舞台剧的本片则脱颖而出,最终获得最佳影片等三项大奖,弗兰克.劳埃德荣获最佳导演奖。

  影片描述1899年布尔战争时,罗伯特.马利奥特和妻子珍·马利奥特被征召前往战场,从此马家与世界时局息息相关。1900年罗伯特荣归故里,但铁达尼号船难使长子丧生。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幼子奔赴战场,不幸为国捐躯。马利奥特夫妇厉经时代的严峻考验始终恩爱如初,也从未对国家失去信心。克里夫·布鲁克和黛安娜·温亚德的表演也非常精彩由始至终撑起了这部戏剧时空长达30年的文艺剧作。

  《乱世春秋》观后感(三):乏善可陈的一部电影

  #6# <Cavalcade> (乱世春秋)第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奖。片长109分钟。

  该片就是一部英国1900-1933年的大事记。主要是件有与南非抢夺金矿的布尔战争,泰坦尼克号沉没,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遗憾的是,为了把这本流水账报好,导演牺牲了对剧中人物的刻画。人物形象刻板脸谱化。男女主角前后失去两个儿子,还没有来得及悲伤,就匆匆开始下一段事件。一个多小时的电影沉闷而无趣。好奇第6届奥斯卡评委都是些谁啊,难道是用脚趾头投的票?据悉,该片是奥斯卡获奖影片之10部最烂影片之一。个人认为该放在最差的首位。

  再吐槽一下中文配音。剧中人物对话时候背景声音全无,就像站在舞台上朗读。有时原版对话还能隐约听到。低质量配音加上低质量影片,真所谓雪上加霜

  我也给差评,sorry. 权当做看一段历史吧。

  《乱世春秋》观后感(四):反战题材影片

  这部影片的立意是好的,通过两个家庭悲欢离合反映阶级信仰、战争与和平等主题以小见大不错的切入点。但,或许是想要包含太多内容,很多部分都仅仅是点到为止,并没有深入挖掘,感觉看后只剩唏嘘,有些欠缺。。可能是由于舞台剧改变过来,情感体现不是很细腻,幸好女一号演技不错,能够将上流阶级的贵妇形象刻画得比较深刻,集教养高贵温情悲哀一体,比较饱满;布里吉斯先生表现真实,也值得表扬,其他人表现很一般。其实单说故事,放到任何一个家庭都是沉重的,但这部电影的手法表现出来却弱化了情感,有些遗憾,毕竟是早期,可以理解。其中记得比较深刻的镜头是战争那几年,士兵前进、跌倒、与战场和耶稣受难象同时交叉,平行蒙太奇的运用加深了对比的程度,揭露了战争的真实,上帝子民不应该在人间相互残杀。其实仔细想想,战争让所有时光都蒙上了可怕阴影,不只是春秋,还有冬夏。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乱世春秋》观后感(五):感谢我并未生在战争年代

  甜蜜蜜月,在轮船上,美丽新娘担忧未来,未来丈夫会不会厌倦自己眉宇间淡淡的忧愁,她是真的发愁,那是有可能发生的事呢。尽管,在这一刻,身旁的丈夫无比深情地凝视着自己,空气里满满都是爱意。那么好看的脸,沉重地说,我们会不会淹死啊?然后,两人就淹死了,那可是泰坦尼克号。

  送丈夫上战场,平安回来了,你以为生活从此一帆风顺吗?不不不,战争又开始了,这一次,送儿子上战场。今天十一点就宣布停战了,儿子的对象妈妈找上门来,就坐在客厅里,她以前是家里的佣人呢,偷看了自己女儿的写的信,这会儿一脸神气地说着话,说不出的得意。想到以后就要有这样的亲家头皮就一个劲地发麻,还有比这更糟糕事情吗?跟自己看不上眼的人做亲家。有的,下一刻,仆人送进来一封信,儿子战死了。

  每每以为生活就此平顺,远离坎坷安稳日子过了许多年,都让人忘记战火纷飞的日子,远得仿佛是上一个世纪。然而,枪炮声又响了起来,似乎没有尽头,也看不到尽头。

  生活不易,好好过当下这一刻吧!

  《乱世春秋》观后感(六):un-stopped 时代

  居然有人说不好看?什么眼神? 只想问要怎样的才能入你的眼?三生三世?微微一笑?那样一个时代,战争,变革,将每个平凡的人的命运都牵动着。友谊地久天长,是电影的主题曲,是每次年轻人们入伍前及抗战胜利过来的旋律,从老伯爵到小儿子,就那样过了那么几十年以后还是这首。这让我不禁想起了上月公司年会高层也拉了一段苏格兰风笛,也是这首。难道“友谊地久天长”还有鼓舞抗战的意思?其实电影最让我意外的是哥哥跟妻子蜜月之行,不是意外于两位青梅竹马纯粹爱情,是意外于前一秒妻子海边指着远处的帆船,下一秒二人就踏在了Titanlic 的甲板上。电影不热衷于营造过于悲伤的气氛,只是悠悠的讲述着这近一个世纪里发生的故事,两个家庭的浓缩巨变。伯爵家父亲及侍从远去非洲打仗,归来;侍从开酒馆,却成了一个酒徒,被汽车撞倒,不再醒来;大儿子免于一战参军,却登上的是注定不会驶回的铁达尼号;从小就爱枪战的小儿子与侍从家女儿相恋,甚是美好,却在战争即将胜利的前夜倒下… 伯爵夫人和老伯爵两人的处事不惊,每年新年的习惯不知为何那么感人青丝白发年轻不在的两人互相依靠,完全感受着那样一个时代赋予自己的所有,不抱怨,不沉迷忧伤。这倒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很是少见的。

  《乱世春秋》观后感(七):奥斯卡最佳影片?

  乱世春秋 Cavalcade (1933)—第6届奥斯卡最佳影片

  看完这部电影,突然对奥斯卡电影的评选制度很好奇。上知乎看了一下,其实奥斯卡最佳影片也未必是当年的出色电影,评选的过程存在太多主观因素,包括评委的个人喜好。每年都会有很多好的电影落选,而那些我们认为并不怎么出色的电影入选。所以最佳影片只是一个维度或者几个维度的评价,不能说明什么。可能是之前对于奥斯卡最佳影片的期待比较高,所以看这部电影的时候非常失望,虽然最后我还是坚持把它看完了。

  电影讲述了1900年左右英国的一些重大事件, 布尔战争、伊丽莎白女王去世、泰坦尼克号沉没、英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整个过程以两家人的生活为主线来描述,有点流水账的方式记录,几个重大事件之间的前因后果描述均很少,只是单纯地以家庭的改变来反应这个时代,以小见大的方式固然不错,就是缺乏高潮。其实每个事件都可以拍成一部不错的电影,把所有的东西放在一部电影里却又没有侧重点会让观众觉得很无聊。可能是资金有限,泰坦尼克的沉没居然只有游泳圈这一幕也是有点厉害。槽点满满,对于这部电影来说国配是最糟糕的存在。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乱世春秋》观后感(八):流水账式的一段春秋

  说实话,最近几天里最不喜欢的一部片子,不仅仅是因为译制片的缘故,这个配音实在不忍吐槽。不知道为什么在那一年,这部片子可以被评为奥斯卡最佳影片。

  整部片子叙述偏向流水账式,我能感觉到导演想表达的一些东西,他想展现那个年代的几个大事记,包括有布尔战争、泰坦尼克号沉没、第一次世界大战等,这些横跨了整整30年,要在一部片子里面处理好这些是真的特别难。因为难度系数太高,导致了布尔战争没有战争场面,泰坦尼克号没有撞冰山象征性地拍了个救生圈就过去了,一战也没有直接的战争场面,作为观众来讲,这些都可以是两点,没有了这些,整部影片显得有些意犹未尽

  整部影片中,Auld Lang Syne 这首苏格兰民歌出现了多次,可能对中国人来说,叫它友谊地久天长会更熟悉,小时代里借鉴了它。在许多西方国家,平安夜都会唱这首歌。我觉得这首歌一直出现,可能跟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信息有关:反战、和平、希望。

  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还是一部主旋律影片。影片中有一些不合理地方,比如那个年代的爱情,总是来得太快,就像龙卷风。通常一个眼神就擦出了爱情的火花,引发出了一场干柴烈火般的爱情。约和弗妮的爱情更让我摸不着头脑。在空袭之中不是奔跑逃生,而是笃悠悠地谈情说爱?这种突如其来的爱,让人觉得有些疑惑。但是也有一些至今仍有的现象,比如伊迪斯在新婚之时的惆怅,怕被丈夫厌烦。到现在,都有很多女生会有这个顾虑吧。

  再来讲讲人物的塑造。影片想传达的应该是一个比较典型的英国社会。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是还算成功的。在此不得不感叹英国人民的优雅,无论是贵族还是平民。比如吉恩自始至终都是非常美好的贵妇人形象,优雅而有教养。但是贵族和仆人始终有别,虽然她看起来尊重她的仆人,但我不觉得她真的打心眼里有尊重她们。比如布里吉斯先生穿得西装笔挺,他妻子仍然觉得他穿得像个流浪汉。英国人,骨子里就透着优雅的气息,让我望尘莫及

  想起来之前看的也是一部时间跨度很长的片子,壮志千秋。我觉得虽然都有流水账式的叙述模式,但壮志千秋更胜一筹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乱世春秋》观后感(九):看了第二遍有点新感觉~~我觉得这部片子不错

  06乱世春秋第二次

  说实话,乱世春秋这部电影第一遍我看的很草率,主要是这部电影的前半部分太过于差强人意,而且译制片看着很心累,所以第一遍我没看出什么特别的感觉,在看了大家的讨论之后我又看了一遍。

  我发现这部电影其实并不是那么让人难以接受,看完我的心情非常的复杂,果然老电影不管你觉得它拍的如何第二次看总有独特的新感受。

  这部电影的情节虽然处理的不是很连贯,也许是因为电影宏大的超过三十年的跨度,着眼于历史,所以情节连贯性上有些欠缺。这部电影结尾部分升华的相当精彩,把电影的层次瞬间拔高了了许多。不可否认这是一部精彩的电影,只要你耐心的看。

  电影的开场是恩爱的夫妻共度新年,结尾是失去了一切的老夫妻依旧一起共度新年,他们只有彼此而且对生活充满希望。一种难能可贵未来的希望对国家越来越好的企盼让人动容。一切终将过去,我们要相信未来。

  虽然电影描述的一战北京下两户人家悲喜人生,但是对战争描写却很少,电影花了大量时间和场景去描述战争开始时人们送别时的狂欢场景,以及战争结束后人们的狂欢和相聚的狂欢场景,比在还有各种新年的狂欢,仿佛大街永远有狂欢的人群…这让整个电影的基调显得不那么严肃或者说是正式,这是它的欠缺点之一。在整部电影里,我能清晰感受到战争的场景只有乔治的死亡和电影后半段有一个伴随着时间跨越的漫长的战争剪影镜头。

  其实电影塑造还是成功的,我能感受到人物们命运随着战争而跌宕起伏,虽然战争情节描写欠缺,但是这并不影响电影情感的表达,战争改变了一切,有些人败落了有些人变得繁荣,社会等级制度改变了,贵族们不在拥有高高在上身份。电影后半部分艾伦和女主对手戏让我印象深刻,咄咄逼人的艾伦,内敛含蓄的女主形成强烈反差。我在这段对手戏里感受到了属于英国老贵族的涵养,教养真的是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它不会随着时间而流逝。主角夫妻二人在颠沛流离战乱的年代里相守这种感情这我觉得珍贵以及真实,在英国,只要发生战争贵族子弟必须要身先士卒,为了家族荣耀为了帝国,这种感情本来我并不能理解,仅仅能为这种情怀动容。但是这部电影给了我新的理解,什么是贵族?贵族不仅仅是身份上的荣耀还有精神层面更深层次的东西,比如涵养,忍耐,牺牲以及希望。

  电影情节虽然略有欠缺但是电影表达上挺成功的,人生充满了各种各样的遗憾,人生的大起大落根本没有尽头。保持热忱,充满希望,也许未来会更好。

  文章出自TheySaid电影达人养成计划,转载请联系公众号:TheySaid

  《乱世春秋》观后感(十):别忘了,你是战争受害者!

  只要是战争年代的影片,你方败也好胜也好,反战,反思是唯一前提,战后胜利的狂欢,喜悦的麻痹都是对战死之人尊严的践踏,你嘴里对英雄的致敬与缅怀也可以成为对和平美好的恣意挑衅,一战后的二战,想想都让人胆寒。和平来之不易,这觉悟赔上了多少条人命!

  电影《乱世春秋》无疑有美化战争的嫌疑,英国士兵浴血奋战,保后方歌舞升平,没有牺牲换不来胜利果实,为了国家的尊严,死亡就一个字——值!有没有很熟悉这种思想套路,记没记起小学初中的一项集体活动?还记得你在哪看的《小兵张嘎》《地道战》么?拍摄手法再妙,演技再精湛,制作再精良它都只是一种政治宣传片,称不上电影艺术。

  无奈找不到原汁原味的配音资源,典型的欧美风配音真是惊吓到流产,生硬做作到冲淡了黑白片的特有韵味,当然,中国味十足,也算是小小的怀了一下旧。

  战争的意义是什么?影片一开始就被角色抛出来的问题,我以为是一种谴责质疑的声音,可到影片后半段有些走板,电影富裕的战争的意义,虽残酷,但壮烈,造英雄,壮祖国。就像开头罗伯特和仆人自豪参军,只有女人们愁眉苦脸,哀叹抽泣。一个急切释放荷尔蒙之外的尚武欲望,一个希望相夫教子团团圆圆。被诅咒的新世纪何谈幸福?注定属于战争的新世纪,只有全名欢呼的送军热浪,一个个两眼放光,壮志豪情直抒胸臆,徒留下女人忧伤的背影,等待心心念念的男人完完整整回到爱巢。

  电影中关于军人远赴战场或荣归故里的时候,背景音乐是友谊地久天长,听着很是讽刺,歌曲既嘲讽了战场的敌对,也暗讽动荡年代人与人关系的疏远与淡薄。呼应着夫人那句“时间改变了许多事,但它改变不了老朋友”真是让人哭笑不得。

  “没有消息就是好消息,该发生的事躲不了”是无形笼罩电影的魔咒,大儿子和他的两小无猜沉睡于泰坦尼克号的坟冢,二儿子没有撑到停战号角的吹鸣。想想过年的新世纪演奏,丧钟为谁而鸣?几十年的动荡酿成了一个又一个家族的悲剧,人们找不准个人生活的重心,摸不清幸福的路数,就如那参加完战争开酒吧的男仆,他把人生活成了一桩戏剧性自杀,他的死成了妻儿的解脱,战争没有让他学会珍惜与知足,到助长他挥霍无度的嚣张气焰。

  影片像一个没有经过分类处理的垃圾山,可回收不可回收相亲相爱地搅和在一起,非典型现实主义和矫情式浪漫主义私定终身,使我困意蔓延之时竟产生了观看琼瑶《情深深雨蒙蒙》的错觉,还好没有依萍和书桓吻得那么缠绵邋遢,不过肉麻程度毫无逊色,月老式的强行配对真是替每个剧中人物面面俱到,一定要凑齐战争、爱情、亲情、生死,只是这焖锅没放佐料,炖得稀烂,看不出精华所在。

  惊讶于影片最后女主对几十年灾难态度的大转变,那个“为胜利、失败、愚蠢、悲剧、痛苦干杯”的女主人最后却屈服于世道的改变,她认命了,她选择相信未来,儿子们的死亡在她眼中好似光明之路的祭品,只要国家充满希望,世间就不曾有过绝望。看着女主和丈夫在空荡荡的楼阁里为新年祝贺祈祷,并未被坚强乐观所感染,事情本不该如此发展,坑爹的时代,自我安慰反倒助长了二战的凶猛。

  “一个人即使得到全世界又会怎样呢?”,政治家代表不了人民与国家,和平才是主旋律。自古忠孝难两全不是哲理是洗脑,一个不给你机会尽孝偏带你逼装逼带你飞的国家成不了你的幸福归宿。如果一个国家无法提供人民幸福,那么,人民迟早会用脚走出选票。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