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夏日插曲》观后感10篇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观后感 >

《夏日插曲》观后感10篇

2018-10-21 02:33: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夏日插曲》观后感10篇

  《夏日插曲》是一部由英格玛·伯格曼执导,Maj-Britt Nilsson / Birger Malmsten / Alf Kjellin主演的一部剧情 / 爱情类型电影,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观众观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插曲》观后感(一):夏天的爱情.

  这部是<假面><不良少女莫尼卡><第七封印><野草莓><犹在镜中><洛利塔>的混合体,大师之作,特别摄影,对死亡的思考,男女间的感情等等.

  《夏日插曲》观后感(二):“拥抱阳光下,晚上连睡觉的心情都没有了。”

  山间景色不错的,包括那些花木

  那个圆脸修女给人魔鬼感觉

  比较生活片,芭蕾舞蹈、一起划船去摘草莓

  他们亲热时候,狗在一旁安静地看着。“拥抱在阳光下,

  晚上连睡觉的心情都没有了。”

  烟花坠湖。

  那段纸上铅笔动画不错。

  亲热时说要吃掉对方手心屁股突然听到猫头鹰声音

  ,不知为何就悲伤了起来。

  她爱上的男人跳水时头撞到石头,挂了,死前眼睁开,医

  生把它们强行合上。她悟到人生有意义,而那个叔叔说:

  “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只是砌堵墙,我教你砌墙的方法,成

  为支撑”,于是她沉迷于芭蕾,又去旅行,“在自己的周围

  建了堵墙,将自己的心与外面的世界分离”。

  水龙头滴水她的眼泪

  多年后她比较老了一点,有个年轻记者追求者,她把那本

  书给他让他看完,然后两人可以好好聊聊。之后,她不觉得

  难过了,“现在的幸福才是重要的”。

  《夏日插曲》观后感(三):夏日

  这是一部经典电影,是经典中的经典,每一部经典电影我都看了不下三遍了,每看一次都有一次新的理解

  听说这部电影口碑不错,于是上映的第一个周末我就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还算对得起我的电影票,比较精彩

  故事感人,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我看电影的时候完全投入到故事情节里面去了

  电影里的悲欢离合最让人动容,因为电影要在很短的时间里出很好的效果同时爱情的力量也是伟大的。

  电影的取景非常棒,特别是它的特写镜头,把所有人的内心世界都淋漓尽致展现了出来。

  这部电影充满了背叛痛楚,但是在爱情面前,这些都是渺小的。只有爱情才是伟大的,爱情能帮我们战胜一切。

  这部电影让我感慨颇多,特别是结尾,总是出乎意料,但是我觉得有个大家出乎意料的结尾,恰恰能够体现编剧能力

  感觉这部电影的色调看起来非常舒服,一点也不花哨,特别的平静而又舒缓。

  故事很感人,具有很强的可看性,我看电影的时候完全的投入到故事情节里面去了,邻座的女的还哭了。

  《夏日插曲》观后感(四):原来早已忘记

  据说这是一部伯格曼真正想拍的电影,根据他很早写下的小说改编的,是对青春年少的一种记念。真正迷恋伯格曼的电影,每一个镜头都是那么寂寞,风中的剧院,街上的落叶,河边的小船,黑白片所带来的意境非比寻常

  玛丽与亨力克都来自不完整家庭,两个寂寞的人在一起共度了一个美好的夏天。小岛上的野草莓,亨力克的小狗,河边的小木屋,也许一切都太完美了,当夏天快要结束时,玛丽经常感到莫名恐惧不安。终于一个早晨,亨克里跳水时遇上意外。伯格曼一直对上帝是否存在并帮大众渡过难关存在疑问,当玛丽看到街上人们麻木的,行色匆匆的忙着自己的事,而她心爱的亨力克却不顾她的祈求离开了她,此时玛丽对上帝也提出了质问。

  十年后玛丽成为首席芭蕾舞演员,却一直将自己禁锢在过去的阴影中,直到有一天收到叔叔寄来了日记,唤醒了尘封多年的记忆,玛丽惊觉原来再次提及亨力克已经不再是想象中的那么难过了,这使她有勇气重新审视困扰自己多年的情感,打开心结,并最终重新接受了年轻记者的追求开始新的生活。

  人的痛苦大多来自自己,只有释放内心深处的自己,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影片拍得非常优美,夏天美丽的群岛更是令人难忘

  《夏日插曲》观后感(五):图画画出了纸外

  据说一个有品位的人不可不看英格玛·伯格曼的作品,于是找来一张《夏日插曲》。因为据另一位大师戈达尔说,这是他最美的一部影片。

  的确很美,画面很美,台词很美,瑞典语也很美。夏天和青春都令人陶醉,18岁的身材45岁的脸一样的令人悲哀。然而这都是零零碎碎的感觉,一如“夏的寂静仿佛到了天尽头”,“我不爱你,却想抚摸你的手,手指掌心手背”,点点滴滴触动着我,十分动人。然而又倏忽而逝,抓不住整体,抓不到全部。

  我承认自己没有看懂,虽然很努力了,但依然云里雾里。而我不打算再试第二次,电影不是哲理诗,形象或故事如果只是表象,只是独白工具思索人生的附着物,那么我宁肯去看一本哲学书,而非一部电影。其实根本不必这么苦心孤诣地去表达对生活的感受,展现生活本身就足够了。把那层纸捅破了,无异于把图画画出了纸外,反倒很难曲尽其妙了。

  让大家都懂而非自己一个懂,对于大师来说,的确不易做到。而我,也不必假装自己能看见皇帝新衣了。

  《夏日插曲》观后感(六):纯真失落——《夏日插曲

  《夏日插曲》是伯格曼电影里头不多的的具有诗性的作品,一反此前如《危机》、《三个陌生情人》等早期电影所探讨的男女之间复杂情感的命题,而开始叙述一段少年时代的puppy love。回忆阶段的返朴归真一改以往厚重的笔调,有一种犹如芭蕾式的轻灵,和浓妆挂脸的而今构成了强烈对比。这也是伯格曼电影里面其中一个重要的母题“

  纯真的失落”的一个绝妙写照

  结构一目了然,是早期伯格曼电影很钟爱的模式:(丑陋、伪善的)现实—(美好、纯真的)回忆。时间转换也没有丝毫需要脑子地方。不再孜孜以求人物的内在性格进行弗洛伊德式的读解,只是简洁的把它描述出来,影片的节奏也因此变得更舒缓起来。

  《夏日插曲》的段落以及表达的内容基本上是和两年后的《莫尼卡》平行一致的,不同之处在于Marie和Henrik的青涩恋情更加纯粹一点而Monica已经接触了许多烟尘俗世气息。瑞典有太多不知名小岛可以供甜蜜的小情侣谈情说爱,远离尘嚣与烦恼,而这反过来又让纯真已然失落的当下显得更加的无聊空虚

  伯格曼的命名规则再度为剧中的两位主角的性格定下了基调。Henrik,幼稚内向脆弱的男人,小心翼翼不敢越雷池半步。Marie,迷惑,不解世事女人。在爱情的催化过是此前就已经昭示过的。

  纯真的失落,是成人过程不可避免的,Marie心中从此筑起了一堵高墙。在《夏日插曲》中只是把它归咎为一次意外的发生,这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缺陷之一。而事实上,整个剧本都充斥着过于急剧的变化,尤其是最后一分钟的心理变化给人以无所适从的感觉,这也时伯格曼早期电影的一个明显缺点。但是令人欣喜的是,《夏日插曲》风格

  化的摄影为老伯日后“光影魔术师”奠定了深厚基础景物刻画以及明暗的变化完全配合这剧情的变化,这也使伯格曼技艺日趋成熟标志

  --

  《夏日插曲》观后感(七):谁都有青春,谁都可以记述

  伯格曼这样的大师拍出《夏日插曲》是我没想到的。可回头想想人家凭什么就得绷着故作高深,大师也有青春,也可以搞出一部缅怀美好过去的纯爱片。

  影片故事简单的很,就像前些年流行韩剧,男女偶然相遇并迅速堕入爱河,又在最热火时候男方意外身亡,留下悲伤的女主角苦苦守候这份爱情,直到有一个人出现才使她走出感情的泥潭不用说,电影表现必然女方貌美如花,男方风流潇洒。不论是舞台上的芭蕾还是乡间的追逐,看似简约却很认真的通过服饰表现出双方清新洒脱。从服饰上讲,成年后的女主人公一袭风衣和《卡萨布兰卡》中英格丽褒曼非常相似,而追忆青春岁月时候俩人的服装清新简洁,无袖T恤短裤等则表现了瑞典这类欧洲国家舒适自然。可见伯格曼既能保持自己国家和民族特色,又不因循守旧乐意模仿美国。不同于其他某些欧洲导演,伯格曼倔强的同时也挺开通。

  影片区别于韩剧的另外一个特色就该是伯格曼特有的细腻精致。同样是慢条斯理的叙述,伯格曼镜头下的主人公没有韩剧中的矫情。不会因为一餐饭磨叽,不会因为一个很弱智的问题纠缠半天,而是通过相识相知中每个人都可能有的不自信,迷惑,燃情似火与困扰来表现陷入初恋的男女所面对的问题。一个表情动作传递信息量不小,貌似漫不经心一句话,可能是草蛇灰线,为下一个镜头做准备女主人公的家庭情况身份背景亲戚她的感情,以及男主人公的身世状况,心理成因都在通过剧情的发展传递给大家。没有聒噪浪费与刻意的小情怀

  男主人公意外事故一段通过长镜头(虽说不算长)表现人物,天气状况,拍出当天恰好有乌云的意外便利,就只能说伯格曼的敬业与令人尊敬刻板了。主人公艰难的爬上岸,头顶上恰好一片乌云蔽日,与每次两人对话时候不愉快就出现的隐隐风声大雨,构成了故事的及时背景。

  影片结局是女主人公走出的心理阴影,拨云见日,至于之后的,我们也没必要探究。一个小品式的作品,简单,凝练,虽说拍于上世纪50年代,如今看来仍具有普遍性。

  《夏日插曲》观后感(八):《夏日插曲》:我们对逝去的一切心存残缺怀念

  从瞬间到永恒,从方寸到寰宇,每一个人物的生命故事都提供了百科全书般的可能性。大师的标志就是仅仅从中挑选出几个瞬间,却能向我们展示其整个人生。

  看伯格曼的电影是从那部《第七封印》开始的,其实,我并不喜欢《第七封印》觉得有些故作高深,不过,我还是被影像魅力所吸引,尤其是和死神的对弈,的确带着很强的哲学意味。这部《夏日插曲》是伯格曼早期的电影,整部电影充满了诗意,镜头之间流畅而自然。影片的主题聚焦在男女纯真的恋情中,伯格曼采用回忆的方式,让电影返璞归真,告别了厚重和深邃

  《夏日插曲》这部电影就好像芭蕾舞一样轻盈,影片中的女主角从年轻时的天真到浓妆满脸,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对比,那是对韶华易逝的感慨,是对似水年华的追忆。影片的结构非常简单,是司空见惯的伯格曼模式,(丑陋、伪善的)现实—(美好、纯真的)回忆,这样的结构在《野草莓》中也能看见。《夏日插曲》可以被称之为一部非常简单的电影,尽管它出自大师之手,但是,整部电影丝毫看不出刻意的炫技和故作深沉的思考,伯格曼只是将一个爱情故事简单的描述出来,有一种缓慢的节奏,让观众随着剧情的起伏来了解一段不完美的年少时光

  了解伯格曼的人一定会感觉到他电影中的寂寞,这种寂寞从他早期的电影中就能初见端倪,风中的落寞剧院,空旷的芭蕾舞台,寂寥的海边小岛,孤单的河边小船等等,这些意象设定让电影充满了诗意,同样也带来一种寂寞的意境。

  其实,影片中的男女主角都来自不完整的家庭,两个寂寞的人突然相遇,都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感觉。很多年后的女主角成了剧院的首席芭蕾舞演员,而她一直都生活在那段往事之中。当她重新梳理自己的人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多年的困扰其实只是一种不舍的怀念。

  或许,“每个人都有自己命中注定的遗憾,唯一能自慰的是,我们曾经真诚而充满激情地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过,竭尽全力劳动过,并不计代价地将自己的血汗献给了不死的人类之树。”

  值得注意的是,《夏日插曲》这部电影依然没有放弃对上帝和信仰的思考,尽管伯格曼不信神,但是,没有神指引他又无法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他希望影片中的角色可以借助上帝的力量来走出生活的困顿

  和他之后的电影相比,《夏日插曲》是温柔的小夜曲,也是伯格曼对年少时光的怀念。当然,影片中涉及到了死亡,自然也会让人觉得心疼。伯格曼其实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深奥困惑,他也有温情脉脉一面,只是,在人生的洪流之中,他将自己的脉脉温情保留了起来。

  在伯格曼的电影中,很多人都在寻找,寻找解决困惑的方式,他们或求助上帝,或以死祭奠,但是,困惑永远都存在,而这就是人类的命运,尽管悲哀,却不得不服从。

  《夏日插曲》观后感(九):诗歌-夏日插曲

  夏日

  我从睡梦中苏醒

  和着屋外的鸟鸣哼着歌

  踩着芭蕾舞步

  旋转,旋转,旋转

  我躺在船上飘荡

  鱼儿是我们的丘比特

  让我遇见了你

  草莓地,暑假鸟

  是我们倆的秘密

  你说你一个人

  没有人在乎你

  你说你总在害怕

  害怕跌进无止尽的黑洞

  我说我喜欢一只脚的小猫

  长得不可爱的婴儿

  我会变老

  但不会死

  那是一个被盛夏的太阳

  炙热地晒着的一天夜里

  那种寂静好像

  能够达到天空的那方一样

  我们也沉默不语

  岩石还是热的

  一切都是那么的不真实

  我想把它们都一一吹破

  想无声无迹地消失掉

  可以听到舞笛的声音

  钢琴的调音和柔和的月光

  静静地漫溢着

  连血潮的声音也可以听得见

  那是这个世上看不到的空气

  就好像在看一个新世界似的

  在我夏天的排练场

  我们相拥相吻

  原来这就是恋爱

  我们不一样了

  像宝石一样的日子过去了

  拥抱在阳光下

  夜里连睡觉都忘了

  忘情地交谈着

  一遍遍的练着芭蕾

  我要跳到尽兴

  你是无聊的等待和无尽的质问

  我们开始争吵

  说不再见面

  因为寻找不到你的影子

  我第一次拜访了你的家

  我们又回到了小屋

  听着歌,画着可爱的故事画

  喝着酒,笑着,闹着,吻着

  用草编的戒指和重达24克拉的吻

  定下了我们的誓约

  我喜欢你

  比谁都喜欢你

  可爱的人,重要的朋友

  很静啊

  声音都消失了

  只听得见风的呼啸

  抱紧我,不用睡

  一直到阳光将所有的魔鬼都消灭

  我们即将分别

  请不要悲伤

  那是秋天的风

  哦,不,那是恼人的乌鸦

  那是死神

  带走了你

  大家都兴致很高地在逛街

  我也这样吃饭

  在剧场里很兴高采烈地跳着

  可是只有你

  一直到刚才为止

  两个人还在笑着,抱着

  这就是人生吗

  都变得没有意义了吗

  是的啊

  人生就是没有意义的

  没有什么神

  即便是有的

  我也很讨厌他们

  憎恨啊

  我想向他脸上吐唾沫

  憎恨到死为止

  这是绝对不允许的

  将憎恨延续一生

  叔叔说

  我们能够做的事情就是砌堵墙

  为了保护我们

  他教给我砌墙的方法

  成为支撑

  一整个冬天都沉迷于芭蕾舞

  到了春天和叔叔一起去旅行

  然后就忘了

  在自己的周围建了堵墙

  将自己的心与外面的世界分离

  忘记了你

  我们就像是身不由己的木偶

  哭的话油漆才能脱落

  就让我一个人好好地哭吧

  化妆和卸妆都很恐怖

  跳和不跳了也都很恐怖

  只有一次真实的时候到来了

  包围自己的墙毁掉了

  看到了光着身体在抖动的自己

  只有一次

  生和死都是恐怖的

  渴望幸福吗

  想过快乐的人生吗

  想重生一次

  也就是意义和人生什么的

  一般的话语而已

  只是继续跳舞就越来越老了

  那就是我的命运

  刚才还想着大哭一场呢

  只想用泪水将那些遥远的痛苦都带走

  为什么眼泪流不出来呢

  真是不可思议啊

  现在竟然一点儿都不难过了

  究竟是为什么呢

  终于明白了

  现在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夏日插曲》观后感(十):乐观的电影多少都是自恋的

  看了一半睡着了,醒来被后半部分惊喜到无以复加的清醒。

  这是一个paradise lost的故事,它甚至有点存在主义。芭蕾象征青春,稚嫩天性烂漫的玛丽失去了亨利可,心里筑起了过往痛苦与记忆不可逾越的心墙,放任自己把青春全部献给了心爱的芭蕾,渐渐步入中年,她在朋友面前不苟言笑,保持着这堵墙的完好,使悲惨的往事不会一不留意逾墙偷袭。

  可这又能有什么帮助呢?当人把心弄丢了,只剩下一双孤傲的冷眼观察这世界。

  结尾处,戏院里打扮成恶魔/小丑的老头对着镜子里玛丽的影像告诉她,

  “看穿了,化妆和卸妆都很恐怖,跳和不跳了也同样恐怖。“

  玛丽沮丧地抱怨,”无聊。“ 显然这是她不愿意面对并且想要回避的一段对话。

  老头继续,”只有一次真实的时候到来了,包围自己的墙毁掉了,看到了光着身子在抖动的自己,只有一次。“

  人不能因命运的不公而一蹶不振,总要有清醒重新面对自我尘封久未关怀的内心的那天,听见压在恐惧与怨恨更深处的渴望被听见的呼喊。

  此时镜头没有对准女主角玛丽,而是同时在老头和玛丽的镜中倒影上,产生了一种矛盾对决的来回交错不真实感,表达了此时玛丽与内心恶魔产生了对峙,开始思考自己的过往;同时玛丽此刻看着镜中的自己,意为她依然受到自己建筑的心墙所保护、牵绊。

  “真是让人沮丧的话啊,” 玛丽抗议。

  此时镜头拉近,玛丽镜中倒影为唯一的焦点,像是在自言自语。

  “生和死都是恐怖的。”

  “这是你现在的体验吗?”

  “不是我,而是现在的你呀。“

  玛丽面露恐惧与不甘,“才不是呢。” 可她的反驳显得如此苍白无力。

  “就在你脸上写着呢。” 原来老头早已读穿她的心思,玛丽终于崩溃,无助绝望地哭了起来。

  此时镜头离开玛丽,转向克贝利乌斯先生,而他的形象却远远的偏离了人们想象中的救世主、fairy godmother慈爱关怀的形象,化了妆、戴着秃顶的假发穿着奇怪的戏服的他,俨然打着自己的如意算盘。他不依不饶地游说着玛丽:

  ”渴望幸福吗?我想给你快乐的人生,想重生一次,也就是意义和人生什么的一般的话语而已,要是继续跳舞的话你只是越来越老了,那就是你的命运。在镜子里看看你那不堪入目的姿态,我也在这样做。“ 这里不清楚是不是翻译的问题,意义不是很明确,前面那句”渴望幸福吗?我想给你快乐的人生,想重生一次,也就是意义和人生什么的一般的话语而已。”听起来更像是他对那些浪漫主义的嘲讽,对那些认为能给别人幸福的、不愿直面现实命运的,认为人生就该是美酒香咖人的英雄主义不屑(后面揭示玛丽的现任男友即时这样的人)。

  后半句“要是继续跳舞的话你只是越来越老了,那就是你的命运。在镜子里看看你那不堪入目的姿态,我也在这样做,” 似乎才是他真正想要说的话,他企图把以命运之名,勾引着玛丽,把玛丽拉入更深的苦海里,他希望玛丽能成为他的同伙,和他一起面对命运。

  此时玛丽绝望地望着镜子里的自己,此时镜头微妙地转换角度,老头靠在椅子上,成为了镜中人,占据了屏幕一个小角,玛丽此时取代老头的位置,暗示回到了现实。年轻的男友大卫入镜,老头提示玛丽,“有客人在偷听。”

  玛丽显然对前来拜访的男友感到不满,也许是因为老头的那番话,开始对他大加揶揄。一角的老头微笑地观察着,对自己产生的戏剧效果心满意足。

  大卫与老头产生了语言上的冲突,老头离开后,大卫怒不可遏,让人感受到他的年轻气盛与不成熟,与老头产生了强烈的对比。

  激烈的争吵结束后,玛丽深情地握着大卫的手,说“多漂亮的指甲,特别是小指滑溜溜的。(=,=)“

  大卫甜蜜地问,”你喜欢漂亮地手指吗?“

  玛丽撩开大卫的手指说,“我想看看你的手相。“ 然后又立马用手遮住大卫的掌心,说“快停下来,不然可能会感到悲伤的。“ 此时已经揭示玛丽逃避看见未来命运的想法,她不愿意再受命运的摆布牵绊,并对大卫提出分手,然后出人意料地把电影初始亨利可的日记给了他,让他用一个晚上读完,然后“再好好聊聊。” 大卫离开了。

  这微妙的一幕与接下来玛丽在镜子前卸妆的一幕形成呼应,她微笑着,玛丽自白,“刚才还想好好哭一场,真是不可思议啊,现在竟然一点也不难过了。“

  玛丽用一个交给大卫亨利可日记动作,让自己的过往伤痛真正的得到抚慰与平息,因为她突然明白,“现在的幸福才是最重要的。”

  过去的伤痛与未来幸福从来就不应该是敌对关系,一个大卫手里握着玛丽逝去的情人的日记的画面,怀揣了“祭奠”与“纪念”两种情怀,足以使玛丽受到创伤的心得以升华,使观众从总各自体味了“释怀”的意义。玛丽对着镜子顽皮地吐了吐舌头,满心欢喜地卸下了厚厚的妆,在观众面前仿似又重现了那个活泼无拘无束的少女玛丽;而中途一直因故障无法进行的芭蕾舞剧,在电影结尾处完美落幕。

  我很愿意把这部电影当作一种追溯初次恋爱甜美的臆想与追忆,过往的感情从来就不该透过悔恨与懊恼的镜片去斟酌与思考,而是一部如“夏日插曲”一般的完整无悔的交响曲,或芭蕾舞剧,即便中间会有差错与不完美,却是值得托付灵魂与希望的成长妙药。

  这是一部乐观的电影,却没有缺失与辜负“命运”这个晦涩艰深的主题,它是这部电影的灵魂,同时在没有对其一笑置之的情况下赋予了一层浪漫主义的面纱,这不是爱侣之前的浪漫,而是如王尔德说的,“一生的浪漫始于自恋”,自恋是极其容易的,可当人在被命运粉碎、击垮后仍能爱着这命运,接受命运并不以它为敌的人是极少的。所以乐观的电影多少都是自恋的,但这自恋也不失其犀利之处,它是在宿命论的脸上吐了一口唾沫后还能与其肩并肩齐行的畅快与释然。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