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100字

2020-04-13 23:4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100字

  《胆小别看画 3》是一本由[日] 中野京子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6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胆小别看画 3》精选点评

  ●恐怖来源执念,“有对美的执念,对权力的执念,对世间所有事物的执念。”最喜欢索尔的《被面具包围的自画像》和卡巴内尔的《维纳斯诞生》,前者直戳内,后者真是那个时代对美的极致追求感觉很适合装饰画!),最后村上隆写的解说好笑了,想被京子姐姐包养和教♂导是要怎样

  ●2018~0607-0626 很喜欢这个系列,每幅画背后都有着有趣故事;没想到这本最后还有村上隆的书评有意思~

  ●一口气看完,散文解读颇有意味,虽然有些地方感觉牵强附会,但谁真的能看透呢,谁说的又一定是对的呢?

  ●看到第三部,很容易看完的小册子。可是有些作者理解意识上不太认同

  ●就那样吧……美术史没学到啥,反正有种看到八卦的感觉

  ●还有余味,但已觉不新鲜

  ●又名“忧伤别看画”(真的可以改这名)。因为真的很忧伤。不了解背后的故事还好,了解了之后这幅画就没法细看了,因为每一个细节都是作者倾注的浓烈情感,忧伤之极。更不用说我西和我罗在一个晚上双双被出局,一个时代落幕,新的勇者是无法抚平内心的那份忧伤的。这是题外话。但我是真的极度忧伤,生平第二忧伤的时刻

  ●翻译不如前两本

  ●虽然略有重复性,但仍然很有趣

  ●这本选题有点,故事跳跃也挺大的。如果能按照作者,年代或者同题材编辑分类会不会更好呢?两幅《维纳斯的诞生》都好美!达芬奇人像看多了真的脸盲。《恶母》让人印象深刻。《伊卡洛斯》太惨了,不走运早死就算了,画里还没个正脸。《面具包围的自画像》里其实鲁本斯的脸?比本人画的自画像帅多了好吗。看画真是太有意思了!

  《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一):乔登斯的《豆王》里面的镜子多了一个人的脸,看了很久不知道对应的是哪个人,有知道大神吗?如图

  老妇后脑勺,露背装的女人,那还有一个对着子笑的男人是谁?

  《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二):恐怖故事集

  本来以为书名噱头,现在知道了什么是无知者无畏……

  作者解读的思路巧妙,其实有些背后的故事由别人说,可能就是正常历史神话社会故事,残酷的夺嫡、诡异传说、社会的变迁等等都是些讲了不要讲听烂掉的题材。在充满人文关怀的作者口中,就带着深深的忧伤与惆怅。尤其是有些故事,挖掘出了本来并不在画家想要表现之列的含义,只能佩服作者对历史背景的了解太熟练太深刻了。

  最强大的就是康斯泰博尔那副,康氏的画不是一直以美丽安详幸福的风景著称嘛?居然也和恐怖有关?作者的这个解读角度真的是把挖掘潜力发挥到极致了。

读完心情down到谷底,做笔记重温时又被二次伤害……现在只想抱紧现实生活中仅存的一丝丝暖意勇敢地活下去了

  《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三):胆小别看画3-背后的故事

  列宾的 索菲亚公主 和委拉斯凯兹的王子肖像,分别在胆小系列第四部、画框里的男人装都出现讲解过一次。

  乔登斯的 豆王 展现了一个与现实世界相反的欢乐世界。

  原来 圣母子和圣安娜 这副画有这么的秘密。。

  米开朗琪罗画的女性果然都是很健壮。

  被面具包围的自画像 背后是不被理解的画恩索尔。与大众不相同的审美模式是否能按照自己的理想去追寻呢?

  有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 一开始以为伊卡洛斯只是一位游泳的人呢,背后的故事也是发人深思,没有任何观众看到这一幕吗?可怜的老师的背后是一个不被富贵及贫穷阶级接纳的大环境。

  贺加斯的 金酒小巷直接赤裸裸的向我们展示了地狱在人间现实版,从楼梯跌落的婴儿、被母亲灌酒的孩子、临死也要去喝酒的母亲,以及会当掉自己看家饭碗的木匠,每个场景都可以单独拎出来说说。

  安德鲁斯夫妇 画面是一派祥和的场景,其实背后的故事是农场主大量圈地,农忙季节以极低的价格雇佣农民给自己干活,大量的农民被逼到城市。。。

  《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四):死神与少女

  列宾的《索菲亚公主》,翻开第一页时,我只以为这是一幅普通的王室肖像画,等我看到这一段:“虽然索菲亚在位时间很短,但是她也做出了和波兰以及中国(清朝)缔结和平条约等诸多政绩。”灵光乍现,突然意识到这位公主不就是韦小宝的情人吗?看书最大的乐趣就是从一本书联想到了另一本书,只是风流倜傥的韦小宝即使“为国捐躯”,可是委身这样的外国公主,金庸大师的口味也太重了[捂脸]至于书中继续八卦达芬奇幼年被叔父猥亵,米开朗琪罗有厌女症,维米尔的《戴珍珠耳环的少女》脱胎于Reni的《Portrait of Beatrice Cenci》,而Cenci是被父亲强暴并弑父而被判斩首的悲剧人物。艺术,充满八卦和混乱,偏偏这些乱七八糟的传闻给画作披上了别样的面纱。

  看这本书最大的收获是发现一幅震撼到我的画,Ensor的《Self-Portrait with Masks》,竟然会有人用红色画出人群中的孤独感,这种浓烈的孤独感简直扑面而来,与蒙克的《呐喊》可以媲美,甚至因为满屏的红而更胜一筹,太美了,我好喜欢。

  《胆小别看画 3》读后感(五):满足老阿姨猎奇心理的“细思极恐”的名画故事

  这本书跟《小顾聊绘画》的类型是一样的,但是要比《小顾》更八卦,更猎奇。

  作者先从这幅画的背景故事入手,娓娓道来当时的创作背景,然后根据画作再进行细节的分析,很多时候她提到的一些细节我都没有注意到,不得不返回去重新仔细的查看,慢慢的感觉像是跟作者猜谜一般,每次看画时都仔细不错眼珠的看细节,企图先一步看出画作的隐藏息,但很多时候都没能成功。

  这套书一共有四部,不记得哪位小伙伴推荐说第三部相对比较好,于是就先买的第三部。

  这本书涉略的名画就不仅仅是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画作了,有一部分滑索有名气,但是不足以让入门级别读者知晓的画,恰恰最能勾起人们了解的欲望。

  名画都是以时代为奠基而得名的,然后历史的真想往往有血腥黑暗的一面。

  列宾的《索菲亚公主》,乍看之下并没有觉得恐怖,但结合当时的政权变革与索菲亚公主的命运,的确觉得她的脸上充满绝望与最后的自尊;

  塞冈蒂尼的《恶母》讲的是以前堕过胎女人会化为亡灵,并被孩子的幽灵抓住进行强行哺乳。不但画面恐怖,画家本身的经历造成这幅画创作的起因;

  德拉克洛瓦的《愤怒的美狄亚》,故事有点狗血,或者说太过戏剧。

  我也身为母亲,实在想不通即便是被抛弃的母亲如何舍得用自己孩子的死来报复渣男?

  Ensor的《Self-Portrait with Masks》实在是给我吓坏了,那一抹红色用的太棒了,既美,又恐怖。被面具包围的自画像,那不被人理解、认可的深层含义赤条条呈现在画布上。

  还有一些画很有违和感,乍看之下是祥和一片,再看一眼又觉得哪里不太对,当作者揭晓谜题之后才恍然大悟:《伊卡洛斯坠落的风景》、贺加斯的《金酒小巷》、乔登斯的《豆王》这几幅画就是这样,色彩表现越是自然,越是和谐,这种感觉就越强烈。

  不过,以浅薄的我理解中,作者的一些解读有些牵强。

  比如达芬奇的《圣母子与圣安娜》,作者用类似电影《达芬奇密码》里解读《最后的晚餐》的方法,解读这幅画。

  用圣母别扭的坐姿在圣安娜身上姿势用来按时暗示达芬奇小时候被叔父猥亵。

  这个是否有点牵强?是否存在过度解读?我可能有点接受无能了。

  总体来说,这本书一读就停不下来了,也是用一天的时间看完的,四星好评!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