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读后感摘抄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读后感摘抄

2020-10-16 12:0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读后感摘抄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是一本由【日】广泽瑞子著作,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2020-7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读后感(一):《太喜欢生物了》|化繁为简,重新认识生物学

  最近,我特别喜欢阅读科普书籍,特别热衷于儿童都能读懂的,浅显易懂,读起来一点障碍都没有,给人的感觉太妙了,激动时会感叹“原来如此呀!”。 童年生活在农村,那个年代物质还很匮乏,很少有课外书籍,偶尔得到一本会当成宝贝一样珍惜,当然也翻阅了很多遍,少年时期的印象中没有阅读过科普书籍,现在有条件了,好像为了弥补幼时的不足,看到科普书籍就想入手。平时,也喜欢做一些科普知识方面的研究。 下面介绍下最近阅读的科普书籍《太喜欢生物了》这本,属于知识进化图解系列中的一本,热销全日本的科学入门必读系列,人人需要掌握的极简学习方法,化繁为简的思维模式,用科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是给学生的学科敲门砖,给成年人的思维跃迁工具。 《太喜欢生物了》内容涵盖从生命的诞生、演化到尖端医学,从冷知识到焦点理论,图文解读生物学的关键概念,有趣到让灵魂开窍。 作者是日本人广泽瑞子,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农学部农艺化学科。1996年获得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应用动物科学博士学位。现任东京大学研究生院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应用动物科学类细胞生化学研究助教。 本书共计六部分组成,分别是1、生命的诞生与进化;2、细胞的构造及功能;3、生物的诞生及繁殖;4、植物的结构;5、不可思议的人体结构;6、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物的未来。 每一部分均有一个个小问题组成,阅读书目时,就能勾起读者阅读的欲望,比如,生命为何是从海洋中诞生的?地球历史上最早的陆地生物是什么?鸭嘴兽明明是哺乳动物却为何会产卵?人类的体毛为什么消失了?人能活到300岁吗?克隆技术的目的究竟是什么?世界上不存在黑色的花吗?瞬间的危险回避行为是在怎样的机制下发生的?悔恨的泪水真的是咸的吗?花粉症已经不再可怕了吗?能够治愈癌症的那一天终将到来?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等等问题。 人能活到300岁吗?相信很多人对这个问题感兴趣,研究证明不能活到300岁,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能够活到120岁,是当下的主流观点。依据是细胞的分裂次数极限,人类细胞的分裂次数的极限是50次,换算成人类寿命的时间长度是大约120岁。 世界上不存在黑色的花吗?是的,不存在黑色的花,对花的颜色起到决定性作用的化合物主要有三种,分别是类黄酮、类胡萝卜素和甜菜色素。决定花朵颜色的色素中,没有能够产生黑色的色素。 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类造成什么影响?有人认为,地球气温每升高1~3度,就会有20%~30%的生物物种濒临灭绝。然而,也有人认为,气候变暖反而会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比如 赤道附近是生物物种的宝库。但是大家仍然对气候变暖抱有危机感,因为人类处于生态系统顶端,如果人口持续增加,能源持续消耗,很有可能会对其他物种造成前所未有的伤害。对我们人类而言,我们决不能失去平衡状态下的自然生态系统。 总之,本书让复杂的理论清晰简明,跟随本书慢慢思考、精进思维,更好的理解生物学,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和规律,实现更有效率的学习。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读后感(二):为什么三花猫都是母的?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是凤凰联动推出的科普系列。其中包括《太喜欢物理了》、《太喜欢化学了》、《太喜欢生物了》、《太喜欢相对论了》以及《太喜欢飞行原理了》五册。这个系列每册书的作者都是日本相关专业领域的人才。作者们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成人及学生传播原本艰深的理科知识。而且每册书的体量都不大,都是100多页,读起来毫不费力。大人孩子都可读。 《太喜欢生物了》这册书的作者是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的应用动物科学博士,她对生物学非常感兴趣,常年从事相关领域的研究。在本书中作者将生物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相关话题结合起来,用清楚明白浅显易懂的语言解释专业知识。即使小学生读起来也会非常有兴趣。比如“蛇为什么没有脚”、“花猫竟然全是母的”以及“对鳗鱼、金枪鱼自助说NO”。这样的话题让人一看就好奇心爆棚。

  其中在“生命的诞生与进化”这一章节中有一个“蛇为什么没有脚”的知识点。“用进废退论”认为原因是一部分蜥蜴开始在地下生活,比起用脚,蜷曲着身体前进效率更高,所以它们的脚逐渐退化。还有长颈鹿的脖子之所以如此长也是因为这个理论。在“生物的诞生及繁殖”这一章中作者解释了日本的三花猫为什么都是母的,因为毛有三种颜色的猫都有2条X染色体。此外在“植物的结构”一节中我才了解到雌蚊子才叮人,因为它为了产卵而需要含有丰富蛋白质的动物血液,然而雄蚊子竟然靠花蜜或果汁为食。还有螃蟹、蝗虫和海星的腿都可以跟壁虎的尾巴一样再生哦,想起有一次在海边玩螃蟹,不小心弄断了它的腿,着实内疚了好久,哈哈。这下我可以释怀了。

  看完了这册书之后打算把它推荐给家里的小学生。如此有趣的知识一定会激发他对生物这门课程的好奇心,以后接触生物这门课程时一定不会陌生了。俗话说“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不光是孩子,我们家长也要一起学起来,然后再潜移默化中向孩子传输这些知识。对于文科出身的人来说这套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科普书最适合不过了。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读后感(三):趣味必考科目之——生物

  

初翻开《太喜欢生物了》这本书,我以为是少儿科普读本,有文,有图,有真相。继而津津有味的一页接着一页看到尾,发现原来是老少皆宜,可咸可甜,通俗易懂的图解生物科学入门读本。

作者是日本人广泽瑞子,东京大学农学生命科学研究科学应用动物博士学位。他学识渊博,语言幽默风趣,把枯燥无味生物学知识解读的妙趣横生,集知识和趣味于一体。本身我也特别喜欢生物学,初中的时候我还是生物课代表,对生物课简直是情有独钟啊。那时候只是简单植物学,动物学。其实,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很宽泛,主要分为:动物学、植物学、微生物学、古生物学等。这本书也是分几类开始讲解:从生命的诞生开始到进化,细胞的构造及功能,生物的诞生及繁殖,植物的结构,不可思议的人体构造,生态系统的结构及生物的未来。从浅到深,从小到大,从细胞到生物体,从源头到未来,循序渐进,娓娓道来。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以问答的方式来科普生物学知识。通过提出的问题引出读者的好奇心,譬如“生命为何是从海洋中诞生?” 带着问题去读,会激发读者兴趣去思考。除了文字简单易懂的解说,还附带趣味性十足的图解,寓教于乐两相宜。譬如说,“对生物来说,氧气原本竟是毒药”图解就非常的有趣,一看就懂。

即使是小朋友,识字少,看图片也会看懂。这也是我喜欢的地方,亲子互动科普教育的范本。

除了科普常规的知识,这本书还解答了很多生活层面的生物学问题。譬如,“头部受到撞击导致记忆丧失是确有其事吗?由于影视作品的创作很多男主女主发生意外导致失忆,当然是不可能的啦!别被误导哦。还有一些生活常识的问题,譬如 “在阳台上放置植物可以降温吗”,这是涉及植物学的生活常识问题。

这本书每章结束后,还有一个专栏。最有意思的一个专栏是“人类死后体重会减轻21克”,是不是很玄的课题。其实体重减少是由水分蒸发引起的,这是因为维持体内环境稳定的体内平衡。这是科学层面的解释,是属于体内环境的维持。看了之后就会用科学的眼光来思考减少21克的问题了。

总之,这本生物书,我真的是太喜欢了。真的很符合这本书名,果然是科学入门必读之书,从生命的诞生,演化到尖端医学,从冷知识到焦点理论,图文并貌,有趣到让灵魂开窍。

  《知识进化图解系列:太喜欢生物了》读后感(四):身为生物的一员,就要好好了解生物

  

生物,对于成年人来说似乎是一个遥远的话题,如果你没有在大学学习生物相关专业,也没有从事生物相关工作,那么你上一次与生物理论打交道就是高考理科综合试卷了,即便我高中的时候是生物课代表,而且试卷生物部分每次最多丢2、3分,我也是很久没有接触了解生物的一员了。而生物离我们遥远吗?其实并不,我们每天一呼一吸间,朝夕相处中,都完全沁浸在生物的大世界中。就如我们常说的农,林,牧,副,渔等这些日常相关的产业都与生物有关。简单实用与生活息息相关,也是生活中经常见到的,这说明我们对生物学科并不陌生。人口,环境,能源和生物能源等都涉及到生物学科。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扩展的范围也越来越广。并且现在生物学科已经突破单学科的传统领域向其他领域进行延伸和交叉影响。如我们在新闻里经常看到的生命科学,基因科学,疾病遗传学,单细胞蛋白技术,转基因科学,克隆技术等。别总听太宰治丧丧的说“生而为人,我很抱歉”,我们应该“生而为生物,好好了解生物”。当然,让你再捧起教材学习生物,什么染色体、细胞核、双螺旋等肯定会觉得很枯燥,那么《太喜欢生物了!》一本书,让你重新对学习生物充满兴趣,一个知识点配一组一目了然的配套,让你重新发现原来身边有这么多内容都与生物学息息相关。

生物,与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科学组成了自然科学六大基础学科。而这其中,生物是最独特的,因为它阐明了生命活动,让我们认识自己所拥有的的生命的奇特。我们还将生物用于改造自然,为农业、工业和医学等实践服务,例如在农耕中,苗木间的嫁接,如现在很多疫苗的研制等。几千年来,人类在农、林、牧、副、渔和医药等实践中,不断取得生物研究的新进步,积累了有关植物、动物、微生物和人体的丰富知识,例如生物制药,现在生物制药发展前景是非常好的,我国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屠呦呦,如果你想选择从事这个行业,就更加不能错过生物知识的学习。《太喜欢生物了!》一书共六章,从生命的诞生与进化到探究细胞的构造与功能,从生物的诞生及繁殖到研究植物的结构,从探究人体结构到了解生态系统的结构并展望生物的未来,从生命的演化过程到了解尖端医学,有冷知识更有焦点理论,最棒的是每个知识点配以图解,简单明了,一目了然。这本书很有助于现代人来用于快速填补知识盲区,例如生命为什么是从海洋诞生的,蛇为什么没有了脚,人类由猴子进化而来,那么体毛为什么消失了。这本书中还有我们生活中十分关注的话题,例如现在全面都在研究的脱发问题,书中专门讲到了ips细胞能否拯救人们的脱发,当然还讲解了人能否可以活到300岁。再比如,为什么花猫全是母的,我们吃的海胆是生殖腺位置,樱花是克隆的等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细节知识点。当然还有一些你生活中可能根本没注意的,也是生物的重要知识点,例如藕为什么有孔,是干啥用的,香蕉的种子在哪,秋天美丽的枫叶是怎么变红的。除了生活中便是的这些小知识,还有与咱们身体相关的内容,如我们呼吸来的氧如何被咱们身体利用,春天的花粉症如何破解,好好睡觉对身体真的很好等等。

当然,虽然是一些小的知识点,我们绝对不能小看了生物学科。生物学还将交会给我们一种重要的思维模式。例如在创业领域,我们作为人类中的一个个体,我们力量微小极难对环境的变化造成影响,但可以了解、认识、接受、适应,甚至和它成为朋友,但首先要客观地看待它,把它看成一个不可避免的自然现象。我们处于的社会是个复杂系统,人类对于复杂系统的认识目前还很初级。自然是个更加复杂的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却已经有亿万种具有丰富经验的生物,在过去几十亿年的发展历程中,生物们都掌握了和环境和谐共处的能力,都习惯了周而复始的季节变换,也许看一下生物们如何过冬,如何选择更有效的生存方式,如何处理与其他物种的关系,能给到我们的创业者和投资人们一些启发。 生命的最基本特征是保持性状的稳定和自我复制的倾向,对应的是生物的生存和繁衍两大需求。当生命的车轮开启,就不再停歇,势要将一切空间布满生命。而自然资源相对有限,面对生命的无限扩张,必然出现一个矛盾,就是资源的稀缺,而稀缺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生物之间的生存竞争。在创业领域,竞争无处不在,既包括同行之间的生死竞速,也包括与交易对手的攻守权谋,还包括对政策环境的适应与探索,按照这样的相互关系,我将生物之间的竞争,也分成三类:和同物种的生物的种内竞争,和其他物种的种间竞争,和大自然的竞争。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