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中年父母的崩溃,从家长群开始
最近我朋友圈很多妈妈都在转发一条短视频。
内容是一位爸爸在家长会上崩溃大哭,诉说自己的委屈。
视频中的爸爸,因为经常不回复老师在家长群众的消息,被贴上了「不关心孩子」的标签。
他蹲着地上,边哭边说:
我怎么可能不关心呢。
天天加班到凌晨,我不可能时时刻刻,关心你们(家长群里)那些东西。
你们老是打电话给我,我不是不想接,是开会没时间接啊……
一个孩子的父亲,当着老师和全班孩子家长的面,痛哭流涕。
他心里面的委屈和压力可想而知。
这条新闻的下面,也有几千条父母的留言,基本都是在诉说父母压力太大、在指责老师推给家长的工作太多……
作为两个女儿的妈妈,我对这位父亲的哭诉其实有很多共鸣感。
无论对于父亲还是母亲,平衡「工作」和「家庭」,都是个伪命题。
每个父母,都难免有疏漏大意甚至力不从心的时候。
但绝不意味着,父母是一个不关心孩子的人。
平心而论,我觉得现在这批父母,可以说是中国历史上,最「关心孩子」、最「会当父母」的一群人。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
承担了如此多的教育责任
我有个同学,她毕业后就在上海打拼,要孩子也比较晚。
去年她家女儿才上小学一年级,开学没多久她就给我打电话诉苦。
说学校一年级开学大会,老师就说教育要两条腿走路,家长要和学校紧密配合。这些她都挺认同的。
只是没想到,开学之后老师每天都会把作业发到公共邮箱。
要求家长下载、打印,看着孩子完成,这些她都理解。但学校还要求家长批改完后再交回给老师,这让她有点头疼。
有一回她一时大意,有道题没有给孩子改正,第二天老师就在群里发有的孩子作业没有改正,家长批改作业不认真。
她说,现在怎么都这样了呢?我小时候也没用父母操什么心,批卷子不都是老师该做的事儿吗?
电影《生在幼子》
之前网上也有位父亲发视频吐槽过类似的事情,他对着镜头喊话:
我就退出家长群怎么了?!
我那么有时间收家长群消息,我不会自己教吗?
整天不是让我去报补习班,就是让我帮忙改作业……
我虽然主张家长主抓孩子的习惯养成和学习态度。
但始终觉得大原则应该是多启发多引导,少包办少代替。
可如今很多家长,都在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
除了给孩子必要的照顾和陪伴,还要花很长时间教拼音、教英语、教数学、教绘画、教孩子不会做的题目。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精力,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
承担了如此大的教育开销
就在前段时间,我几乎同时看到了两条可能会影响我女儿未来好几年的新闻。
一条新闻是#中考体育将达到和语数外同分值水平#。
在教育部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指出,学校的体育中考要不断总结经验,逐年增加分值,要达到跟语数外同分值的水平。
另一条也是教育部发的,#力争到2022年全面实行美育中考#。
2022年力争全覆盖,全面实行美育中考。要强化体育、美育在学生评价中的占比,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
还要探索将艺术类科目纳入中考改革试点,纳入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录取计分科目。
看完之后,心里五味杂陈。
我一贯支持孩子有一两样特长,也一贯赞成孩子进行体育、美育教育。
但是也深知,一旦这些跟中考、高考这样的选拔性考试挂钩,那必然就会带来校外相关补习班价格的一波疯长。
我身边老人劝子女生二胎的时候,听到养不起这样的理由都觉得很难理解。
他们常会说:「现在条件这么好,有什么养不起的,以前一家五个八个孩子的,也都活得挺好」。
但是他们不知道,现在孩子的养育方法已经变了。
养育一个孩子,不再是添一双筷子、多做几件衣服的事儿。
孩子的衣食住行虽然不便宜,但都是「小头儿」,真正占家庭开销大头的,就是各种早教班、培训班、补习班、特长班……
电视剧《我们的家》
你让娃快乐成长,什么都不学。
可开学之后学校和老师会根据全班同学的平均程度,来决定教学进度。
各种选拔性考试的出题人,更是直接想「优中选优」,筛掉那些「平平无奇」的孩子。
那些什么都不会的孩子,很容易成为「尾巴」和「另类」。
为了孩子,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再不宽裕,也会留出很大一部分的「教育资金」。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金钱,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
承担了如此多的教育压力
这一代父母的另外不得不提到的地方,就是压力。
这是个快节奏的时代,快节奏的工作、快节奏的生活、快节奏的变化,让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
教育的压力,无疑是这所有的压力中,极有分量的。
著名心理学家贺岭峰曾经提到过一件事。
贺岭峰
有一天他接到女儿数学老师语气不善来势汹汹的电话,一刻不敢怠慢,请了假就直奔学校。
到了学校,老师劈头就问:
「你们家长是不是觉得生完孩子就没什么事了?教育的事全部推给我们学校的老师啊?」
他有点诚惶诚恐,连连答到:「不是不是,我们家长有责任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
老师则继续追问:「孩子的作业是你签字吗?」「签字的时候检查了吗?」「检查了为什么同一道题错了四遍?」
还加了一句:「怎么做家长的啊!」
他这个父亲在老师面前被批得很尴尬,但回家女儿问起「老师找你说什么了?」这样的问题时,他还是说:
「老师说你最近的考试,数学的卷面明显比以前整洁多了,通过这件事情看出你学数学的态度比以前端正了,希望你在以后做题的时候认真审题,多验算,这样成绩才能提高。」
他把所有的压力都抗在了自己这里,用他的话说:
「为什么我不训我女儿?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有什么资格让人喊你爸爸妈妈,你总得帮人扛一点什么吧?老师把你训一下,你回过头来再把她训一下,你还是她亲(爹)妈吗?」
他觉得这些就是做父母应该承受的东西。
但是父母也是普通人,父母要承担的东西已经太多太多。
既要要管孩子是「身」,也要管孩子的「心」。管少了怕没尽到责任,管多了又怕孩子有压力。管轻了担心孩子不听,管重了又怕给孩子造成阴影……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坚韧,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
如此积极跟孩子一起成长
我一个特别大的感受就是,真的有太多父母在主动学习「如何成为更好的父母」了。
在这一代父母之前,绝大多数家庭都是在凭「感觉」来当父母。
很多老一辈的人,可能一辈子都没有看过一本讲教育的书,更遑论去了解「正面管教」、「非暴力沟通」、「蒙氏教育发展心理学」这些名词。
但这一代父母不同,他们不仅仅希望参与孩子的成长,更愿意跟孩子一起成长。
就以我自己来说,我是在得知怀孕的时候,就啃下了大量世界公认的教育学著作。
当时我的事业其实也正在上升期,付出了很多辛苦,但是为了照顾好两个孩子,我辞职了,做起了全职妈妈。
电影《82年生的金智英》
几年的时间,每天就是陪伴孩子、不断读书充实自己。
咱们这个公众号,也是那时候开始创办的。每天跟大家分享一些教育的感悟和心得,也成了我的习惯。
这些年,无论我写什么,几乎每篇文章都能收到大量妈妈或爸爸的留言。
很多留言的观点之深刻、方法之可行、内容之丰富,都让我非常佩服。
也有些妈妈或爸爸会留言,说自己看完文章之后,得到了启发,已经转发到了朋友圈或家族群,让我千万别删除文章,他们会经常翻翻看看。
我亲眼看到、亲身感受到了「终身成长」这些口号,已经被无数父母们认同并践行。
这一代的父母,正在用比以往任何一代人都多的努力,关心着自己的孩子。
关于这个话题,我想说的还有很多很多。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把「家校合作」做得这样优秀;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把孩子的「德智体美」抓得如此全面;
从来没有一代父母,会如此重视孩子未来成长路径的规划……
我想说,任何一个年代,任何一个地区,都会有优秀父母和失职的父母。
但很明显,现在绝大多数的父母,都在拼尽全力做得更好,拼尽全力「关心孩子」。
电影《结婚礼服》
正因为如此,所以特别想请社会对父母多一些理解、请学校对父母多一些体谅,也想请父母们,给自己多一些放过。
养娃不易,且行且珍惜。
之前在咱们评论区,有个妈妈留言说:
「养孩子太难了,精神上,物质上,心理上各方面都得照顾好,有没有人照顾照顾我。」
确实,在现在养一个孩子,比在过去养一个孩子,要付出的时间和成本多很多。
父母需要教育孩子,但同时,也不要忘记好好照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