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经典好文章在线阅读:《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100字

当前的位置:文章吧 > 经典文章 > 经典美文 > 经典精选 >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100字

2020-12-09 03:50:58 来源:文章吧 阅读:载入中…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100字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是一部由刘心武执导,剧情主演的一部中国大陆类型的电影,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观众的观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精选点评:

  ●算是我的红学启蒙老师

  ●为什么都喜欢卖书啊!觉得妙玉是为了救史湘云才红颜不得不屈从枯骨

  ●我是非常的喜欢,本来红楼梦这本书就很爱看,无意中看到就放不下了。

  ●精彩,分析得很有道理,赞同他的观点。

  ●有些有根据。有些扯淡。

  ●40分钟x61课,分分钟不遗漏的全部看完了,真的很有意思,推荐都看看。全书描写了上百位女性角色,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刘心武的这套细解不止步于书文,并且辐射到了历史和文化的解析。红学原本就是百家争鸣的研究,何解真假听听也有趣。火车站书摊的那些野史杜撰,不是也乐此不疲的消遣了无数人吗

  ●算是某种程度上的启蒙吧

  ●1.无法认同刘心武先生对《枉凝眉》的解读,我坚持认为,那是写给林妹妹和宝哥哥的曲子。 2.刘心武前后来了百家讲坛三次,把金陵十二钗讲了一个遍,推理出来的结果,或有坚实的论据给予佐证,或脑洞大开,不管怎么说,这种细读红楼的态度都是值得学习的,而研究的成果比如元春、秦可卿等我认为是很有可取之处的。 3.讲了那么多女子,我印象最深刻的竟然是迎春穿花那一笔,经由刘心武老师提醒,才第一次觉得那一个画面如此动人。 4.工作这三个月重温了红楼原著前八十回,认真听完了刘心武百家讲坛每一集,感谢红楼梦,给我这一段痛苦的生活一丝寄托和温暖。

  ●秦可卿出身皇室???这个观点是怎么得出来的呢?首先,刘先生提出了一个“抱养说”;随后对秦可卿在贾府里的生存状态,对贾母、秦可卿的公婆、王熙凤等家里的上下老少,都对秦可卿优厚有加的态度、对秦可卿在房间装修和装饰、秦可卿和贾家男人乱伦贾家人却习以为常……等等,都作了非常详细"考证”,作了大量的文字铺张。经过一番主观猜想的宣染之后,说着说着,突然话锋一转说:假如是康熙皇帝的儿子,即废太子胤礽之女,弘皙之妹呢?这个“假如”之后,便一下子弄假成真,尘埃落定!emmmmmm……“秦可卿出身皇室”的观点,就是在既没有可靠证据,又没有合理的推断的情况下,被刘先生“假如”出来的。

  ●他带我进入红学的世界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一):刘说红楼记录

  

康雍乾对曹家3代对贾母到宝玉3代。秦可明是育婴堂抱养的小官家女儿实康熙废太子女儿在和雍正皇权斗中失利来贾家避难和贾珍男一辈,和珍的儿容名义夫妻实和珍好,所以被焦大骂爬灰和玉养小叔,秦上吊致贾府被抄告密秦的是原是康熙孙废太子儿弘皙的妃元春,元因此成乾隆妃后因废太子帮刺乾元被勒死成乾平息事态的牺牲品

妙玉爱别的公子因病或家人反对带发修行,男娶薛后没床,落难后经妙遇史湘,妙牺己落风尘救2人贾史婚度残生,枉凝眉说的是史和妙,与林薛共称4仙姑

贾政原型是贾母(曹雪芹奶)史老太亲儿死后,皇指名帮其找的过继儿好接曹家江宁织造世袭职位,所以贾政主主院,而贾政亲哥贾赦住偏院。因和贾母(曹奶)非直系所以即使是大儿也不能住主院。

王夫人及妹薛姨妈排斥林想让钗嫁男好掌权,受贾政宠的赵姨娘勾结配药的害林命好打击男让其出走或死,让己儿环上位,林因西厢记和玉始恋又因钗当面提西书是保护她和钗和好,曹书里林应沉湖扣潇湘妃,钗来选秀女未中,

袭人牺己保贾家被忠顺王府抢给蒋涵为妻,贾府遣散丫鬟时让留麝月,贾母不喜钗一直都想让亲外孙女嫁虽非亲孙但巨爱的男,贾母死后林也死后钗才嫁男月为妾,男出家钗死(高书未写钗结局)。原本共108回已写完,高续说男中举后出家,钗生儿贾桂和贾母亲孙媳李丸的儿兰均中举振兴贾家,兰桂齐芳。实钗是处女

迎春是贾赦前妻生的,探春是赵姨娘生的,惜春是宁国府 贾珍的妹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二):附庸是文人群体的生存之道

  刘心武自称开辟了红学研究的一个新分支“秦学”,这很哗众取宠,“曹学”“脂学”“探轶学”等这几大现有分支已经足够细分“红学”这门学问。他的研究很大程度上是集合了前人的结论并在细微处有一些大胆假设而已,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存在。而且讲课非常拖沓,开了极限1.5倍速还是很慢,40集内容完全可以压缩为15集。

  刘心武本人展现了老三届学者身上非常讨人厌的气质,【假自谦】虽然嘴上说着倡导公开讨论 ,鼓励各抒己见,却对高鹗的续书嗤之以鼻,诚然后四十回与前八十回无论在主旨表达还是文风审美上都有断崖式差距,但是一口一个“姓高的”“你也配”这样的字眼,充分暴露了他内心真实的想法,自己就是一个附庸,为什么还要嘲笑别人?

  不过对于【原型研究】和【文本细读】的学术方向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一些成果也不知道是他自己的还是前人形成的,对于康雍乾时代背景落位到曹雪芹本身,并对应到书中的时间线索,这一大的脉络挺有意思。尤其是康熙木兰秋狝帐殿夜警事件与两立两废太子的史实,以及乾隆朝的弘晳逆案,对于门外汉厘清那段历史有很大帮助,并把曹家在三代政治的浮沉对应到小说内,实现现实描写与艺术虚构的对应,这些大的脉络非常值得一听。

  不过把秦可卿对应为胤礽的女儿,在兵荒马乱中寄养在曹家,贾元春原来服侍胤礽到后来服侍乾隆,并告密导致秦可卿淫丧天香楼,细微到哪一辈哪一户的身份对位就有点扯了,起码这两个艺术形象就算有原型也应该是好几个人的叠加,并不能完全对照到真实的历史,为了自己学术的完整性硬拗,吃相也太难看了吧。

  曹雪芹的【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确伟大,但是每一句没一字的去细抠,不仅让全书的文学构架成为老学究谋生的手段,也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一部小书的艺术审美。其中非常明显的一处——关于十四支曲子第二支讲史湘云与妙玉这个判断就非常牵强,第一首宝黛合一无可争议,因为【红楼梦】也写作【金陵十二钗】,最重要两钗可以合一是很自然的事情,第二支明明写木石姻缘却被硬说成史湘云与妙玉,还有十二钗正册的排序一定是有什么别的用意而不是简单的按照重要性来排的。

  作者一生穷苦潦倒,十年心血却被后人拿来作为沽名钓誉的素材,不知道是可悲还是可喜。

  《百家讲坛:刘心武揭秘《红楼梦》》观后感(三):终于一窥红学真面目

  还是手机随身播放靠谱效率高,特别是中文节目,洗漱时、地铁或车上、各种排队场合都可以无缝利用时间。原先台式机看了十来集就没有继续,这不改成手机离线播放短短不到一个月就听完啦。

  终于瞥见了什么是真正的红学,之前读过的一遍红楼梦简直是囫囵吞枣。刘心武“礼貌地”将高鹗及其续的四十回辩驳得体无完肤,并根据自己的探佚,以秦可卿原型研究为出发点还原一个脑洞大开的红楼梦。由于是红学探佚学分支,本身存在诸多假设和主观判断,更别说是科学了,因此可以说是没有答案的自由辩论,百家争鸣。所以我也就不纠结于其准确度和真实度了,贾家的沉浮是否和康熙朝废太子胤礽有关,还是和其他政治派系斗争有关,我猜测没有人能够百分之百还原出曹雪芹的本意,所以有时候未知也是一种美,如果真的附上曹雪芹本人的注解,表明时间地点事件人物及原型列表,应该就不会再有那么多学者研究了吧。

  不管如何,方法学才是通用的财富,刘心武先生对江宁织造的曹家(贾家原型)和苏州织造的李家(贾母娘家史家原型)的细微研究,结合对康雍乾历史背景的掌握,并以深厚文学功底为基础的情况下,才能够有资格讨论揭秘红楼梦,所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然后就是比对多种红楼梦古本和批注寻求蛛丝马迹,现在看来通行本120回目真的不是最佳选择。

  讽刺的是红楼梦谜团重重但又值得一探究竟,还归功于当时使作者深受其害的政治制度。因为清朝的文字狱在乾隆朝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因此若要保留一部尊重历史真实的巨著,必须有鬼斧神工般的文笔,即最大程度原汁原味保留真实,同时又能规避严酷繁琐的文字狱审查制度,比如贾雨村甄士隐就是“假语存、真事隐”,元春、迎春、探春、惜春等于“原应叹息”诸如此类不胜枚举。

  好在有百家讲坛这么优秀的节目,浓缩了红学家毕生的精华通过61集传达给我。但对于红学我还是颇有微词的,排除对于中国文学毫无争议的国宝级贡献外,投入过多的人力物力探寻红楼梦,终极目的为哪般?无非得出更多的康雍乾三朝整治插曲,折射当时的贵族生活场景(包括建筑、饮食、服饰和宗族关系),人们封建意识形态的反应。但是前仆后继的学者们持续关注的若是贾宝玉的第一次云雨情是和袭人还是秦可卿、贾宝玉最后是出家了还是入狱了、宝玉最终是和薛宝钗还是史湘云结为夫妻,拘泥于这么细琐的情节本身研究,我觉得就不值得大规模投入,还是留给少数有兴趣的学者作为研究的调味剂即可。

  当然我也觉得刘心武先生对八十回后遗失原稿的探究和推测,实在是新奇、大胆、思绪幅员万里,此乃一家之言,不可深信。

评价:

[匿名评论]登录注册

评论加载中……